长恨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1
ISBN:9787020045723
作者:王安忆
页数:370页

作者简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及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曾经描述王安忆创作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对历史与个人关系的检讨;对女性身体及意识的自觉;对"海派"市民风格的重新塑造。本书是王安忆的一部集大成力作,代表了作者的水准和特色。199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1 弄堂
2 流言
3 闺阁
4 鸽子
5 王琦瑶
第二章
6 片厂
7 开麦拉
8 照片
9 “沪上淑媛”
10 上海小姐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二部
……
第三部
……

内容概要

王安忆(1954~ ),当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生于江苏南京。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1975年冬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发表成名作《雨,沙沙沙》。著有小说集《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尾声》、《流逝》、《小鲍庄》,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话》、《长恨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集),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以及《乘火车去旅行》、《王安忆自选集》等。


 长恨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王安忆笔下描写的情,的景,的物竟然熠熠生辉的感觉,就简单到一个屋檐都活了过来,你仿佛就可以触及。触及就可以知晓原来它不是物,它是魂。上海的魂,江南水乡似的魂,王琦瑶背景时代的魂。这本书看了又放,放了又看,总是被其中的景物描写吸引得专心致志,导致有时忘了这是一本叙事的小说。看到结尾,王琦瑶死于非命,心理面却突然觉得有点空乏。空乏的是这样的结尾似乎和大多数小说不一样。太过于意料之中,又有点出乎意料。这本书看完了,却有太多的回味,本来以为这样的书会给人留下一幅江南水乡的泼墨画,黑白色,深浅层次感,清淡幽怨,却发现留下最多的却是王琦瑶的那种感觉,那些故事。
  •     此长恨歌非彼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道尽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绝恋。但此恨非彼恨也。从高中时听说,到本科时专门跑去买一本正版的来看,对这本书的情愫终于得到了满足。民国、上海、旗袍、女人,这些连在一起,会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慵懒、浮华,还是沉沦、哀怨,说不清。王琦瑶,一个内心细腻、有着小小虚荣与心机的女学生,不用心去对待身边的朋友,也不肯用心去体会程先生对她细细的爱,就那样奔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去了。选美大赛不是偶然,因为她这样有姿色又有意愿的女孩儿,是不会甘于平庸的。三小姐,的确是一个很诱人的等级,没有第一名的张扬,没有后面人的平淡,就是她那样羞羞答答又饱含风情的女子才正是合了这三小姐的称呼。李主任,本是为着第一名去的,可偏偏被这个小女子身上某种东西吸引住,深入骨髓,就这样,她住进了他的“爱丽丝公寓”。她的选择,终于让程先生望而却步了,也让昔日的好友,那个有点傻傻的却一直真心对她的蒋丽莉,退却了。程先生是爱她的,而且是用了心的,他给她设计的选美礼服,每一套都是那样符合她的气质与风情,是他懂得她,也是他让她如含苞待放的新娘子展示在舞台上。这样一个懂她、爱她、等他的男人,她却错过,再错过。对于他,她是没有爱情的。李主任的成熟与成功,恰恰满足了王琦瑶淡淡的功利心与莫名的高傲气。她也担心着纠结着,因为住在爱巢里的她像是金屋藏娇的妖孽。对于他,也是没有爱情的。所以,“君生我未生,君生我已老。”这样的感情用不到他们身上。她的第一次,如她在舞台上羞羞答答的出场、谢幕。她的眼泪,不是后悔了对青春的错误安置,而是为自己已经走上那不知所措、似喜似悲的一条路而伤心。她在屋里故作镇定地等着,等着,直到自尊与奢望被一点点的撕碎,她完全崩溃了,绝望了,他不再回来了。丧失了生活轨迹的王琦瑶,心态如同一个在默默等待变老的寡妇,不一样的是,她是不愿意寂寞的。她扭曲着自己的欲望,自私地跟女儿的男朋友在虚幻与真实里纠缠,她突然觉得自己抓住了自己的爱情,并且开始为了跟爱人在一起而活着。所以,老克拉的离开,让她再次崩溃,这次是连通爱情一同崩溃了,所以,伤的更重。对于女儿,她是没有意识的,有的只是王琦瑶与微微,她们互相嫉妒、互相嘲笑着度日。老的嫉妒小的青春,小的嫉妒老的仅存的那点风韵,她们没有感情,更没有亲情。王琦瑶是必须要死的,这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她跟蒋丽莉到片场去试镜,不是看到了那样的场景吗?一个女人死了,就那样身体一半在床上,一半在地上,穿着睡衣,脸色惨白,不知道是自杀还是他杀。所以,一开始我就知道,她要死的,死亡才是她的归宿。。。。。。
  •     在图书馆的外置书柜上看到了这本书,也是缘于在现当代文学课上老师有提到过这本书,当下就借来看了。如果说张爱玲是把上海女人写到了极致,那么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人则是另有一番风味,典型代表就是《长恨歌》里的王琦瑶,可能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上海女人吧,心比天高,拥有美丽的容貌。刚开始看这本书,前几节都是极富渲染力的环境描写,各种辞藻的堆砌,让我看得有些疲累,看了一上午也就看了几十页的样子。当主人公王琦瑶出场的那章,我觉得味道渐渐出来了,故事的精彩之处慢慢呈现出来了。“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身影袅袅,漆黑的额发俺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她的美不是那种艳丽的,惊心动魄的美,却是一种于平凡之中不经意显现的小家碧玉式的美。这种美,让她被发掘去参选上海小姐,还得了个第三名;这种美,让她被位高权重的李主任看中,住进了金丝鸟笼般的爱丽丝公寓;这种美,让她即使在中年、老年之时,都不乏有相谈甚欢的“友人”。但这种美,也让她的眼光高于普通的上海女人,对于一心追求她,甚至为她守身如玉的程先生,一直只抱以感激的态度,而毫无情爱的情分;这种美,让她即使与自己的亲生女儿也要因这美而暗自较劲,生出嫉妒之心。王琦瑶一生真正爱过的男人,不过只有三人——李主任,康明逊,老克腊。一个是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上海军官,她可以说是王琦瑶的第一个男人,是他给了她最美好的一切,体验了最奢侈最繁华的上流社会的女人的生活,以及得以支持她日后生活的一盒金块。康明逊,一个与她同病相怜的人,同是在孤独中处境中艰难求生,生出的惺惺相惜之感,让他们走到一起,但始终是一个敢做不敢为的无担当的懦弱的男人,抛下一个可怜的怀着身孕的王琦瑶独自过活。老克腊,虽比王琦瑶小四十多岁,但出于一种怀旧的情结,也与王琦瑶渐渐走到一起,最后的结局也是不欢而散。从传统的观点来看,王琦瑶是一个可怜又可悲的女人,一生没嫁过人,还带着一个私生女,无疑会成为街头巷尾人们指指点点的目标,但她确实也做到了一辈子为自己而活,从这一点看,王琦瑶又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女性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失望,和世界名著有距离。
  •     在书中读到句话,觉得是全文精华:实是一个冤魂,心有不甘,因此,到了如今,人是今人,心却是那时的心。
  •     今儿才拜读了这久负盛名的小说,有点儿姗姗来迟的意思。只是似乎也没什么惊艳感。读得电子版,没印象实体书是多厚,只是读着觉得太短了
  •     故事倒不是重点,主要是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了王安忆是多么有才华。观察细微、描写细腻、用词独特,那种从旧上海一路走来的氛围,对旧上海这座城市的情感和观察,都令人印象深刻。
  •     書和電影當時都很喜歡,因那會兒剛剛去過上海。(2003)
  •     罗曼蒂克消亡史
  •     很小的时候读过,有一点张爱玲的风格
  •     读的过程中 速度不自住就跟着放慢了 那些画面就都像在眼前 说起来 最喜欢的却是王琦瑶再次回到上海在弄堂里的前期时光 看似安稳与充满希望
  •     老克腊和长脚的出现潦草突兀,狗尾续貂
  •     得有耐心的读下去,王安忆的思想不是人人都能跟得上的……上海歌女的命运啊!
  •     黏腻的文笔~本来只想打三星,但是看完想想大概也只有这种黏腻才能写出老上海的故事吧。
  •     特别满足对于上海这座从民国埋进新中国的想象
  •     上海的味道,值得一读
  •     好多年前读过,都忘了,是不是要去找来再读一遍?
  •     一直都很喜欢王安忆,但却不太喜欢王安忆笔下的女性,相比较更喜欢亦舒笔下的女性,热烈、果敢、坚强、敢爱敢恨,但是仍能体会到王琦瑶这样一个女性四十多年的爱恨。
  •     本来只是看过穆斯林葬礼纯粹想看写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发现了。名字吸引住了立马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But完全不是一个赫兹,从头到尾都是在围绕着王琦瑶,第一章唯美的语句什么都没有写完全是在写景半懂不懂的看完了,后来慢慢的开始写王琦瑶的一生,她生命里那么多男人,最爱的只有李主任
  •     在一部纯女性视角的文学里,所以男性都只模糊到只剩姓氏,但并不妨碍爱情的开始,和爱情对女人似命运般永远逃不脱的魔障。上海,有故事的老城,有千千万万的王琦瑶在这里留下她们的青春,无关乎时代,她们铸就了上海。越是细腻透心的描述,越是显得荒凉和悲剧,是女人,亦是城市。
  •     大学时读的书,印象最深的是大段大段细致的描写……
  •     用了无数笔墨来塑造,人物仍然是扁平的,带着王自身优越感的审视,令人很不舒服。一星给百合。
  •     沪上淑媛,美丽与幻灭
  •     这本书 陪伴我度过了最美好的高中时光
  •     2013.07 --- 2013.08
  •     女儿薇薇和王琦瑶的对比妙极,让人惊叹
  •     对话交锋之利,画外音叹服!
  •      王琦瑶的美是家常里段,是时光流逝慢慢品味的,是使人看了舒心的。浓浓的上海味道,王安忆要为上海人做一部传记,她做到了,王琦瑶可代表。
  •     这本书的主人公王琦瑤是上海这座城市四十年代的象征,阿二,康明逊,老克腊喜欢她都是因为王身上的那种怀旧,带有三小姐的摩登气息。 她的女儿薇薇则不同,糊涂人自有糊涂福,与小林在美国定居生活。 这里最爱王的大约是程先生,不过却不能走进王的心里。 这本书的环境描写很棒。
  •     水平很有限。对人物的表现只是流于表面。时间跨度太大,把握又不好,十年文革的部分完全跳过。
  •     看过了两章 句子都精短 描写很细密 像潮湿空气里的细雨 不是卖弄词汇量和修辞手法的方式 却处处是金句 读一遍肯定读不透的 边看边感慨书中人物命运 悲凉之处不忍读下去啊 好像停下来人物就不会挂似的 谢谢徐童鞋的推荐
  •     整个一部小说漫出一股挥之不去的宿命感。
  •     王琦瑶是个聪明过了头的女人,一生都在追求不切实际的爱情。可怜又可悲~
  •     语言很细腻华丽。故事有那么一点含蓄。有些段落让我这样离那个时代很远的人了解了旧上海生活的精致。从民国到新中国一个曾经的上海小姐的爱恨情仇、恩怨情仇。书中的故事感觉离我太远,阅读快感一般!
  •     大学时期读
  •     虽说张爱玲把上海女人写到了极致,但在王安忆笔下的长恨歌里的上海也别有一番风味
  •     没有张爱玲的细腻,是王安忆保留自己坚韧和对上海的留恋。
  •     王安忆描写生活的手法简直细致又精妙,写到人心里去。故事的结局不算圆满,作者给了王琦瑶一个不圆满的人生,但谁的人生又那么圆满呢。都是边走边看罢了。
  •     结局如此凄惨。。当真是应了白居易《长恨歌》。马嵬坡下泥土中。。
  •     美,死去
  •     看似活着自己的命,终归是被世道推着走的。
  •     王琦瑶在我看来应是理智现实的代名词,她注定是无法活在地上的人,她无法甘于寂寞她需要依附也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样的选择,最后的结局也可以说是她自己最终在寂寞和死亡中选择了死亡。
  •     声色细腻,但描述上稍显碎碎念
  •     名媛。果然写作者最拿手的还是自己的家乡,上海弄堂里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砖一瓦全在安忆姨姨的笔下显现,那是一段古典骄傲慵懒鄙夷的时代。王琦瑶一副好皮囊却生了一套不入世的生存法,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逊萨沙老克腊还有只有一撇的阿二,萍浮一生不得依靠最终被无赖勒死,可得到如此结果却是因为用情过甚。上海和王琦瑶是同等的是一体的,只有存在于上海的王琦瑶才是王琦瑶。
  •     细到腻。故事内容是个大败笔。
  •     “从前的人,多认真,认真勾引,认真失身, 峰回路转地颓废。”
  •     刨了几乎大半个月,前面的铺叙与事物的描写对于我而言真是冗长而乏味,但后来想不到的有意思,想不到当我想把这个故事总结为【有魅力的人几乎是没有年龄】的时候,却迎来了个相对出人意料让人瞠目结舌的结束。有想过却没当真的想法却成真了的结尾~
  •     老实说读起来觉得上海调调的文字缺少激情,但内容是好的。
  •     女人的悲剧总让人心里难受,尤其是她的结局,随意地不可知地死去
  •     人生自古空余恨,只是姑娘你想太多
  •     朦朦胧胧的上海滩
  •     写得不错,不过不对我得口味儿,张爱玲式的小说,又没人家张爱玲有味道
  •     没读下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