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善入门》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32760060
作者:小池龙之介
页数:200页

《伪善入门》的笔记-第4页 - 第一章 道德的肮脏之处

第一章 道德的肮脏之处
“搭顺风车”的欲望
P4:
要求对方更加重视自己,要求对方不要伤害自己的尊严。这种要求本身就是针对对方的道德约束,也就是在告诉对方:我要求的事情是正确的,是理所当然的,你连这样的要求都达不到,所以错在你。你一定要按照我说的做!
P5:
这种试图凭借自己的道德说教轻而易举达到目的的心理,混杂着令人生厌的欲求和愤怒,因此注定会让对方感到不快。更重要的是,放任欲望与怒火肆意迸发,反过来也会使得自己的灵魂被痛苦束缚,身心不得安宁,这种让自己遭罪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P7:
为什么两个人都想搭对方的“顺风车”呢?
这是由于相互爱慕的两个人急于按照自己的好恶改变对方所致。听上去有点怪,但是如果对方变成自己喜欢的那种样子的话,自己不就算占到便宜了吗?落入这样的心灵仙境之中,即使两人再相爱,也会相互折磨得遍体鳞伤,最终惨淡收场,真是可悲可叹啊。所以,一旦萌生了“搭顺风车”的念头,就应该像逃票被逮住一样处以重罚才对。
道德是美丽的谎言
P8:
大家心里都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要是别人以及整个社会都能按照道德规范行事的话,自己就得利了。这就是现在人们的生存方式。
因此,有些人总是要求别人做到“热情待人”或者“不求回报地付出”,而他自己却是心胸狭隘,甚至连身边的亲人都不能善待。
大脑内的故事
P13:
从佛教的立场出发,无论哪种看法都只是外部信息在头脑中进行编辑的结果,所以不存在对错之分。
尊严保卫战
P19:
没人愿意接受自己是一个被恶毒情绪掌控的令人厌恶的人。所以,为了告诉自己我并非如此,人们会用冠冕堂皇的道理自欺欺人,比如,我批评犯罪行为不是因为羡慕嫉妒恨,我只是遵从社会道德行事而已。
P23:
“不可说谎”确实是一个普遍性真理,它实际上是告诫人们说谎会使心灵扭曲,积累“恶业”。但是,对别人说的“撒谎不可原谅”这种攻击性话语则完全不是真理,只能算是恶言恶语罢了。
因此,还是不要随便就搬出道德打击别人而是应该时刻牢记双方平等,这才是更加有效的交流方式。
“好孩子”戏法
P25:
明明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却偏偏要打着“为了对方好”的旗号。表面上看,这种策略也许是成功的,但是事实上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比起直白表达赤裸裸的欲望还要令人无法忍受。

《伪善入门》的笔记-第38页 - 第二章 伪善使用说明书

第二章 伪善使用说明书
P38:
在每种伪善中,纯粹的善心与肮脏的欲望、欺诈的成分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区别对待这些具有差异性的伪善。
P41:
确实,如果把重点放在“伪善”的“伪”字上,这个词就会让人联想到“错误”、“恶劣”或者应该受到谴责的事情。然而,如果我们把重点转移到“伪善”的“善”之上,那么这个词归根到底还是“善”的意思。
P44:
当你默念“希望世界幸福安宁”之类充满悲天悯人之心的话语之时,哪怕你不是真心的,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被这句话的内容打动,内心充满慈爱,逐渐趋于安稳平和。不仅如此,身体也会逐渐放松下来,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之中。
P46:
说到底,人只是一种脆弱又没有安全感的生物,所以不可能变为彻底的坏人。
P49:
对方伪善的语言并不是让人感到不快的原因,而是在这种语言输入进来之后,被自己洒上大量已经活化的有害添加剂。我们之所以对他人的话感到不愉快,正是这两者产生化学反应之后的结果。
P50:
“心灵纯洁的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猪的眼睛却总是盯着肮脏的地方”
正因为我们的心湖中积累了太多被污染的汽油或反抗情绪,所以对于别人的任何话都不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态度接受,而总是把重点放在“伪善”的“伪”上面。
P53:
“果报”的“报”并不单纯指“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那种报应。我们过去对于某事产生的厌恶。烦躁的情绪就像汽油一样在内心一点一点地储存下来,因这个底色的存在,所以就连风雨这种自然现象也会在心里掀起层层波澜。这就是所谓的“业之果报”。
P58:
在大多数情况下“好人”这个词微妙地等同于“除了态度好,没有其他优点的无聊的人”。这种含义延伸出去的话,“好”这个形容词往往就跟“平庸”、“无聊”、“没劲”这些词用法差不多了。
P60: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每个个体就像沙漠里的一粒沙,大海里的一滴水。但是很多人并不甘心于此,他们上天入地找寻各种证据,来显示自己却有别人无法取代的特别之处。
P62:
特立独行也好,刻意与社会规则保持距离也好,这些手段都被人用滥了,所以已经不再特别,而是变得再普通不过。人们花费心思追求与众不同,结果努力了半天到头来却还只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
P69:
某些人越想证明自己在恋爱关系中是那个备受宠爱的特别存在,就越不愿意好好对待对方,反而一味要求对方付出。
P70:
有时,会发展到不但对对方“态度不佳”,而且会虐待对方,这时如果对方仍然不离不弃,这就能彰显自己的伟大,从而成为那个名为“优越感”的大脑故事中的重要一环。
P75:
心灵就像一台大型机器,我对它敲敲打打,东修西补,下面我来简要概括一下这个极其复杂的改造过程。起初,我首先由于过于嫉恶如仇对待伪善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既然如此,我当个恶人也在情理之中”,当认识到错误的时候,我决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一下子达到这个目标当然不现实,所以我选择了妥协。首先从成为一个“伪善”之人开始,为了最终成为一个好人而努力。
P83:
目前这个伪恶风行的社会中最匮乏的、最能做到与众不同的,其实是与人为善,比如主动关怀身边重要的家人、朋友,或者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样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幸福的事情。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很不自在,或者心里多少还有些抗拒,但是这种努力会让你逐渐从那些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找到一种真正帅气的生活方式。
P84:
虽然我们只能做到伪善,但伪善中必定含有一定比例纯粹的善,哪怕这部分再微小。如果我们不退缩,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身心会在其影响下实现重组。
P85:
从严格上讲,伪恶者总是觉得因为他们是在明知犯错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这么做的,所以别人没资格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批判。原本的恶加上这种傲慢态度会使得伪恶者比起那些因为无知而犯错的人更难回头,可能会因此招致更消极的果报。
P88:
碍于尊严而拒绝表露关怀,只会让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疲倦。而自己的亲人在脆弱的时候,比如工作疲惫不堪或者因病卧床,尤其是需要他人的温柔与关心时,要是连一句慰问都得不到的话,一定会感到非常伤心和孤独。

《伪善入门》的笔记-第124页

《伪善入门》的笔记-第107页 - 第三章 善恶的威力

第三章 善恶的威力
P107:
判定一个人是善还是伪善,主要有两个决定性因素发挥作用。
一、行为本身的“虚伪度”
二、接受行为一方内心积压了多少火药
所以,世间那些被贴上“善人”标签的人也只不过是贴标签 的人根据自己情况随意贴上去的。
P109:
实际上,只要能清空心中的欲望、怒火等杂念,思考与判断就不会因为受到干扰而有所不偏差,就能成为一个头脑敏锐、有决断力的人。
所以,真正的善人绝非什么总是吃亏的好好先生,而是立场坚定、品格高尚、不易受到外界干扰的人,是随机应变、处事不慌的人。“吃亏的善人”是不存在的。
P114:
佛教认为“恶”与“罪”或“犯罪”不是同样的意思,“恶”只意味着拙劣或不高明。在最古老的佛家经典中,表示“恶”的单词在梵语里发音近似“paapa”。这个发音很好玩的词汇原意十分简单,就是指“非常笨拙”。这不就是说那些在不经意间选择了与目的背道而驰的做法的人有多么愚笨和可笑嘛。
相反,“善”在梵语里发音近似“kusara”,这个词本意是高明或能干,就是告诉我们为了得到幸福,把欲望与愤怒减到最低,时刻心怀善意才是高明的做法。
“善”就是指聪明人干聪明事,“恶”就是指傻人干傻事,仅此而已。
潜藏于内心深处,将我们向不善方向引导的负面能量一共有三类:
一、欲望的引力:这种力量促使我们总是希望从外界获取更多的东西
二、愤怒的排斥力:这种力量让我们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对于周遭的人和事物怀有一种潜在的攻击性
三、愚蠢的回旋力:这种力量阻碍我们洞悉真相,让我们在自制的大脑故事中自娱自乐,逃避现实
P116:
善人指南简单地归纳为三点:远离欲望,远离愤怒,远离蒙蔽视线的大脑故事。
P117:
人们在潜意识却对“善人吃亏”这一点深信不疑,所以也就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思维定式:一方面自己死也不想当善人,另一方面却迫切希望其他人全是善人,别人吃不吃亏无所谓,自己能占便宜就行。
佛教认为,上述心态是对于他人的愤怒和试图投机取巧的欲望造成的,所以应当尽量避免。试图改造他人帮不能获得幸福,只有把自己心中潜藏的三种负面能量一点一滴地化解掉,才能真正找到幸福。说到底,到的只是一种用来改善自身的工具罢了。
P130:
很多人都渴望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或者人生赢家,由于各种媒体大力鼓吹,他们的欲望也水涨船高,然而,真正能做到日复一日不断努力,最终达成目标的人却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一直以来累积的积极能量作为后盾,空有雄心壮志也不足以支持人们迈向成功的顶点。欲望太多只会带来压力,当人们被压力折磨的痛苦不堪时,还有什么心思专注于眼前该做的事情呢?
烦恼拖垮人
P133:
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一些貌似不起眼的烦恼久而久之也会把人逐渐拖垮。
欲望、愤怒和犹疑这几大烦恼是保持热情、维持干劲的大敌,要尽量避免才是上策。
从自身经验来看,要想对于某事维持一贯不变的斗志和激情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对于这件事本身或者与这件事有关的周边事物产生欲望与愤怒这样的情绪。由欲望和愤怒引发的压力这种东西并没有具体的形态,它只是一点一滴地积累在心底,终有一天其威力会全面爆发。
P136:
“正是因为有了欲望、愤怒和犹疑,才是活生生的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人们用这种话麻痹自己,结果就是对潜意识中的压力逐渐积累浑然不觉,并继续懵懂地与随之而来 痛苦相伴相生。
P142;
人们抛开杂念,全身心投入某项事业的时候,心灵是最纯的。这也是佛教中推崇的“空”的状态。这里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人们彻底摆脱了欲望与愤怒的束缚,它轻松畅快又充满能量,它有无限的向前的动力。
会扭曲情感的道德教育
P144:
学校道德教育常用的手段包括:让学生们观看催泪大片,阅读励志书籍,组织课堂讨论,布置家庭作业写观影感受、读书笔记,等等。
可是,所谓道德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抒发个人观点,书写个人感受这一层次,那么道德教育也只不过是语文课的延伸而已。
P145:
到的好坏本来应该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欲望、愤怒、犹疑这三方面的程度高低作为判断标准,但是现在只要学生会煽情,会讲大道理,就会被认为在道德上也具有很高水准。
P147:
道德教育需要的并不是“动之以情”的方法,而是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教会他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敏感地体察各种情感变化对自身的影响,从而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疏导情绪,这才是道德教育的跟班。
P148:
恶行迟迟改不掉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受到长期形成的行为模式影响,在于我们的行动不能很好地控制。就是由于缺乏自控力所致。
从佛教修行的角度来看,缺乏自控力是注意力不能集中造成的。
P150:
自以为什么道理都懂还有很多害处。仗着自己这个也知道,那个也明白,就会萌生一种具有欺骗性的安全感:我知道多吃甜食不好,这样就应该没事了吧。而这种虚假的安全感会大大降低我们对于有害事物的警惕性。接过,我们虽然心里非常明白某种坏习惯可能带来的恶果,却在不知不觉间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P151:
而一个有智慧的人就不会这样。他会用心体察那种“吃完之后就后悔得要死”的感受。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深刻了解放纵欲望将会带来无尽的痛苦,这时光知道“多食甜食有害”的人所无法体会的。而只有深知这种痛苦,人们才会真正想要下决心告别甜食。
智慧就是这种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
P153:
只要对自身的情绪变化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心灵的清明和头脑的理智。佛教中把这种对自己情绪的洞察力叫作“念力”。
具备这种洞察力的人即使发火也是有节制的。就算怒发冲冠,心里也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提醒自己“我在生气,我在生气”。理智与情感永远保持一定距离,情感爆发的时候只要理智还在,就不会酿成恶果。
P178:
从命运的形成过程来看,命运就是“自业自得”的意思,即自己承受自己做的“业”的结果。因此,命运根本就不是被什么与己无干的凌驾于众生之上的神秘力量所决定的。
P183:
当我们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工作的时候,就不会总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是单纯地享受一种充实的生活状态。
放空心情,满怀热情,这是“善业”最好的回馈,也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伪善入门》的笔记-第5页 - 道德的肮脏之处

更重要的是,放人欲望与怒火肆意迸发,反过来也会使得自己的灵魂被痛苦束缚,身心不得安宁。

《伪善入门》的笔记-第134页 - 善恶的威力

欲望、愤怒和犹疑——专注
反欲望的循环再利用
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缺乏自控力是注意力不能集中造成的。
知识≠智慧
欲望的背后隐藏着恐惧的力量,放纵欲望是痛苦的,要小心加以防范
p182成功的根本是“善业”——专注、辛勤和努力、长期积累,而非成功的欲望——导致不择手段

《伪善入门》的笔记-第18页

当道德沦为伪善或恶行的工具之时,道德本身就开始败坏,其价值也一落千丈。现代社会中,道德这种词汇已经完全不值钱了,即使有人提到,别人也会不屑一顾地认为"说这个还有什么用啊"。

《伪善入门》的笔记-第114页 - 善恶的威力

“不善”或者“恶”不是别的意思,而是前面那种想得到幸福却偏偏走上背离幸福之路的做法。
“善”就是聪明人干聪明事,“恶”就是傻人干傻事。


 伪善入门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