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最危险的书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210070168
作者:[美] 克里斯托夫·B. 克里布斯
页数:320页

作者简介

公元98年,罗马帝国历史学家塔西佗完成著作《日耳曼尼亚志》。在短短二十来页的篇幅中,塔西佗将古日耳曼人描述为“高贵的野蛮人”:自由、坚毅、正直、淳朴、忠诚,意在警示日益腐败的罗马人。
后黑暗时代来临,包括塔西佗作品在内的很多古典著作被尘封在阴暗的修道院角落,长达千余年。
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使《日耳曼尼亚志》得以重见天日。包括马丁•路德在内的德意志知识分子将之当作德意志人比罗马人更为优秀的铁证。此后,更多学者不断挖掘《日耳曼尼亚志》的“深层含义”,使这一古典学著作逐渐演变为现代德意志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极端种族主义兴起后,希特勒将之视为纯洁日耳曼血统的“圣经”和发动大战的终极灵感。《日耳曼尼亚志》终于完成了从普通的古典著作向“最危险的书”的嬗变。
作者克里斯托弗•克里布斯不仅以生动笔触还原了《日耳曼尼亚志》的创作和颠沛故事,还讲述了第三帝国对此书的狂热追捧,同时也是对有意误读古典文本所带来的高昂代价的冷静反思。

《海国图志》主编林国基精心撰写了长达8000字的序言,以飨读者。

书籍目录

导言 自负的过去
1.罗马征服日耳曼人的神话
2.幸存与拯救
3.德意志祖先的诞生
4.成长的时期
5.英雄的歌谣
6.自由豪迈的北方民族
7.白种人血统
8.一部国家社会主义者的圣经
后记 另一种读法,另一本书
译后记
注释
英汉对照索引

内容概要

(美)克里斯托弗•克里布斯
2004-2009年任牛津大学讲师,2009-2012年任哈佛大学古典学系副教授,2012年至今任斯坦福大学古典学系古典学副教授和德国学教授(礼任)。著有《德意志的事业》,并参与编纂了《古代史学的时间与叙事:从希罗多德到阿庇安的“双重过去”》。


 一本最危险的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一本最危险的书》看题目是不是很吸引人,同样内容也很吸引人。本书对德国民族性的解读堪比《菊与刀》对日本民族性的解读。书中的主要内容和背景大体如下:公元98年,罗马帝国历史学家塔西佗完成著作《日耳曼尼亚志》。在短短二十来页的篇幅中,塔西佗将古日耳曼人描述为“高贵的野蛮人”:自由、坚毅、正直、淳朴、忠诚,意在警示日益腐败的罗马人。后黑暗时代来临,包括塔西佗作品在内的很多古典著作被尘封在阴暗的修道院角落,长达千余年。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使《日耳曼尼亚志》得以重见天日。包括马丁•路德在内的德意志知识分子将之当作德意志人比罗马人更为优秀的铁证。此后,更多学者不断挖掘《日耳曼尼亚志》的“深层含义”,使这一古典学著作逐渐演变为现代德意志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极端种族主义兴起后,希特勒将之视为纯洁日耳曼血统的“圣经”和发动大战的终极灵感。《日耳曼尼亚志》终于完成了从普通的古典著作向“最危险的书”的嬗变。作者克里斯托弗•克里布斯不仅以生动笔触还原了《日耳曼尼亚志》的创作和颠沛故事,还讲述了第三帝国对此书的狂热追捧,同时也是对有意误读古典文本所带来的高昂代价的冷静反思。为什么这本书会被称为最危险的书呢?那是因为二战结束以后,著名的犹太裔意大利古典学家莫米利亚诺为世人开列了一个书单,“史上最危险的书”。在这份书单中,罗马帝国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就在其中,并且是榜首。毋庸置疑,这列出的书单也是战后国际社会所进行的“德意志再教育”的一部分。作为犹太裔的莫米利亚诺,也有充足的理由讲《日耳曼尼亚志》视为“一本最危险的书”,其族裔在战争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与这本书密不可分。这本出自罗马帝国、并仅为着罗马帝国而撰写的古典学名著,在中世纪阴郁昏暗的修道院李尘封千年之后,最早被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发现,但其真正的大放异彩之地却是在阿尔卑斯山以北那个古日耳曼旧地。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这本书一度被尊奉为“黄金宝卷”和“日耳曼圣经”,堪称希特勒政权发动的那场所谓的“日耳曼革命”的终极灵感。这场以“大地和鲜血”的名义发动的“日耳曼革命”,表面上遵从和延续了俾斯麦为开创德意志第二帝国所走的特殊道路。但是,这两场革命的结局非常不同,俾斯麦的事业取得了成功,他统一了由拿破仑予以摧毁、变得日益松散和残败的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残余诸邦,建立了第二帝国;但希特勒的事业却收获了苦果,第三帝国以失败收场,战后的德意志再次被列强肢解。《日耳曼尼亚志》写的是罗马帝国到德国的第三帝国。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个德国,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追溯到公元9年。当时,罗马将领瓦鲁斯率领三个罗马军团,从高卢出发,跨过莱茵河,试图把广阔的被称为日耳曼尼亚的地区并入罗马帝国。但在现在靠近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的地方,罗马军团遭到了阿米尼乌斯率领的日耳曼部落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这是罗马人所遭遇的最严重的军事失败,却是德国人的骄傲,路德曾说“我心中充满对阿米尼乌斯的爱”。此后,罗马帝国的统治和影响都局限在莱茵河以东和阿尔卑斯山以南地区。这块被称为日耳曼尼亚的地域脱离了罗马文化。日耳曼人保持了其原有的桀骜不驯,对罗马帝国的霸权虎视眈眈,到了公元5世纪终于摧毁了罗马这个庞大的帝国。如果说阿米尼乌斯为德国的存在提供了某种可能性,那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则为德国的存在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导。在德裔哈佛古代史教授克里斯托弗克雷布斯《最危险的书》中,作者把目光投向了德国之所以存在的另外一个原因——塔西佗那本薄薄的小书《日耳曼尼亚志》。《日耳曼尼亚志》中描述的日耳曼人克雷布斯教授认为这部完成于公元98年、差点遗失于中世纪的《日耳曼尼亚志》,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15世纪被重新发现并流传开来之后,变成了日耳曼民族主义者的圣经。随后在德国一版再版,从而奠定了德国人的文化身份。日耳曼人是困扰了罗马人多年的混杂在一起的二十几个部落,是塔西佗最早开始描写他们。在《日耳曼尼亚志》中,塔西佗说:“我个人同意把日耳曼尼亚的居民视为世界上一种未曾和异族通婚因而保持自己纯净血统的种族,视为一种特殊的、纯粹的、除了自己而外和其他人种毫无相似之处的人。”在塔西佗的笔下,他们“有着凶暴的蓝眼睛、金黄色的头发、高大的身躯”。他们珍惜自由,不喜欢奢华,把武力上的胜利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他们“具有坚贞的品质,他们既不受声色的诱惑,也不受饮宴的引诱。无论男女都不懂得幽期密约”。塔西佗也并非都是溢美之词,认为“又有谁愿意离开这亚细亚、阿非利加或者意大利而迁居那荒凉的日耳曼尼亚去呢?”“这些人不打仗的时候,很多时光是消磨在狩猎上面,更多的时光是无所事事,整天地吃喝睡觉,最勇敢善战的武士们现在却什么事也不做,把一切生计家务都委托给家中的妇女和老弱掌管。他们自己却沉溺于怠惰之中。”塔西佗本人可能从未踏上日耳曼尼亚这片土地,他的书有个明确的影射意义,用来刺激他自己那软弱腐败的祖国。把日耳曼人描写成高贵的野蛮人,目的正如后来的欧洲历史学家描写美洲印第安人一样,是为了对自己所处社会的骄奢之风做出批判。他想要说的是“自由、刚毅、道德、淳朴,这些在罗马已经无处可觅的品质,在日耳曼人身上却仍旧保存着”。 当罗马人骄奢淫逸时,这些住在莱茵河附近的蛮族却对他们的领袖忠心耿耿,在战役中勇往直前,对金银珠宝不屑一顾,对神灵绝对臣服,婚前洁身自好,婚后忠贞不二。不管塔西佗的初衷是什么,德国的知识分子们忽视了《日耳曼尼亚志》一书中明显的藐视,他们热衷的只是原始日耳曼这一观念,从而以塔西佗一书作为基础,德国人编造了自己的奇思异想之塔。历史本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伟人或者是祸害。对一部经典的解读,要看是什么人解读,俾斯麦、希特勒都是对这部经典的崇拜,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和个人的修为有关。《一本最危险的书》只是对他的一本小书的强行误读,说到底,他是写历史的,仅此而已。
  •     塔西佗作为罗马帝国时代早期的史家,其作品虽有亡佚,但也留下了两部残缺的长史、两个短篇,及一篇修辞学短论。而《日耳曼尼亚志》(Germania)就是那两个短篇之一,记载了早期日耳曼人的一些习性民俗。他在书中的态度,犹如后世伏尔泰谈到中国,卢梭论及“高贵的野蛮人”,充满了各种理想化的赞许,以反刺罗马的现实。人们总会为自己的善行或恶举寻找一个古已有之的理由,以此来煽动他人并鼓舞自己,而古代经典就是最好的引证材料。昔年洛克作《政府论》上篇,以《旧约》为证,穷究民主政治之渊源;中土康有为作《孔子改制考》,让孔子来为变法背书。而纳粹盯上了《日耳曼尼亚志》,亦是塔西陀的身后劫数。说来荒诞,却也是世间常理。总之,古典学术与现代集权政治的纠葛,确实是个有意思的题材,值得细究。
  •     当纳粹士兵高举《我的奋斗》横行欧洲之时,有多少人知道这群疯狂的士兵身上竟然有罗马帝国史家塔西佗的影子。有“暴君之敌,共和之友”之称的塔西佗于公元1世纪完成《日耳曼尼亚志》,旨在讽刺和告诫日益堕落的罗马人保持淳朴。但很不幸,他的读者充耳不闻,罗马帝国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时过境迁,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意外地唤醒了这部千年前的小册子。不过这一次,它的意义完全改变。作为一种观念,近代知识分子对它进行了完全不同的解读,使之摇身一变,变成了德意志民族的颂歌!从此以后,这一小册子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源泉,最终蜕化为纳粹的圣经,成为纳粹纯洁血统的理论指导。其可悲夫!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令人大失所望的标题党,典型的“精致的平庸”。只看导读和附录即可
  •     国庆假期读完的又一本,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个细致的文本考察,以及文献使用的追索。以塔西陀的日耳曼尼亚志的传播,流布,使用为线索,很精细的梳理了民族精神的人为塑造过程。这本书最精彩的,除了以故事叙述为主线的流畅文笔,在我看来还有两个方面:第一,证明所谓民族认同完全是人工的,主观的构造。第二,以渊博的学识,梳理了很多历史中混乱的概念,比如雅利安,条顿等等。译者的水平不尽人意,翻译几乎不会重组语言,但内容足够值得推荐
  •     起初是被书名吸引,没想到书的内容更加令人咋舌。一本身在罗马的罗马人写给罗马人看的书却被纳粹党人奉为“黄金宝卷”,成为发起种族主义战争的灵感之源。说到底,塔西佗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写一本最危险的书,书的本身也不危险,只是读者使它成为这样的一本书。这恐怕是对文本的误读引起的最可怕的一场灾难了。
  •     大量人物穿插连接起延绵几百年的德意志种族主义历史,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却始终由那本“最危险的书”贯穿始末。意犹未尽。
  •     1 传播学的角度,经典与误读;2 心理学的角度,身份认同。
  •     简要讲述了日耳曼尼亚史这本上古书籍的流传过程。基本不表达任何作者观点。算是考据史?
  •     考证应该再精细一些。
  •     塔西佗那本《日耳曼尼亚志》与德国纠缠不清的关系,作者梳理得非常到位,看完受益匪浅,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观念的反思,对自我的把握,独立的思考~
  •     德意志历史,民族发明学~
  •     整本书都是关于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寻求想象的共同体的不懈努力,甚至不惜牵强附会……全篇都充斥着美帝赤果果的道德批判,居高临下的审视着德意志民族几百年的追求,但是个人感觉,德意志民族在追寻历史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成为了历史。
  •     对经典的误读,值得所有人深思——阅读本书最大的感受。从行文上将,这书像一本侦探书
  •     整本书一句话概括,就是“德意志人”是why & how攀扯上“日耳曼人”这个祖先的。
  •     信息量太大、太大!
  •     2016.11.03 “塔西佗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写一本最危险的书,只是他的读者使它成为这样一本书”
  •     翻译一般
  •     一本书的历史,还是一本最危险的书,读起来倒是有意思。
  •     观念史
  •     没读懂扯那么多。。。
  •     日耳曼尼亚志在历史的的再解读,文本的反复再使用和二次创作导致了一个概念的形成——日耳曼。有个有趣的点,就是丈量世界中同样出现的十九世纪初的体操运动,大体在这本里得到了解释?一个民族的产生源于一种假想。
  •     读起来好辛苦……这种文风加上直译加上信息量太大……好不容易读完了……对日耳曼历史感兴趣可以读一读,能否读完看造化……
  •     这本书的起源与历史由来,对于纳粹的影响。
  •     这翻译吧,每句都读的通,连到一起想表达什么就看不明白了……
  •     翻译有些拗口,不过表示理解,这书的取材实在广泛,涉及语言种类也多,辛苦译者了。作者对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溯源很强大,发人深省,不过读者应牢记,德意志文化当然也有其他侧面
  •     由于并未读过《日耳曼尼亚志》,本来担心阅读本书会有困难,之后却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作者通过轻松的,类似于侦探小说似的手法向读者揭露了这本书的前世今生。(吐槽下,对于从句的翻译如果能少用点破折号的话将会使阅读更愉快。) 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一本原本写给罗马人看的民族志,经过若干年代的曲解,最终成为了一本种族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毒”书。当然,套用作者的话,“塔西佗这位罗马史学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写一本最危险的书;只是他的读者使它成为这样一本书。”
  •     不能不让人对民族,民族性,民族国家这些概念产生反思
  •     通过一本书的命运梳理了雅利安-日耳曼民族的历史想象过程,更主要的是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德意志极端种族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源流。 “只与他们相似的纯粹性”——塔西陀笔下的“高贵野蛮人”竟成了一个民族寻求认同的佐证。而随之产生的种种争端不但当事人始料未及,就连我们当下的读者也感到惊异。这种历史观太讨巧,同时具备充实的史料做基础。而这历经几千年的争论也同时提出了反思的角度——过去固然可以用来理解当下,而现在却不能简单地诉求于过去。就像本书最后揭示的——塔西陀无意创作“最危险的书”,让它变危险的是读者。无怪乎现代阐释学要强调“前理解”问题,但类似《日耳曼尼亚志》的例子在其他国家怕也不再少数。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本书很赞,但翻译太差,哪有这样翻译从句的?各种引号把文本分离得破碎不堪,还是得找原著看。
  •     翻译质量确实不好
  •     日耳曼同样是蛮族,绝不是后世说的那种自由平等源头。即使在后人经常引用证明日耳曼“优越性”的恺撒和塔西佗笔下,也是茹毛饮血,人祭活殉的,只是有一些形式上的军事民主制罢了,根源还是游牧。 恺撒笔下日耳曼全游牧,多年后塔西陀笔下有自耕农色彩(独立地权)反映出罗马法影响,但前者笔下的游牧奴隶制仍在塔氏著作(人殉等),法学界按孟德斯鸠的片面叙述抹去了英美法系中的罗马法渊源,后来拿破仑民法典扩张时,英尚在寡头制,德尚在容克地主制,此关节很微妙。
  •     最近读的最轻松的一本书......著书、藏书、寻书的行为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各自的政治目的: 言论自由的比喻、 人文主义的复兴、"正本清源"的寻根, 脱离语境的附会误解成全了选择性地的引用。原著、抄写员、私人图书馆、教宗藏书,堆积在蠕虫和灰尘里的羊皮古籍,联想到了艾柯"玫瑰的名字"里螺旋上升的阁楼里迷宫样的藏书室.另,古希腊人称罗马人为蛮族,而后者认为北方的德意志部落才是babarian,莱特认为是技术和传播信息的媒体的便捷(印刷术)成就了这种优势,书中也提到了在塔西陀年代印刷和书店的廉价与普及.
  •     看完对日耳曼有个大概的了解。尽信书,不如无书
  •     文化史,提到了一些早期人类学、民族学的概念生成过程。被遗忘的传统都是好传统,流行的传统都是坏传统。因为人们需要反复寻找自取灭亡的古老经验。
  •     arno breker的雕塑,是完美的雅利安人种标准呀!
  •     知识量不小呀,另一面的历史,用一本书把罗马和二战联系在一起
  •     知识量真的很大,另,对评论中那些指摘翻译的人真是不敢苟同。
  •     翻译太垃圾
  •     关注民族灵魂的教育及特性
  •     太好看了
  •     民族性这东西基本是玄学。
  •     造神拆神。不了解德国史,没读进去
  •     翻译得差造成奇差的阅读体验会毁了很多书。。。。民族主义是群体性自恋,魅力型领导人则可使整个趋势扭转呈SM向。
  •     书内容还不错,但译者组织语言的能力真的不怎么样。太多破折号、括号将很多句子弄得支离破碎,直接影响阅读快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