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 芙蓉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
ISBN:9787020044658
作者:古华
页数:207页

一直想看

作者自称为乡下人,让我想起沈从文,同样的不卑不亢。 王安忆在《谈话录》中提到它,很是推崇。同名电影也看了,基本遵从原著。秦书田平反后回家,在轮渡上遇李国香那段为原书所无,改得颇有水平。“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过了这么些年,现在还有人在反思文革么?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弊端,文革后的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难道是人民所盼望的么?难道不是仍然像牲口一样活着么?折腾来折腾去,也不能说没有进步,至少我还能放心在这里嚼几句蛆。

红尘光辉

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如水的少女在“打右派”的声潮中慢慢蒙上尘埃,失去老实巴交的丈夫,无处诉冤的“北方大兵”也从此醉微笑红尘,昔日的满庚哥在红卫兵与“辣五爪”的母老虎哭哭啼啼中出卖了“玉音妹”,青石板路灰蒙蒙亮就挥舞着扫把的黑鬼与富农婆,三十多岁孤身搞革命心理畸形的李国香,一身破碎棉絮的王秋赦,歪歪斜斜的吊脚楼垂着大石头微悬,时代动荡的尘埃漫天飞舞。秦书田是睿智的,无论是古华的原书还是谢晋电影中的姜文,这位每每别人喊他坏分子都以圆润竲亮嗓门答到的文艺青年,别人打完右脸可以给他们左脸,“老运动员”人不人鬼不鬼地生活,却比谁都坦荡凛然。两个黑鬼压抑的爱情在那个雨天瞬间迸发,管他黑白红黄,只要是夫妻就行,风雨中的爱情总是能给人额外的温暖与力量,而兵大哥在飘摇的夜晚主婚,任是一抹胡渣也有说不尽的乡土人情。"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秦书田对光华不再的米豆腐西施的一句临别前叮嘱让我狠狠地感动了——那是生命的顽强,爱情的伟大,而那种看破一切的坚韧足以横眼看世界!整整九年的等待,一句“军军亲亲你”,两个平凡的在动荡的年岁中被打成黑鬼的男女,晨曦再一次照到他们身上那个阔别的九年的拥抱,经历过风雨,爱情如此荡气回肠。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时代的开始,古华与谢晋,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段风雨飘摇的泪与笑。

芙蓉镇

那年在湖南出差,夜宿古丈时才从地图上发现芙蓉镇已是很近了,可第二天要继续赶路,于是最终还是与芙蓉镇擦肩而过。芙蓉镇很出名,打小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虽然至今没完整的看过,但对电影里边两个人扫街的那场景却印象深刻。昨晚盯着手机看完的这本小说,很好,虽然那应该是70年代以前的人才应有的记忆,但看过小说又仿佛自己是亲身经历过的一般。想必是从儿时的图书中、从父母的闲聊中对那时的环境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芙蓉镇的故事多是在老街上,那个场景与儿时家门前的青石街是多么的相像,只不过现实中没有看到过那么多的政治风云变幻罢了。儿时的邻里间总是那么的和气,春晨天不放亮街巷里已有路人行走忙碌的声音,夏天的傍晚各家搬把椅子聚会于小巷,浓浓的人情味便会在巷里漫延回荡。应该说这本小说很是能勾起一些老旧的记忆,不必曾经历过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回忆也不相同。

可怕的鬼

圣保罗的的周末特别安静,大多数人喜欢宅着,也有很相当一部分出了门,去看同性恋游行。可见人的内心中,丑陋和美丽都是一场戏。外面下着雨,这样天特别适合读书,岁末怀古,在pad 上读起了老书《芙蓉镇》芙蓉镇延续一切成功文学的惯用手法,大时代,小人物。讲的是文革时期一个买米豆腐女子胡玉音,以及爱他或妒忌的他的人生活百态。语言、环境描写充满的地方风味。说道米豆腐的时候 ,用了豆腐雪白,油水足,浇头鲜香又多。这样朴实押韵的句子,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豆腐脑。有人说小说里的李香国暗讽的是江青。他们在举手投足之间的确是有着几分神似。命运是神秘的东西,将胡玉音打成资本主义坏分子的是李香国,帮她平反的也是李香国。两次运动,她都大义凌然,都高屋建瓴,都囧囧有词。读书到此,百感交集。书中的角色也很很多让人回味的地方。胡玉音的前夫,是个见了狗也要绕开走的小丈夫,最后竟然对革委会李香国动了杀心。杀人不成,自杀了。文章的一开始就说秦书田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男女问题上烦了错误。平时一副软骨头。作为胡玉音第二人丈夫,在妻子受辱的时候大义凌然,被判了10年。在收政治批斗的时候时钟乐观向上。难得可贵的是,他用了那么长的时间,去证明的自己的爱情。小说的最后,死去的人没有活过来,受迫害有平反的人一小心翼翼的活着,大喊标语旗帜的人或升官,或改弦易辙。天还是天,地还是低。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小说有段话,我觉得是文章的灵魂是经历的运动平反始终不倒的县委书记的言论。.我们是下级,是细胞,不是心脏、大脑......我们只是执行问题,责任不在我们......过去叫抓,是革命的需要。今天叫放,也是革命的需要嘛。我们生是党组织的人,死是党组织的鬼嘛......”可怕的鬼。

古华: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往后的事往后再说

刚看完古华的小说《芙蓉镇》。对比另外几本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个人觉得,这本远不如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芙蓉镇》讲的是政治运动背景下的小镇故事,政治色彩很重。其中小人物的故事里,有个很打动我的,胡玉音和秦书田的爱情故事。胡玉音本来跟老公黎桂桂开个小铺子,卖米豆腐。生意做得不错,生活挺滋润的,还存了钱盖了新房子。唯一可惜的就是没生育,没孩子。哪晓得政治运动一过来,他们两个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被当做富农批斗了,黎桂桂自杀了,胡玉音被罚扫大街,这一扫就扫了十多年。跟她一块扫大街的,还有秦书田,也是被批斗的。一开始两个人各扫各的,互不搭理。渐渐的,相互照顾,彼此扶持。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富农,谁敢跟你亲近?只有扫大街的跟扫大街的相依为命。日子久了,两个人暗生情愫。这是谁也没想到的。胡玉音从来没想到自己死了老公,还会遇上一个对自己好的人。黎桂桂可疼胡玉音了,胡玉音也很疼黎桂桂。黎桂桂死的时候,胡玉音伤心死了。哪晓得还有今天?所以啊,不要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那样,遇到打击就陷入绝望,总说:“我觉得我这辈子算是完了!”世事难料,谁也想不到将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哪怕生活一次又一次伤害你,打击你。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要仰望星空。对美好的事物怀抱期盼。但当时当下的情况,胡玉音和秦书田两个人都是“黑五类”,敏感身份,怎么可能在一块?可他们还是在一块了。有天下暴雨,两个人扫大街都淋湿了,躲在屋里换衣服,然后就发生了。后来就一直发生,结果胡玉音怀上孩子了。这才知道之前是黎桂桂不能生。完了,大肚子了,要露馅了。秦书田很勇敢地担当起责任,要跟组织申请结婚。他很乐天派,很滑头,说虽然是“黑五类”,但也没说不能结婚。两个人偷偷喝了喜酒。可后来他们惹恼了上面的一个头头,别说结婚了,秦书田被关起来了,有期徒刑十年,胡玉音的两个乳房被人用钢针穿起来(书里就这么写的,很残暴)。胡玉音一个人好不容易把孩子生下来,抚养孩子长大,等秦书田出狱。等了九年,“四人帮”倒台了,她在扫大街,忽然有人告诉她不用扫了,她平反了,房子、钱、身份都会恢复。她不敢相信,差点疯掉,扫了这么多年大街,当了这么多年“富农”,终于要平反了?但下一秒就说:“我男人呢?我要我男人!还我的男人,我要人!”人家以为她要死掉的黎桂桂,她说:“我男人是你们抓去坐牢的,十年徒刑,还有一年就坐满了,他没有罪!”大家这才说,你男人也平反了。后来秦书田回到家中,抱着胡玉音和儿子哭。儿子都九岁了,从没见过爸爸。胡玉音说:“这些年日也想夜也想,书田哥,我就为了你才活着!”秦书田说:“我也是!要不早死了!”小说的开始是政治运动袭来,好人坏人分不清,老实人被批斗,奸诈的当了官。小说的结尾,是政治运动过去了,被冤枉的都平反,老实人都过上好日子,奸诈的都没好下场。是一部政治色彩很浓的近代历史小说。但我还是对胡玉音和秦书田的这段感情很有兴趣。因为他们的情感冲突中,有个很大的矛盾点:在那个年代,两个人都是“黑五类”,被民众批斗很惨的情况下,要不要在一起?能有好下场吗?会有将来吗?明显没有将来。所以一开始是偷偷摸摸的,结果怀了孩子,偷偷摸摸不了了,要露馅了。怎么办?要不要生下来?要不要打掉?要不要结婚?以后孩子怎么办?后来结了婚,大着肚子,丈夫被关到监牢里十年,要不要等他回来?一个人如何照顾孩子?把孩子送人抚养?他们的选择和我的价值观很相似:勇敢去爱,无论面临多大的压力。爱了再说,无论将来要遇上怎样的波折。哪怕未来完全看不到一丝希望,也要勇敢走下去,为了自己,为了对方,为了爱。电影《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唱了一段《思凡》:“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其实《思凡》里完整的是这样一段词:“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了头发。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见几个子弟游戏在山门下。他把眼儿瞧着咱,咱把眼儿觑着他。他与咱,咱共他,两下里多牵挂。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碾来舂,锯来解,把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炸。啊呀,由他!则见那活人受罪,哪曾见死鬼带枷?啊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说一个小尼姑,年纪轻轻的,削发为尼。一心修佛,每天烧香换水念经,压抑内心的欲望。但欲望能被压抑吗?人活着,谁没个七情六欲的?何况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偶然碰见几个少年在山门下游玩,与当中一个对视了。你看我,我看你,两个人都心动了,回去了还念念不忘。这根本就是小冤家嘛!可是怎么办?小尼姑要一心向佛啊!算了算了!向什么佛啊,小尼姑就是喜欢他!大不了下地狱!大不了到了地狱里,被牛鬼蛇神锯开来、被磨碎了、被油锅炸!从来只有见活人受罪的,哪有人见死掉的鬼魂带着枷锁的?由它去吧!小尼姑就是喜欢那个少年了!火烧眉毛了又如何?先顾眼下!眼下小尼姑要爱他!往后的事往后再说!下地狱也无妨!那句话说得真好:“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往后的事,往后再说!很多为情感问题困扰的年轻朋友们,实在很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什么:我现在还不适合谈恋爱、我还不能对你负责、我没那么钱、我没工作、我还不够成熟、我家里条件不够好、我想再等两年,这是理由吗?这都是借口!小尼姑信佛的人,都佛跳墙啦!政治运动下,两个“黑五类”都走到一起了。火烧眉毛,且顾眼下。能爱的时候,就勇敢去爱。不要错失爱的机缘。什么都不是阻挡你勇敢去爱的理由。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能爱的时候,就不要顾及一切理由,不要白白地让爱情过去了,再抱憾终身。胡玉音顶着“富农”那么大的一顶政治帽子呢。秦书田一个“黑五类”对她好,疼她,不嫌弃她,她还想什么?她没有妄自菲薄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会拖累他,她勇敢地跟了他,爱他。无论经受多大的苦痛折腾,她不放弃他。他被关十年牢,她等他,想他,一个人把孩子抚养长大,盼着他回来。人世间还有比这更真挚的爱情吗?类似题材的《陆犯焉识》也不过如此吧。年轻人,想爱就勇敢去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记住: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另外,还是那句,很多年轻人读人生、情感、就业常常感到迷茫、困惑,无非就是读书太少,想得太多。多读点书,多思考人家的生活方式,那你对人生根本没那么多疑惑。文章选入新书《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当当京东亚马逊均有售,搜索书名可购买。作者:徐沪生,公众号:徐沪生(微信号:xuhusheng1990)

请再为我盛一碗米豆腐

《芙蓉镇》作为文革以来文学创作中反思小说的代表作,在描写湘南社会风情的同时,也带我们回顾了关于文革的那段沉痛的历史。恐怕如我们年轻的一代,对于“文革”二字确是“有所耳闻”中夹杂着太多的陌生。直到现在,关于文革的真实史料还一直封存着,如同重大机密般严加保管着,可见“文革”对当时人们的伤害之巨大以及有可能对后人的影响之深远。对于文革的残酷,愚昧和不理智,我们只能从老人的口中以及诸如此类的文学创作中来认识了,只是这认识的,怕也是冰山一角罢了,罢了。不能磨灭的伤痛,无论是从生理上抑或是心理上,我们也只能凭靠着这些“轻描淡写”的文学创作中来自行体会了。一如《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成为了人们饭后的谈资,互赠吃食的习俗则恰恰说明了这如诗如画般湘南小镇子的和睦与美好,再加上逢圩才出的米豆腐,如米豆腐白嫩丰腴的“芙蓉姐”胡玉音,这芙蓉镇简直被刻画得如桃花源般美妙。古华说,他“尝试着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一部作品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来。”只是这短短的开篇,他真真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这芙蓉镇的魅力,我试着去想象这样一个湘南小镇,一花一木,一溪一河,我也试着让自己的灵魂慢慢沉静下来,将自己置身于这芙蓉镇之中,或是风景恬美的湖塘畔;或是充满着人情味儿的乡道间;抑或是热闹非凡的米豆腐摊子旁……短短开篇,古华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感十足的芙蓉镇,她恬静优美,民风淳朴,在相继介绍人物的过程中还不忘渗透着芙蓉镇的点点滴滴。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别人看,我想,《芙蓉镇》也正是如此了。文革的洗礼将这美好的芙蓉镇撕得碎极了,如果说这场遍及全中国大江南北的革命是一股力量,那么李国香就是执行这股力量的那双手,而王秋赦,他连手指都算不上,他只是这场“撕碎运动”中必然的牺牲品。最善莫如女人,而最凶恶的也是女人,这是自古以来由后宫争宠就可得出的真理。李国香看着年纪渐大的自己,加上若不是意外泄密自己本该是副局长的遗憾,又是县委书记的外甥女,李国香的心里总归还是有团火的,而支持这火苗持续蹿长的就是她内心深处对掌握权力的欲望。有了势力就必然想着扩张,这是规律,也成为了提供李国香心里那团火苗最终燃成熊熊大火持续不断的燃料。这把火越烧越大,甚至还燎了李国香的眉毛,“‘左派打左派,好人打好人’的小小偏差”,这就是李国香找的好借口。是了,见风使舵一直是李国香的本性,但也恰恰是她这本性,能够让她在这场革命中全身而退。所谓“‘左派整左派的误会’——帮派体系的“左”是打了引号的法西斯的极左,她的左是正统的革命的左,有着本质的不同。”李国香总是这样的聪明,几次大风大浪的历史转折关头,她都适应下来了,就凭这一点,她比王秋赦聪明得太多了。而王秋赦的疯是必然的。在当时的那个年月里,比贫下中农更优一等的雇农,王秋赦这是何等的好出身,祖上几辈都历史清白得不得了,真真是个十足成色的无产阶级。王秋赦仅仅凭着个清清白白的出身在土改中就轻轻松松获得了头一等的浮财,虽是如此,许这也是命中注定,王秋赦连带着他们家的基因中透着的本性便是如此,这几亩田加上吊脚楼终究还是禁不住他好吃懒做的本性挥霍,“王秋赊”“王秋蛇”“王秋奢”,这些外号可真不是凭空而来的。若不是李国香,恐怕王秋赦还在破落的吊脚楼里满心期待着下一次土改再分到一笔不小的浮财来由着自己的小性儿挥霍吧。王秋赦目光短浅,虽远远不及李国香的机灵,但倒也会是个来事儿的人物。凭借着他这张能说会道的嘴,到底还是掌了些许的权力,再加上与李国香纠缠的关系,王秋赦已经深深中了这场革命的毒,以斗争五类分子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这是毒,对于王秋赦来说,也是香甜的毒,于是他将自己深深地沉浸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不能自拔,或者说他从心底里根本就不想从中脱离出来,他已将自己的灵魂与这场革命与批斗与斗争紧紧地结合起来了,这场革命的最终结束,也必然结束了他的灵魂,因而他王秋赦死心塌地的成为了这场闹剧的牺牲品。文革结束后,他还游离在芙蓉镇的街道间,还在凄凉地喊着“‘文化大革命’,五、六年又来一次啊——!” “阶级斗争,你死我活啊——!”,他撕心裂肺的呼喊就如同一个穿梭在芙蓉镇大街小巷的幽灵,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十年的真实与惨烈。再说勤劳美丽,温柔善良中又透着刚强的“芙蓉仙子”胡玉音,同是女人,却与李国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而也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命运。胡玉音就如同米豆腐一样纯净,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却也如米豆腐般脆弱,李国香只需轻巧地动动手指头胡玉音就被碾碎于她的掌心中。但李国香忘了,就算是再脆弱的米豆腐,也是有韧性的。胡玉音就如同一只在洪水中漂流的小白鼠,幸而在这场漫无目的的漂流中小白鼠爬上了半截朽木,才没能被淹死,而这朽木便是“秦癫子”秦书田。这场洪水的爆发似乎毫无预兆,就连水流的走向都是不明所以的,以至于胡玉音就只能自己在急湍的水流中苍白无力的扑腾着,甚至到最终洪水的结束胡玉音都是如做梦一般的,自己在这洪水中扑腾了这么久,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罪,原来到头来是“搞错了”啊,胡玉音无所适从了。回头再看看这一路的艰辛,好在她被对生命的渴望以及爱情的力量所支持着。“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只要活着,胡玉音和秦书田就能向这不公的命运抗争,就能孕育新的希望。作为现如今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我被秦书田的这句话所震撼,我甚至无法想象到底是怎样的苦难能够磨砺出这样的一句话,这样的一种信念。是什么样的迫害能让老百姓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这句话让我对这场闹剧一般的革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只是,每一次对文革更进一步的了解都会让我越发的胆战心惊。站在宣判台上供人无休止批斗辱骂的是活生生的人啊,受到各种更为原始酷烈刑罚的也是活生生的人啊,这还是那个所谓的“新社会”吗,还是历史的车轮倒退到了远古的野蛮时期。“人性论、人情味属于资产阶级。群众运动,运动群众。运动群众的人自己也被运动。地球在公转和自转,岂能不动?念念不忘你死我活。权力的天地只有拳头那么大,岂能人人都活?”这就是那个时代,那个有着无数悲剧发生的年代,这一场愚昧的闹剧呵。初看秦癫子时,总以为这是个骨头软的男人,看到后来才发觉秦书田确是个有着真性情的真汉子。他不是一个英勇的战士,却也不是逆来顺受的弱者。他选择以他自己的方式去向这个混乱的世界说“不”,却也以自己的方式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苟且着生存。自编自唱《五类分子之歌》,还要教给“五类分子”们演唱,又自告奋勇跳“黑鬼舞”,秦癫子像是个小丑一样抛下自己所谓的自尊苟活在这历史的夹缝中。孰不知,这是秦书田独有的“乐天”精神,他靠着这样的精神来抚慰自己暗自滴血的心,他也会在黑暗中默默哭泣,他也会在芙蓉河的崖岸静静思虑着过去和将来的一些事。“乐天”是秦书田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他熬过了这十余年癫狂的岁月。当秦书田遇到了命运同样坎坷的胡玉音时,这个痴颠的小丑便不再是个小丑,他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腰板儿坚挺的硬汉。面对纯真善良的胡玉音,秦书田也同样以善良真诚的心去待她。他们互相关怀,在这混乱的社会中相互依偎,终于算是为这灰色的阴霾中增了些许暖色。秦书田的“乐天”精神也感染了胡玉音,坚定了她对生命和爱情的追求,当两人站在宣判台上时,谁也不能让他们屈服地低下自己的头,反而是挺直了腰身,向这个世界向他们悲惨的命运,进行无声地抗争。胡玉音,秦书田,李国香,王秋赦,谷燕山,黎满庚,黎桂桂,“五爪辣”, 《芙蓉镇》里的每个角色,恐怕都能追溯到原型,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一个群体,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真实的文化大革命中还原成一个群体的代言。有在这场革命中当了炮灰牺牲了的如同黎桂桂;有被迫人情扭曲了以自保却饱受良心煎熬的如黎满庚和“五爪辣”;有始终如一忠厚正直的如谷燕山;有阴险毒辣却懂得见风使舵的如李国香;有死心塌地将自己生命与左倾思潮紧紧绑在一起无法自拔的如王秋赦;也有纯真善良忍受迫害煎熬最终走向自由的如胡玉音和秦书田……芙蓉镇就像是一个小社会,是一个缩影,她真实地记录着文革时期湘南小镇的浮沉变化,也暗示着左倾思潮和文化大革命对人们的迫害之深。古华用他细腻朴实的创作风格,确是将这芙蓉小镇写活了,只是这其中的政治云变民俗风情都卷入了历史的车轮,我们却也只能在这字里行间中细细品味了。我想,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亲自去这芙蓉镇走上一走,尝一尝这透着人情味儿的米豆腐。

记住历史

好书,本书在于还原了中国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让人警醒,人物描写生动,形象,让人爱恨交加。这样的小镇,全中国有很多很多。希望历史不要重合。

湘南风情湘南味

古华作为湖南作家,其作品《芙蓉镇》也是围绕湘南风情而写。作品描述了在三省交界处湘南边境芙蓉镇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作者出生在湘南偏远贫穷的小山村,也曾身不由己的被卷进各种各样的运动洪流里。经历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大地的寒暑沧桑。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探索着,尝试着把自己二十几年来熟悉的南方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和生活情调来。”于是,《芙蓉镇》不仅仅描绘湘南山镇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还是一幅山镇社会风俗画。

怀旧阅读芙蓉镇

十几年后重读《芙蓉镇》,时时有往日情境再现的感觉。不同年纪、不同心境下读同样一本书,竟然好像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某日晚上拿起人民文学版的《芙蓉镇》,一口气读完。读完兀自心潮澎湃了一会儿。作品将背景放在那个我从未经历过的历史时期,读来却是历历在目,和大量以同时期为背景的小说相映成趣。这大抵是因为大历史背景下不同类型的小人物皆有丰富细致的行为、心理、语言描绘,充满湖南的本地趣味,同时,这些人物的命运又在不同政治背景下产生了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变化。作品采用写实主义,历史大背景与笔下人物的命运紧紧相扣,具有一气呵成的流畅感。采用的形式在当时有所创新,用一个一个的小标题带出不同的人物和主要事件。在我看来,不过是形式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而已。作者时常跳出来评论一番,感叹一下命运的作弄和人生的悲痛,使得他更像是个在说书的艺人,但却自然。作者对于反角李国香的态度却颇让人寻思。多多少少让我觉得他有意创造出这么一个令人唾弃的主角是为了影射江青。李和江在历史、个性、习气和命运上的相似之处,我就不一一加以分析了。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古华的抨击和评论不会那么有力量。第一次读《芙蓉镇》是在中学时。家后面院子旁边有一个特别小的只容得下一张单人床和过道的房间。这么小的房间里却堆着很多爸妈那个年代看的文学期刊,还有一盏台灯。我常躲进去,一本一本地翻,午后静谧的时光在书的味道中飕飕溜走,不属于我的历史时期和成人世界浓重地扑面而来。逆境下的善与美常常令我感动,人性之扭曲却常使我不得其解。我是不能理解芙蓉女子胡玉音的,我无法理解她为什么后来要和第二任丈夫在一起,后者在我眼中俨然是个小丑。而她们为了结婚的不明智举动更是不可原谅。现在看来,大历史下的小人物惟有如此才符合实际,无非是饮食男女,将生活延续,如果高瞻远瞩,明智警醒,倒成了英雄主义,违背了实际情况,也违背了作者的原意了。上个月去凤凰,吃到了传说中的米豆腐,再看此书,立刻明白豆腐西施的米豆腐有多诱人:豆腐雪白,油水足,浇头鲜香又多。将书收进书柜,哪天再把米豆腐的照片贴上来。(原写于2004年9月)

那个发疯的年代

“如今那个大城小镇,没有几个疯子在游荡,叫喊?他们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被神化的执政党,人们疯狂去追捧,没有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基本思考,没有了人本善的人性,大家疯了一样去执行上级领导的任务。整个社会是冰冷的,阴暗的,黑白颠倒的,你努力上进会被打成右派,你偷懒吃浮财会有官当。大家提心吊胆的生活,时时刻刻提防不良思想传播,时时刻刻准备搞阶级斗争,过着隔墙有耳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人和人之间完全没有了信任的年代。作者还是希望给大家在黑暗中以一点慰藉的,至少还有老谷,能够始终有自己原则的活着,善良自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全世界都在疯狂,我们始终保持自己的原则,总有破晓的一声炮响,把黎明带来。坚持真善美,我们会看到破晓的晨光!

在当时是很出色的作品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前两章。      芙蓉姐的两任丈夫,我更喜欢黎桂桂。   不喜欢秦书田,就是没由来的不喜欢。而表现秦书田那段要求把自己改为“坏分子”,并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心态对待其他所谓的“四类分子”,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知识分子狭隘、酸腐心态的情节,我感到由衷的佩服。     古华对政治斗争中的细节,有很强的洞察力,杨民高把丢到废纸篓里的纸团拿出来再烧掉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就是现在看来,他对这些政治人物的描写,依然是客观真实的。在上头的,站稳了,还会继续往上爬,无论你做过什么。  从中也可以看出古华对共产党的态度,虽然不免说了很多套话,但其内核一目了然。1988年古华出国,至今留居加拿大。      小说中有郴州地区的方言,读起来,还是感到亲切的。就整部作品而言,可以当作那个时期的社会史来读。但有关风俗的描写,感觉作者功力不够,没有达到我想象中的境界。

芙蓉镇故事

在那个年代中国也不知有多少个芙蓉镇,又有多少个“芙蓉姐子”。时而让人叹惋乃至痛心,时而让人拍案乃至震怒,时而让人莞尔乃至畅怀。荒唐年代里的荒唐故事。值得一读。

芙蓉镇

文字真的是一种神奇的媒介,此书初稿于一九八零年,发表于一九八一年。那时的我还没有出生,如果不是书籍的传承功能,我们将失去多少珍贵的精神财富?小说的最后停留在当时看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一九七九年,李国香及其舅父不费吹灰之力顺利高升,只有小小的王秋赦疯了,小镇居民听着那疯子的叫声忍免不了心有余悸。堪称经典的作品必然有经典段落,而且不止一处。“我们是下级,是细胞,不是心脏、大脑。就是万一将来又说错了,也是错在心脏、大脑。我们离心脏、大脑远着哪。我们只是执行问题,责任不在我们。过去叫抓,是革命的需要。今天叫放,也是革命的需要嘛。我们生是党组织的人,死是党组织的鬼嘛。”

那个年代的记忆

我第一次从朋友那里借来看是当作旅游消遣的,看着名字以为是民俗版画,类似于《边城》那种,谁知道在这么诗情画意的名字下却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后来又断断续续看了两三遍,倦了,再也不想看了。 文革那段是是非非到现在也没有解释清楚,历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含糊其辞从来也不曾是考试的内容,也理所当然地被老师忽略掉了,考不到它,还学它干嘛呢?爸爸妈妈这一代算是文革的最后一批见证人了,当时还是孩子的他们对那一段也仅仅留下了家里穷,日子不好过的淡薄印象。再后来,就没有人会记得了吧。都说中国人健忘,我看这是种选择性健忘症。 我很敬佩德国,德国总理勃兰特的一跪让我看到了一个大国的气度,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良知的崛起,中国也是大国,中国也该有这样的气度,更何况受磨难的正是我们自己的人民。 一个人的道德沦丧我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多人的集体道德沦丧是我怎么也想不通的。被洗脑了?突然间发觉意识的反作用竟是如此强大。巴金老人在文革后的岁月里一直都在忏悔,而让文革毁掉的又何止老人一个人?“如今哪座大城小镇,没有几个疯子在游荡、叫喊?他们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在那个人们理直气壮地打着“维护真理”的招牌贩卖谎言的岁月里,精神的崩溃,尊严的践踏,系统化知识化的偏见偏执是最可怕的。“你死我活,如火如荼的阶级大搏斗啊,谁稍事犹豫,谁心慈手软,谁就活该被打翻在地,被踏上一万只脚。” 《芙蓉镇》是“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书中人物的迷惑、挣扎与偷生也仅仅是冰山一角。我很庆幸没有生在那样的年代,而我将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胡玉音

胡玉音是芙蓉镇的米豆腐西施,每个人都无法忽视她的美貌。她的少女时代就芳名选播,甚至到了县委书记杨民高的耳朵里。初恋黎满根,丈夫黎桂桂,除去初恋这件小事受到党内阻拦,少女胡玉音一直活得很幸福,爹娘的娇娇女,惹人怜爱的模样。除了她长得太好容易被女人嫉妒,其他的一切缺点和她都不沾边。虽然在我们这个时代,白莲花是一个很难听的词汇,可是我想不出来其他更贴切的来准确形容她。毕竟芙蓉姐不属于我们的时代,所以说她白莲花也不存在任何恶意哦,何况人家本来外号就是芙蓉姐。和大多数读者一样,我很喜欢她呢。可是就是这样一朵大出水芙蓉,也没有逃过文革的魔爪。一直觉得文革革的应该是陆焉识章永辚那样的文人。读了小说才知道,地富反坏右,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都要批斗,阶级斗争不能忘!青年胡玉音虽然没有文化,可是她勤劳啊,勤劳就能有钱啊,有钱就是富农婆啊。到后来她还和铁帽右派秦书田非法同居了呢。很想知道她被判的三年,监外执行是怀孕期间还是都是监外执行扫大街的。胡玉音单纯,像我外婆她们一样把政府当成神,谦卑的任人宰割时只会两眼泪汪汪。但是我却不得不佩服她活得有精神,有奔头,美好的品质与生俱来。不像我辈的一些娇娇女,真的没愧对这三个字,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分不清美德的地步。进入现代社会,国家和百姓都要付学费。学费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正是应了张孝祥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里,比这些物质困顿更让人胆寒的,是人心的险恶。女组长的到来总是压抑着镇上的一切。好像花千骨的血一般,可使寸草不生。最后落实到行动上,就成了胡玉音的批斗大会。为什么批斗她,因为她长得美。长得美,就受粮站主任谷燕山高看,每墟卖给她一定数量的碎米谷子。谷燕山对他好,纯粹出于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愉悦,就是喜欢看她甜甜的笑,美美的身影,听听好听的声音。虽然谷燕山没有生育能力,不能和她苟且,可是当年李国香要嫁青年才俊黎满根就是她胡玉音的初恋,到现在还在包庇着她。说到底,芙蓉镇的风风雨雨,缘起于女人之间的微妙争斗。政治中牵扯的,向来都是被视为祸水的红颜。接着就是李国香借着背后的权势,在芙蓉镇掀起的惊涛骇浪。李国香登场,青年胡玉音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反思十年文革,并不想批判什么。任何存在都是合理的。单纯的批判,是不是反而会阻止我们思考文革出现的原因,文化层面的价值是不是在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出现了偏差?自建国起批斗了二十几年的资本主义,才明白资本主义比起封建主义来还是个进步。文革十年,实际上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批判了年纪轻轻的社会主义呢。三面红旗万万岁,早请示晚汇报,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政治却成了这样的笑话。胡玉音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不幸。灵魂当了妓女,道德成了淫棍,人性论人情味属于资产阶级。本性淳朴善良的胡玉音,当然不懂政治批斗的一套。她那些带点封建迷信的思想,自然转不出李国香的手爪。李国香呢,成也文革败也文革,好在有个政治嗅觉敏锐的舅舅,不至于落到花容惨的的地步。王秋赦就没那么好运了,不能拼舅,李国香对他也是露水夫妻,用完就扔。让他无颜面对父老乡亲。回到胡玉音的不幸。一个性情温顺,默默无声的女人,内心世界,是一座蕴藏量极大的感情的宝库。她从青年时代的活泼开朗到中年的沉默,不过三五年前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一般。只有那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没怎么变啊。人家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你美貌与美德,就会给你坎坷的人生。三十岁生子,胡玉音依然觉得无比幸福满足。我们民族在七十年代还是有着很强烈的生育热情。生与不生,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过去是观念使然,如今也不例外。数量质量,只是好听的理由包裹下的观念的转变,但是利己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人类发展就得为了自己而发展,离开了这点,不是又要走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了吗?退一万步,若是没了这些人的需求,比如老谷对芙蓉姐子的欣赏,秦胡的相互需要,没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寄托着,人活着还有啥奔头?

漩涡,时代的漩涡

还好我生对了时代,生在一个自由呼吸的时代看这种书就如同,坐在电脑前看悲惨的照片,看悲惨的影片即使再强大的本领,能够百分之五十的去感同身受,也似乎有无力承担的倾向,如果我是个冷漠的人多好,我能够去百分之百的体会安定生活带给我的好处,如果我是个冷漠的人多好,那我看到的景色那将会是多么的和谐,如果我是个冷漠的人多好,那么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可能的苦难,我都能视若无睹可是,如果我是个冷漠的人,那我还能被称之为人吗人不就是有了感情,有了情绪的波动才区别于忙忙碌碌的蚁群吗人不是应该有悲悯之心的吗芙蓉镇只是那个时代一个小小的缩影,每个人的生活被放大到眼前,有人得势,有人被斗垮,有人得势之后也遭了报应,遭了报应又卷土重来变本加厉,有人从幸福的悬崖那么轻易就被推了下去,被推进时代的漩涡人真是简单的动物,随便一个指示随便一个运动,能让他忘记本性中的善良淳朴,人人为了自保,可以关紧窗户,熟视无睹,黑说成白,白说成黑人真是复杂的动物,为了自己的私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够陷人于不义之地,甚至没有一丝的惭愧或是反思那个时代中疯狂的那批人能够在事后把一切怪罪与时代,那时代又是谁操纵的,难道这些时代疯狂的搅屎棍忘记了自己才是推波助澜,翻雨覆雨的罪魁祸首吗,可怕的是,人真是善忘的动物,能轻易忘记自己的罪,能轻易将这一段delete,更可怕的是,这些疯狂的人换身衣服,又能坐在权利的宝座上,又能呼风唤雨,只是不再那么明显罢了善良的人总是被时代的漩涡推着,不得不顺势而走,不得不认命,不得不服从罢了没有人能够对抗时代的漩涡,我同意,即使如秦书田这样的人不也逃不脱吗,只是如果不得不随波逐流,也希望能够铸造秦书田那样的性格和品性,用柔软的方式对抗,不是为了对抗漩涡,而是不要让自己忘记自己本来的样子感谢能够如此自由的呼吸,活着,像狗一样的活着也好,幸福得活着也好,至少活着会有无限可能和机会,如果不能自由呼吸,也许我会选择不呼吸,或者至少用自己的频率呼吸,即使被漩涡打败,即使在漩涡中间不得自拔,那也至少记住自己的最初的样子

无奈的现实

文章描写了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和对大环境的无奈。ZF黑白颠倒,乡邻六亲不认。荒谬的事物,在荒谬的年代,却显得理所当然。作为90后,我感到庆幸,没有生活在文革中。相比之下,宁愿遇到战争,可以光荣的战死。《芙蓉镇》是一部意义深刻的作品,可为什么,现在的小说电视剧,竟是对所谓“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浪漫的一面的铺陈渲染,却少了应有的反思?

在特定历史环境下铸就的悲剧

在特定历史环境下铸就的悲剧,无一幸免,故事不长,看起来却像锤头直击胸膛,在心中响有回声,在书中看到了作者的不忍,不忍详细描写那个时代的残忍,就像对善良批判时,却无能为力在台下偷偷抹泪的群众。1979年,峰回路转的一年,一股风吹散了盘旋十余年的颠倒,以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人们错愕,心惊。读完,心中就像一锅被烧开的水,由平静到煮沸,再由沸到静,虽已不在沸腾,但余温炙手。

读了这书就知道人是思想动物

人的思想什么样,他的行动就是什么样,有狗一样思想的人就是一条狗,有猫一样思想的人就是一只猫,时代狂热了,人的思想也就狂热了,人的行动自然疯狂。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芙蓉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