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蒲深处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9-1
ISBN:9787533906597
作者:汪曾祺
页数:322页

书籍目录

自序
一、小学校的钟声
二、鸡鸭名家
三、异秉
四、受戒
五、大淖记事
六、岁寒三友
七、王四海的黄昏
八、故里杂记
九、故乡人
十、徙
十一、晚饭花
十二、皮风三楦房子
十三、鉴赏家
十四、八千岁
十五、故里三陈
十六、昙花、鹤和鬼火
十七、故人往事
十八、桥边小说三篇


 菰蒲深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汪老先生的文字,如他在一本散文集中所言,“干净自然,较少造作”这种风格也体现在他的小说之中,看《受戒》,看《大淖记事》,看《异秉》,世俗而不火熏烟绕。《受戒》里的和尚们,放租,打牌,抽烟,过夫妻生活,杀猪打打牙祭,看了让人觉得和尚简直就是一份非常有前途的职业,世俗的要紧。然而看过整篇小说,却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的湘西边城那种清新淳朴的感觉,这或和他师从沈从文不无关系。其小说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试验性,用他一篇散文的题目来说,就是《小说的散文化》,将小说的范围放大,散文和小说的界限模糊了。有关故乡高邮的小说集《菰蒲深处》,就多是散文般的小说,情节似乎退居次席,《大淖记事》前面大部分简直就是散文描写,直到后面才将情节铺开,《故里三陈》里的陈四一段,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篇关于赛城隍风俗的散文。《昙花、鹤和鬼火》更是如此的一篇有点诡异氛围的散文/小说“明澈如水”,不仅是他笔下人物、故里往事的特点,也是他文笔迷人的原因吧。
  •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秦少游·秋日三首  汪曾祺截取秦少游诗中“菰蒲深处”这四个字作为自己小说集的书名,汪小说的意境,倒也配得上诗的意境。汪很多小说的背景似乎都可以换成菰蒲深处外的小沙洲,如同桃花源,与世隔绝,自有洞天。汪曾祺的小说似乎看不出年代,把《受戒》和《边城》放一块,那样的风景人情,会让人以为它们写于同样的时代。沈从文之后,中短篇小说写得如此有诗意者,大约就只有汪曾祺了。师从沈从文,汪曾祺的小说却是另一种路子。汪曾祺的古文、国画、戏曲底子,让他的小说比沈的有着更浓厚的传统文人气息,沈的小说中,有股勃发的生命力。汪曾祺最好的小说,写在60岁之后,经过人生风雨洗练后,汪的文字有如繁华落尽的真淳和萧疏。汪早期的小说并非有如此冲淡的风骨,如《复仇》、《小学校的钟声》则具有浓厚的现代派气息。汪曾祺的全集和小说集版本有好多种,私下认为,这本书基本上把汪值得看的小说都收录了。  《  受戒  》《  大淖记事  》   这两篇小说大约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两篇小说的风格较为相似,算是汪的小说里较长的了,不过两篇加起来也只有45页。《受戒》据说被翻译为一个小和尚的爱情故事,《大淖记事》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小锡匠的爱情故事。《受戒》并不是一个老式的和尚尼姑思凡的故事,在这里,和尚吃荤也结婚,“当和尚”是一种职业。这样一个开篇,和佛无关,却一下子造就了一个众生平等的氛围。这里的民风,不知道用淳朴来形容是否合适,帅和尚会拐走大姑娘小媳妇,和尚们也挣钱也打牌,然而汪曾祺把这样的一个没有得道高僧的寺庙放在门前有河旁边有柳的高地上,疏疏朗朗几笔就有了水墨画一般的神韵。小和尚小明子出家第一天,认识了家在荸荠庵旁边的小英子,开始了两小无猜的生活。小明子牵牛,小英子踩水车,骑竹马弄青梅的童年在隐隐透着些男耕女织的感觉。整篇小说,传达的也就是一个的男耕女织俗世美,比如二师父的老婆在秋夏天热时来庵里避暑,小英子的爸爸种田捕鱼妈妈喂猪绣花……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的自然本性,顺应四时,原始纯朴,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如此这般,或许比所谓的清规戒律更接近佛性的本质。“菩提本无数,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这是一个接近神话的生活,我们一直在期待,天人合一自由自在的生活,自陶渊明后,我们称其为“桃花源”。  相比之下,《大淖记事》中,生存的压力则大很多。小锡匠靠打造锡器为生,大淖东头的男人女人,靠挑东西为生,东边的人,家无隔夜粮。小锡匠和挑夫的女儿巧云,是一对苦命鸳鸯,但却没有一般苦情戏码的煽情滥情。玉女金童一个的爹残废了,一个的娘眼睛不好,一个被当兵的糟蹋,一个被当兵的毒打。若抽离了大淖这个景美人美的地方,小锡匠和挑夫女儿的故事也就平淡无奇。这个故事里并非人人丰衣足食,但大多数人善良,心中尚有爱和关怀。当巧云遭遇一连串不幸时,锡匠们顶香请愿,邻里互帮互助。没有石破惊天,小说中的人有着朴实的坚韧朴实的美。  这两篇小说主人公的遭遇和处境虽大不相同,但抒情的调子却是相似的。说到底,都是期待着一个世外桃源。  《徙》   心中有个梦想,却怎么也飞不出俗世的牢笼。纵有鲲鹏之志,却无法徙于南溟。《徙》是一篇悲怆的小说,旧式清高知识分子的难处,尽在笔下。  汪曾祺的其他小说,很多人物都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有种不管世外是魏晋的感觉,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理想”这个励志的词语,在其他篇小说中是看不到的。而《徙》中,则一直弥漫着“求不得”“放不下”的痛苦。《徙》的情节性较之《受戒》强很多,清贫清高的不得志书生跃然纸上。  生活所迫是个含义很具体的词语。一家人的油盐柴米衣食用度,一个清贫书生要怎么用所谓的才高八斗才能换得。这篇短短的小说中写了三个书生形象。徐呆子,屡考不中,在废除科举后当街念诗文,“昂首向天,面带微笑,如醉如痴,仿佛大街上没有一个人,天地间只有他的字字珠玑的好文章。……唱歌当哭,其声冤苦”,最后死在街上。读这一段的时候,自然联想起范进中举那篇文章,也想起孔乙己的形象。寒门学子,屡考不中,别无它求的悲痛。沈石君是读书人中的幸运儿,步入仕途的他虽在官场屡受排挤,但至少衣食无忧,用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和经济能力。高北溟的处境介于二人之间,委曲求全勉强度日。  命运似乎总是在给高北溟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才中秀才,他便遇上废除科举;在勾心斗角之间艰难地独善其身,严谨教学;时来转运,沈石君给了他一方小小的可以飞翔的空间,然而幸福似乎来得太短暂,很快又被迫回到以往的生活环境中,从高处回到低处,跌得更痛。不吃烟不喝酒不打牌内心敏感孤傲的他,在同事的讽刺中“气得太阳穴的青筋都绷起来了”,却强噎下怒火,“只是不停地剧烈地摇着脑袋”。然而这样一个人,却始终不愿改变,不愿圆滑,也无法张扬和改变,只得委屈求全。其女高雪的命运似乎是高北溟延续,才貌双全的她,向往着更宽阔的空间,却无法展翅,最终郁郁早夭。  这样的故事在汪曾祺的小说中似乎是少见的。他笔下的人,或许粗茶淡饭但知足常乐,可能走街串巷但那一技之长可以供维持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于是就没有求而不得的痛苦。比起书生,贩夫走卒的生活似乎快乐很多。有时候,很难分辨哪种生活状态更好。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汪老把这些旧时水乡镇上的小人物写的很有生活气,读起来很有趣
  •     汪老的小说集,小说不长,却似水润心。
  •     真的系“水”墨文字
  •     #补标# 4.5;“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汪老说自己笔下“人的性格亦多平静如水,流动如水,明澈如水”,寻常日子里荡漾的悠然诗意;常看常新,这等四两拨千斤、鲜活灵气的文字,任何时候拿起来读都修身养性、怡情怡心。
  •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清新质朴,同时在字里行间不乏一种深刻的人生思索。怀念汪曾祺先生^_^
  •     去看高邮湖呀
  •      汪曾祺
  •     看到这么少人读有点吃惊= = 汪老先生——赤子之心 人物刻画最为巧 栩栩如生 事情都是娓娓道来 好想去高邮水乡看一看这么多有趣的人呐 不过也是那个时代使然 就像《桥边小说三篇》中的《茶干》“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最喜欢《昙花、鹤和鬼火》 看到“世界上的诗人们,你们能找到李小龙的鹤么?”笑了 好可爱的文字啊n(*≧▽≦*)n“李小龙想:我还是走回来了。我走在半道上没有想退回去,如果退回去,我就输了,输给黑暗,又输给了我自己。李小龙回想着鬼火,他觉得鬼火很美。”(就是这么简单朴实的文字 读起来很开心…其次是《徙》很欣赏高先生 高雪的命运太惨了吧 不能找自己不爱的人啊……“辛夸高岭桂 未徙北溟鹏”《晚饭花》《受戒》明海和小英子的初恋好甜啊ww 没有见到汪先生的食物描写就已经折服在先生笔下了
  •     冲淡却耐人回味隽永之文。尤其喜欢《徙》一文。只是,作者对时代的观照,还是跟沈先生离了一截。
  •     那些普通又身怀绝技的人,一去不返
  •     风俗小说作家
  •     刚才那两个老人是谁!
  •     在学校借的这本书 感谢汪先生的文字 在最后一篇桥边记事的后记中写道 之所以写旧时候是因为对那时候的了解较深 也感谢他才有可能接触那些已经不在的旧时风味
  •     感同身受 好像到了那个村庄 经历了那些事情 感谢自己在图书馆找了一圈看到了你
  •     我和汪老的结缘~
  •     《受戒》《大淖记事》真是好
  •     很不错的散文
  •     汪老一谈吃,口水就流下来。
  •     我记得买过,现在被谁拿了呢?!
  •     非常美,喜欢汪曾祺的文字,淡淡的氤氲水汽。实际上,淮扬地界比他的文字更美。
  •     最开始觉得好难看,后来觉得还不错,就像汪曾祺在自序里说自己小说是带“水气”的感觉一样
  •     读过,但不是这个版本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