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沙与沫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30213131
作者:[黎] 纪伯伦
页数:245页

作者简介

《先知》是纪伯伦的巅峰之作,探讨爱与美、生与死等生命的奥秘。欧美评论家把《先知》和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并称为东方最美妙的声音。纪伯伦称之为“我的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洗礼”。
《沙与沬》用格言阐释生命、艺术、爱情、人性,以“沙”“泡沫”喻人似沙般微小、事物如泡沫般虚幻,寓意深刻,充满智慧,音韵妙曼,宛如天籁。

书籍目录

先知
沙与沫

编辑推荐

“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纽约时报》一般说来,年轻时都会喜欢泰戈尔,而年纪大了,有了一段阅历之后,就会转向纪伯伦。——冰心资深翻译家钱满素最新权威译本

前言

纪伯伦文学遗产的精华    钱满素    1918年,随着《狂人》的问世,纪伯伦进入用英语创作的新阶段。至1931年逝世,他在十三年间写下了八部英语作品,其中除诗剧《大地神》外,均为散文诗,它们构成了纪伯伦文学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先知》是为纪伯伦赢得国际声誉的杰作,对这本他“思考了一千年”的书,纪伯伦最初曾用阿拉伯语构思写作,但后来改用英语,这无疑为它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条件。《先知》自1923年发表后,已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仅在美国,便一版再版,销量高达四百多万册,可见读者的热情历久而弥新。    纪伯伦,一个黎巴嫩人,用英语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与他早期的阿语作品相比,纪伯伦的英语作品较少“造反和叛逆喧嚣”,更像是一片真善美的净土,犹如他为自己诗篇所作的几近女性柔美的插图。他曾说过:“心灵本是纯朴简单的,心灵的表现也是纯朴简单的。”确实,他的语言纯洁明净,他道出的真理也同样纯洁明净,时而晶莹如冰雪,时而灼热似烈火。什么是诗人的本质?不就是生活的本质,美的本质吗?当真和善以如此美的方式道出,难道还需要将它们纳入某种理论的范畴去进行诠释吗?每一位读者都不难像汲取阳光空气那样自然地去品味纪伯伦的智慧和境界,去体验自己内心的渴望与满足。    纪伯伦的特殊经历使他有可能放弃本民族文化的偏见,将不同的文化视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融会贯通,兼收并蓄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东方的神韵和西方的意识,神秘博大的精神向往和自由平等的变革思想,在他的诗篇中被锻造成一种古今相通、东西合璧的艺术境界。毫不夸张地说,只有很少艺术家能这样同时进入东西方文化的深层,取长补短,综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品质。    通观纪伯伦的作品,首先感受到的是其中浓重的宗教气息。作为一个诗人,纪伯伦关注和思考的是宇宙、人、社会、真理这些最本质的问题。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的作品从激越的感情更多地转向形而上的思考,这种思考的最高形式对他来说不是哲学,而是宗教。无论从内容、形象、隐喻或情绪上说,他的作品都离不开宗教。纪伯伦出生于受伊斯兰教浓郁影响的黎巴嫩,后来又基本上在基督教的欧美接受教育和生活创作。双重的宗教背景如同他双重的语言背景,并不对他构成冲突,却似乎成倍地加深了他的宗教意识。他相信,精神是最高形式,而“任何精神都体现在上帝中”。在他的作品里,上帝被喻为“陶工”,“射者”,“至高无上的诗人”;是上帝把宇宙、世界和人生凝聚起来并赋予其意义。上帝永远是人们崇拜、追求、热爱的对象,是一切思想感情的核心和终结。正如大地神所言:“人类的一切若止于人间便毫无价值。”正是在上帝的光环照耀下,纪伯伦写耶稣,写神,写先知,写人。纪伯伦显然喜欢以先知自居。在传统宗教中,先知是直接受神的启示,并传达神谕的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自称为最后一位先知。但纪伯伦的先知更像是一名人间的先知先觉者,他走在众人之前,想得更多,看得更远。在《先知》和《先知园》中,他是智慧而孤独的,在精神上居高临下俯瞰众生,人们敬重他需要他,却未必能理解他。他象征着人的精神追求和终极理想,表现了人的超验而神秘的宗教情绪。    然而,纪伯伦的宗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宗教,而是反传统反偶像的。他提倡的是一种新的关于神的观念和新的神人关系,他的上帝其实就是人自己。他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们就是上帝”,“上帝是长了双翼的我们”。在《狂人》“上帝”篇中,上帝并不理会人对他的顶礼膜拜,时过三千年,人终于认识到自己与上帝的合一,要和他在太阳面前一起成长,上帝这才拥抱了人。关于人和神的关系,大马士革的波斯哲人在《人子耶稣》中这样说:“叙利亚这里的人正如所有人一样,他会在他的理解之镜中照影,从中发现自己的神性;他会按自己的喜好造就神,膜拜那反映自身形象的神。”纪伯伦是一个从无形的脚镣手铐中解放了的灵魂,他对自己充满自信:“我将走自己的路,直到抵达理想的目标。我决不取悦那些膜拜往昔之神、谨守陈腐见解、带着古老愿望生活的人!”    纪伯伦的耶稣是人子,是兄弟,他还有三大神迹未记于《圣经》:“第一,他是像你我一样的人;第二,他有幽默感;第三,他知道自己虽被征服,却是个征服者。”但是,正如《人子耶稣》中推罗的商人巴尔卡所说:“遗憾的是,他的弟子们设法要把这样一位贤哲造成神仙!”纪伯伦对基督教独霸拯救之路颇不以为然,在《游子》“闪电”篇中,他让闪电焚毁教堂,非基督徒得了救,而不许她得救的主教反被大火吞噬。纪伯伦甚至超越于有神论及无神论之上,在《狂人》中他写了两夫子在对神的有无进行了持久的争辩后,各自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无神论夫子祈求众神宽恕他迷妄的过去,而有神论夫子则将他的圣书付之一炬。纪伯伦反对宗教中原罪式的负疚感,鼓励人们欢乐地生活。他也反对使用“魔鬼”作为吓唬人的工具,在《沙与沫》中他写道:“魔鬼死在你出生的当天。现在你不必穿过地狱去会见天使了。”但纪伯伦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因为他理解人的精神需求,理解许多人对崇拜的需要,对崇拜对象的需要。既然崇拜信仰有助于人精神的升华,既然“精神需要上帝”,那就让我们崇拜我们内在的上帝吧。“涅槃是有的”,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天堂就在人间,“在门背后,在隔壁屋里”。人将带着“自觉和知识”向上帝奔去。    既然神就是人的本质,纪伯伦真正关心的也就是人。纪伯伦对人类的爱完全超越区域种族,甚至超越了生和死。但他对人的爱并不盲目,他清楚地看到人的多重性:人既有神性,又有人性,还有低于人性的侏儒性。关于人性,纪伯伦强调的是善而非恶,在《先知》中,他把恶视为善的扭曲或丧失,是“善被自己的饥渴折磨而成”。在自然状态下,人既不高于罪犯,也不低于先知。纪伯伦不仅崇尚人,而且崇尚个人,因为每个自我都既小又大,既是碎片,又是穹苍,既是沙与沫,又是大海。而每个灵魂又都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每个个人都有完善自己的可能性,人应该以自己的神性来克服自己的侏儒性,实现自己的价值,做自身的先驱,最终超越“小我”,升向自己的“大我”、“真我”,与万物合一,与上帝合一。    纪伯伦心目中的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界的竞争不过是混乱在渴望有序”。人与自然应该相互依存,他的人与天地万物,花草虫鸟共同生息,生于自然,归于自然。自然提供人类生存的条件和美的享受,人在自然中获取灵感,升腾精神。他的诗篇行进于峰峦峡谷,大江湖海,既有狂风呼啸,又有日光绚丽。那里有四季的节奏,夜莺的歌唱。    纪伯伦歌颂积极而有朝气的人生:无私地奉献,快乐地获取,就像花和蜂那样彼此给予和接受。纪伯伦最高的理想是爱和美,“爱情无往不胜”,爱和爱的欲望能超越神的疑问,大地神这样呼吁:“让我们这些大地神入睡,而让爱情,这人类的柔情,去做来日的主宰。”纪伯伦把美和真视为世上两大要素,人生的真谛,对他来说,超越美的宗教或哲学是不存在的。他常常把诗人和哲学家相比,嘲弄没有心灵的空洞的理论。纪伯伦最崇尚的品质中有沉默和宽恕,他的主人公孤独沉思,因为沉默乃是真我的居所,力量的表现,伟大的歌手无不歌唱沉默。强健的灵魂又是宽恕的,宽恕是受伤害人的荣誉。他最鄙视的品行是奴性,他向准备废黜暴君的人们建议:“先看看他在你们心中的王位是否已经摧毁。”    纪伯伦对人生的思考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变革的精神,二是辩证的观点。他对人生,对自我,对人与人的关系都表现出一种新型的变革的姿态。每个人都需不断更新,“每天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一个新区域”。爱情也一样,“不能每天自我更新的爱,就变成习惯,而且终将成为奴役”。纪伯伦的辩证观点几乎涉及一切矛盾的对立面,如善与恶:“你有数不清的善,但你不善时也不是恶。”如罪人与圣人:“罪行都由众人犯下。”如生命与死亡:“你们若不在生命中去寻找,又怎么能发现它呢?”如学说与真理:“许多学说都像窗玻璃。我们通过它认识真理,但它又把我们与真理分开。”如精神与物质:“纵然是最高超的精神,也不能逃脱物质的需求。”即使对他酷爱的自由,纪伯伦也不绝对化,他看到自由本身也可能成为最沉重的桎梏,这是他思想上不同凡响之处。    纪伯伦说过:“我的生命原是两个生命:一个生命,我用来工作,研究,与人们交往和斗争,穷尽人们内心的秘密;另一个生命,我把它用在遥远的、宁静的、严肃的、神奇的、划不清时间和空间界限的地方。”凭着他的悟性与智慧,纪伯伦在四十岁便写下享誉世界的《先知》。他的悟性是艺术家的悟性,洋溢着青春气息。他的智慧是诗人的智慧,用形象和寓言来说出人生的真理。纪伯伦始终认为思想是诗的绊脚石,对他来说,“诗不是观点的表达。它是从流血的伤口或是微笑的唇间涌出的一首歌”。他正是这样来创作的,他的形象别致而又深刻,令人难忘,人们会记住:理性是舵,激情是帆;会记住:爱情是个打谷场……这些优美的诗篇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仍然给人抚慰与激励。纪伯伦,这位被先知塑造,又塑造了先知的人,这位自称是一团雾的人,他渴望被人理解,他也得到了这种理解。

内容概要

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 , 黎巴嫩诗人、小说家。曾留学法国,后长期侨居美国。作品多歌颂自然景色和爱情,流露感伤情绪。诗集有《泪与笑》、《行列圣歌》、《先知》等。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反映东方妇女的悲惨生活。除文学创作外,也擅长绘画。
钱满素,江苏无锡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学位,1986、199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硕士学位、文明史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美语言与文学研究。出版专著《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美国文明》、《美国文明图库》,编著《美国当代小说家论》、《我有一个梦想》、《纪伯伦全集》(英文卷)、《我,生为女人》、《欧·亨利市民小说》、《韦斯特小说集》。论文集有《飞出笼子去唱》,译著有《审判》(合译)、《先知》、《沙与沫》。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纽约时报》

名人推荐

一般说来,年轻时都会喜欢泰戈尔,而年纪大了,有了一段阅历之后,就会转向纪伯伦。——冰心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可是你若不砸碎那锁链,又如何能超越白天黑夜?你在刚懂事时,便用这锁链拴住了你正午的时光。 事实上,你所谓的自由是最坚实的锁链,虽然它的链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令你眼花缭乱。 为了自由,你要抛弃的不正是你自我的一部分? 倘若你们要废除的是项不公正的法,那法是你们自己用手写在自己额上。 你们不能以焚烧法典来除去它,也不能以冲洗法官额头来抹掉它,哪怕把大海向他们泼去。 倘若你们要废黜的是个暴君,先看看他在你们心中的王位是否已经摧毁。 因为暴君如何能统治那自由自尊之人?除非他们的自由就是专制,他们的自尊就是可耻。 倘若你们要丢弃的是一种牵挂,那牵挂是你们自己选择,而非强加。 倘若你们要驱除的是一种恐惧,那恐惧就在你们心中,而不是在你们恐惧的人手中。 真的,万物总是互抱着,于你内在运行:欲望与恐惧,厌恶与喜爱,追求与躲避。 它们于你内在运行,恰如光与影成双成对。


 先知•沙与沫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翻译还是有点难受
  •     你知道不一样的人的翻译版本是不一样的
  •     纪伯伦的思索极有深度,值得回味。深感自己认识浅薄,无法参透一些东西。
  •     隽永
  •     写论文才买的,这种书静下心才看的下
  •     封面挺好看的
  •     读诗的感觉非常美好。尤其是伟大的诗歌。相对我更喜欢先知。
  •     刚看了小部分,翻译很好 很文学 有深度 有内涵,细细品味
  •     Remembrance is a form of meeting. Forgetfulness is a form of freedom. The significance of man is not in what he attains, but rather in what he longs to attain. We often borrow our tomorrows to pay our debt to our yesterdays.
  •     说来好笑,喜欢的书会买精装,可是往往精装只摆在书架上很少翻,例如如这本。中学时很喜欢纪伯伦
  •     质量不错,很喜欢,打个满分。
  •     英文与中文对照,不错。
  •     轻轻触摸的思绪,满满的都是温柔。
  •     很美很有哲理
  •     书内容很好,很美,适合出差的时候或者晚上睡前读一读看一看,很安静
  •     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和书本都在发光。
  •     经典就是经典,最爱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     质量很好,包装也完整。很喜欢看
  •     他的文字优美、自然,简单、雅致且有韵味,直指人心。英语和中文对照版本,感觉英语原著有种流畅的美。
  •     我不是在脱弃一件衣裳,而是在亲手撕下皮肤。
  •     这不是诗句,这是先知的福音
  •     很喜欢他的诗,纯净清透,富有哲理
  •     Meet you in Desperation. 在我最难熬的时候偶然就遇到你,偶然到因为买包子没有零钱碰巧到书店就看见你,然后想,就是你吧。 圣殿和大柱全都分开站立, 橡树和柏树,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诗很好,译文也很好。
  •     很激动,遇到这本书就似乎遇到一条深邃的河,每一次踏入,都已不是原来的那条河。
  •     对不起 读不来。。哲学就好好说话 要诗歌还是抒情诗更沁人心脾
  •     翻译句句优美。智慧之书,推荐前半部分先知,后半部分沙与沫还是一天一条慢慢读为好。
  •     有点儿《诗篇》的味道,充满了哲理与爱。
  •     我爱鸡汤我怕谁
  •     我最爱的一本书,我的启蒙书。
  •     纪伯伦的诗是值得反复读的。开始读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好狂,看着看着他写的会觉得有理。值得琢磨,值得深思。
  •     需要有时间的时候,慢慢看,静下心来取思考。
  •     感觉没有老版本翻译的好
  •     一本布道书,金句集。措辞华丽。
  •     没有看过其它版本,读来很舒服。不过因为要摘抄的关系,发现一句翻译确实有问题。P77的《自由》里有一句翻译:“我真痛心;因为只有当寻求自由的愿望对你们也成为束缚,只有当你们不再将自由说成目标和实现,你们才是自由。”细细看来第二句翻译没有推敲好,在网上找了另一个翻译觉得才比较准确:“我的心在胸中滴血;因为只有当你们感到寻求自由的愿望也是一种束缚,只有当你们不再称自由是目标是成就时,你们才是自由的。” 虽前面读来不错,但却因此不推荐这个版本的译著了。
  •     好 看着本书要多次读才会读出味道 诗的语言 你可以加自己的话读成小说
  •     比冰心译的舒服
  •     读完了先知,五星是给先知的。似乎讲了一切我们关心的哲学问题,词句和意境都极为优美,充满爱意。
  •     他们觉醒时对我说:“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不过是无边大海那无边海岸上的一颗沙子。” 我在梦中对他们说:“我就是那无边的大海,大千世界不过是我岸上的沙子。”
  •     钱老请接受我的膝盖
  •     因为看到冰心的推荐才买的,结果好吧、呵呵。梁文道又说他是中国的周国平,
  •     先知看了一遍半,沙与沫还没看完。还是比较喜欢先知,稍微有点背景载体;沙与沫其实就是本名言集,多看应该能记些道理吧,而我很难一两个小时在那里看道理,所以一直没看完。如果你生活遇到不畅,就翻开它看看吧,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的。
  •     'A sense of humor is a sense of proportion.' 'Strife in nature is but disorder longing for order.' ... Sounds quite reasonable.
  •     第一次被动被男生借书看的感觉很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