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08650751
作者:[美]H·黑兹利特
页数:237页

书籍目录

新版序/VII
第一版序/IX
第一部分 主旨/1
第1章 关于这堂课/3
第二部分 课程的应用/9
第2章 破窗谬论/11
第3章 战祸之福/13
第4章 公共建设工程与税收/20
第5章 税负抑制生产/28
第6章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31
第7章 诅咒机器/41
第8章 分散工作机会的企图/56
第9章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62
第10章 盲目崇拜充分就业/66
第11章 关税“保护”了哪些人?/69
第12章 积极出口/81
第13章 “平准”价格/87
第14章 拯救X产业/96
第15章 价格体系如何运作?/102
第16章 “稳定”价格/109
第17章 政府管制价格/118
第18章 房租管制的后果/129
第19章 最低工资法/137
第20章 工会真的有办法帮助劳工提高工资吗?/144
第21章 “有足够的钱买回商品”/158
第22章 利润的功能/166
第23章 通货膨胀的幻景/171
第24章 抨击储蓄/187
第25章 课后回顾/202
第三部分 30年后的这一课/215
第26章 30年后的这一课/217
后记与参考书目/229
注 释/233


 一课经济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这本书是罗辑思维那边买的,看得比较顺。果然大师总能大道化简,没有生涩的理论和公式。披露了很多经济学上的谬论,比如:扯淡的最低工资法,坑爹的关税保护,哄人的公共工程还有傻逼的工会组织。揭露不少经济学家逻辑性的错误和政府的榨取人民又愚弄人民的阴谋。抨击所谓的以扩充就业为口号的政策的短浅和狭隘,因为这总是降低工作效率。殊不知,同样的生产量由更少的人完成,让人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才是一种进步。
  •     被遗忘的是零落的大众,被掐灭的是萌生的新物。尽管心理学对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我还是认为,把人简单的划分为感性与理性其实就已经足够解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了。生活里,我们常常是这两种思维的混合物。感性是冲动的情绪,理性是冰冷的逻辑。但是事实上,总有那些一小撮人别有用心地利用他们的逻辑鼓动我们的情绪,企图让感性左右我们的理性,进而做出能够达成他们希望目的的行为。阿尔法狗大败李世石的那段时间,机器是人类的终结者的论调甚嚣尘上,其论调无非就是那一套“机器导致人类失业”、“机器将取代人类”;猪肉价格飞涨,媒体竟然没有关注蹭蹭上跳的CPI,倒是替养殖户欢呼这风口上飞起来的猪;欧盟没有承认咱们的市场经济地位,情绪分子又开始叫嚣要以牙还牙,实行准入、提升关税。你听,那套逻辑,好像无懈可击:售货机取代了售货员,可不是就是造成了失业;猪肉价格涨了,养殖户的收入不就高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好教材;一实行准入提升关税,国内企业的损失就少了,妥妥的有利之举。可是,这些事实上的因果真的就是正确的么?天上有乌云,就会下雨,是乌云的存在因而有雨的降落吗?那么,没有乌云的时候,也下雨了又该怎么解释呢?只有规律才能解释事实,而事实绝对不能解释事实,当有人宣称用可见的事实来解释事实时,一定要当心这其中的用心。机器普及之后造成大范围商品价格的下降,为资本的积累创造了条件,而后者又是新行业产生必要的条件,更大程度上的就业就潜伏在这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不仅仅是财富从城市转入农村这么简单,背后打击的是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和投资的热情,还有大范围价格的失调、经济结构的失衡;关税的上升,确实保护了国内的产业,可是这明明就是提高了国民购买的成本,情绪或者国民利益,孰轻孰重?这里,是不是有了更广的范畴、更多的人群,是不是看到了那些原本被消灭的新兴行业?情绪,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谁都会有情绪,动物也会有喜乐、恐惧,可是,认知世界需要的不是情绪、不是感性,是理性。学习就是一个不断与情绪做斗争的过程,是感性到理性的一次升华。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它企图解释特定条件下人的行为,找寻其背后的规律。这过程需要的是不断地剔除情绪偏好,冰冷的看待这个世界,时刻保持对大众的质疑。好的经济学家受到质疑、抨击,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往往戳破传统认知的陷阱,研究的结果,只要有一丝与大众有出入,铺天盖地的谩骂就会如潮水般涌来,情绪性的叫嚣往往淹没正常的思考。但是,我们需要的,恰恰是用冰冷理性温暖这个世界。
  •     全篇感觉都是一个中心思想,围绕此展开论述,行文略显拖沓,有时候一个事情翻来覆去讲好多遍。但总体来说,纠正了很多常见的经济学谬论,并对其从原理上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论证。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可以说是经济学入门读物,也可以说是一部美国经济政治发展简单史。深入浅出阐明了许多经济学基本问题。经济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理解,在政治家手里,它就是政治工具;在企业家眼里,它就是获取利润的方式;在普通人眼里,它就是生活或者生存的基础。书中阐述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不要只看重上述任意一方的益处,而忽略其他方的损失。个人认为,不能极左或者极右,对于时下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就应该有不同的经济措施,即使有些明摆着没好处的措施,也得实施。另外还有一个,财富和金钱就是在不同的人之前转移着。
  •     2017年第一本书,有些繁琐但不失为好书。如果说经济学就像一个电筒,照亮你的生活方式,这书就是把电筒没照射到的地方描绘出来。
  •     经济的入门书
  •     活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这个国家不可不读
  •     看的让人人格分裂。
  •     这是我认为最好的经济学普及读物没有之一。经济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给人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来看待问题的思维。首先教会我们分析成本与收益,其次教会我们任何东西都是广泛联系独立统一的,最后它告诉我们纠结神马的真的没有必要。如果要排一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学科,我想经济学应该是名列前茅的
  •     本书从政府对国家经济干预的弊端入手,分析了政客们为了个别经济集体的利益大肆鼓吹消费、充分就业等看似助民实则扰乱经济的举措对经济带来的危害。书中内容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通览一遍,虽只能是囫囵看个大概,很多内容不甚理解但却让我的许多观念发生改变。分享两点,1:永远不要看事情的表象,你看到A的收益也许就是B的损失,多思考那些来不及发生或你未看到的东西。2.经济学能够提供一种神奇的视角,当人完全出于私利(无论好坏)去做一件事时,往往比利他动机更持久更有威力地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
  •     一句话,全面的思考是经济学人应该有的思维模式。
  •     不能片面,不能短视。要考虑整体的长远的影响。
  •     感觉反复在讲同一个问题(O_O)?
  •     跟小岛经济学同样道理,但是里面更加针对政府的政策,破窗理论的观点
  •     作为经济学入门书非常称职,作为小白读起来也不费力,非常受启发,甚至让人对经济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希望读更多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经济学常识储备。
  •     70年前的书。。。自由市场万岁,政府别添乱?存疑。
  •     经济学入门实用书,浅显易懂,最主要的是,作者特别善用小故事吸引人
  •     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种税收形式,而且可能是最恶劣的形式,支付能力最低的人,负担通常最沉重。
  •     答案已经蕴含于问题的陈述之中,我们只需要去把它“算出来”。不过,虽然答案早已蕴含在问题的陈述里,但并不是一目了然。所以这书,我还得在看一遍。
  •     耳目一新
  •     虽然挺枯燥无味,但的确,基础。
  •     果然就是一课,全书都在教导人们不要光顾眼前利益而要兼顾大局长远的道理,事例的选取比较有意思,也告诉我们经济学不是研究事与愿符而是研究事与愿违的学科
  •     人类天生具有短视倾向,总是只看到某个措施对短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的影响,看不到长时段和全局。市场也有缺陷,但依然远比某些自作聪明且心怀鬼胎的干预者更高明。这是一个常识,但至今值得重申。
  •     了解经济学的必读启蒙读物
  •     入门读物,了解点经济学常识对剁手还是很有帮助的( ¬_¬)
  •     一个十分傻逼的书,罗辑思维推荐的,读完发现里面尽是鬼扯,什么玩意儿,什么都不干预,任由经济自己发展,这是不可能存在了。
  •     确实 本书主旨在开篇就讲清楚了,看到后面有一点啰嗦唠叨的感觉。但是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好评,浅显易懂地了解了一些基本经济常识,并用批判性思维看问题。
  •     还行,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启发。
  •     “被一片树叶吸引,就看不到整棵树;被一棵树吸引,就看不到整片森林”看经济学就是看待事物不能光只盯着一个点还要看到整个面,不能光盯着现在还要把时间维度拉长来看
  •     奥地利学派//入门的入门//N个例子翻来覆去只讲一句话:其他人点评里能找到
  •     太啰嗦,读不下去!
  •     简短的例子阐明经济学基本原理,对于初学者还是有点晦涩难懂。
  •     破坏只不过是把需求从一个地方,转向了其他地方。
  •     读通了之前许多不明白的道理。
  •     经济学这门科学用于追踪政策提案或现行政策影响时,不仅观察其对于特殊利益集团的短期影响,也要考察其对整个社会的长期影响。
  •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时影响,更要观察其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的影响,更要关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     说实话挺罗嗦,确实够入门浅显。总结一句:我们所做的任何政策决定,不仅要考虑它短期的、局部的、对特定人群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它长期的、全局的、对整体族群的影响。政府少干预,市场会自己调节。
  •     我的经济学圣经
  •     即便对于入门者来说也单调了点。
  •     一句话 举了20多个例子 并没有罗胖夸的那么好
  •     从更大的角度去审视经济问题
  •     经济生活中谬论盛行,眼前与长远兼顾,局部与整体并察,方能洞悉其本质。千万不要被表象所蒙蔽。(注意时间与空间)
  •     中英文版本都看过了,经济学主要的知识还停留在读书时学得马列主义中的基本理论,很颠覆想法,发现经济学越来越有意思了。
  •     对经济学初步认知,颠覆对所以现有商业认知
  •     “经济进步的首要原则是:追求生产最大化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本书的主旨可以概括为:在研究任何经济政策提案的效果时,不仅要考察提案带来的即时结果,也要探究长期结果;不仅要讨论其主要后果,也要探讨次要后果;不仅要看其对某些特殊群体的影响,还要看其对所有人的影响。也就是说,把注意力只集中在特别的某一点的做法不过是自欺欺人。”*“如何解决劳力和资本用在哪里的问题?解决之道正是通过价格体系,也就是通过生产成本、价格和利润三者间不断变动的交互关系来调节的。”“勉强苦撑的‘边际’生产者(也就是效率最低或成本最高的生产者)会被迫出局。”*“工资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其实工资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资本投资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能做的工作数量,其实没有限度。工作会创造出工作。”
  •     每一个国家,每一代人,都沉迷于相同的幻景。每次都伸手去摘“死海的苹果”,结果是这个苹果往往一到嘴里便化为一团灰烬。
  •     一点也不晦涩,作为入门OK了,挺经典。
  •     自由主义经济学
  •     学那么久经济不如看一遍这本
  •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学的论述,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要远胜于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往往只侧重于看得见的某一方面的影响,其实质往往是抢东墙补西墙,牺牲的其实是那些看不见群体的利益。观点有启发,但论述略显啰嗦和绝对。
  •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读关于经济学的书籍,或跟经济学有关的,或者说,大多数领域课题的书籍多少都能跟经济学存在关联。 读这种书的好处一是让自己从人的根本性问题上多思考,另一点是优秀的经济学书籍都有很谦虚和自我反省(包括从社会角度反省社会本身)的一面,这种思维是在当代复杂且越来越具循环性的环境中,更加重要和难得。 说回到书本身。这一课深入浅出,一个命题,多重角度,许多典型案例。1946年的这本书能一直活跃,让半个多世纪之后的像我这样的普通人看过后仍是耳清目明,并希望以此让自己更“懂事”。 接近结尾的时候,作者也提到:“只懂一点经济学的皮毛,很容易使人的思想倒向荒谬的结论。但是,深入了解经济学,将会把人们重新带回到普通常识。”而这普通常识也即书中贯穿伊始的那“一课”。
  •     颠覆认知,豁然开朗。
  •     虽然作者于五十年代写的,到至今也不过时,好的经济学既要照顾现在也要顾及未来,除了开挂,暂时没有别的办法解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