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淺彈──瞎三話四集(新版)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9574443239
作者:吳魯芹,吴鲁芹
页数:224頁页

作者简介

新系列「典藏散文」是近代值得典藏的優質散文,首波推出《夏濟安日記》、《低調淺彈──瞎三話四集》、《更上一層樓》。
名家余光中序論推薦。
名教授齊邦媛專文書寫吳魯芹。
當代散文家吳魯芹代表作,融合古典,別具一格的人生觀,並附有相關評論索引。
很多作家獲吳魯芹散文獎,本書刊登獲獎作家名單。
散文大師吳魯芹,充滿睿智與渾厚人情的佳作,從容坦蕩,機智雋永,妙語如珠。
吳魯芹一生譯著頗豐,但以散文創作的成就最高。每一篇都生動有趣,低調之中有一股悲愴不平之氣,警句妙語工巧,不失溫柔之旨。
余光中說:千萬讀者可在吳魯芹的作品裡認識這位認真又瀟灑的高士。他的散文長處不在詩情畫意的感性,而在人情世故、事態物理的意趣之間。他是位知性的散文大家。
吳魯芹一生譯著頗豐,但以散文創作的成就最高。
文風莊重而詼諧,收放自如,每一篇都生動有趣,低調之中有一股悲愴不平之氣,雖諷喻略濃,卻警句妙語工巧,不失溫柔之旨,讀書人的風骨隨處可見。讀他的文章,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從容坦蕩的意趣。
原書名《瞎三話四集》經增訂改版,更名《低調淺彈──瞎三話四集》特收入典藏散文系列,以饗讀者。

内容概要

吳魯芹(1918~1983),本名吳鴻藻,上海市人。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教武漢大學、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並任臺灣美國新聞處顧問。一九六二年以客座教授身分赴美,曾在紐約州立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布納德萊大學等校講授比較文學,其後滯居美國,任職於美國新聞總署撰述,一九七九年退休。逝世以後所創設的「吳魯芹散文獎」由《聯合報》及《中國時報》副刊輪流主辦,主要是紀念他在散文的創作上的成就。主要作品有《美國去來》、《師友、文章》、《雞尾酒會及其他》、《瞎三話四集》、《吳魯芹散文選》、《英美十六家》等。...


 低調淺彈──瞎三話四集(新版)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乌鲁木齐回上海的班机上,开始读吴鲁芹的《瞎三话四集》。吴鲁芹上海人,给自己的第三本集子起了个谦逊的上海话名字。
      
      吴鲁芹是在大陆声名并不卓著的作家。吴鲁芹的文字透出很好的中英文功底,早年应当受过很好的教育,这在那一代人中已不多见,今天更是见不到了。
      吴自陈年少时曾经罹患肺病,险些丢了性命。因此,总觉得性命是捡来的,看待事物较他人更容易放达。
      
      《瞎三话四集》分了四辑,谈了戏曲、诗文、旧事,兼有一些杂文样的文字。
      吴鲁芹的文字是直白、犀利的,虽然看上去绵软、柔和。他的书引人思考。这个社会,科技很发达,今人似乎也觉得较之古人更有能耐。然而,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我们拼了命地花大价钱,忍受噪音和不适,购买耗时更短的旅行,然后又花金钱和省下来的时间kill time。我们到底为了什么?
      刚刚离开学校,吴鲁芹有关学校的文字尤其引我注意。摘录一段描写当年武汉大学校长的文字。算是唏嘘吧。
      
      我对王抚五校长的好印象,实在都是由道听途说而来。可是每听到一点小故事,就增加一层对他的好感,为了维护这层好感,往往就拒绝相信传闻可能失实,固执到底。我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一位化学系的高材生与军训教官发生冲突(当然是言语上的冲突),似乎理亏的并不是学生,可是教官嗓门儿大,来势汹汹,训导处想用记过的处分来平教官之怒,可是我武维扬的教官不答应,声称不把该生开除学籍,自己就卷铺盖。所谓以去就力争了。在校务会议中,王校长没有官官相护的习惯,把是非曲直弄清楚,就慢吞吞地说:“我宁愿更动一个教官!”我自从听到这一件轶事之后,私下对这位校长就开始肃然起敬。这是何等的风度!当时我还不满二十岁,入世未深,容易冲动,好像有点欣喜若狂的状态,连声说:“大学校长当如是也!”
      另一宗轶事是他敢于漠视政治现实,于故交则情重如山。据说陈独秀死前的晚景已甚凄凉,死后更凄凉,几乎没有人愿意出来为他料理后事。那时国共虽然合作,但对陈独秀似乎都有恶感,只是程度深浅不同,恶感的造因亦不同。他活着的时候,大家对他已持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避之唯恐不及,死了当然不会有人来“忝叨知未”,或者“谊兼师友”了。抚五校长与陈独秀是同乡,在北大是同事好友,当年陈是北大的文科学长,抚五先生是理科学长(相当于今天的理学院长)。据说陈独秀的萧条后事,是由抚五先生出来领衔治丧,才略具规模,才有了相当可怜的哀荣的。一位国立大学校长做这样的事,在当时算是有胆量的行径。其实他对当道的不卑不亢是相当划一的,到了侵害了他的办学或者做人的原则,他几乎是宁亢不卑。有一年军统局中统局的特务人员,抓走了若干名学生,事先并未通知学校当局,过几天又都放回来了,像是一场闹剧。听说校长为这件事震怒了好几天。上书当道,有扔掉校长纱帽来表示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念,大约获得“不再发生”的保证,才打消辞意。
      我获得王抚五校长照应的是一封亲笔写的八行。大约是在一九三九年尾或者一九四〇年初,我已经是病体支离,颇有不起之势。乐山小地方,医药设备差,而我的病情似乎又复杂迷离,几个好朋友决定死马当活马医,把我送到成都三大学联合医院去碰碰运气。似乎不如此,大家都心有不甘。行前有人到秘书室要封公函,请求医院体念该生来自战区,经济断绝,贫病交迫,酌情减收医疗费用等等。等到我的好朋友去拿这封公函的时候,秘书室办事的人又给他一封王抚五校长亲笔写给“寿南院长吾兄”的私函。三大学联合医院是中央、齐鲁、华西三个大学医学院合办的,院长是中大医学院院长戚寿南,我一见到这封信就知道是校长的亲笔。那是乐山有一家裱画铺,我路过时总进去看看,常见到校长的法术。他虽然是科学家,可是诗做得好,字也写得好。另外几位书法家是哲学系的胡稼胎、中文系的刘颐、刘永济、许天闵,机械系的郭霖。我若不是为了那封信的实用价值,几乎想把它留下来了。
      当然那时的大学没有今天大学学生两三万人的规模。两三千人也还是有的。做校长的肯在百忙中为一个并无一面之缘的学生亲笔写封求助的信,这种人情味是很难得的。我所知道的王抚五校长,就是这么两三件事,就凭这两三件事中所表露出的雍容、讲理、重道义、富于同情心,立传的人或者是替“为人师表”塑像的艺术家,也就不缺少什么基本资料了。
  •       李献伟:不妨读读吴鲁芹
      吴鲁芹是谁?搁在去年问我,我也只有摊手耸肩的份儿。
      知道他,源于年初上海书店出版社挖掘出的他的系列散文。这套散文,计有《鸡尾酒会及其他 • 美国去来》、《师友 • 文章》、《瞎三话四集》、《英美十六家》、《文人相重 • 台北一月和》、《暮云集》、《余年集》七种。每种的封面内折上,都有这样的介绍:“吴鲁芹(1918——1983),字鸿藻,散文作家,英美文学教授。上海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台湾师范学院、淡江英专(今淡江大学)、台湾大学等,策划英译中国文艺作品。1956年与友人创办《文学杂志》。1962年赴美,任教于密苏里大学等……”
      介绍里的文字,稍嫌冷静,远不如毛尖推介吴鲁芹的那篇《好几个二十年修来的瞎话》里的那几句话,来得热火:“现在说起吴鲁芹,先说他是林语堂的传人,文章媲美梁实秋;具体点,夏济安的朋友叶君健的同学,因老婆绯闻出了名的陈西滢的学生;再接再厉,余光中、林清玄、痖弦这些人头马都是‘吴鲁芹散文奖’的得主,嘿嘿。” 这几句,热火之外,还八卦了吴鲁芹的前承后续、往来交游、文字成就。
      不知道吴鲁芹的文字合不合自己的胃口,先买的是他这个系列里的《文人相重 • 台北一月和》,试看看。翻读的中间,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拍案叫绝,时而唏嘘不已。书没翻完,我就急吼吼地跑到书店,把其余六种都给抱了回来。工作之余,一本一本慢翻,很享受。
      吴鲁芹文字,依我看,至少有这么几个好。
      首先,在平实。吴先生的文字,这里,一句幽默的话,叫你笑笑;那里,一句独到的见解,叫人点头。是这里那里,不是到处。吴鲁芹,跟董桥、迈克有别。董桥、迈克,只要不是一股脑地彻夜读啊读,隔三差五,读上一篇,很惊艳,仿佛逢年过节时偶见烟花。不过,要是连着读上几篇,却很累人。他们的字,句句精磨细打,以求繁复、华丽、奇崛。你读的时候,要一句一句拆开,敲碎,细嚼,就这样,还不一定咂摸不出究竟是啥味儿。
      以前,看阿城在《威尼斯日记》里说:“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后而来的好句子才似乎是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人世亦如此,无时无刻不聪明会叫人厌烦。” “威尼斯像‘赋’,铺陈雕琢,满满荡荡的一篇文章。华丽亦可以是一种压迫。”(见1992年5月5日那则)阿城,毕竟是个通透的人,三两句,就说白了我心里隐约有、但总讲不清的东西。引阿城的话,不是说董桥、迈克不好,只是说我感受到的吴鲁芹:读他,不必承受一个连着一个绵密华丽的句子给大脑运转带来的压迫,舒坦。
      其次,在幽默。好友夏志清为吴先生那本《师友 • 文章》写的《序》中的几句,点明了幽默之于吴鲁芹的功用:“‘幽默’是一个非革命家对一切繁文缛礼,一切虚伪、野蛮、不合理的现象的一种消极抵抗。他自知是个‘小人物’,没有能力改革社会搞革命,他也更知道有些人类的恶习——如好出风头,好摆架子,拍上欺下——任何革命也革不掉的,只好一笑置之——自己心里轻松一下,他的听众和读者也可以从他幽默的观察里,得到一种安慰,一种‘会心的微笑’。”
      《台北一月和》八月十日那则日记里,吴先生记了有雅舍主人在场的那顿饭局开始前排座序的情形。若干年前,武大校友聚会,全桌仅他一人为非湖北人,他说自己乃湖北之POW(prisoner of war之缩写,“战俘”的意思。笔者注)——湖北之战俘也。老校长王雪艇接了一句:“君乃楚囚也。”后来,感念老校长的妙译,又兼夫人是湖北人,他一直以“楚囚”自称。吴先生的夫人,鄂人;雅舍主人之续弦夫人,亦鄂人。他之“囚龄”,三十有五;雅舍主人之“囚龄”,不足十岁。以“从容做楚囚”之先后,他坐首席,雅舍主人坐二席,免掉一场排座鏖战。这一系列散文里,这样把玩文字的幽默片段,时不时蹦出来,颇为解颐。就是那本貌似高文大典的《英美十六家》,亦不乏机趣。讲美国作家罗柏 • 潘 • 华伦(Robert Penn Warren)那篇里,吴先生采访这位作家恶的开头,想把他的履历“温习”一遍,并请他随时补充。华伦说可以这么做。不过,“更需要随时补充的是木柴”,华伦不时拨拨炉火的当儿,插话说,“这牛棚的隔离设备不够好,暖气溜走了一部分,因此壁炉的火很重要。” 华伦从补充履历中遗漏的部分,跳到补充取暖用的木柴,横生机趣。
      最后,并非最不重要,在不同风格文字的交错布排。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教导,选词,要注意词语风格的一致,不要让焦大的嘴里,喷出林黛玉的气息。这种戒律,用来训练初学者,可能有用。到了老杆子那里,就未必都如此了。吴鲁芹,就是这样一个例外。
      《番语之累》一文讲到通英语的人给别人写求职、升学推荐信或做口译之苦。来求推荐信者的英语够糟,而你又躲不掉写推荐信,该如何平衡对来人的美言推荐和自己撒谎带来的心理难安?他一个友人(亦可能是杜撰出的友人,本就是他自己)写了这样一封推荐信:“兹证明某君深信其英文程度足以可听演讲,记笔记,作报告;其他轻而易举之事,如行路剃头,无待言也。余对其有若是之自信,不胜其惊奇与钦佩。盖自信为成功之母,余深信贵研究院诸君子日后必将与余有同感也。” 这种以庄重的书牍体转述英文推荐信的内容时,因跨越两种语言之隔而产生的独特效果,真若油炸冰激凌,瞬间给你冰火两重天的体验!
      讲英国作家劳埃•傅勒那篇里,有这么一段:“…… 我问过英国文学教授和批评家,他们都说傅勒是当代英国的一位‘主要的诗人’(a leading poet)、‘重要的诗人’(an important poet),似乎写小说是‘犹其余事耳’。我对傅勒说:‘我想问的是:有些诗人也写散文作品,那是诗的灵感枯涩时的消遣与调剂,是写不出诗的时候,不得已而求其次,去写散文、写小说、写批评文学,另外有些诗人,写诗之外,也写小说、散文、剧本,并不是写不出诗的时候,另谋出路;而是表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像在运动会中搞十项全能,阁下属于哪一类?’”
      这一段里,有英文单词,有硬译出来的中文;而这中文里,有古汉语,有白话文。懂点英语,读的间隙,我就揣摩:假如我是采访中的吴鲁芹,这段话,全用英语,怎么说?揣摩来,揣摩去,根本无法实现吴鲁芹这段杂交品种里四处漫溢的趣味!我想,就是吴鲁芹本人,可能也难把个中丰沛的意趣,以英语,一点不丢地,全给传递过去。好在,他的目的读者是华人,他尽可以施展自己把玩汉字的十八般武艺!
      
      吴鲁芹 著:《吴鲁芹作品系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本文刊于【读品】93辑
      
      【免费】订阅 点击http://blog.sina.com.cn/dupinjournal 网站订阅框。 或发邮件至dupinjournal@gmail.com订阅
           
      【读品】下载请前往: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dpjournal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