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50251401
作者:[美] 彼得·门德尔桑德
页数:456页

作者简介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你能精确地描绘出某个文学人物的形象吗?安娜·卡列尼娜的头发是什么样的?她的鼻子?她的眼睛?读者常认为,他们是通过作者的细致描摹来想象文学形象的,但事实上,我们很少去具体地构想某个人物的样子。尽管如此,读者依然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鲜活生动的人物与情节。恰恰是那些语言的留白、词汇的交叠、更换不定的语境,给了读者遐想、脑补、再度诠释、共同创作的空间。
作为一个文学名著发烧友和世界顶级书籍装帧设计师,门德尔桑德对阅读时产生的阅读心理展开了挑战性的探索。
本书写作方式极为独特,作者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职业特长,用大量图片作为另一种“语言”,或嫁接或还原了读者在阅读时所产生的心理图像,让读者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思考“阅读”这件事。

书籍目录

画“画”
虚构
开头
时间
生动性
演绎
草图
技艺
共同创作
地图与规则
抽象
眼睛,视像和媒介
记忆与幻想
通感
能指
信念
模型
部分与整体
一片模糊

内容概要

彼得·门德尔桑德(Peter Mendelsund),世界最顶尖的书籍装帧设计师。美国克诺夫出版社(Alfred A. Knopf)艺术副总监,万神殿书局(Pantheon Books)艺术总监。他的设计被《华尔 街日报》形容是“当代小说封面中最具辨识度与代表性的设计”。他的作品《情人》(玛格丽特· 杜拉斯著)获得《纽约时 报》2013 年最佳图书封面 设计。他操刀的著名封面还有《龙文身的女孩》、卡夫卡作品系列、卡尔维诺作品系列等。门德尔桑德同时是一位古典钢琴演奏师和一个经典文学名著爱好者。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设计师,但是这本书跟书籍装帧设计的关系不大。当然,必须肯定,这本书首先吸引人的还在设计,并且中文版的设计花费了很大一番心思,保住了封面那个金色钥匙孔的神秘性和引导功能,拆掉外封之后用了原汁原味的英文封面一个中国字都没有。内文的插图也最大限度还原了英文版本的装饰效果,黑底白字、穿插着前卫图片的小黑书非常炫酷。看完装帧看内容。这并不是一本读起来很流畅的书,因为非常个人化碎片化,属于作者的“随笔”,写得非常随意,是他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大致总结起来有几个方面:第一,阅读时的画面感。文字呈现出的内容非常有限,人物的头发颜色、肤色、五官、穿衣打扮是没有办法完全用文字表述出来的,所以读者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文字转化成图片,并且动起来。第二,描写的“度”。百分百逼真地描述就一定是好作品吗?作者给出的答案是NO。他认为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学会留白,留出想象的空间给读者。卡夫卡曾极力反对《变形记》的封面用一只虫子,就是害怕封面的虫子会干扰读者的阅读体验,将文字具象化。第三,阅读的速度。作者做了一个十分精巧的比喻,“如果书就像道路,那么有些书就是为开快车而写的——细节并不充分,金有的细节也显得单调乏味——但细节高度紧凑,情节滚滚向前展开,扣人心弦。还有些书,如果也看成道路的话,它们是为散步而写的——这些路的轨迹远远没有 它所呈现的街景来得重要。对我来说,最好的书是这样的:我飞驰而过,却时不时地急刹车,停靠在路边,对眼前所见惊叹不已。这些书是注定要反复阅读的书。(读第一遍时,我可以沿着路狂奔,越快越好,随后我再悠闲漫步,享受其中——这样我就能看见我错过的景象。)第四,作品和读者个人经历的关系。作者一再阐明自己的观点:读者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是会跟个人体验紧密相连的,书中的故事会唤醒记忆,并能唤起联想,最终挣脱视觉本身的束缚,让思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为什么说“阅读是一场白日梦”——这个梦没有边界,信马由缰,给你最美好的自由。这些思想的片段综合在一起,构成了这本书。这不是一本工具书,没有具体的阅读方法,更多是启迪性的指南。就像封面那个钥匙孔,等待你拿着钥匙去开启智慧大门。书中有个比喻很有意思,“段落和章节都是箭头,整部小说、戏剧、故事,都是箭头。”我们看到箭头就习惯性地想到方向,而不会留心观察箭头是什么样的。“而阅读就是:透过箭头去看,越过箭头去看……或是目光短浅地、满怀希望地顺着箭头看去……”看到阅读的边界,想象力的边界——而这两样恰恰是没有边界的。
  •     我没有考虑过,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一直是放任他们在脑子里随意流动,带我走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任由他勾起无数的回忆与幻想。Peter Mendelsund 认真的考虑了这个问题,还画出了我们看到什么的可能性,仅仅是可能性,因为每个人想象到的东西都不会相同。阅读最大的乐趣在于,抛开周围一切嘈杂,沉醉于作者提供的世界中任自我的思维与想象流动之后,体会到的纯粹与专注。以下为摘抄不管我们的想象力是否还相对强健,我们仍然在阅读。瞬息之间层出不穷的图像并未使我们与文字隔绝。我们阅读,因为书籍赐予我们独一无二的愉悦,这是电影,电视等形式无法馈赠的愉悦。书籍予以我们某种自由——当我们阅读时,我们可以使思想保持活跃而不受束缚;我们是创造(即想象)故事的全程参与者。抑或,我们的想象力无法在模糊不清的粗浅印象之上更进一步,这也许才是我们热爱文字故事的关键理由。换言之,有时我们只愿看到非常有限的内容。了解轮廓,而非细节。
  •     欢迎关注每周读书微信号:MapleJustinWhat We See When We Read 封面为什么基于原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总是无法满足书迷读者?为什么看习惯了漫画之后第一次看到动画的时候觉得配音演员的声线好奇怪?当我们阅读小说的时候,我们自以为看清了人物的样貌,我们倾慕于小龙女的清丽脱俗,我们沉湎于黄蓉的古怪精灵,我们惊叹于洛神的柔情绰态,然而我们真的看清了这些倾城美女的容颜了吗?来自美国 Alfred A. Knopf 出版社的艺术副总监 Peter Mendelsund 通过 What We See When We Read 一书回答了这一问题。Mendelsund 是一名书籍封面设计师,这部作品的装帧也同样出自 Mendelsund 之手,在我看来,这本设计多于文字内容的书之所以能在豆瓣拿下 8.1 的高分,在 Good Reads 拿下四星,一部分是出于其设计多于内容的独特,另一部分则是 Mendelsund 的个人魅力所致。Perter MendelsundMendelsund 并不是科班出身的设计师,他原是一名钢琴演奏家,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后来他因缘际会找到了企鹅出版社的封面设计师 Chip Kidd,带着自己设计的音乐专辑封面,于是忽然就从一个音乐家转行成为设计师了。他擅长于使用简单的文字、几何图形、明丽的色块来做封面设计,这种独特的风格也给书籍装帧带来一股清丽之风。至今 Mendelsund 已经为许多书籍做过封面设计,我们可以在 http://covers.petermendelsund.com/ 这里找到他的设计,里面甚至有余华的 China in Ten Words。Mendelsund 的设计除了形式新颖独特,风格简约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封面设计要忠于文字。Mendelsund 喜欢阅读,他会阅读每一本将由他设计封面的书籍,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能够视觉化表达的东西。Reading with a mind to designing a jacke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just reading. When I’m reading for work, I’m looking for something described in the book that will be reproducible visually and that will serve as an emblem for the entire book—a character, or an object, or a scene, or a setting. That’s not the way one reads when one is simply immersed in a book.于是在封面设计这一行,他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也阅读了大量的作品。2014 年 Mendelsund 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关于书籍装帧设计的 Covers,另一本就是关于阅读的书 What We See When We Read。前者谈设计,后者谈阅读。二者其实有相互印证之处,比如作者喜欢的抽象图形,为什么不使用真实的人物照片来作为封面设计呢?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孤儿列车》的封面时,我一方面为靠着火车窗的小女孩忧伤的眼神为感染,一方面又为封面把人物的形象过于具体地展现在我面前而感到不舒服。作者认为,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自认为能够认清人物的形象,但是事实上每个人都无法清楚地描绘出人物的体貌,你能够记得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动作,以及事件,但是小龙女也好黄蓉也好,在你的脑海里她们都是模糊的形象。而这一点,正是阅读的精彩之处,是阅读提供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那些以人物照片为封面的设计实际上剥夺了读者想象的权利。由于阅读的不确定性,作者在给本书设计封面的时候,也采用了简单的文字搭配钥匙孔的图案,仿佛要往钥匙孔中窥视什么。在书中,作者试图以一种新颖的手法,用插画的视觉呈现来表达文字本身无法明确的事情,很有意思。但是作者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代表就一定是个优秀的作家,老实说这本书的文字部分有点无聊,有点啰嗦,所以单就内容来说,这本书比较一般,但是设计给这本书加分不少,可以说这本书的重点在设计,而不在内容。2015.11.21/下午于自宅原文:每周读书#100 封面设计师的阅读之道——《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见了什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也是有点装模作样
  •     感觉会极大影响我的个人阅读偏好,好烦,后悔看了这么本书…
  •     设计师的看见。
  •     一本关于传统阅读的反思,仅此而已
  •     真正有才华的人都是跨界的,文与艺都是共通的,你所得意洋洋的方法与判断力,其他人也在用,用了他们不说。说还是不说好,我认为还是要说,建立一种交互对话的语义空间,你一言我一语,才会其乐融融,才不会感到孤独。比如作为书籍装帧设计师,是读过很多书的,有一门书籍装帧的特长,美的知觉,并不意味着只懂些表面功夫。我们必须对他人怀有敬意。
  •     装帧不错,但内容就比较贫瘠了。 当我们阅读是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当放到银幕上时,就坍缩到了一个具体的具象。
  •     非常特别。最初瞎翻,有些不知所云。后来看了则关于作者的介绍,了解到这本书的背景是关于书籍设计师(本书作者,同时也是钢琴家)在着手设计前于“读”的过程中对一些概念的整理,介绍图像或意象是如何在脑内形成,被筛选,被传达,被解读。再读顿觉有趣。感到不论对读者还是习作者都会有启发。书中许多别出心裁的排版和插图设计让人不得不感慨,自己设计自己的书就是任,性,啊!(一个字占一整页什么的,但却是为内容服务,好玩,让人印象深刻。)
  •     表现形式佳,内容一般
  •     这本书告诉我们书是什么,什么是阅读,以及作者的阅读体验。这是本非纯文字的书,极大压缩减少说明性文字,通过文字与图像解释如何理解书中世界。
  •     "逼真感只是一种虚假的偶像,也是无法企及的目标。因此我们简化。但我们的简化并非粗暴无礼,而是这恰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是人都会这么做。"
  •     整本书十分精细。确实对我有所启迪,感觉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是时候把以前看过的书再看一次了
  •     角度新颖,阅读起来有趣,但也不轻松。“文字的效力并非缘于它们本身承载的意义,而是缘于它们具有潜在的力量,能够释放读者往日积累的经验。文字”包含“了意义,但更重要的是,它挖掘了潜在的意义。”这句话释放出了往日的阅读经验
  •     书中提到的很多书没有读过,所以读起来觉得非常晦涩;书的装帧实在太差了:封面是用双面胶粘的,书籍也是轻轻一压就裂开了,最讽刺的是作者本人是世界最顶尖的书籍装帧设计师!
  •     书的布局确实不错
  •     作者是体验的策划者,他们将世界的噪声过滤掉,简化而发出最纯净的信号,在纷杂无序中创造出叙事!然后,作者写的书,到了我们手里,又复原成了一种噪声,我们尽其所能地接纳作者的世界,与自己的材料加以混合,再提炼、简化出独一无二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创造出了意义!
  •     没读懂……
  •     密集的金句式写作,将阅读经验化为图像很费心思。 引用的文段让我空前想读正常的书。半小时内读不完。
  •     有些观念挺有趣的,但是全黑的页面还是少些吧,油墨味太重,放了九天都没散下去,都能穿过口罩钻进鼻子里
  •     三个半小时紧张的看完。是我看过谈论阅读体验与效应原理分析的书之中相当有意思的一本了。论述的作品与作家也不过于偏门,因此也很有可读性。
  •     为了凑单买的……这书也太碎片化了,排版我也不太懂,字体太丑了……因为排版太不适合阅读,导致我看完也没看懂……
  •     非常精致的一本书。 读书的根源在于想象力,不断的推翻或丰富自己的想象。 作为论据的著作,多数没有涉猎过,影响了理解。 对《局外人》的描述是一条处在厄运中的直线真是精准!
  •     没有在对的时间遇上。也许,下次见。
  •     不知道讲什么,智商不够,捉急!
  •     深浅各宜,开胃健脾。它很难让人提升多一丝的技巧,但却可以提供一把钥匙,打开通向沉默静观的门。
  •     买的纸质书,春节假期2天内读完,看起来很厚,但是很快就读完,某些篇幅可以精简,不太懂为什么要出现一字一页。这句话有启发性:记忆影响想象力,想象力源于记忆。文字赋予想象的空间,比过度的视觉刺激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     哇...这真的是一本书而不是一个花哨的笔记本吗
  •     胡说八道的一本正经――我们阅读时会做白日梦,现在有一种感觉,感觉看了多了,孤了去了,快回现实,快回现实。
  •     文字能够让人产生无限想象力以及不同的画面感
  •     “能指”那一章看不太懂啊ヾ(༎ຶД༎ຶ)ノ" 后面感觉越来越难理解了,整本书下来还蛮有意思的。
  •     谈阅读和写作,谈画面和想象,一本以“呈现”主题的阅读索引。
  •     3.28
  •     第一次看这种片段式却又是直击心灵的书籍。一边看一边想自己看书时确实也有这样,装帧设计很棒~想把作者提到的书都看了~
  •     阅读《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的时候,我看到了作者纷繁的想象力,阅读的所得远没有一幅幅卖萌或吐槽的图片,有意思。我们终究是视觉的动物。
  •     插画极美,文字排版略丑,很遗憾。引用的作品以这种方式呈现很新奇~
  •     阅读,就是将作者所给予的以读者的方式接收,从中挑挑拣拣自己所需要的,来填补自身的意义。
  •     就是你自己在读书的间隙会琢磨的事23333 可能会给想不出课题的心理学或神经科学一年级研究生提供灵感(?雾。和《设计诗》一样突出阅读视觉化,但言之有物得多——或者说,《设计诗》的作者和本书作者体会到了同一种东西,但本书的阐述更完善更丰富。但作为装帧设计师的书,本书的装帧可谓是太枣糕辣!连稳固都做不到!
  •     书设计的非常有意思,这种书真的无法电子化吧!这么多年看书还真的没想过作者提出的一些问题。但是书中举例那些英语文学作品,真的不推荐一般人来读。因为真的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根本看不懂。
  •     这是我认为的逼气最浓厚的书……读懂这书你会觉得逼气升天……我真是读不懂……
  •     精彩绝伦!充分解释了为什么电影工业造梦能力如此之高,仍然无法媲美一些阅读带来的丰富体验——阅读是一种怎样的认知过程,又如何被原有的认知影响,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是如何实现的,阅读的速度与质感、时间与节奏、碎片与整体、纪律与神游、具象的快感与隐喻的必需...它是私密的再创作,帮人认清自己。本书对我而言解放了很多以前我设在阅读体验上的心理障碍,也给予我艺术审美上的启迪。它让我想到了《设计诗》,想到了阿兰德波顿,只不过本书在视觉化上赢得一骑绝尘。
  •     这本书的版面设计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可惜我这没有艺术细菌的粗人实在欣赏不了,三星不能再多了。
  •     内容有点重复了,不过还是挺启发的
  •     里面插图很不错。但是最好不要买,书页特别容易掉。
  •     装帧比内容有看点。
  •     视觉化阅读教程…
  •     看了一下书评,感觉自己白看了…总体感觉:装帧不错;书里加点图画;文章开头要写好。别无其它之感了
  •     这书的形式喧宾夺主…注意力都放不到内容上了。能看出作者很厉害,维特根斯坦,梅洛庞蒂引用得恰到好处。看完这本,我觉得自己需要重看《到灯塔去》和《安娜卡列尼娜》…《尤利西斯》这辈子能读完吗?
  •     内含丰富的图像表达,看起来很厚的一本书,很多页都只有几句话或只有一句话,但要理解全书内容还是得花些时间。个别章节翻译太生硬,读起来难理解,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理解了。
  •     设计还行。
  •     哈哈,翻譯此書的人在下面評論。出書不容易啊。當我們讀書時,我們看到了什麼呢?想像力帶來的東西?
  •     挺有创意的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