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1992-03
ISBN:9787806272015
作者:余秋雨
页数:320页

书籍目录

自序
道士塔
莫高窟
阳关雪
沙原隐泉
柳侯祠
白莲洞
都江堰
三峡
洞庭一角
庐山
贵池傩
青云谱随想
白发苏州
江南小镇
寂寞天柱山
风雨天一阁
西湖梦
狼山脚下
上海人
五城记
牌坊
庙宇
夜航船
吴江船
信客
酒公墓
老屋窗口
废墟
夜雨诗意
笔墨祭
藏书忧
腊梅
家住龙华
三十年的重量
漂泊者们
华语情结
这里真安静

内容概要

余秋雨,1946年生,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现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文化苦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1条)

  •     最早接触到文化苦旅是由于经高中班主任的推荐,——“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文化苦旅》应该是最能代表余秋雨才情,最能展现余秋雨深厚史学功底和艺术表现力的一本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情与哲理无不向我们炫耀着他那澎湃的激情~~可惜了一代文人就这样被现代式的虚名与浮华所吞没~~
  •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余秋雨的书,之后他的每一本,我都买了,也都看了。但仍然觉得这本是最出彩的。许多人不喜欢他,但不可否认,他的学识相当渊博,他确实懂得很多东西。后来他的书里,我最喜欢的是《行者无疆》,因为这本写的是他和凤凰卫视的欧洲之旅,使我最喜欢的地方,胜过《千年一叹》。余秋雨很喜欢夸奖自己,喜欢在书里不露痕迹的高举自己,在我看来,很正常,他确实有这个本事。这本书,适合所有人去看,如果不想看完他所有的书,如果想了解他,就去看《文化苦旅》吧,它值得你去细细的品味和欣赏。
  •     3月2号中午,我在家匆匆收拾行李准备北上,忽然想到要坐18个小时之久的火车,除了看书,估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打发这无聊的时光。打开书橱,随手拿起一本很旧的册子塞进背包。于是,余秋雨大师陪我走了一路。道士塔选自《文化苦旅》第一篇,相信所有的中学生都学过这篇文章。那时我还小,如果不是华老师强行灌输,根本不可能理解文中那些深刻的含义。如今重读,不觉恍然大悟,对余秋雨的赞叹之情越发强烈了。记得吴曾经告诉我,《文化苦旅》应该可以说是余秋雨写过的最好的书了。那时我正痴迷于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觉得世界各地都在余秋雨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诠释,看看那本略微发黄的《文化苦旅》,觉得里面尽是些读不懂的文字。或许,《文化苦旅》讲的不全是旅行,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所以之前没有《千年一叹》那么吸引我。如今,我才发现,真正的旅行不再是简单的记叙做了什么,而是应该告诉自己从这次旅行中感受到了什么,发掘到了什么精神层次的东西?文化人不同于一般人,而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文化人。所以打算发掘曾经走过的路中的一点东西,来告诉自己旅行不是简简单单地拍几张照片了事。文化在哪?如何发掘?我拾起记忆中残存的碎片,想努力从当时年幼的自己眼中看到一些更多的东西,可惜这一切往往都是徒劳。那时的自己还是过于无知,对于那些典故历史一窍不通,就这么呆头呆脑地跟在导游后面,实在是失去了旅游的价值。如果若干年后故地重游,我想自己也仅仅在脑海中知道这个地方若干年前来过而已,至于当初的感受,那实在是过于遥远了。于是,我只能推测了,以现在的眼光去看脑中的记忆,用历史和典故来装饰那些片段。幸好《文化苦旅》中真正记叙的内容并不多,我也模仿着大致勾画一些当时的情况,然后花更多的笔墨去描写此刻我脑中的想法。虽然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一个真正的文人思考的高度,但我知道自己是在思考,在感悟,在发掘。去过的地方算起来不算很多,但它们往往各有特点,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瘦西湖的二十四桥,黄山的云海,桂林的七星岩,周庄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象一股脑的向我涌来,我恍恍惚感到当时的自己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而这种兴趣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那是什么?人性深处中存在的东西么?我不知道,我只能去猜想。如果若干年后故地重游,或许我应该会知道我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是把幼年的记忆描的更宽广,更绚丽呢,还是把那些零星的记忆片段描的更深刻?如果让我选,我宁愿选择第二个。去的地方不在乎多,而在乎从中发掘的深与浅,人人都知道,旅游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但享受的级别往往千差万别。在我看来,《文化苦旅》中的余秋雨要比《千年一叹》中的余秋雨享受的级别要高不少,那本发黄的89年版的小册子永远要比那千禧年出版的厚厚的一本精装书要有价值的多。真正的旅行,更多的是动脑,脑动,心动,如是而已。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高中的酷爱
  •     高中读过,重新读。有的篇章可以的。
  •     初读此书被一开始的游记形式所吸引,因为我也是喜欢出去逛一逛的,读到后半段感觉有点偏离正轨,但最后几篇关于新加坡的华人故事,我似乎明白作者的写作初衷——不只是游记,更是人生的履历。淡淡的鸡汤味,适合闲暇时光。
  •     这本旅游攻略挺老文艺
  •     高中读的游记散文,不太喜欢这种略带无病呻吟的文风~
  •     笔尖在纸上一划,便在读者心上激起层层涟漪,《文化苦旅》很容易便掌控中国人的情绪。只是听过余秋雨的那些不好的消息时,便很难再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这本书,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的文字都是值得称赞并学习的,可是没有同样厚重的经历与学识,这种文字又是无论如何都模仿不来的。
  •     高中时代读过的书,窝在寝室小床上午睡前的读物,某种意义上的启蒙读物:读着文字欣赏着插图,让我对远方充满好奇和向往,期待着自己在未来可以一一走过那些书本中描述的地方。如今,我已经走过很多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未曾到达,在路上。
  •     余秋雨最好的一本。
  •     高中读的,图书馆借的,好像是这个版本
  •     看在我当年写周记会抄你几句话的份上,给你三星
  •     反胃了
  •     我是高三时读的,当时感觉他写的句子很优美。
  •     没有读之前,对文化苦旅一直停留在初中课本里面的道士塔。在没有读之前,看到大家对余秋雨的风评不好,自己也就觉得可能他的作品真的怎么样吧。在没有读之前,看到有些人说,文化苦旅有一种文人的酸腐气息,说读不懂,我就以为可能这部作品也不是我的口味。然而,我错了……写得很好,我喜欢这样的旅行笔记,看了之后也好像跟着书中的脚步去感受山川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同时谨记,在没有亲自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千万不要妄想结论,否则会错过很多美好!
  •     其实很爱看
  •     高中时尤为喜爱,也因此喜欢上余秋雨的文字。可是后来再读其他,还是觉得他的这本写得最好。
  •     用散文的手法将沉重的历史绘画成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为历史披上了一道五彩的霞光,而且余老师的散文功底真的很好,通过他的描述如身临其境,厉害
  •     并不能清楚的记起具体的内容,却难忘读这本书时像跟随了作者踏遍了世界见证了各地文化差异的感觉。
  •     才出来的时候,内容比较特别吧,一种文化上的不同述说方式,让我对于古代文化有了興趣了吧,這本書對於我還是比較有影響的、
  •     现在写文章经常会受到余老师文字的影响 很扎实和有真性情的文笔
  •     了解各地的文化背景全科介绍之作,而且文字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比如天一阁,苏州,敦煌等名篇确实是我高中时最爱阅读的散文集。
  •     补记
  •     是可以隔几年读一次便有新感想的书 这次读特别喜欢道士塔风雨天一阁和酒公墓
  •     阳春白雪,很棒
  •     新年读的第一本书。晚辈几年前送的旧书,元旦顺手拿起来看,前几篇挺好。
  •     我比较偏爱一切历史相关的散文
  •     大爱。
  •     文化怨妇
  •     启蒙作品,对于文化的广泛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个时候余秋雨的装逼指数还不太高!
  •     初中时代读过,当时的印象是大气~
  •     还记得当年读完了道士塔的悲愤。喜欢旧版,新版加了太多煽情的废话,纯粹是画蛇添足
  •     高大上的名字,内容太甜
  •     看完觉得去旅行的话会有更多感悟。
  •     南昌的青云谱触动了我的心,想想那时的我们。
  •     父亲书橱里的一册。读完山居笔记后、连读的一册。
  •     余秋雨的这本散文,值得五星好评
  •     词藻华丽,感觉像读语文课本似的
  •     装b的神器,当年为了装逼才看的。个人不喜欢这种风格
  •     在那个世界意味着未知的时代,余秋雨的前进却启蒙了一个个借公旅行的知识分子……
  •     想不起蒋勋的原话了 大概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才能理解一些东西 我应该还没有达到那个可以豁然开朗的阶段
  •     看完想去旅游,中间有几篇看不大下去
  •     2016,2,3
  •     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中学时候因为这一腔文绉绉的情怀抄了许多笔记。领导说天下情怀和文章,无非一些喜怒哀乐贪嗔恨的发散,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些微交集的一瞬间。
  •     原谅我觉得这本书很无聊。一本历史故事集??时常文字很矫情,大多数时候很枯燥。总之中华文化能流传至今实在是太惨了??黑人问号??
  •     家里有一本
  •     不知道余秋雨还是不是当年的余秋雨
  •     作家的情怀都是常人所不能比的。看完书很开心的去玩并没有那么美好。
  •     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文学科普文章,它还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个时期的余秋雨尚保存着一些质朴之风!
  •     文化底蕴颇深,让人错以为是,随笔记录的游记
  •     经常当作旅游攻略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