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章节试读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121029394
作者:(日)金出武雄
页数:206页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60页

独创不是灵光闪现
(闪现的那一刻,你思考了很久,并且正在思考;阿基米德,牛顿皆是)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40页

做研究和搞开发没有具体的目标是绝对不行的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62页

... 但凡从事伟大事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他们都很博学。不仅局限于自身研究的领域,也涉猎其他的领域。其次,他们头脑反应都很快。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34页 - 第九节 智慧体力——所谓的集中力,就是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

在研究界活跃的研究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智慧体力。
智慧体力是我造的词,指的是长时间连续思考同一个问题,或是从各个方面来思考同一个问题而怎么都不厌烦的能力。无论何时,都可能突然碰壁研究,是一种难以预料结果的工作。研究者在开始一项构思优秀的研究之前,都会假设这样的一个场景:“做了这个就会得出这样的结果,产生这样的作用”,进而预计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42页

在别人都认为没有的地方看到构造,这就是创意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页

一语总结:像外行一样针对具体事情,展开所有想象产生具体预想,并以具体结果为导向。像专家一样对问题进行限定和简化,保持智慧体力,集中精神专研,对结果保持冷静。
 海阔天空的构思、有点幼稚天真牵强的想法
 跳出现有的成功、创新从省略开始
 用情景推动研究进展、情景的关键是对人和社会有何作用
对情节描述的基本能力是对未来的预见能力。
 构想力是限定问题的能力
定义了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60%。
如图,聚点哪怕一个关键子问题,才正确而有意义。
 KISS方法
Keep it simple, stupid!
 智慧体力
智慧体力,指的是长时间连续思考同一个问题,或是从各个方面来思考同一个问题儿怎么都不厌烦的能力。
集中精神,就是把自己变成所思考的问题。1 描绘问题;2 练习基础,从例题开始,拓展答案与题点的关系,将其复杂化并思考复杂的过程和解法的适用性;3 增强能力,巩固。尝试研究如证明解法的正确性,设计不能用原解法求解的题。重复至觉得自己变成了问题本身。
 越能干的人越会迷茫(应做一些具体的研究)
研究——对于某领域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外行类研究)
高层研究——对某领域的研究是否有意义的研究。对研究重要,但对其并无直接帮助。(专家类研究)
 从“做不到”重新开始
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尽力避免行不通的问题,或者说要是行不通的话就稍微改变一下策略,从反面思考。这样,往往消极的结果也可以带来积极的效应。
 在于他人的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构想
不是为了让别人明白,而是梳理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被别人“窃取”。
 创造不是灵光一闪,基础是模仿
伟大的创造往往是前人想到但没做到的事情在后续条件成熟后被后人实现的。
P.S.后三章
1. 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教育
a) 所谓解决问题应该是思考像一次性照相机那样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进而再去解决。真正的能力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b) “记忆、反复学习”和“重视思考能力”并不对立:前者为材料的积累和方法的强化;后者理解材料,应用方法,结合创造。两者相辅相成才能高效学习。
2. 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别人实践;讲演、会话、写作。
3. 寻求决断与明示的速度。
“自己决定”的能力。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47页

我总认为,做的很好的人,应该在开始研究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和计划,而且目的明确,清楚完成研究可以对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32页

其实做事只要坚持到最后,就算不成功也会学到很多!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0页

构思,必须单纯,坦率,自由,简单。那么,影响这种坦率、自由构思的最大障碍时什么?是对知识的轻率态度--自以为已经知道了。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65页

要想成功,必定迷茫。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48页

锤炼构想的方法就是跟他人交流,在交流中验证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想法,获取相关知识,修正不完备的地方。(时刻交流)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7页

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解决问题时,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问题的疑难点在哪里。智慧体力:长时间连续思考同一个问题,或是从各个方面来思考同一个问题而怎么都不厌烦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三阶段:
1. 在头脑中描绘问题:仔细,反复思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从什么地方入手最容易得出答案,也要想到那些有可能产生但与本质无关可以暂且搁置的问题,甚至跟本质并不十分相关的问题也要想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广泛收集材料,打好解决问题的基础
2. 培养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根据简单简化的案例着手,然后要多想一些解法。接着把问题复杂化
3.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尝试,多找些问题来试
锤炼自己的想法,使之升华,将其变为容易接受的形式向人们传达,得到认同,并把大家都变成这种想法的信奉者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页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56页

其实做事只要坚持到最后,就算不成功也会学到很多。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48页

但很遗憾的是,一般日本人都缺乏一种能力:锤炼自己的想法,使之升华,将其变为容易接受的形式向人们传达,得到认同,并把大家变成这种想法的信奉者。
......
锤炼构想的方法就是跟他人交流,在交谈中验证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想法,获取相关知识,修正不完备的地方。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40页 - 第三章 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别人实践

第三章 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别人实践!国际化时代的讲演、会话、写作能力
也就是把手头的幻灯片按照重要程度重新排序,遵照Best First(最好的在最前面)方针使用。
“达到极限,不断锤炼。”
论文以及要说服人的文章就是一部推理小说
写论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其整体要论述或者说明的只有一个中心思想。论文里也需要悬念和紧张感刺激。
一篇论文只能论述一个主题
章节的构成也是文章想要论述内容的一个脉络,这是非常关键的。是否只给人看目录就能够想象出论文的内容,可以问问别人,或者问问自己。如果觉得目录写得很好,可以试着挑出每章开头的段落(有时还要加上结尾)读一读:如果能够理解论文的主题,说明论文的确写得很好。
“起承转合”的结合
“起”——用来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在论文中,开始的章节里面,一定要勾起读者的好奇心。重要的是,让读者感觉到读了这篇论文就能够得到什么益处,让读者认为读了觉得有价值。主旨是要利用某种方法向读者传达某种信息,这个研究是智力方面也好,经济方面也好,社会方面也好,总之,是向读者在某些方面传达一些有益的方法,这才是关键点。
“承”——巧妙的设定假设。论文也是如此,如果作为起点的假设不好,不需要再读下去也可以知道,结论一定很无聊。如果不能够设定一个完美的假设,最终就会给读者一个牵强的感觉。另外,与论文的中心思想无关的方法相互比较。
“转”——循序渐进地引导解答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如何地让读者了解其中逐步导向结果的关键想法。
“合”是推理小说的高潮部分,将最重要的研究结果一并提出。拿出结果时,要带着一点自傲:这么好的结果,你做得出来吗?
展示的资料不要做成让别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要有听众一看就明白的幻灯片,也要有听众看不明白的幻灯片,有这种方法来控制听众,把握演讲。演讲还是不要准备得太好。
第四章 寻求决断与明示的速度:关于日本与世界、自己与他人的思考
自我意识过剩的人
要想不被别人当成摆设的木偶,无论到了什么地位也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0页

身为专家要有舍弃固有思想、大胆创新的魄力和勇气
(成功更可怕,让人沉迷,随时提醒自己)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50页


如果说我做的都是有意义的研究,那不意味着只停留在应用研究层次很没水平吗?如果说越是没有用处的研究就越高级,那的确是科学性的错误。
本来,基础研究是用处最大的研究,因为它的应用范围太广了。例如,工程学上的结合了控制、信号处理、准确率估算等技术的卡尔曼滤波器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它就是以制造出稳定运动控制系统为具体的目标,现在已广泛用于飞机、船舶的位置测定、图像识别、自律机器人的控制等各种领域。
与此相对,应用研究范围就比较狭窄,所以是相比较直接有用的研究。基础研究是长时间持续的研究,应用更加广泛。就像在果树收分之后,为某个果子涂上能变甜的营养液,与在果树根部加上腐叶土之间的区别。虽然前者只能得到一个甘甜的果实,效果确实显著的。但是,如果是后者的情况,给树施肥,根系回更加发达,可以从图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因而最后应该能得到又大又甜的果实,因而最后应该能得到又大又甜的果实,而这一结果影响了整棵树。
。。。。。。
但是,如果抱有“虽然不了解原理,但结果一定很好,所以才进行这项研究”的含糊想法就很让人为难。特别是在大学里,我们拿着国民的税金进行研究,即使有不确定的因素,也有责任清楚地体术研究的前景。
所以说,不确定与含糊的概念是不同的。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5页

像外行一样保持愚蠢的好奇和饥饿的追求。像专家一样,运用已有的科学易化研究的步骤。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51页

研究者必须知道以下三件事情:①能得出好结果的方法,其中必有诀窍;②结果不会像魔术一样自己跑出来;③识别结果的能力很重要的。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56页

弄清楚问题的疑难点是解决问题、进行研究的前提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62页

创造的基础是模仿
(创造并非凭空产生,至少需要素材的积累)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30页 - 第七节 所谓构想力是限定问题的能力

构想力的确是研究开发的关键。就好像堆城堡时,沙子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怎样捧起来,不但是一种艺术,也是科学家的审美观。这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主要在一位优秀的老师身边观察的过程中学到。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36页

当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三个阶段:
1. 在头脑中描述问题——思考问题本身,从何处来,为什么来
2. 培养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练习
3.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1页

席间,明斯基教授说:“有人说框架理论含糊,可自从我发表了这个理论以来,在自然语言解析领域里已经产生了200多篇使用框架的研究方法得到的博士论文,这些成果怎么没人说呢。” 而后,那个研究生问明斯基“教授,可不可能以后发现了某种新的现象会证明您的框架理论不正确啊?”,明斯基兴奋地回答“绝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框架理论包含了神经生理学、计算理论、数学、心理学等等目前所知道的理论,并且这个理论足够含糊,无论什么新的现象都可以包括进来的。”
明斯基太霸气了!
M·明斯基是MIT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创始人,并长期担任所长一职,是人工智能研究的象征性人物。明斯基教授博学多才,学数学出身却在神经心理学、计算理论、心理学、物理学、电子工程、机器人等众多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
他不仅在人工智能方面,而且在计算机的大部分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当然也曾获得过图灵奖。他最著名的成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表的,有关于智能的一般说明性的框架理论。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页 - 内容简介

全书四章。
第一章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介绍各种科研方法。
第二章计算机向人类发出挑战--问题解决能力与教育,介绍在计算机全面赶超人类的时代,人类应该发展什么能力。
第三章“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别人实践!国际化时代的讲演、会话与写作,重点介绍如何学习和使用英语来发表自己的成果和想法,包括如何交谈,如何演讲,如何写作等。
第四章寻求决断与明示的速度:关于日本与世界、自己与他人的思考,是一些作者对日本人的建议,相信对中国人也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29页

如果在解决问题时,能准确限定问题关键点,将会非常有有效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5页 - 第四节 创新,从省略开始

“一个棋局大概会有100种可能的下法,而棋手都是根据感觉选择了两三种下法。其余的下法90%以上都是没有想就舍弃了。这就是省略了思考。然后可以选择的下法就开始多了。如果针对三种下法,每种有三手可以应付,其结果就是九种,这样不断分支下去,就可能需要考虑三四百手的下法。要决定使用其中哪一个分支来下,以人的能力是没有办法预料的,所以只有在一定程度上省略思考,决定这一步怎么下。”(《简单的、单纯的思考》PHP研究所)
在我们进行研究的时候,如果直接从复杂的现实开始思考,是无法顺利进展的。如果将发生的事情简单、省略、抽象化后再看,就会清晰很多,这是科学与工学的基本要求。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8页 - 向创新发出邀请

构思,必须单纯,坦率,自由,简单。那么,影响这种坦率、自由构思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是对知识的轻率态度——自以为已经知道了。
所谓的专家是学会了分析“这样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达到成功”的人。一心认为自己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的话,很容易使自己产生构思的视野变得狭窄。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7页 - 第九节 智慧体力——所谓集中力,就是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

在研究界活跃的研究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智慧体力。
智慧体力是我造的词,指的是长时间连续思考同一个问题,或是从各个方面来思考同一个问题而怎么都不厌烦的能力。
没有那种可以打败对未知的不安、为得出研究结果而持之以恒的智慧体力,是很难研究出什么成果的。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60页

解决问题的三个阶段:
1.在头脑中描绘问题
2.培养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6页

一般来说,越简单化,抽象化就会产生越绝妙、越鲜明的理论。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6页 - 向创新发出邀请

成功的观念往往是极其简单、明快的。美国著名学者从世界上极为普通的问题入手,开始进行研究。比如会提出如下的普通问题:“要是能做到这种事,不是很有趣吗?”“难道你不觉得这样有些不方便?”“人们为什么能做这种事情呢?”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32页 - 第八节 KISS方法——单纯的,简单的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经常是还没完成就想“这个也做不到,那个也有问题”。而想的这些就成了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其实做事只要坚持到最后,就算不成功也会学到很多。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页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换个说法,就是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来看待问题,做到无所顾忌,没有愚蠢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要抱着专家一样的缜密。
这不仅仅可以应用到科研上,也可以应用到商业上。一些以某一项业务为豪的企业容易对自己擅长的业务陷得太深,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用户需求,最终将被一些破坏性创新的企业所替代。
像外行人一样思考,一个框架理论如果包含了各个学科的先进理论,但这个框架所要验证的结论又是含糊的,那么这个框架理论就越不容易被推翻,因为很多新的现象都可以被包括进来。
像外行人一样思考的一个原则是遵守KISS法则(Keep It Simple,Stupid),这正是工程学的基本思考方法。
KISS法则,个人觉得不仅仅适用于工程学,几乎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甚至是男女关系,需要用心去领悟。
像专家一样实践,要拥有智慧体力—长时间连续思考同一个问题,或是从各个方面来思考同一个问题而怎么都不厌烦的能力。

如何做到,简单的说,就是要让自己成为问题的本身。
当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时候,通常会有三个阶段。

在头脑中描绘问题——这个阶段,要仔细、反复地思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从什么地方入手最容易得出答案。也要想到那些有可能产生但与本质无关可以暂且搁置的问题,甚至跟本质并不十分相关的问题也要想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广泛收集材料,打好解决问题的基础。
培养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个阶段做例题是很关键的。最初可以从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尽可能简单的例题开始。然后多想一些解法,并思考例题的题点与答案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假如物体的重量翻倍,该道题的答案结果应该翻倍”等等这样的假设。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要多尝试,多找些问题来试,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像缠绕细铜丝一样,一圈一圈慢慢缠绕,才能形成铜线圈。提高问题的过程是不能中断的,一旦停止,已经积累起来的能力就会土崩瓦解。建造高楼的时候,高楼越高根基也越深,正是这个道理。
这些阶段都经历了,就会有解决问题的自信了,就来尝试一下研究吧。在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思考“我能不能证明这个解法是正确的啊?”问题解决之后还要反过来想“我能不能做出一个该解法解不出来的例题呢?”这种逆向思维对于深刻了解问题和培养思维能力是十分有效地。
反复这个过程一直做下去,直到有一天,感觉自己就变成了问题本身。那种感觉好像在思考某个问题时,如果力不从心的话,就能感到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一直到产生这种感觉,就是达到最终目的地了,以后无论再思考什么样的问都能做到深入、彻底。
职业旗手下棋的时候,如果对方下了一记狠招,经常会说“疼啊”这样的话,可能他已经把自己变成棋局本身了。
除了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之外,还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做研究和搞开发没有具体的目标是绝对不行的。
“不可能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能确定一个物体—>为什么不能—>不能是正确的—>那样的话应该思考些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因为如果别人已经知道话那么对你根本没什么损失。如果对方还不知道但没有兴趣的话很快就会忘了你的想法,那样你也没什么损失,如果对方不知道但是很有兴趣而且比你抢先一步,最终率先取得成果的话,那么只能说明对方原本在这方面就技高一筹,那么你也没什么损失。
我们可以从一本教科书的编写方式看出不同国家的教育方式的差别:
中国:公式-》理解公式的一般性例题-》适用公式的简单练习
美国:简单的问题-》相似的问题,难度逐步加深-》由问题的共同点,得出公式,证明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46页

夏目漱石在任英语教师的时候,就有学生问他这两个词的差别。Possible 和 Probable他解释道:”我现在作为一个老师,在讲台上倒立是Possible,但却不是Probable。“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25页 - 第六节 情景的关键,是对人和社会有何作用

在我看来,对情节描述的基本能力是对未来的预见能力。
在美国,不仅仅是研究者,很多人都有一种观点——“想做得有意义”。当对别人说起自己的研究的时候,先会这样问“这个能用在什么地方呢?”“用什么样的结构呢?”,等等,然而如果对这样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听众渐渐失去兴趣,最后可能没有人会做你的听众了。
我对于有意义还要强调一点,有人会说:“您的意思是要我们做应用性的研究?”也有人会说“我是搞基础研究的,有没有意义我不清楚”。不仅仅是美国,日本这样的人也很多。说这样话的人,不能描述情节,因此可能更不会区分其目的和手段了。
如果说我做的都是有意义的研究,那不意味着只停留在应用研究层次很没水平吗?如果说越是没有用处的研究就越高级,那的确是科学性的错误。
本来,基础研究是用处最大的研究,因为它的应用范围太广了。,例如,工程学上的结合了控制、信号处理、准确率估算等技术的卡尔曼滤波器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它就是以制造出稳定运动控制系统为具体目标,现在已广泛用于飞机、船舶的位置测定、图像识别、自律机器人的控制等各种领域。
与此相对,应用研究范围就比较狭窄,所以是相比较直接有用的研究。基础研究是长时间持续的研究,应用更加广泛。就像在果树受粉之后,为某个果子涂上能变甜的营养液,与在果树根部加上腐叶土之间的区别。虽然前者只能得到一个甘甜的果实,效果却是显著的。但是,如果是后者的情况,给树施肥,根系会更加发达,可以从土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因而最后应该能得到又大又甜的果实,而这一结果影响了整棵树。
所以,虽说是基础研究,不,正因为是基础研究,才更要像个样子。当然,谁也不能完全预测未来的事情。所以,有不确定性也很好,这样可以在中途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变更。
但是,如果抱有“虽然不了解原理,但结果一定很好,所以才进行这项研究”的含糊想法就很让人为难。特别是在大学里,我们拿着国民的税金进行研究,即使有不确定的因素,也有责任清楚地提出研究的前景。
所以说,不确定与含糊的概念是不同的。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0页

对于外行人来说,因为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不会束缚于固有的观念,可以大胆想象。他们一切构想的根源都是“我想要这样”,而不是“能不能实现”。他们都抱着一种“能实现”的积极态度。
而称为专家的人早就形成了一种“像这种场合,应该这么做”的固定思考模式。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6页 - 向创新发出邀请

经过那段研究生活,我最为感慨的就是:成功的观念往往是极其简单、明快的。
构思,必须单纯,坦率,自由,简答。那么,影响这种坦率、自由构思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是对知识的轻率态度——自以为已经知道了。
一旦以为自己有了知识,就装作无所不知的样子说:“哦!那个很难。”“不应该那样考虑。”像我们这样被称为大学教授的业内人士,经常会说:“你这个想法啊,那几年也有人这么做过,但是没有成功。”就像是在显示自己的博学一样。其实,所谓的专家是学会了分析“这样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达到成功”的人。一心认为自己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的话,很容易使自己产生构思的视野变得狭窄。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51页

构想力是限定问题的能力
“如果能给问题下个定义,就已经解决了60%"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43页 - 科学工作者说不可能的时候,他很可能错了

《2001年宇宙之旅》的原作者亚瑟·C·克拉克曾写过三条有趣的技术法则。
第一条:科学工作者声明某件事情是可行的时候,基本上他不会错。但当他说不可能的时候,他很可能错了。
第二条:发现极限在哪里的唯一方法就是超越极限,尝试向稍微超越这个极限的领域迈进、冒险。
第三条:无论是哪种技术,只要它是非常先进的,那看起来都跟魔术没什么区别。
数学不是科学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60页

所谓集中精力,就是把自己变成所思考的问题。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页

这本书没必要细看,所以做了一个全本书的笔记,包括目录和启发到我的内容。
向外行一样思考,向专家一样实践
2006年8月出版
第一章:向外行一样思考,向专家一样实践
第一节:海阔天空的构思
第二节:有点幼稚、天真、牵强的想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数学这个专业工具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以IBM沃森研究所的研究员B曼得勃罗博士发明的分形理论为例。
第三节:跳出现有的成功
要勇于反对别人的意见,大家都认同的好想法基本上都不太令人满意 。哥伦布在大家都向东航行到达印度的时候,反而选择向西航行,最终抵 达并发现了美洲大陆。在日常生活中,与炒股的人聊天,他会告诉你买跌 不买涨才是炒股的正确办法。
第四节:创新,从省略开始
问题简单化的程度不够就会因为太难而不容易形成理论。一般来说, 越简单化、抽象化就会产生越绝妙、越鲜明的理论。
省略思考过程,将问题简单到最合适的程度,这些是需要有预见能力 的。省略到什么程度是关键。
如果仅仅拘泥于细小的部分,就不可能做出省略,结果就是没办法向 前迈出一步,什么时候都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第五节:用情景推动研究进展
第六节:情景的关键,是对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

做的很好的人,应该在开始研究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和计划, 而且目的明确,清楚完成研究可以对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在对别人讲 解之前,就应该想好这些问题,理清研究脉络。
对情景描述的基本能力是对未来的预见能力。
基础研究是用处最大的研究,因为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与此相对,应 用研究范围就比较狭窄,所以是相比较直接有用的研究。不论是何种研究 ,清楚的提出研究前景是十分重要的。
第七节:所谓构想力是限定问题的能力
抽取想实现的目标和想阐明的现象的方法:①范围不能太宽广,也不 能太狭窄;②要使用的假设和假想条件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这样的标 准对最后的结局和结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只是茫然的针对一般问题进行研究,成功了当然很好,但基本上 是做不到的。如果是针对一些非常有用的子问题的研究,就应该可以成功 。那些看上去比较宽广,而不针对于一个或几个子问题,不能确定问题的 焦点,那么结果也是毫无意义的研究。还有与任何子问题都没有交集的研 究也是毫无意义的研究。
这种准确把握问题关键的做法,就是研究的构想力,是一种智慧的能 力。
第八节:KISS方法——单纯的,简单的
Keep It Simple, Stupid. KISS正是工程学的基本思考方法。
其实做事只要坚持到最后,就算不成功也会学到很多。
其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问题的疑难点在哪里。任何问题都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开始研究的时候并不知道它难在哪里,疑难点在什么地方,所以对“难”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先尝试去做,才会明白:“原来如此,这个地方是关键啊!”当研究进行到这种程度,就清楚问题的疑难点在哪里了,就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所以说,弄清楚问题的疑难点是解决问题、进行研究的关键。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情况,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际上是因为研究方向与问题本质相脱节,陷于非本质的问题中。这时,不如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实际去尝试一下别的研究方向,才能突破困难,解决问题。
现在,借助于强大的计算机功能,把问题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我们应避免像以前那样设计各种乱七八糟“巧妙”的方法,直接去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方法。
第九节:智慧体力——所谓的集中力,就是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
在研究界活跃的研究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智慧体力。智慧体力是我造的词,指的是长时间连续思考同一个问题,或是从各个方面来思考同一个问题而怎么都不厌烦的能力。智慧体力不强的人,精力不集中,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我把智慧体力定义为”不知疲倦的力量“。
怎样保持不知疲倦的力量呢?我们需要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当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时候,通常会有三个阶段:①在头脑中描绘问题(思考问题如何产生,从何处入手)②培养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做例题,从易到难,多角度解题,比较方法)③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尝试,持续积累能力)。这些阶段都经历了,就会有解决问题的自信了就来尝试一下研究吧,在研究的过程中,还要通过逆向思维不断的培养自己深刻了解问题的能力。反复这个过程,直到有一天,感觉到自己就变成了问题本身,即深深的陷入了问题的思考中。
第十节:越能干的人,越会迷茫
做研究和搞开发没有具体的目标是绝对不行的。研究的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感觉,不安感和成就感,这两种感觉是智慧体力强有力的基石。要想成功,必定迷茫。只要选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坚持做下去就一定有好的结果。
第十一节:从“做不到”重新开始
possible指可能,probable指应该。很多人在研究遇到阻碍的时候,并不知道束缚自己的是一个“不可能”的问题,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尽力避免那些根本行不通的问题,或者说要是行不通的话就稍微改变一下策略,从反面思考一下,是否有解答。这种思考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第十二节: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构想
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构想,并不一定是要征求对方的回答,或听取对方的意见。而是要锤炼自己的想法,发现不完备之处,触发新的灵感,并且练习如何提取概要以便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意思。
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是:锤炼自己的想法,使之升华,将其变为容易接受的形式向人们传达,得到认同,并把大家都变成这种想法的信奉者。
第十三节:加上一点我的亲身经历
研究者必须知道以下三件事情:①能得出好结果的方法,其中必有诀窍②结果不会像魔术一样自己跑出来③识别结果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第十四节:“向专家一样思考,向外行一样实践”就糟糕了
第十五节:关于独创和创造的三种违反常识的说法
很大一部分的构想都不是忽然闪现出来的,应该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最终得出的结果。
但凡从事伟大事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他们都很博学。其次,他们头脑反应都很快。
创造的基础是模仿。最初的想法的确是相同的,但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东西、使之升华的水平高低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据此,大部分的创造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增加其附加值的东西。独创、创造,不是无中生有的魔术。

第二章:计算机向人类发出挑战——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教育
第一节:计算机向人类发出挑战
第二节:有点幼稚、天真、牵强的想法
第三节:人类和计算机不同吗
第四节:计算机将变得比人更加聪明
人类与计算机的不同就在于,人类能够在可预测的范围内做出不可预测的事情,计算机则不能。
第五节: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思考力和判断力
第六节:思考例题并加以解决是加深理解的最好方法
研究例题入手,从而得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建立有普遍意义的法则或解法,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开展研究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第七节:培养思考能力的编写教科书方法
第八节:创造力、规划能力的基础是记忆力
构思就是通过重组脑海中的记忆而产生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广博的记忆内容做基础,是根本产生不了什么构思的。因此,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力可以分为储存能力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加强记忆力是没有捷径的,记忆的时候要尽可能做到理解记忆。理解基础上记忆的东西才能正确使用。另外有时也可以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
第九节:思考力和记忆力是靠不断实践培养起来的
第十节:和不同研究领域专家的智慧对决
第十一节:辩证的考察素质教育与填鸭式教育

第三章: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别人实践!国家化时代的演讲、会话、写作能力
第一节:说服——好酒也怕巷子深
如何说服?首先说明的内容要有好的想法和好的结果,其次,在方法上,要舍身处地的为听众或读者着想,讲出来的东西就会自然、精彩。下面几节是具体的建议。
第二节:不做铺垫直切正题——这样的讲话会令人深思
演讲时,听众讨厌冗长的铺垫,我们应该“先出手中最好的牌”,即Best First原则。所以不做铺垫,从听众最关心的地方开始讲,这种演讲策略是很重要的。这种原则还有一个好处,先把重要的讲完,之后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结束演讲,这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很有效。
准备幻灯片时,也应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第三节:用说明的方式陈述结果
演讲不要以道歉开始,而应该充满自信,告诉大家:听我的演讲是有好处的。把背景介绍放到后面讲,先讲研究成果。
第四节:不是通过说明得到认可,而是在认可的基础上进行说明
要把跟新知识相关的知识与听众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如果仅是讲新知识的话,听众就不会产生共鸣了。
第五节: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要对自己说的话有自信
第六节:称赞与论点鲜明的讨论
第七节:说英语时,要给人留下“作为一个外国人,说的不错”的印象
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把英语说的不错已经很了不起了,再想要超越可谓是徒劳无功。有时间的话,还是看看自己专业领域的书更合理。
第八节:实战!提高英语会话的秘诀——抢着说,大声讲,静下心来听
第九节:论文以及要说服人的文章就是一部推理小说
写论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其整体要论述或者说明的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一篇论文只能论述一个主题。对于论文的题目,只要把一篇论文想要论述什么,试着全部写出即可。
在一般的情况下,论文中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有很多,然而只有一个话题或是中心思想才是研究价值的所在,只是我们有时候自身不知道而已。
论文中包含了有价值的东西,但同时也需要一个好的情节,这样的论文才是优秀的论文。论文里也需要悬念和紧张感刺激。我们应该把论文当作推理小说来写。①悬念感——到底怎么了?②惊奇感——难道是?③满足感——真不错,解决了④参与感——把读者置身于情节中,“为什么会这样?”。具备了这四个条件,就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第十节:“起承转合”的结合(1)
“起”——用来唤起读者的好奇心;
“承”——巧妙地设定假设:背景描写的关键是“假设”、“设定”、“设置悬念”。
“循”——序渐近的引导解答的关键;

第十一节:“起承转合”的结合(2)

“合”——将最重要的研究结果一并提出: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提出结果的部分。拿出结果时,要带着一点自傲:这么好的结果,你做的出来吗?而不应该用小心翼翼的姿态。
除了起承转合的写作顺序外,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把结果写出来,然后再将引导结果的关键想法按照一个顺序结构慢慢的引出。
评判论文优劣的标准不是语言,而在于构思能力和组织能力。以主语开头的文章有力度,以副词等开头的文章语气比较弱。
第十二节:提案是为论文增加投资的要求——当对象是上司的时候要明白易懂
研究资金计划书跟论文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给这项研究提供经费!而且经费要给我!”
首先,你的研究必须具有价值。①新领域的研究②临街领域的研究③研究的领域很狭窄并且只有自己才能做的那种研究。如果研究具有以上三点的某一点,那么你的研究肯定是具有影响力的。也就更容易拿到研究经费。
其次,在研究计划书中,关于“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的问题,必须重点强调,鲜明的表达出深远层次上的有益内容。
另外,还要将自己从前的研究成绩,适当的有计划的展示给别人,让别人能够感觉到你的研究成功率很高,这样就可以打动别人了。
关键的,要写的简单易懂,使老板能够看懂。
第十三节:关于演讲和英语的三个奇怪的建议

第四章:寻求决断与明示的速度:关于日本与世界、自己与他人的思考
第一节:日本需要的是思考的速度
第二节:互联网的价值——更多更广泛的人和工作
第三节:“别人怎么看自己”——强迫观念与存在感
第四节:不要拿“日本独有”当作挡箭牌
第五节:吸引人的领导艺术
第六节:无法顺利进行的时候,干脆就掉转方向
第七节:评价本来就是主观的东西
第八节:“自己决定”是一种勇气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14页 - 第七节 所谓构想力是限定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工科上的问题,因为自己要解决自己创建的问题,所以构想力就显得越发重要。我们要抽取出想实现的目标和想阐明的现象。一般的抽取方法标准是:① 范围不能太宽广,也不能太狭窄;② 要使用的假设和假想条件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这样的标准对最后的结局和结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64页

做研究和搞开发没有具体的目标是绝对不行的。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36页 - 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

“所谓集中精力,就是把自己变成所思考的问题”
...
通常会有三个阶段。
1. 在头脑中描绘问题——这个阶段,要仔细、反复地思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从什么地方入手最容易得出答案。也要想到那些有可能产生但与本质无关可以暂且搁置的问题,甚至跟本质并不十分相关的问题也要想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广泛收集材料,打好解决问题的基础。
2. 培养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个阶段做例题是很关键的。最初可以从一眼就看出答案的尽可能见到的例题开始。然后要多想一些解法,并思考例题的题点与答案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假如物体的重量翻倍,该道题的答案结果应该翻倍”等等这样的假设。
接着做一些稍微复杂的例题,或者把原来的例题复杂化。比如:“到目前为止,假设物体都是只有一个的情况,如果要是有两个,应该如何解答。“ 只将例题解决了还不够,还要思考是如何变得这么复杂的,为什么原有的解法就不能解答问题了。
3.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要多尝试,多找些问题来试,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像缠绕细铜丝一样,一圈一圈慢慢缠绕,才能形成铜线圈。提高能力的过程,是不能中断的,一旦停止,已经积累起来的能力就会土崩瓦解。建造高楼的时候,高度越高根基也越深,正式这个道理。
这些阶段都经历了,就会有解决问题的自信了,就来尝试一下研究吧。在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思考”我能不能证明这个解法是正确的啊?“问题解决之后还要反过来想”我能不能做出一个该解法解不出来的例题呢?“这种逆向思维对于深刻了解问题和培养思维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反复这个过程一直做下去,直到有一天,感觉到自己就变成了问题本身。那种感觉好像在思考某个问题时,如果力不从心的话,就能感到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一直到产生这种感觉,就是达到最终目的地了,以后无论再思考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做到深入、彻底。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2页 - 第一章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有趣,是指精神上的放松,但内心仍然要认真对待。
想成功的话,就直接从结论起步去做,也就是要从希望的结果开始做下去。
研究与开发的有效方式就是要像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外行人一样去发挥自己的思考方式,想出点子、创意,然后像专家一样缜密地将其实现。
“只要反对大家所说的就可以了。大家都认同的好想法基本上都不太令人满意。”
磨炼你们对事情的审美感。
如果在解决问题时,能准确地限定问题关键点,将会非常有效。
其实做事只要坚持到最后,就算不成功也会学到很多。
没有那种可以打败对未知的不安、为得出研究结果而持之以恒的智慧体力,是很难研究出什么成果的。
提高能力的过程,是不能中断的,一旦停止,已经积累起来的能力就会土崩瓦解。建造高楼的时候,高度越高根基也越深,正是这个道理。
锤炼自己的想法,使之升华,将其变为容易接受的形式向人们传达,得到认同,并把大家都编出这种想法的信奉者。
锤炼构想的方法就是跟他人交流,在交流中验证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想法,获取相关知识,修正不完备的地方。
“像专家一样思考,像外行一样实践”就糟糕了。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6页 - 第1章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重大成就,其最初阶段的想法实际上都是有点幼稚、天真、甚至是牵强的,可以说是外行人的想法。但想要产生伟大的成果,没有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行的。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32页 - KISS法 集中力

KISS: Keep it simple, stupid.
弄清楚问题的疑难点,是解决问题、进行研究的前提。
所谓集中力,就是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
没有那种能够打败对未知的不安、为得出研究结果而持之以恒的智慧体力,是很难得出研究成果的。
专注不是指一动不动,而是指头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头脑都在满负荷地运转。
要解决问题时,通常有三个阶段:
1在头脑中描绘问题——这个阶段要仔细反复地思考问题是如何形成的,从什么地方入手最容易得出答案。也要想到那些有可能产生但与本质无关可暂且搁置的问题,甚至跟本质并不十分相关的问题。广泛收集材料,打好解决问题的基础。
(简言之,搜集素材,广泛阅读/交流,扎实基本功,并重复回顾研究主题)
2培养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个阶段做例题很关键。可以从简单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尽可能简单的例题开始。多想一些解法,并思考例题题点与答案的关系。如“假如物体重量增加两倍,该题目的答案也会增加两倍”等等这样的假设。
接着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例题,或者把原来例题复杂化。比如“增加研究对象的种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什么;增加变量后该怎么处理模式运行”。仅将例题解决了还不够,还要思考是如何变复杂的。为何原有的解法不能解答了。
简言之,从简单问题入手,多提假设多思考相应结果,多分析步骤及产生原因,以此应对以后逐步复杂的问题。
3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尝试、多找些问题来试。像缠绕细铜丝一样,一圈一圈慢慢缠绕,才能形成铜线圈。提高能力的过程是不能中断的,一旦停止,已经积累起来的能力就会土崩瓦解。建高楼时,高度越高根基就越深,是同样的道理。
简言之,就是坚持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考,不要松懈才能够建立起完备的根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阶段都经过以后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就来尝试一下研究吧。同时要学会逆向思维,比如我能不能证明这个方法是正确的,能不能做出一个这种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深刻了解问题和培养思维习惯是非常有效的。
反复这个过程一直下去,直到成为问题本身,那种感觉就好比如果在思考某个问题,感到力不从心的话,身体的某个部位就会疼痛。一直到产生这种感觉,就是达到目的了。以后无论再思考怎样的问题都能做到深入、彻底。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的笔记-第23页 - 第六节 情景的关键,是对人和社会有何作用

做的很好的人和做不好的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我总认为,做得很好的人,应该在开始研究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和计划,而且目的明确,清除完成研究可以对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