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短篇小说选》书评

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3
ISBN:SH10208-204
作者:[奥] 卡夫卡 著,孙坤荣 选编
页数:359页

孤独的死人,营地的悲伤---有关《在流放地》

我就把书摊开在桌子上,让它保持那个姿势了一晚上,强忍胃痛我去睡觉。早上醒来时只是瞟了一眼那个结尾,仍旧觉得小说里那个已经死去的军官有着某些的确让我睡不踏实的地方。 军官躺进那个他竭力想证明其伟大的杀人机器时------我想了又想,应该是怎样的------想了又想。-------满足的,落寞的,带着归属感的,流浪的,屈服的------最后我觉得是殉情的,和他的机器一起殉情。军官疯狂的举动是他放走了犯人,自己来试验这台快要崩溃的机器,让机器处死自己,让自己证明机器的伟大。我设想他们是一对恋人,是的,军官和机器,他似乎想和机器一起崩溃。这是卡夫卡笔下疯狂又合理的举动。这个犹太籍作家有着平实而鬼魅的力量,仿佛一把看似普通的匕首愣愣刺入身体,而人们看到的渗出的鲜血只是这个孤独的死人为了证实插入行为的可靠而结果出的产物。小说亦是如此。当故事在以读者雾里看花的心态找寻视觉出口时,故事的本身愈加不可思议了,然而这又却凸显了故事的真实性。好比匕首插入后鲜血会回流。这样的场景,每一个读者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打针的时候)感受到,但没有人会像卡夫卡一样,用如此贴切遥远细致坚实的笔触将平常的感受提纯,加刑在文字的诱惑里。这就是卡夫卡的文学世界的一隅。他笔下的小人物有很多,无论是《美国》里涉世未深的德国少年卡尔,还是《城堡》里那个土地测量员K,抑或是这篇《在流放地》里的军官或旅行家,都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缺乏完整意义上的身份定位。这些形象游走在常人可以理解接触的边缘,但是并不是边缘人物。你熟悉他们,你常常触摸到他们生活的冰冷的鬓角。这都是一些社会的弱者群,卑微敏感,孤独,漂泊。看见那个有着古怪思想的军官也要面对那个要命的口衔的时候,我自己就差点吐了。卡夫卡的描写仅仅是只言片语:“可以看的出来军官对这口衔还是有些勉强,可是他只是躲闪了一小会,很快就屈服了,把口衔放进了嘴里。”然而我真的就恐慌了,从本来就痉挛的胃里传来作呕的信号。该死的卡夫卡,这个思维变化莫测而叙述刻度又如此清晰的家伙,他文字张力的支撑点到底在哪里?他自己对颠簸的人生路途的偏执思考?还是由此导致的他对死亡的敬畏向往?他曾经说过这两句话,“善在某种意义上是绝望的表现”,“把充满厌恶和仇恨的脑袋垂到胸前”。这便是他自己认定的人生哲学,一种畸形荒诞又真实赤裸的悖论,比如,他说,“相信进步意味这不相信进步已经发生。这其实不是相信。”这种形如玩弄逻辑伎俩的言论卡夫卡必定在生前不会以为是一种智慧语录,这只是他码字的地基,一些彻底的、为了孤独而孤独的精神肋骨。我从不觉得作家笔下指向性不明确的人物是抽象的表现。或许只是不明确,并不是不明朗。《在流放地》里对杀人机器的描写,便体现了其极致荒诞又极致真实的文字特质。每一个机器的部分都有自己的小名,这些部件有各自精确分工,细致入微如同一道美味需要各种不同的配料,这便是卡夫卡作品里明显的现实感,如同在大山里因为惧怕孤独和黑暗而逃跑发出尖叫后听到的原本就属于自己事实上也施加于自己的颤音。余音绕耳。然而你还是要跑。卡夫卡将生存解释微一种休息,一种运动中的休息。他写下那个军官对杀人机器的变态般的赞赏,写下他对旅行家的指望落空后亲历亲行证明机器,写下机器几近完美骇人的运行程序。然而这是他彻底的绝望么?“他双唇仅仅挤压在一起,两只眼睛睁开着,露出生命的神态,目光平静而自信。大铁针的针尖穿过其额头。”若是对命运的单纯感慨和叹世之悲凉,那么这些绝望过后的挣扎有作何解释。死亡并不一定是终结和失败,也许只是一种生存状态。一个物体,在绝望后挣扎,在挣扎后走向另一个空间。所以你还是要跑。然而我不相信卡夫卡能否告诉我方向在哪里。卡夫卡的过于晦涩和沉重,让作品和读者始终沉沦于一种焦灼的荒凉里。我看到了一个趋向性,我向前倾,却在未知前方荆棘之时却已经被自我的罪恶感窒息。孤独的卡夫卡在人生道路和作品中一样,追寻一条通途,却始终迷惘。---但,也许这就够了,世界有其荒诞,人有其自娘胎里带来的无助和卑劣,然而你始终要卑微地自我救赎---纵使你看不到光亮,纵使你的眼神难以清澈无恙。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