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会》书评

出版日期:2016-10
ISBN:9787532161706
作者:自然
页数:204页

那些年,我亲历的死亡

那是寻常的一天,我已起床,在小卧室写文章,先生还未起床。到了8点,我来到厨房做早餐。先生接到一个电话,我很好奇,平常,在清晨,几乎没有人打电话过来。先生接完电话,沉默不语,我觉得气氛不太对。来到卧室,看到先生哭红的眼眶,我问怎么了?先生说:大姨走了。我一下子愣住。大脑高速运转,处理这句话:“大姨走了。”看着先生的眼睛,我知道,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的。“发生了什么?”这句话,仿佛不是出自我口,是天空中飘来的一句话。“出车祸了。”“什么时候?”“今天早上四五点。”“大姨怎么这么早就出门了?”对话结束。而后,我们快速收拾衣物,购买了汽车票,回家。出发之后,才各自发邮件向老板请假。大姨种的花生,还晾在阳台。此时,她却离开了人世。去年,她来上海,曾来我家,她做了丰盛的晚饭,而当时我忙着写网课作业,当她与我聊天时,甚至有些不耐烦。而此时,她却驾鹤西去。大姨去世时,她的丈夫和三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她就这样意外去世了。没有留下任何遗言,甚至来不及和亲人说一句道别。亲人们的嚎啕大哭,她也听不见了。表姐们一边忍受着丧母之痛,痛哭不已,一边还要照顾幼小的孩子。四五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外婆去世是一个什么概念,在院子里游戏。我看着表姐们的挣扎,前一秒还在大姨的遗体边哭泣,下一秒,孩子哭闹,又需要泡奶粉喂孩子。离世与孕育就在同一时间发生。我看着大姨的遗体,铁青的脸,一动不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遗体,死去的脸,没有任何生气。而那张脸看起来又是如此陌生。与生前完全两样。我甚至有些认不出来。人活着是为什么?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离世了,你会有遗憾吗?大姨在2016年的4月份逝世。而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很怕黑,怕看恐怖片,从不看鬼片,因为我害怕晚上起夜,脑海中浮现恐惧的镜头,把自己吓到。而看了大姨的遗体,我却没有害怕。那个场景我也常回忆起来,却没有感到害怕。也许,是我成熟了一些。人真的很难预料自己的生命会在何时终结。大姨家刚造了新房,她一天未曾入住。她满怀希望地要给二女儿准备婚礼,要给儿子筹备订婚。而如今,只留下满满的遗憾。她自己的一生,为了孩子操劳,未曾过过一天舒坦的日自己。就这样赤裸裸地来到世界,又赤裸裸地离去。我们永远也不会准备好死亡。阅读《白事会》,看着有些恐怖的场景,我居然也不害怕,看完了。书中有几个句子,挺有哲理的。如果死不能选择只能有一种样子,那活着可以有无数种选择。不是只有像一块钟表一般在忙忙碌碌中活着。大家不是怕死人,是害怕死,怕和死人一样。觉得离死人远一点,就能活的时间更长一点。几次泪目,也几次笑出声,直面死亡时,恐惧往往会大于悲伤,那是对未知的不安,一个有去无回的世界,没有任何过来人可以给你经验,告诉你要往哪个方向才会抵达,跟着书中大了,看看生死百态,也许能让你有一丝宽慰,死亡并不独此一家,在它来临前,好好活着。我的人生也亲历过好几次死亡。第一次是五年级的暑假,妈妈突然对我们说,外公去世了。但去世的细节,我一点都不记得了。好像,我们有在守灵,外婆会来灵堂看外公。初中的时候,伯父去世。那时候,我好像是亲身见证了死亡。伯父从小双目失明。那次好像是摔了一跤,身体不行,就去世了。我记得,那天,我们都在床边,二伯母也在,她在打扫卫生,一边打扫一边说:哭什么哭,还不如把地扫干净。我们在屋里看着伯父,而她在外面扫地。我不知道伯父在去世之前说了什么,只记得,那是一个傍晚,他去世之后,在漆黑的夜晚,爸爸用草席裹了伯父,背着伯父放到村里的灵堂。伯父的后事是爸爸一手操办的。再一次,是高三的时候,外婆去世。外婆去世之前,我和弟弟去看望外婆,外婆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她一直问我:爸爸对妈妈好吗?爸爸会不会打妈妈。她翻来覆去问我很多遍。我那时候就明白,父母最放心不下的,是生活过得不如意的孩子。外婆的那么多孩子中,母亲是她最放心不下的。作为一个母亲,想要做到公平,真的很难。奶奶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在身边,只是去磕了头。我跟奶奶挺亲的,小时候是她带我长大的。我也经常在爷爷奶奶家蹭吃的。那时候,奶奶家里总是有很多好吃的。而奶奶经常会给我好吃的。爷爷和奶奶一样大,奶奶在80多岁去世,爷爷一个人又活了十多年。每年都有去看望爷爷。有一年,去爷爷的老房子看他,他一个人躺在床上,屋里有一股臭味。后来,爷爷就住到她的小女儿家里了。爷爷的孩子都比较孝顺,至少没有出现没有人照顾的情况。爷爷快90岁的时候得了癌症,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我有一次去看他,他握了握我的手,他的手很粗糙,也很有力。在2014年,我刚工作不久,爷爷就去世了。我从上海赶回家参加爷爷的葬礼。虽然我们都知道,死亡终将会来,谁都有这样一天。内心里,却一直认为死亡很遥远。即使是见证了亲人的离世,过了一段时间,痛苦的记忆会淡去,日子又开始日复一日地循环。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最后一天,话虽这么说,但自己是做不到的。因为,内心里认为,死亡还很遥远,日子像海水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时常拿起《白事会》读一读,看看那些死亡,也许,会让自己更加珍视现在的生活。

倘若不是因为对生者悲怆和孤独的怜悯,死者的离开何尝值得哭的撕心裂肺

奇葩说里面很喜欢黄执中,沉稳自信,当初一下子被圈粉就是因为他在辩论死亡的一集里说的“我去的地方不需要勇气,留下的人们才需要”。从小就很惧怕死亡,但我并没有经历过痛彻心扉的亲人去世,或是什么生死别离,却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常会因为想到死后的虚无和无助而睡不着,再也感受不到自己的手了,身体也不是自己的了,连天花板都感受不到,然后惊恐地闹着找妈妈安慰。后来因为妈妈说失眠会让头发早早地变白而吓的不敢再想。大概八岁的时候,有一天坐在马桶上突然就顿悟了,人世间这一遭,什么都留不下,但是伟人却可以被后人永远记住敬仰,才能算是不白费这几十年的光阴,现在想想虽然没有什么错,但还是挺好笑的,因为当时脑海里的标杆是雷锋叔叔。爷爷走了两个月了快,才第一次经理了死去亲人的实感,很难受。从那天早上莫名的胃痛,两个月。当天晚上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梦游,半夜在客厅醒来,冻醒的,给自己和妈妈都吓的够呛,那时候爷爷大概来看我了吧。老人去世的很安详,寿终正寝,算是老喜丧。但是很心疼爸爸。整理豆瓣读书列表的时候偶看到看这本书的推荐,看到简介就知道一定会读。书很薄,很小,字数超级少在车上看了一大半,刚遛商场累了坐咖啡厅把剩下的读完了。最后有个不为死者流泪的奶奶还是给我挺大触动的。因为害怕死亡,害怕亲人离开也害怕孤单,总是会患得患失,最近甚至严重到会产生亲人离开的幻想,幻想自己孤苦伶仃的悲怆和无助。就是自私吧。能知晓自己的死亡,少留遗憾,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就像作者说的,看了这么多白事儿,更应该懂得如何活好这一生。

那些白事教会我

对于死这件事情,基本在上中学之后就不再被欣然谈论。越是长大越是敬而远之越是避而不谈。和书里说的一样,就好像不去提死可能我们就不会死了。传奇的职业,娓娓道来的叙事,就像一篇篇故事会串联起来,还原了发生在自己身边一幕幕的分别和死亡。读毕回忆,其实和人生其他冷暖悲欢秋去春来一样,我们依然感动于爱情,感叹于亲情,不过一个死字,把所有感情都放大了几倍。记得还小的时候,班上的班花有一天很晚来学校,手臂别着一个大大的“孝”字黑纱,眼睛红红的,同学们暗中传话,说是她爸爸死了,这是我第一次那么近地接触到死。满脑袋都是不可思议和同情,但毕竟天真,不过几周功夫,又重新打闹到一块儿。第二次是我的外婆,外婆的去世很像是意料之中。很早之前她就一直心脏不好在家静养,赶过去看最后一面的时候我正在背高考单词书,赶到的时候只见到妈妈哭做一团,外婆已穿上寿衣。第一次守孝,第一次站在前排的追悼会上,第一次感受到死亡带来的分别。第三次是奶奶。清楚地记得她是怎么从一个好好的老人摔倒中风,被送去老人院,被爷爷照顾着,等我放寒暑假的时候给我唱茉莉花的场景。那一次哭得很伤心,满满是悲伤的回忆。只是因为失去了,不会再有了。两年之前是爷爷。对于我爷爷,我更愿意相信死亡是他自己的选择。面对癌症折磨选择结束生命,选择一个人面对一切,是他最伟大的时刻也令人最心酸的时刻。第一次体会到身为子女孙辈的无力。第一次知道能够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死是一个人最后一次尊严。念悼词的时候我只想让所有人骄傲于认识我爷爷,深深地认为这是我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最近的是我婶婶。活生生一个人在3天里就没了。突然到让所有人诧异,诧异我90后的妹妹是怎么渡过这段时间。世事无常生死有命,死本来就和生一样平常,只是我们刻意避免。越避免反而越觉得不知所措和惊恐,以至于忽略了我们在死之前应该的态度。每一次贴身而过,对生命的认识就更敬畏。我们怕亲人的离开,怕抽去自己赖以支撑的“脊骨”,怕无法面对以后的生活,但其实死亡也把我们推向新一段生命,去认识体会必然的苦痛,就像暗夜黎明。


 白事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