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章节试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100048309
作者:和辻哲郎
页数:217页

《风土》的笔记-第15页

这种风土的负荷在我们的存在中随处可见。晴天的爽朗、梅雨的阴郁、新绿的朝气蓬勃、春雨时的恬静、夏日晨曦的清新、暴风雨天的震悚——举尽俳谐中的所有季语,恐怕也表不尽这些心理负荷。俳谐,日本江户初期(17世纪初)形成的一种韵文诗,本为连歌,首句称为‘俳句’,只有十七个音拍,后发展为独立的诗歌形式,其中必含有表示季节的语词。即是季语。——译者

《风土》的笔记-第181页

在和辻哲郎看来,欧洲风土的合理性,最显著的代表,是希腊式的海天的明朗。在如是明朗中,一切事物都毫无保留地做着自我呈现。与此共生的,是希腊精神的明朗,以及对自然合理性的探索热情。而在亚洲,自然没有那么温顺,台风与洪水,显现着自然难于控制的威力,有着“不可揣度的深邃”。“自然因其非合理性而被视为根本不可能征服的东西,而且其中存在着无限深远的意义,人们从那里寻求安慰寻求帮助。”周作人是喜欢希腊式的明朗的。他也说过,古来中国人对动植物的研究是附属在经书的注疏里面的。在近代以前,中国从未有过专门的动植物学。因为那些皓首穷经的儒生们并不真的想要知道动植物是怎样一回事。他们只是依靠文献以讹传讹,未尝有过自己的实地实物的观察。而诗人呢,在自然之前有体会人生宇宙的心境,但不会生发出求知的热情。

《风土》的笔记-第三章 季风型风土的特殊形态 - 第三章 季风型风土的特殊形态


中国大陆的广袤给我们的感觉是缺少变化、广漠而单调。因此,忍辱负重的季风型性格在此便体现为持久的意志和感情的抑制,得以与其单调和广漠相抗衡,进而也就是对传统的执着和强烈的历史观。这种性格与印度人恰成对照。如果说印度人的性格特征是感情的流溢,那么中国人的特征则是无动于衷吧。P107
中国人与沙漠人的特性也并非无缘,他们明显保持着一种紧迫感,在忍耐的深处蕴藏着一股斗志。中国人的性格正是“不甘于服从”,他们除了受血缘或乡土关系的约束外,不肯受任何其他的拘束。“不肯交税,不愿服兵役,不服从命令,无视法规,热衷赌博吸大烟。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逃脱国家的束缚,随心所欲。当然在那种无法抗拒的强大力量下只好忍受。但是”表面上唯唯诺诺,露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而内心里绝不会轻易认输。这种决不低头的忍受与他们无动于衷的性格密切相关。
明治维新以前的千百年前,日本人尊崇中国文化,但日本人的衣食住仍与中国迥异,日本人摄取的中国文化的养分已不再是中国的了,日本人崇尚的不是大而空,而是小而细;不是外观的完善,而是渗透于内部每个角落的醇化;不是形式上的体面,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日本恋爱的一种类型“内含激情而又恬静的情爱、充满斗志而又恬淡放弃的恋爱”特别是在“情死”上,这种恬淡宁静的达观表现得更为明确具体。
家庭的存在方式尤其显著地反映了国民的特殊性。日本人对其整体性的自我认识是通过家庭的整体性来实现的。以深沉而激情、战斗而恬淡的国民特殊性为基础的自觉。
日本民众对公共问题不会由衷地表示关心,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把“家”的内部生活搞得更加丰富多彩。只有领导者参加的运动这一日本特有的稀奇现象其发生的基础就在于“家”与外部世界的分隔之上。它们最终都要归结到那最最平凡的街景,即蹲伏在野猪似的火车面前、又奇特又矮小的“家”上面。

《风土》的笔记-第182页

这些都已是过去的事了,在世界仿佛合为一体的今天,不同文化的刺激几乎正呈现压倒自然特殊性之势。但是自然的特殊性决不会消失不见,人们在无意识中已然受到它的制约,根植在它里面,甚至连那些最勇于从过去的传统中解放自己的俄国式日本人,也在其运动的急躁与激奋中暴露出日本的国民性,想克服富于变化的日本气候恐怕要比克服资产阶级思想更困难。我们必须要学会领悟生于这片风土的宿命性意义,并去热爱它。负有这样或那样的宿命本身既不能代表着‘优越’也不意味着‘冠盖万国’,但是我们毕竟能够通过对它的扬弃和活用,使这这一不为他国国民所共有的特性贡献于人类文化。这样,地球上各个地方千差万别的特征才会显示出其意义来。

《风土》的笔记-风土的三种类型 - 风土的三种类型

好吧,我承认我读的是影印本,捧在手上时恍惚像拿着讲义在听课,第二章怪有趣的,讲风土的三种类型,季风型,沙漠型和牧场型。以及水土对人的性格构造的影响。和《街道的美学》一样,直觉抓的挺准,至于观点是否正确以后我再好好想想。好了,今天的晨读结束!

《风土》的笔记-第118页

和辻哲郎:"台风吹开稻花,同时又威胁人的生活。所以,台风的季节性、突发性也就构成人的生活的双重性。丰沛的湿润在惠与人们食物的同时,又化作暴雨、洪水袭来。"

《风土》的笔记-风土的三种类型 - 风土的三种类型

一。季风型
季风地带的人的特性就是忍受和顺从,体现这一特征的正是“潮湿”。
南洋的单调只是季节的单调,而非内容的单调。
印度人尤擅长这种感受。因而,他们特别缺乏历史观,会是却对丰富的人生观察得极为透彻。

印度人的感情迸发出自其忍受、汲取的态度,这种态度同时又表现为忍辱负重的精神。这种自然涣散了人们的能动性、萎缩了人们紧张的意志。因此,印度人意志的控制能力无法约束其感情的迸发。
忍辱负重的性格在印度人身上表现为:历史观的欠缺、感情的流溢和意志的松散。我们可以把它当做印度文化在历史上、社会上的一种反映。
印度哲学经过种种辉煌发展后,最终陷入到密教和印度教的象征主义中,这恐怕是感情思维的必然结果。印度人那么擅于思辨并乐以为之,可却又倒回到咒术信仰中去,哲学意义的佛教被驱逐于国外;吠檀多的哲学让位给了祭礼。可以说正是感情的流溢和涣散将学问扼杀到这种地步。
长期的被征服状态看上去似乎使得感情的充溢驯服为一种羸弱的感伤。他们的音声、表情中常有一种软弱而伤感的印象。
二 沙漠型
沙漠型人的精神构造,在上述的双重意义上都是对抗性、战斗性的。沙漠民族的特性:思维的干燥性,意志坚定,强烈的道德准则。感情生活的空疏。概括而言就是注重实际、意志坚定。
三 牧场型
西欧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贝多芬的音乐、伦勃朗的画、歌德的诗。这些都最为典型地刻画出无限深邃中的跃动感和浮士德精神。。。只有在德国的阴郁中才能创造出纯粹的音乐。代表希腊美术的首先是雕刻,它是明朗的希腊的自然结晶。与此相比,代表近代的伦勃朗的绘画可以说是凝聚了西欧的阴郁,那种幽暗的气氛和暗淡的光线构成的微妙交错,连文艺复兴期间的多少意大利巨匠也未能描绘。其作品在表达无限深邃的精神世界上堪称世界美术的最高峰。
西欧的阴郁尽管容易陷入上述那种颓败之中,但其内在世界始终保持着那种追求无限深邃的倾向,正是这种力量使得人们再现明朗的理性之光。
文化犹如盾牌的两面,有历史和风土,不能只取其中的一面。

《风土》的笔记-第179页

对单调温顺的自然具有征服姿态的欧洲人用人工支配土地的每一个角落,并且为使其支配更加容易,他们便不断地专心研究机械;而在东方,自然充满了暴力,使人们不敢期望对其彻底征服,他们只考虑要利用自然暴君的另一面,即丰富的日光与潮气去生产丰富的作物,对他们而言,与其思索人工的手段,不如巧妙地把握并利用自然本身的力量。像这样,在自然与人类的交往中,自然的特殊性转化成人生活的特殊性并反映出来的事实恐怕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吧,当人类发现自身是自然外界的对立面时,人类便已经把那自然的特殊性看成自己的特殊性了。自始至终的晴朗和干燥使希腊“白昼”的明亮不存浓淡之分,不久便反映为一切现象都毫无保留呈现自我的思想。自然的温顺性格——少湿晴暖的大气,柔嫩的牧草以及表面光滑的石灰岩,形成了自我保护意识稀薄的开放型希腊衣装,形成了裸体竞技和人们对裸体像的爱好。这并非意指自然现象在白纸一般的人类精神上所引起的特殊结果,人类不曾有过与周围自然分离的白纸状态。希腊正午的明亮感自始就是希腊人的明朗,希腊自然的条理性最初就是希腊人的合理倾向。所以我们必须看到自然的特殊性其实是属于该自然中的人类精神结构的问题。

《风土》的笔记-第四章 艺术的风土性 - 第四章 艺术的风土性

园林:(树木)取不同性质形状的品种进行搭配在此显得至关重要,必须突出它们在四季变化中的色彩特征。变化较小的常绿树与变化较大的落叶树,这些不同品种的树木在它们各自的位置按各自的大小布局完后,随着季节迁移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又彼此保持着调和。一个庭园若不能够体现这样的制作,便算不得是上乘之作。
与庭园的制作方法最为接近的是绘画。。这样的构图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不会看到对称法在其中,但能感到那里具有严丝合缝的平衡。可见每一个实体的位置都是必然而不可变动的,通过这种气韵均衡的关系,即便像这幅物象只占画面一角的作品,也能让人感到它丰富的统摄效果。
在东方,自然因其非合理性而被视为根本不可能征服的东西,而且其中存在着无限深远的意义,人们从那里寻找安慰寻求救助。特别是日本诗人芭蕉,他纯粹从审美的、伦理的甚至宗教的角度来看待自然,而并没有露出一丝求知的兴趣,与自然共同生存是他所关心的问题,所以其自然观所照映的目标便是宗教式的解脱。这一切都是在有了东方自然那不可揣度的深邃之后才成为可能的。人们通过自然反映自己,从而认识到那里有条道路通向无限深远的形而上学。杰出的艺术家在其体验之上抓住了这一通路,并试图把它表现出来。

《风土》的笔记-别人摘录暂时不知道 - 别人摘录暂时不知道

美自秩序而出。在音乐中阶律准确的乐音,舞蹈中规则准确的动作以及诗歌中长短句整齐的连续,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视觉艺术上因比例产生的美感也不外乎此。艺术创造就是依靠思维结构的统一性来把握宇宙的秩序。


 风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