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西韵》书评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303174041
作者:秦子超
页数:284页

古风西韵

海顿两首经典的“伦敦交响曲”——G大调第94“惊愕”和c小调第95交响曲现在一般认为,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性人物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交响乐之父”。虽然海顿在后来的清唱剧和弥撒曲等声乐领域的创作上同样硕果累累,甚至更为优秀;但由于海顿是最先在交响曲(以及弦乐四重奏,他也被认为是“弦乐四重奏之父”)的领域里达到了他的最高音乐成就,因此,通常认为海顿的交响曲大致可以概括他的全部创作。海顿的交响曲创作生涯长达36年,从1759年创作第一交响曲,到1795年创作最后一部交响曲,一生留下了108首交响曲(一说106首,有几首没有编号),其中相当一部分都与他的前后几位贵族保护人有关。第一位是波西米亚伯爵莫尔津(Ferdinand Maximilan Franz Morzin或Karl Joseph Franz Morzin,为父子俩,究竟谁才是海顿的保护人,西方学术界存在不同解释)。从18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海顿一共创作了大约40余首交响曲。海顿在担任莫尔津伯爵的16人私人乐队的乐长期间,为主人写了20多首具有巴洛克协奏曲、组曲、嬉游曲特点的交响曲。虽然这些早期的交响曲难脱墨守成规的窠臼,但在旋律创意上所显露出的一些清新异彩风格,预示出海顿未来必将成为一位影响世界音乐历史发展的交响乐大师。在莫尔津伯爵因财政危机不得不解散了他的私人乐队之后,海顿于1761年转投匈牙利最富有最有权势的贵族之一保罗•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Paul Anton Esterhazy,1711-1762),被酷爱音乐的亲王聘为府上的副乐长,专门负责领导宫廷乐队(正乐长则负责管理宗教音乐事务)。这一重要的任命让海顿有了自己可支配的管弦乐队,为海顿日后有条件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交响曲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进而对整个音乐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1761年至1790年的三十年间,海顿创作的大部分交响曲都是由他领导并指挥的艾斯特哈齐宫廷乐队首先演出的。但第二年(1762年),保罗•安东亲王就不幸因病去世。因其身后无嗣,他的弟弟尼古拉斯•艾斯特哈齐(Nicolaus Esterhazy,1714-1790)继承了亲王这一贵族头衔。由于尼古拉斯亲王同样酷爱音乐,海顿得以继续留在这个声名显赫的贵族家族内,长期为尼古拉斯•艾斯特哈齐亲王服务,并且一呆就是30年之久。18世纪70年代,海顿创作了大约30余首交响曲。这一时期,他开始将有四个乐章的交响曲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自己交响乐的特点。到了80年代,海顿的交响曲创作进入了成熟期,这期间他创作了大约20余首交响曲,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经典之作。1784-85年,海顿受法国巴黎共济会的音乐组织“奥林匹克敞廊音乐会协会”的委托,创作了6首“巴黎交响曲”(第82-87)。与他之前创作的早期交响曲相比,这六首交响曲音乐更加美妙动听,曲式更加完善,意境更加深邃,质量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堪称海顿交响曲创作的阶段性的顶峰之作,标志着海顿交响曲创作中期的代表性成就。在海顿所处的那个时代,从法律上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还远未上升到今天的程度,所以在整个18世纪80年代,包括这六首巴黎交响曲在内,海顿交响曲的总谱被一些利欲熏心的音乐出版商大量“盗版”印刷出版。海顿虽然无法从中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但这在客观上却帮助海顿有效地传播了他的交响曲,使其声望和影响迅速遍及欧洲所有主要国家。从18世纪90年代起,海顿的交响曲创作步入晚期。这期间,他的交响曲创作可谓硕果累累,特别是留下了一组在英国伦敦创作的12首交响曲,成为海顿交响曲创作登峰造极的时期。1790年,海顿在艾斯特哈齐家族的第二位音乐保护人尼古拉斯•艾斯特哈齐亲王去世,但他的儿子、继承人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Anton Esterhazy,1738-1794)却对音乐兴趣不大,在这方面大幅度地消减开支。虽然保留了海顿的职务和薪水,却解散了海顿掌管的这支著名的宫廷乐队。此时,德国出生的小提琴家兼音乐会经纪人扎洛蒙(Peter Johann Salomon,1745-1815)从英国回来,委托海顿创作6首交响曲和其他一些小型作品,并邀请海顿去伦敦演出,于是海顿欣然接受。从1791年1月1日起,海顿开始了他第一次伦敦之行,直至1792年6月。这次伦敦之行,海顿一共创作了6首交响曲,即第93-98交响曲,这6首交响曲与后来他在1794年2月到1795年8月第二次伦敦之行创作的6首交响曲(第99-104)一起,合称为“伦敦交响曲”或“扎洛蒙交响曲”。为此,扎洛蒙前后分两次,每次200英镑,一共向海顿支付了400英镑购买这些交响曲的出版权和改编权。(出于商业演出的需要,到1797年9月底,身为音乐会经纪人的扎洛蒙将海顿的全部12首“伦敦交响曲”亲自改变成钢琴三重奏,以满足伦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的业余演奏家市场的需求,所有改变曲都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两次伦敦之行成为海顿创作的新的动力和源泉,所作的12首交响曲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老龄作曲家创作所普遍具有的成熟的情感深度。 在这12首“伦敦交响曲”中,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Hob.1:94)是海顿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也是现代音乐会上演奏最多、录音最多的交响曲之一,1791年作于伦敦,1792年3月23日首演于伦敦汉诺威广场音乐厅,由海顿自己坐在古钢琴的位置上指导演出。扎洛蒙本人非常喜欢这首交响曲,他在1796年将第94《惊愕》和第96《奇迹》两首交响曲改变成两首钢琴三重奏,他本人亲自演奏小提琴。《惊愕》的标题不是海顿自己写的,而是后人给这首交响曲起的别名,这源于海顿经常喜欢在自己的作品里开一些幽默的音乐玩笑。在这部交响曲里,海顿在第二乐章开始一段十分典雅安闲的主题之后,突然让整个乐队齐奏出一个伴有定音鼓的强烈合奏,之后,音乐立刻又回到前面平静的状态,就好像任何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让听众十分震惊和莫名其妙,所以后人给这首交响曲加了《惊愕》这样一个形象的绰号。在德语国家,这部交响曲也被称为《击鼓》交响曲。海顿的“伦敦交响曲”都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几乎所有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都有一个慢板做引子,这些慢板引子在相当大程度上扩展了这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乃至整个交响曲的范围,大大加强了第一乐章音乐结构之间的戏剧性的对比作用,这已经成为海顿后期交响曲创作的准则之一,《惊愕》交响曲当然也不例外。第一乐章是如歌的柔板——很活泼的快板(Adagio cantabile—Vivace assai),奏鸣曲式。这是一个单主题的乐章,一开始是一个很抒情的柔板(引子),前面的几小节与他第二次伦敦之行创作的G大调第100“军队”交响曲(Hob.1:100)第一乐章的慢板引子几乎如出一辙,像是“姐妹篇”。引子所用的主题材料与后面奏鸣曲快板的主题似乎存在某种联系,但主要是通过同一个主题大小调的变化形成对比。在奏鸣曲快板部分,音乐立即进入暴风雨般的展开部,似乎出现了“两个”并行对比的主题,“主要”的大调主题表现出一种兴高采烈般的情绪,始终影响支配着“次要”主题(实际上是前面大调主题的属音),这种发展虽然是简单的非对立的,但却一直保持,并随着互为补充而加以变化。第二乐章是行板(Andante),变奏曲式,C大调。这个慢乐章是一个在C大调的次属音键上的2/4节拍的主题与变奏,音乐以温柔的弦乐开始,旋律朴素而充满温情。海顿或许是想让这个乐章听起来感到熟悉和亲切,主题采用了脍炙人口的古老的法国流行儿歌“妈妈,请听我说”(‘Ah vous dirai je maman’。现代英语儿歌《小星星》也采用此旋律)的变体。乐章行进到第16小节处,整个乐队突然发出一声强烈的和声,也就是令人“惊愕”的那一下,用海顿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会使女人们尖叫起来”。随后,音乐又回到先前温情安静的意境中。紧接主题之后的是在小调上的四种不同的变奏,先是第一小提琴部16分音符的装饰变奏,其次是小号和定音鼓在C小调上的强烈变奏,第三变奏是第一双簧管和第一长笛的独奏,最后是以上三种变奏的相互交替重复的变奏,配器与和声色彩十分丰富。在最后创作的这12首“伦敦交响曲”里,海顿非常喜欢在第二乐章采用变奏曲的曲式,并加入一些令人倍感意外的突然的效果,除了第94《惊愕》以外,像第100《军队》、第103《鼓槌》等交响曲的慢乐章中,也采用了突然出现的强烈和声,表现出海顿交响曲朴素而幽默的一面。据说海顿在第二乐章里制造这样突然的音响,是想唤醒在演奏第一乐章的过程中有可能睡着了的女士们和先生们,但此说不足为信,以讹传讹的可能性比较大。更为可信的说法是,海顿这样做是为了与他的对手、他从前的弟子伊格纳兹•普莱耶尔(Ignaz Pleyel,1757-1831)竞争,因为后者已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加进这样一些新奇的花样吸引听众。海顿晚年在对他的传记作者格里斯•辛格回忆这首交响曲的首演时说:“我希望用一些新颖的元素给听众带来惊奇,并用最佳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普莱耶尔(在后面的指挥演出中)就无法超越我了。第一乐章刚结束就响起了喝彩声,这种狂热在第二乐章结束时达到了顶点。每个人都发出‘再来一遍,再来一遍’的欢呼。……”由于第二乐章如此受欢迎,海顿后来又将这个乐章的主题用到1801年创作的著名世俗清唱剧《四季》中。这部清唱剧开始后的第一首咏叹调(第四曲),是农夫西蒙(Simon)干活时所唱的男低音咏叹调“带着热切期盼的农夫,耕作已开始”( Schon eilet froh der Ackermann ),其旋律就是这个乐章的主题。第三乐章是快速的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Menuet:Allegro molto–trio–menuet),G大调。海顿交响曲的小步舞曲丰富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兰德勒舞曲风格的小步舞曲,这也是海顿交响曲所特有的,具有民间生活情趣。这个乐章就是一首兰德勒曲风的小步舞曲,主题有8个变奏,充满了强烈的乡村快乐情绪。与传统的节奏较慢、适宜跳舞的兰德勒民间舞曲相比,海顿小步舞曲的速度要快得多(但实际演奏中,这一特点会因不同指挥家的原因而变得模糊,复古式的演奏更符合海顿的速度),节奏上的这种变化,表明海顿将早期古典主义交响曲标准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逐渐发展到接近后期古典主义交响曲第三乐章“谐谑曲”(scherzo)的水平。到了贝多芬时代,他在自己的交响曲里首创“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以“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作为古典交响曲第三乐章的模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末乐章是一首很快的回旋奏鸣曲式的快板(Allegro di molto),G大调,2/4节拍,节奏热情欢快,生机勃勃,充满澎湃的动感,回旋曲的主题先出现在呈示部中,在经过展开部的开头和中间发展之后,最后又出现在管弦乐队和定音鼓合奏的尾声中。这个乐章由于采用了回旋奏鸣曲式,即:将古典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两者相结合,而被认为是海顿交响曲那些回旋曲与奏鸣曲的界限模糊不清的末乐章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与通常的奏鸣曲式有着同样的呈示部(ABA)、展开部(C)和再现部(ABA),呈示部中的回旋曲主题经过展开部的发展,又在再现部出现,并将音乐引向尾声。—————————————— ※ ——————————————从调性来说,在海顿有编号的104首交响曲中,只有11首是小调的,占他全部交响曲的十分之一强,其余的都是大调交响曲。这11首小调交响曲中又分5首带标题的和6首不带标题的,c小调第95交响曲(Hob.1:95)是6首小调交响曲中最后一首(还有两首c小调的,即第52和第78),也是海顿的12首“伦敦交响曲”中唯一一首“小调”交响曲,完成于1791年(海顿在伦敦第二个完成的交响曲),同年4月29日在伦敦广场音乐厅首演。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海顿有标题的交响曲要好于他的不带标题的交响曲,这种偏见表明人们习惯于接受有“注解”的音乐;从“联想”的角度说,“标题”的确有助于对音乐的理解,副作用是限制了人的想象。海顿的交响曲总的说来都比较生活化、情趣化,具有优雅、睿智和自然本色的特点。在“伦敦交响曲”中,c小调第95交响曲虽算不上是海顿交响曲风格中的典范,但其独特之处也是其他交响曲所没有的。早在18世纪中后期,c小调就被认为是十分具有悲怆性特征的调性,而海顿的个性是生性乐观、诙谐幽默的,所以在海顿的作品里,c小调的很少。相反,在莫扎特特别是贝多芬的作品里,c小调的就很多,有的还很著名,如莫扎特的c小调第20和24钢琴协奏曲(k.466,k.491)、c小调弥撒(k.427),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c小调第八“热情”钢琴奏鸣曲等。因此,相对而言,c小调第95交响曲是海顿 “伦敦交响曲”中比较富于戏剧性和悲怆性色彩的一部交响曲,反映出海顿尝试走出传统创作模式的愿望。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c小调,奏鸣曲式。这也是海顿12首“伦敦交响曲”中唯一一首在第一乐章开始没有慢板引子的交响曲。音乐一开始,呈示部的主题不再是以往生活世俗性的,尤其是建立在对比动机上的c小调的主部主题,悲怆的戏剧性因素十分明显。在主题的结构上,海顿不同寻常地采用了两个冲突性的对比动机,在他的后继者莫扎特和贝多芬那里,这是司空见惯的手法,但海顿这样用就很少见。第一个动机像是命令式的,第二个动机则比较温柔,给人的感觉像是来自歌剧的戏剧性形象。副部主题则比较平静安宁,没有了开始的悲怆性情绪。展开部是一个三部曲式的结构,第一、第三部分发展了悲怆性的主部,第二部分则是主部和副部动机的互现。在再现部,音乐又回到了呈示部开始的主部主题的冲突对比中,充分显示了维也纳古典乐派戏剧性冲突对比的特点。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变奏曲式,降E大调,以弦乐为主导,没有定音鼓和小号。和第94交响曲的慢乐章一样,这个乐章仍然采用了主题与变奏的形式。如歌般的主题完全没有第一乐章快板里的戏剧性冲突对比,安谧的抒情性支配着整个乐章的情绪,有点莫扎特式的怀旧风格。变奏则在大提琴部和第一小提琴部之间交替展开。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Menuet-Trio-Menuet),c小调。仍然是18世纪交响曲第三乐章最标准的形式,幽灵般的c小调小步舞曲似乎暗示着前面第一乐章里的主题动机,表明它们之间是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的,因此,第95交响曲的小步舞曲不像第94《惊愕》交响曲的小步舞曲那样带有民间音乐的性质,而是兼有戏剧性和抒情性。小步舞曲过后,乐章进入三声中部(Trio),调性从c小调变为C大调,独奏大提琴在弦乐组拨弦的伴奏下奏出了一段迷人的兰德勒风格的舞曲,充满了愉快的情绪,与前面(和后面)的小步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前面的小步舞曲再次回来,重复了前面的部分。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Finaale. Vivace),复三部曲式的回旋曲,C大调。总的说来,这个乐章乐观轻松的风格特征与第一乐章不太统一,主要体现在乐章两头首尾部分的主题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赋格段。乐章开始前8小节的主部主题带有娱乐性质的特点,十分轻松优雅,先是从弦乐开始,然后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等活泼而愉快地加入。这一段,令人很明显地感觉到主题的性质改变了,它不像第一乐章一开始那么“严肃”和有明显的冲突对比,而是生活化、情趣化的,洋溢着一种自然洒脱的乐观情绪。但接下来,主题很快就变得“严肃”起来,海顿突然采用了一大段很学院派的对位手法的赋格。在这个赋格段里,主要主题被改变了,呈现出的是昂扬豪迈的英雄气概。轻松的和严肃的,理性的和情感的,娱乐的和思辨的,主题性质和音乐风格的截然不同,被海顿完美的交响乐原则和古老的对位形式结合在末乐章中。如果用贝多芬交响曲的标准衡量,这个乐章乃至整个交响曲显然还不那么成熟和自然。C小调第95交响曲虽然不是12首“伦敦交响曲”中的翘楚,但它却最鲜明最突出地表现出海顿有意尝试将古典主义交响曲创作朝戏剧性的方向发展,虽然比他年轻很多的莫扎特的最后三部交响曲(第39-41)在海顿创作“伦敦交响曲”之前就已经为古典主义交响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古风西韵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