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10060083
作者:[美]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朱迪丝·格蒂斯(Judith Getis),杰尔姆·D·费尔曼(Jerome D.Fellmann)
页数:634页

作者简介

◎城市污染物为何久聚不散?
◎环境中的微小毒素会被食物链逐级放大?
◎地理条件造就了哪些独特饮食文化?
※完善自我,掌握新的洞察力,地理学视角看世界
※知灾防灾:了解地震、暴雨如何形成,才能做好应对的准备
※新闻时事:发掘热点话题的地理特点,综合分析时政问题
※历史变迁:以地理学知识审视环境与气候变化对历史影响
※大千世界:从冰川遗迹、大峡谷的壮丽景观到城堡、教堂的人文风情,掌握自然与人文地理,学会深度旅行
◎首部整合各分支学科的地理学译著 知识点全面系统又贴近人的实际生活
◎独特专栏紧密追踪公共政策 将地理学与现实话题紧密结合
◎生活中应知晓的地理学常识
◎再版10次的当代地理学传承、发展与应用的经典之作
地理学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到今天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本书共13章,分为四个篇章,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分支。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长期以来在地理学思想与著作中形成的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每篇集中论述这些地理学观点的一个方面。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单独成为最后一章,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书籍目录

前言
本书预览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地 图
第一篇 地球科学传统
第3章 自然地理学:地貌
第4章 自然地理学: 天气与气候
第5章 自然资源地理
第二篇 文化—环境传统
第6章 人口地理学
第7章 文化地理学
第8章 空间相互作用
第9章 政治地理学
第三篇 区位传统
第10章 经济地理学
第11章 城市地理学
第12章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篇 区域分析传统
第13章 区域概念
附录:地图投影
重要词汇
译后记
出版后记

编辑推荐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是首部整合各分支学科的地理学译著,知识点全面系统又贴近人的实际生活,独特专栏紧密追踪公共政策,将地理学与现实话题紧密结合。

内容概要

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 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是若干本地理学教科书和两本地图模式分析专著的合著者,在城市地理学、空间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著作颇丰。任《地理分析杂志》(Journal of Geographi cal Analysis)编辑和《地理分析》(Geographical Analysis)与《区域科学论文集》(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编委多年,以及圣迭戈州立大学伯奇地理研究所所长。2002年,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
朱迪丝·格蒂斯(Judith Getis) 获密歇根大学学士、硕士学位和教师证。她和丈夫阿瑟·格蒂斯是中学地理学计划的原作者之一,并为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教育委员会(Edcom)系统开发了教育资料。
杰尔姆·D·费尔曼(Jerome D.Fellmann) 获芝加哥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除了在韦恩州立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任客座教授外,主要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职。教学与科研兴趣总体上集中在人文地理,特别是城市与经济地理,以及地理文献、俄国与独联体地理和地理教育等方面。
黄润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教学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要译著有《重新发现地理学》、《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和《美国环境科学百科全书》等。
韩慕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和地震地质方面的研究。参编专著和辞书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
孙颖,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任讲师。曾参与翻译《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等著作。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混合语(lingua franca)是一种新创建的语言,习惯上用于母语不能互通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对他们来说,这是除了母语以外还要学习的第二语言。混合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法兰克语”)因十字军战士在“圣战”中采用法语作为共同语言而得名。后来拉丁语成为地中海地区的混合语,最后被欧洲各国语言所取代。7世纪以后随着穆斯林的占领,阿拉伯语成为这种国际宗教的统一语言。中国普通话和印度的印地语在他们语言多样化的国家传统中起着混合语的作用。非洲语言巨大的复杂性使得那里区域性的混合语成为必须和不可避免地存在——例如东非的斯瓦希里语和西非部分地区的豪萨语(Hausa)。 语言与文化 语言具体表达一个民族的文化情结,反映了环境和技术两方面。阿拉伯语中有80个关于骆驼的词语,因为骆驼是该地区的文化中赖以解决食物、运输和劳动力的问题的动物。日语中描述各种水稻的词汇有20多个。俄语中有关冰雪的术语特别丰富,表现出作为其语言“摇篮”的主要气候状况。亚马逊河1.5万条支流和次级支流,迫使巴西人的葡萄牙语中远不止“河流”一词。这些词语有parané,指流出后重新流回同一河流的河川;igarapé,指流到干涸为止的支流;还有furo,是连接两条河流的水道。 大多数——也许是所有——文化中男性和女性对语言的使用都显示出微妙的或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大多与词汇有关,对个别文化而言还与语法形式有关。例如,在加勒比地区的加勒比人、非洲祖鲁人和其他一些地方,男人所用的有些词汇,由于习惯上或宗教上的原因,不许女性使用;而女性使用的一些词汇和短语男人也绝不使用,“否则他们就会成为笑柄”,一位被调查的人这样说。从英语和许多其他与英语无关的语言中得到的资料表明,男人与女人说话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女性说话的方式通常比同一阶层男人“更好”或“更正确”。某种文化中男女社会角色差异越大、越固定,所观察到的性别之间语言差异也越大、越严格。 共同语言促进民族团结。共同语言增进地区感,如果全国通用一种语言,则会培养民族主义。因此,语言常具有政治意义,当人们感到外来的控制时,语言就成为反抗的核心。尽管几乎所有威尔士人都说英语,但是很多人还要保存威尔士语,因为他们认为威尔士语是他们文化的重要方面。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比英汉大词典还厚,而且还大一圈,认真看的话需要一年左右吧!随便翻了翻,翻了半年。整合了地理学各分支学科,不光讲知识点,也联系实际生活做了分析和介绍,并且联系时政、历史、人文风情方便记忆。扣一星是因为翻译有的地方有点小生涩,另外希望能够做一个全彩版,不过可能会贵的没边吧!美国大学再版11次的经典教材,看完才发现可能教学思维不一样,教材和教材真心不一样,不看《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都不知道原来地理有这么丰富而广博的内容。最近被柴静那个纪录片吸引的人可以看看最后那几章,我就是看了那个,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然后翻出这本查资料的。最后那几章重点讲了环境污染的成因,治理什么的,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对多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都做了详细解读。《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的开篇精确而清晰地讲授有关地理学的基本性质、它所面临的知识上的挑战,以及各分科之间逻辑上的相互联系。独特专栏紧密追踪公共政策,将地理学与现实话题紧密结合。每一个知识点都附有实例,发掘热点话题的地理特点,综合分析时政问题。并且以地理学知识审视环境与气候变化对历史影响。建议高三学生在报志愿之前可以看看《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可以清楚地了解地理学各分科的内容与研究范围,通过地理学的知识,以地理学为点,通过无数的线涉及了各行各业,并为进一步在感兴趣的领域学习打下基础。旅行者可以从旅游的角度看《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从冰川遗迹、大峡谷的壮丽景观到城堡、教堂的人文风情,掌握自然与人文地理,学会深度旅行。《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全书内容围绕本学科四大研究传统安排。第1 章向学生介绍在长期以来的地理学思想与著作中形成的四个系统性的传统:地球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传统和区域分析传统。本书四篇中每一篇都集中论述这些地理学观点的一个方面。前三篇中每一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每个分支学科都归入其所属的传统中。例如,气象气候学研究归入地球科学传统部分;人口地理学归入文化—环境传统之内;城市地理学包括在区位观点中。而区域分析传统——区域地理传统——则单独成为最后一章,利用前述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进行综合。可以给小一点的孩子当百科全书看,了解地震、暴雨、季风、山洪等等自然灾害是如何形成,才能做好应对的准备。
  •     (黄润华)由格蒂斯(Getis)等三位作者编著的《地理学与生活》(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是 西方较为流行的一本地理学教科书,人们通常用其中两位作者 Getis & Getis 的名字来指称该书。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本书内容充分反映了这个特点:全书分为四篇,均以 “传统”贯穿——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分析(或空间)传统和区域分析传统。传统,反映了地理学古老的一面。而在各章节里,又详述了现代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应用,反映了其年轻的一面。因此,译者认为,本书的主旨是阐述地理学的传承、发展与应用。 无论中外,地理学通常被定义为对地球表面的描述,就是对面积、人口、山川、物产的记述。我国古代,更把地理和风水混为一谈,把看风水的从业者尊称为风水先生。 近代科学的发展,使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从对自然的描述逐渐变成了对自然的解释,进而提出合理利用、改造和保护的方法。西方国家的地理学,在20世纪经历了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甚至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以美国地理学为例,在研究领域开拓、方法论、地理技术、电脑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表述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理学从业人员数量、在校学生人数、在美国教育法中的地位、地理学会会员人数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超过许多学科的发展。对于这种变化,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和重新发 现地理学委员会共同编辑出版了一本总结性著作《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关联》(中译本由学苑出版社 2002 年出版)。饶有兴趣的是钱学森先生对地理学的关注,他的学术领域本来与地理学风马牛不相及,却对地理学一往情深,并对地理学的发展寄予厚望。他在现代人类知识体系的 11 个门类中,将地理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在五大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把地理系 统排在星系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在社会总体设计部下设四大建设中,将地理建设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列。钱学森把地理科学看作是举足轻重的科学体系。钱学森从哲学高度,从人类知识体系的高度,从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中,从社会总体设计工程的实践出发,把地理学提升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学,因此,地理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近百年来,世界人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口—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政界和科技界的热门话题。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就涉及这些问题的方方面面,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启发。
  •     大千世界微缩在这本82万字、600多页的大部头。在这本书分为自然、人文、区位和区域分析的四篇(共13个章回)里,东南亚海啸、9·11恐怖袭击、卡特里娜飓风、新加坡和中国的生育政策、大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恶劣的空气质量……这些人所共知的新闻事件被深度解读,引出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完整的框架和严谨的概念,充分展示出美国地理学研究者兴趣和成果的丰富多彩、与时俱进。性别平等、宗教传播、服务外包、绿色革命、电子垃圾、能源再生等重大问题在这里都是从地理学的视角加以理解和讨论,不愧为“生活中的地理学”。其实,对那些还保有探索天性的人来说,地理本应该是门引人入胜的学科(中、美《国家地理》杂志的畅销即是证明),也应是个人基本知识储备的一部分,但拜国内高考指挥棒所赐,中学地理教育萎缩的结果是年轻人对地理留下的印象往往只剩下旋转的地球仪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外地名,甚至有些人会以对地理不了解为荣来标榜自己在其它方面的专业性。“百家讲坛”里名师们讲不尽的都是历史和文学,地理学却不堪其“冷”,似乎它只配呆在师范学院教室里,就不可能有足够的魅力登上面向大众的讲台。新华书店里地理书架本就少得可怜,翻翻看,上面仅有几本公路交通图册和旅游指南充数,地理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似乎已经虚无化了。但在这本为美国地理专业大学生提供的通识课教材里我们却发现,美国地理学比我们在中学接受的地理学概念要宽泛得多,可谓“生活无处不地理”,地缘政治、公共政策、城市发展、文化传播都可以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更让我们大跌眼镜、莫名惊诧的是,与中国正宗地理专业毕业生只能去学校和科研机构求职不同,美国地理学专业学生的出路可谓多矣,不仅可以在各大企业从事市场分析工作,还可以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土地、气象、林业、交通、城市规划、环保、园林部门做雇员,更不用说房地产评估师和开发研究工作了,这实在让我们替自己培养的地理专业毕业生在这个“最难就业季”艳羡加自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尚不为人知、特别是不为广大中学生和家长所知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美国则相当热门,就业机会指向了联邦政府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之所以有这样的云泥之别,皆因书中提到的认识——“地理学非常符合通识教育的目标。它可以使我们成为见多识广的公民,更有能力了解我们的社区、国家和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并能更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地理教育的地理系毕业生,这段话让我与有荣焉,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学生和教材也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只不过现在还只能借此书“意淫”一番。对专业学习地理的大学生和从事地理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在体系上为大家所熟悉,而内容上则提供了更多翔实新鲜的数据和图表,用生动的案例刷新了传统的概念,其认真恳切做学问的态度则更值得钦佩。稍显遗憾的是,原版中五百多幅精美的彩色照片和图表,在中译本中都变成了黑白灰,希望将来再版时能够推出全真彩的收藏版,再现原著匠心独运的全貌,让所有的读者都能如亲历般浏览亿万年间地球上都发生了什么,流水如何切割大地、冰川又怎样刨蚀出深谷、种族的繁衍生息、跨国公司惊心动魄的激烈竞争……翻阅中间或会看到来自中国的图片和实例,很有亲切感。中文版的读者当然会对这些有关中国的内容更感兴趣,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也能出现如此翔实地结合自己的国情和实际出版的内容更为丰富的地理教科书,因为在看过了这本美国地理学教材后,相信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现在所面对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人口优化、城市管理、产业升级方面的地理问题都远比美国更为棘手、紧迫,我们自己实际上有太多没能如此从容展示的案例和分析,需要一本印刷同样精美的教科书作为永久的表达和记录的载体去世代流传,而不仅仅是在网络上成为短暂的话题后就稍纵即逝、石沉大海。有鉴于此,这本书如果能让手机“拇指一族”了解,在真实的生活里,相比于更新的频度,我们同样无法缺失信息的深度、广度、完整度,则善莫大焉。于生活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孙颖书评,刊于晶报 http://jb.sznews.com/html/2013-08/31/content_2607431.htm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黑白的,太普及了。
  •     建议想初步了解地理的和高中地理教师,中国高中学生都阅读一下。
  •     历时一年,终于把这本大部头看完了。
  •     科普教材,深入浅出
  •     虽然带点专业性的书,但是喜欢地理的朋友不要错了。睡前枕边书推荐
  •     非常不错的地理学入门书。
  •     偌大的一本书,只能让你崩溃
  •     图还不够走心。我看的也不够走心。
  •     后浪大学堂的书,不是很深,内容很多,排版不是很好
  •     难道是面对美国中学生的教材,就可以直接做中国大众的科普读本吗对国内这种吧“导论”改成“与生活”之风深为不满地理学彩图在黑白模式下也都全废了
  •     关于这本书,我的标签已经说了差不多了。还行,可以看看,如果有很多空暇时间的话!
  •     耳目一新~
  •     从另一个角度看确实不一样,就当普及知识
  •     毕竟高中不是文科生
  •     高中地理级别
  •     书很好,可惜只有美国的例子。也难怪作者,毕竟是美国人写的
  •     全书知识难度偏低,如果中学认真学习地理,会有边看边回忆起来的感觉。实例要比课本多出许多,且很多知识都是更新过的,会比课本更加前进了一些。很丰富的一本书,看了近两个月。谢谢借我书的cjay童鞋~
  •     可以开不同的视角
  •     厚厚的一本,满足了我对了解气候原理的渴望,没辜负书的名字,内容很广泛,素材很丰富,要是能作为教材引入国内中学的话,他们会很幸福的,当然这是不可能滴。哼!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想玩文化入侵?? screw you!!! you big moron!!!
  •     通识读物,让我有种重新认识世界的赶脚,加一星
  •     还是很不错的,作为导论
  •     蹲坑大书 挺有趣的 随便翻了翻 假装看过了吧……
  •     实在是太棒了
  •     很不错的一本书,地理学的入门教材,集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于一体,可以开阔视野,训练地理的空间思维,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适合各年龄阶段各行业当然包括地理专业人士阅读、分析和收藏。
  •     常识性知识,高中地理水平,比较系统
  •     百科全书模板,推荐配合北斗的地理地图册
  •     “学习地理,认识人类之家。”这是我学到的第一堂地理课的题目,也是我认为最好听的题目。关于什么是地理学,似乎还是单之蔷先生总结的更为准确:“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诸事物之间互为因果的网络状关系...每当地理学所研究的诸现象中的某一部分被研究的过于深入了,那学问就不太像地理学了,就意味着它要离开地理学,另成新的学科了。”
  •     看了目录很全的 都是与生活相关。不过 如果是彩图就好了
  •     升级版教科书。
  •     这种基础教育的书真好,通俗易懂
  •     朋友推荐后,入手,很棒!不同视角的地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人都可以看,也有必要了解的地理学!!
  •     终于啃完
  •     本来里面的各种图示都应该是彩色的,结果印成黑白的让我不得不一点一点比对各种灰度,简直受不了。
  •     我只是借了地理的名,来看人。
  •     这本书有助于提高我们作为一个公民的地理素养,可读性强,图文并茂,对于生活在一个地球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我们应该知道这些变化,并为之付出努力!
  •     高中学得最6的一门课,高考时应该是将近满分吧。仍然挽救不了其他科。挺怀念的 也有不少新的知识
  •     对于学大综合出身的我,聊当温习一下初高中教材了。印象较深的是,环境问题绝非中国所独有,中国的环境问题也绝非数一数二的严重,但是地球一家,这么霍霍下去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     很棒的通识书,就是翻译的有点别扭
  •     大学专业课教授推荐书目。很棒的书,从生活化的视角阐述地理学,关注的问题也比较多元 比较新。以后也可以推荐给我的学生(笑)
  •     排版也太混乱了吧。内容挺好的。
  •     浏览了一下,地理教科书
  •     地图、自然地理、空间相互作用、城市地理、区域分析可以读读,其他就算了吧...翻版社会学
  •     高中就很喜欢地理
  •     科普
  •     并没有介绍里的那么好,只是适合对地理入门的人了解一下基本的名词
  •     不错的教材,很好懂,推荐,但不是特别有趣,看了可能会困
  •     书里提到的很多例子如果联系一下近来的发展变化还是挺有意思的
  •     地理学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到今天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地理学与生活》共13章,分为四个篇章,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分支。
  •     内容基本就高中地理那点了,不过有一个点我印象很深——城市产业布局。国内教材盯着上游、下游,上风向、下风向讲上半天,殊不知在如今这个各地广为连接的时代,一个城市的下游就是另一个城市的上游,一个城市的下风向就是另一个城市的上风向,这样讨论有何意义呢?关键还是做好排污处理。
  •     干货众多,也比某些人所谓的“初中地理”要层次高得多。每章结束都会有10个左右的提问,根据提问进行引导阅读也很有帮助。也会有大概1-2个思考类的提问,是书中没有答案的,需要小组展开头脑风暴。600页原计划6天,每天100页的进度,在第5天崩溃了,干货太多哽死我了。与地图、气候、能源、社会学、经济、政治、历史都有深度交集。Google Map上又收集了很多星标。
  •     未深入,未成系统化,可作为课外拓展阅读
  •     教材类型的知识结构,太笼统甚至冠冕堂皇了。纯知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趣味。至今买过最厚最贵的一本书籍了。快速阅读。
  •     什么是地理学,不是扼腕的名词,而是看待世界的方法。
  •     重温高中地理必备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