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民无地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06074389
作者:文贯中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本书谈论中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经济/社会话题——新型城镇化。开篇直指中国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现状:对农村地区“化地不化人”;城市自我现代化,接受外来人口提供的劳力,但决绝他们的进入;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贫富差距日益加深等现实问题。而后,作者提出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是造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双重扭曲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改变本是权宜之计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废除桎梏农村人口发展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排除农村人口遭到的歧视。最终,中国应尊重全球普遍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借鉴“老浦西”模式,发展内生型城镇化,实现经济、社会和制度的三方面转型成功。

书籍目录

推荐序 周其仁:为民“守土”的文士 // 001
田国强:九州之上,公地之殇 // 007
第一篇 什么在掣肘中国梦的实现?
第一章 进退维谷的中国 //
一、中国社会悖论:上升的国民收入与积贫积弱的农民 //
二、源于土地制度的双重结构性扭曲 //
三、户籍制度与“伪城市化” //
四、相对贫困化的中国内地农村 //
五、中国如何实现公平、有效的现代化? //
六、中国城市化:反全球发展之道而行的“弯路” //
第二章 扭曲变形的中国城市化之路 //
一、中国城市化困局之一:“化地不化人” //
二、中国城市化困局之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导致城市自我现代化 //
三、中国城市化困局之三:现行土地制度的“四宗罪” //
四、中国城市化困局之四:政府越俎代疱,法制与市场无法发育 //
五、中国城市化困局之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同步进行 //
第三章 古今中外的“富农法则” //
一、中国古村“桃花源”的必要条件:土地产权和人伦秩序 //
二、创造东亚经济奇迹的条件:人口自由迁徙和土地私有、自由买卖 //
三、使中国深陷农本社会的观念性和制度性障碍 //
四、“城中村”:进城务工农民身份与住房的缓冲带 //
五、消灭“鬼城”的关键:市场导向的地权和户籍改革 //
第二篇 现行土地制度的原罪
第四章 地权的“国进民退” //
一、现行土地制度对中国经济结构的扭曲作用已原形毕露 //
二、土地交易市场被政府的双重垄断“一手遮天” //
三、空前的“国进民退”:城市化何故等同于农地国有化? //
四、中国的土地悖论:用“国情”代替市场规律 //
五、走出现行土地制度困局之路:土地多元所有制和自由退出权 //
第五章 现行土地制度“于农无益” //
一、现行土地制度只是权宜之计,无法构造“和谐社会” //
二、土地私有制为何遭到反对? //
三、政府主导的外生型城市化,导致“制度性”排斥农村人口 //
四、农民的土地资产无法金融化 //
五、现行土地制度对农户分享繁荣的致命伤害 //
第六章 土地私有制真的行不通吗? //
一、“小产权房”:土地私有后的理性房价样本 //
二、“小产权房”转正之难一:“集体土地不准入市”论 //
三、“小产权房”转正之难二:“影响房屋市场的公平竞争”论 //
四、“小产权房”转正之难三:“确保城市规划、土地区划”论 //
五、允许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国民经济良性运转 //
第七章 土地制度改革向谁取经? //
一、香港模式:一剂毒药,一口陷阱 //
二、新加坡模式: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
三、美国模式:和平、互利的农地征收过程 //
四、日本经验:体制不改,只学皮毛,于事无补 //
第三篇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户籍制度
第八章 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与城市化陷阱 //
一、一线城市吸收外来人口的能力已近消失 //
二、身份尴尬的农民工:只提供劳力,无权分享繁荣 //
三、庞大的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往何处去? //
四、深圳样本:用“城中村”消化农民工 //
第九章 中国城市化实验的成与败 //
一、无人的城市与无家的农民工 //
二、市场导向的“老浦西”与政府导向的“新浦东” //
三、扑朔迷离的重庆模式 //
四、重庆政府的“第三只手”:政府伸向市场的另一只“粗手” //
五、重庆公租房的高调和深圳“小产权房”的低调 //
六、重庆模式:一场基于价格人为扭曲的赌局 //
第四篇 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第十章 中国须重启内生型城市化之路 //
一、中国城市化的内在逻辑应与世界趋同 //
二、城市化难以回避的普遍规律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七大特色 //
四、遵循经济学的普遍规律,中国必须重启内生型城市化 //
第十一章 市场主导、政府辅助的城市化之路 //
一、城市化的真谛是农村人口进城定居 //
二、内生型城市化:城市集聚效应取代政府成为主要推动力 //
三、黄浦江两岸的两种实验 //
四、“老浦西”VS“新浦东”:一座城,两种模式 //
五、借鉴“老浦西”市场导向型的城市化道路 //
第十二章 新型城镇化:好风需借哪些力? //
一、中国新型城镇化需要法治精神 //
二、要素市场亟须法制的匡扶 //
三、贸易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化至关重要 //
四、入世赐中国城市化良机 //
五、让有序、开放的市场引导城市化轻装上阵 //
附 录 采访实录
给予农民第三次退出权 //
中国需要第二次“土改” //
后 记 //

内容概要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国著名文理学院——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经济系终身教授。当过知青,与中国的“三农”问题结下不解之缘。
文贯中于1982年夏,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冬,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在芝大做访问学者和攻读博士期间,文贯中专攻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曾担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现为《中国经济学前沿》共同主编,《中国经济评论》、《中国经济季刊》、《当代中国研究》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主要学术方向:中国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业生产力及大饥荒,城市化的内生性,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等。


 吾民无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书本身只值三星,一星给东方社的编辑,排版纸张、封面设计都无可挑剔。全书讨论的是土地制度、城市化和户籍制度问题,三点都是时政热点,在保证粮食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战斗中,以农业国为基本国情,这些问题都无可避免。全书各章节之间逻辑清晰,也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像很多博士论文一样,属于空泛的学术研究,真正落实到实践,几乎是不可能的。作者一再强调自己经历过贫苦的农村生活,农村被类型化为贫瘠的、没有生气和希望的存在。这样的农村在中国的确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同样存在着富裕的农村,如果农村富了,是否还需要城市用冷酷的、缺乏人情的节奏来改变它?城市化不应该成为所有农村的唯一出路。华北大面积雾霾的成因之一就是城镇化的结果,村镇在技术条件运营经验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建造小作坊,这些作坊产品质量和生产率都极其有限,却是城镇化的标准之一,被政策性地保留了下来,可怕的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这部分小作坊很难进行符合环境标准的技术改造,资金上也成问题,又无法退回到纯粹的农业环境中,不能好活也不能速死。在用城镇化解决农村问题前,城镇化本身的问题更应该被好好解决,不能让一种存在隐患的形式与感染更多的地方。全书引用的时政资料并不新颖,对于改革进程加快的今天,有些建议已经落后了。作为一个宏观政策问题的研究者,高屋建瓴地用俯视的视角看待问题是必要的,但是站得高不能成为不近人情的借口,任何对宏观政策的书写都应该以可实践性为价值衡量标准,不能付诸实践的政策就是一纸空文,在这点上某些学术研究着应该学学总菊,总菊的政策虽然引人呵呵,但都能立竿见影地落到实处。全书的中心观点被印在了腰封上,作者认为中国应该遵从城市化的普遍规律,以改革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为手段催生内生型城市。没有农村的中国就是作者眼中中国未来的理想状态。城市难道就是社会组织形态的终点吗?城市的问题会比农村少吗?中国有实现这一条件的前提吗?虽然作者一再强到要摒弃抓住“特殊国情”不放的毛病,但是作者所认为的特殊国情也是“何不食肉糜”层面的,充分体现出来肉食者鄙的特点。很多农村户口的持有者并不想改变自己农村人的身份,从他人角度以农村人还是城里人来衡量优劣本身就是幼稚可笑的。农村与城市有着不同的生活步伐和社会形态,不考虑人的因素而单纯以狭隘的小市民心态来揣度城乡关系是可笑的。事实上,城镇化进程祸害的重灾区是那些不贫瘠、不贫穷的、需要土地的农村,而那些真正需要以改变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来扭转经济局面的地方仍然见不到“城”的影子。类似本书这样漂亮的研究还会有很多,广大的社科高知分子也在不断地增大研究数目。政策的朝令夕改对于秩序的破坏院大过制定政策基础正义性的产出的价值,城镇化问题,且须三思。
  •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一直是个难以协调的问题,当前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缓解,像文贯中等学者也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些认为现有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良好的,有些则认为是扭曲了经济和社会结构。针对这个问题,文贯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剑指“吾民无地”,这四个字道出了中国民众的苦痛根源,他告诉我们“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权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土地的私有化,农民的资产就不能变成资本,而城市化也会陷入危机。在我看来,土地的私有化也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我们看到的便是农村土地的利用率非常低,土地难以集中利用,因此文贯中认为土地的私有化可以令农民卖掉自己手头的土地而筹集资本,而土地的买卖可以促进土地耕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使得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另一方面则认为从农村去城市打工的农民因为户籍制度等的限制,城市无法大量吸收农村人口,于是真正的城市化率较低且缓慢。在此,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在贺雪峰的《城市化的中国道路》已然提出了与作者截然相反的看法了,综合起来来讲就是,假如土地私有化了,那般农民卖地的价格如何拟定,社会是弱肉强食,不见得农民能赚多少钱,而卖地之后便是一无所有,而钱是会花光的,那时候便真的是“吾民无地”,而贫民窟的现象将会出现;另一个就是城市对农民的接纳度有多高,这个政府的政策没有出来是非常难讲的,我不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放弃一部分的的利益,简单来说,就是抛弃一部分人,这是极其不稳定的发展路线。所以我还是认为社会的发展还是要和谐和稳妥,不能激进,要想城镇的农民能够安定下来确实是需要给他们土地,但是这种给予要有一个度,而不是可以进行混乱地私自贩卖,这只会导致农村的圈地运动出来,到头来失败的只会是农民。综合来看,文贯中教授对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思考有很好的的参考意义,土地私有化,放开城市户籍和小产权房合法化等建议都是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提出的,如空城鬼城、中小城市发展不足和小产权房的痼疾等,对此我们还要更深入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才能做出符合现实的政策和改革。By江焕明
  •     恰好今天在网上看到新闻有这样 一段——“2013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显示,土地出让金收入决算数为39073亿元,是预算数的152.6%。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再创历史之最。”然后再看手上的这本书,也就是文贯中教授的《吾民无地》,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文教授现为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以及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他的这本书中,有很大篇幅反思的便是中国的土地问题。比照下来看,感触良多。有些事情一直以来,就是鲜明的问题所在。但就是没被认真的放到台面研究。有些试图缓和矛盾的话刚一说口,便被一个无形飞来的大帽子给压住。一句“意欲何为”,或“包藏祸心。”便将你的嘴堵的死死。结果谁也不知道理性探讨的边际在哪里,与其碰壁,不如绕道走。要是无路可绕,那就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于是,养成某些自动回避的习惯。是的,这些问题我们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多谈。为什么,敏感!中国的问题真像一场勉为其难的性戏的前奏,一边不让你碰,但又赤裸裸的暴露在你眼前让你无法直视。一边是想碰又不敢碰,憋不住又偷偷去碰,痛并不快乐。比如文教授在书中就旗帜鲜明的提出鼓吹“土地私有制”问题。并且逐一驳斥了长久以来认为土地所有制不可动摇的一些观点。不,是禁忌。比如说有人担心土地一旦私有,发生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怎么办,历史上所有的起义因为农民失地云云。文教授的答案是根本历史上只有官逼民反,哪里有过地主逼农民反。事实上,读多一点资料,也是知道,便是地主未必一味压榨佃户。佃户毕竟不是奴隶。失去劳动积极性,要比你一鞭子打下去,将馒头省掉一半以压佃户口粮获得效益要大得多。又比如说土地私有化影响到粮食安全。但事实上,许多进城的农民因为无法耕种农地而造成抛荒现象。而一方面坚守农村真正依靠种植粮食为生的农民,却不能通过合理兼并的方式靠扩大耕种规模以增加收入。而接着,种地不赚钱,又逼迫更多的农民进城。于是又有更多的土地抛荒。这么一来一去,不知道与粮食安全何益。前工业社会已经远去,时代突飞猛进,许多产业机会稍纵即逝,所谓新经济模式也是一日数变。中国在获得巨大经济成就的的同时,但依旧不可忽视社会问题已经暗流汹涌有积重难返之势,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城市化道路。每个地方政府长官,在遍地脚手架和塔吊的情况下还恨自己还不够大都市。悍然无视不期而遇的烂尾楼,城市空心化,高失业率。而另一方面,在农村土地的问题上,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管制思维。过去还可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耕者有其田”和“均贫富”等善意的社会理想来解释在土地政策上的保守。但一与浩浩荡荡的城市化接轨以来,这一善意也显得特别可疑。这数年来,关于强拆强征土地造成的官民矛盾已经层出不穷。再多借口也解释不了政府以低价掠夺农民的土地,再事实以高价卖出的道义感在哪里。当然,道义感不是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经济学可以让这个社会运作的更为合理一些。当然首先你要承认眼下的一切存在许多不合理。虽然没有治百病的灵药。但直面问题,至少让政府与民众慎重的前行。如副题所示,这本书讲的是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三者的问题和关系的发展演变,我读书粗陋,不求甚解,但以个人之见识,中国的户籍制度无非是维系眼下土地制度的帮凶而已,而这一切,又无疑以杀穷济富的方式为十几年来中国并不节制的城市化输血。联系到今天读的那篇网上的报道,其中给出的结论是: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2013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达35%,若算上当年与土地及房产相关的5种税收,这一比例将达46%。近一半的地方政府收入与土地相关,也意味着地方政府仍严重依赖土地财政。——是的,这便是现状。还有一个现状便是,2014年以来,中国的楼市岌岌可危,届时土地还能卖给谁?我刚读到文贯中教授《吾民无地》这本书的时候,感叹现在才来探讨这个问题是不是太迟了。但读着读着,又想,对于万丈悬崖之前盲行的人而言,忽有所感即使不能幡然醒悟,但哪怕停下来再想一会也是值得的。所以推荐一下。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文贯中秉承芝加哥的自由传统,给中国开出的药方其实很简单,就是市场化,更进一步讲,是要素的市场化。中国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那是产品的市场化,而资本、劳力、土地三大要素中,现在说得上自由流动的,也就是资本,所以要改革户籍制度,是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化,是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正是中国畸形经济发展、畸形城市化的根源。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学过经济学的人,不管文贯中是来自信奉自由市场的芝加哥学派,还是保罗·克鲁格曼那凯恩斯一脉喜欢政府干预的咸水学派,其实都知道,这些不过是最简单的经济学常识而已,文贯中不过说了几句实话。而仅仅说了几句实话,这本书就被《新京报》列入2014年度社科好书榜评选的首位,可见,社科方面,说实话的可贵。
  •     集中讨论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滞碍
  •     科普性质
  •     政府是土地唯一的买家和卖家。农民的土地集体所有,却不能转让,不能农用转为非农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却没有变现的权利。
  •     这本书对现状的描述太少,空发的议论过多。
  •     重新赋予农民地权和自由处置的权利,取消户籍制度让人民可以自由迁徙,在三中全会以来政策在推进着,不过要读懂政策,读这本书应该是正确之选。户籍制度无须多言,作为计划经济之产物,人为把农民固化在土地上作为巨大农业生产单元,为城市化提供剩余,早已没有存在之理由;土地制度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讲其弊端已很透:城市的国有土地和农村的集体土地,市民企业各有其权属,但集体土地徒有其名而农民亦缺乏契约权利-即使不能被赋予真正的所有权,所以农民向城市聚集时无法处置并获取土地收益,导致几个后果:留下之人仍无法规模经营以提高收入、入城之人缺少经济能力以居住入城市-当然更多是户籍问题、政府垄断土地购销扭曲价格而导致房价高企及产业结构失衡、土地指标化降低城市聚集效应。农业真正现代化,才能更有信心做好现代化吧。
  •     驱逐新市民的城市化,是违背经济社会规律的城市化。土地问题、户籍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改革过程中的两大社会顽疾。整本书有理论有数据,但还是偏书面化,可以和《城乡中国》共读。
  •     道理都是那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并没有多么insightful和inspiring。事实上,国家正在朝着流转和流动的方向转型。遗憾的是,文教授本书也只是把这套理想化的道理说出来了而已,并没有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这也可能是长期在西方生活的他和周其仁、刘守英们最大的差异吧。
  •     虽然内容多有重复,也没有深刻论证,也没有具体执行路线,但是整体方向上对的。
  •     土地私有在普遍经济规律中的可行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与城市化的内在逻辑揭示了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障碍所在。
  •     感觉没什么太多有用的东西。逻辑不是很严谨吧
  •     似乎指出了问题所在,然药方却是随意了些。
  •     文贯中火力好猛,远喷费孝通,近喷华生贺雪峰之流,还不指名道姓地说影帝衣冠楚楚在台上张嘴说的是瞎话……天朝的大人们也许也有“美”的执念吧非要把天朝打扮成“美国”,所有他们觉得不美的都必须干掉!不过话说回来,川南丘区之类的地方,怎么看不到他说的那么美好的农村图景呢?
  •     一般,内容有重复
  •     不知道是政治原因,还是作者水平原因,很多地方分析得比较主观,具体到对策基本没得看,但整体来说,能弄出这么一本书也算不易了。
  •     2014-11-26,当当。
  •     作者现为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是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专家。针对三农和户籍制度,他提出土地私有化和取消户籍制度,尽快扭转资源元素配置的国家化。城市化的作用是吸纳农村人口和现代化,2亿多农民工在城乡间跋涉,进不了城返不了乡,因为城市不接纳因为农村的土地是集体的,通过城市化的发展吸纳农民从而减少农村人口,让土地私有农民可以转让从而买卖获得进城的资本,城市取消户籍制度让农民安居下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土地和户籍制度都是历史遗留产物,全世界没有,也不符合经济学的逻辑。农业比重的下降应与农业人口下降同步,而不是反增长。高企的房价来自高地价,是让农民牺牲利益,小产权房的出现留住了农民工,是制度外的应对,有其经济学上的根据。作者呼吁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制度,让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利国利发展。
  •     本书的逻辑很清晰,提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市场经济,从产权的角度切入土地制度,指出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即私有制,从户籍制度入手,指出中国城市化的弊病。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土地私有制的提倡缺少论证,大有“自古以来”“别人都这样”的意思,抑或许是文认为这个根本无需讨论吧。同时,他对小产权房的看法我不敢苟同,深圳如今房价如此之高,可不是一个健康正常的现象。
  •     一个实行了那么多年户籍限制的国家,已经积重难返。有此类学者的意见很宝贵,也是为农民呐喊。
  •     排版比较水。归结有亮点,建议无特色。将将看看。
  •     还是要藏富于民,而不是光让农民进城
  •     观点和事例都不错,可能是论文集的缘故吧,重复性的内容太多了……
  •     三观相符的关于当下土地相关的社会问题的一本好书。回答了很多对立派的问题,也解决了很多疑惑,受此启发,作为在相关专业混迹的新人,应该多多拜读相关著作,多多了解各方观点,尽可能客观的认识相关问题,塑造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     文贯中关于土地问题代表作。
  •     一篇文章的观点反复扩充成了一本书,其实说的还是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腔调也是自由主义式的。
  •     市场化破解,户籍制度与现行土地制度阻碍中国发展
  •     对认识和分析问题很有帮助,解决之道尚留空间
  •     大白话讲大道理,知道作者名字还是从周其仁的文章中听说的。
  •     脉络清晰,结构清楚。 我应该好好读读经济学。
  •     有些赞同书中的观点。但让农地私有化,就是再有道理,短时间看也无可能。我们的体制还不是新加坡那种实用主义政治,有一些东西,即使没有道理,也会再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
  •     给予中国农民继退出强制性公社食堂、退出强制性集体劳动之后的,第三次退出权;建立土地国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的多元所有制,立法保障土地的占有、收益及各项处置权,同地同权同收益。
  •     核心思想是,通过城市化吸纳农业富余人口,减少农民、富裕剩余的农民,虽不如英淘先生的文章字字珠玑,但逻辑上异曲同工
  •     有点启发
  •     读完之后有点失望。作者是典型的市场主义,信奉自由的市场能解决当前城镇化的问题。太过理想化,不接地气,没有往深里挖。比如城市吸纳农民的财力从哪来?在当前的经济阶段,服务业真的能够吸纳那么大的人口吗?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诚如推荐序里所说,能够给人启发,但也仅此而已。
  •     看前两章就够了,逻辑很清晰,但还是觉得不够深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