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离斋阅读笔记

出版日期:2016-5-19
ISBN:9787517118471
作者:童昌森
页数:34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有三部分内容组成:诗词捡读漫笔、逸翁闲聊红楼人、读史偶得。其中好几篇已在国学网投稿栏目发表过。诗词捡读漫笔中有杜甫七律诗浅解、李白五言绝句赏识和我对境界说的理解等七篇文章。逸翁闲聊红楼人中有王熙凤—一个贪官的标本、诗:刻划林黛玉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等六篇文章。读史偶得中有解读周瑜、诸葛亮是道家人物吗?等十三篇文章。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诗词捡读漫记
李白五言绝句赏析
003
门外汉醉眼看诗歌
024
浅析毛主席诗词的格律规范性
037
唐太宗《帝京篇》赏析
051
陈亮咏梅词欣赏
061
浅赏《人间词》
070
我对“境界说”的理解
092
读司马光词:词品如人品
098
杜甫七律诗浅解
102
第二部分
逸翁闲聊红楼人
推断贾宝玉在各个事件中的年龄
209
浅析贾宝玉的不和谐人格及其形成原因
216
王熙凤:一个贪官的标本
231
诗:刻画林黛玉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
246
薛宝钗的处世智慧
253
闲人也议秦可卿
272
第三部分
读史偶得
解读周瑜
287
刘、项成败的启示
293
漫话刘焉父子治蜀的得失
298
闲聊野心家袁术的败亡
301
诸葛亮是道家人物吗?
304
韩信为何不能自保
310
勇略之将孙坚                316
司马直给我们做出的榜样
318
学学曹刘和仲达的自信
321
从舒仲应赈济饥民想到的
323
别让杨仪这样的野心家障了眼
325
有感于“任不可独专”
326
曹参为相的启示
328
第一部分
诗词捡读漫记
李白五言绝句赏析
清康熙年间曹寅主持编撰的《全唐诗》收录了李白的五言绝句86首。明高棅选编的《唐诗品汇》选录了李白的五言绝句23首,并把李白列为五言绝句的正宗诗人。《唐诗三百首》选录李白五绝3首。李白的五绝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奇葩,历来很受人们的喜爱,有许多五绝达到了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程度。笔者对李白的五绝也很喜欢,出于自我交流和与人交流心得的目的,特写此文。
一、对李白五绝格律规范性的考察
李白所作的86首五绝中,有30首诗的格律不合后人所认定的规范,《唐诗品汇》所收录的李白绝句中就有四首是不合格律的。为了有所区别,通常就把格律不合规范的绝句称为古绝,把合乎格律的绝句称为律绝。
在李白的30首古绝中,有十首是仄声韵的。《王昭君二首》中的第二首是叶韵,《玉阶怨》是月韵,《襄阳曲四首》中第二首是马韵,第三首是屑韵,《估客行》则押邻韵(因为“欲”属沃韵而“迹”属陌韵),《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五首是月韵,第十六首是屋韵,《越女词五首》中的第一首是月韵,第二首是陌韵,第五首是屑韵。
古绝中其他20首平声韵的绝句中,有六首绝句仅仅是上下联失粘,也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失粘。
《襄阳曲四首》中的第一首:“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第二句是━┃┃━ ━,第三句则是━ ━ ━┃┃,失粘。
《高句骊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第二句是┃┃┃━ ━,第三句是━ ━┃┃┃,失粘。
《舍利弗》:“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第二句是━┃┃━ ━,第三句是━ ━ ┃━┃,失粘。
《系寻阳上崔相涣》:“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第二句是━┃┃━ ━,第三句是━ ━┃┃┃,失粘。
《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第二句是━ ━ ━┃━,第三句是┃┃━ ━┃,失粘。
《自遣》:“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第二句是┃━ ━┃━,第三句是┃┃┃━┃,失粘。
另有十四首诗则是诗中有不合律的句子。
《洛阳陌》:“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第一句和第二句不合律。
《静夜思》:“床前看(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明)月,低头思故乡。”两联不粘,而且第一句和第二句不合律。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九首:“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宇锦苔生。”第一句犯孤平,不合律。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三首:“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第一句和第三句犯孤平。
《赋得白鹭送宋少府入三峡》:“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第一句犯孤平。
《望木瓜山》:“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前三句均犯孤平。
《奔亡道中五首》之第一首:“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万里关塞断,何日是归年。”第三句犯孤平。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第一句非律句,第三句犯孤平。
《赠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第一句非律句。
《邹衍谷》:“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第一句和第三句犯孤平。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中的第三首:“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湖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第一句和第三句犯孤平,而第二句却全是平声。
《相逢行》:“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第一句和第二句都不是律句,仄声贫乏。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六首:“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第一句犯孤平。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中的第一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舟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第二句是拗句。
律绝五十五首中有13首是通过补救才算合律的。补救的方法大体上有自救、对救和隔联救三种。
第一种是自救。所谓自救,就是在本句得到补救。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四首:“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第一句中的“入”和“秋”就是拗救。
《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第一句中的“杜”和“陵”是拗救,第三句中的“明”和“落”也是拗救。
《醉题王汉阳厅》:“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第三句中的“汉”和“阳”是拗救。
《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第四句中的“杨”和“柳”是拗救。
第二种是对句补救。所谓对句救就是当出句出现拗字时,在对句的相应位子上改用相反的平仄来补救。
《襄阳曲四首》中的第四首:“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第三句的第三个字和第四句的第三个字是互救的。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三首:“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第一句的第三个字和第二句的第三个字是互救的。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中的第一首:“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远归桡。” 第一句的第三字和第二句的第三字是互救的。
第二首:“湖润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第一句的第三字和第二句的第三字是互救的。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中的第一首:“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第一句的第三字和第二句的第三字是互救的。
第三种是隔联救。所谓隔联救就是上联的对句有拗字,那么就改用下联出句相应位子上字的平仄来补救。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七首:“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第二句的“宁”字与第三句的“白”字是互救的。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八首:“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沸寄生枝。” 第二句的“山取”字与第三句的“欲”字是互救的。
《奔亡道中五首》之第二首:“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第二句的“降”字与第三句的“变”字是互救的。
第三首:“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第二句的“七”字与第三句的“一”字是互救的。
诗词之所以需要格律,仅是为了使诗词吟咏起来能够和谐流畅,而不佶屈聱牙。诗词的格律理论是后人从前人的好诗中分析归纳出来的,从前人的好诗中来,又反过来指导后人创作。通过上述考察,我们可以认为,在诗词创作方面,格律只是形式,不必拘泥,但是必须遵循使诗词诵读或吟唱起来能够和谐这个基本原则。已经有了格律理论后,今人创作格律诗词就得遵循其格律规范,这是非常必要的,是诗词创作的基本规范之一。有些时候,为了不因形式妨碍内容,只要不过多地影响韵律的和谐,适当改变格律应该是允许的。被认为五绝正宗的大诗人李白虽然有那么多的五绝诗不合律,但那是在李白那时代,诗词创作对格律的要求并不像后世那么严格,而且李白也没有标明自己的诗就是绝句或律诗。所以李白作品中有不合律的诗不能成为现代人创作格律诗词可以不拘格律的理由。今天创作诗歌,只要不注明格式,那就是自由的,可以不受格律的约束,一旦注明了格式那就要合乎历来被公认的格律,这是规范。
二、随手拈典故,妙笔出化裁
李白的五绝中不乏化用典故的例子。这些典故有些是历史上存在的事实,有些则是神话传说的故事。李白很善于借历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历史事件往往是硬邦邦的,要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就要巧妙地化裁。
《襄阳曲四首》中有两首写酒后神态的。其中的第二首:“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䍦,倒著还骑马。” 这是描写一个历史人物的醉态,这个人叫山简。山简是晋大将,性情豪放,酒醉后常反戴帽子倒骑马。酒醉后的人物神态生动活现,在阳光下,系着白头巾,倒着骑马,难道不很有趣吗?
其中的第四首:“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池边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 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徒”,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堕泪碑是为了纪念西晋羊祜而立的。羊祜生前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羊祜死后,其部属与当地百姓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而称此碑为“堕泪碑”。酒醉了,堕泪碑也不去看了,欲上马而又上不了马,襄阳的小孩子们看着笑了。酒醉以后,人还会有什么愁苦吗?
《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首:“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这里用了好几个典故。一是山公马,前已述及。二是宁戚牛。宁戚出身微贱,早年怀才不遇,曾为人挽车喂牛。直到有一天,得知齐桓公带着管仲出行,于是就抓住机会,叩牛角而歌“白石烂”。齐桓公慧眼识英才、不拘一格选人才,于是就举火授爵,拜宁戚为大夫,后又官授宁戚为大司田,分管齐国农业,从而宁戚成为齐桓公的股肱之臣,与管仲、鲍叔牙等一起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三是黑貂裘,黑貂裘就是紫貂皮做的衣服。战国时苏秦到秦国游说,多次上书均未被秦廷采纳,他的黑貂裘都穿破了,只好失意回家。诗人联想起自己,得不到朝廷的任用,心中的悲愤陡然生出,难免会泪满黑貂裘。那一涌而出的是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懑。诗人又没有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宁戚和苏秦那样有美好的前景呢?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第一首:“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这里用的是长平之战的故事。秦昭襄王时期发生的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白起指挥这场战争,并赢得了这场战争,赵国四十万兵卒投降了秦国,最后全部被坑杀。李白认为,如果有人能够采取外交手段正确处理此事,或许能够挽回一些人的生命。当时正是李白参与永王李璘的叛逆事件失败被囚的时候,他很希望崔相“能回造化笔”,挽救一些兵士的生命。李白自己被囚,而心里想的却是兵士的生死,可见李白的胸怀是多么博大。
《奔亡道中五首》之第一首:“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万里关塞断,何日是归年。”这里用的是苏武和田横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在匈奴期间受尽折磨,但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于是匈奴就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田横是齐国君主田氏族人,与从兄田儋、兄田荣一起反秦。后来,韩信破齐,田横自立为齐王,归附彭越。彭越归汉后,田横就率领其宾客和部属五百人逃至海岛。后来刘邦先许以封侯安抚田横,未成,就威逼田横归汉。田横从大局出发,同意去洛阳议事,至洛阳附近三十里处自刎,以头献刘邦,刘邦以王礼葬田横。苏武后来归汉了,而李白什么时候能够回归长安呢?这是诗人所困惑的。诗人以苏武、田横自况,表现其不屈的气节。
第二首:“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这里化用了崔骃(字亭伯)和李凌的故事。崔骃为幽州从事时,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通,后来刺王失败了,崔骃被提拔为侍御史。后来窦太后临朝,他与窦宪不合,被窦宪排挤,让他“出为长岑长”,他认为太远了,就不去就任。这就是李白所说的“亭伯去安在”。李陵是汉将,与匈奴战,失败了,投降匈奴。李白写这两个人的故事,反映了李白内心的复杂性。亭伯是逃避的,李陵是投降的。李白是想逃避呢,还是想投降?只能留给人们去思考。
第三首:“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这里用的是鲁仲连的故事。鲁仲连,亦称鲁连, 战国时名士,多谋略,善言辩。赵孝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迫于压力,魏王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赵王犹豫不决。鲁仲连以利害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两国接受其主张,秦军以此撤军。20余年后,燕将攻占齐国的聊城。齐派田单收复聊城却久攻不下,双方损兵折将,死伤严重。鲁仲连闻之赶来,写了一封义正词严的书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忧虑、惧怕,遂拔剑自刎,于是齐军轻而易举攻下聊城。赵、齐诸国大臣皆欲奏上为其封官嘉赏。他都一一推辞,退而隐居。看来,李白是以鲁仲连自况,鲁仲连能够成就功业而隐居,而李白呢?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才华和谋略不能被采用而心中忿忿。
《田园言怀》:“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引水对清流。”这里用的是贾谊、班超、许由和巢父的故事。李白认为贾谊被贬,班超封侯,都没有意思,还是许由不愿出任“九州长”为好,但最好的应该是巢父,他连有关功名的话听都不愿听。许由听了去洗耳,巢父觉得已经脏了,就牵着白犊到上游去饮水。看来李白最欣赏的应该是许由了。
《洛阳陌》:“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用的西晋文人潘岳的故事。这里的“天津”指洛阳的天津桥。潘岳貌美才丰,只要潘岳在洛阳出现就会引来许多女子的追捧。潘岳驾车出游,会有许多女子向他的车里扔果子,所以他出来一次,总会载回满满的一车果子。正如现在的各类明星,出来一趟,总会载回整麻袋整麻袋的人民币。李白貌不差,才学也丰,可是他没有潘岳这样的好运。他的心里是什么样的呢?他一定在自我感叹,那是肯定的。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之第一首:“湖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日南珠”是神话故事中的事物。《洞冥记》里说,离长安九千里的日南之地,“人长七尺,披发至踵,乘犀象之车。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日南珠是神话中的泪珠,很难得,当然很宝贵。由此可见诗人与韦参军的情谊之深。
《王昭君二首》之第二首:“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王昭君出塞和亲,是自己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典型。李白借此也在抒发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之感慨。王昭君是民族大团结的使者,是中华民族女性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典范。从诗的内容看,李白对王昭君更多的是惋惜之情。
《寄上吴王三首》之第二首:“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这是称赞庐江太守廉洁的诗。化用了三国时裴潜的典故。裴潜曾在曹操帐下参预军事谋划,后出任兖州刺史;曹丕时又任过散骑常侍、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曹睿时升到尚书令,被封为“清阳亭侯”。但就是这样一位“三朝元老”,为官却清廉过人。他在任兖州刺史时,曾经做了一个可折叠的轻便坐具,起名叫“胡床”。他离任时,将胡床挂在柱子上。这件事为人们所传颂,“挂胡床”也成为清廉正直的象征。诗人化用古人的事迹目的在于赞颂吴王的品质。这是李白怀古诗的常用手法,或者说这是古为今用。
《邹衍谷》:“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列子·汤问第五》载:“邹子吹律。”张湛注说:“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这就是“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的出处。“北方有地,美而寒,不胜五谷。” 这显然就是“燕国无暖气”的写照。这就是传说中的古时黍谷山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邹衍曾于此地吹律。邹衍谷、燕谷指的就是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四周被高高的岩石山围着,阴气被闭于内,所以很寒冷。李白是否希望有一个邹衍式的人物出现,使整个形势逆转呢?要是能够使唐皇的心回转,那对李白或许很有利,如果是这样,说明李白的功名心还没有销尽。或许李白希望自己能像邹子那样,改变大局。
三、情抒月光下,美在朦胧中
常言道:墙里开花墙外红。为什么墙里的人感觉不到花之红艳而墙外的人却感觉到了呢?其原因大概有两条:第一条,是因为墙里的人太熟悉这花了,连同这花的缺点都很了解,所以就削弱了对花的红艳的感觉;第二条,是因为见惯了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就感觉不出其美好的红艳来。又有人说:月下看美人更要美几分。为什么会这样呢?月下看人是朦胧的,朦胧中看人看物总是会隐去许多缺点而凸现出更多优点的,而且更会激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广阔的想象,使审美对象更加多姿多彩而趋向完美。所以说美往往存在于朦胧状态。李白是很善于捕捉美描写美的艺术家,尤其善于描写朦胧状态的美。这在李白的五绝中表现得就很突出。李白五绝中所表现的朦胧美大多借着月光下的朦胧景色来描写人的情感,给人描画出一幅幅静谧的朦胧美的情景画。下面举几首例子说说。
《玉阶怨》:“玉阶坐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伫立玉阶,直至露水浸湿了罗袜,是谁在玉阶上伫立那么长久呢?看来应该是少妇,而且还应该是美人。她为什么要伫立玉阶?可以猜想那是在盼望贵人的回来。久久未见人归来,那就只好退入房中。她失望了,打算不再想望了,于是就放下了帘幕。然而,思绪无疆,帘幕挡不住,于是就隔着水晶帘望明月,思绪飞向了天涯。朦胧中,美人先是伫立远望,然后隔帘望月,这中间还有美人移步,玉手下珠帘的美妙动作,真是一幅画,又是一曲歌,情在月下,美在朦胧中。
《静夜思》:“床前看(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明)月,低头思故乡。” 过去所谓的“床”不一定就是现在所说的睡床,有一种坐具叫作胡床。这里的床应该指睡床,如果人还坐在坐具上,那么就不会有是霜还是月分不清的感觉。夜深了,人醒了,辗转反侧,看到了床前的白光,是月光?是寒霜?心头疑虑,就举头看窗外,原来窗外月正圆,光皎洁,此时怎不勾起诗人的心绪而想起故乡的人和物来?正月下之情真,朦胧之美凄楚。
《绿水曲》:“绿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秋月凉如水,湖水明似月,月光下小舟荡漾,那是人在南湖采白苹。迟开的荷花在月光下娇艳欲语,与采苹人交相辉映。面对如此美艳的荷花,荡舟人开始犯愁了,为什么?原来荡舟的人是美女,她正与荷花比美,她确信自己胜过荷花,然而又怕万一被心爱的人误解,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正是月下之情切,朦胧之美艳。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十三首:“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水绿而净,月白而明,白鹭惊飞,采菱女和她的情郎一同唱着夜歌归来,绿水和明月是静态的,白鹭、采菱女及其情郎是动态的,静中有动,富有生气,水绿月白是视觉的感受,歌声回荡是听觉的感受,这是画是诗又是音乐,既宁静闲适又欢快活泼,这种情和美洋溢于整个空间。
《赋得白鹭送宋少府入三峡》:“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明月下,秋水寒,白鹭本来已经蜷起一足歇息了,然而却被人惊动,惊飞的白鹭飞向了使君滩。万县有使君滩,湖北宜昌也有使君滩,两者都在三峡边上。诗人借白鹭的去向来交代宋少府的去向。明月、秋水、白鹭、人是这幅壮丽图画的基本元素。水静、月寒,是多么静谧的夜啊!就在这静谧的夜里,突然白鹭惊飞,显然这是人之动引发的,动静相映,生趣盎然。白鹭是受惊以后“远飞去”的,那么宋少府是不是也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迫去三峡的呢?这就给了人们许多想象的空间。
《夜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征虏亭是晋朝建立的,建在金陵石头坞。在月光下,诗人驾小舟去扬州,在舟上仰望征虏亭。月光下的征虏亭,清晰可辨,征虏亭旁边山花烂漫犹如少女露出笑脸,江上有不少行舟,行舟上的灯火犹如流萤。月光、山花、小亭、行舟、灯火、江水等物景鲜明真切,其中的情景欢快深沉,此情此景构成了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卷。
《清溪夜半闻笛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渭水与崖水合成陇水,《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可见陇水之情乃是悲愁之情。李白《秋浦十七首》之第二首有“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之句,可见这里的“清溪陇水情”乃是断肠之情。诗人夜半闻笛声,或许笛子所奏的是梅花引之曲调,或许根本不是悲愁的曲调,但是诗人却联想到了悲愁的身世和处境,从而引发了悲愁之情。此处的寒山当在秋浦。玉关声应该是使人肠断的悲声,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月光、流水、笛声、断肠人是构成这幅图画的基本元素。月光下的情,月光下的景,总是朦胧的美。
四、诗中有酒有精神
李白是诗仙,喜饮酒,酒后诗兴勃发,自然有精神。李白的五绝中就有不少与酒有关的诗,李白五绝中与酒有关的诗大体上写两方面内容。一是写饮酒过程之乐;二是写醉后之狂态,抒发的是真情。下面就让我们欣赏李白五绝中与酒有关的九首诗。
《送殷叔三首》之第三首:“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 龙筇是一种竹子。在一个寒凉的夜晚,人们在竹林下痛饮,灯光是青暗的,自有一种寒气,月光很皎洁,送来的也是寒气,醉后的人们高歌不歇,夜半了,歌声惊起白鹭,飞向沙滩。灯光与月光之寒,醉酒的人心之热,交融在一起。竹是绿的,灯光是青的,月光如银,白鹭是白的,月下的沙滩也应该是白的,整体色调冷冷的和谐,人高歌而白鹭惊飞,这是动态,宁静的夜晚的动态就显出了精神。这是一种令人进入神仙境界的浪漫。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第一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此时,李白的族叔李晔被贬官要去岭南,尽管李白自己已被赦而获得自由,然而其政治前程依然是绝望的。人在政治上绝望之时,自然会想起此前的绝望者。那些被推崇的隐者是失败者的精神寄托,所以李白自然想起竹林七贤的故事。宴洞庭正如当年竹林七贤的饮宴,竹林七贤中有两个阮:阮籍和阮咸。因为阮咸是阮籍的侄子,所以这里的小阮当指阮咸。侍郎叔饮了三杯酒,就像阮咸那样狂歌不歇。这狂歌不是糊涂的歌,而是清醒地抒发情怀志向的歌。可见其醉非真醉而是将醉而未醉,或许根本没有醉而佯醉。由此可见,李白是推崇竹林七贤的,李白也在以竹林七贤自喻。
第二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舟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浩渺的洞庭湖波光粼粼,湖心游荡着小舟一叶,舟上人饮酒狂歌,蓝天下白鸥飞翔,白鸥始终不愿意飞向远处,而不时地拂着酒筵而低飞,人鸟共乐,天水一色,此时此景还有什么愁苦呢?在诗人笔下,白鸥通人性,所以它们不愿离开诗人们,它们也想参加宴饮,与人共乐。其实,这是饮酒之乐,诗人内心是否真有乐呢?未必!此时的诗人,对政治已经绝望了,诗人的唯一希望就是寄情于山水,能在浩渺的洞庭湖上与鸥鸟同乐。
第三首:“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酒后的人自然豪情齐天,在诗人的意象中,诗人借着酒力,轻轻抹去君山,使这洞庭湖更加广大,使这湘水更加浩渺。这君山,要被李白抹去的君山是否就是指自然中的君山呢?恐怕在李白的心里蕴藏着秘密,他暗中希望能把那些阻挡他前程的势力轻轻抹去。事实上,“划却君山”正是诗人内心的期望,酒后吐真言,他确实希望把阻挡他前程的黑暗势力统统铲除。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君山并未能划去,黑暗势力并未能铲除。在社会现实面前,诗人是无能为力的,于是诗人把心思转向了山水和酒。在诗人看来,这洞庭湖的水就是巴陵的酒,所以这洞庭的秋就是长醉的秋,诗人希望自己能够长醉不醒,这是多么酸楚的洞庭湖之游啊。
《铜官山醉后绝句》:“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这是写酒后之态的,诗中没有一个“酒”字,也没有一个“醉”字,然而酒后之态却形情毕露。铜官山在安徽的铜陵,铜陵产铜。从“千年未拟还”出发理解“铜官乐”,当指诗人在铜官山所享受到的快乐。五松山亦在铜陵。酒醉以后,诗人兴奋地舞之蹈之,诗人舞蹈起来长袖飘拂,可以拂尽五松山,可见诗人豪气之博大。有酒可乐,诗人就不想再回长安去了,那自然是不愿低头折腰事权贵的傲慢者的心态,同时也是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处发挥作用的失意者的心态。
《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这龙山应当指湖北的龙山。在菊花盛开的时节,被逐的诗人在龙山饮酒。醉了,帽子被风吹走了,诗人还在狂舞不歇,直到月光洒下了大地。在这里,诗人的帽子真的被风吹落了呢,还是诗人联想起了东晋孟嘉参加大将军桓温举办的重阳宴饮的事迹而有所感悟呢?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表现了诗人不拘小节的豪放心态。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䍦。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因醉了酒,倒系了头巾,不知道被谁扶下楼梯,也不知道被谁扶上马背。这真是一副醉态。这种醉态,只有山简将军拥有过。所以诗人一旦酒醉就会想起这位山简公来。
《醉题王汉阳厅》:“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鹧鸪鸟是很重感情的动物,对于离别而去的兄弟始终有驱之不去的怀念和担忧。诗人以鹧鸪鸟自比,就表明诗人对长安的人和事的牵挂,当然也有诗人对家人的牵挂。然而诗人有酒自乐,自然不愿意再北去入长安了。诗人醉了,连陪他的汉阳令也找不到了,那就只能在醉中踏着月光回去。
《自遣》:“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在花间饮酒,与花对饮,不觉醉了,就躺在了花下。落花装饰了他的衣服,他仍然沉醉不醒。后来渐渐醒来了,慢慢地起来,在溪边的月光下漫步,鸟儿回窝了,人们也渐渐地稀少了,他还在慢慢地走着。此时的李白是安逸舒适还是惆怅茫然?看来,这时的李白其内心是孤独的,对前程是惆怅迷惘的。只不过他把这种孤独和惆怅迷惘掩盖在饮酒作乐的闲适的外表下。
五、李白五绝中的美女形象
《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那是在大白天,美人卷起了珠帘,她没有看窗外的风景,也没有站在窗口吸吸新鲜的空气,而是坐在室内,紧锁着眉头,而且还在流泪,她为什么如此悲伤呢?显然她是在怨恨和思念。这一首诗所描写的是悲切的美女,具体形象,用“深坐颦蛾眉”“泪痕湿”反衬美人的忧思和悲伤。用“不知心恨谁”来激发读者的想象。
《越女词五首》之一:“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鸦头袜”是当时吴越地区流行的一种袜子,可能是把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的一种袜,适合于穿木屐时穿的袜子。抓住眉和足一上一下这两点来描写越女。“眉艳如新月”中一“艳”字,就衬出了越女脸色的红晕娇艳。足白如霜,衬出了越女肌肤之白皙。从眉和足,可以想象其整体之美貌。
之二:“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越女是白皙的,水乡的女子好荡船娱乐。在游船上,越女飞一个媚眼就像掷出春心,使人心旌摇荡。一个折花的动作,可以使行客神魂颠倒。这样的女子美不美?从行客的表现中我们很快能够找到答案。这是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越女之美。
之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越女是害羞的,比如采莲女,一旦发现棹歌回来的行客,马上“笑入荷花去”,装作害羞而不出来。这幅风景画很美,莲塘里长满了荷花,水面上荡着两小舟,一舟回来了,另一舟却入了荷花深处,因为越女羞见行客,那么这行客到底是谁?看来应该是越女的情郎,所以她“佯羞不出来”,那是一种嬉闹。活脱脱的越女,有血有肉,有灵有性。
之四:“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东阳的女子赤着脚,可见她是一个穷人家的女子。会稽的小伙子驾着没有装饰的小船,可见他也是穷苦人家的小伙子。东阳在耶溪的上游,会稽是耶溪的下游。小伙子驾船到东阳与姑娘相会。他们两人在月光下相对而坐,相互注视着对方,真有点相看两不厌的意思,情感之深由此可见。月光照耀着的大地,如银如霜,很是浪漫。但是他们却不能如愿以偿,所以“白地断肝肠”。他们为什么不能如愿以偿呢?或许是穷吧!
之五:“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月光泻在绍兴镜湖的水面上,水月交融,所以说“水如月”。耶溪女的肌肤白如雪。如此之水、如此之月、如此之女,多么和谐,多么温柔,多么娴静。美女新妆,在月光下荡舟,荡起了新奇的水波,如此光景能不说是奇美的吗?以美景衬托美女,简直就是一幅画。
《浣纱石上女》:“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菡屐,两足白如霜。”耶溪女子的面色如玉质之洁白,眉毛经过了红粉的装饰,穿着金菡屐,两足白如霜,始终所突出的是肤色之白。总之越女天下白乃是越女的特质,也是美女必备素质,李白写越女的诗首先突出这个特质。
《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这是一首写巴女思念丈夫(情郎)的诗。丈夫(情郎)乘上巴船东去了,长江上有风浪暗礁,丈夫(情郎)乘船东下,巴女在家难免提心吊胆地思念着。十个月过去了,丈夫(情郎)是否已经平安到达目的地?如果已经平安到达,那么在三千里之外的丈夫(情郎)什么时候才会想到回家呢?这首诗既写出了巴女的内心之苦,也写出了巴人的生活情景。在李白看来,越女是美的,是恬静幸福的,而巴女则是愁苦的。
六、万物皆有灵,物性通人情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三首:“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锦驼鸟是稀少的珍禽,诗人认为其很美丽,美丽到什么程度?连美丽的山鸡都害怕照镜子,只怕相形见绌。这是反衬的手法。山鸡很有灵性,它知道比较,知道比较结果的高低。李白明写动物,其实他在以锦驼鸟自喻,这就是人情。
第五首:“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白猿多么可爱!白猿在树上跳跃,就好像在飞雪,毛色之白,动作之灵巧快捷可想而知。除了在树上自个儿跳跃,白猿还要牵引小猿,到溪边饮水,而且还要玩玩水中的月亮。这是一幅白猿图,把白猿写得活灵活现。其中透出了李白热爱大自然中生灵的情怀。
《初出金门寻王侍郎不遇咏壁上鹦鹉》:“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这鹦鹉不是一般的鹦鹉,而是从金殿里来的,金殿里的鹦鹉为什么来到此地?因为这鹦鹉有两大问题,一是败羽了,二是能言。正因为这样,所以只能孤鸣在野,而且叹息自己失去了锦绣衣装。因为能言而见弃,所以只能独自飞向陇西。其实这是诗人以鹦鹉自比,写鹦鹉的遭遇,其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怀,李白不就是那败羽而多言的鹦鹉吗?
《观放白鹰二首》之第一首:“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秋风正劲的时候,白鹰高飞。诗人很喜欢白色,于是就非常突出鹰之白。“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就是反衬鹰之白的。白是纯洁的颜色,李白就像是纯洁的白鹰,孤飞在天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片洁白。
《白鹭鸶》:“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用“孤飞如坠霜”来反衬白鹭之白,这白鹭之心闲得很,它不急于飞向远处,而是优哉游哉地独立在沙洲旁。整个世界很空灵,没有别的事物的干扰,只有白鹭独立在沙洲旁悠闲自得。诗中透露出了李白以洁白无瑕之心追求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闲适情怀。
《咏山樽两首》之第二首:“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这酒樽是臃肿的寒山木镂空做成的。只因为其容量不够大,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山中人家派上用场。这里透露出的信息是:李白认为自己不能被重用的原因是没有能够容纳难容之事的度量。李白太高洁了,他容不得杨国忠之流的骄横跋扈,所以被排挤出长安。
《紫藤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紫藤真好啊!它挂在高高的树上生长,藤蔓和叶子都很适应阳春时节。紫藤的叶子密密的,可以隐蔽唱歌的鸟儿不遭敌害,其花的香气随风飘逸,能够使美人留恋不舍。这里,应该是李白在赞美紫藤,赞美大自然的美妙吧!
《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劳劳亭建于汉朝,在南京的东南边。这是供人们送别友人的亭子。人间最困苦的是别情,离别是最令人伤心的事。古时由于交通不便,道路上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离别后很难保证什么时候能够再相逢。不像现在,交通便利,人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很便捷。所以离别时就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候。李白题诗的时候,杨柳还没有发芽转青,对此李白用了神奇化的手法,把杨柳没有发青说成是春风知道离别之苦而特意不让杨柳发青。这就写出了万物的灵性,万物有灵性所以通人情。
七、平实叙事情景在,不事雕饰境界开
李白的五绝中有不少是叙事诗,李白的五言叙事诗语言朴素平实,不事雕饰,然而却更显得情真意切,自有境界。
《相逢行》:“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在繁华的都市相逢,带着黄金鞭高高作揖,在垂杨里的万户人家中,你的家在哪里?这应该是老朋友不期而遇,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词句平淡,意味深长。有物景有情景,当然也寓有“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意景,所以自有境界。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这里的梁园当在河南开封。李白与宗氏结合,寄居梁园。昨夜下了大雪,梁园里很寒冷,兄可能不会知道弟的寒冷。就在寒冷入骨的时候,我对着庭前的玉树伤感。在愁肠欲断的时候,我想起了连枝的从兄。此时天气寒冷,李白的心境也是寒冷的,因为宗氏失势,李白的处境也很凄凉。遣词造句平白直露而情感却很真切。“肠断忆连枝”乃是人之常情,用诗来道出人间的常情就是一种境界。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同州隔秋浦,闻吟猛虎词。晨朝来借问,知是谢杨儿。” 这是一首平平实实的记事诗。夜晚,从隔着秋浦的远处传来了朗诵《猛虎词》的声音,第二天早晨就打听是谁在朗诵,原来是谢杨儿。《猛虎词》为唐代与王维齐名的储光羲所作,李白很欣赏《猛虎词》。词写得好,而且朗诵得也好,所以一早就要打听是谁在朗诵。这里自然地流露出李白的爱憎和喜恶,以及被词的内容所激起的情感。
《别东山寺僧》:“东林送客处,日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须过虎溪?”东林寺在江西庐山北面,东林山南麓。进出东林寺须过虎溪桥,寺僧送客一般不送过虎溪桥,否则会引来山上猛虎的吼叫。在东林寺送诗人出发时,正是日出白猿啼的时候,诗人含笑离别东林寺,离别庐山,行向远方,而且离开庐山会越来越远。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又何须非得送过虎溪桥呢?在这幅图景里,有僧人、有诗人、有白猿、有日出、有溪桥和流水、当然还有庐山上的景物和东林寺的一切,这是物境。僧人送客之情意,诗人闻白猿啼的悲情,乃是情境。“笑别庐山远,何须过虎溪?”实质如此,何须拘于形式?乃是意境。所以说此诗自有境界。
《答友人赠乌纱帽》:“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䍦;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有人赠给他乌纱帽,他觉得乌纱帽比白头巾要好得多,就把乌纱帽戴起来。他不照镜看不到自己戴上乌纱帽的样子,但小孩子们看到了,觉得很合适。随手写来,非常真切,这就是生活,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这里同样寓有自己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别人才能看清自己的一切,这就是意境。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之第一首:“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远归桡。”鹊山湖在山东省历城县鹊山南麓,现济南市北面。当初听说鹊山很近,哪知湖水却浩渺无边,反正这次不是去拜访友人,那就随意行舟吧!一种怡然自得自由放任的心情跃然纸上。此时,李白正被赐金还山,所以没有任何羁绊和约束,因而也就有了这种悠然的情怀。
第二首:“湖润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第一首诗说“湖水遥”,那是概括性地描写水面之浩渺,这一首的前两句则具体写湖水的情状。“湖润数千里”可见湖水之遥,“湖光摇碧山”引人联想湖水环绕着鹊山的情景:红日当空,水面波光粼粼,微风吹拂,鹊山在水中微微摇荡。诗人一行在湖中荡舟直至夜晚月明,明月护送李膺归来。李膺是东汉时人,气节高昂,与宦官作斗争,受到迫害而不屈。李白以李膺自喻,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不阿附权贵的高贵气节。
第三首:“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湖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李白一行驾舟从北湖去,从南湖回,绕着鹊山荡舟。在舟上的人看来,船未动而水在流山在转,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系不同运动的状态也不同。
《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的杜陵原上,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五陵是汉代长安城外五个汉代皇帝陵墓所在地,分别是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李白登杜陵望五陵能望到吗?不能。这就留给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登高望远,就有一种透视的效果,远远望去,迷蒙一片,什么都在朦胧中,落日的余晖照在秋水上仍然是明朗的,那是想象,是虚的,而远山却被落日的流光湮灭了,这是可见的,是实写。五陵被湮灭了,寓意是什么?那就是时间和空间能够改变一切。对于李白来说,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他可以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是空间对人的检验。李白的诗句千古不朽,而帝王的豪华的陵墓却被时间所湮没,这就是时间对人的检验。
《望木瓜山》:“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木瓜山在安徽青阳。李白流放夜郎时经过此地,可想而知,诗人此时的心境。早上看日出,晚上见归鸟,那是物境;李白的心里是酸楚的,何况整日面对着这木瓜山,那是情境;木瓜山以产木瓜而得名,木瓜有香气,成熟的果子可以入药,也可以馈赠友人。面对木瓜山自然会使人想起各种人情世故,更增一份凄楚。李白的心里是矛盾的,他看透了现实世界的混沌,他想要过神仙那样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然而真当他处于寂寞境地的时候,又难免生出许多忧伤和悲愁。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感情世界,没有人的内心世界是不矛盾的,没有人的思想是不多元的。李白日日面对木瓜山所产生的凄楚之情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描绘了一幅普通人夏日生活的图景。不愿意摇扇,就脱去衣服、脱去头巾取凉, 把头巾挂在墙上,使自己的头顶吹吹松风。何其质朴,何其平白,毫无雕饰。
《高句骊》:“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这是一首描写舞蹈的诗。据《旧唐书》卷二十九载:“高丽乐,工人紫罗帽,饰以鸟羽,黄大袖,紫罗带,大口袴,赤皮靴,五色绦绳。舞者四人,椎髻于后,以绛抹额,饰以金珰。二人黄裙襦,赤黄袴,极长其袖,乌皮靴,双双并立而舞。”高句骊本是居于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古老民族,其舞乐传入唐宫廷,唐廷才有《高丽乐》。李白对舞蹈的描写是素描,如实写出,没有雕饰。
《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唐代重阳节有各种交谊和游乐活动,往往一天内完成不了诸多事项,所以会在重阳的前一日或后一日举行活动,这就成了两重阳。诗里所记的是九月十日的事,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后一天,又称小重阳。诗人认为“遭此两重阳”是“菊花太苦”,赋菊花以人性。反衬出诗人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内心的苦闷。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李白的侄子带着两个妓女到会稽的东山去,李白有何感慨呢?李白认为,一路上由两妓相伴,处处春光明媚,动人心弦。远远看去就像桃李花开娇艳无比,李白眼看美人远去,心情是很复杂的。对李白来说,这美人就存在于自己的镜子中,是虚幻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李白真有点垂涎欲滴了。李白显然也很为侄子高兴。携妓而归是唐代文人的风习,是值得引以为荣的。此时的李白难道不会联想起谢安来吗?要是他联想起了谢安,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很忧郁的。
八、物景素描寓真情
李白的五绝中有许多即景诗,李白五绝中的即景诗大多用素描的笔法,笔笔传情。诗中景物的背景总是立体的,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而且情景交融,自有境界。
《襄阳曲四首》之第一首:“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这里的“白铜鞮”当指汉水在襄阳段的堤坝。这是襄阳群体娱乐的地方。江城被绿水环抱,襄阳的花,襄阳的月,真是迷人。读着这首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场景,在月圆花好的夜晚,人们在江水边的长堤上载歌载舞,多么热闹多么生动传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和读者能不忘我地陶醉吗?
《襄阳曲四首》之第三首:“岘山临汉江,水绿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岘山、汉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堕泪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灭了的碑文等物景,平实道来,没有雕饰,其中自有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山依旧,水仍绿,碑尚在,唯有碑石上生了青苔,碑文已被磨灭,其寓意就是时间的长河能淹没一切。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八首:“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秋浦河两岸群山连绵,山岭重重,水车岭就是其中之一,水车岭上岩石相对而立显得很奇妙。有些岩石就好像要堕下来一样,所以叫“欲堕石”。天好像就要倾压在欲堕石上,而秋浦河的流水却拂动着寄生在河边树木上的花的藤的枝条。这是一幅用广角相机拍摄的物景的照片,高远之景呈现在眼前,甚为朴素自然,具有远离尘嚣的清净。这就是诗人所要追求的境界。
第九首:“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在秋浦河边上有万罗山,山上有江祖石,江祖石是一块有一面很平整的石,正如画屏,人们可以在石上题诗,以期留存千古,其实这些字都已经变成绿色的了,石上已经生满了青苔。可见要想在石上留下保存千古的痕迹是很难的。人们都想着如何使自己能够“留千古”,其实只是自欺欺人之举。
第十首:“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万罗山上有“逻人石”,万罗山的对面有江祖潭。这里的“江祖”当指江祖潭,而不是江祖石。“鱼梁”当是堤坝。水从江祖潭流出,水势很急所以舟行犹疾。河两岸山花盛开,人坐在舟中,常有山花拂面。这是何等美妙的情景啊!此时,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在这神仙境界里,还有什么凡尘俗事放不下呢?又何必去摧眉折腰事权贵呢?
第十二首:“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平天”指“平天湖”。平天湖的水清如白练,在这湖上,可以乘酒船赏月赏花。平天湖是多么明净多么恬静啊!在风景如画的湖上,乘船赏花赏月又是何等舒心快意啊!
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诗人在秋浦并不仅仅写自然的情景,也写轰轰烈烈的生产情景。这首诗就是当时贵池地区百姓炼铜炼银生活的写照。炉火烧得红红的,可以照亮天地。炉中不断溅出火星,同时也冒出紫烟。工人们的脸是红红的,既被炉火映红,也被快乐的劳动所陶醉而红,那是健康的外现。在劳动之余,工人们还唱着歌,歌声震响在山谷中。遣词造句毫无做作,很自然地描绘了美丽的劳动场景。这是诗人对劳动的赞美,诗人与劳动者是相通的。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十六首:“秋浦田舍翁,採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丈夫在水中打鱼,妻子在竹林深处结网捕鸟,百姓生活恬静自得,诗人描写了一种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神仙般的生活情景,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对自在生活的一种羡慕。
《舍利弗》:“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法蠡就是法螺。 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智慧第一”的美誉。他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显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影响的结果。舍利弗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赞叹。舍利弗从听闻“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缘起道理,间接知道了佛陀,因此与好友目犍连相约,共同率领250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佛教经典中有以下句子:“时彼琉璃,金光世界,宝地平正。多诸宝树,行列道侧。金绳界道,宝网交络。微风吹动,互相掁触。出微妙音声。”经典中所描绘的佛所处的奇妙境界,李白用五绝表现出来。李白此时的内心是向佛的,这是在仕途失败后的大多数人会产生的一种内心寄托,李白也不例外。
九、李白五绝中的情感世界
李白是一个情感很丰富的人,在他的五绝里既表现了友情的真挚,也表现了男欢女爱的真诚。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欲。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古代歌舞中有“君似天上云,侬是云中鸟”的歌词,云中鸟是随着天上云的,那是表达男女相依相恋情怀的。这首诗表达的是友情。海客乘着顺风的船远行了,好像云中鸟飞向远方,一去就没有了消息。这里有一种不尽的思念。李白是珍惜友情的。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十七首:“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桃波即桃坡,在今池州桃坡乡,桃坡旧有白云寺。桃坡这地方不大,东边的人说话西边的人就能清清楚楚地听到。李白此时暗暗地与白云寺里的山僧道别,低头向白云寺致礼。山僧不在眼前,李白仍然很真诚地道别,这是一种很真挚的友情。
《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李白在留别金陵诸公时回忆他与诸公相处时的情景。外出郊游,尽醉而归。美食野田出,美酒如水倾。江水东流流不尽,正如离别之时无限情。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琵琶峡是地名,有多处。史书上有“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的记载, 这个琵琶峡在今甘肃张掖西南。另有“俯瞰琵琶峡,平眺云雨台”之句,这个琵琶峡在巫山,长江边上。这首诗所说的琵琶峡当在张掖。陆判官一别长安去了琵琶峡,长安就只能在梦中相见了,回归的时日那是遥遥无期的。李白人在江南,在一个秋风肃杀的夜晚,得知陆判官被派往琵琶峡,浮想联翩,此时的景象根本不是他与陆判官离别时那样,对他们来说,长安都只能存在于梦里了。其中的伤感之深可想而知。
《重忆一首》:“欲向江东山,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贺老当指贺知章。李白回忆当年在稽山时与贺知章交游的情景。那时他们在镜湖上荡舟饮酒,尽兴而归。现在即使去那里,能与谁一起举杯饮酒呢?因为贺知章已经去了长安。当年李白之所以能够被召入长安,与贺知章的举荐不无关系,李白内心是非常感激贺知章,同时也是很怀念贺知章的。
《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老春”是纪叟所酿的美酒。纪叟去世后,李白深深地怀念这位善酿的朋友,其真挚的情感浸透在字里行间。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第二首:“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金陵子是一歌妓,卢六不喜欢金陵子而离开了,李白写诗送给他。李白写出了金陵子向卢六献酒献歌而讨卢六欢心的种种作为,但都不能讨得卢六的欢心,卢六总是郁郁不乐,即使有好花有好月也不能动卢六之心。看来,李白很同情这位金陵子。可见李白是一个很讲情义的人。
第三首:“东道烟霞主,西江诗酒筵。相逢不觉醉,日堕历阳川。”卢六作为风景胜地的东道主曾经设宴款待李白,宴间饮酒吟诗,当然有金陵子相陪。情投意合,不觉酒醉,直至太阳从历阳川落下。历阳川应该是南京的一个景点。诗中蕴含了李白与卢六的深情厚谊。
《赠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据《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载:周泽为太常,虔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其老病,窥问疾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收送诏狱,时人讥之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李白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与周泽日日卧疾没有区别,两人都很不近人情,难为其妻。这是李白所表达的一种悔疚之情。
《谢令妻》(题目是笔者所拟):“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将加诘责白,亟以诗谢云:‘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李白用“素面”、“娇声”来描写县令妻子的美貌,并把她比作“织女”,并以此来解释为什么要“驱牛经堂下”。其实这是李白对美女的一种恶作剧。李白是喜欢这位县令妻的,所以他要与她开个玩笑而取乐。
十、诗人的叹息
《秋浦十七首》之第四首:“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一入秋浦,李白的两鬓一夜之间全变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是这里的猿声催促的。猿啼之声悲切,所以在古诗文中,猿声是激发人愁思的。在秋浦猿声阵阵,所以无论是长丝还是短丝全都变白了。这是李白内心抑郁的反映。李白满怀报国之志,才华横溢,可是得不到应有的重用,离开长安已经十年了,长安如在梦中,前程已经渺茫,所以自然会有不平之感慨,有不平而愁苦抑郁,怎能不满头白发呢?尽管李白很浪漫,但是失去为国效力的机会其心境仍然不能释然。
第六首:“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李白是在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的。离开长安后,他便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大概在天宝十二年前后李白来到秋浦,所以到秋浦时他就是一个悲愁之人。到秋浦后,他只能是强打精神看秋浦的花月。他觉得秋浦这个地方地形就像浙江绍兴的剡溪那样,而风景却像长沙。
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离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这是极度的夸张,然而人们并不觉得离谱。因为白发确实可以不断地增长。尤其使人们觉得自然的是这白发只是离愁的化身,离愁有多长那是谁都无法丈量的,所以说用“三千丈”来形容就很自然。这是一种艺术。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在安徽宣城。鸟全都已经高飞远去了,本来这天空还飘着一片白云,现在这白云也已经孤独地离去了。在这茫茫的天宇下,就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唯一可以陪伴诗人的就是这敬亭山,所以他对敬亭山很珍惜,他对着敬亭山看,敬亭山也对着他看,相看两不厌,诗人的心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李白此时的心境乃是处于神仙的境界。他好像没有一点悲愁之感,其实乃是悲愁到了极点的一种自我解脱。
《忆东山两首》之第一首:“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这里的东山在浙江上虞县的西南,山上有蔷薇洞。东晋的谢安曾经隐居于此,并建有白云堂和明月堂。谢安从东山出发建功立业,李白应诏从东山出发去长安,能够建功立业吗?李白来到长安已经数年了,然而功业未成,他自然会想起这个笼罩着祥云的地方。蔷薇已经开了几度了,白云依旧自聚自散,明月将照耀谁家呢?这是李白的一种期盼。李白一向敬慕谢安,他极希望自己能像谢安一样,可是命运总是跟他作对,他始终未能如愿。
第二首:“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李白很羡慕谢安。谢安当年常带着心爱的女人(妓)到东山,所以李白也要像谢安那样带着心爱的女人到东山去,并且长啸着离开人群,离开俗世。他要报告谢安,他就打算隐居在白云堂了。可以想见,带着美女,隐居白云堂,朝看红日升,暮看明月生,是何等的悠闲自得。然而,面对东流去的曹娥江水,诗人能够和美女相看两不厌吗?
《流夜郎题葵叶》:“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他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尽管后来他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真是可叹可悲。
《题情深树寄象公》:“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情深树”一般是指两棵连理的高大古树,古时的庭院中常有,有母子情深树,或兄弟情深树。这里所写的情深树看来并不在庭院里,而是在山上,有猿猴出没的地方。情深树上有猿在啼,猿为何而啼?是由于母子失散?还是因为兄弟失散?猿啼之泪居然使山下的酒樽满起来。听到这猿啼,触景生情,诗人的内心也在悲切。其实这是诗人见树而伤情,以猿喻己。诗人到了山上,白云也因为动情而飞翻。在这里,树、猿、云、酒、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景,这幅图景是悲伤的,人有灵性,云、树、猿也有灵性,天人融为一体。
2008年11月
门外汉醉眼看诗歌
我不是诗人,也不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我只不过是一个业余诗歌爱好者。门外汉从另一个视角用粗俗的眼光看高雅的艺术品,其所见显然是肤浅的。既然自知浅陋,为什么还要写出来呢?这是求知欲驱使的结果。头脑里想的东西,没有人为你评改,自然不能辨其正误,写出来让人看了,才能求教于诸多行家和具有相同爱好的诸君。当然,这也只能在“言者无罪”的前提下为之。
一、诗歌当具有诗歌特质
什么样的文体才叫诗歌?《辞海》上是这样说的:“文学的一大样式。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词源》说得很简洁:“有韵律可歌咏者的一种文体。”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诗歌应该是用高度凝练的字、词,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表达高度概括的景、情、意的文学作品。其中符合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是成为诗歌的必要元素。总起来说,我们可以把以下三方面看成是诗歌的特质:用词(字)凝练;讲究音节、声调、韵律;内蕴景、情、意。于是判断一句话、一个文学作品是不是诗歌也就要从这三方面看了。
有人面对大雾写出了:“你能永远遮掩一切吗?”随之就有人大加赞赏,说是一首好诗。对雾的问话,在一定的语境下是有其含义的,说它是哲理性语言倒有道理,为什么非要称之为诗呢?我在想,如果有人面对彩虹写下“美?!”或者有人面对一个横行乡里的恶棍写下:“你能永远横行霸道吗?” 这些都是诗吗?如果这些都算是诗的话,那是把诗歌的意义大大地泛化了。我想是不是诗,是要看写出来的文字是否符合诗歌的三个特质,首先要看写出来的文字有没有韵律。《后汉书卷一百七》有“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的记载,明确说“枹鼓不鸣董少平”是歌。这一句之所以为歌,那是因为这一句中自有韵律,其中的“鸣”与“平”就是押韵的。这一句诗写出了老百姓对廉洁刚正的官员董宣(少平)的称赞,这就是情感之所寄。同时也说明像董宣那样廉洁的,敢于追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搏击豪强莫不震栗”的刚正官员是受老百姓欢迎的,这是在申

内容概要

童昌森,长期从事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喜读书写作,在报刊上发表过各类文章数十篇,已出版发行的作品有《读三国话管理》、《孙武子谋略类解》、《周易的人生智慧》等数种。另创作有诗词、游记、小说等作品。


 无离斋阅读笔记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