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32160068
作者:[巴西] 鲁本·丰塞卡
页数:163页

作者简介

这是巴西当代文学大师、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葡语文学最高奖卡蒙斯奖得主鲁本•丰塞卡在中国出版的首部作品,收入十三个短篇小说。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基本来自生活绝望的社会底层。作者利用在巴西警界工作多年的经验,透过一个个简短而有爆发力的故事,以冷酷直白的语言,描述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存的暴力犯罪,揭示了巴西社会因为司法不公、贫富差距而产生的光怪陆离的阴暗面。《新年快乐》出版于1975年,甫一面世,一年内就售出三万本,占据畅销书排行榜数周之久。丰塞卡用他笔下的里约热内卢,表征了一个深刻分裂的巴西、一个伦常颠倒的社会、一个水火难容的世界。
“短经典”系列作品,这是巴西当代文学大师、葡语文学最高奖卡蒙斯奖得主鲁本•丰塞卡在中国出版的首部作品,受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万有引力之虹》作者托马斯·品钦的共同推荐。 收录十三个短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基本来自生活绝望的社会底层。作者利用在巴西警界工作多年的经验,透过一个个简短而有爆发力的故事,以冷酷直白的语言,描述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存的暴力犯罪,揭示了巴西社会因为司法不公、贫富差距而产生的光怪陆离的阴暗面。

书籍目录

夜游
索取者
贝蒂
雨棚天使
事故报道
骄傲
名册
肉与骨
一个青年作家的辛酸
另一个
新年快乐
曼德拉克
侏儒
译后记

内容概要

鲁本•丰塞卡,巴西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也是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1925年出生于巴西东南部的茹伊斯迪福拉市,但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里约热内卢。他年轻时就读于当时的巴西大学(现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法学院,后从事警察行业多年,在警校专长于心理学研究。他也曾在巴西著名智库瓦加斯基金会深造、任教。得益于早年经历,丰塞卡的小说多以直白、干枯的叙事语言表现巴西城市生活中“暴力”的存在。
丰塞卡一生创作类型多样,包括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电影剧本等,其中尤以短篇小说见长。他用简洁有力的笔触、冷酷尖刻的语言,直指巴西社会最黑暗的一面。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出版之初为作者惹来了极大的争议,但终于在2003年为他带来了葡语文学的最高荣誉卡蒙斯奖,同年,他还在墨西哥获得胡安•鲁尔福文学奖。


 新年快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文 | 符辰希巴西,茨威格笔下的“未来之国”,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年代里,奥地利作家在这片南美绿洲看到了平等与包容,和平与希望;巴西,暴力与纷争是它的另一张名片,从推翻帝制,到二十世纪的两场独裁,巴西在枪弹与血泪的洗礼中,承受着蜕变的阵痛。一次次,这个国度与“巴西崛起”的期许擦肩而过,渐成为“永远的未来之国”。今天,当我们提到巴西,与炫目的桑巴足球、明丽的里约海滩齐名的是贫民窟层出不穷的毒品交易、黑帮枪战,腐败警察与犯罪分子间的暴力升级。鲁本•丰塞卡(Rubem Fonseca)正是这样一个暴戾巴西的描绘者。鲁本•丰塞卡1925年出生于里约热内卢,年轻时就读于前巴西大学法学院,后从事警察行业多年,在警校专长于心理学研究。得益于早年经历,丰塞卡的小说多以直白、干枯的叙事语言表现巴西城市生活中“暴力”的存在,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出版之初为作者惹来了极大的争议,但终于在2003年为丰塞卡带来了葡语文学的最高荣誉“卡蒙斯奖”。虽然不直接触碰政治议题,丰塞卡笔下那个属于杀手、疯子、妓女、穷人的边缘社却无时无刻不与独裁政府所粉饰的太平世界构成巨大的反差与深刻的反讽。因此,当我们阅读丰塞卡,透过那个令人作呕、被色情与暴力所扭曲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罪恶满盈、耸人听闻的现实世界,还有孕育它、掩盖它、鄙夷它、抛弃它的虚伪强权。一、独裁时期的抗争与写作1964年3月31日,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左派总统若昂•古拉特领导的民主政府,开启了长达21年的军事独裁统治。1968年12月, 席尔瓦总统发布了《第五制度法案》(AI 5),宣布无限期中止国会, 并陆续颁布一系列法令增加总统和军队的权力, 强化新闻审查制度, 严禁报道任何示威抗议行动。《第五制度法案》的颁布深刻影响了巴西的政治空气,它意味着军政府对异己的迫害达到空前残暴的程度,因此其被称为“政变中的政变”。怀有民主诉求或左派思想的文武官员、知识分子、社会活动家在独裁的高压下溃不成军,或隐忍沉默,或拿起武器成为游击战士。独裁时期政治恐怖的风向也实时影响着巴西文学的发展光景。从1964到1968年间,相对宽松的文化管制与新闻审查仍为知识分子留存了较为自由的表达空间,这一时期堪称巴西民众抗议文化的黄金年代。但是,随着《第五制度法案》的出台,政治大清洗的开始,一批作家、艺术家、学者或锒铛入狱,或流亡海外,不可避免造成了一段时期的文化真空。同时,诚如巴西作家伊格纳西奥•德•罗耀拉•布兰当(Ignácio de Loyola Brandão)所言,审查者成为“后《第五制度法案》时期”写作的一个重要新元素。知识分子与审查制度斗智斗勇的前沿阵地首先是报纸,当审查者“枪毙”稿件时,一些报社不会补上备选稿件,而是选择大板块留白,将隐藏幕后的审查者曝露于天日之下。后来,官方不再允许“开天窗”,圣保罗州某报社又在删稿处登上16世纪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明眼读者一望便知。当与时事风马牛不相及的卡蒙斯也被禁止,报社干脆在遭到审查的重要版面讽刺性地刊登菜谱。70年代,军政府的的两大动作对当时的巴西文学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一是雷纳托•塔帕若斯(Renato Tapajós)的被捕,在其半自传小说《慢镜头》中,作者对游击抵抗的直接描述让当局无法容忍;其二是1976年的一道禁书敕令,对两部1975年出版并畅销一时、誉满巴西的著作禁止发行并收缴撤回:布兰当的《零》和鲁本•丰塞卡的《新年快乐》。据布兰当自述,《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报社的工作经历。独裁恐怖之下的巴西,每天每家报纸的每篇文章,都要通过审查者的层层过滤才能排版发行,而在布兰当办公室的一张空桌上,就这样堆满了厚厚几摞被审查者否决的稿件。一次整理办公室时,布兰当本要一次性处理掉这些“垃圾”,可一念之差又让他把这些不得见天日的文字偷偷存下,他意识到,这些被审查制度阉割的报道,这些独裁者眼光中不和谐的音符,其中那个被遮掩、被忽略、被禁声的现实才是时下真正的巴西。而《零》的写作,恰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取材于这些毙于审查者之手的“垃圾”。与《零》一同遭到封禁的是鲁本•丰塞卡的短篇小说集《新年快乐》,联邦警察部在禁令中指斥这两部作品包含“有损道德、伤风败俗”的内容。除此之外,政府爪牙亦不遗余力在舆论阵地中攻讦两位作家,尤其对于丰塞卡,其创作主题中频繁出现的暴力与色情元素,更为当权者提供了政治、道德“双杀”作者的借口。参议员迪纳特•马里兹曾公开贬损丰塞卡的作品称:“这是档次极其低下的黄色刊物,即便在这个国家最偏远落后的角落也很难找到。”以道德名义打压文艺作品虽在任何极权社会早已见怪不怪,军政府当局这一粗暴举动仍在巴西文化界引起了激烈反响。上千知识分子联合发表宣言抗议审查,签字者中不乏文化名流。作家、诗人杰拉多•梅洛•莫朗(Geraldo Mello Mourão)对丰塞卡的遭禁表示震惊,并讽刺说,如果《新年快乐》有悖伦常、法理难容,当局应当对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些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流作家也统统拘捕。在为丰塞卡鸣不平的诸多抗议声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阿弗兰尼奥•科蒂尼奥(Afrânio Coutinho),这位德高望重的巴西文学院院士于1979年专门撰文《文学中的色情》为鲁本•丰塞卡辩护。他在文中开章明义地强调:“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首要原则是看它的艺术成就。”而在我们可以称之为“情色文学”(literatura erótica)的谱系中,我们应当区分赤裸裸描写性行为的低级黄色与含有艺术价值的情爱文学,后者的范畴可以涵括莎士比亚这样的世界文学巨匠,以及巴西文学的开山鼻祖马查多•德•阿西斯(Machado de Assis)。科蒂尼奥引用阿西斯为例进一步阐发道,一部作品是否算作情色文学与其是否使用敏感字眼或是否直接表现性爱场面无必然关联。阿西斯的《沉默先生》、《布拉斯•古巴斯的死后回忆》与《子夜弥撒》等经典作品都可划归为情色文学,乃是因为性与爱构成了推动叙事发展的核心,而非因为作者使用了什么色情词汇或描写了什么淫秽场面。因此,那些审查者与道学家所指摘的元素并不必然与文学作品的艺术品质相互排斥,科蒂尼奥借机反问道:“莎士比亚写下‘whore’与鲁本•丰塞卡打出‘puta(婊子)’这个字眼到底有什么区别?”在解开围绕丰塞卡的诸般政治构陷与道德诬蔑后,我们方能看清,作者赖以在巴西军事独裁时期的抵抗文学中独辟蹊径的是其优秀的文本质量与背后尖锐的社会批评。在一个国旗上书写着“秩序与进步”的国家,一个暴政雇佣审查者粉饰太平的年代,鲁本•丰塞卡试图用最直白的语言,速写出一幅地下世界的可怖图景,还原一个堕落腐化、暗流汹涌的巴西。正如德国人指着《格尔尼卡》问毕加索:“这是你画的?”,毕加索回答:“不,是你们画的”,丰塞卡小说中展现的色情与暴力也无不是强权者的创造。二、暴力与色情:悲惨世界的真实色彩鲁本•丰塞卡一生创作类型多样,包含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电影剧本等等,其中最以短篇小说见长。诚如巴西诗人、批评家卡洛斯•内加尔(Carlos Nejar)的观察,丰塞卡的热情(pathos)更多倾注于短片小说的写作,“因为这是一个简洁、直接的灵魂,在长篇小说的拖沓中难免生厌……短篇小说是智慧的极限。”从1968年《第五制度法案》出台到1979年军政府开启民主化进程,这段政治现实最紧张、最黑暗、最恐怖的时期,丰塞卡出版了两本后来成为其代表作的短篇小说集:《新年快乐》与《索取者》,收录其中的同名短篇小说就展现丰塞卡笔下的暴力巴西而言最具代表性。两个故事都以极端凶残、冷漠的暴力犯罪为核心,主人公皆来自生活绝望的社会底层,他们虽不属于巴西庞大的文盲人口,但现实却无情地把他们排挤到了社会边缘,于是暴力不仅是他们满足生存需求的必要手段,更成为了他们抵抗边缘化的无声语言。在丰塞卡的大多数叙事中,暴力是这些社会边缘人唯一可以轻松获得并自由使用的武器与资源,恰如迪欧尼西奥•达•席尔瓦(Deonísio da Silva)所言,“除了边缘性,他们一无所有,这就是暴力之路。”这些作品中,丰塞卡不仅运用极具冲击力的语言让读者领略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现场,并且努力还原出施暴者扭曲、不堪的日常生活。例如,在小说《新年快乐》中,杀虐上演前,故事先从几个“主犯”的生活环境写起:边远贫困的街区,破旧污秽的楼道,臭气熏天的房间,食不果腹的日子……当几位主角从这样的境遇里走出,扛着枪走上街头,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虽骇人听闻,却也尽在情理之中:闯入一场新年派对,抢劫珠宝,胡吃海喝,强暴妇女,甚至打光好几发子弹只为看看能不能把人粘在墙上。比描述这一切暴行更有力的,是作者对施暴者心理的准确把握和直白表达。《新年快乐》中,当遭到打劫的上流社会中有人试图安抚暴徒情绪,让他们随便吃随便抢,只要不伤人,这却激起了劫匪心中更大的不平与愤怒:“狗娘养的东西。吃的,喝的,珠宝,钞票,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九牛一毛。在银行里,他们拥有的多得多。他们眼里,我们不过是糖罐里的三只苍蝇。”贫穷、饥饿与性压抑让这些绝望的动物必然诉诸暴力,然而报复的快感也不过一时的泡影。贫民窟里走出的歹徒很快认识到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一次暴行只能一次缓解他们的饥饿与愤怒,横亘在这个社会当中的经济鸿沟远不是新年派对上的一点吃食所能填平的。枪弹所能抢走的,不过是上流社会的九牛一毛,因为“在银行里,他们拥有的多得多”。万般沮丧之下,施暴者意识到,要实质性伤害到这些遭人嫉恨的权贵者,只剩一种可能——剥夺每个人最基本、最平等的权利:生命。达•席尔瓦对丰塞卡笔下这类人物的总结甚为精悍到位:“杀戮,即生存。”在一个贫富悬殊、民怨沸腾的社会里,当实现公平的一切出口都被堵死,底层与边缘诉诸暴力则不再是为了抢夺,而是一种绝望的抗议,一种被排挤、踩踏到绝境时不计后果的反击。不过,暴力并非穷人的专利。小说《夜游》的主人公工作体面,有家有业。妻子和儿女都清楚他有晚饭后开车兜风的习惯,只是没人知道,他的乐趣在于,每晚把车开到行人稀少的街区,路上随机寻找一个行人,将其撞飞后逃之夭夭。如果说贫民窟劫匪的犯罪动机尚可以理解,《夜游》中的汽车杀手则怪异得令人发指。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了一桩荒唐的罪行,一具毫无道德感与同情心的冷漠灵魂。选择目标下手时,男主人公只是一心在盘算,怎样撞人自己才能获得最大的放松与快慰;而回到家中,他不无自豪地抚摸自己的爱车,赞叹自己的车技,然后若无其事地跟家人道了晚安,第二天在公司还要忙碌。在极其简短的篇幅里,作者不仅揭露了上层社会中同样暗中发酵的暴力倾向,更用“豪车撞人”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构建了一个阶级倾轧的社会隐喻,而犯罪者的心安理得与逍遥法外更大大增添了现实的残酷与令人不安。由此可见,丰塞卡所表现的暴力,并非社会边缘分子的特权、专利,而是如达•席尔瓦所言,乃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常数”,只不过一些人的暴力比另一些人的更受体制保护罢了。丰塞卡多部作品的主角曼德拉克警探,就是一个“体制化暴力”的化身,作为一个系统内的执法者,他的欺上瞒下、玩世不恭、以暴制暴、以黑吃黑,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因此,鲁本•丰塞卡为我们讲述的骇人故事,并非个别心智不全、仇视社会之徒的极端案例,而是强权统治下巴西社会必然要遭遇的悲剧,一个同时属于穷苦人与特权派、施暴者与受害者的悲剧。一方面,以“安全与发展”为指导思想的军人政权利用威权统治创造了所谓的巴西奇迹,1968-1973年间实现了每年11.2%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的现象贯穿了军政权时期的始终,抛弃公平的经济发展在巴西社会中撕开了至今仍未愈合的裂痕。穷苦底层走投无路,辈出亡命之徒;中产阶级为了起码的体面疲于奔命,整日怨气满腹;特权者为了巩固自身利益,更不惜举起枪口。由此观之,鲁本•丰塞卡的“暴力小说”,虽很少涉及制度议题,本质上却无一不是独裁这口高压锅里此起彼伏的“内爆”现象。丰塞卡用其高超的文学技巧极力表现的,不仅是巴西社会生活中日益寻常的暴力,更有其背后道德与价值体系不可挽回的崩坏。如果一个社会里,不分阶层、不分地域,处处可见对“恶”的执迷,那么可以说,它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荒诞,都在指向暴政这一毒瘤。至于丰塞卡小说中的“情色”,作者的本意并不在哗众取宠或污染视听。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说,“做爱本身就是一种造反”,一次高潮就是对党的一次打击。在作为公共话语场的文学空间里,专治者所极力禁止的,准确说,并不是性爱本身,而是性爱的表达,因此,鲁本•丰塞卡作品中露骨的情色描写,自然构成了对“道德正确”的军政权最直接的挑战。丰塞卡似乎对自己的小说在读者中激起的反响与争议早有预见,在选集《新年快乐》的末尾,作者为自己安排了一场虚拟的“采访”,对于情色、暴力、审查等出版后可能面对的话题给出了正面的回应。“小说”中的采访者问作者,是否视自己为一个黄色作家,作者直接回答道:“是的,我的书里满是没有牙的穷苦人。”的确,“没有牙的人”在丰塞卡的故事里,既是具体的小说人物,也是一整个社会阶层的隐喻。在《新年快乐》与《索取者》中,故事的主角癞子和“索取者”都“碰巧”没牙齿。 那为什么说是无牙者的黄色文学呢?因为丰塞卡试图在最后这一篇自白中重新定义“色情”。世界各地的儿童都听过这样一个童话:约翰和玛丽被狠心的父母丢在森林里让狼吃掉,但聪明的他们一路留下记号,找回了家,最终又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丰塞卡说,这才是真正的“色情”(pornografia),“因为这个故事里充满了下流、欺诈、可耻、猥亵、鲁莽、肮脏和卑鄙”。判定一篇作品是否黄色下流不应以是否使用“脏话”为标准,因为一个丧失体面却依然禁忌重重的社会虽藏污纳垢,却在语言上虚伪地避免着某些字眼。“人们不惜一切避免说‘肏’:‘他们睡觉,做爱(有时用法语词),发生关系,同房……我曾有个法学教授,说话委婉到每次要用拉丁语:introductio penis intra vas’。”语含机锋、话里藏刀的丰塞卡,显然是试图在内容与语言的两重层面挑战与颠覆权力者设下的藩篱。带着语不荒诞死不休的劲头,作者进而发挥道:“应该设立‘全国脏话日’。压制所谓色情文学的一大危险在于,它为审查辩护,并扭曲了这个制度。他们声称,有些字眼毒害如此之大,以致完全不可以写出来。所有阻碍言论自由的企图都会利用这一论断。”在选集《新年快乐》“满纸荒唐言”的末尾,作者至此终于图穷匕见。三、丰塞卡:黑暗文学的意义《新年快乐》甫一面世,一年内就售出三万本,占据畅销书排行榜数周之久。有人将丰塞卡作品的广泛接受归功于其“警察小说”的体例,然而时间证明,丰塞卡的成功是一个不可脱离时代背景孤立解读的文化现象,需要更多智识层面的关注。在工业化的社会背景与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下,当所谓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分野不再泾渭分明,鲁本•丰塞卡在后现代作家与独裁时期文学的谱系中独辟蹊径,脱颖而出,凭借的不仅是独到的选题与角度,更重要的原因依然在于其对写作品质与文学语言的追求。同时代的文学批评家们注意到,当整个巴西社会在两极分裂,雅文化与俗文化彼此疏远时,丰塞卡却在努力寻求拓展其话语的作用范围。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作者才力图探索一种直接、客观、冰冷的语言来表现极端暴力或淫秽不堪的社会现实,并且对市井污言毫不避讳。然而,丰塞卡在艺术上的创新与实验,在获得承认与荣誉之前,除了异见知识分子的聊聊附和,更多引来的是社会舆论的争议与军独当局的封禁。评论家达•席尔瓦一针见血地指出:“各式各样的审查总是迫害当代作家,经典作家往往可以幸免于难。显然,历史不用多久就会将当代作家变为经典作家。”今日,独裁政权已崩塌廿载,作者已获得卡蒙斯奖在内的承认,七十年代军政权对鲁本•丰塞卡的道德攻讦与粗暴审查,已成为历史的一面镜子,其中映照出的,不仅有国家权力的逻辑,还有写作者通过文学顽强抗争的见证。归根结底,丰塞卡小说中的色情与暴力元素,不过是被强权者利用的浮浅借口,它的真正锋芒在于,这些或荒诞或恐怖的故事触到了当政者的痛处。批评家麦克姆•希尔维曼(Malcolm Silverman)总结道:“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地下世界中,丰塞卡创造的人物淹没在阴谋诡计中,有时甚至是自己设置的陷阱。其中主要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归于这个堕落腐化的社会,而人性只会加剧它的丑恶。”因此,边缘人的愤怒与暴力,社会上上下下的变态性趣,成为1964年后巴西城市生活中无法视而不见、避而不谈的主题。无需高谈阔论政治的形而上学,也不用歌颂少数头破血流的志士仁人,丰塞卡用他笔下的里约热内卢,表征了一个深刻分裂的巴西,一个伦常颠倒的社会,一个水火难容的世界。正如希尔维曼所言,“鲁本•丰塞卡所叙述的巴西,是个内战一触即发的国度。”在花团锦簇的巴西奇迹之下,丰塞卡用一个个令人读罢发寒的故事,向全社会严肃地发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巴西?属于谁的巴西?为了谁的巴西?
  •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即将开始,作为举办国的巴西成为全世界的瞩目,与对往届奥运会的关注点不同,除了场馆建设等硬件设施,人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安全,一些已经到了里约的运动员遭到了持枪抢劫和群体骗局。当年申办成功奥运会的巴西已经一去不返,经济大幅衰退,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犯罪暴力频发,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巴西作家鲁本•丰塞卡在自己的小说中描写的各种暴力、杀戮的场景,时间在流逝,但是丰塞卡笔下所塑造的“没有牙的穷苦人”却还依旧生活在现代的巴西。在《新年快乐》这本集子里精选了丰塞卡13篇短篇小说,以直白的手法表现巴西暴力、黑暗的社会面,每一篇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亦或反转,亦或戛然而止,压抑、唏嘘却又意犹未尽。丰塞卡的小说不属于正统小说,多以杀手、穷人、妓女为描写对象,对犯罪、色情、暴力等行为赤裸裸如实描写,加上自己作为警察的特殊经历,使其作品更具写实性,在感情上却丝毫没有批判之意。也真因为如此,其小说在出版之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但争议并没有影响到丰塞卡创作的热情,他继续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并最终获得大众的认可,其最早出版的《新年快乐》小说集,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持续占据畅销书排行榜数周,2003年丰塞卡荣获了葡语文学的最高荣誉卡蒙斯奖。丰塞卡定义自己的作品 “满是没有牙的穷苦人”,在这些穷苦人孤独无助,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对一切都感到疲倦无望,也就是暴力爆发之时。小说《索取者》中,当牙医向拔牙者要400元拔牙费的时候,触动了拔牙者敏感的神经线,自己就是没有钱,于是开始了杀戮之旅,“全世界都欠我的”,其小说思路和电影《天生杀人狂》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杀害随时遇到的人,暴力血腥,进而升级为团队型的恐怖袭击。同名小说《新年快乐》中,当被劫持者以平和投降的态度让劫持者随便吃喝,想拿什么就拿什么的时候,也是激怒劫持者的一刻,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富人的,吃的、喝的、珠宝、钞票都是属于富人,自己却是只一无所有的苍蝇,无所有即无所畏惧,因为不害怕失去,暴力和杀戮也由此而生。当然,丰塞卡小说并不仅局限于穷人,比如开篇的《夜游》,一个儿女双全、贤妻在侧,出身不错的人,名义上是夜晚开车散心,实际却用罪恶的双眼寻找犯罪的时机,之后又变回家庭主心骨,开始第二天忙碌的工作。看似一个两面人,到底哪个是真实的自己,就如同巴西整个社会,表面上看繁华富足,人们洋溢着桑巴的热情,但当黑暗降临,暴力和杀戮就会涌现,这就是巴西的现实。而人们身处其中却不自知,《事故报道》中的现场目击者们,他们眼中没有了受伤和死去的人,只有那可以换来钱亦或变成盘中餐的牛,生活的艰辛让他们没有了对人生命的敬畏,只祈求能够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存。“一切让人疲倦,我的天使,英国诗人如是说”。
  •     里约奥运在桑巴狂欢下如火如荼的开幕了,但巴西的治安顽疾依旧如故,社会表层下的暗流是经年累积的结果,黑暗、暴力与混乱,无处不在,这也成为了巴西著名作家鲁本•丰塞卡笔下所极力描摹的现实。手头这本短篇小说集《新年快乐》,便囊获了这位“异类”作家最为有名的集子《新年快乐》与《索取者》在内的若干短篇精华作品,呈现出巴西无序的政治与社会乱象。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人性开始异变,压力点只能变态释放。在《夜游》里,中产阶级无处安放的焦虑与不安,只能采用极端的暴力行为予以化解,但很可惜效果有限。每日的夜游杀戮,残害底层的性命,却只换回片刻的平静,集聚的负能量依然蓄势待发,因为“明天我在公司还有可怕的一天”。与之如出一辙的是《另一个》中的主人公。忘乎所以的工作,不但让人精疲力竭,身体出现病症,精神与心灵也因极度压抑而扭曲。吊诡的是,在主人公停止工作开始放假休息后,竟然不能一下子适应,“感觉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最后居然陷入更加癫狂的状态,杀死了一个乞讨的小男孩。金钱主导下的社会人成为赚钱机器,失去本性,失去理智,而沦为精神疯狂的囚徒。当然最为出彩的是《索取者》,描绘了看似温和表象下对世间不公不义极度不满的年轻人的画像。主人公索取者的目标对象皆为富人或有钱有势者,或者说是现实世界中真正意义上的“索取者”,他们剥削榨取他人的劳动成果。而主人公则像古代的绿林好汉一般,替天行道,在暴戾的社会用暴力抵抗,也是对社会制度的一种挑衅。而其中富家女安娜的角色亦可玩味,原来作为索取者猎杀的目标,但后来竟然互生爱慕,并肩实施杀戮,上流社会的空虚、末世之感跃然纸上。与《索取者》可对照相看的是同名短篇《新年快乐》,一起典型的仇富心态下引发的血案,底层的反抗,残忍而极端,却与剥削阶级一般,可见人性被逼迫下的险恶,反过来又加剧了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加速了社会的腐化与堕落。现代人生活的孤寂、单调和悲凉在这本小说中亦有表现。在《贝蒂》一篇里,当代人的孤单与寂寞随着物质的丰富却变本加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加剧,以致不少人只能寻求宠物作为精神的伴侣和寄托。小猫(狗)贝蒂的死去会使“家从未显得这样的空荡,这样悲凉”,主人公的忧伤和孤寂让多少人深有同感而备受煎熬。《事件报道》一篇同样彰显人心冷漠、世道浇漓。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旁观者竟然没有关心死伤人员的状况,反而对车祸中死亡的肉牛投入兴趣,都想方设法肢解死牛,从而分得一杯羹。这种视人命为草芥,视财物为珍宝的畸形观念在社会深入人心,也造成了处处暴力不绝的恶况。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第一篇就吓到我了~
  •     太好了
  •     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直接却又致郁。《雨棚天使》《一个青年作家的辛酸》《曼德拉克》印象深刻。
  •     生蚝般粗砺饱满的语言
  •     悚然
  •     不是太能消受呵~
  •     “除了边缘性,他们一无所有,这就是暴力之路”
  •     天哪,这短篇集的题目简直选得太讽刺了。
  •     变态杀人狂。没人性得恐怖。
  •     巴西办不好奥运会是有理由的
  •     巴西奥运不行 却有好的作家 鲁本的小说比较暴力和色情 用极为冲突的一面讽刺的诉说了社会的一些方面 《一个青年作家的幸酸》 让我竟会想到太宰治的 人间失格 嗯哼 虽然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     有点失望,虽然从内容和手法上都足以让人瞠目 但还是提不起太大兴趣
  •     《上帝之城》好看多了。
  •     上帝之城
  •     不像是小说,倒是更像报纸上引起恐慌的社会新闻,作者好像没有为素材苦恼过,对他来说一个新闻就是一个素材,可以算得上是拿来主义了。如果一个作家只会写一些以暴力堆砌的作品,而不能从生活中的点滴来反映现实,我真的要怀疑他是否是好作家了。
  •     这本真好看。第一篇就震撼了我!
  •     丰塞卡直接、冷静、客观的语言表现让他的小说读起来反而有一种未知感。上帝之城被切割和蚕食,继而又开始新一轮的黑暗孕育。
  •     黑帮日记。。。读得有点怕,对这种黑暗料理喜欢不起来
  •     平静的残暴着
  •     短小精悍的文章 这些在最底层 最黑暗角落的人 为什么眼泪一滴一滴的落
  •     最喜欢《夜游》。
  •     #Readtheworld 黑暗系短篇小说 但是又没有东野圭吾那种情节上的引人入胜。也可能是我文学造诣有限吧,有一种为了黑暗而黑暗的感觉。
  •     哎呀 真棒 原本方案想找点元素 没想到是个短篇集 放下工作一口气读完了
  •     这是一个怎样的巴西?属于谁的巴西?为了谁的巴西?
  •     害怕。。
  •     ECNULIB#055 非常棒,一种极致的赤裸——骨感。
  •     所以说审美还是私人的,在如此直白的暴力与性以及我自我的生长环境中,我只看到了直白的暴力与性。而非背后的诉求
  •     又脏又烈。
  •     好。。。丧。。。
  •     书名很应景,内容却是冷酷黑暗。文字直白,却氛围感极强。
  •     每一个恶毒的细胞都得到满足。psycho only.
  •     4.5 确实是美味啊
  •     简练优雅~~像不沾刀切洋葱一样干脆……虽然说都被归类为题材儿童不宜,但前天看的伊恩真是差了几条街~~
  •     生猛。强悍。没读够。
  •     2017043很好,这很巴西。一口气读完。
  •     狂欢国度的黑暗作家
  •     太久沒有看這麼爽的短篇了。暴力與色情:悲慘世界的真實色彩。人性的醜與惡是一樣的,只是那些所謂的上層人用光鮮亮麗的生活和華麗的外表遮蓋起來;那些社會底層的弱勢者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下,把暴力和性赤裸裸的表現了出來。是反抗,也是救贖。
  •     努力使用各种写作手法与叙事技巧的痕迹太明显,非常用力,然而总差那么一口气或两口。
  •     笔者辛辣 读者过瘾 异常辛酸 译后记非常有用
  •     太直接的篇目没有感觉,还是习惯弯弯绕绕里的洞见——对生存暴力的展现,比如后面几篇。真是臭资产阶级的趣味。
  •     一本愤怒的抗议之书。语言风格简练直接,没有过多刻意为之的雕琢和繁杂的文学描绘,跟这些暴力扭曲荒诞的故事内容倒是非常贴切,产生一种极具冲击力的阅读感受。《夜游》之前看过英译,惜字如金的篇幅里藏着惊人的能量;《雨棚天使》《一个青年作家的辛酸》《新年快乐》也不错。
  •     hardcore gangsta shit.无差别汽车杀人狂,反人类吟游诗屠夫,汤普森机枪新年派对,还有硬派律师侦探下下象棋查查案……虽然读着确实过瘾,但书评里的艺术价值是有点过分拔高了,个中情怀也许更像八九十年代的G-Funk或是早期Slim Shady的底层反社会变态小歌吧
  •     一点儿都不快乐! 满篇的暴力和色情,黑暗:( 但索取者、雨棚天使和名册这几个故事确实写得很棒... 低劣的生活就会催生邪恶吗
  •     并不快乐的,新年快乐
  •     暴力和色情。比起暴力的反抗,自杀显得太知识分子气了。色情让人联想到水浒传,也许可以从多出来和少了的部分发现更多东西。
  •     巴西名片(不完全)
  •     鲁本·丰塞卡笔下的巴西,才是真正的悲惨世界。将暴力寓于平凡之中,才是至极的恐怖。小说里面的犯罪如同我们吃饭睡觉一般平常。
  •     4.5;“杀戮,即生存。”如血浆横流的昆汀影片再现,直白犀利,干净利落,读得心脏紧缩头皮发麻,以暴制暴,黑吃黑;贫富差距过大,政治空气紧张,这座上帝之城是经过了怎样的血与泪的洗礼,绽放恶之花;《夜游》篇幅极短,然而力道惊人;《索取者》满分,结构完美;《雨棚天使》大可拍成一部黑色片,《名册》《另一个》都是绝佳的短篇写作典范。
  •     第一篇就惊到我了,但没有想象中的暴烈,反而倒是有点阴冷。只是在这种不由分说的暴力和想干就干的随性中才能嗅到一点热带的气息。每个故事都很简单,读起来很爽。题目特别棒。
  •     今日重读。依然震撼于笔墨犀利与直言不讳。用此丝毫不华丽,却如刻刀般雕琢出一副末世之图景。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