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纯顺孤身徒步走西藏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
ISBN:9787532115280
作者:余纯顺
页数:393页

作者简介

壮士中华行,ISBN:9787532115280,作者:余纯顺著


 余纯顺孤身徒步走西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徒步日记硬生生成了历险记。看《余纯顺孤身走西藏》前的一个月,我看了部分的藏地密码,后因其内容拖沓悬念不够略显浮夸就没有再继续了。翻开《余》,看到的是余秋雨的序,很久以前看过余秋雨的《寻觅中华》和《山居笔记》及《文化苦旅》的一小部分(后来因为实在太有文化,所以没有坚持,以后可能会读完),猜想作者是否也跟余大师相仿的游记。打开游记第一页,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本日记!日记开头会以几月几日,天气如何进行开头。可以说,这时我第一次每翻开一篇都很认真的去看当天的天气究竟如何,事因高原地区,一日四季,夏日也会下起暴雨冰雹。《余》里面的文字朴实原始,即便是对自己内心感悟的所用的辞藻也不算丰富,却能用只能片语牵动人心,诚因真实和这个旅程本书就极其精彩。从他过开始翻越二郎山的那一天起,我就跟着他的日记里面的日期,心里关切的想知道每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从二郎山隧道开始。因为二郎山隧道是我心中第一个空间隧道。川藏线318国道我坐着汽车旅行过,穿过二郎山隧道让我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那次是雨季末,在穿过二郎山隧道前是潮湿温润的四川盆地的气候,身上感觉糊了一身的水汽,周围绿草葱郁,就如同一首歌的歌词“风到了这里就是粘,黏住过客的思念”,在穿过短短的二郎山隧道之后,眼前马上置换了一片天地,空气变得干燥而且稀薄,葱郁的绿草变成了高山草甸,来时是阴雨天气,过了隧道马上就阳光普照,那只是隔了一座山而已!短短的一个隧道的距离,嫣然不同的两种气候。坐车穿过隧道都有如此惊讶的体验,那在那个还未打通隧道的1991年,徒步翻过这座在川地人提起都生畏的险山,那会是有怎么样的奇遇。川藏线至今为止在雨季都是比较危险的一条入藏线路,主要危险是泥石流山体滑坡,山路险峻,而且地势不平,一天坐车就要翻3-4座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高山,上下上下的,并不是一马平川,供氧系统受得了,胃也未必受得了。果然,在1991年就徒步从川藏线进藏的旅程,即便是简单记载的日记都有着冒险记的精彩,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个自己说,这不是小说,这时真的,这时真的,实在是刺激。刺激程度我觉得是大于藏地密码很多的。侠义及温情的字里行间。1991年,朦胧地回想起(暴露了年纪),推算估计那时的中国,余纯顺的徒步真的算是一件新奇、不可理解的事情(不像今天,而且我在想今天的徒步西藏的人,会不会认为中国徒步西藏的鼻祖就是余纯顺)。我在想,那个时候我的母亲我的父亲在他们的1991年知道了这件事情,会是怎么样的反应。本书除了旅途的惊险吸引了我,在日记里让我感动的是余纯顺在一路旅程上遇见的人,他在险境中都铤而走险帮助的孩子,在他的险境中拔刀相助的朋友,给他一碗饭吃的朋友。一路走一路交朋友,一些碰见过一次的人,大家心里知道以后再也不会详见的人,都嫣然成为了各自心里永远不会忘记的人。以后日子里余纯顺的生死,关于他的消息,都会成为他遇见过的人在乎和关切的部分。而一路上,遇到的人的善良很有原始的朦胧美,那种善良莫问出处,就像余纯顺旅途中经过的山水一般,圣洁自然,那种因善良而生的美,感动了我,深深地。真情在不算精致的辞藻间鲜活得让人舍不得放走时光。我曾经在川藏线走过一段,那时我心里有不少的疑问,比如10多岁就开始跑川藏和青藏线,那年才30出头的司机,有一种与年纪不相符合的淡然和对对他人如同关心亲人的关切,我还记得他跟我说,藏民大多数都是很非常善良的,见到他们记得跟他们说扎西德勒。他跟我们说四川大地震时他正在跑川藏线,那种语气里有种死了就死了的坦然。大多城市里的人都感受不到这种修为。那时候我不理解。但是回来后的很久,我好像有点懂了,那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爱,对善良的爱护,对生命的珍惜和坦然,就是一种对生命历程的珍惜和随缘。第一人视觉的文字。如果亲历过高原的人,会因为这本书的文字,回忆起亲历高原的细节,包括气味。之前看任何旅行介绍的书籍,都从未有过这样的重现感。我是喜欢高原的,可以说我的最爱的就是高原。在高海拔,我的心有过在平地里没有的安静,耳朵也是,那种安静在从高原回来后不断的回味和企图再次拥有那样的静谧。我也思考过为什么唯独高原才能给我那样的静谧,我自己的结果是,空气稀薄,太阳的力量更直接,高原的景色没有人工的雕琢,大自然给它赋予的景色也并不是精雕细琢,而是质朴大气,让人会产生一种信赖和坦然,而且大气中空气稀薄,连自己的呼吸都比平日里听得更清楚,自己脑子里的想法仿佛飘在空中,直接与自己进行对话,没有任何杂音杂念打扰,就算脑子里的想法暴露在了高原的空气中也觉得安全,而且安安静静,生命不就是那么简单,来就来,去就去,想就想,一切都安静而坦荡。就这么一个高原的下午,太阳直射,空气稀薄,静谧慵懒,让我至今不断回想。这本书的文字,在一定程度把我带了回去,这不是所有游记都能做到的。徒步了八年,责任呢?写到这里竟无从下笔。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我的感受就是:留下来在现实社会面对落入俗套的各种俗务与面对人类社会的阴暗面的压力,承担作为一个社会角色的责任(如作为儿女的责任,父亲母亲的责任,朋友的责任)和徒步壮举相比,哪个更需要勇气?对我个人而言,前者更需要勇气。书中余纯顺写到,他因徒步未能照顾年迈的母亲,还有父亲。因一次失火,痛失母亲,他感觉这个世界上以后再也不会有家。因为他的这句话,让我在读完这本书的好几天里都心有余悸。是啊,母亲般的爱真的仅此一次,这个世界上就这个一个人会这样爱着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爱,大概你永远都不会相信一个人爱另外一个人,可以这么深这么真。经历过这样的爱,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向善。一个朋友跟我说的一句话,被深爱过的人往往更懂得去爱人。作为已经感受到父母深爱却没有尽到儿女责任的遗憾,看得心里直发疼。余哥,如果你能再选一次,你会不会顶住压力,侍奉在母亲身旁?可惜永远都不会有答案。这本书的记录是简单的,沿途的感受真实有现场感。还有,它会让人思考,勇气和忍耐到底怎么样才恰到好处。那些放弃一切都想去做的事情,但即便你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但如果这一切里面包括了你要负起的责任呢?生命到底是不能承受那样的重,还是不能承受那样的轻?
  •     此游记中作者不断重复路途艰辛,不想过一成不变的城市生活,向往西藏那蓝天白云草原牛羊,自己如何从无知走向充实,从浮躁走向稳重,从浅薄走向高尚。作者不断吹嘘自己乃天下第一人,引来所有相遇之途人惊叹和敬佩。但我细读起来却有另一番感觉。字里行间隐约透露出一个大城市人的精明自私与与娇情。他此行功利目的明显,还浮躁,还浅薄,离高尚甚远。如果作者能放慢脚步,而不是走马观花,静下心参与藏民生活与体会他们的内在精神,相信作者心灵会得到真正的洗涤而写出更好的作品。最后,我向这位以逝的勇者给与崇高的敬礼。
  •     以前曾看过余纯顺的风雨八年日记,深深的被这位上海汉子打动了.去过好多图书馆找这本书都没找到~~~~~~~~~~~~~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壮士,百感交集,一时之间难以述说
  •     纯朴的文笔掩饰不住内心的强大。每个有志青年都要读下这本书。
  •     每天夜里让灵魂飞出身体跟着老余一起徒步跋涉,走向向往的终点。
  •     在我看过关于西藏的文字中,此书是我最钟爱的,尤其是”阿里之行“一章。这么多年过去,我还记得读着的时候我仿佛看到高原星空下他那顶孤单的小帐篷,看着他渡河,看着向他招手告别的小男孩和小狗;想起他说的人类内心永恒的苦难。百感交集,莫可名状。
  •     壮行!
  •     这是一本人类挑战极限的证明,是一份可靠的探险路线和天气图,是一个人因旅行而心灵净化的历程。跟着他一路走来,能明显感觉到他从稚嫩走向了成熟,从浮躁走向了稳重,进藏的点滴体悟更是深刻。书中对旅行不可避免碰到的问题避而不谈,不知道是编辑节选的原因,还是作为中国人的他对某些方面讳莫如深?
  •     西藏总是如此神秘得吸引着人,这书更添加了她的一份魅力。我相信,至少有那么一些人看了此书后,会生出一个走西藏的梦,哪怕是游西藏,并在一段时间后成功地实现了。但是,现在的藏区随着不断地开发,恐怕也不再如书里描述的那么世外桃源了。。
  •     值得
  •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单。文笔朴实,每每读到生命垂危之处泪水涟涟。
  •     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通篇都是路途所见!刚看还行,多了就腻了!
  •     走在高原上,特别是无人区时,他感觉好像走入了远古时代。
  •     2008年5月20日余震中.
  •     塌方、鼠疫、冰雹、暴雨,都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 孤独,恐惧,思念,内疚,成就了惊世骇俗的壮举。 作为英雄的余纯顺,他的决绝、忍耐、执着,仰之弥高卓尔如山。他的善良、真诚、热情,追攀更觉相逢晚。 去西藏?且走起!
  •     他选择远走,并不是为了逃避,只身远走本身就是一场孤独的苦旅
  •     最后一个殉道者
  •     孤身徒步这种事儿,实在有自虐之嫌。
  •     近年井喷状出现的西藏游记我一概不看,因为真心觉得自己都能用见闻+意淫拼凑出一本来,但上世纪最初走进西藏的那些人记录的文字却总是读得想哭。可能今天你再信誓旦旦壮志雄心大张旗鼓的要徒步西藏,你他妈就是个傻逼low逼矫情逼,但20年前这样做的余纯顺就是条让人肃然起敬让我泛起少女仰慕情怀的汉子。并不因为他埋在了罗布泊我们还活蹦乱跳,而是他一定比我们中的很多人走得纯粹。
  •     年幼懵懂时读到,影响颇大,余有侠客风范,今天越发难得
  •     阅读的那些深夜,很震撼。前行与家庭的探索,地理故乡与精神故乡之间,风景与艰苦之间……
  •     他的旅行,有悲壮的感觉。
  •     如果不是再读这本书,我大概不再记得余纯顺。读完之后,大概再也忘不了。比起现在的旅行者,是我想成为的人。
  •     游记,大漠风光,人文情怀……可惜作者最后死于沙漠之中……
  •     二郎山和通麥兩處讀來尤其感動,余純順是條讓人敬重的漢子。饅頭加涪陵榨菜果真是川藏路上的至珍美味,估計以後都戒不掉了。
  •     余纯顺真壮士也!
  •     偶然发现的真男人,不过英雄气概太强,害了自己
  •     文笔着实一般,为上海男人喝彩!
  •     极限挑战。天地浩然。生命变得如此纯粹又如此脆弱。
  •     一个人能一辈子做他喜欢的事,我想他是幸福的!
  •     最感动我的竟是最后一片余纯顺父亲的文字。
  •     没有读完,追寻
  •     壮士。
  •     沧海桑田
  •     徒步的先行者,那时的游记别有一番风味。
  •     一种我难以想象的生活,而且还在那样的年代。我这辈子能不能坐飞机做火车去次西藏都是问题,所以很佩服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人物。
  •     一片徒步旅行日记 我本人很喜欢亲近大自然 但我更喜欢骑行
  •     行走西藏,要的是勇气与实力,面对独行千里的孤独与潜伏的死亡。
  •     记得当时他特别出名。但看了他的传记后,总觉得他和他的父亲功利心太重,所以看完书后就不太喜欢他。
  •     在前几年有很多人写书讲进藏的经历,那些人里有骑摩托的,骑单车的,也有徒步的,其中有几个着实火了一把,我也受他们的蛊惑去了一趟西藏。但看到此书时,才觉着自己浅薄。因为上个世纪居然就有人做到了此事,还是严严实实勤勤恳恳一步一步走完的。而我们这些后辈们连搭车进藏都可以炫耀一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想我们,还要多走路多看书多反思多学习。至于余纯顺,这个理想主义者,确实做到了一些事情。里面写到一些关于藏人的细节,着实让我感动,这个民族依然淳朴依然善良,也依然有蛮横的人。关于余纯顺的私事,他的死因,关于藏人的习俗,藏传佛教的纠葛,却不敢妄言。
  •     好多西藏女人看上了他
  •     真实平淡的文字,却让我在心底有强烈的走一遍西藏的呼喊
  •     这是一个意志多么坚定的人啊!!!
  •     不是描绘多美的游记 文笔也不怎么样 但你知道么 别说在那样的年代 哪怕在现在 一个人穿行中国 又风雨无阻地徒步前往圣地 直到登涉到拉萨 实现多年梦想 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给予敬意
  •     震撼,智慧,佩服。如此伟大的一部生命脚步铸就的好书,到头来荡气回肠。
  •     90年代初,而后的你却长眠于罗布泊
  •     自己喜欢最重要,爱喜欢不喜欢。
  •     壮士
  •     其實我覺得文筆也很好,平實的語言才是最優美的,而不是那些矯揉造作無病呻吟故作高深才叫有文采。你能讀得下去,能被某一段真實的記錄所打動,就是文筆好的例證——駁某些短評所謂本書“文筆之不好”。
  •     不在文之美,不在理之深,但让人可以吾得很多道理。理想与勇气,欲望与无谓之外还有更为可贵的东西,这些不应被匆匆脚步扬起的尘埃而埋没,壮士身后的落寞也正是我们需要直视的问题。
  •     流水账。不过过程吸引人。壮士值得尊敬。
  •     在路上,自然要看在路上的书。从家里翻出这本书,在回京路上一口气读完。对于这个上海男人的故事其实之前我不是特别知道,那会年纪还小,只知道有个人叫余纯顺,好像很伟大,然后突然死在罗布泊,好多人去找他。这些年自己去了云南西藏新疆,有了各式朋友,看着书里熟悉的地名,虽然大部分没去过,但是好像跟着他走遍了那5条路。坦白说作者文笔一般般,更多的只是平叙,然后各种被感动。比起《转山》那哥们的创新用第二人称,又略带矫情的小清新写法,这本书确实对得起它成文的上世纪90年代。不过,看完之后,你真的很想真的去走一走那几条路。这个人其实很简单,这个人的人生其实很简单,在路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