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名字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0-8-1
ISBN:9789573317265
作者:安伯托·艾可

作者简介

本書出版至今,銷售已超過一千六百萬冊,並被翻譯成三十五種語文。除了榮獲義大利和法國的文學獎外,並席捲歐美各地的暢銷排行榜之外,尚被改編成電影,是既叫好又叫座的當代小說經典鉅作。作者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一九三二年生於義大利的亞歷山卓亞。目前任教於波隆納大學,住在米蘭。艾可身兼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等多種身分,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記號語言學權威。他的學術研究範圍廣泛,從聖多瑪斯•阿奎納到詹姆士•喬艾思乃至於超人,知識極為淵博。個人藏書超過三萬冊,已發表過十餘本重要的學術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讀者的角色--記號語言學的探討》一書。《玫瑰的名字》是他的第一本小說,自一九八○年出版後,迅速贏得各界一致的推崇與好評,榮獲義大利和法國的文學獎外,亦席捲歐美各地的暢銷排行榜,銷售迄今已超過一千六百萬冊,並被翻譯成三十五種語文。日本的譯者河島英昭更窮極七年的時間,歷經無數次的修稿翻譯此書,由此可見艾可作品的份量。儘管第一本小說《玫瑰的名字》獲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卻遲至八年後才再出版第二本小說--《傅科擺》,一如各方預料,又再度在世界各地引起極大的轟動,成為最熱門的閱讀話題。《昨日之島》是艾可的第三本小說,自一九九四年出版後,亦已暢銷逾二百萬冊。艾可另著有《如何帶著鮭魚去旅行》(How to Travel with a Salmon and Other Essays)、《誤讀》(Misreadings)等雜文集,皇冠亦已獲得授權出版中文版。


 玫瑰的名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玫瑰的名字》最艾柯最负盛名的处女小说。艾柯真是天才,写成这样的一部小说也能在国外畅销。确实没有一个别的作家能像他这样写小说,一部小说用网漏一兜就能分解出一本历史书、一部神学、一部政治学、一部犯罪心理学、一部医药学,当然还有一个悬疑侦探小说的骨架。艾柯时刻在提醒着读者,自己是在书写“开放的百科全书”。而在文坛,他让人产生谦逊之感。艾柯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记号语言学权威。当然对于无聊之人,厚达480页的小说完全可以跳过阅读,抓住情节主体就好。当艾柯借人物之口,大篇幅地言述什么是“爱”、“人能不能笑”的时候,我实在是受不了了。不过艾柯的小说结构很有意思,他先说自己发现了一部古老轶事的考订材料,然后借别人的叙述,以七天的篇章完成了一个中世纪修道院的谋杀事件。
  •     《玫瑰的名字》是安伯托-艾可的第一部小说,出版于1980年,截至目前,该书在全球范围内售出超过1600万册。安伯托-艾可是世界知名的记号语言学家,无论是在《玫瑰的名字》中,还是其后的其他小说作品中,符号学的概念都被充分运用和阐述。然而,这本书在中国的普及情况远不如海外,这与该书的内容主题为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阅读《玫瑰的名字》之前,如果能对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政治环境,以及宗教、思想改革的潮流有些了解,会更容易从这本书中得到乐趣。由于作者本身是意大利人,以意大利文写成本书,因此书中涉及大量的中世纪宗教、政治、哲学知识。对于意大利人或其他欧洲国家读者来说,这些内容可能不算太过复杂,然而对于许多中国读者而言,欧洲是遥远的国度,基督教是陌生的宗教,而中世纪则如同史前时代那般难以想象。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宗教环境罗马教宗的权威自贵格利七世整顿中兴后,行情日渐上涨,凌驾于皇帝君王之上。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英诺森三世(Innocentius III,1160-1216)教宗时代到达顶峰。英诺森三世教宗强调教会的神权高于世界上任何帝国、国家、社会的政权。他当时对整个欧洲拥有裁判权,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对不履行宗教承诺的皇帝开除教籍、另外加冕接替的皇帝。然而这样的教会神权却逐渐引来欧洲某些王侯的不满,认为教宗在政治上的无上权威和对欧洲政治的干预已经超过可容忍的程度,于是为日后政权与神权间的斗争埋下隐患。几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罗马教宗之间,为了政权和神权的消长发生了严重冲突后,皇帝的权力逐渐衰弱,而这正好助长了欧洲各地王侯的声势。这些王侯利用封建的权力增长了自己的势力,慢慢地对自己的辖区掌握了实际的统治权,法国、英国和西班牙都是这样逐渐巩固了国家的实际势力。在十三世纪之前,教会介入帝国或地方王侯辖区的内政事务是司空见惯的。但到了十三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没落之后,英、法、西班牙越来越不接受罗马教宗介入他们本国教会的事务。最明显的例子发生在法国。法国国王菲力四世与教宗伯尼法爵八世先后发生二次重大的冲突。最终演变为教宗遭到绑架、将被送到法国受审。幸好当地居民群起反抗,才使教宗得以获释。但教宗在受此侮辱的一个月后就去世了。而这个事件造成后来的教宗约翰二十二世被迫将宗座迁到法国亚威农。同一时期,巴伐利亚王路易四世称霸日耳曼地区,于1327年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并于1328年,在各地诸侯的拥护下,坐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当时寄居在法国亚威农的约翰二十二世不予承认,曾一度将之开除教籍。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随着教会神权的扩张,教会本身开始出现种种腐败行为。神职人员之间买卖圣职,利用信徒迷信敛财。此外,罗马教廷的奢华和荒淫也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在这种道德衰败的情况下,内部的改革声浪逐渐高涨。修道团体中率先提出改革的,是十世纪位于法国勃艮第由威廉公爵所开办的克吕尼(Cluny) 修道院。透过历任院长的虔诚领导,开展了修道院革新运动,要求修士要绝对贫穷、禁欲、顺从,完全献身修道生活。继“克吕尼运动”后,在十二世纪重振“本笃修道会”严格修道精神的“熙笃修道会 ”(Cistercian Order)大放异彩。到了十三世纪,又有两个著名的托钵修道会兴起:“方济会”(Franciscans)与“道明会”(Dominicans)”。方济会是由圣方济创始的,修士过绝对贫穷的生活,个人或团体都不可拥有财产,他们深入民间从事社会救济服务;道明会则由圣道明发起,修士也过贫穷生活,他们献身研究与讲道,旨在保卫信仰,深入民间游走讲道,驳斥异端,他们也是“异端裁判所”的成员。无论改革的派别有何不同,但这些改革的方向都环绕在修道士应该过着贫穷的生活,而教会也不应该拥有财富。这对于罗马教宗和大部分的教会人士而言,是难以容忍的改革。因此,在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教会各个派别之间对于基督是否贫穷、基督是否拥有财产,产生了激烈的辩论。许多倡议改革的教派和修士,都被打上“异端”的烙印,在遭受酷刑之后,活活烧死在木桩上。而也有些改革派提出激进的信条,煽动群众烧杀掳虐,试图以强暴的方式一举歼灭与其主张不同的修道院与修士,加速基督天国的降临。由于这些主张改革的教派,认为教廷和修道院不应聚集财富,也不应过分介入世俗的事务,完全符合各帝国王国的利益,因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公开支持方济会和道明会这些改革派,使得原本只属于基督教内部的改革,加入了复杂的政治因素。中世纪欧洲的哲学思想改革“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是从学院中发展出的神哲思想系统,使用理性来研究藉启示而来的真理。开路先锋有十一世纪末的安瑟伦 Anselm of Canterbury (约1033-1109),他强调从理性来了解神学的重要;伦巴德 Peter Lombard (约1100-1160)写作系统神学 Sentences 四卷,后来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教科书;亚布拉德 Peter Abelard (1079-1142)发展正反辩证法,颇负盛名。正当此时,西方重新寻回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其理性分析法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道明会修士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1225-1274)着重知识与理智,将奥古斯丁的神学与亚里斯多德的哲学熔于一炉,写成钜作《神学总论 Summa Theologica》,至此,经院哲学已达至颠峰。与之齐名的是方济会修士邦拿文都瑞 Bonaventure (约1217-1274),他对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持较保留态度,强调灵修经历与奥秘光照。另一位方济会修士东司哥特 John Duns Scotus (约1265-1308)则注重爱与意志的首要性。然而,俄坎的威廉 William of Occam (约1285-1347)指出:逻辑推理的有限,常使哲学论据有名无实。此后“经院哲学”日趋没落。《玫瑰的名字》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元1327年,当时的欧洲正处于教皇约翰二十二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的剧烈斗争中。而基督教内部也正掀起关于“贫穷”的改革巨浪。1322年,圣方济修道会的会长迈克,公开宣告就信仰和教义而言基督的贫穷。隔年,约翰二十二世认为圣方济修道会的主张会危及他身为教会之首的权益,因此以教令谴责圣方济修道会的主张。路易四世看出了成为教皇之敌的圣方济修道会,是他极具潜力的同盟,因此公开表示支持。《玫瑰的名字》的故事线其实有两条,一个是十四世纪初的政治、宗教斗争及宗教间的派系斗争,另一个是发生在修道院的一场连续杀人案。而在这场杀人案的背后,作者着重探讨的主题其实是当时的哲学思想改革。除了这些宏观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议题,《玫瑰的名字》依托了福尔摩斯探案模式,并引入了密码译解和预言杀人的手法。故事的主角威廉是圣方济修道会的修士,在外表长相上与柯南-道尔所描述的福尔摩斯极为相似:个子比一般人要高,很瘦,目光锐利,鼻梁细直微勾,下颚表现了坚定的意志。当时位于法国亚威农的教皇约翰,召唤圣方济修道会的会长迈克到教廷所在,探讨关于基督的贫穷这个议题。由于约翰并非一个诚信之人,许多人警告迈克,教皇设下圈套等他,将要控诉他为异端。于是有人建议,派一个皇帝的公使与迈克同往,确保他的安全。为此,又有人提议,由皇帝代表团和教皇的公使先进行初步会议,表明双方的立场,并签订协议,确保迈克的安全。修士威廉就是皇帝方面的公使,将在意大利南部的一所知名修道院内会晤教皇的公使。威廉修士带着他的弟子年轻修士艾森上路了。艾森也是一名圣方济修道会的修士,但是目前还是实习的身份。根据《玫瑰的名字》的序言和开篇,本书中所记叙的内容就是艾森在威廉身边时的亲身经历。他是在风烛残年之际,以拉丁文写下的,然后分别在十七世纪和二十世纪被发现和翻译的。不过,这段话只是套话,我们在古典的推理小说里常常看见,也是福尔摩斯探案中,华生常说常做的事情。在书中,艾森其实扮演的华生的角色,伴随威廉一同解开谜团,并引导威廉说出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话语。威廉和艾森提前几天到达了指定的修道院。刚一到达,院长即请求威廉协助解开院中发生的一起谋杀案。原来有个年轻的修士坠崖身亡,但在崖上的建筑中,却又没有任何窗户是开着的,显然有人在死亡发生后关上了窗,而这就指向了谋杀的方向。威廉同意帮忙,于是展开对修道院的探访,以及对修士们的问话。在艾森的手稿中,刻意隐瞒了这所修道院的名字,不过对修道院的形容却是十分详尽的。这所修道院有个非常著名的图书馆,里面的收藏极为丰富,且有来自各地的修士在此抄录经文。但是这个图书馆却禁止任何修士进入,所有要取书的人都必须透过图书馆管理员。而且也不是什么书都可以借阅,有些书籍必须有院长的同意才能看。威廉本以为是个单纯的自杀案件,但事情却演变为一系列的谋杀案,而且经修道院最年老的修士指出,威廉发现这些谋杀案竟然按着圣经《启示录》中关于七声号角响起时的天地变化顺序进行。除了杀人手法诡异外,威廉还发现前几个死者都在谋杀案发生前涉入了一场辩论。在这场辩论中,大家提出了关于“笑”这个主题。尽管许多年轻修士都认为“笑”是好的、有益的,但是一个年老眼盲的修士却持强烈的反对意见,认为修道之人应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真理,笑是世俗的,会使真理蒙羞。在了解这场辩论的过程中,威廉发现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有一本被称为《非洲之末》的书籍被提到了,而在提到这本书后,前三个被杀害的人显然是聚在一起讨论了关于这本书的问题。于是威廉开始追查这本书的下落,然而总有人在他之前夺走这本书,而一连串的死亡似乎就是跟着这本书的脚步。此外,威廉和艾森偷偷地潜入被禁止进入的图书馆中,发现这个图书馆除了非常巨大、藏书量惊人外,就是建筑本身被设计成一个复杂的迷宫,而且每个小房间的墙上都标着难解词句,更可疑的是,这图书馆中还点着具有迷幻效果的药草,显然是要让私闯的人产生恐怖的幻觉。显然这座图书馆中隐藏着不欲人知的秘密,而这些被杀害的人极可能与这个秘密有关。于是,威廉和艾森几次在无人的夜晚,从放满尸骨的藏骨堂中的密道进到封闭的图书馆中,终于画出图书馆的平面图,并发现存在一个没有入口的空间。在威廉抵达修道院的三天后,圣方济修道会会长迈克到了,紧接着教皇的公使团也到了。由于担心影响到两边公使团的会议,修道院院长不得不据实将近日里发生的谋杀案告诉教皇的公使们。教皇的公使中有一位道明会的修士,他同时是知名的异端裁判官,审判和烧死大量的“异端”。他带着随身的弓箭手们,对修道院内的谋杀案展开调查。威廉也曾担任过裁判官的工作,然而他对于审判过程使用的酷刑极不认同,认为这种审判方式所获得的供词是不可靠也不公正的。因此他拒绝了裁判官的工作。然而这位道明会修士显然对审判异端充满了热情,也以残忍严酷而声名在外。因此,当他插手修道院的谋杀调查后,所有的修士都感受到恐怖的气氛,更出现人人自危的怪异行径。终于,这位道明会修士在调查过程中揪出了几个异端修士,这些修士曾经参与过二十多年前的激进改革教派活动,由于这个改革教派最终被打为异端,因此这些曾经参与其中的修士,自然就是异端,必须接受严厉的审判。很快地这些修士都招供,承认自己异端的身份,毕竟审判的过程包含了以烧烫的烙铁炙身,削去四肢,剪去鼻子等酷刑。不需实际用刑就够把这些修士吓得半死,顺着裁判官的意思说出他期望听到的任何异端言论。而且,其中一个修士是在一个凶杀现场被发现的,裁判官更咬定这个修士就是杀害无辜修士的凶手,并进而推论这所修道院与异端串联,不应再举行教皇与皇帝公使团间的会谈。破坏这次会谈本是教皇公使团意欲达成的目的,教皇本不愿路易四世插手他与圣方济修道会的事情。教皇公使团目的达成了。那个修士并不是修道院谋杀案的凶手,然而谁也无力对此表达意见。如果指出杀人者另有其人,则那个道明会修士将会进一步打击修道院院长和他所属的教派,指出他们竟培养和窝藏了不止一名异端。会谈失败了。圣方济修道会的迈克和教皇公使团先后离开了修道院。而威廉决意一定要找出事情的真相,幸好艾森的一个鬼怪梦境和一段闲谈,让威廉找到了解开真相的线索,并据此找到了进入图书馆密室的路径,在里面和事件的主谋者正式对峙。在和主谋者面对面时,威廉对于修士被杀害的原因与方法的推论得到了确认。原来凶手是修道院中那个年老且失明的修士。几十年来,他一直都是这所图书馆的真正管理人。年轻的图书馆管理员助理基于个人的私心,将一本不被允许其他人阅读的书籍拿出去了。后来修士们接二连三的死去,是因为老修士在书页的边缘上涂了毒药,修士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意间服下过度的剂量。自于先前认定的启示录七声号角中预言的死法,完全是推理之人的主观认定。到底是什么书让老修士不惜杀人也要防止他人阅读?威廉从之前各个修士间的谈话推论出来了。那是亚里斯多德所著的《诗论》的下册。在上册中,亚里斯多德探讨了悲剧的意义与功效,而在下册中,则是探讨了喜剧。关于笑和喜剧的异端论著何其多,为什么独独这本书如此重要?老修士说因为这是亚里斯多德著作的。亚里斯多德在神学哲学方面又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凡是他的言论,其他学者就会不加思索的加以引用,以一种无需思考、无需怀疑的态度对待。就像之前说过的,笑在俗世农民之间是允许的,因为不会有人对他们的言论认真对待。但是在修道人之间却是应该禁止的,只有秉持着严肃的态度,上帝的话语才会被严格准守。一旦保持戏谑、嘲弄的态度,则圣经之言将会失去它的影响力,竟不再被严肃对待。因此,这本世间仅存的一本书籍,必须被严格保存起来,谁都不能看里面的内容。最终,老修士将那本书撕下吞进腹中,还引起了一把烈火,将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整座修道院都化为灰烬。在真相终于揭露后,威廉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首先是对于追求知识的修士,竟然会因此产生贪婪和骄傲。一方面是不择手段要接触所有的知识,一方面却又对知识的传播加以限制和阻挠,殊不知唯一的真理,在于学习让我们自己从对真理的疯狂热情中解脱。更让威廉受打击的,是发现这些连续发生的谋杀案,其实都是个别独立的事件,都是各个修士基于自己对知识的贪婪所造成的,根本不存在一个有计划的杀人凶手和事件。而关于杀人手法符合启示录内容的推论更是无的放矢。虽然自己一系列的错误推论最终指向事件的真正主谋,但却是一种歪打正着的运气之举。威廉原本深信世间存在一种普遍性的原则,可以用来推论世事的缘由,然而这次的经验却显示一切都是自由无序的。而一个自由无序的世界,违反了上帝的自由意志及全能的力量,这无异于指出上帝并不存在。 《玫瑰的名字》中包含的知识量巨大,涉及的哲学讨论也颇多,此外还对中世纪修道院建筑有巨细靡遗、出神入化得描述。绝非目前坊间那些解密中世纪基督教秘密的书籍可以比拟的。最为难得的是,将应该放在一份历史论著中的内容,用一个推理故事完美的包装,让读者沉溺在悬疑的情节中,而忘记自己正读着海量的历史宗教知识。当然,要所这本书由于悬疑推理的存在,因此读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那也是不实在的说法。毕竟在面对中世纪的历史和意大利文的文体,翻译是否精准到位就会影响读者的感受。我曾读过皇冠书局于1991年出版的版本,今日再读2009年从新排版编辑的版本,觉得对内容的掌握增进不少。然而在查找中世纪相关的资料时,还是发现存在很多对专有名词译法的差异。也遗憾中文译本对于关键的图书馆迷宫解法,没有更详尽的注释。毕竟从意大利文翻译为英文,再从英文翻译从中文的过程中,许多意思都会有些许变化,而完整的理解有待译者做足功课为读者补充说明。关于书名,安伯托-艾可指出《玫瑰的名字》是中世纪用来表明字汇含有无限力量的措辞。只要有“玫瑰”这个名称,玫瑰便是存在的,即使没人见过玫瑰,或者玫瑰从不曾存在过。同样的道理,书中被威廉向艾森解释圣经提及的奇异物种,以及羊皮纸经文边缘的装饰图案,这些名称和图画的意义。
  •     我很久以前讀過的書,它還被改編成電影.現在回頭來看,最大的感慨是:偏執是一種罪惡!終於了解為什麼厲官比貪官更可怕,因為他自認是正義之師.所謂"基本教義派",或是思想光譜中極左,極右,深綠,深藍,深紅,深黃.....都是可能基於他的祟高目標下,整肅異己.所以書中反諷的結論是,先知不是出現在己方,反而是在異教徒的陣營.  符號學大師的精典作品,後輩達文西密碼的作者還難望其背.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英文版艱澀,中文版混亂,但都不損閱讀的趣味。關於宗教戰爭和教會歷史,比《達文西密碼》想得更深。
  •     埃科的書在中文圖書市場中遠遠不如平易近人的《哈利波特》或是擁有一個獨立世界觀的《冰與火之歌》那麼暢銷,在西方文化界也是一樣,埃科的作品被稱為“知識分子小說”,因為對閱讀者本身的知識累積要求更高,4顆星
  •     中世紀神學、哲學、歷史兼具的一本小說,某哲學老師看過德、英、中、法等多個版本,我認識有人看過六次,電影版縱由辛康納利主演,可是卻完全是兩回事,拍不出男主角的睿智,也拍不出修院的華麗,圖書館的奧妙和龐大。閱讀時正一面修讀拉丁文,但成績慘淡收場!
  •     一部欧洲中世纪宗教文化史和斗争史。人类对真理贪婪的诉求,权力的剧烈碰撞,各种思辨的激烈交锋,文艺复兴的前奏
  •     eco is so my love。翻译烂的跟屎一样
  •     Eco写得很棒。意大利语原版都看不太懂。
  •     看过的最好看的小说,强烈推荐
  •     中文版翻譯得很破
  •     因《誤讀》而認識作者,繼而買下本書,後有友力薦(但《誤讀》反而還未看)。無法不讚嘆作者的心思。只是看到述說中世紀歷史部分時覺得有點長...
  •     比甚麼達文西密碼好看多了。
  •     wonka说我会喜欢 长篇无能 摊手 = =
  •     埃科既富于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又兼有后现代顽童式的洒脱,在学者和作家双重身份间的自由切换,使他的高深符号学理论沾染上世俗的活泼,也使他的通俗文学作品保有知识分子的睿智,是难得的一位征服了欧美两大陆、跨越了雅俗两界河的人物。
  •     博学推理名作
  •     战栗
  •     I buoni libri sono da consigliare, questo è assolutamente da gustare, ma adatto solo a chi ama le letture impegnative.
  •     百科全书式的作者,赞一个
  •     强大的宗教知识
  •     好厚重,其中的隐喻符号看得一知半解,有时候真需要极大毅力才能硬着头皮继续。错误的假设却得到正确的结论,这个结果比最后揭露的阴谋反而更为深刻。关于宗教、中世纪、历史,好有兴趣。
  •     一樣,非常糟糕的譯本。請參考我對《傅科擺》的附註。
  •     不知道读的是不是这个译本。真是太难读了。。。
  •     小說本身很有意思,可惜翻譯實在太糟。又,書裡塞了極其大量的歷史、神學、哲學……老實說能看懂的部分並不多,應該出一個箋注本才是。
  •     吃力
  •     有深度
  •     kindle下載的文檔不知道是那個臺版,隨便標好了
  •     看的快脱力了.....
  •     了解了意大利的人的名字
  •     威廉根本是阿福风范=w=
  •     Umberto ECO
  •     c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