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 20年缉凶手记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13910561
作者:[美]罗伯特•K.雷斯勒,[美]汤姆•夏希特曼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FBI行为科学调查组创始人罗伯特•K.雷斯勒的回忆录,在本书中他回顾了自己20年的工作生涯,真实记录了他采访“山姆之子”“曼森家族”等连环命案凶手的过程,以及侦破“里根遇刺案”“吸血鬼杀手”等疑难案件的方法,深刻分析了一些罪犯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演变过程,把那些官方讳莫如深的犯罪心理侧写程序首次呈现于世人面前。
这是雷斯勒一生积累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首度公诸于世,因此本书在美国出版后畅销多年,全球8种语言发行,在日本更是创下了百万册的销售纪录,中文第一版销量突破20万册。
●FBI心理分析必读经典
●《纽约时报》畅销书
●美国精神病学和法律协会联合推荐

书籍目录

第五部分 图书目录
第1 章 吸血鬼杀手
第2 章 与魔鬼作战
第3 章 凶手访谈录
第4 章 暴力的童年
第5 章 报童的死亡
第6 章 有组织与无组织罪犯
第7 章 动机+ 过程= 凶手
第8 章 骗局
第9 章 再次杀人?
第10 章 天网恢恢
第11 章 摄像机下的凶手
第12 章 沉默的羔羊

内容概要

罗伯特•K•雷斯勒:
FBI行为科学调查组创始人,曾就职于FBI特别监察机构,以及美国军队的犯罪调查中心(CID)。他被称为FBI心理分析第一人,他是“犯罪心理侧写”“连环杀手”等词的首创者,也是《沉默的羔羊》创作原型的提供者与电影顾问。
汤姆• 夏希特曼:
全职作家,曾与罗伯特•K•雷斯勒合著《伸张正义》一书,现居纽约。


 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 20年缉凶手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是讲述连环杀手心理研究的经典著作,作者是犯罪心理侧写这门学问的元老级人物,事实上,连环杀手这个词和罪犯分类就是作者创造的。而我得说,媒体和民众把罗伯特·K·雷斯勒这样的人当成现代版福尔摩斯一样的传奇人物去传扬和崇拜,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在本书开头就向我们这些读者展示了自己那神乎其神的技术——仅仅通过观察罪案现场,就推断出这个未曾谋面的凶手是“白人男性,25-27岁,体型瘦削,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住所邋遢、凌乱,证物也许能在住所内找到。有精神病史,服用过药物。个性孤僻,不喜欢与同性及异性交往,大部分时间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失业,可能领取残疾救济金。如果不是独居,一定是和父母同住,但这种可能性很低。没有服过兵役,高中或职校辍学,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妄想症。”当然,就像福尔摩斯一样,这并不是什么魔术,而是依靠大量的案例经验和分析得出的经验总结——“经验表明,在性犯罪的案件中,凶手通常是男性,而且都是同种族杀人,这类案件的凶手多是20-30岁的白人男性,而这起案件的被害人居住在白人社区,如果有黑人进出会极其显眼,而案发后并没有收到这种报告。此外,凶杀毫无章法和事前准备、也没有清除那些会暴露身份的线索的变态杀人者往往都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尸体上发生的暴行显然是长期心理疾病的结果,一般而言,经过8-10年的潜伏期才会进行这种毫无逻辑的残忍杀戮。这种妄想症第一次发作多是在19岁的时候,加上10年左右的“疾病潜伏期”,因此凶手的年龄层一般都在20-30岁,并且,如果凶手大于30岁的话,心理异常就已经到了无法抗拒的地步,因此会犯下一连串奇怪而又毫无线索的谋杀案,但这桩凶杀案前后还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案件。之所以认为凶手的体型削瘦,是因为身材清瘦或身体衰弱的人更容易产生精神分裂的症状,并且,大部分患有精神分裂的人食欲不佳,他们经常不吃饭,因而导致营养不良。心理状况也会在他们的外表反映出来,因而这些人一般不太注意卫生……”等等等等。如同福尔摩斯一样,这些判断后面是大量的逻辑推理,而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依靠神探的个人经验不同,现代犯罪心理侧写这门艺术背后是许多学者、专家、职业人士共同努力所建立的更加庞大的案例分析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而罗伯特更是致力于推动这门学科的发展,让它依靠数字化从艺术升格为科学。这本书讲了大量的关于这个学科和FBI行为科学组发展的经历,以及很多历史上著名的连环杀手的案例(其中一些是作者亲自破获的,另一些凶手则和作者进行过访谈)。总之,这是非常充实的一本书,其中有一些细节让我尤其印象深刻,比如为什么缺乏刑侦经验的普通心理医生不适合为犯有谋杀前科的精神病患做心理诊断——其中一个刑满释放的罪犯一边去接受心理治疗和诊查,一边回家继续杀人,在心理医生那里得到了痊愈的诊断的时候正是他谋杀的高峰期——因为一般的心理医生缺乏和罪犯打交道的经验,他们平时的诊疗对象很少会像有预谋的连环杀手那样精心构建逻辑清晰的谎言,所以在诊断这些人的时候绝对不能只相信他们的一面之词,必须结合这些人的实际社会记录进行判断。此外我还发现美国的司法系统实在太宽松了,一些蓄意谋杀的人居然只判25年而且最后减刑到5年就放出来了,而且要送一个谋杀犯上电椅居然要花掉几百万美元!天啦,难怪有人要推动废除死刑呢。相比之下,我朝前些年来连枪毙你的几毛钱子弹费都要寄给你家里人,在节约司法开销上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蛤蛤蛤。大名鼎鼎的《红龙》和《沉默的羔羊》这两部作品使用的理论也是根据这个专业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的,实际上作家为了写这本书专门到作者的机构里面学习了数月。还有,一个名叫卡梅伦·史密斯的妇女工作者兼妇女问题研究人员在伯克利校园内针对搭便车女性做了项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24%的受访者曾在搭便车时遭到强暴,18%的受访者遭到攻击,17%的受访者差点遭到强暴及其他伤害。至于整个旅程没遭到任何伤害的受访者只有三分之一。
  •     读过几年警校,但是没啥可炫耀的,因为学的是文化课,如果想继续深造那还得往上考,我还没有到可以考的时候就退学了,所以更准确的说,我读的是普通高中。不过我的同学们都是继续学习的,所以他们现在多是警察。除此之外,家里也有亲人曾经是警察,所以小的时候与犯罪分子经常打交道,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与押送的罪犯零距离接触,那时还不懂得害怕,而且犯罪分子并不是电视里演得那样凶神恶煞,脸上带疤,如果不是戴着银光闪闪的手铐,谁也无法知晓他就是罪犯。现在想想,那时亲人挺不懂得保护隐私的,将我这个小孩摆在罪犯面前,也不怕罪犯报复,还好的是,一切都成为过去了。最近读了一些刑侦小说,如国内的《罪案现场》,还有国外的《开膛手杰克结案报告》《谋杀的解析》,以及《首席女法医》系列,不过这些毕竟都是小说,小说就有创作的成分在里面,现在我读的这本可不是小说,是美国作家罗伯特•K•雷斯勒和汤姆• 夏希特曼著的《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 20年缉凶手记》。先介绍一下作者,罗伯特•K•雷斯勒,他是FBI行为科学调查组创始人,曾就职于FBI特别监察机构,以及美国军队的犯罪调查中心。他是“犯罪心理侧写”“连环杀手”等词的首创者,他也是《沉默的羔羊》创作原型的提供者与电影顾问,怎样样?够重量级吧。另外一名作者汤姆• 夏希特曼是全职作家,曾与罗伯特•K•雷斯勒合著《伸张正义》一书。可见,他们应该算是合作伙伴了。本书是罗伯特•K•雷斯勒的回忆录,在本书中他回顾了自己20年的工作生涯,真实记录了他采访过的“山姆之子”“曼森家族”等连环命案凶手的过程,以及侦破“里根遇刺案”“吸血鬼杀手”等疑难案件的方法,深刻分析了一些罪犯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演变过程,有些细节描述还是很权威的。介绍了这么多,你该知道我读的是一本什么书了吧,如果没有点刑侦功底的话,恐怕读这本书还真有点难度。当然我说的难度不是指你读不懂它,而是你不会理解这里所描述的案例和侦破的过程为何那么神奇,那么令人费解的案件都会被侦破,而且之前的刑侦手段与现在比从技术层面来看,要差很多,所以,对那时破获的大案、要案的警察们来说,没有点真功夫还是不行的。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案例,有一些案件的侦破过程已经成了国际上的侦破教学案例。估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沉默的羔羊》,这部电影中的主角其实就来至作者所侦破的案件。很多时候,一些作家将这样的凶杀案件改编成小说或者电影,不仅仅是对刑侦警察的致敬,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社会上还存在凶险的一种担忧。本书的作者将这些非常典型的案例剖析过程,甚至罪犯的心理研究写出来,无疑是非常有研讨价值的,先不说对那些喜欢写刑侦小说的作家有多少启迪,就是对现在的案件侦破也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值得推介的是对案犯的心理剖析,应该是励志成为刑侦人员的必修课程。还记得前一段时间看中央台的《挑战不可能》,一位普通的民警通过一串脚印就能还原出脚印拥有者,如身高、体重,甚至连走路习惯都能分析出来,可见做任何事只要潜心研究都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当然这样神奇的断案能力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就如本书的作者,在断《吸血鬼杀手》案子时,到了现场,经过初步侦查,就基本断定了犯罪嫌疑人的大体特征,白人男性,25至27岁,体型瘦削,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住所邋遢、凌乱,证物也许能在住所内找到等,最终结果这些都在罪犯身上得到了验证,可见业精于勤。其实他们的推理能力如此之强,一方面来自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多年潜心研究,任何事都怕认真,认真做事的人都是高人。合上这本书,我就想但愿这样血腥的场面不要在现实中上演了,人的一生活着不容易,希望有一天这样的断案天才们没有用武之地,悲剧不再发生。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看得停不下来。
  •     比之前那个fbi靠谱,原来连环杀手经典设定都这里出的,回想某些小说,设定还挺精准的
  •     看过白银凶杀案的报道后对连环杀人犯的心理产生好奇,结果看得不寒而栗
  •     很好看,很有意思,值得推荐,可以多看看
  •     跟预期的不一样,并不是工具书,而是回忆录。我庆幸自己平静的生活……
  •     对一个CM死忠粉来讲,这书的唯一意义就是存档回放了,一本科普性故事书
  •     试想一下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暴力犯罪都和钱有关,但这些罪犯进行谋杀、强奸、猥亵儿童的时候,通常只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他们和普通罪犯很不同的原因。 普通人对连环杀手有个普遍的误解,认为他们杀人是因为双重人格,如果他们被治好,就不会再杀人了。事实并非如此,就像头发会变长,毒牙会更锋利一样,每当月圆之时,他们都会忍不住寻找下一个被害人。杀戮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永远不会满足,只会不断进行下一次的杀戮。这才是连环杀手的真意所在。 访谈中,我时常想起威廉海伦斯在被害人镜子上写下的那些字:“苍天在上,务必在我残杀更多人之前逮住我……”而我的工作不正是要达成他的心愿吗?
  •     读这本书时正好在回顾《Monster》觉得似乎可以找到各种原型。就本书来说,作者的资历自然是没话说,但若能少些吹嘘多些分析可能会更吸引我读下去。
  •     挺失望的,总的来说例子很多,犯罪心理的描写很真实,可以当故事书来看。
  •     犯罪Profiling应该算是最早的大数据分析吧,根据大样本分析总结某类罪犯的共性。反正美剧犯罪心理我已经不追了,实在看不下去,觉得太扯了,跟当年的Lie to me类似
  •     更多的是笔者的经历,至于如何进行心理侧写的方法并没有很多。
  •     非常精彩!
  •     还不错。真探停播了,布洛克的小说也看的差不多了,看看这个消遣下也不错。不过一口气写了那么多变态杀手看多了会有些审美疲劳
  •     写这么细当局没意见么。
  •     很多年前看的这本书,我记得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居然看得我后背发凉。不过后来看了100+部罪案侦缉的纪录片,越看越淡定了。
  •     有案件分析,有逻辑推理,很吸引人,特别好看。看来犯罪心理完全是请他当的顾问啊
  •     作者很厉害 很自恋
  •     干货十足,见解深刻,不愧是FBI第一书!
  •     元老级经典作品。
  •     不寒而栗
  •     这么合我胃口的书怎么才出现
  •     看完觉得其实很多东西已经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了 满眼的连环杀手都是老熟人ww 讲故事多 理论少 其实我是更想看理论的啊……
  •     毫无逻辑可言啊!真的好难看
  •     母亲的影响力是强大的,几乎所有的连环杀手都有一个脾气极差,情绪不稳定的母亲。
  •     犯罪心理侧写。所有犯罪行为本质上都和xing有关,即便作案过程中没有对受害人进行侵犯。罪犯幼年时往往拥有不合格的父母,从小即被奇特幻想困扰。
  •     传记式心理分析?
  •     心理测写的理论介绍的不够多,有些结论不知道怎么来的。好想多知道些!
  •     人的一言一行都反映其内心思考,通过行为分析能更好的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变化和行为变化,这非常神奇。从逻辑上来讲,每一个经典案例背后,都有无数个不为人知的行为积累,某些恶劣的行为积累会表现出罪恶来,某些优良的品性会表达出卓越来。FBI心理分析术,不仅仅适合刑事侦查案件,也适合一般问题的分析。
  •     读毕感觉作者参加了数不清的连环杀人犯研究 应该是这一领域鼻祖类的人物。书中有介绍了各种各样“非同寻常”的人 他们平时或许看起来没有任何不同 但是早年在心中的一些阴影 没有在童年时期得到关怀的这一部分最终在某天爆发了。多数和性方面有关。作案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癖好 有些会返回作案现场 有些保留很多纪念品 都是为了满足和填补自己缺失的一部分。作者还提倡建设了数据网 对美国各州的罪犯数据进行记录 通过对比解决类似的案子 使得跨洲作案者的风险降低。美中不足的是 如何得到这些见地和判断 尤其是奇妙的心理侧写 作者不知是有意无意的把其归类为经验 没有讲述具体这些侧写是如何完成的。
  •     静读会员书库
  •     干货少,私货多。个人不太喜欢这种行文风格,与犯罪的对话不乏精彩,一线经验丰富总结归纳不成体系。不推荐。
  •     酸爽!相当于周末去逛大柳树市场看连环杀手展览。
  •     注视深渊久了,你也会变成深渊
  •     地广人稀连环杀手就是多啊
  •     3.5 还行。有点被吓到。20161206 北京
  •     人的一言一行都反映其内心思考,通过行为分析能更好地判断个人的性格及行为变化。那些罪犯能这么残忍的做到连环杀人,不是他缺乏人性,而是他不懂什么叫做人性。杀戮是他们的欲望,不会一直满足…说了这么多,嗯,其实这就是一本科普型故事书。
  •     2016.9.7看完 还不错~ 第一个案子很像《心理罪》里的吸血鬼
  •     去马
  •     如何与变态杀人狂沟通,作者很有心得
  •     总结归纳不成体系,缺少方法论,干货夹杂在实录中,找起来有点累。总而言之虽说一线战斗经验丰富,但内容和书名不符
  •     一本犯罪心理的科普书,用了一些典型的罪犯和案例来揭示连环杀手的成因和行为模式,普及了犯罪心理的知识,打开了一扇了解犯罪心理的门,满足了阅读者的好奇心,追类似题材的美剧时更有感觉了。
  •     写得有些粗浅
  •     rd_347
  •     作者太装bility 但是还是学到了一点
  •     很想知道细节
  •     心理侧写是一门错综复杂、包罗万象的艺术。封面宣传语“教你如何看穿他人的内心世界”这就太欺骗读者了,还是“我在FBI的20年缉凶手记”真实。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