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衣夜行紀

出版社:kubrick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9881550767
作者:李維怡
页数:173页

作者简介

《短衣夜行紀》是李維怡繼2009年《行路難》後於本地出版的文字耕作結集。集子中,維怡繼續以文字錘煉各種社會參與的思考和感受,並逐步走向一種詩歌、散文、紀錄片、小說共融的筆耕方式。集子以真實世界的緩慢、細緻,紀錄下各種被輾過的裂痕,以圖在這高速消費化、廣告化、偶像化的都市 中,持續拷問「人」的立足點。 2014年六月,《短衣夜行紀》被選為第七屆「香港書獎」獲獎書籍之一。
雄仔叔叔在序中寫道:
「歷史和瑣事,會被遺忘,至記不清楚。從1966年的反天星加價事件到2005年的反領滙收購,途經1995年的金輪大厦天台屋抗拆再到2010年的反高鐵,我們記得什麼呢?除了『歷史的算術』,我們記得那些人嗎? • • • 在社運、抗爭的呼喊、激昂中,理論、認知只是抗爭堡壘部份的基石,這部份的基石可在權力運作下朽壞,只有人與人之間的愛和尊重,才是抗爭的人間正道 • • • 」

书籍目录

代自序﹣所有
代自序﹣召魂
序: 回歸人性,就是力量(雄仔叔叔)
遊園
城市速寫
燈籠
送行
聖誕快樂
等式 —— 悼工殤的巴籍少女
沉香
無題 —— 悼...   (註: 一個在內地被消失的名字)
平常的一天
復活 —— 悼被警察槍殺的尼泊爾朋友
這,不是一個鬼故事
無題
某年七月二日清晨的一些瑣事
悼亡
跋一:擠
跋二:那些被遺忘至記不清楚的… 歴史和瑣事

内容概要

李維怡 • 文字耕作者
北京出生,香港長大。這十年主要在香港從事紀錄片創作、藝術及媒體教育及參與各種基層平權運動,現為影像藝術團體〔影行者〕的藝術總監,認為藝術創作應該屬於所有人,一直努力學習如何將藝術從殿堂想像拉回人民生活的空間。
2000年意外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散文、小說與詩歌散見於《字花》、《香港文學》、《文學世紀》、《明報》、《捌a報》。 文字耕作結集現有2009年的 《行路難》、2010年與友人結集的《走著瞧》及 2011年的《沉香》。
這幾年與不同的市民一起共同創作一系列人文關懷的紀錄片,包括有關灣仔利東街人民規劃運動的《黃幡翻飛處》、有關2005年反世貿抗爭的《沉重而絢爛的十二月》、有關紥鐵工人罷工的 《紥草根 • 鐵生花》、有關貨櫃車司機生活的 《Dog and Butterfly》、有關行將消失的嘉咸街市集的《嘉咸 • 女情》、有關保衛天星、皇后碼頭運動的《碼頭與彼岸》、有關都市貧民反迫遷抗爭的 《順寧道 • 走下去》。
最新的錄像作品包括,2012年紀錄十年關注舊區重建與人文關懷反思的 《街 • 道 —— 給「我們」的情書》及 2013年開始的一系列探討邊境與基層的關係的 《未存在的故鄉》。


 短衣夜行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十分漂亮的設計。簡單但有格調,年度喜愛呢!﹣近年有哪個‘文學’類的香港作者的作品我會豪不猶豫的買的話,那就是李維怡。自《行路難》接觸到她後,《沉香》及在《字花》上連載的故事都十分喜歡看。﹣我比較不懂看詩句。但只是看書中的故事已十分‘值回票價’。﹣李維怡經常有一個十分‘街坊’的視覺,十分貼近香港的基層,在深水埗,在土瓜灣,在天水圍,在菜園村馬屎埔,在灣仔警察總部...... 如果有哪位想了解近十年廿年香港的社會變遷、社運視角,她的書是最好的選擇。﹣幾篇寫八十年代的故事十分美麗,想來有作者剛到香港的一些回憶在內?﹣除了《沉香》一篇外,其它的篇章雖曾刊登但未曾結集出版。如果真要揀,我最喜歡《這,不是一個鬼故事》。很喜歡作者這種主角也有他的人生規跡的視角,不只是把故事置在一個社運的場境中,而是放在一個人生的脈絡當中。這反映了作者真正的接觸了很多活生生的人物,而不只是有運動的理論。﹣兩篇跋也很利害,不知道是小說還是紀實,卻把今天的香港與歴史的香港連接起來了。新移民,舊區重建的抗爭,抵疊政策,殖民政府...... 幾十年的因種下的果呀今天。
  •     李維怡擅長敘寫社會議題裡的人,這些人大多無端地被捲入爭議或事件裡。有天回家竟發現門口被木條封死了,只用一張條子告知「此區改建、即刻搬家」;呵著哈欠排隊搭校車,心想又是無聊的一天,可對面有一兩個大嬸,怯生生地舉起一片從瓦楞紙箱拆下的紙板,上書:「無良老闆,拖欠人工五個月」;又或者,節慶時沿街漫步,馬路上橫躺一個不明男子,眼看路口燈號就要轉綠,這下子大車小車都要衝過來,男子是生是死?上一秒是良民,下一秒變刁民、變暴民;前一天家還是家,一覺醒來,竟是違建。這人生太魔幻太戲劇了嗎?無疑地,我們都該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可真得能決定自己的人生?或,即使奉溫良恭儉讓或歲月靜好為人生圭臬者,可曾有那麼一瞬間,隱隱查覺似乎哪裡不太對?日復一日,現下看來,似乎是前幾個世代或某些階級的特殊性。〈平常的一天〉裡,帶娣帶著孩子分租劏房,孩子還小難免吵鬧,但一哭就惱怒其它房客,單親媽媽+領綜援+大陸女人+媒體不願追究的真相……怎麼看都是新聞頭題的料,偶而在公園聽到有人嗑牙相關話題,只想趕快離開現場,「好像走慢一步會被人當眾扒去衣服似的」,帶娣只能小心翼翼地護持著生存的條件。李維怡透過新房客阿娟,平衡原本該是爭議的漩渦。阿娟有些奇怪脾性,寧願在家開手電筒、出門洗澡,也不想讓貪婪的房東藉水電費勒索,阿娟是唯一讓帶娣感到親切的人,或許正因為阿娟有種「不理所當然」的偏執。單身生活的阿娟,有時也會覺得做人不知為什麼?人家父母為子為女,而她呢?或,倒過來問,我們是否曾因他人、甚至是看似沒半點干係的陌生人的存在,而無償地獲益了?但,人生不總是那麼幸運,〈這,不是一個鬼故事〉裡,每到深夜時刻就會固定出現一個失神女子,發狂似地尋找她勇闖急診室、才一出生就被香港丈夫與婆婆搶走的兒子,鬼聲啾啾,只有報攤老闆志忠死守一幢早已人去樓空的重建局物業。志忠本來心底發毛,但得知失神女子阿晶的處境後,乾脆幫起她寫起咒罵無良丈夫的布條,一起高掛在即將拆遷的大樓上;或已太遲,最後只剩寫了大字的白綾騰空翻飛。李維怡一向不以控訴手法寫小說(即使這篇也是),很少「賜死」角色(比起魯迅或陳映真等前行代),但「中港矛盾」爭議越形激烈,不知一向樂觀並總是冷靜的李維怡,是否覺得現實所拋出的問題越來越嚴峻了?李維怡寫小說擅用成長與啟蒙的書寫策略,但不說教,在〈跋一:擠〉卻少見地點數香港歷來時緊時鬆的中國移民政策,是怎樣地基於港中經濟的需求而呈現推拉。香港這個國境之南對中國移民來說,究竟是怎樣的?〈跋一:擠〉歷時性地描述了幾個在不同時期的香港故事,肯定是發達了才能住在「鑽石山」,但睜眼所見竟是擠得密密麻麻的山屋村。第一代原以為胼手胝足安頓老小,餘生足矣,但「玲沒想過香港法庭判了的事會不算數,康也沒想過在香港也會隨便被人拆屋」,下一代都年過40,卻首次嚐到「言論自由」的滋味。卷首〈樂園〉描述父女趕在隆冬清晨、父親返工前限時盡情玩耍,但太早了,連動物都沒睡醒,遊樂設施也沒開,唯一開動的旋轉木馬傳來極為耳熟、卻完全改編為輕快版的《三套車》,看著女兒騎著彩馬開心極了,父親怔怔出神,想起過往下放農村的日子。人人爭相去香港,那香港肯定是樂園了?即使到著後,捱著村屋過日子,住天台屋,賃居狹小樓宇,但那時「還很有機會直接看得見海上的夕陽與月亮」。※原文刊於《破報》復刊781期(2013.10.3)http://www.pots.tw/node/12006
  •     李維怡擅長敘寫社會議題裡的人,這些人大多無端地被捲入爭議或事件裡。有天回家竟發現門口被木條封死了,只用一張條子告知「此區改建、即刻搬家」;呵著哈欠排隊搭校車,心想又是無聊的一天,可對面有一兩個大嬸,怯生生地舉起一片從瓦楞紙箱拆下的紙板,上書:「無良老闆,拖欠人工五個月」;又或者,節慶時沿街漫步,馬路上橫躺一個不明男子,眼看路口燈號就要轉綠,這下子大車小車都要衝過來,男子是生是死?上一秒是良民,下一秒變刁民、變暴民;前一天家還是家,一覺醒來,竟是違建。這人生太魔幻太戲劇了嗎?無疑地,我們都該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可真得能決定自己的人生?或,即使奉溫良恭儉讓或歲月靜好為人生圭臬者,可曾有那麼一瞬間,隱隱查覺似乎哪裡不太對?日復一日,現下看來,似乎是前幾個世代或某些階級的特殊性。〈平常的一天〉裡,帶娣帶著孩子分租劏房,孩子還小難免吵鬧,但一哭就惱怒其它房客,單親媽媽+領綜援+大陸女人+媒體不願追究的真相……怎麼看都是新聞頭題的料,偶而在公園聽到有人嗑牙相關話題,只想趕快離開現場,「好像走慢一步會被人當眾扒去衣服似的」,帶娣只能小心翼翼地護持著生存的條件。李維怡透過新房客阿娟,平衡原本該是爭議的漩渦。阿娟有些奇怪脾性,寧願在家開手電筒、出門洗澡,也不想讓貪婪的房東藉水電費勒索,阿娟是唯一讓帶娣感到親切的人,或許正因為阿娟有種「不理所當然」的偏執。單身生活的阿娟,有時也會覺得做人不知為什麼?人家父母為子為女,而她呢?或,倒過來問,我們是否曾因他人、甚至是看似沒半點干係的陌生人的存在,而無償地獲益了?但,人生不總是那麼幸運,〈這,不是一個鬼故事〉裡,每到深夜時刻就會固定出現一個失神女子,發狂似地尋找她勇闖急診室、才一出生就被香港丈夫與婆婆搶走的兒子,鬼聲啾啾,只有報攤老闆志忠死守一幢早已人去樓空的重建局物業。志忠本來心底發毛,但得知失神女子阿晶的處境後,乾脆幫起她寫起咒罵無良丈夫的布條,一起高掛在即將拆遷的大樓上;或已太遲,最後只剩寫了大字的白綾騰空翻飛。李維怡一向不以控訴手法寫小說(即使這篇也是),很少「賜死」角色(比起魯迅或陳映真等前行代),但「中港矛盾」爭議越形激烈,不知一向樂觀並總是冷靜的李維怡,是否覺得現實所拋出的問題越來越嚴峻了?李維怡寫小說擅用成長與啟蒙的書寫策略,但不說教,在〈跋一:擠〉卻少見地點數香港歷來時緊時鬆的中國移民政策,是怎樣地基於港中經濟的需求而呈現推拉。香港這個國境之南對中國移民來說,究竟是怎樣的?〈跋一:擠〉歷時性地描述了幾個在不同時期的香港故事,肯定是發達了才能住在「鑽石山」,但睜眼所見竟是擠得密密麻麻的山屋村。第一代原以為胼手胝足安頓老小,餘生足矣,但「玲沒想過香港法庭判了的事會不算數,康也沒想過在香港也會隨便被人拆屋」,下一代都年過40,卻首次嚐到「言論自由」的滋味。卷首〈樂園〉描述父女趕在隆冬清晨、父親返工前限時盡情玩耍,但太早了,連動物都沒睡醒,遊樂設施也沒開,唯一開動的旋轉木馬傳來極為耳熟、卻完全改編為輕快版的《三套車》,看著女兒騎著彩馬開心極了,父親怔怔出神,想起過往下放農村的日子。人人爭相去香港,那香港肯定是樂園了?即使到著後,捱著村屋過日子,住天台屋,賃居狹小樓宇,但那時「還很有機會直接看得見海上的夕陽與月亮」。※原文刊於《破報》復刊781期(2013.10.3)http://www.pots.tw/node/12006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仙人掌旋转木马的回忆;灯笼恐惧与电视谎言;好心当雷劈的浪漫圣诞;跨越一个世纪的两次罢工和曾祖母的沉香;一次报摊铺头强拆带出几户人家一辈子的街坊魔幻现实;警局一夜革命情谊;几代大陆客逃港居港简史拼图……在一个繁体字的小城里,有一位女作家带着暖心的笔触,继承了鲁迅的风骨
  •     寫得不錯的小說,作者也是近來大熱的「左膠」。 XD
  •     离开香港前买的最后一本书,老师,女大王…
  •     在書局打了八成書釘,非常有張力......如此直接以文學手法介紹社會議題,辛其氏之後還有誰,我想不起了......
  •     寫得不錯的小說,作者也是近來大熱的「左膠」。 XD
  •     诚如序跋中所言。历史与琐事会被遗忘至记不清楚。如果拿出评电影那套路数。三星半吧。碍于不同生活社会背景以及我涉世尚浅且没怎么读过书的事实。书中之文于我无感。但文字上的想象力却可以让那些诗歌们越读越有味道。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