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拉宫的午夜

出版日期:2016-12
ISBN:9787509799473
作者:[美] 查尔斯·金
页数:378页

作者简介

查尔斯•金以画面感丰富的、万花筒式的记述,重现了佩拉宫大酒店、伊斯坦布尔古城作为全世界枢纽的时代,定格了欧洲和中东历史被遗忘的时刻。他娴熟的写作展现了爵士乐时代的革命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对抗死神的外交,这些环环相扣的故事既是迷人的史诗,也是对包罗万象的都市美德的赞歌,是全世界大城市的命脉。
从穆斯林选美皇后、格鲁吉亚皇室到列夫•托洛茨基,各色人物都在伊斯坦布尔留下了印迹,金机智地串起了他们的故事,不只素材丰富,可以吸引普通读者,细节也很到位,满足了专业人士。
——《出版人周刊》
金精确细致地把这一段错综复杂的故事梳理出了几条主线,这本书有大量的考证研究,读起来非常过瘾,引人入胜。
——《纽约时报书评》
精彩绝伦……一座古城成长的烦恼,在这一背景下还隐藏了多个人物传记。
——《波士顿环球报》
这本书能够让我们仔细端详这座历久弥新的古城。
——《西雅图时报》
这本书极富感染力,令人着迷。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书籍目录

目录
本书获誉

地图
自序
序幕
大酒店
灰色舰队
占领
反抗
博斯普鲁斯的莫斯科
君士坦丁堡
战后世界奏响的爵士乐
过去是我心口的一道伤
摩登时代
揭开面纱
像松鼠一样生活
孤岛生活
皇后
圣索菲亚大教堂
影子战争
书面记录
吉兆门
尾声
致谢
年代表
注释
词汇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概要

查尔斯•金,美国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与政府学教授。他经常作为全球问题评论员出现在媒体上,主要著作有Odessa:Genius and Death in a City of Dreams; Extreme Politics: Essays on Nationalism, Violence, and Eastern Europe; The Black Sea: A History; 等等。现居华盛顿。


 佩拉宫的午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佩拉宫的午夜 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1. 土耳其知识分子形容,伊斯坦布尔整座城市都弥漫着挥之不去的呼愁,摇摇欲坠的城墙岸壁、落没将倾的华夏宅邸、风蚀雨浸的滨海别墅无一不流露出这股心似掏空的愁思。0032. 这些照片弥足珍贵,留住了许多难以复制的历史时刻,俄罗斯歌舞团的金发女演员嬉皮笑脸地挥舞双臂,苏丹后宫的太监齐聚一堂,穆斯林群众宰杀公羊祭祀有轨电车,消防员带着奇异的防毒面具参加防空演习,女学生听闻开国总统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逝世的消息悲痛欲绝,跳绳的成年女子露出孩童般灿烂的笑容,骑车的姑娘在骄阳下飞扬的黑发和衣裙。0063. 这座位置绝佳的城市隐藏着现代化的真相—处处都是宽阔的马路、巴黎风格的商场和有轨电车,不复当年拜占庭教堂和奥斯曼清真寺勾勒的神秘图景—所以,经由陆路抵达难免令人兴味索然。0084. 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近五个世纪里,每个伊斯坦布尔人一辈子至少会经历两次灾难性的地狱之火。0135. 几个世纪以来,过度消遣与恣意放荡一直是这个城市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1016. 事实上,酒吧和餐馆的数量失控在伊斯坦布尔的社会历史上是常有之事。1067. 搬运工沮丧的咒骂,香料市场小贩坚持不懈的讨价还价,这些未加修饰的人声承载着苦乐哀愁,与远方借由新技术传来的声音此消彼长。1168. 这个城市的主题是博斯普鲁斯向北的微风、偷偷摸摸的爱情、古老的木屋、高山草甸上的羊群,以及再也回不去的远方城市。1219. 惠特莫尔天生派头十足但又憧憬避世隐居,非常注重隐私却又希望万众瞩目,他是头等压抑的自我推销者,是敬畏并探索美的人。20310. 他们的文件档案刚盖上第一枚印章的时候,还没等到巴勒斯坦当局签署移民证书,伊斯坦布尔的护照控制官准备校验,以及土耳其官员签发过境签证等一系列流程结束,他们就已经死了。参与营救工作的人只会忙着整理等待救援的长名单,而对个体小家庭以及巴拉斯和希尔施曼来说,填满一份乘客名单有时就像是在组建一艘幽灵船。25711. 现代伊斯坦布尔所隐藏的起源就是这块土地之上的佩拉宫大酒店:穆斯林基金会是它最早的所有者,亚美尼亚人为它规划了之后的发展,比利时的跨国公司让它名扬四方,希腊商人收购了它又失去了它,还有阿拉伯出生的土耳其穆斯林引领着它狼狈地走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83一场恢弘又不乏细节的叙述,向我们还原了真实的伊斯坦布尔。但翻译腔略重,稍有影响阅读体验。单向空间出这样的书真的是有勇气和理想的,书的装帧设计也是十分有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错,作为non-fiction,新颖的切入点,由小见大,由浅及深,非虚构写不好很容易变成枯燥地堆砌事实,但这本没有,适时地加入一些有意思的facts,很提味,节奏掌握得也还不错。是个不错的尝试。
  •     人文、历史、旅行,伊斯坦布尔的古往今来
  •     从酒店写一座城市的近现代史,非常有趣的一本书。Mansel的《君士坦丁堡》指出伊斯坦布尔本质是多元民族属性,伊斯坦布尔是世界的避难所,Mansel认为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伊斯坦布尔失去了其本质,所以他的书的最后一章叫《首都之死》,但是从这本书里写到的俄国和犹太难民,从今天伊斯坦布尔的叙利亚难民,从伊斯坦布尔的现代史来看,伊斯坦布尔还是一座地中海而非伊斯兰的城市,它没有失去多元性。圣城不死,只是慢慢凋零。PS:译者是做东亚文学的?我觉得这种书还是请人校对一下土耳其语译名比较好……
  •     读完《佩拉宫的午夜》,原作给四星,翻译至少得扣一星。这本书的翻译风格可以说非常奇怪,绝大部分内容都还不错,但是显然译者对一些典型的中英表达差异不敏感,常常能看到一段很流畅的话中间忽然冒出一句英式中文,如同米饭里夹沙子。
  •     画面感好强,感觉是在看一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电影。虽然截取的是一战前夕到二战后短短20多年的一段历史,却有穿越千年的厚重感。各种人物和历史情节交织穿插叙述丝毫不乱,时而插叙时而倒叙,让一部历史书变得像小说一样张弛有度,很会调动读者的心理。真的是一本有趣的历史书。
  •     写的很细致 但和佩拉宫真的有什么关系么?明明写它只有一点点
  •     可惜我已经不敢去伊斯坦布尔了。 粗略了解凯末尔民族主义和演变为世俗土耳其的过程。
  •     好作品遇见好译者 不容易
  •     一副巨大的鸟瞰、工笔图观察这个城市。Selahattin Giz到Keriman Halis土耳其小姐,从犹太难民到白俄贵族,每一个人非常鲜活地在时代里的伊斯坦布尔交汇、冲撞,泛起浪漫、激情和阴谋。
  •     希望现代土耳其不要忘了他们先辈为实现世俗化而做的努力。
  •     以为会很难读,但翻译很流畅也很生动,读起来没那么费劲但却很有画面感与代入感。伊斯坦布尔的历史结合了文化、国家、政治以及人物故事,显得如此有趣。很多描述也能引起较多的共鸣,看完这本书似乎可以计划去伊斯坦布尔了。
  •     1月图书-佩拉宫的午夜 以一座城市来书写一个国家的变迁的作品,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在思考究竟是人类书写了历史还是历史塑造了人类,在某些时刻很难界定得清晰明了。历史是残酷的,芸芸众生被历史裹挟着前行,生老病死似乎不再由自己掌控;而历史又是温暖的,总有那么一些人和事儿,让你觉得再残酷的世界依然美好。再者历史又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相似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时间,那些伟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特别喜欢各地古老的建筑,经历了潮起潮落,成为历史永久的见证。
  •     打开了新世界
  •     佩拉宫隐藏着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起源,被穆斯林基金所有,比利时跨国公司让它名扬四方,被希腊商人收购,再见证着二战的结束。这片土地因为他的地缘和复杂民族宗教关系承受了太多纷争。查尔斯金通巧妙的串联起一系列人,事,物构建了从一战前到二战后的跌宕的伊斯坦布尔历史。
  •     战火下的伊斯坦布尔徐徐展开 各色人物纷纷登场 政权交替 财富清洗 难民逃散 为此沉重的历史一叹
  •     作为伊斯坦布尔爱好者值得一读,下次去要住佩拉宫。书前面一半和佩拉宫联系不够紧,后来好转很多。
  •     通过一个城市的兴衰来讲国家历史,之前不了解,读起来还是蛮有乐趣。
  •     这是胡成一辈子也写不出来的东西,怎么跳脚也达不到的高度,不矫情,有意思,即使有偏向也尽量让你不看出来。二战后部分实在觉得太匆忙,再加上译者能看得出来的不懂法文土耳其文亚美尼亚文blablabla,扣一星。
  •     单读计划第一本书。从一家国际化酒店的角度,解读伊斯坦布尔的近代史。重新发现阅读思想之美
  •     在单读classic的计划“压力”下一周多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完全不熟悉的题材--土耳其近代史。从拜占庭到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真正站在东西方交汇地带的土耳其,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历的一切看起来尽是那么熟悉。描述协约国组团进入分割伊斯坦布尔的文字就让人想起上海想起大汉口的租借,凯末尔作为土耳其现代国父所做的一切难免让人想起。。。,各种利益纷争、民族主义、女性地位、文化事业、官僚主义,即便如我这般草率阅读下来,也是重重地敲击了心灵。
  •     从书中描写得时间纵深上看,总篇幅略显局促了,显得每一章节都有流于叙述、缺乏清晰的脉络之感。“战后奏响爵士乐”章往后的文字渐入佳境,生动丰富。书名叫“佩拉宫的午夜”,似乎从佩拉宫的视角串联起现代伊斯坦布尔的命运跌宕更好,但作者的视角总是迁跃,大大削弱了阅读的节奏感。总体上是丰富的,比起我们熟悉的那个君士坦丁堡,现代伊斯坦布尔更复杂、深沉也更疮痍,书中选的照片都很棒,瞬间把我带回那些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游荡的日子。
  •     作为一个断面的城市史,你可以读出任何你想读出的东西:革命,流亡,战争,统一,宗教,女权……历史被重新阐释,凯末尔如是,埃尔多安亦如是
  •     LivePhotos@Istanbul
  •     无论表面的历史,还是隐藏的历史,皆供人铭记,也供人想象。以小见大,叙述的角度和方式相当不错
  •     我爱死了,标记是怕忘记整理读后感
  •     作为通俗史和现代土耳其入门来说,可读性很高。着眼在与历史交织的个人命运和时代群像,难免有些琐碎和肤浅,但笔下的伊斯坦布尔也因而更具人情味,充满吸引力。
  •     很棒的书,看完后更想再去一次伊斯坦布尔了。想起了《香料共和国》里,老外公对此城的赞美,这是万城之城,是城上之城。几千年风云奔来眼底,沉重荒诞戏剧性。作者很善于剪裁,涉及到的点特别纷繁,但阅读起来却有轻盈感。常常有小规模荡气回肠~总之是很舒服的阅读体验。 缺点:本书校对不认真,一些涉及史实的错别字严重不能忍。
  •     一间酒店,一个百年,一个古老的宗教化的帝国转变成了一个世俗化的共和国。管窥了一段历史,却依然觉得这个国家和城市充满了神秘感
  •     视角丰富,充分体现伊斯坦布尔复杂深刻的历史,书的跳跃度大,缺乏清晰的脉络,看着有些累。
  •     1.读到了一战后签订的两个条约,一个是《摩德洛斯停战协定》,一个是《色佛尔条约》,后者主要是瓜分奥斯曼帝国国土,由此联想到了苏联解体和清帝国灭亡,奥斯曼和苏联只剩下了土耳其和俄罗斯,而北洋政府接手了风雨飘摇的中国后,保住了海棠叶子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一直到1924年的北洋是在努力办共和是值得肯定的。 2.有机会要找俄国内战中白俄和苏俄矛盾的书来读,民族斗争的恐怖,穆斯林人,希腊东正教人,亚美尼亚人,互相驱逐着,没有哪个民族是永远的胜者。3.等待偏见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证。4.看到了共和国初建凯末尔改革,从宣礼声由阿拉伯语改为拉丁语,到着装,再到人口普查,首都迁往了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面临现代化的冲击,城市新一轮的建设规划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     以为会很难读 结果读起来太通畅了 喜欢这样的风格 要开始多看看欧洲历史啦
  •     要是能有一大笔钱,就带着牛牛去伊斯坦布尔。白天,去苏莱曼清真寺,同他讲苏莱曼大帝的文治武功,看他盯着我看时的认真眼神,回答他无休止的为什么;夜晚,入住金角湾一间老旧而奢华的酒店,打开房间的窗户向外看,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盛景尽收眼底,随意畅想昔日奥斯曼帝国的欢笑与叹息。
  •     2017年第一本书
  •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断断续续竟用了快三个月。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一本关于他国历史的书,一理科生,对世界历史也没多大印象,但这本书真有那么一些时候,让我感觉自己身临其境,就站在人来人往的佩拉大街上,见证了伊斯坦布尔的时代更迭。
  •     一个坐落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城市,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无法避免的结局。一个酒店串联起城市的兴衰,而一个城市,折射了近代历史。站在高处俯瞰东方快车到来打通与世界的链接,又平视在风起云涌的特殊历史时期投射的个体命运。这段去往过去的旅程,收获良多。
  •     與古老國度的第一次接觸。拋開對奧斯曼帝國的各種神秘想像,二戰時期的伊斯坦布爾拍出電影也會場面宏大暗處波詭雲譎諜戰密佈,各國各民族各種身份各懷心機的大交匯。
  •     超级赞!写得特有意思!
  •     各种线索穿插得挺好,地名翻译前后不一致减分
  •     读完阿拉伯的劳伦斯再看此书,颇有将世界都集聚在伊斯坦布尔的感觉,翻译流畅,潜藏了世界的种种变动!
  •     单读classic计划第一本。作者有织造时空的布局,而打通庞杂线索的手段有限,整本书读来少了宏观的全局感,佩拉宫更像串场的标志。除此之外很是精彩,人和事的往来摩擦,把伊斯坦布尔多灾无难的形象沉淀了下来,让人神往。
  •     人死善莫大焉,末代王朝亦如是。当然,我非常喜欢人文观念下的历史书籍,但是,我没有耐心读了...
  •     前90页繁冗枯燥,后面渐入高潮,城市的天性决定了城市的历史,具备一切冷诗意的元素,可惜翻译不是很到位!
  •     很精彩的书,读时的感觉就好象作者把与伊斯坦布这座城市有关的诸多历史节点、事件与人物都搜罗了来,摆在佩拉宫的大堂里开展览,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哎,拍成电视剧可以拍好多季啊
  •     书是好书,然而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内容总结起来就是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对我这种不熟悉欧洲文学历史的人来说读起来太琐碎,跟《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读起来差不多,好像什么都想说上一些,只不过一个是围绕“伊斯坦布尔”以时间纵轴展开,一个是围绕“1913年”时间横轴展开。 实在无法消受这样的片段式文学。
  •     很有趣, 信息量太大,略微有点杂。没有特定的主线,不算深入,但是把万花筒一样的伊斯坦布尔描绘出来了。每一个特定段落都不错,印象比较深的还是白俄移民以及哈莉黛两段,前者带着某些俄罗斯人才会有的忧郁,后者则是热情、理想和勇气。
  •     2017年1月。
  •     战争造成的混乱一般有几要素:合法的妓女,滑稽的法律,战后的爵士和患有性病的官兵。不知道伊斯坦布尔是否也在等一手“伟大复兴”!
  •     20170118 正在读,单读的活动买的
  •     看了一个月,终于在农历新年之前看完了,2017第一本书,打卡。伊斯坦布尔对我而言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城市,去之前和回来后都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试图去理解这座城市的千年悲欢,可是看完此书之后才发现,这真是座让人越了解越想继续了解的城市。那些熟悉的地方原来还有陌生的故事,那些初见的历史原来还能和已知的相联系,这一切都让人恨不能立刻买机票再去。作者的行文我挺喜欢,用一个个的名字串起了土耳其近现代史(尽管这段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一样充满屈辱和反抗看着着实难受),在了解了拜占庭和奥斯曼之后,土耳其完整了。或许下次去,就住佩拉宫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