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学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561351277
作者:季羡林 口述,蔡德贵 整理
页数:431页

作者简介

季羡林先生生前在学术助手蔡德贵先生的协助下开始进行口述史的工作近十个月的时间里口述达七十五次之多,这一口述实录可以说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留给世人最后的宝贵财富。口述史从季羡林的家世、童年、求学经历、治学经过、学术研究、家庭生活、个人情感、友人交往等各个方面展开,全面的、详尽的、真实的反映出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平凡而又充满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是研究季羡林先生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本书也首次披露大量季羡林先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将为众多季羡林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可信的、珍贵的资料。
乡村少年,为何过继叔父,离乡别母,踏上学术坦途。
入读清华,留德十年,陈寅恪为何推荐他执教北大?
与乔冠华同时赴德留学,为何走上不同人生之路?
胡适为何在1949年必须离开北大?南京机场他又为何潸然泪下?
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一心想做蒋介石“帝师”,人生沉浮,被批“四大不要脸”
胡乔木夜访季羡林,所为何事?
丁玲、胡也频、沈从文,扯不断,理还乱
………………
茫茫人海,他最敬佩谁?百年沧桑,他最看不起谁?
人之楷模,学界典范,学海无涯,三辞桂冠,万众敬仰,人生有憾
回溯百年人生,激扬风流人物
欲知季羡林和他的真实世界,且看《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

书籍目录

第一次口述 (2008年10月13日上午7:00-8:30)/1第二次口述 (2008年10月14日上午7:00-8:30)/3第三次口述 (2008年10月16日上午9:40-10:40)/5第四次口述 (2008年10月16日下午4:00-5:10)/12第五次口述 (2008年10月17日上午10:00~11:00)/27第六次口述 (2008年10月23日上午9:50-11:00)/41第八次口述 (2008年10月25日上午10:30~11:20)46第九次口述 (2008年10月27日下午3:50~5:10)/49第十次口述 (2008年10月29日下午3:50~5:10)/55第十一次口述 (2008年10月31日下午3:50-4:40)/69第十二次口述 (2008年11月1日下午4:00~5:00)/76第十三次口述 (2008年11月7日上午)/84第十四次口述 (2008年11月7日下午4:00-5:00)/86第十五次口述 (2008年11月10日下午4:30-5:10)/91第十六次口述 (2008年11月11日下午3:40~5:00)/101第十七次口述 (2008年11月12日下午3:40~5:20)/108第十八次口述 (2008年11月13日下午3:50~5:10)/115第十九次口述 (2008年11月17日下午4:00~5:00)/126第二十次口述 (2008年11月19日下午3:50~5:10)/130第二十一次口述 (2008年11月20日下午)/133第二十二次口述 (2008年11月21日下午)/141第二十三次口述 (2008年11月24日下午3:50~5:00)/145第二十四次口述 (2008年11月25日下午4:00~5:00)/166第二十五次口述 (2008年11月26日下午4:00~5:30)/169第二十六次口述 (2008年11月28日下午3:30~5:10)/175第二十七次口述 (2008年11月30日下午4:00~5:00)/180第二十八次口述 (2008年12月1日下午4:00~5:00)/183第二十九次口述 (2008年12月2日下午3:20~4:30)/186第三十次口述 (2008年12月3日下午3:00~4:00)/191第三十一次口述 (2008年12月4日下午3:00~5:00)/196第三十二次口述 (2008年12月5日下午3:00~4:00)/199第三十三次口述 (2008年12月6日下午4:00~5:00)/203第三十五次口述 (2008年12月9日下午3:00~4:30)/206第三十六次口述 (2008年12月10日下午3:00~4:30)/212第三十八次口述 (2009年1月28日下午2:45-5:00)/216第三十九次口述 (2009年2月1日下午4:30-5:10)/225第四十次口述 (2009年2月2日下午3:00~5:00)/230第四十一次口述 (2009年2月3日下午3:20~5:00)/238第四十二次口述 (2009年2月5日下午2:40~4:30)/247第四十三次口述 (2009年2月6日下午2:40~5:00)/258第四十四次口述 (2009年2月7日下午3:00~4:30)/267第四十五次口述 (2009年2月9日下午)/277第四十六次口述 (2009年2月10日下午)/287第四十七次口述 (2009年2月12日下午3:00~5:00)/294第四十八次口述 (2009年2月16日下午3:00~4:30)/299第四十九次口述 (2009年2月17日下午3:20~4:30)/305第五十次口述 (2009年2月18日下午2:40~4:30)/308第五十一次口述 (2009年2月19日下午2:40~4:30)/310第五十二次口述 (2009年2月20日下午2:30~4:30)/315第五十三次口述 (2009年2月21日下午2:40~4:30)/319第五十四次口述 (2009年2月23日下午3:30~4:20)/326第五十五次口述 (2009年2月24日下午3:30~4:20)/338第五十六次口述 (2009年3月12日下午)/341第五十七次口述 (2009年3月14日下午2:30~4:30)/343第五十八次口述 (2009年3月15日下午2:40~4:30)/350第五十九次口述 (2009年3月16日下午2:40~4:30)/354第六十次口述 (2009年3月17日下午3:30~4:30)/362第六十一次口述 (2009年3月18日下午2:00~4:30)/366第六十二次口述 (2009年3月19日下午2:05~4:30)/369第六十三次口述 (2009年3月20日下午2:10~4:30)/377第六十四次口述 (2009年4月18日下午2:30~4:00)/378第六十五次口述 (2009年4f120日下午2:20~4:10)/385第六十六次口述 (2009年4f123日下午2:30~4:00)/387第六十七次口述 (2009年4月24日下午2:20~5:00)/397第六十八次口述 (2009年4月25日下午2:30-4:30)/399第六十九次口述 (2009年6月11日下午)/406第七十次口述 (2009年6月12日下午)/418第七十二次口述 (2009年6月14日下午)/422第七十三次口述 (2009年6月15日下午)/424第七十四次口述 (2009年6月16日下午)/428

编辑推荐

《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全文根据季羡林先生生前录音整理,全国独家首发,2008年10月13日——2009年6月16日,历时十月,季羡林先生口述历史七十五次,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先生在北京逝世。这些口述历史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留给我们的最后箴言。今天我为什么千里迢迢把你从山东叫来,要你做我的口述历史,是因为你以前写过我的传记,对我比较熟悉。我们的国家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要跟上时代,不然的话,稍微一疏忽,就会被社会所抛弃。学术界我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要做哪些工作,我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清楚,也不知道。但有一天非弄清楚不可。我觉得,知识分子是大事不糊涂,小事不一定不糊涂。做口述历史,我的原则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这个原则,我多次强调过。有些事情现在还不能说,什么时候说,不敢说(山东土话,意为不好说)。叫你来,是口述我的历史。口述历史,现在,在学术界也是很时髦的,而我则是因为眼睛视力减弱,看不见,无法写东西。为什么想到你呢?因为我们相交甚久,互相了解比较多。你做这个工作最洽当。至于如何进行,如果口不停地说,一天可能就够了。但是那样太累。现在决定一天说两个小时,大概八九次就够了。别的工作也可以做。我对你讲的,不是对每个人都能够讲的。但也没有什么秘密,每个人都可以来听。别人来听,也可以。你听我口述,你是对我了解最多的人。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你知道。所以请你来做这个工作。口述比较凌乱,我口述出来,由你来整理。——季羡林2008年1 0月13日第一次口述(节选)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季羡林

前言

2008年10月1日,季老让人给我发短信,说希望和我私下谈谈。当时我正在山东泗水尼山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接到这个短信,我很纳闷,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是很快,季老身边的人给我来电话,简单说了季老想让我当助手的想法。我感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于是立即找到在尼山参加主办会议的丁冠之教授,他是我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朋友,我征求他对此事的意见。同时,我也征求了在尼山参会的《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教授的意见,他是我的顶头上司,必须经过他的同意。我们分析了季老为什么会找我的各种情况,也分析了各种可能对我不利的情况,但是最后还是统一了认识,无论如何,季老自己提出这个意见,我不能不去。当然,那时候,我还根本不知道季老为了让我去当助手,已经在10月1日那天给温家宝总理写了信,称自己需要一位助手,并希望助手是我。这样子,我给季老身边的人回了电话,表示处理完近期的事情尽快去季老那里。我是在2008年10月9日到北京的。10日上午,我赶到301医院南外科4层3床,拜见季老。季老明确表示让我当助手,做口述历史的事情。这让我想起,大概从2007年3月6日,季老已经陆续给我讲过一些了,在我编辑中国书店的《季羡林说国学》的时候,季老专门讲了对国学的系统观点,申述了“大国学”的理念。

内容概要

季羡林 (1911- 2009 )
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蔡德贵
1945年7月生,山东招远人。季羡林生前最后一位学术助手、山东大学教授、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曾任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史哲》主编。1970年3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先后在科威特、埃及、美国、瑞士、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日本和香港、澳门访问研究、工作和参加学术活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和东方哲学、宗教。主要著作有:《十大思想家》(合著)、《秦汉齐学》(合著)、《修身之道》、《阿拉伯哲学史》、《沙漠里的沉思——阿拉伯人的哲学与宗教》、《中国哲学流行曲》、《道统文化新编》(合著)、《季羡林传》、《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主编和主要作者)、《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季羡林师友录》,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编有《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5卷、《阿拉伯近现代哲学》、《世界哲学家词典》、《东方思想宝库》、《中国儒学年鉴》等多部。

章节摘录

蔡德贵:那时候有数学吗?季羡林:文科有数学,比理科的浅多了。我们的数学是王老师教的,很浅。我到北京考大学,就是数学不行。因为高中有一个数学老师,王老师,教的很浅。所以后来我有个主张,我不赞成中学文理分科。不要分。蔡德贵:您写过文章吗?季羡林:文章大概有过。高中分文理科不好。蔡德贵:我插一句,我回去拿点衣服。然后星期天要在山大附中讲儒家文化与道德,您讲爱国、孝亲、尊师、重友,我想主要讲您的孝亲和尊师。孝亲您经常提的,您讲过爱国、孝亲、尊师、重友,我想讲您对老师尽弟子之谊,把尊师做重点。季羡林:我为什么特别强调孝亲?孝亲很重要。因为“五四”运动以后,批孝批得很厉害。有个名字忘记了,哦,叫施存统①的人,实施的施,存在的存,总统的统。这个名字不敢说,不要写了。他批这个孝,认为孝是罪大恶极,一无是处。蔡德贵:当时有市场吗?季羡林:当时恐怕是有的。那时候人的脑筋,“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解放,思想走到极端。蔡德贵:影响到什么程度呢?季羡林:影响到什么程度,那我就说不出来了。儒家的重点思想是孝,就是一定要和儒家的孝挂钩。现在应该大讲孝道。那一年(2001年)我回故乡,我特别到我父母亲的坟上,行三跪九叩的跪拜礼,有人,马景瑞就说,这个做法不妥当。我说,我故意,大张旗鼓,为什么现在大家不敢提孝,我就偏大张旗鼓(反潮流)。我认为把孝与儒家糟粕放到一起,是完全不正确的。

图书封面


 大国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不读国学,是我的一种印象,“国学”二字,对我来说太深奥,听着名字就觉得够大气,而我相对来说,气场小了些,有些招架不住,但是我愿意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季老。初识季老,是对他精通12国语言的震撼,而一提及他,就想到林语堂,两个中国式的男人,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们,貌似一提到社科、国学,我就能想到他们俩,虽然不同时代,但对中国文坛却有着同样的影响力,貌似前者更甚。ps这两人总是让我有种比翼双飞的感觉……呵呵
  •     据《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记载,季羡林于2009年7月11日去逝。此前九个月,即2008年10月1日,97岁的季老先生让人给此书的作者(即口述记录者)蔡德贵教授发去一个短信,请蔡前去谈话。约一个星期后(10月9日),蔡赶到季所在的北京301医院。原来,季要请蔡当助手,记录口述历史。 此项工作于10月13日早晨7:00开始,直到次年6月16日下午结束,共进行了74次口述。此后约一个月,即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去逝。 凡人之要事,无外乎二:一曰生,一曰死。生而为人,死后无人。而人欲知生辰,断无可能。人在生前,焉知生时?故惟有死期,或可预也。而知已死期者又有几人?观季老口述之安排,似知死期,真乃奇也!尝闻高僧大德多有知已死期者。季老虽未称信仰佛教,然付毕生精力,习梵文,译《罗摩衍那》,注《大唐西域记》,钻研释教,终有大成。其佛缘必不输于高僧大德。盖因此而亦知其死期也。 姑妄揣之,存此一说。
  •     读这本书比读季老的研究型的著作要容易,跟能理解季老的学习研究过程和他的学术思想。其中也讲了很多关于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家的事迹与研究教学经验,我认为对于我的了解那个时期的学术氛围与名家是有帮助的。至于作者的水平和季老的地位我觉得还是应该收到肯定的。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蔡教授,您觉得以《大国学》为名出版这么一本所谓的"口述历史"对得起季老吗?可悲可叹!在您追名逐利的途中稍稍放慢您的脚步,做些对得起季老的事吧。季老为什么让你来写囗述历史?我其实也想和季老的秘书一样问问您:"您有什么资格?"也许正如您在前言末尾所言,确有些性急的读者。然而,为什么挂上“囗述历史”"大国学”?扪心自问一下吧!改成《对话录》难道不能满足我们这些性急的读者吗?
  •     别人说忘记是健忘,他说忘记是岁月沉淀的必然结果。
  •     果然是原汁原味的口述啊,也许是刻意没有整理。季老快一百岁的人了,说起来难免会有些凌乱、重复、啰嗦,对于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些口述历史还是非常珍贵的。
  •     没有经过整理的口述史,读起来稍费劲了些
  •     季先生也是认为人性有善有恶,性善论和性恶论都太极端,鲍鹏山上次讲座时候,我也觉得“人性有善有恶”,鲍鹏山老师还说这个不行,看来鲍老师比季先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嘛,哈哈。
  •     何谓国学,从这本书里我没看出来。 所见尽是季老对自己往事的炫耀,清华的骄傲,出国的自豪,与达官显贵交往的炫耀。 很令我失望。您的治学在哪呢?
  •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象是陪在一个老人身边,听他叙叙叼叼地给你讲那些过去的事情。讲故事的人是不是大师并不重要
  •     内容比较随意
  •     当当限时借阅。季羡林2008年到2009年的72次口述历史整理。不是一般的历史读物,杂以对人事、治学、国学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宏观讲述历史的反而很少。多的是各类名人的轶事等,可谓群星荟萃!(比如陈寅恪自己讨论说“恪”应该读ke,而非que,其德语名中也是读ke)总体上,值得关注的点分布零散,季老的口述中还多有重复,有机会可以将截屏保存的重读,或者等对其他人物有足够了解时再读~~在文学方面,季老看不上金庸、茅盾的小说,唯看中巴金。新诗方面,认为只有戴望舒的《雨巷》好,而戴其他的以及徐志摩等人的都不行。
  •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有些无奈。一些内容重复了多次。
  •     老人说古,也有意思。不过这编辑把书名给起的...国学,还大,一说大就既有内涵又有外延了是吧...[2011夏]
  •     看得很快,没什么感觉。记得他评钱钟书,并不以为有多了不起。
  •     元旦开始看的,走走停停,总算看完了,我感觉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是季老先生说到他上大学时那些大学教授的事情,呵呵。
  •     季老是真正的学者。盲目崇拜会稀有小语种的人,想当年小语种来附中招生,只有我对僧伽罗语念念不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