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浪潮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83-3
ISBN:SH3002-241
作者:[美] 阿尔温·托夫勒
页数:511页

作者简介

托夫勒在20多年前预见的未来是:跨国企业将盛行;电脑发明使SOHO(在家工作)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DIY(自己动手做)运动的兴起……时过境迁,如今我们才发现托夫勒的预言竟大多民已成为了现实。
20年前的《第三次浪潮》在打开国门之初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冲击,其影响至今仍然连锦不绝。托夫勒在这本书中针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现在正亲历着如托夫勒所言的第三次浪潮社会,变化的浪潮冲击又重叠,造成冲突和压力,也带来新生和转机。大变革的强烈冲击让我们感到动荡和不安,而托夫勒的著作则给我们指引出了清晰的路向。
托夫勒也许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直接财富,但他许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多年以后,当年阅读托夫勒的年轻人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流磔柱,托夫勒的思想或多或少仍在指引着他们“创造未来”。
在新世纪之初,让我们重温托夫勒的这部经典作品,感受的托夫勒惊人的激情预言!

内容概要

阿尔温·托夫勒,1928—,美国人,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作者
如今,当电子网络以其核裂变一样的威力冲击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改变人们的生存观念和生活方式时,我们不能不叹服于托夫勒理论的前瞻性。20多年前,他在论著《第三次浪潮》中把人类历史归纳为3次浪潮: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计算机文明。他认为,由于新技术浪潮的出现,发展中国家可以重新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曾记否,20年前《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引起的巨大反响?托夫勒的论述多么振奋人心,多么诱人!新技术浪潮为民族的崛起带来了新的契机,更为无数年轻人提供了更有激情、更具想象的空间。“就像革命的先辈一样,我们的使命注定是创造未来。”——托夫勒书中的煽情一时间令多少中国学子豪情满怀。事实也如此,正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成了中国网络世界的佼佼者。20年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电子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已经印证了托夫勒的预见。有人这么说过:“托夫勒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直接的财富,但他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方法。”此言甚是。


 第三次浪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为什么把这两个拉扯到一块了。原因很简单,从上世纪80年代中到2010, 这么些年过去了,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记录片就3部: 《第3次浪潮》《河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是06年10月看的,当时觉得很不错。之后中国股市迎来如火如荼的2007.《大国崛起》可以说也隐隐的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过了几年之后,现在突然想起了这部片子,对比1980s 年代的 第3次浪潮,觉得境界还总是差了一层,步伐是慢了一拍,认识也还停留在历史中。    我这么说,是因为又重新想了想最近60年所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整个《大国崛起》对最近60年发生的事可以说是视 而不见的。    当80年代出版的《第3次浪潮》所描述的事情在美国成为广泛的现实的时候,《大国崛起》试图总结的是第2次浪潮的故事和经验。 当知识经济在全球占据主导的时候,盗版和山寨在我们这里成为流行文化,制造业在我们这里蓬勃发展到极致。    毋庸置疑,2007年,中国进入工业化也就是第2次浪潮的鼎盛时期。 《大国崛起》正产生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中。2008年的一场全球金融危机,我个人认为意味着中国已经越过工业化鼎盛时期,必须做好迎接第3次浪潮的全面准 备。 如果当今的精英阶层还是停留在《大国崛起》的那个认识中,廉价的劳动力,大规模的生产,国际贸易,通过资本(土地,生产设备)、资源、能源的全面垄断来管 理和控制社会的各个层面,就会和未来的趋势背道而驰。    我们的制度和文化没有为未来第3次浪潮(知识经济时代)做好任何的准备,相反,当下的很多文化和制度已经成为未来趋势的障碍。例如盗版文化、 山寨文化已经全面阻碍了软件产业,电影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样的文化,没有为这些产业形成恰当的经济上正反馈制度,没有提供良好的内部生态环境。    如今的精英阶层大都来自管理大规模生产的 制造业, 奉行的是命令式针对民工的强权管理逻辑。 对于如何管理未来的知识经济没有太多经验。 反而时刻体会到来自第三次浪潮的力量的威胁。 所以他们也无意识的纵容盗版文化流行,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无意中遏制了第3次浪潮力量的成长。所以他们也试图控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思维跳跃一下,呵呵, 2008 奥运金牌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一,但是至今诺贝尔奖没有一个,虽然国家现在在科技上的投入已经非常巨大,这似乎说明,精英阶层并不那么欢迎第3次浪潮。    第3次浪潮必然会动摇和威胁很多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可以想象,精英阶层对第3次浪潮欲迎还拒的态度。 精英阶层需要智慧,怎么容纳而不是去遏制未来的趋势。 精英阶层千万不要滞留在《大国崛起》的认识和沾沾自喜中。 精英阶层也需要胸怀去容纳异见,容纳对自身利益的挑战,需要适当的减弱自己的控制欲望,去迎接呼啸而来的《第三次浪潮》。    信手涂鸦,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能抛砖引玉 ,请谅解。
  •     托夫勒写出第三次浪潮后十年,世界步入1990年代。那时候,我刚刚上小学,这本书被介绍到中国的时间还很短,加之他的专业性太强,并没能在更大范围内流传开来。虽然他自称为“未来学”的专著,但那时我周围的农民们显然更相信算命先生。我记得大伯区我们家的哪一个晚上,我家灯光昏暗似乎成了关于那个时候记忆的背景,在今天被称为客厅的屋子里,我们的饭桌还没有收拾,大伯站在旁边给我们介绍他手中拿的那张纸。那是一封当时叫做连环信的东西,在学校里我已经见过这个,说是在2000年,这个世纪结束,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世界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而只要将这封信复制n多份,并传播出去就可以被豁免云云。记忆到此终止,大伯和我的父母对此到底持何态度我已经毫无印象。不过那时候我确实对这种东西深信不疑,虽然我并不记得我是否真的复制并传播过这类信件。诚如《第三次浪潮》开篇所记载的,那时候有一种世界毁灭说的确很流行,而且被冠冕的命名为xxx大预言,甚至有一本关于这个的书还被出版,专门讲预言世界灭亡的这个预言家在此之前预言了多少件事情都已经实现。这无疑加深了我的恐惧,我一直相信,陪伴我终身的不安全感大概来源于此。在此之后,到现在,在我的记忆中,那布满油烟的灯泡发出的昏黄的灯光都让我感到恐惧不已。自那时到现在,家已经搬了两次,灯光已经不再昏黄,我也几乎彻底的搬离了供养我长大的家庭,但是那种恐惧感始终伴随我的左右。我记得在一天早晨,我好奇的问母亲,真的会有信上说的那些事情吗?这之后好久,父亲的一个朋友的妻子来我们家,说是传福音,让我妈改信基督教或者天主教(我对其始终缺乏明辨力),其原因就是世界即将灭亡,而信仰上帝才视为的救赎。他的讲述几乎是挪亚方舟故事的现代版——在世界末日之时,上帝会拯救所衷心信仰他的人民。那时候我已经上了初中,虽然受母亲和姥姥影响,对佛教深感敬畏,但是已经对世界末日云云不大相信。她走之后,我问母亲,世界真的有末日?母亲很安静的说,即使有,阿弥陀佛也会保佑咱们的。
  •     33年后来看当年的未来预测,准的一塌糊涂,所以喜欢这本书,再加上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风格的后续,看的很嗨。这本书更多的描述所处的时代是什么,然后通过对每个注意到或没注意到的变动和细节的因果综合,去描述过去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现在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未来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关心历史不过是关注现在的产物,但是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大历史和未来学的兴起也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虽然我的阅读很多是西方八十年代文盲看的常识性扫盲书籍,不过也许社会发展的进程差距就是这么令人困扰,毕竟,美国人总觉得和外国人说话用英语就够了,而更苦逼的是,我们也觉得要和老外用英语。看完这本书后思维很发散,但是第二天我突然想到,其实这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生产方式决定上层建筑。只是我从来没有试过把这句话在思维中扩展,并将社会每一个体系按重要性和因果性进行无关道德评价的描述和综合来寻找趋势。在长久的令人困扰的专业化细分工的学习训练中,我们可能丧失了一种综合的能力,失去了综合把握自己的处境和时代的能力,所以难以描述自己身处的时代大概是精神危机的源头吧。虽然每个人的一生都死定了,不过每个人都需要趋求稳定,哪怕是参与邪教用那种毁三观的秩序来对生活分类进而获得确定性,所以每个人不仅是基因的奴隶,而且总是被基因用安全感抽的sm无限。所以呢,年轻人呢, 想开点、坚强点就好啦,原话很文艺,不过我忘了。最后抄一句书摘,我们最有意义的思考不过是规划未来。而未来神必然是个女性,这句你懂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大学有段时间很想读点未来学
  •     复习牵扯到这个我也没办法,图书馆里的这本书好旧好旧,但是这位作者却写得很是让人神奇
  •     不知再过五十年 如今看起来仍是很遥远的七十年代的构想会否实现
  •     自己看的第一本关于未来学的书。
  •     非常富有远见的论述,不过第二次浪潮的描述更具系统性。它启发了我关于自己未来规划的思考。幸或不幸,我们是大变革的见证者。
  •     堪称经典!尤赞对第一次第二次浪潮的描述~
  •     正在读,且想不到这一版本是内部发行的,仅是目录就很吸引人了。
  •     看完论述第二次浪潮的部分,感觉是对很多书所讲述工业社会的一个综述。关于第三次浪潮核心是非群体化,这点很有先见之明。
  •     这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解决许多困惑,又让人获得新的冲动。
  •     通俗易懂的而不让人烦躁的理论书,有韵味,偶尔发现这个书是在旧书店淘来的
  •     社会性格,信息主权,次国家经济,Single issues group.
  •     小时候看的,不明觉厉
  •     好像还要找时间再读一遍啊~
  •     print
  •     很经典的一本书,分析的很有道理也很系统,特别是第二次浪潮的一些特点,明白了现在一些事情原来是这样产生的啊,循序渐进,翻译的也很好。并没有给出第三次浪潮会如何如何,但给出了一些特点。
  •     过去 现在 未来 将来 真的是一条直线么
  •     中学读的书
  •     托夫勒真是预言帝~&他貌似是通过现代生活各领域的弊端以及其他有见解的人来推测新时代的迹象,是这样么?对于不能准确抓住其预言的根据我表示有点沮丧~但其对于迷信团体的分析个人表示很赞~集体生活~生活秩序和生活意义~还有非群体化还有好大化的分析也颇有见地~最后,深深感慨,一本好书必须要配一个好翻译!!
  •     竟然在图书馆里让我给找到了。书中的很多观点让我眼前一亮。
  •     不知道为甚很容易懂 可能是有政治学做铺垫 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 虽然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但是人家毕竟也信过 三观蛮合
  •     站在30年前看,的确是具有预见性和想象力的著作。但是缺失对互联网的考虑。几乎所有的趋势都因此转向……
  •     我看到了一个乐观的社会学者。还想再度一遍
  •     1.22
  •     他是现实世界的先知,三十年后读这本书,就是在读当代社会。
  •     二十年前的作者就预言到了现在和遥远的未来!
  •     越来越觉得未来学书籍的尴尬:当它被人认可时,往往已经过时。本书泛泛谈了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解构与重构。现在看来,稍有些索然~
  •     从演变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角色的演变,很有智慧的一本书。
  •     脑洞大开。。。
  •     翻过。为写模块翻翻看,结果居然很震惊,30年前的预测,准得让人脊背发凉。还打算好好看的,结果随着模块的不了了之,计划也就一样的随风了。呃,不要那么多自我批评
  •     大赞!
  •     读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每每回看出版日期,书中很多很多都还在中国发生或正在进行的。教会了我用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去观察社会,
  •     悲惨末日还是广阔前景? 未来世界让人既惶惑不安又带着像似生理上的快感期盼
  •     84年托夫勒热与老赵的倡导有关。当时老胡提倡解放思想,重在破除旧的意识形态束缚,老赵提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欲以未来为导向绕开意识形态屏障。结果前者从反方向引发了反自由化运动,后者则遇到了人为设置的防火墙。可见政治体制不改,不要说极左路线回潮,就连比较策略的技术路线也不可行。
  •     在人大书摊淘到83年三联版,十分喜爱
  •     熟读历史的人,换个角度,推荐看下这本书
  •     !
  •     在发达国家此书可以不再出版,但在中国当代就已绝版了真实可惜。译者很棒!翻译严谨尊重原著且为人谦虚,很喜欢很崇拜。
  •     84年版,激情的成果,读来还是很有感觉。译者们带着一种信念在翻译,所以译文的流畅性很高。推荐。可惜的是少译了几节。建议和别的译本互参。
  •     托夫勒对未来的洞察很明智
  •     老娘终于读完了!!!
  •     能启发人很多
  •     给人们一个梦想!
  •     老而弥坚,老而弥智,老而不妨碍丫的正确性!所有niubility的学者都是预言家!
  •     虽然是一本八十年代的书,作者预测到了现在。
  •     作者论述核心是“非群体”化,这其实也可看作自史前至今,个体追求自由和独立这一漫长过程的本质性跨越,个人从此不再必须归属于家庭和某个组织。但对问题的另一面有所忽视。从长期桎梏中解放出来的个人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依然需要归属感,因此发展出各种立体的社交网络,人的社会属性依旧甚至强化。
  •     第三次浪潮真的开始了吗啊
  •     因为大数据又想起这本书
  •     不关注各学科的前沿理论发展就只能鼠目寸光地生活。没有抱负只有抱怨。托夫勒在1980年能预测到近40年后世界各个方面的细节,虽然有很多错误,但用否证法来看,这本书有很大的价值。至少能人知道自己是不是在井里呆着。
  •     201311月,为了准备公司内部的“互联网金融论坛”,翻阅了一批相关的书,这是其中的一本。要说是老书了,但观点仍有价值,对于一些大趋势的东西,应该说其实很多人老早就看到了的,只是时机的判断上大家有差异,成功者大多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法做了合适的事,太早或太晚都不行。当然,方向不对的话,成功的可能更小,方向大趋势是前提
  •     很震撼的一本书,虽然没能语言到互联网,但基本描绘出了现代社会的本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