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一遍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44740791
作者:[美]艾伦·雅各布斯
页数:155页

作者简介

这本书是为那些体验过阅读乐趣——愉悦、智慧、欢乐——的人而写的。此外,作者还在书中对不同类书籍进行了评价,并推荐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应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涵盖阅读方方面面,而又与时代同行的书。
我们中的很多人在阅读时都会建立起深远的关联。有时候我们会把自己跟书中的人物关联起来,想象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或恋人,或者是最痛恨的仇敌。
在书中我与逝者重逢,在书中我预见未来之事,在书中有战事纷争,在书中有和平安定。万物都随时间腐化,星辰陨落,季节更替,一切繁华终归尘土,然而上帝让这一切在书中得以重现。
夏天的傍晚,孩子们都在院子里玩耍,而我则坐在床上,就像要阅读终老。

书籍目录

我们能做到!
兴致
一切尽在你的大脑中
远大抱负
追根溯源
遥远的回应
电子阅读时代
越慢越美丽
吐露真心
沉迷
来自修道院院长的劝诫
艾德勒和范多伦的胜利回归
可塑的注意力
接受训练
嘘——别说话
带着感情,再读一遍
判断,评判,行刑
身处孤独,渴求伴侣
偶然天成
这一切缘何而起

内容概要

艾伦•雅各布斯,美国伊利诺伊州惠顿学院英语教授。
著有:《纳尼亚传奇:C.S. 刘易斯传》、《原罪:文化史》和《阅读的神学》。他关于文学、文化的评论作品广泛刊登于《波士顿环球报》、《美国学者》、《牛津美国》等。


 再读一遍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5点1.“深度专注力”为什么会退化,如何再有意识的培养?2.现代科技带来的各种不断更新的让人分心的诱惑,对于我们的影响。真的离开不了手机和网络了吗?3.读多了才发现,古老的东西中精华的部分是多么现代!4.是有计划的做一个上升型的阅读者,还是信马由缰或是说随兴的去读一本普通的书?5.脑海里闪过的再读一遍的几本书名。
  •     书名:再读一遍—消遣时代的阅读乐趣作者:(美)艾伦.雅各布斯译者: 魏瑞莉出版者: 译林出版社版次: 2013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笔记:(开始时间20140205)(1)我们能做到:所有人都能阅读。那些从来没读过书的人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这种能力,而那些丢掉阅读习惯的人可以再次培养这种习惯。传统的指导阅读的方法(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责任、义务和美德会把一些人吓跑。(2)兴致:不应把阅读跟沉重的责任搅和到一起。应该随兴而读。一个不为向任何人炫耀、只是带着纯粹的热情和兴趣去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去读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东西—至少大部分时候—并且不要有任何愧疚。任何时候开始做一个自由阅读者,开始这种全新的生活都为时不晚。(3)一切尽在你的大脑中:大脑处理文字的速度要比眼睛快得多。从纯粹认知层面来说,阅读的过程就是编码和解码。但是这无法解释阅读产生的兴致。(4)远大抱负:兴致不能代表一切。读一些跟风的、低品位的书,会使人因为看这些书看得沮丧厌倦,从而放弃所有的阅读;或者降低自己的阅读品位,能够接受越来越差的作品。我们对自己了解得越深,就越能作出所有读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些抉择,比如:是否要坚持读一本并不能带给我们乐趣的书。想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读者的人,只能自我引导。(5)追根溯源:看了一本好书,可以看作者前辈写的对其有影响的书。(6)遥远的回应:阅读书籍、聆听莫扎特奏鸣曲和欣赏拉斐尔的画作,都不一定能转变甚至改善一个人的个性。出版一本书其实就是在邀请人们作出回应。读到复杂或有点难懂的内容的时候,就是该提问的时候了。可以在书边记下自己的问题(借的书可不行,所以我记到电脑上了)。它能提高阅读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一种记忆策略。对于什么书需要如此笔记,什么书不需要,这里有一个平衡需要把握,针对不同的阅读,平衡点也不一样。(7)电子阅读时代:只是书籍载体的形式不同。(8)越慢越美丽:阅读的内容和阅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翻完一本书的速度。阅读本来应该是跟其他人的思想交流碰撞的一次机会,不应该是个人想法的循环往复。照着书单去读书,追求读过而不是阅读本身,是不对的。一本尚未读过的书可能带来的愉悦比我确知一本书所能带来的愉悦要重要得多。(9)吐露真心:略(10)沉迷:入迷纯粹是因为喜悦和快乐,这就是“读者”区别于“读书的人”的特别之处。沉迷于一本书的感觉会让人上瘾,已经体验过几次这种感觉的人想再次体验,而且想充分体验。(11)来自修道院院长的劝诫:略(12)艾德勒和范多伦的胜利回归:良好阅读效果的一个大敌就是不知道该选择哪种注意力模式才适合眼前那本书。(13)可塑的注意力:略。(14)接受训练:严肃的“深度注意力”式阅读一直都是,将来也还会属于小众追求。我们所遭受的不是“信息超载”,而是“过滤无能”。(15)嘘—别说话:读者必须学会建造我们自己的“沉默之墙”,否则世界是不会帮我们建的。习惯能代替付出,但是并不能完全代替,集中精力始终都是一项成就,并不是理所当然就存在的。(16)带着感情,再读一遍:重读可以不是出于不满足感,或者书迷对某书的完全沉迷,而是出于一种奇妙的满足感和未完成感杂糅在一起的感觉。 重读可以无关喜欢与讨厌,而是出于一种未完成的感觉,觉得一本书里还有更多你没有接收到的信息。(17)判断,评判,行刑: 略(18)身处孤独,渴求伴侣:略。(19)偶然天成:意外会发生,但是意外发现却是可以培养促成的。(20)这一切缘何而起:翻开一本书,读点什么,也就是选择了一种集中注意力的独特方式。“在书中我与逝者重逢,在书中我预见未来之事,在书中有战事纷争,在书中有和平安定。万物都随时间腐化,星辰陨落,季节更替,一切繁华终归尘土,然而上帝让这一切在书中得以重现。”
  •     在打开这本书以前,我从书名上看,不会觉得这本书会让我读到不能罢手。其实,这本书是我买小说时,顺手捎上的,是因为读了太多的小说,因为太羞愧了,买了一本看起来不是小说的书。结果,尽管深夜了,我很困,却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哈哈大笑、乐不可支。心领神会,深得我心!这不是一本讲如何读书的书,也不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读书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看完这本书,或许,你会问自己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我想,有无数读书人都问过,也回答过,而这本书的回答,我想,就是:随性而读。这太对我的胃口了!书中举了一个评论家读书的例子。说他每年都要读一遍的书《基姆》,读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出于兴致,“不是为了教育别人,也不是为了批评挑错,只是出于热爱,只是因为他喜欢,难以克制这份兴致”。“不是为了准备一场演讲或者写出一篇文章,阅读本身就是结果”这段话,简直像是从我心里说出来的。那些我反复阅读,直到把书都翻散架了的书,最直接最持久的动机,可不就是单纯的喜欢?由此,本书也对那些有目的的读书开始了毫不留情的嘲讽。比如,说道罗德里格斯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时说“我得时不时地看看封面上的评论来提醒自己,这本书是讲什么的”,然后是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扫描过去之后,“带着一种极大的自豪感,庄严地从书单上划掉了柏拉图的名字。”看得我忍不住地乐,这不就是我读某些书的翻版么?当时读一本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书,就为了把它从未读书目中划掉,为了自豪地展示“我度过这吧嗯书”而像机器一样一行一行扫描完,结果书在心上了无痕迹不说,看的过程还相当痛苦,简直是自找罪受。好在,我现在除了为工作学习读书外,已经不再干这种蠢事了。书里,还说到了那些指导别人读书的人,总是要求读书要有目的,或者要有高雅的趣味。阅读就是应该带来“丰富的信息”所以“阅读不可能是愉快的——为了乐趣而阅读从根本上说就是 不对的”。这种解析,一般中学老师用的比较多,而这会“让你无法理解乐趣的含义”,说不定,会因为乐趣而读得惭愧。在这种认识下,可能会觉得爱读《哈利波特》的人,比爱读《理想国》的人低俗。作者的观点,显然是偏向我们这边的。你想读《理想国》,OK!没问题,但不应该是被引诱着去读,或者因为读流行小说而蒙羞。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读名著了。在我们无法分辨作品好坏的时候,阅读名著就是个快速进入“正确阅读”的途径。但是,阅读名著,你准备好了吗?“巨著的伟大之处,有一部分就在于它们对读者的要求,它们的含义不容易解读,也不容易把握。”所以,这本书建议,“去读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东西——至少大部分时候——并且不要有任何愧疚”。因为,如果硬要读的话,会十分痛苦,而且。“好书在等待着你,这一点,你可以有信心,当兴致来临时,它们会为你准备好的。”这让我想起《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我是今年才读了,读得兴致盎然,不忍停下。可是,如果在很久以前,我刚听说了这本书的时候就读,那一定读不出今年的味道,说不定,会被划入“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里面。所以,为什么不等等呢?名著,读不下去,也许是时机未到呢。这本书,还很有趣地嘲弄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类似的“鸡血书”(我理解中的鸡血书,就是指导类的,仿佛只要你照着做,就会达到一个高度似的。)有很多有趣的例子,大多是吐槽那些“严肃”得过分的读书人的。鸡血书的基本模式就是“听我说,跟我做”,非常形象。那么,之后呢?随性而读之后呢?本书提了一个比较可行的建议:从自己喜欢的书中,开始拓展阅读。我们喜欢的这本书的作家写的另一本书,或者这本书中提到的其它书。这样,慢慢的拓宽阅读领域,慢慢的发现更多更好的书。后面,说到了一些读书的注意事项,我认为不算什么特别的技巧方法。比如,不要读得太快啦,有些书需要做笔记啦,还有怎么在浩瀚书海中选择等等等等。最后还是回归到为什么而读书。随兴而读,让自己沉迷其中的书,大约就是适合自己读的书了。不为什么目的,只为兴趣,完全沉醉其中(想当年,读《呼啸山庄》时,就是这种状态,翻开书,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最后,我想说这本书封面上的简介,真是狗屎。它实际上扭曲了作者的本意,起码,我当初看到那个简介的时候,以为它是一本类似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鸡血书,真是误人子弟!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这是本非常有趣的书,其中介绍了很多读书时应注意的点。书中引用的20世纪巴黎圣维克托修道院院长休那三条关于阅读的的建议就非常有指导意义:第一是不轻视任何知识或著作,第二是不以向任何人求教为耻,第三是完成阅读任务之后不会看不起其他人。本书的作者还从休的这三条中引出了另三条阅读建议:一是谦逊,二是不浪费时间和别人比较,三是用一点时间来辨清这本书能够给你提供什么。书中还有其他一些有用的建议,例如:有时读书要慢下来,需要增加反刍时间,学会分别哪些书是可一读再读的,哪些是一遍就过不用深入思考的等等。书中引用的例子也非常有趣,和作者一样,我也相当反对“一生需要阅读的XX本书”这种任务似的书单!读书不应该是一项任务,而应该是一种“随性而读”的乐趣,通过阅读,使我们能在自己小小的一方天地里认识广阔无边的世界
  •     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读者都必须为自己建造自己的“沉默之墙”,否则世界是不会为他们建造的!
  •     很少给全五星的,只能说出现的时机太对了,而且之前从没听说过这本书,鉴于最近也在列重读一遍的书单正好看到就借来读了,内容出乎我的意外,或许应说正合我的胃口,如果我带着偏见,觉得人生苦短,书单漫长,没有时间去重读,那看到这本书压根就不理会了,好险啊!
  •     自打脸的乔布斯
  •     随心而读,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阅读不应该功利,而应该凭兴趣,纯粹而又简单。阅读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是透过文字所达到的同作者的心灵合一。在阅读中,心灵会彻底的自由,没有杂念,只有沉浸在其中的满足感。阅读让孤独的灵魂找到了伴侣,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马基雅维利在工作了一天之后,会换上干净华美的服饰,再开始虔诚地阅读,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马基雅维利是一个人,但也不止一个人,因为他有着书中各位主人公的陪伴。作者在书中的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同,所以我一晚上的阅读充满愉快和惬意,达到了“沉迷在书中的那种深厚而有宽广的乐趣。”理查德·伯里说“在书中我遇见未来之事,在书中有战事纷争,在书中有和平安定。万物都随时间腐化,星辰陨落,季节更替,一切繁华终归尘土,然而上帝让这一切在书中得以重现。“感恩。
  •     谈阅读乐趣,本身就挺好读。有些观点有共鸣,比如最基本的不要为了完成什么“一生中必读的200本书”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一直觉得这类书单是一种绑架。。。
  •     关于阅读的散文集,但是译者在封面总结误导读者。书的主旨在于讲阅读的乐趣,阅读不应有过多的责任,不应过于严肃,而是随兴而读。
  •     文字苦涩难懂,花了大力气看完,结果没啥内容。非常失望,废话连篇,此评论家纯粹为评论而评论!
  •     在光合作用看到的一本书,很不错,平易近人
  •     去读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东西——至少大部分时候——并且不要有任何愧疚。作者从这样的立足点出发,告诉我们应当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咋看之下,这种阅读似乎是完全没有功利性的。然而作者绕了一个大圈子,最终还是回到了人们如何从阅读中受益。这是一个从阅读的快乐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围绕这个兴趣去做事情的进路。
  •     在书中我与逝者重逢,在书中我预见未来之事,在书中有战事纷争,在书中有和平安定。万物都随时间腐化,星辰陨落,季节更替,一切繁华终归尘土,然而上帝让这一切在书中得以重现。 ——理查德·伯里 显然比《如何阅读一本书》更体贴,也说出了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对阅读的影响,很认同以乐趣为第一原因的阅读。
  •     标记。随兴地读。 重读。
  •     封面上写着:“这本书是为那些体验过阅读乐趣——愉悦、智慧、欢乐——的人而写的。”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这样的人会不时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实在是阅读的一大乐趣啊。
  •     一位文学教授的随笔,关于读书,关于如何读书。作者无情地批判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等“术”类的书籍,倡导随个人兴致而读,与各种书籍不期而遇。我觉得人读书可以有几种功用,如果是为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则需要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所讲来阅读;如果是为了娱乐或者消遣,即单纯的享受阅读的乐趣,则无需想的太多,浸淫其中,享受它带来的快乐就好。此外,有些观点值得肯定1)好书经典书值得再读一遍;2)读书需要设置沉默之墙,给自己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独处阅读的机会和空间;3)忘记各种书单,即便是需要他人推荐书也要提供范围,比方说关于哪个主题,或者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或者最近自己在看什么书有哪些延伸阅读值得推荐等。
  •     非常诙谐幽默的文字,就是不知道翻译是否忠于作者?近期正在看哈利波特原著,发现在这本书里躺枪无数啊~
  •     我在这本书上写了很多读书笔记
  •     很好看,也是类似于方法论的一本,不过比方法论有趣多了。
  •     有趣不陈腐
  •     20篇文章,质量大约相当于20篇能得到100个推荐的豆瓣日记。个别篇目因为特别励志有望得到1000+的推荐。
  •     2014年12月18日读,2014-423,图64。
  •     好看,就是有点啰嗦
  •     很好读,作者爱阅读,所以有不少个人的亲身体验,调侃《如何阅读一本书》和《一生阅读计划》的严肃、功利,试图摆出更亲切、随性的态度来吸引读者,不过,不过为什么感觉越往后就越泄气?在这个注意力难以集中越来越分散的时代,又不想用强迫的态度来要求大家回到书桌前……作者尴尬地发现刚说完,那声音就已经被巨大的噪音吞没,能驻足聆听并且点头回应的实在没几个。所以,这本书对爱阅读的和不爱的……意义都不太大。郝明义的《越读者》同样轻松好读,但更多了些具体的方法,比这本更有价值。
  •     当兴致来临时,它们会为你准备好的。
  •     5点 1.“深度专注力”为什么会退化,如何再有意识的培养? 2.现代科技带来的各种不断更新的让人分心的诱惑,对于我们的影响。真的离开不了手机和网络了吗? 3.读多了才发现,古老的东西中精华的部分是多么现代! 4.是有计划的做一个上升型的阅读者,还是信马由缰或是说随兴的去读一本普通的书? 5.脑海里闪过的再读一遍的几本书名。
  •     提倡“”随兴而读”,一定层度上反驳另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对读书的责任感。读这两本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阅读。
  •     当兴致来临时…
  •     “再读一遍,再读一遍!”
  •     读书人唠叨书事。
  •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正儿八经的阅读已然成为一种奢侈品,要做到随兴而读更是遥不可及…
  •     好玩的读书杂文
  •     大致的意思就是随兴而读,这本书读着有些拗口。
  •     “在书中我与逝者重逢,在书中我预见未来之事,在书中有战事纷争,在书中有和平安定。万物都随时间腐化,星辰陨落,季节更替,一切繁华终归尘土,然而上帝让这一切在书中得以重现。”“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用‘纷繁嘈杂的困惑’来形容婴儿的感官体验,因为婴儿还没有形成必需的过滤能力。但我们现在日常使用的科技似乎正把我们带回婴幼儿时期。”
  •     阅读的乐趣最重要,没必要总想着增长知识,提高自己,不要分散注意力,随性而读,抛弃书单。。。观点没啥亮点,也没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     阅读最大的乐趣,是发现那些没有在寻找的东西。
  •     平衡一下《How to read a book》的观点
  •     封面太丑扣分。 技术更迭引发的焦虑恐慌甚至悲观:木片 印刷 电子, 剔除 责任etc因素 能否坚持 超越自己的阅读趣味,读书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前提。信心/努力,牺牲/生动地记得那种感觉是什么样子。
  •     和《消遣时代的阅读乐趣》是同一本书
  •     2016-32
  •     语言诙谐,爱书人都会有所共鸣,只是引用太多。
  •     一本关于书的书,虽然文字有点绕,但还是很耐心地看完了,书里介绍了很多阅读的方法,以后可以慢慢实践。
  •     这本书我读得很慢,结构比较散,书中提到的很多欧美的文学作品都没听说过(当然提得最多的哈利波特还是知道),翻译过来的文字,大量的破折号让我要读好几遍才能把句子组装出来。 作者是个爱好阅读之人,这本书也不是教大家如何阅读的书,只是作者阅读时候的一些心得。作者谈到从自己喜好出发,不要拘泥于书单,要获得一种阅读的快乐。书中的文章的确都能和副标题“消遣时代的阅读乐趣”对应起来。
  •     有些观点不能认同,不过倒是引起了很多思考
  •     下班前用一个半小时读完 对了 作者大力推荐了几本他喜欢的书
  •     以后再不去读那些关于阅读方法论的书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