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权力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50227411
作者:[英]史蒂文·米森,休·米森
页数:368页

作者简介

英国最高学术机构不列颠学术院院士全新解读水文明史
每一段文明兴衰都离不开人类对水权的争夺
两千年前,古人用水滋润干燥的人类环境,使之适宜居住;
两千年后,水浪费和水污染将现代人重新置于“水之战”;
两千年来未曾满足的“渴”;
凝聚成一段水、权力与文明的博弈历程。
[ 编辑推荐 ]
在很多情况下,水源控制得以合法化靠的是意识形态——掌权者声称拥有神权进行统治。
权力也是通过水来获得的,因为利用运河可以促进贸易,而贸易一直是社会变革的驱动力。
在历史上水一直都是一种战争武器,今天依然如此。
水已经渗透到古代世界的意识形态和神话传说中。与水相关的图案很常见。在过去水景艺术很受重视。水的声音也很重要。除了能看到、听到水,在古代世界用身体亲自去体验水也非常普遍。
这本书阐述水、权力与人类文明的博弈历史。作者实地考察了肥沃新月地带的费南谷地、古希腊的克诺索斯王 宫、纳巴泰的卡兹涅“宝库”、古罗马的引水渠和卡拉卡拉浴场、古代中国的都江堰、吴哥王国的“内陆海洋”、美洲玛雅文明和印加帝国的马丘比丘等10处治水文明遗址,讲述古人如何控制、利用和争夺水资源以及水如何影响文明兴衰的历史。
水历史研究不仅是国际兴盛的学术现象,而且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本书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且发人深思,是水历史研究领域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
[ 内容简介 ]
21世纪比石油更珍贵的资源是水,比核泄漏更严峻的威胁是水危机,比领土争夺更可能发生的是“水之战”。
本书回顾10处古代治水文明遗址,反思千百年前古人如何控制和争夺水权。书中讲述了苏美尔人通过灌溉技术创造出第一个人类文明;纳巴泰人在沙漠王国佩特拉建立了一座“水的天堂”;古罗马修建宏伟的引水渠,在公共浴场大肆“挥霍”水资源;李冰修建都江堰,成为绵延两千年的工程奇迹;吴哥森林里的“内陆海洋”寄托了高棉人的宗教信仰,这片古老的蓝色国度至今仍能从太空上一眼辨出。
水资源的管理与争夺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兴衰。中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水危机困扰,尤其需要学习人类管理水资源的经验。本书生动有趣且发人深思,是一部值得推荐的水历史研究佳作。
[ 推荐语 ]
《流动的权力》阐述水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之间的关系,堪称水历史研究的一部佳作。
——郑晓云,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

书籍目录

序  关于水历史研究  郑晓云
致中国读者

第 1 章 渴:事不忘 后事之师
第 2 章 水的革命:凡特水资源管理的起源,公元前150万—前700年
第 3 章 “黑色的田野一片雪白 / 广阔的平原积满了盐”:资源管理和苏美尔文明的兴衰,公元前5000—前1600年
第 4 章 “水乃上善之物”——底比斯的品达,公元前476年:诺斯、迈锡尼和古希腊的水资源管理,公元前2100—前146年
第 5 章 佩特拉的“水之天堂”:漠之王纳巴泰,公元前300—公元106年
第 6 章 引水渠与浴场:马和君士坦丁堡,公元前400—公元800年
第 7 章 “拿铁锨的百万劳力”: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公元前900—公元907年
第 8 章 “水利城市”:哥国王的水资源管理,公元802—1327年
第 9 章 未孕育的文明:国西南部霍霍坎文化的水利灌溉,公元1—1450年
第 10 章 睡莲怪物的生与死:与玛雅文明的兴亡,公元前 2000—公元1000年
第 11 章 圣谷中的水诗歌:加帝国的水利工程,公元 1200—1572 年
第 12 章 未曾满足的“渴”:找水源,探索过去
出版后记

内容概要

史蒂文·米森(Steven Mithen),史前史考古学教授,英国最高学术机构不列颠学术院院士,雷丁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主要研究水和文明的起源,人类大脑和语言的进化等。代表作《水、生命和文明:约旦河谷的气候、环境和社会变迁》(2011)《思考中的觅食者:史前人类如何制定决 策》(2009)《歌唱的尼安德特人:音乐、语言、心智和肢体的起源》《冰期之后的人类历史(公元前20,000—前5000 年)》(2004)《史前人类的心智》(1998)等。
岳玉庆,四川大学外文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现任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青岛翻译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已翻译出版《沉思录》《林肯传》《伽利略》《日本帝国的终结》《轻松小魔术》《人性的弱点》《剩余人:反抗》《在咖啡馆遇见玛丽莲•梦露》《在咖啡馆遇见莎士比亚》等多部译作,担任《漫威英雄联盟》和《玩具总动员》杂志翻译。


 流动的权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中,“水”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需要喝水,而在经济发展中,从早期农业到现代工业科技,水同样不可或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文明的萌芽大多发端于大河流域,而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也时常成为一个民族走向繁荣或是衰败的转折。《流动的权力》是一本讨论“水历史”的重要作品。作者史蒂芬•米森以宏观的视角和详实的笔触,带领作者回溯10处古代治水文明遗址,反思千百年前古人如何控制和争夺水权。书中讲述了苏美尔人通过灌溉技术创造出第一个人类文明;纳巴泰人在沙漠王国佩特拉建立了一座“水的天堂”;古罗马修建宏伟的引水渠,在公共浴场大肆“挥霍”水资源;李冰修建都江堰,成为绵延两千年的工程奇迹;吴哥森林里的“内陆海洋”寄托了高棉人的宗教信仰,这片古老的蓝色国度至今仍能从太空上一眼辨出。而对这些“逝去的辉煌”的寻访,势必会为今天的人们开展水利工程与建设带来启发。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便是作者对资料的灵活驾驭。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历史学者写书,好像是抡起榔头砸墙,当碎片够用时,他们就把有用的捡回去,再堆出一面新墙。”这样的比喻看上去是说这种作品的写作是件容易的事,但实际上,要把“墙”堆得大气美观,却需要“砌墙者”的文字与史学功底。而作为史前史考古学教授,英国最高学术机构不列颠学术院院士,雷丁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的作者史蒂芬•米森显然没有令我们失望。枯燥的资料在他的灵活驾驭下,即使是对“水历史”一无所知的读者,也能在其浅入深出的叙述中,一窥“新领域”的奥妙。从学科的角度看,这本书讨论课题所属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却很少听说的历史地理学。顾名思义,历史地理学或历史地理,是研究在历史发展中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人们将把地理学的考察结果,加上时间影晌的因素,从中分析得出“环境的秘密”,寻找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水危机”早已成为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困境。温故而知新,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意义,也应当体验在其对现实的作用。因而书中除了对历史的回访,还包含了作者将现代“代入”后的思考。或许现实的答案并不会被掩藏在历史中,但它至少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考的方向。作者以凝练的笔触,勾勒了自古以来“水”与“人”之前的密切关系。它作用于经济、政治,于是便有了“流动的权力”的说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动意味着瞬息万变,却也彰显了“无限”的内在含义。人类的历史,在这流动中不断向前,或许发展的谜题,“水”刚好会知道答案吧。
  •     古往今来,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站在人类社会学的高度,从全世界的范围看人类利用水的前世今生,会是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本《流动的权力》就为我们生动翔实、图文并茂地做出了详细解答。该书的作者史蒂文·米森是英国最高学术机构不列颠学术院院士、史前史考古学教授及雷丁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代表作有《水、生命和文明:约旦河谷的气候、环境和社会变迁》《思考中的觅食者:史前人类如何制定决策》等。本书中,作者前往世界不同地区,充分应用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10处古代治水文明遗址的考察,深刻展现了历史上水和社会生活、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关系,其中包括苏美尔人通过灌溉技术创造出的第一个人类文明;纳巴泰人在沙漠王国佩特拉建起的“水的天堂”;古罗马修建宏伟的引水渠,在公共浴场大肆“挥霍”水资源等。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够让我们对水有如此系统而全面的认知。它是横向的,因为作者考察水历史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全球;它也是纵向的,因为从史前文明到现在,人类大部分的用水史都涵盖在了作者的视野与思考之中。从书中,我们知道了:公元前7500年,黎凡特地区已经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坝——堰墙;公元前1800年,克诺索斯人已经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冲水马桶”……我们还知道:水资源管理本身就是历史的重要驱动力。比如,权力是通过水来获得的,因为利用运河可以促进贸易,贸易一直是社会变革的驱动力;水也是一种战争武器;水更是一种文化,它的影响源远流长,“罗马人的洗浴体验被伊斯兰世界继承了下来,传到了土耳其人那里,就成了现在的土耳其浴,通过西班牙的伊斯兰卫生间,又在中世纪时重新回到欧洲,就成为今天风靡世界的SPA体验”。作为重点章节之一,作者在第七章以“拿铁锨的百万劳力”为题,详细阐述了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对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极为称赞:“站在五层的秦堰楼上,我终于明白了李冰的成就有多么伟大!”在李冰的杰出领导下,都江堰——这个已经浇灌成都平原2250多年的水利工程,“比佩特拉的第一个国王阿雷斯一世的统治差不多早了一个世纪,比瓦伦斯水道桥的竣工早了500多年,不同的是,都江堰现在仍然发挥着作用,从未停止过”。水滋润了人类文明,人类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违背水资源规律的反面教材比比皆是,如苏美尔人的没落就源自他们自身:过度灌溉却没有进行充分排水;今天人类的“渴”源自于对水的过度开发和对水环境的严重破坏。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水资源现状,同时更要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     2014年6月5日的中阿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讲话,提出“一带一路”的概念。“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元素,也随着“一带一路”精神的提出而开始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曾经,出土文物是历史的主要“讲述者”,当代学者通过研究各种各样不同的陆上出土文物,来辨别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而《流动的权力》一书的作者史蒂文·米森和休·米森则一反人们研究历史的常态,从水的角度去解读人类的历史。在丰富了人类历史内涵的同时,也为人类历史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从水的角度出发,阐述水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流动的权利》可以算得上是一本水历史研究的佳作。现场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作者亲历书中的每一个历史线索现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摒弃了传统历史书籍干巴巴的说教,更多了几分如水般良好的滋润感。其次,本书从宏观上展示人类的水文明史,让读者对从古至今世界水文明的演变与发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本书建立在大量跨地域考察研究之上,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个案,回顾了从公元前3000年美索布达米亚地苏美尔文明;古代约旦及欧洲的希腊、罗马文明;亚洲的古代中国、吴哥到南美洲的霍霍坎、玛雅文明和印加帝国等古代文明的兴盛衰败和水的关系。同时,本书运用大量的现场一手资料以及相关资料,鲜明地反映出了水和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解释了水在人类文明产生、形成、发展以及衰败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随着人水历史研究的不断活跃与兴盛,以及“一带一路”思想的提出,水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需面对的一个重要元素,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流动的权利》作为一本良好的水历史读物,在为水历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为普通读者学习水管理的有益经验、吸取历史中的失败教训、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水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记得20年前小学生时候度过一个日本人那须圣写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资源之战”里面专门写到将来水资源的争夺,特别是中东;现在尼罗河,也门,印巴,印中,中越都有水资源的争夺,只不过有些是明争有些是暗斗
  •     英国最高学术机构不列颠学术院院士全新解读水文明史,每一段文明兴衰都离不开人类对水权的争夺。
  •     南京。连考古都显得不那么专业,不要说解读文明这一高度了。
  •     其实就是考察几大文明中水利工程的痕迹,标题写得太大了
  •     水利工程 水资源管理 气候 水与权力,阶级形成
  •     未曾满足的“渴”求
  •     这本也不太令人满意,水与权力这一核心关系讨论太少也没讲透,每个章节除了遗址不同,都像是大同小异的考古概要。优点:主题填补空白,对魏特夫虽无理论上的系统反驳,但考古论据俱在,反驳也算有力;资料翔实;早期文明靠水得以生存发展,其权力主要在于对水的占有、管理、使用和挥霍,以及以神的名义防止干旱,在集权诞生前,即已发生。
  •     在世界史的层面概述世界上古史诸文明的水利考古知识,但并没有得出新颖的结论,最多是普遍性的现实加以重述。
  •     内容比较普通,文字也偏空泛枯燥,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     没有讨论出社会组织和水利管理的深层联系
  •     翻翻,感觉像本水利工程史,本来以为是水与权力的关系。
  •     游记+散记,作者浮光掠影的凑了一个专题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