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出版日期:2016-2
ISBN:9787214168685
作者:[英]胡司德
页数:424页

作者简介

本书对战国两汉文献做了细致解读,考察古代中国关于动物的文化观念,分析动物观与人类自我认识的联系,探讨动物世界在圣贤概念和社会政治权力概念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指出古代中国对人在诸多物种乃至天地间地位的认识深受动物观的影响,并就这种影响展开具体阐述。作者认为,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并未执意为动物、人类和鬼神等其他生灵勾画清晰的类别界线或本体界线,而是把动物界安放在有机整体和诸多物种的相互关系中。整体中的生灵万类,既有自然的一面,又有文化的一面;彼此关系的特点,在于互相影响,互相依赖,浑然一体。

书籍目录

献辞
译者的话
翻译凡例
中译本序
致谢
绪论 文化史视野中的动物
动物与灵异
动物形象
第一章 动物定义
定义的问题
文献中的动物
动物命名与动物名称
结语
第二章 动物与职官
动物管理
礼仪性的动物
动物与神灵
历法中的动物
结语
第三章 动物分类
血气
阴阳五行:关联分类法
道德分类法
结语
第四章 动物与地域
取法动物
动物与地域
超越地域的动物
结语
第五章 化及鸟兽
音乐的起源与动物
动物、音乐与道德教化
德化动物
有德的复合动物
“与鸟兽语”
结语
第六章 动物变化
宇宙生成论的变化观
鬼变
功能性变形
自主变形
象征性变形
作为符兆的变形
谁主变形
对变化的评论
结语
第七章 奇禽怪兽
“奇怪”的定义
“奇怪”的解释
孔子为兽命名
鸜鹆巢于鲁
狗魅
获白麟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概要

胡司德(Roel Sterckx),剑桥大学“中国历史、科学与文明”李约瑟讲座教授,克莱尔学院院士。著作有《早期中国食物、祭品与圣贤》(Food, Sacrifice, 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年出版;主编《论鼎与品味:古代中国宗教与饮食文化》(Of Tripod and Palate: Food,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Traditional China),纽约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社(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5年出版。撰有古代中国文化史及思想、宗教等方面论文及专著章节多种。2013年当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绪论摘录:p3-4迄今为止,对古代社会中动物观念和人兽关系的探讨,大抵不离个别物种的历史和动物的社会经济作用,要么就集中在表现、形象和隐喻问题上。关于中国的研究也不例外。至于动物和自然界对社会政治、宗教、哲学等领域的权力模式的形成起了什么作用,却还没有系统的分析;界定人在生命物种中的地位,本来是中国传统学术的话题之一,而动物观念是怎样塑造并反映了这种学术话语,却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概括地说,为了考察人类的自我认识,动物研究可以扮演多种角色。照我看,这类角色最少有四个方面,以下分别简述。p4-5第一,动物是个自然范畴或生物学范畴,因此,有史以来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一直设法根据动物在生物学上的另类性质,把动物与人类区别开来。动物与人的间隔直观可感,动物物种又丰富而独特,人们因此喜欢把动物当作媒介,用来代表另一个世界,即非人世界。作为生物学范畴的动物,还催人解释,引人分类。种种分类方案,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内在结构及其物种关系的看法。从亚里士多德到林奈(Linnaeus),再到现代动物遗传学,一句话,关于动物的原始科学和科学研究,都说明无论是自然观,还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之间的生物学界线,都以来历史条件而不断变化。第二,动物也是社会学范畴。动物是饲养、驯化、狩猎、献祭、饮食等社会实践的对象,对动物怎样控制,怎样处理,都反映社会组织的状况,有时还反过来影响社会组织。不同人群对待自然界的种种态度和城建,也可能反映在人类社会形形色色的等级制度中。现代人类学声称“动物是适于用来思考的”,这个说法也适用于世界各地的古代社会——古人既从自然界分类体系中借用种种范畴来描述人的范畴和关系,也用人类社会的范畴来描述自然界。人与动物相互作用是个既定的社会现实,对待动物的态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以编码,从而呈现社会意义。古往今来各个社会,都曾根据各自对动物的社会需求、宗教需求、经济需求,根据各自对待动物的情感倾向来安排社会秩序。即使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具有社会意蕴的动物观念也未必是清一色的,而可能自相矛盾。乔斯林·托因比(Jocelyn Toynbee)就曾指出,罗马人对动物的美兴致勃勃,对宠物怜爱有加,但同时又从公开的苦痛中取乐,热衷于在公共竞技场屠杀珍禽异兽,有时数以千计,她说这是“罗马精神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第三,动物是权力的对象和媒介。追求政治霸权和统治地位的民族,想来用鹰、狮、龙等鸷禽猛兽的形象来装饰旗帜、盔甲和徽章。更重要的是,对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史以来就是社会政治权力的一项功业。象征性地占有野兽、支配动物,也是统治权的题中之义。不管在罗马竞技场,还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动物园,斗兽也好,展览也好,都跟皇权脱离不了干系,跟庆祝胜利、歌颂统治难解难分。搜罗野生动物以备观赏,是文明优越性的标志之一。文明人向往秩序,同时又渴望展览野趣、陈列异国风情,公园和动物园(现代博物馆也在内)就把这两种意识结合起来了。既然动物代表着异类、外族、怪种、非人,通晓动物知识,控制动物世界,就都成了政治权力、智力优越性和社会宗教性支配权的显著标志。最后,动物作为形象和符号,是人类思维的助手。在社会现象抽象化的过程中,许多动物概念起了重要作用。动物在生物学意义上与人有别,因而市场充当典型的文化“他者”。人对动物及其所属的世界形成意见,往往要通过选择和表现,而不是复制自己所观察的对象。面对动(p6)物,人要选择,要论述,要编码,才能写进文本,形成图像,所以动物资料一方面包含动物的信息,一方面透露人类的关切,二者分量相当。动物有时是材料,有时借为象征,有时用来说教,还可以作装饰图样,如此等等,都是人类社会认识自己的工具。动物与灵异本书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典型的中国世界观没有认定动物、人类和鬼神等生灵有清洗的类别界线或本体界线。人与动物的分解没有被人看成固定不变,物种的确定性既不是显而易见,也不值得寻求。在这种世界观看来,动物是有机体的一部分,整体之中,物种关系的特点在于彼此相关,互相依赖,一脉贯通。这么一来,动物世界便以多种方式成了标准的楷式(models)和征兆(signs),足以指导社会运行。对动物行为怎样解释,对动物世界种种意味深长的模式(signifying patterns)如何回应,都由圣人或帝王来调理协和。圣人解释自然现象时,不是把动物世界堪称独立自足的事实来分析,也不觉得动物受内在而自主的生物学法则的制约。相反,他把动物的形貌和行为融汇到人兽相通而笼罩万有的结构中。古代中国把理解动物与治理社会联系起来,把动物世界当成一个标准楷式,认为要确立社会政治权力,实现圣人治国的理想,就要从中取法。p12从战国到帝国早期还出现了一系列想像性动物,其生物学特征和行为习性见诸描写,各有一定之规,成了公共知识。许多作者把这些圆形动物的形象继承下来,利用它们来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于是逐步形成了一批标准化的动物形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如龙、凤、龟等,都是家喻户晓的。…… …… …… 由于反复不断的记述,另一动物从战国时期编年史中的简单记录逐渐变成了史家的修辞手段,用来标记王朝盛衰交替的历史阶段。对动物符兆的记录成了预示社会实践和政治事件的象征性标志。p13包华石(Martin Powers)在分析汉代艺术中的复合式鸟兽时指出,不应把动物图像看成直接象征社会价值的符号来解释。他说:“直观的符兆很少是社会理念的纯粹象征,比较常见的是,人们借助隐喻或转喻的手法使这类符兆和它所表现的社会理念高度相似。”p14余宝琳(Pauline Yu)已对此做过说明,照她的说法,“大家本来就相信自然事物和人事民情确属同类,这种联系并不是诗人凭空创造,向壁虚构”。所以,如果有人说中国人所梳理的动物世界不过是为了图解人文法则或社会原理,我们就要说这种看法只是局部照亮了古代中国的自然观,因为这种思路要不是从人文领域向外投影以说明自然,就是自然领域向外投影以说明人事。总之,动物的确是一种唤起联想的符号,我无意低估动物的这一性质。但动物形象未必总是人类行为的代号,否则就要同时承认:古代中国认定有两个独立运行的世界而彼此在概念上有明确区分,一个是动物王国,一个是人类秩序,然后人们根据文学艺术的惯例,把这两个世界融为一体,加以解说。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看了想睡觉
  •     作者指明上古中国动物学就是“正名”学说的具象化阐释,身为汉学家材料总结非常之牛,非常好看!
  •     上古文献能梳理得这么有条理,膜拜。
  •     讨论过于散漫夹缠,描述式的内容偏多。主要是对先秦两汉典籍中涉及动物的内容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归类”。
  •     极好的一个选题。作者给我们描述了人与动物如何有秩序地构成一个文化的、共同的道德世界,与其说是人与动物的分疏,不如说始终处于一种置换转变的模糊性宇宙观里。第四章的“地域”感觉不完全涵盖了内容,很多其实是动物与虚指方位。而孔子只是指认和辨别动物,重点并非“命名”。【P2,梁丽玲的著作应为《汉译佛典中的动物故事之研究》;P85,应是“卜弼德“;P344,应统一为“基思·托马斯”】
  •     在揭示中国古代人与动物浑然一体的整体性的同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动态转变。
  •     动物、人类、灵异相通
  •     这本书怎么说好?选题孤高冷艳,开采无人问津的领域,却在战国两汉文献中做了十分绵密的探讨,作者的古文造诣相当深厚。更可贵的是,这朵高岭之花的汉语译文也十分不得了,蓝旭教授行文万般审慎,遣词也通俗而优雅,也是相当罕见的一流水准。书的题材冷门,但读起来实在赏心悦目。
  •     书里讲的是中国古人对动物的看法,却展现出古人对整个世界的基本看法;里面还举了很多例子,本身内容就很有意思,可以当成故事素材储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