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十四)》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 温故(十四)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63379750
作者:刘瑞琳主编
页数:173页

郑毓秀

《郑毓秀》一文有趣之极,胡适先生的日记里记载了一些轶事,展示出不同于传记作家笔下的人物,好比一个现实版的《围城》,特别是郑毓秀博士答辩时的描写,不是经历过的人是不好体会的。从日记中找寻历史的片段,是现在历史研究的一个热门,很多文档都没有日记这样能真实体现个人及环境的经历,很微观,但是很真实,想来没有歌功颂德的作假必要。历史就是一部推理小说!

陈丹青眼中的鲁迅

一直以为陈丹青先生是个老愤青,经常戴着眼镜,翻着白眼看人。哈哈。读过他的几篇文章,就这篇最为温和了。特别对待前人的态度真是吾辈所缺乏的,因为当代人经常为搏出位而去攻击或贬低许多前辈老人,真是不厚道。而且很多时候,批评者其实对所要贬低的人都采取一种断章取义的态度来进行攻击。没有一个大局观,对所有的资料来一次筛选,把他们的语录摘录下只字片语,来一次狠狠的打击而后快。以为这样就打倒权威,却把自己的嘴脸给显露无疑。所以鲁迅先生的被神化与被妖魔化,都是我们自己的错。现在网上有很多人在妖魔化鲁迅,那些ID好像前世吃过鲁迅先生的大亏一样,那些帖子啊,都是群发的样子,在许多的论坛上看到。还变着ID的后缀来发,可能,贬人也是一种生活吧,对他们来说。陈丹青先生说的好:要么骂,要么棒,总不能平实地面对一个人,了解一种学说,看待一段历史。在这一场巨大的阳谋中,真正被利用的是我们几代人。当我们说怎样“真正了解那个时代”,似乎暗示:我们已经了解自己的时代——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时代么?(这段话,让我想起唐崇荣牧师喜欢的哲理性绕口令,呵呵。)这也是多读书的问题。(这篇文章劝我们多读书啊。)在更深的层面,我同情鲁迅,因鲁迅更懂得中国问题的纠葛,看破人心的险恶。(这是很多人对鲁迅的评价。)恭喜陈丹青先生得到了“时代骑士”的勋章。《新周刊》还是会折腾的。

温故(十四)

《温故》第14期,2009年1月1版1印,160千字,小16开本,173页,定价18元。本期《温故》最喜欢的文章是陈丹青的《民国的文人-长沙谈鲁迅》一文,讲的很痛快淋漓,很合乎我的胃口,可以摘录的段落也太多,因为太多所以就不想摘了,还不如把整篇文章记下来算了。话虽如此,还是小小摘一点如下:“诸位想‘全面客观’了解‘那个年代’读一个人的书,绝对做不到。最笨的办法就是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今的书店和图书馆,各种各样的书越来越多,只要你想了解,你就去买来借来读,好不好?”要想明事理,就得多读书,读不同的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件事,孔网上有一个藏书很多的人,应该也看了不少的书,从他写的帖子能看得出来,但很让人惊讶的是这位书友对近现代史是惊人的无知,我只能用无知这个词,当然不排除他是因为其他某些立场的原因,但如果不是这个立场的原因的话,我就觉得他的那么多书,实在是白买了,对近现代历史的缺乏能缺到无知这种程度,我实在是莫名惊诧。马嘶的《民国时期的大学校歌》一文挺不错,但我以前曾看过一篇类似的文章,是把民国大学校歌和现在大学校歌的一个对比,应该是《悦读》里面的文章吧,那篇文章因为是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所以要更详细更有震撼力一些,不过这一篇文章也很好了,说实话,每次我看这些民国大学校歌,我都很有感触,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大学时代,那段最激情最美好的岁月,摘北洋大学校歌:“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望前驱之英华卓荤,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念过去之艰难缔造,愿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还有好几首校歌,比如西南联大和东北大学的校歌,都很喜欢,相比之下,现在大学的校歌可能也就是应景了事而已,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徐宗懋的《1947年春:中外记者团延安之行》很有意思,从另一个角度看延安,这样的文章在以前自然也是没法看到的,现在稍微好一点,能开个小缝了。尤其是里面的几张延安照片,让人对延安有一个新的认识。陈懋智《1938年:逃离武汉》一文中记述了作者在战争时逃难的经过,很生动很具体,其中讲到一个细节,作者所乘逃难轮船的舵叶被锚链缠住了,船长悬赏一千大洋招请乘客中熟悉水性的人下水探查,有一乘客出面应征,但船上医生体检后认为他不合格,未予批准。我有兴趣的是在逃难过程中船上还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有人愿意下水也必须先经过医生体检认可,而不是先下水再说,这是不是也能说民国时期的良好秩序的?方子奋的《一个囚犯和他的烟嘴儿》写了一个有着意志坚强的老国民党员,这名党员遭受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但始终没有屈服,并在一个自制的烟嘴上刻下了自己党的党徽。作者说“是对信仰的坚持?是对故主的忠诚?是对往事的留恋?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悼?是对‘反共复国’的梦想?对他那代人,我不好妄加猜测,这些答案可能都是,也可能都不是”。林建刚《闻一多的转变》中用了胡适的一句名言,文章还没仔细看,胡适的这句名言是看到很多次了,一直没有摘录下来,这次正好补上:“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温故(十四)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