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思想游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807680055
作者:冯骥才
页数:208页

作者简介

《西欧思想游记》是冯骥才的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他的一次写作实验。借应邀去法国、英国交流的机会,冯骥才将行程中的见闻、感知、交谈与思索交错起来,以一种不拘一格的形式写作,体现了此书作者对艺术、文化甚至社会问题的感悟与思考。

书籍目录

3月20日北京—巴黎
3月21日巴黎
3月22日巴黎
3月23日巴黎
3月24日巴黎
3月25日巴黎
3月26日巴黎—吉温尼—卡昂
3月27日卡昂
3月28日卡昂—埃特尔塔—亚眠
3月29日亚眠
3月30日索姆河—里尔
3月31日里尔
4月1日加莱
4月2日英法海底隧道—伦敦
4月3日伦敦
4月4日伦敦—斯特拉福—曼城
4月5日曼城—霍沃思—爱丁堡
4月6日爱丁堡
4月7日剑桥
4月8日伦敦
4月9日伦敦—坎特伯雷
4月10日牛津
4月11日伦敦—巨石阵—巴斯
4月12日巴斯—伦敦
4月13日伦敦
4月14日伦敦
4月15日伦敦
4月16日伦敦—北京机上

内容概要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一九四二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文学代表作有《珍珠鸟》、《灵性》、《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俗世奇人》、《神鞭》、《三寸金莲》、《一百个人的十年》等。近十五年投身民间文化和传统村落抢救,相关理论、随笔及主编的大型文化档案颇丰。现于天津大学任教授。


 西欧思想游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慧子/文什么样的游记才是好游记,是我这两天在阅读过程中浮出脑海的一个问题。一般认为,好的游记需要文笔、见识与情怀的完美融合,也需要作者本人的真诚与热情。但是游记之所以吸引人们去写作、去阅读的核心灵魂,又似乎具有一种区别于一般散文的特性。这种特性是什么呢?手头的两本游记,一本是陈丹青写的《无知的游历》,一本是冯骥才的《西欧思想游记》。这两位作者都大名鼎鼎,但是写作游记的经历却很不同。陈丹青在序言中表示自己最不喜游记,这是应朋友力邀之后第一次的尝试。而冯骥才倒是写过不少本的游记书,尤其是介绍欧洲的。可能正是由于这两位写作姿态的不同,他们对写游记的想法也颇为不同。陈丹青在序言中坦言,“游历的胜境,异国的想象,原是自己的事,归来看照片,彼时彼地的那份真意,其实消失了——游历中最感动的经验,也写不出来的,难免是选择性追忆,且为文句所编排,转为专供阅读的稿面了。”陈丹青的言说倒是很真诚,也道出了游记写作之难。那种当时行旅中感受与体验的丰富性,很难在日后用文字表达出来。冯骥才也感受到了陈丹青所提出的这种游记难以传达的困难,但他更为积极地用一种“行旅同步游记”的写作实验,去克服这种游记写作之难,即是边游边写,保持旅途中的即兴感。“记录一时的发现、心得、情怀、感悟与灵动;也带着那些时间与空间的美妙与鲜活。”但是这种写作对于作者的笔力、见识与情怀的要求非常之高。否则就会成为流水性的记录,虽然很直接,很即兴,但少了那种经过深思熟虑和遣词造句后的文字之美,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感觉含美量不足。陈丹青与冯骥才所呈现的这两种样态的游记写作,都指向了游记写作之难。即还原彼时彼地旅行途中的丰富与灵动的困难。但这种困难的核心其实是在于文字本身的局限(或者,即使图片也亦然),即庄子早已发现的“言不尽意”的无奈。然而,文字的意义,其实并不仅仅是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文字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去创造、构建一个与现实既有重合,又有超越的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多贴合,取决于作家的纪实笔力;对现实世界有多超越,取决于作家的情怀、感受、思想,还有想象力。从某种意义上,这种文字所呈现的意义世界与现实世界越不同,它的价值就越大。因为它只存在于阅读后的想象里,是一种想象性参与创作。而纪实性的游记只是带领读者体验作家所经历过的一切,少了激发读者的创造性想象的可能。我个人认为,那种能够激发读者无限想象、旅行与探索世界动力的游记,才是真正的游记。因为如实记录的游记只是一次性的,读者的感受与作者的所见与感受相差不大。而那些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在头脑中构造出不同的图景和不同的意义世界的游记,那些用文字生成、激发一种新的无尽的想象的游记才是真正的游记。如此说来,好的游记的生命是常新的,因为它邀请每一位读者赋予它新的生命。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大”
  •     “为思想而活着。”
  •     「迎着阳光时,你就把阴影抛在身后了。」
  •     有些思考的游记,但是不够深刻。似乎在写欧洲,总能转回熟悉的国内文化,社会,却又不敢或不能深入。有些遗憾。在游的方面似寻常旅游书,在思的方面又明显单薄。毕竟,因为冯骥才和思想游记这些字才买的。略有遗憾。
  •     文化自觉很紧缺
  •     有积淀的旅行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自己想要什么。
  •     感受得到文革对冯骥才的影响。看来知识分子也改不掉好合影留念的坏毛病。
  •     最近都在琢磨怎么写游记,冯老先生的西欧漫谈着实验证“为思想而活着”,短小轻松一个零下天的阴雨下午便可看完,恰好冯老访欧也是冬季,絮絮叨叨的天气描述好像就在眼前
  •     薄薄一册游记。老人家七十多了还饶有兴致地玩了这么多地方。
  •     好佩服冯骥才先生七十几岁还有环游欧洲的精神魄力啊。至于书的内容感觉不如看他的纪录片……
  •     亮点不多,辛酸不少
  •     凑合吧
  •     老爷子精神头儿真大!
  •     A4阅毕。同样是风景同样是城市。中国太多消亡的历史,亟待挽救。
  •     感觉是文物和建筑保护记,文物市场的萧条是因为中国厚家底的萧条,而不是保护到位,让人叹息。
  •     文化之壮丽与文化之悲。文化的价值意义何在?于今日之我们,当深思之。
  •     老爷子的文笔-妙。翻看时总有会心一笑,谈文化的方式轻松却不失深刻。
  •     书立多次出现:“我和同伴”干了这个,又干了那个。明明就是他夫人,大方承认好啦,写得这么暧昧,好像一路都在搞对似的不好意思。
  •     游在外,想在中
  •     “忘记年龄的人才会永远年轻。”
  •     超级喜欢!
  •     还是要感慨的 对比方知 未来的路还有多长 多艰辛 但愿未来国人能多有些文化保护意识 懂得去传承自己民族的精髓
  •     忠于思想的人是不怕寂寞的。
  •     一般般吧,最近没什么时间读闲书,不开心
  •     只看了书中英国的部分,认为思想多于游记,其中关于文化传承和保护值得深思。
  •     冯一定是个有趣的人
  •     远行的不止身体还有心灵。 文化是值得静下来沉思的历史。
  •     又是一本少于十人评价的书...其实书中很多地方给我似曾相识的感觉,尤其是对剑桥和曼城。三星半吧,好想去亚眠
  •     现在大学扩招了,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多了,但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却少了~这是对现实多么大的嘲讽啊?!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欧洲的文化和对文化的保护~希望政府的官员不要只顾着自己的“政绩”,一定要给自己的城市留下一些遗产和精神~
  •     写了些东西,可还是感觉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深入的东西。因为他是冯骥才才买的,所以有些小失望。
  •     这种随游随记的日记体游记虽然是一种实验,但是文字还是经过用心沉淀过还会好。其中记述了冯在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乡英国霍沃斯小镇了解到三姐妹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村里教堂的神甫介绍说霍沃斯镇的人大都短命,原因是饮用水。水由高而低,先流过教堂后边的墓地,墓地里细菌太多,害人致死。
  •     你知已是自另一世界发出的美与光
  •     反观我国确实对文化的看法只在能否赚钱,而不知只有文化才是一个城市的独特名片。我们拆了几千年的古城,现在却热衷于造假古董。我们的五千年,渐渐只是口头上的五千年。
  •     1.文革对冯的伤害不小。2.天津海河的建设方式他非常不满。3.当代知识分子出了太多王道士。
  •     文化人的思想游记果然不是走马观花吃吃喝喝的旅行指南, 更多的是透过看得见的风景对历史文化的审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