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史-牛津通识读本》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44750442
作者:[英]罗伯特·C.艾伦
页数:344页

《全球经济史-牛津通识读本》的笔记-第3页

苏联1929年开始大推进式工业化,9%的年增长率保持了24年之久,1954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一再下滑,到解体前夕,其增长速度几近为零,这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1500年前,世界贫富差距并不大,在达伽马到达印度和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如今的贫富分化格局才基本开始成形。194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最低谷448美元,到2006年已经达到6048美元,中国得以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而日本1870年是737美元,1940年是2874美元,到1990年已经达到西欧国家的生活水平。
要想赶上西方国家,就必须在教育资本和生产率这三方面缩小差距。日本1872年开始推行义务制小学教育,到了1900年90%的学龄儿童入学就读。我们的国家明确一心一意谋发展体现了新一代领导人的深谋远虑,而每一个家庭也要以发展为远景,紧紧抓住时代的步伐,不断增强体质

《全球经济史-牛津通识读本》的笔记-第64页 - 富国之路-庞大的帝国

全球经济史读到现在,觉得自己阅读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也切身感受到经济学的迷人之处,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他讲述了存在于宇宙之中渺小的人类是怎样依靠自己的智力与劳动,创造出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冥冥之中,还是会依靠一些神秘的规律指引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在磕磕绊绊中试着发现这些规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随波逐流,顺应着河流的轨迹流淌着,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满足现状,努力朝着未知的方向探索前行,然后创造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全球经济史-牛津通识读本》的笔记-第131页 - 第八章及以前

最近杂事太多,没有抽出很大的精力来学习。实在是一件令人懊恼的事情,似乎学习自我管理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情,而非顺手捏来那样简单。看来我经常高估自己的老毛病又范了。
粗略的看了一下美洲的经济发展史,具体的经济有明显变化的时间是和欧洲的工业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欧洲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极具膨胀力的野心,在利益的驱使下,将魔掌无情的深入了美洲人当中。美洲当地的土著人口数量也因为美洲的区域条件不同而产生了极大的不同。同时,不同的地方使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美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欧洲人的殖民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促成了美国的诞生于发展。拥有天时和地利的美国人在适当的情况下,利用“标准模式”,成功地完成了蜕变,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导致非洲贫困的因素依然有很多,“坏制度”的其中一方面就是肆虐的战乱,另一方面就是腐败和许多国家表现出的非民主的特色。这些缺陷也是殖民时期的政府架构遗留的影响。
世界贫富差距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逐渐拉开了帷幕。贫困国家如何追上赶超处于领先地位的欧洲和北美成为了新的挑战。殖民地对此已经无能为力,因为帝国势力的干预和打压始他们无力进行自我革新。不过,一些已经取得独立的国家却可以效仿采用标准模式(建设铁路、统一关税、建立银行和发展教育),这一模式在北美和西欧都取得了成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策略却不再像之前那样行之有效了。

《全球经济史-牛津通识读本》的笔记-第27页 - 序言-致谢-巨大的差异-西方的崛起

《全球经济史》是我第一次开始使用豆瓣记录读书笔记,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总结与学习理解能力。
这本书是专门为经济学史学科以外的人士开阔眼见、增进知识、提高素质而编撰的。而这也正符合我阅读此书的初衷。
作者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艾伦在致谢最后中说道:“我把本书献给我的儿子马修和他的同龄人,希望他们能明白当今世界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并且希望这样的认识能够帮助他们,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规律可循的,而经济发展作为世界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也必然成为人们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世界发展的历史,无疑会对理解世界是怎样进步的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最低生活开支,作为人类能够生存的最低保障,以数据的方式和收入进行对比,显示出各个国家的巨大差异性。同时,那些资本家的企业中的工人收入太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技术进步和提高工作效率无法得到实现。同时,位于最低生活开支水平的人们在生活福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例如平均身高,生活寿命等方面。
工业革命,给英格兰等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而聪明的英国人,也充分利用好了这一点,将欧洲和亚洲的国家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时间成为了世界霸主。世界各地的收入差距,也显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制度、文化和地理因素这些隐藏在背后的因素,与技术进步、全球化和经济政策这些有人为造成的差异因素综合起来,产生了伟大的工业革命,同时也成就了英国人的不可一世。作者说工业革命本身就是全球化第一个阶段的结果,本人感受颇深。
作者用了当时一系列的数据向读者展示了全球化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冲击。英国荷兰等国家突破了地域带来的阻隔,成功的迈出了世界全球化的第一步。
能够拥有敏锐的嗅觉,抓住机会的人,是注定要在历史大舞台上,书写下华丽的篇章。

《全球经济史-牛津通识读本》的笔记-第41页 -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大致时间是1760-1850年)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开启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时代。 而技术变革是工业革命的源动力。当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发明,例如蒸汽机、纺织机和新的炼钢技术。19世纪,工程师们全面扩展了18世纪机械发明的应用范围。极大提高了工业、纺织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济效率。
本章节作者向读者说明了工业革命为什么不是首先发生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甚至是中国或是印度而是英格兰?
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和通俗文化有利于工业革命,通俗文化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转变,时人们重新思考与看待宗教和自然等问题。社会变革对于通俗文化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最剧烈的变化莫过于城市化和商业的发展。这些变化使得读写和计算能力都具备了更大的价值,从而激励更多人掌握这项能力。。。。
实际上,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真正的原因在于英国独特的工资和价格结构。正是存在工资和价格方面的差异,英国企业发现采用新技术有利可图,通过增加相对廉价的能源和资本,可以节约昂贵的人力成本。有了更多资本和能源,英国工人就能生产出更多产品——这就是经济增长的秘诀。在亚洲和非洲,廉价劳动力造成了相反的结果。
蒸汽机就体现了经济激励对于创造发明的重要性。
所谓通用技术,指的是可以被运用到各个领域的技术。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通用技术的潜力才能被开发出来,因此要等到通用技术发明很久之后,它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才会体现出来。蒸汽机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全球经济史-牛津通识读本》的笔记-第148页 - 大推进式工业化与后记

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___计划经济时期(1950年-1978年)和市场经济时期(1979年至今)1976年毛泽东离世,1978年邓小平开始推行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轨。抛开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变革不说,作者认为,中国在市场经济中农业的发展确实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综其原因却不仅仅是因为政策的变革导致。甚至无从得知,是因为改革促成了1978年至1984年农业产量的迅速增长,还是说哪怕没有改革,产量也会提高。不管历史学家如何估量计划经济产生的影响,改革后的各项制度,合理的政策措施,文化激励等因素的重要性,中国正在完成一个历史循环。如果在接下去的三十年里,中国依旧保持自1978年以来的发展制速度,它将赶上西方。中国将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迦马完成航海探险之前,中国就是世界第一。世界将重新回到起点。在国家所采取的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当中,那一条最有效?对此人们争论不休,未有定论。同样,人们也无法确定,这些成功的经验能够被移植到其他国家。因此,关于发展经济的最佳政策,人们尚未达成共识。


 全球经济史-牛津通识读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