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种族简史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ISBN:9787305016158
作者:托马斯·索威尔
页数:521页

作者简介

《美国种族简史》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威尔的经典作品,本书回顾阐述了美国的各个种族群体的历史:爱尔兰人,德意志人,犹太人,意大利人,华人,非裔人 ,波多黎各人及墨西哥人。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美国百纳衣
第二部分 来自欧洲的美国人
第二章 爱尔兰人
第三章 德国人
第四章 犹太人
第五章 意大利人
第三部分 来自亚洲的美国人
第六章 华人
第七章 日本人
第四部分 来自非洲的美国人
第八章 黑人
第五部分 来自拉丁美洲的美国人
第九章 波多黎各人
第十章 墨西哥人
第六部分 概论
第十一章 内涵
注释
索引

内容概要

托马斯·索维尔,《被掩盖的经济真相》一本作者。
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wowell)曾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阿默斯特学院及其他学术机构讲授经济学课程,他所写的《基础经济学》(Basic Economics)一书被译成六种语言。他还广泛著书立说讨论其他社会问题。索威尔博士曾在政府部门、私有产业和独立的研究机构(“思想库”)中担任经济学家 。他获得的荣誉包括全国人文学科奖牌、布莱德雷基金奖以及各种学术机构颁发给他的荣誉学位。他现在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驻校学者。


 美国种族简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虽然一直对美国的文化、历史感兴趣,但这是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籍,这本书应该属于人类学范畴。作者用大量的史实、数字,量化地说明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虽然年代稍显久远,但我们还是可以以此管中窥豹地了解美国文化的形成及现在状况。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文化上、历史上均有其特点,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有这和其他国家一样的种族问题,比如种族歧视、种族间的战乱。这些特点在其移民国家的背景下更被无限地放大,同时也滋生了更多新的种族问题。原本,我总也认同美国是个各文化的大熔炉,各种民族文化在其中交汇、融合,遂形成其现在的样子。但读完此书,我深刻体会到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各个种族无论基因上、还是文化上必然有其本国固有的东西,而想同化这些东西岂是几十年可完成的任务?由于依然有大量的本国移民来美,纵使本国当今移民和之前移民气质上有很大变化,但和其他种族比起来,他们共同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且显而易见。比如即使来美华人从地域上、价值观上有了众多变化,但其对教育、家庭的重视程度依然没有泯灭,这些固有的性质也使其在众多民族中凸显出来。因此,即使是作为主体的美国西方文化,实际上也并不单一。在不同地域、时间上也显示出不同的民族特点,如盎克鲁撒克逊文化、犹太文化、意大利文化等。因此我认为在这个熔炉里,各种元素只是有限地融合,很多部分虽不像当年南方白人、黑人那样“平等而分离”地存在,但还是非常泾渭分明的。了解了这些,也帮助我了解了更多美国的现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鄙薄之见。总之,这本书作为对美国文化、历史探讨的抛砖引玉读物足可胜任。
  •     http://www.luoyonghao.net/blogs/luoyonghao/archives/133968.aspx《美国种族简史》这本书是我当年在海淀图书城附近等人的时候,在中国书店的旧书堆里捡的,花了我十块钱,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花的最值的十块钱了。作者是托马斯.索威尔(Thomas Sowell),译者是沈宗美(这两位老师都是我的偶像,沈老师的译文非常牛逼,所以你看不懂原文也不会有多大的遗憾),1993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 版。好像这本书只印了5000册并且没有再版,有时候想到在这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里,只有几千人和我一样走狗运,我就觉得生命还是很邪门儿的。这本书几乎解决了我年轻时对种族问题有过的全部困惑,我过去教书的时候,考虑到大部分的当代中国人(至少是大陆的中国人)其实都是隐性的种族主义者,所以经常借着一道涉及了人种问题的考试题目加以发挥,把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兜售给我的学生(他们都是要去美国读书的大学生),希望他们在赴美之前就能确立一 种科学健康的种族观。我想我的努力效果还不错:后来我收到很多去了美国的学生的感谢信,说他们在美国和其它族裔共同学习工作相处的时候,由于早早地想清楚 了一些问题,所以在种族问题上比较容易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最近,由于众所周知的事件,宣扬民族仇恨的言论在国内泛滥成灾,有鉴于此,我决定把这本书中的部分章节(大概是十一个章节中的五个)在这里陆续贴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或是批判参考。如果大家想看全书,请到这里买英文正版,或是到你所在城市的图书馆里碰碰运气。-----------------------------------------------第一章 美国百衲衣美国民族的形成实乃整个个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观。多少年来,有4500万之众越洋过海,从世界各大洲来到美国。他们操着各种语言,代表着世界上各个民族、 各种肤色和宗教。今天美国的爱尔兰后裔在爱尔兰的爱尔兰人还要多;犹太后裔比以色列的犹太人还要多;美国黑人的数目超过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波兰大多数 主要城市的人口都赶不上美国底特律一地的波兰后裔,而纽约市的意大利后裔则是威尼斯人口的两倍。美国的各种族社区,近期规模之大而言,就足以构成独具生命力的文化群,这些文化群既不是某种“主流”模式的翻版,亦非某个国家文化的海外分枝。炒面、爱尔 兰后裔的圣帕特里克节大游行以及飞舟发型,全是土生土长的美国货。绝非听命于外国的美国各种族社区,反而为其母国提供了领导人。爱尔兰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 伊蒙·戴瓦勒拉出生在纽约市的布鲁克林,以色列总理高尔达·梅厄夫人出生在密尔沃基,利比里亚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由获得自由的美国黑奴的后裔统治着。使用“少数民族”这个字眼,是难以充分描绘构成美国社会百衲衣的这些巨大种族社区的,因为没有“多数民族”。可以辨别的最大单一种族是英裔人,可他们只占 美国人口的15%,比德裔人(占13%)或黑人(占11%)实在多不了多少。由于世世代代杂居混住,千百万美国人说不清自己究竟属于哪一个种族。美国人民历史演进所处的环境,与他们的数量之众和种族之多,一样的令人赞叹。美国是世界史上最大的的文化-语言群体之一。从旧金山到波士顿,其距离之遥等 于马德里到莫斯科。然而,这里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适用同一套法律,而欧洲却分成许许多多的国家,讲各种各样的语言,并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军事和政治集团。 正因为组成美国社会的各种族人民来自世界的四面八方,这个社会的规模和凝合力就显得更加惊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美国的历史比德国和意大利的还要悠久。 就面积而言,得克萨斯州比法国还大,科罗拉多州比英国还大,而意大利的面积只相当于加利福尼亚州的2/3。美国的疆域比罗马帝国最兴盛的时候还要广阔。整体性和多样性的混合,不仅贯串今日的美国社会,也贯穿着美国的历史。没有哪一个种族是完全独特的,但也没有哪两个种族群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种族群都有 自己的地理分布格局,反映出他们到达美国本土时的状况以及他们赖以为生的行业和地区的演变。甚至连美国各种族群的状况及他们赖以为生的行业和地区的演变。 甚至连美国各种族群的年龄都彼此相差很大。美籍墨西哥人和波多黎各人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而美籍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的平均年龄则为30开外,犹太人的平 均年龄更超过了40岁。此种年龄上的差距不但反映了目前的生育率模式——有些种族群的儿童比例额外高——也反映了生育率模式的历史性变迁。这种变迁造成某 些种族连续几代人在数量上的急剧变化。在美国各种族之间,收入、职业和失业率的差别相当大,犯罪率、生育率和业主拥有率也是如此。对这些差别的解释是复杂的,在很多方面也是惊人的。任何一种简 单的解释都有对不上号的地方。肤色在决定美国人的命运方面,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然而来自西印度群岛的黑人群体挣的钱,就比像来自波多黎各道德以白人 为主的群体所挣的钱要多,日本人挣的钱比一般白人挣的钱也要多。一个种族刚到美国时的本钱和到达时间的长短,显然也是重要的因素,如许多“古老的家族”所 显示的那样,但也不尽然,犹太人来得晚,19世纪他们到达美国时是一文不名,但现在却比其他任何一个种族都要阔绰。经济状况美国各种族在收入、职业和失业率诸方面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致无法进行笼统的描述。更何况,在经济领域也如在其他各个领域一样,认为他们在社会-经济方面 是出于“多数明祖”之下或者说处在全国平均水准之下的“少数民族”的观点,是混淆视听的。有不少种族群在社会-经济地位上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准。家庭收入指数(美国平均水准=100)犹太人 172 全体美国人 100日本人 132 菲律宾人 99波兰人 115 西印度群岛人 94中国人 112 墨西哥人 76意大利人 112 波多黎各人 63法国人 107 黑人 62盎格鲁萨克逊人 107 印第安人 60爱尔兰人 103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调查局和全国犹太人口普查协会造成个种族之间的上述经济差别的,有许多因素。年龄是一个时常被忽视的重大因素。平均年龄不同的种族——某些种族之间的差距可达10至20岁——其年龄偏 高者的比例是大不相同的,而年龄偏高的人往往集中在有专门技能及其他高收入的行业里。譬如,美国印第安人年龄在45岁或45岁以上的人,占其总人口的 20%,而美籍波兰人处在这个年龄档的却占其总人数的40%。收入较高的行业通常要求具备两个条件;要么受教育的时间长,要么有长期的经验,或二者兼具。 所以,年龄偏高的种族群比年龄偏低的种族群挣的钱要多,这种现象是不足为奇的。令人莫名其妙的,到时将这些差距归咎为某种程度上的雇主歧视或种族“无能 ”。若把30岁的各种族男性的收入所得加以比较,差距就小得多。而如果把年龄在30岁而受过同等教育的各种族男子的收入相比较一下,差距就更小了。在向美国这样能够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状况差别很大,所以某一种族的平均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成员的地区分布。分布在不同地区的 统一种族的各成员之间的差别,往往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准与该种族全部成员平均收入水准之间的差别还要大。地区之间的差别不仅表现在收入方面,也同样表现在诸 如生育率、之上和教育投资回收率等方面。歧视显然对美国各种族的收入有影响。所有个种族都曾收到过某种程度的歧视。然而,某些最有成就的种族——例如东方人——曾经比大多数其他种族遭到过更为严 重的歧视,而犹太人的突出成就就恰恰就是在几百年来反犹太主义的浪潮面前获得的。种族歧视的有违于道义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但是种族歧视与低收入是否存在同 等重要的因果关系,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要鉴别目前的雇主歧视与受雇者过去在教育方面所受到的歧视,也是困难的,教育上受到歧视的后果在多少年之后仍会 存在。这些复杂的问题将会在本书一下各章中予以考虑。教育也显然影响到收入。对每一个民族来说,收到大学教育就意味着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准。近年来,在家境特点相似又受过大学教育扽青年人当中,甚至过去长期 存在的黑人与拜仁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已消失了。个种族之间在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别很大,而且教育质量也会扩大收入的差距。那些受到大量教育的种族——犹太人和 东方人——往往能就学于质量更好的高校、就业与要求更高、收入也更高的领域。注入自然科学节、医学界和法律界等。美国种族在经济方面的多样性与在生育、会搜名、犯罪、智商及酗酒这些社会特征同样明显。在整个社会里,最贫困的阶层总是具有最高的生育率,所谓“富人发财,穷人养孩”。一般来说,那些收入最低的种族和黑人、波多黎各人、印第安人和美籍墨西哥 人,其生育率最高,而犹太人和东方人所生的孩子是如此之少,以致难以维系后代。另一个惊人的情况是,低收入种族当中那些较为富有的成员所生的子女,甚至比 全体人口中同样富有的人家所生的子女还要少。也即是说,收入较高的黑人、印第安人以及说西班牙语的民族的生育率都低的出奇。譬如,读完中学的美籍墨西哥妇 女,比具有同等学力的任何别的种族的妇女所生的孩子都要来得少,尽管美籍墨西哥人作为一个种族,其生育率比任何别的种族的生育率都要来得高。造成此种现象 的原因并没有这种现象的后果那样明确。当那些经过奋斗由穷变富的人去世而有没有生育在数量上足以代替自己的子女时,这就意味着下一代的人还得白手起家去重复他们的奋斗,因为他们没有留下多少后 带来利用他们的成功所造成优势。换句话说,低收入种族所积累起来的“人类资本”,有一部分就这样一大一代的白白葬送掉了,使得该种族的向上迁升因缺乏现 金、经验、人士交往以及其他方面的优越性而更加困难,他们的较为富有的成员本来是可以把这些有利条件传给他们的后代的。由于高生育率,当固定的收入在家庭成员中分摊时,就会僧多粥少,愈分愈薄,从而直接降低了一个种族的生活水准。美籍墨西哥人的人均收入甚至还赶不上挣钱更 少的黑人,就是因为美籍墨西哥人的家庭成员太多。这导致了美籍墨西哥人的住房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如黑人,当然也就更赶不上美国人口的总体标准了。高生育率还 和儿童智力测试得分较低有关,因为这些儿童和父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较少。在参军时没能通过智力测试这一关的黑人男性青年中,一半来自于有6个或6个以上兄 弟姊妹的家庭。不管这种智力测试带有何种偏见,此种偏见照例也适用于来自家庭小的黑人青年,可见智力测试所显示出的差距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总的看来,生育率近年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各种族的相对地位引之也有所调整。在1910年,35-40岁这一档的犹太妇女平均有5.3个孩子,与美及墨 西哥同年龄的妇女持平,高于黑人妇女(平均哟4.2个孩子)、爱尔兰妇女(平均有3.3个孩子),也高于全国平均数(3.4个孩子)。但是到1969年, 该年龄档的犹太妇女的平均生育率降了大半(2.4个孩子),但没及墨西哥妇女的生育率却下降有限(平均有4.4个孩子)。黑人妇女(平均有3.6个孩子) 和爱尔兰妇女(平均有3.1个孩子)的生育率都下降得同样不大。这意味着犹太人的年龄分布发生了一个“V”字形的变化,即老一代的犹太人处在曲线一段的顶 部,接着便是由年龄逐渐变小的犹太青年人构成的低曲线,而后又是整体犹太人平均年龄的上升曲线。失业率、犯罪率和生育率,都受到年龄的强烈影响。年龄因素造成的失业状况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尽管黑人在总体上的失业率大大超过百人,但20岁以下的白人青 年失业率,却从来都高出25-44岁这一档年富力强的黑人的失业率。同样,大部分暴力犯罪都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干的,所以,25岁以下这一档人占其很大 的比例的那个种族的犯罪率,也就是因此而偏高,即使不把其他也在其做的因素计算在内的话。下述事实颇能说明年龄因素的重大影响:具备相同年龄和社会-经济 状况的黑人和拜仁的犯罪率相差无几,尽管总体上黑人的犯罪率是白人犯罪率的好几倍。和生育率一样,个种族的之上的分在某一特定那个时期相去甚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甚大,从而使得各种族智商德芬的名次不断调整。大约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犹太人在智力测试中一般的得分都相当低,以致当时以为大“专家”断言,这种测验结果“证明关于犹太人很聪明的流行观念是错误的”在那时候,新近才到达 美国的个种族,诸如意大利人、希腊人、波兰人、葡萄牙人和斯洛伐克人等,其智商得分实际上和现在的黑人、中南美来的移民及其他处境不利的种族的智商得分相 仿佛。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由于这些种族逐渐适应了美国文化,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进步,他们的之上得分也就随之节节上升。到1920年代,犹太人 的智商得分已经超出全国平均数;最近对意大利人和波兰人的智商研究表明,他们也已在二次大战之后的年代里接近或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数。先前对波兰人的智商研 究表明,它和今天黑人的智商水平相当,平均为85分,但到1970年代已上升到109分。两代波兰人把智商提高了24分,这个数字比当前黑人和白人之间的 智商得分差(15分)还要大。社会上对种族和肤色的态度,也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发生了颇大的变化,尤其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期里更是如此。犹太人曾一直被排除在一流高等学府的教授队伍之 外,后来犹太人反而超比例的在这些大学里执掌教鞭。曾一度将黑人拒之于门外的职业体育队伍,后来也让黑人运动员占了上风。曾经在几十年里盛行于加利福尼亚 州的反对东方人的法律,也通过公民投票表决而被废除。爱尔兰后裔、德国后裔和波兰后裔与异族的通婚率已离一半不远,日裔在这方面紧紧跟上。态度调查和选举 结果表明个民族之间的日趋相互接受,其程度也大体相仿。同向多元化和各民族融侨相处的道路,是漫长而崎岖不平的。19实际存在于欧裔各种族之间的或存在于美国出生的当地人和欧裔或亚裔移民之间的种族仇恨,曾频 繁的导致暴力对抗,其中丧命人数之多,超过20世纪中叶任何一次“种族暴动“所造成的伤亡。“一无所知党” ——一个反对移民的政党——曾在50年代获得过短暂但却相当显著的成功,在6个州选出自己的人当上州长,并驾驭了好几个州的立法机构。这种党同伐异的意识 以后又复活了,并在立法机构中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以致在1920年代堵死了移民来美的大门。奴隶制度的悲惨历史,歧视美国的法律,以及对黑人执行死刑至 今令人记忆犹新。然而,美国的特殊之处并不在于这些种族之间的仇恨在这个国度里存在过(因为这种仇恨几千年来也在其他地方存在过),而在于这种仇恨的程度 在逐步减弱,并在某些地方已经消失。各种族自身也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变化,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别人接受。19世纪移民特有的犯罪率高、发病率高、以来慈善救济以及不讲究个人卫生等现象,都已 随着他们逐步适应了美国的生活规范而成为历史;况且市政设施也有了改善,下水道取代了屋后的茅厕,先9世纪末的廉价公寓里最终也装上了自来水(虽然当时浴 缸仍是罕见的奢侈品)。在此之前,贫民窟是遍地污秽,臭气难闻,疾病肆虐。在那些比今天的贫民窟还要拥挤并且缺乏通风设备的廉价公寓里,天气稍微一热,真 的就能要人命。那时,不会讲英语的人,或者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写或读的人,比比皆是,远远超过现在的情形。宗教仇恨非常强烈,以致滞持了公共教育的开展, 而且更有甚者,它还经常点燃暴动的导火线,给长期酝酿的政治争斗火上加油。1871年发生的新教徒和天主教之间的冲突,曾在一天之内导致50人丧命。当年 也出现过矛头针对摩门教信徒、教友派信徒和其他教派信徒的类似的对抗和暴力。美国幅员辽阔,种族杂糅,国民中没有哪一部分人能有效的处于主宰地位;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多元化并非人们一开始就保有的理想,而是互不相容所造成的惨重牺 牲迫使他们被迫使他们彼此相安共处的结果。美国大量的发财致富的机会,也给人们的精力提供了另一条出路,使大家感到对现存物质条件的争夺没有为全体人民扩 大生产来得重要,并使齐心协力者有所报偿,因此也就顾不上去计较那许多分歧了。时间和地点构成美国人口的许多种族,并不是同时到达的,也并不分布在同一地区。一般来说,每个民族在其移居美国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特定的高峰期。爱尔兰人移居的高潮 大致在1850年代,而犹太人移民的高潮再次50年以后,墨西哥人的移民高潮则又在下一个50年之后。移民的地区分布,也同样是各不相同。斯堪地纳维亚人 多定居在中西部,东方人躲在西部海岸,古巴难民集中在弗罗里达,墨西哥人在西南部,苏格兰-爱尔兰人则散居在从宾夕法尼亚州到南北卡罗来纳州的阿巴拉契亚 山区。像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和犹太人这样一些到达美国时身无分文的移民,则留居在他们抵美时的东部口岸城市。黑人集中在南方。由于上述这些地区在经济活动上各有其特点,个所在地区的移民种族的命运也就分别和小麦种植或炼钢、铁路修建、棉纺等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全国的经济条件 因地而异,每个种族在抵达美国后也就遇到彼此相异的机会和制约。个种族其后在经济上的经历,反映了他们各自带到美国的文化遗产的影响,同样也反映了他们到 达时间和所处地区的影响。今天的差别仍旧受到地区分布的严重影响。纽约州黑人家庭的平均收入。是密西西比州黑人的两倍还要多、底特律一代的墨西哥人,是密西西比州黑人你的两倍还要 多。底特律一代的墨西哥人,比德克萨拉列多一带或布朗斯维尔一带的黑人所挣的钱也至少高出一部。住在芝加哥、底特律或纽约市的印第安人的收入,也比住在保 留地的印第安人的收入高出已不多。这种统一种族内部的差别比任何一个种族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的差别都要来得大。地区差别至关紧要。种族的地理分布差别不经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也影响到他们答题的生活方式。居住在中西部农村的印第安人,每个家庭生育的小孩子,平均比居住在东北城区的印第 安人家庭生育的小孩子超出两个以上。不住在南方的黑人,其家庭之小和智商之高,一直超过生活在南方的黑人甚至在某一特定城市,某一特定种族也会因为所在街 区的不同而在收入、犯罪、家庭破裂等方面呈现出大相径庭的格局,不管这个特定种族的祖先是犹太人、意大利人、墨西哥人,或是其他什么人。美国种族在地理分布上的格局各不相同,尤其多方面的历史原因,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在某一历史时期而非其他时期抵达美国。从风帆船到蒸汽船的转变,曾导致美国移民来源的彻底变化。在风帆船时代,欧洲移民几乎是清一色的北欧人和西欧人。随着蒸汽船的使用,来自南欧和东欧的移民 突然以压倒的多数涌进了美国;这些人与美国人在文化和宗教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而此时宗教差别恰恰在社会和政治方面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在风帆船时代,越洋的客船旅费是移民在经济上承担不起的。他们只能挤在驶抵欧洲送货返美货船的空仓里来到美国。这就是说,只有那些与美国有大规模贸易关系 地区的人,即北欧人和西欧人,才得以大批移居美国,而东欧人和南欧人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当时美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多属大批量的农产品,所以返程所载的进口 货,却多属体积小得多的欧洲工业制品,所以返程时船上的仓位大量空闲。移民就挤在这种空闲仓位里临时凑合起来的座位上,缺乏足够的通风设备,没有马桶,食 物和饮水也是质次量少。海上航行的时间很长,前途难卜。时间可能需要一至三个月,完全取决于风向如何。航行时间越长,人们就会因为饮食不足而变得越来越衰 弱,并有可能染上疾病,而在那种拥挤的船舱里,疾病已经传开即不可收拾。货船的航行路线,取决于贸易的模式。这就意味着移民没有对自己的目的地口岸进行选择的余地,船驶向哪个港口就在哪个上岸。譬如,爱尔兰人赴美乘的是从美国 东北部地区运来木材后返美的船,因此美国东北部就是爱尔兰移民的登陆地点,因为船只返美时只在这一带停靠。德国人赴美则诚送棉花到勒阿弗尔并返回新奥尔良 的货船,然后再在那些沿密西西比河上游河谷,在辛辛那提、圣路易斯和密尔沃基这样一些城市定居下来。美国的啤酒酿造业就是由圣路易斯和密尔沃基俄德裔人开 创的,巴德威泽牌啤酒的原产地就是圣路易斯,其他许多名牌啤酒则出自密尔沃基。对于那些因家境过于贫寒而无力搬迁的人们来说,初到美国时定居地区所处的经济状况是额外重要的。举例来说,初到美国时定居地区所处的经济状况是额外重要 的。举例来说,在波士顿地区登岸的爱尔兰人,就发现该市对工人阶级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也没有其他什么机会。连大多数美国的工人阶级都因此而避开这个城 市,但19世纪中叶爱尔兰人移民来美时,一下船恰恰就是波士顿,为此他们后来在经济上吃了好多年苦头。在短短几年中(1840年到1850年)抵美并聚居 在东北部少数几个城市(尤其是纽约和波士顿)里的爱尔兰人,数量是如此之众,加上其中多数又挤在单一的行业(非熟练劳工)里,这就是他们融入美国的经济和 社会带来了特别的难题。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在东北部起步以后,家贫如洗的爱尔兰人就投入了这些吃力而又危险的苦差事。许多人就在运河两岸和铁路沿线的城镇 定居起来。爱尔兰人今天的地里分布依稀反映了当年的这种定居格局。从风帆船到蒸汽船的更换,大大的改变了美国移民的格局,旅途时间从30-90天不等缩短到最多不超过十天,而且工人阶级在经济上也有能力买得起客船票,用 不着再去乘货船。移民风格与贸易格局已经脱钩。这既改变了移民的数量,又改变了移民的来源。移民的人数在内战前时代总共为500万人,内战后20年中即增 加到1,000万人,而在嗣后的15年内又增加到1,500万人。移民来源的变化同样也是惊人的;在1882年,87%的移民来自北欧和修,但是25年之 后,81%的移民则来自南欧和东欧、斯拉夫人、犹太人及地中海沿岸的民族,首次变成了美国人口的重要成分。黑人当然是被迫贩卖到美国来的,他们抵美的目的地是由别人选择的,但这也不是随便的选择。黑人积聚在南方,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易于种植强迫奴隶劳动进行生产 的农作物。1793年轧花机发明之后,美国的奴隶也几乎全部变成种植棉花的奴隶,黑人的地理分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集中分布在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佐 治亚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北部的大棉田。甚至在奴隶制结束之后,黑人仍聚居在上述这些后来一直比全国其他地方更为贫困的地区里,这就构成了他们长期摆脱不掉的 经济桎梏。今天,不住在南方的那一半黑人,比仍住在南方的那一半黑人所挣的收入要高出大约50%。显然,撇开其他所有的考虑,黑人作为一个整体,其收入因 地理分布而提高不起来。有些美国移民干脆就在离他们母国最近的地方落脚,例如东方人定居在夏威夷和西海岸,墨西哥人在美国的西南部,古巴人在弗罗里达。波多黎各人和西印度群岛人却集居在纽约市及其周围地区,这反映了20实际的民航和海航的四通八达。概观每一个种族的历史都是与众不同的,但大家都收到类似的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所在地区、抵达时间,以及他们带到美国来的技能和文化。目前美国个种族的经济地 位可谓千差万别,但是没有哪一个种族是突出的,“全国平均水平”的统计数字也不表明哪一个种族是非同寻常的。对每一个种族来说,不管从收入、智商或生育率 的角度来对比,都会对其他和宗族和他处在类似的状况。全国平均水平本身也只不过是大量差别的堆积罢了。各个种族都在美国发生了变化,而美国社会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最引人注目的力例证是,有些人的祖先党会促使作为奴隶被罚买到美国来的,今天却当上了美国 议员或最高法院的法官。有不少美国人乃当今国际一流的学界、政界和经济界的知名人士,而他们的移民先辈却曾经被人们藐视为"败落民族的败家子"呢。能公允 地证明平民百姓具有违背开发的潜力的,莫过于美国经验。美国各种族的通话过程,并非是一种单行道。今天,美国社会中的不少特殊用语、食物、音乐以及文化特点,都曾一度是具有种族色彩的祖传家珍,但现在却变成美 国传统的一部分。听到格尔什温、肯尼迪家族、安德鲁·卡耐基、乔·迪马基奥,以及O.J.辛普森这些响亮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他们是美国人而不在乎他们来 自哪个种族。在大熔炉中,种族并未消失,但无论是各个种族或者美国,都已今非昔比了。美国个种族是如何发展的,又为什么会这样发展,本书下列各章所要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        摘抄:   1。美国幅员辽阔,种族杂糅,国民中没有哪一部分人能有效地处于主宰地位。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多元化并非人们一开始就抱有的理想,而是互不相容所造成的惨重代价迫使他们彼此相安共处的结果。      2。各个种族都在美国发生了变化……能公允地证明平民百姓具有未被开发的潜力的,莫过于美国经验。      3。德意志民族各小邦向外移民的起落,均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滑铁卢战役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德意志人向海外移民多半奔赴南美洲,但从183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移民却大批涌入美国,有些年份竟高达离境人数的90%以上。      4。越洋旅途上,德意志人丧生数目如此之多,许许多多的孩子沦为孤儿。这些德意志孤儿当中有个名叫皮特*森格的,被送到一家印刷所去当学徒,后来竟然办起了自己的报社。在1734年,他因发表一篇批评纽约州州长的社论而被捕,并以诬陷罪而出庭受审。他后被宣告无罪释放,成了新闻自由学说发展史上的重大案例之一。      5。德国移民造成的最重大社会变化之一,是在美国推广了各式各样天真活泼的娱乐活动。音乐演奏、野餐、跳舞、打牌、游泳、玩保龄球,以及诸如此类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现在大家习以为常了。实际上,这些活动都是德国移民在19世纪介绍过来或推广开来的。德国人在组织了军乐队、交响乐团和各种各样的合唱团。      6。当美国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交锋时,美籍德国人并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千千万万的德裔子弟加入美军与德军作战。指挥美军的约翰*J*潘兴将军(John J.Pershing)就是一位德裔。      7。德国犹太人散居在美国各地,一些人跟着大篷车向西部边疆迸发。这批德国犹太人当中,有个货郎名叫李维*斯特劳斯,那粗苯的李维斯斜纹牛仔裤,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8。犹太人最突出的一点,还是他们对待教育的态度。约有半数人甚至在抵美时一个字也不认识——他们却是一个千百年来一直对学问表示景仰的民族。在纽约,成年人也和儿童一样,都抓住免费的学校和公立图书馆的大好时机不放。1912年对俄国犹太居民地段的公立图书馆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借阅过的书籍有53%是非小说类。浅薄的畅销之作则无人问津,“待在书架上,布满灰尘”。      9。纽约历史上两家最出名的报纸是由犹太人创办或发展起来的。《纽约时报》在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买下之后,变成了蜚声国际的新闻机构。有一半犹太血统的约瑟夫*普利策创办《圣路易斯快报》和《纽约世界报》并设立了普利策奖。      10。共有30多万名的日裔美国人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单独由日裔美国人组成的团队曾在欧洲战场作战。他们与1943年被派往“二战”中一些打得最惨烈的战场上去拼搏。在与纳粹部队的较量中,日裔阵亡人数达9000多,赢得了52枚杰出军功十字勋章和一枚国会荣誉勋章。在太平洋战场,几千名日裔担任翻译,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日军往往以为美国人不懂日语,而没把军事情报译成密电码。可是,“每个战场上都有随军的美籍日本人,他们能读懂截获的日军文件,并把情报传递给盟国将领”。      11。在“二战”中的悲惨经历,最终被证明是美籍日本人在美国站稳脚跟的一个转折点。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证明自己对美国的忠诚。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这一时期,一般而言,是各种族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民间和军方都缺乏人力,种族间的许多障碍被打破了。。。。。。进步的道路是坎坷的,双方都曾倒退过,也使用过暴力,但前进并未止步。      13。和具有农民背景的其他种族一样,波多黎各人缺乏求知传统。再加上他们看问题目光短浅,对未来听天由命,并且只顾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这种缺乏求知的传统成为波多黎各人求学的一个严重并持续存在的障碍。      14。美国种族具有超出种族本身的内涵。在一个重视个人价值的社会里,种族历史提醒我们,每个人都生在世代相传的特定文化模式之中,这种文化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此点不可忘记。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并不沉湎于过去之中,但过去却纠缠着我们不放。”      15。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而非我们想要它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某种学说或意识形态认为已应当发生过的事情。相反,历史有时能帮助我们估量我们对过去或对目前或对未来的信念。    捕捉历史的因果关系,与寻找自我辩解和谴责别人的理由是大不相同的。进行因果分析和道义分析,要做到二者互不混淆,哪一项都是够困难的。      16。捕捉推动或阻滞种族进步的因素,绝不是在品德上或其他方面给各个种族划分优劣等级。每个人都出生在一个他尚未参与创造的世界里,不管他属于哪个种族。一个人如果出生在价值观念和技术造诣都使生活更易于应对的种族里,那是他的运气好,而不是他个人有什么了不起。最大限度地洞察到这些价值观念和技术造诣可能是些什么,它们又为什么如此关键,这才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17。怎么可能用用一个尺度去衡量追求不同目标的人们的进步呢?by cici最爱最后一句话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深得GRE argument写作要领,能把说明文写这么生动不容易了
  •     啃一本书,要好久
  •     嗯,也是因为老罗推荐去看的。长知识了。关于华人的部分比较少,是没翻译还是省略性翻译了?犹豫要不要看英文版的。。。。。。
  •     句句都是干货,这是我读过最有趣的non-fiction——理科生真可怕。
  •     看最后一章足够。
  •     美籍华人几乎没有攻击过其他族群,看到这一句莫名笑了~多样性成就了美国
  •     爱尔兰人让人想起 大西洋城 意大利人让人想起黑手党 墨西哥人让人想起Cartman 没有美国民族,但是有各个族裔的美国人
  •     有点老,缺少最近20年的变化。但是其实这也是应该的,毕竟作者写书的年代在那里。但是确实是很经典的书,很多的观点都是第一次看到,看来确实不是刻板印象可以解释一切的,世界很复杂。
  •     对各个种族的移民历史做了很好的解释,读完更了解美国这个大熔炉背后的人种关系
  •     书如其名,读后对美国的种族历史有个简单的了解.适合睡前读
  •     1. 每个民族都带着自己深深的印记 他们到了新地方也是 2.努力实干 会有好生活 3.不同阶层的不同民族的人不会有厌恶甚至会有同情 当抢自己饭碗的时候 抱怨就来了 4.美国制度是伟大的 各个民族的进化步调是不一致的
  •     读完就忘系列。
  •     TS
  •     20130811-1016,9月杂事多,一本书都没看。 美国和中国比起来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这本书介绍了移民或为梦想打拼或为生活所迫来到美国成为美籍的历史,各民族的特色习俗、文化背景融合在一起丰富了美国的历史,同时不同种族间的摩擦碰撞以及种族与种族每代之间的差异对美国的历史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     朋友推薦看的書,讓我了解一直討厭的美國大眾文化形成的原因,除去年代的局限性簡直是完美,果然是大師級的論述翻譯,人類種族不同而產生的本能與特徵,這種元素卻因為世界融合而必定消失。
  •     讲述了cliché之所以成为cliché的原因。看完之后能对美国现今的种族构成和状态有个比较概括的了解,并为剖析美国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及政治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     看看美国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想到自己是中国现代化城市的第一代移民,代入感极强。
  •     清晰明了 中国的民族要是能有简史就好了 不过太难了
  •     刚开头看爱尔兰裔德裔挺有意思,也重点看了下华裔,到后面感觉也没什么特别吸引了,跳着看完,给个三星吧
  •     可惜是30年前的数据,一代人的时间可以变化很多
  •     美国的少数族裔奋斗史,各种族在斗争和妥协中美国化的历史。
  •     不讲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个笑话 这本书应该叫美国少数种族史 列了很多史实 但却很少有深入的讨论 对华人的轻视流露在字里行间 而且这本书成书也不少年了 很多东西也变了 应该快速翻完的
  •     翻译很好!除了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对中国开始了压迫这个奇怪的想法。。。其他挺真实的
  •     同化?融合?
  •     挺不错的,学术如果都能像这样诉说就很不错了
  •     很不错的社会学作品,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多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看待种族问题。过分强调种族歧视而争吵不休,却对本族内部的、历史的问题视而不见,对一个民族进步是不利的。
  •     临走前辗转于北京的各号地铁的时候念完的,有种科普文的感觉,但是看着各种人在美国挣扎发展的历史还是挺鸡血的。地铁坐反了几次,坐过了几次,坐乱了几次,所以,还是挺好看的。值得一看
  •     去除了我的很多种族偏见,值得一读的美国少数种族入门书,可惜没有关于印第安人的论述
  •     名字很枯燥,但却出人意料的好玩。
  •     了解美国,美国人特点的一部很好的书。
  •     通过种族的视角解读看美国
  •     好书,至今仍可借鉴。
  •     好书
  •     看完后在看美剧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相互印证的点,很有趣
  •     比较好的一本入门书。很多偏见的产生是因为不了解。这本书可作为一个基础读物。
  •     虽然在这边看到、谈到黑人总是离不开野蛮、游手好闲、高犯罪率,使人退避三舍,but actually,黑人也是受害者不是吗? 如果说是他们原始的居住条件造成了他们容易被征服、贩卖、奴役,而一系列在被奴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坏习惯没能让他们很好的适应黑奴解放后的生活,那么我想说这是可以被理解的。这些给社会创造不安定的因素人群,实际上和刚到美洲的第一代其他的移民,比如华人,并没有很大区别,只不过“幸福”对他们来说来的太突然。 想想我们积攒了几代人的奋斗,才好不容易站稳一点脚跟,对一群几乎毫无独立生存经验的人来说,其实是个惨痛的“宝藏”,黑人对突如其来的自由难以适应,因而成了这个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想想500万黑人在内战后几十年从南部涌入东部是什么概念...)
  •     可以解释很多事情呢
  •     翻译好
  •     “我们并不沉湎于过去之中,但过去却纠缠我们不放。”
  •     所有的种族都是从教育来提升自己的后代。只有我们是想从教育中挣钱的。
  •     对于美国种族的形成是一个很好的了解,翻译得非常的棒,跟自个写的一样。
  •     电子版;一直没想明白的是,究竟存不存在所谓的rational discrimination?
  •     消除了很多陌生感 也大体明白了美国社会的构成
  •     不错!要去买纸质版,可以再看一遍。
  •     这本书非常不错,但是我看的电子版本错误百出
  •     虽然略显粗糙但数据靠谱,三观更是超级正
  •     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多,看完了。作者主要的方法论是基于种族群体,而不是基于个体,同时在分析中也加入了时间序列这个因素。
  •     是因为老罗的推荐吧,一直想看这本书。了解移民到美国的各种族的历程和价值观还是有所帮助的。特别是对我这一个历史盲。
  •     经典
  •     简史,名符其实。讲述的比较简略。此书对了解美国的外国人非常好。至少可以了解其大略概况。但是想进一步看精彩的故事,可能需要看专门的书。移民几百年,故事不计其数。作者用了非常多的数据,来说明整个移民的规模,移民后生活质量的好坏,以及数据背后反应的此种族的特性。众多数据的收集,或许来源于作者做经济研究的功力,各种逻辑推论也比较严谨。美国这个国家年轻,拥有的记载有非常多,所以能写出这么通俗的书。移民史的过程,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里面“黑”过多个种族,让我觉得那些对中国的国民性展开批评的人,可能研究的时间还不够长久。礼仪,风俗,教化,这些跟经济水平有关。如果有人写一部近代中国城市间的移民史,或是移民国外的历史,真不知要掌握多少资料才行。另外,给我强烈印象的是,个人的成功,往往跟其背景与过去牵连甚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