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资产评估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030367686
作者:高吉喜
页数:287页

作者简介

《区域生态资产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在总结、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生态资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生态资产的概念和内涵,探索了生态资产耗损和流转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模型,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生态资产评估及应用技术体系;对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形式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开展了区域生态资产损益与承载力影响评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典型区域生态资产损益和流转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区域生态资产优化配置与经济合作,并构建了基于生态资产流转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撑。 
《区域生态资产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可供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研究方向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生态资产理论与研究进展: 1.1相关概念辨析 1.1.1资产与资本 1.1.2自然资产与自然资本 1.1.3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 1.1.4生态资产与生态资本 1.2生态资产概念及内涵 1.2.1生态资产概念 1.2.2生态资产内涵 1.2.3生态资产属性及特征 1.2.4生态资产构成要素及价值 1.2.5生态资产耗损与流转 1.2.6生态资产价值 1.3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理论 1.3.1生态资产评估价值论基础 1.3.2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主要方法 1.3.3生态资产价值评估计量模型 1.4生态资产评估研究进展 1.4.1国外研究进展 1.4.2国内研究进展 1.5生态资产研究趋势 1.5.1完善生态资产评估的理论与经济技术方法 1.5.2建立生态一环境一经济综合核算体系 1.5.3重视对生态资产的流转研究 1.5.4实现生态资产研究与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的结合 第2章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 2.1生态资产评估方法 2.1.1实物评估法 2.1.2生态足迹法 2.1.3能值法 2.1.4货币价值法 2.1.5评估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2.2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2.1评估指标构建原则 2.2.2评估指标体系 2.2.3评估指标含义 2.3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流程与评估模型 2.3.1评估流程 2.3.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 2.3.3生态资产耗损评估模型 2.3.4生态资产流转评估模型 第3章区域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形式及驱动分析 3.1区域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形式与途径 3.1.1流转形式 3.1.2流转途径 3.1.3区域生态资产空间流转驱动要素 3.2中国化石能源资产空间流转分析评估 3.2.1中国化石能源现状 3.2.2中国省际化石能源资产流转评估 3.2.3跨国间化石能源资产流转评估 3.3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分析评估 3.3.1生态系统服务核算相关生态参数测算方法 3.3.2保护地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转移模式分析 3.3.3郊区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转移模式分析 3.3.4生态屏障区一远距离区生态系统服务转移模式分析 3.4生态经济产品跨境贸易分析评估 3.4.1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资产转移 3.4.2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资产转移趋势 3.4.3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生态资产进出口贸易分析 第4章区域生态资产损益与承载力影响评估研究 4.1区域生态资产损益评估思路与方法建立 4.1.1区域生态资产损益评估基本思路 4.1.2区域生态资产损益评估基本模式 4.2化石能源资产损益评估 4.2.1中国化石能源资产动态消耗评估 4.2.2中国化石能源资产保有量评估 4.2.3中国化石能源资产利用价值变化评估 4.3生态系统资产损益评估 4.3.1生态系统资产保有量及其动态变化评估 4.3.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评估 4.3.3典型区生态系统资产评估 4.4生态经济产品价值变化评估 4.4.1生态经济产品能值评估指标体系 4.4.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产品价值变化评估 4.4.3生态经济产品耗损评估 4.4.4中国生态经济产品价值变化原因分析 4.4.5中国食品生产农用化学品生态足迹分析 4.5生态资产耗损转移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分析 4.5.1区域承载力概念及计算方法 4.5.2基于生态资产的承载力概念模型设计 4.5.3生态承载力阈值模型构建 4.5.4案例研究 第5章区域生态资产优化配置 5.1生态资产转移的环境效应分析 5.1.1生态资产转移对转出区的环境效应分析 5.1.2能源输入类型变化对转入区的环境影响分析 5.1.3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分析 5.2资源诅咒现象分析 5.2.1资源诅咒现象概述 5.2.2化石能源资产转人转出区的资源诅咒现象 5.2.3中国生态保护地资源诅咒现象 5.3区域生态资产经济圈合作机制 5.3.1生态系统服务圈合作机制 5.3.2能源供给圈合作机制 5.4区域生态资产优化配置机制 5.4.1建立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共享机制 5.4.2完善经济圈合作互动机制 5.4.3建立区际资源环境合作机制 第6章区域生态资产流转与生态补偿 6.1基于生态资产转移的生态补偿价值核算 6.1.1生态补偿原则与价值核算思路 6.1.2生态资产流转成本分析 6.1.3生态补偿价值核算模型与标准 6.1.4矿产资源转移生态补偿核算案例 6.2生态补偿主客体分析 6.2.1补偿客体 6.2.2补偿主体 6.3生态补偿途径与方式 6.3.1补偿途径 6.3.2补偿方式 6.3.3化石能资源开发补偿途径和方式 6.3.4生态经济产品转移生态补偿途径和方式 6.4生态补偿对策 6.4.1分析生态补偿需求,完善补偿管理体制 6.4.2加强生态补偿标准时空研究,科学化生态补偿价值 6.4.3合理化生态补偿模式,多渠道融资提高补偿资金 6.4.4明确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式,建立“造血型”补偿机制 6.4.5建设示范性试点。促进生态补偿推广 参考文献 彩图

编辑推荐

《区域生态资产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系统全面介绍了区域生态资产评估相关知识,《区域生态资产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可供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研究方向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煤炭流转。我国煤炭流转形式在国内主要表现为“北煤南运、中(西)煤东运”。煤炭资源的赋存与消费地域差异是导致我国煤炭资源流转的重要原因,其中华北、西北、西南的气煤不足,但主焦煤、瘦煤、肥煤有余;华东地区除气煤较丰富外,其他煤种人炼焦煤均不能自给;中南地区洗煤资源短缺。山西是最大的煤炭调出省(区、市)。2006年煤炭调出量达43 268万t,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调出量第二大省(区、市)。虽然黑龙江煤炭调出量很大,但与其他输煤大省(区、市)不同的是,黑龙江煤炭的输出比较集中,且其煤炭输出量的53.71%是在省内周转的,调出量的其余46.29%主要输往吉林和辽宁。 (2)石油流转。石油资产省际流转形式表现为调入大省(区、市)均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2007年辽宁、广东和上海石油调入量均超过3000万t,其中调入量最大的是辽宁,调入量达3858.45万t,此外,天津和浙江的石油调人量也均超过2000万t,且天津调入量大于浙江。2007年天津是我国最大的石油调出省(区、市),其调出量超过4000万t,辽宁次之,石油调出量达到3394.7万t,上海是第三大石油调出省(区、市),2007年石油调出量也超过3000万t。除此之外,黑龙江、山东和浙江的石油调出量也均超过2000万t。因此上海和浙江既是我国较大的石油调入省(区、市),也是较大的石油调出省(区、市),可见,上海和浙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中转站。 (3)天然气流转。天然气资产省际流转主要表现在调出省(区、市)较少,调入省(区、市)相对较多,2007年我国仅有广东、新疆、河北等10个省(区、市)有天然气调出量,其中新疆的天然气调出量最大。北京是最大的天然气净调入省(区、市),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与日俱增,2007年,江苏成为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天然气净调入省(区、市),上海、浙江也有了天然气净调入量,位居江苏之后。 2)市场经济 经济社会发展形式决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区域生态资源的利用方式,人类社会通过技术手段创造生态系统存在所需的外部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然资源差异引起生态经济产品再分配,相应的生态资产发生空间流转。 以我国农业为例,我国水土资源分布极不匹配,南方的土地资源只占全国土地资源的38%,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北方的土地资源占全国的6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20%。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未开始,当时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区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和土地条件相对较好的我国南方地区,包括太湖平原、江淮地区(即当前八大经济区中的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八大经济区中的南部沿海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


 区域生态资产评估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