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必要的热情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44751171
作者:刘天昭
页数:260页

作者简介

她写月亮:“热情迎上去/冷冷映回来”;
她说马:“马是这样美,又毫无媚态”;
她谈生命:“卑微顽强,固然感人,可以赞美,但是也非常可恨”;
她想起青春:“很自以为挖心挖肺,回头看还是像摆姿态,令人动容的是青春的无以聊赖”;
她说芝加哥的冬天朴素庄严,“好像写在纸上的一封信 ”;
她写亢奋,“有时看起来很像欢快,但让旁人看起来十分悲惨。”
………………
都是简单的事,然而灰冷玲珑。克制又骄傲,敏感但不滥情,这是刘天昭带给我们的阅读体验。
《毫无必要的热情》收录了刘天昭2011年—2014年间所写的文章,有随笔有日记更有不循常规的诗作,记录了其辗转美国安阿伯、北京、长春、广州等地的生活。时空不停切换,调子却始终如一:感受的碎片、日常的诗意;散漫中带着细腻,冷静中透着热情;旁观人间,也旁观自己。她的文字或许就像“美”一样,我们都在给她寻找一个定义,每个定义都对,但也都不完备。
本书封面较之通常的平装书也有微微特别。分为内外封,书脊处胶黏固定。外封宽度较短,藉由内外封两张不同用纸的白度与厚度落差,看到层次。封面使用大片树林的鸟瞰,呈现抽象与淡淡的“冷”及带点散文感的诗意。简单干净到近乎洁癖,没有腰封,只有塑封外的一张黑色贴纸————
“生命是宇宙的异物,我是我自己的异物”。
——————————————————————
刘天昭:
我觉得,对人世的热情,恋恋不舍,耿耿于怀,是做人的本分,是神谕。
写作更是,对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一份情意。
————————————————————————
别人的写作是向前推进故事,而刘天昭的写作是向下潜沉。她通过文字给一个个貌似无意义的事物做人工呼吸,企图唤起它们的温度和心跳。 ——刘瑜
天昭的文章迹简意淡,灰冷玲珑,以前我没见过谁这么写。我对她字里行间的灰调子印象深刻,用现在的话说,高级灰,更亮眼的色彩她也擅长,但只是星星点点。她是很高雅自负的作家。——李海鹏
适于咀嚼,不腻不滥,文字好看。—— 聂永真

内容概要

刘天昭,1977年生于吉林省乾安县。曾从事媒体工作多年。现居北京,自由作家。已出版个人随笔集《出神》。


 毫无必要的热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从刘瑜的《子弹》了解到天昭,买了《出神》(当时还没有绝版),然后5月买了预售版的《毫无必要的热情》——这书名,也太刘天昭了。 写月亮“热情迎上去/冷冷映回来”,毫无必要的热情;谈生命“卑微顽强,固然感人,可以赞美,但是也非常可恨”,毫无必要的热情;想起青春“很自以为挖心挖肺,回头看还是像摆姿态,令人动容的是青春的无以聊赖”,毫无必要的热情。刚开始读天昭,觉得她简直对这个世界有性冷淡:“远远望见一个临时舞台,我们鼓起勇气,挤进去,假装成为欢庆的一部分”,然而她还不得不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只是与它共舞是毫无必要的,“在刺骨的寒风中俯瞰灯火繁盛,文明炫耀”。后来慢慢就会觉着,其实她的视角与平常人太不相同,大部分情况下天昭让我想到鲁迅,她的生活仿佛是用“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式的镜头一帧帧扫出来的。我们或许太急躁,恨不得对眼中无谓的画面狠狠地按下快进键,然而到了天昭那里,每一帧的画面都与众不同,每一帧的不同之处都值得被审视,每一帧值得被审视的都感情丰沛,每一帧的感情丰沛都值得被记录。有时候也觉着天昭像一个更加细腻的杜甫,不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杜甫,而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杜甫。对每一处心动的风景都能准确记录并完美还原,并让观众心生摇曳,有的人靠摄像机,她靠的是文字。“那几天春风狂野,一停下来就晴寂无声,像一个港湾。”“几乎天天下雪,像是被笼罩住了,不记得还有世界。”“乌青的雨云里,月光也湿润了,毛茸茸的。前方正是海。”“有点轻霾,更显出凝滞,不然大太阳像一个刺眼的漏洞。”天昭也说过,“四季是我和杜甫看过的同一部电影。可能人生也是。”《出神》和《热情》都有刘瑜等写荐词,写的都很中肯。我感觉,天昭的文字可能更像“美”一样,大家都在给她寻找一个定义,每个定义都对,也都不完备。刘瑜更像是在有意展示着她文字的聪明,而天昭觉得,写作是“对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一份情意,聪明不是那么重要”。看乔纳森写的《热情》书评,我反正是脸红了,并不是觉得全文没道理,而是第一句就让我脸红,之后再也没退消。我没有任何文科方面积累的底蕴,喜欢天昭纯粹是因为文字美。看乔纳森的书评也会默默点头,只是我无法那样上纲上线的谈论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天昭也看NBA。全场长传一个巧妙的助攻赏心悦目,禁区内分寸间辗转腾挪能赢得一个出手空间也是天赋。有的作者精于情节构造,让你宁愿醉在他的不论多么漫长的故事里;而天昭短短几词几句,就能够让你在内心泛滥起一个故事来。这一直是一种稀缺的本领,她的文也“至少是斟酌的...每个字都过意识”。借用缪哲的一段话来形容,天昭写作的当今,是“汉语史上最黯淡的一页。人们所知的词汇,似仅描画人心的肤表,不足表精微,达曲幽。所用的句法,亦恹恹如冬蛇,殊无灵动态。名词只模糊地暗示,不精确地描述。动词患了偏瘫,无力使转句子。形容词、副词、与小品词等,则如嫫女的艳妆,虽欲掩,然适增本色的丑劣...他的名词有确义,动词能使转,小品词的淡妆,更弥增其颜色;至若句式,则如顽童甩的鞭子,波折而流转...到了那天,人们评判文字的好坏,将不复以激情,以偏见,而仅以品质”。天昭的文字尤为高质,读者应该感激,她是让我领会到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独特魅力的最年轻的作家。读到她时的感动,让我回忆起了十多年前那个背诵唐诗宋词的冬日下午,还在我的身体里。
  •     转自微信公共账号“浅薄人”: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TA0NzkwNQ==&mid=208301184&idx=1&sn=afc792fc9c244d9949eafd8826eed768#rd《毫无必要的热情》很早就买了,当时并不知道刘瑜或者查建英这些文化圈中的人物对她的推荐,因为喜欢封面上的树,于是就买了。找了一个周末下午一口气读完,感觉平平。我是个喜欢看到新鲜东西的人,觉得刘天昭和自己的人生观也差不多,于是没有太多的惊叹,那就这样过了忘了。为了自己无可救药的记忆能力开了这个平台,觉得要有诚意,以最难完成的书着手,但也偷巧地选择了一本看过的散文集中的诗的部分(哦,可以更偷巧一点吗)。刘天昭在分隔页说了:“不止一个朋友充满善意,十分委婉地提示(“提示”?)我,我的诗,不怎么像诗。”然而:“我尊重专业,可是并不自卑,仍然珍视这几首小诗,因为完全真实,自然而然。”刘天昭说的都是大实话,她的诗果真是不像诗。大部分时候像是向一个朋友絮絮叨叨地说最近自己都见了谁去做了什么。估计无聊得连这个朋友都要背地里转过头打一两个哈欠。刘天昭对生活的描述是自然而然的,对天气的描述是自然而然的,对心情的描述也是自然而然的。看她的散文也看出来她是个时常不太高兴的人,她也是那么赤裸裸地写了不太高兴的人眼中的世界,那就是在黑漆漆的海滩上走着,又冷,还有点怕,好像都是在忍受,但是偶尔也捡得到好看的贝壳。她说:“转眼已经走到了人生的中途,好像应该展开的都已经展开,终将关闭的都还没有关闭。可是为什么我感觉不到盛大。”“其实也没那么好奇,太累了,脖子抻了十几年,失望一层压一层,快要夯实了。可是当然,总还要长出草来。简直比寸草不生更加难以忍受。”然后她说:“河边桥头上快递员把双脚架在三轮车斜梁上。掐一张纸,低头细看,可能是地址单子。我替他感到愉快,天气太好了。”“空气里有金子的光,没有芒。光失去速度,可能也就是这样。”也许还真是这样,也许人家真的没有在写诗。真的就是下午,打不起精神去听她的那些事儿。然后我就转过头看窗外,看到没有芒的金光。
  •     看这本书,其本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多句子写得挺妙没错,这也是我愿挨的原因之一。但凑起来装成一本书,未免有点底气太足。个人感觉,比起《出神》掉下去些。《出神》也是有些妙句子,读完让人期待下一本,这是我会去挨的原因之二。《毫无必要的热情》则是读完有点错乱,哦,你们媒体人真会卖书。刘天昭的字我是喜欢的,她才华了得,常压着写。锦衣夜行。好像生怕过于惊艳,闹出什么动静,吓着人。灰色调里常有些句子一闪而过,赶紧划上扛扛,抓住,别溜走了。但整本看下来,让人通体不畅。到底为什么不畅,又到底说不出来。像是老实人吃了亏,张张嘴,半天又只能闭上。看了篇评论,是一个叫乔纳森写的。一看,吓了一跳。说此书一出就有了历史价值。就时代,就全球,就中国人的意识做了一番论述。我想,即便是刘天昭本人看到也会吓一跳吧。比起对中国的拷问,对时代的反思,出于对她的喜欢,我宁愿把这本书回归到日常的诗意。也不愿与所谓时代的抽象搅和到一起,好像背后使了多少心机似的。或许还是自己的境界太low了,那么我也只能诚恳的接受它。我眼里的生活就只是生活。小趣味也罢,小诗意也罢,小烦恼也罢,看到的云,去过的地方,收破烂的大叔,秋天的风,构成的是对生活的个人观感,是属于自己的日常,是超越生活本身的小调子。这也是我依然对这本书保持一定程度欣赏的原因。出于对阅读的尊重,个人推荐看她的诗。奇思妙语。耐看,耐细看。最后,谢谢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把我从通体不畅出解救出来。2015.10.12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诗完全跳过了...就散文还行吧。对人际关系自行抗拒然后感叹人情冷暖,真是直白的令人害怕啊
  •     是的,我就是她书中所述读不下去的那个读者。她某些部分和我相似,喜欢观察周围的一切细微的东西,当然也极度敏感。但是她的文字没有温度,对他人的揣测和对自己的所谓羞惭时时夹杂着成就“灰冷玲珑”,灰冷是有,玲珑未必,写序的人是文字工作者,知道玲珑一词的诱惑力,然而并未品到呵
  •     会读第二遍
  •     文笔较好的流水账,不过还是看到生活的影子,风雪小镇与地铁末端的松江新城
  •     某一段时间镇定我的灵魂的良药
  •     文字功底厉害,读起来不腻
  •     有好几处写得跟我的感受相似,表述更清晰。
  •     港真,很普通啊。连《送你一颗子弹》都不如。
  •     喜欢的乐队说过这么一句 别为身边的人都不识货而气馁 真正的奢侈品就这德性
  •     摸不清天昭几时才会接纳一份生分的热情 也许正是这样的凉薄自如才是吸引人的地方 也想有一个这样的朋友 又常常会惭愧于自己那毫无必要的热情会叨扰到这样的人
  •     有很多击中之处 但也并没有太多启发
  •     不该相信鹏总的力荐,这本看过几篇就扔进宿舍垃圾桶了,完全是浪费钱。
  •     冷冽又玲珑,克制又骄傲,碎片式文字适合在生活中的琐碎时间淡然咀嚼。
  •     觉得很像中学时代非常羡慕的女生写出来的
  •     意外的惊喜
  •     过于碎碎念,一种朦胧的文感,总觉得少了根穿起来的丝线。
  •     作为学新闻的,如果不知道刘天昭,那你一定听说过她的丈夫曾繁旭,新闻学术圈的男神。多读几遍你一定会喜欢天昭
  •     做人好烦。
  •     像大学时候看陶立夏 又高级灰 于生活琐碎 寻每份意义 明明毫不在乎 又总触到细节。与生活讨价还价之后收到寄来的这本书 读来平静 简直欢喜 笔记写了几大篇 此刻竟然想不起来一句一段 回忆果然虚浮
  •     作者喜欢白描叙述,恰恰掩饰了她极力想避讳的自我陶醉,文青味满溢、暗流涌动、随时会喷薄而出,不喜欢这份遮掩。
  •     “,却是我全心的生活。”
  •     “沉默里有熟悉的浑浊的沮丧”。
  •     可能和作者无缘,读不进去,看得很痛苦。太过简练的语言,尽可能的省略主语后,显得更私人化,有点我懂就好,无所谓你们怎么看的感觉。薄薄一本,很久才看完,全靠豆瓣的高评分撑完,但读后也仍然体会不出其中的妙处来。一般情况下,最怕读诗,总是要反复琢磨,这一本中最轻松的就是读诗,觉得就是把短文换了个排版模式。作者的随便一篇短文换个排版都能成为这样的诗吧。看这书让我想起庆山的文字。都有自己的书迷,也总有很多人读不下去…
  •     我是真的爱小昭,只能用爱来表示,没有其他的语言可以替代。
  •     惊叹于书中文字的节奏感和那些恰如其分的比喻。如果看着看着思绪飘了就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了...定定心细细咀嚼文字又会感同深受到让人眼前一亮。
  •     生命是宇宙的异物,我是我自己的异物
  •     杨树新绿盈盈,杏花粉香尘尘。
  •     十分冷漠
  •     又淡又冷 深得我意
  •     随随便便的看挺合适的
  •     本书最好的地方,是封面设计。
  •     咸淡适中 读起来没有压力 但再见到这些文字就知道是了
  •     偶爾也對生活有種疏離感,但是寫出來,又覺得顯得太淡漠了。
  •     读完了,能relate到很多地域性的细节,也有冷静、隔岸观火的轻松感。读完之后又翻了几下粗粗掠过,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不会读第二遍?但感觉意犹未尽。
  •     需要咂摸的文字,回味无穷
  •     『在人物的专栏,才知道刘天昭,我就是李海鹏所说的那种为了一篇文章而买的杂志。虽然整本书也就只有在安伯我看进去了。』『才出世的小猫仔,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什么都去碰一碰,什么都去咬一咬,连打屁屁都无法阻止它的热情。』
  •     截自日记: 很感慨,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个人,好像是在耗费生命去感受着生活,坦诚地面对着自己,所有的空白与不堪。原来藏于感受中的生活,也可以宽阔到铺满一地亮光。字里行间,总有一种似是而非的味道。看完,自己忽然跟想写点东西。得说声谢谢,让我明白感受本身,就是最值得记述的事情。
  •     想了很久该用什么词汇形容刘天昭,擅自以为她是个孤独的才女。文字很有识别度,风格自成一派,其笔下是对自我要求的苛刻,并不讨好任何人,仿佛一切从简却饱含思绪,初读会有新鲜的不适感,往后则渐渐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很喜欢她写的散文,对生活充满观察力与联想力,形形色色的人仿佛都能被她以旁观者的身份识破,我在她的文字里长了眼,或平凡或伟大的人物形象都能完整地跃然眼前。或许对周遭一切的过度解读就是一种毫无必要的热情吧,享受这种热情,何尝不是一种骄傲。“我喜欢真正骄傲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比这个世界高。”
  •     努力告诉自己看出好,但没做到;诗,我也没读出节奏。那么,就这样吧
  •     克制又骄傲,敏感不滥情。除了诗歌都挺好的。
  •     总感觉作者骨子里 太悲观了 现在不该看这样的书
  •     笔触舒服。前半充满了我不理解的颓唐和消极。不经意流露的优秀让人觉得惭愧。日记部分比较柔软。
  •     虽然依旧别致,没有当年读她 《出神》 的清新之感了....
  •     字里行间都是忧郁的气息 到了一定时候 就再也不适合了
  •     很喜欢
  •     阳光特别好 晒的床单和脚丫都暖暖 窝在被子里看书很舒服 月去打球了 我口渴要去泡茶 把她的茶杯打碎了
  •     @E
  •     敏感的人会呼吸到空气里更多的因子 每天临睡前翻一小段 读到那些共感的情景和心绪 真好
  •     像知识分子那样冷静浅薄
  •     看随笔后看日记后看诗,感到写得越来越轻松。随笔部分写得最好,读到后来有种入境之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