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未不認識》书评

出版社:自轉星球
出版日期:2013-7-29
ISBN:9789868875555
作者:林宥嘉,萬金油
页数:240页

我总是写不对腻字,常常把两横写在外面,如果你看到了一定会笑我。但是像我现在这样在电脑上打字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写好多的腻字都没关系。但是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我无法打出长得像我在纸上写错的那个“腻”字一样的字让你看到诶。哈哈,多棒,你肯定会觉得我是一个没有把腻字写错的学富五车的才女。好吧,也许你什么都不会发现。我尽力了,我甚至还尝试找出跟我写错的那个“腻”字长得一样的另外一个字让你看。怎样才能让你看到呢? 就像你看得到的,我的腿真粗,走路的时候大腿内侧还会相互摩擦。那次我们手拉手一起去吃饭,你突然打断了我欢快的歌声,朝我皱皱眉头,眼皮会半掩住你那像小星球一样深邃的眼眸,歪着嘴说:“你腿怎么这么粗啊!我不喜欢腿粗的女生。”等我回过神来,我已经在一边幻想着你的小星球里有着你的狐狸、玫瑰花、看也看不完的日落,一边跟着电视里明明腿已经瘦得只剩骨头的人做着瘦腿操了。我尽力了,可我奶奶说这是遗传,“你四个姑妈全都是这样的大粗腿”那我就没有办法啦!就像我鼻子上的雀斑,我爸爸说,那是我的一种标志,很特别的标志。后来我就真的觉得鼻子上有雀斑是一件很可爱的事了。身上的标志越多。别人能联想到你的几率越大。就像李瑶说的,她看到林宥嘉就会想起我,看到天桥上弹着吉他的流浪歌手会想起我,吃着华莱士的烤鸡也会想起我。就像我看到许嵩的时候、熬着夜的时候、吃着华莱士里的烤鸡都会想起她一样。喂!我还没来得及跟你分享我的发现呢!却看到你拉着一个腿比我胳膊还细的女生,走在离我很远很远的前面。我盯着你的后脑勺,像看穿了它,仿佛看到了你的大眼睛,还像以前一样迷人,但任凭我再怎么想,他也只是一双很好看的眼睛了。我惊讶到,原来《残酷月光》唱的从来不是爱情啊!我正在读《我们从未不认识》,老师坐在讲台上自顾自的念着什么,坐在我前面的同学有一头很黑很好看的头发,左边第二排有个同学正在吸鼻涕,她的上唇薄薄的,上下两片嘴唇抿在一起,鼻子用力吸一口短短的气,不让鼻水流下来。他旁边的那个同学 头埋的很深,从侧面脸部肌肉的弧度看她一定是在傻笑,我猜她一定在看什么有关偶像的有趣的东西,因为我在看到有关yoga的报道的时候侧面肌肉也会扬起一样的弧度。此时此刻,我们离得好近,好像离得又好远。说也奇怪,我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我却能大声跟别人说你是一个怎样讨厌的人。那种确定的神态比在大一刚进班介绍我自己时还更信誓旦旦。我们总是通过各种闪闪发光的屏幕、通过硬巴巴的纸、通过别人总是合不上的嘴巴,甚至只是一些没有任何根据的猜想去试图了解一个人,而放弃最简单的方式。如果你没有韩寒的杯子,那就随时随地得把心带在身上吧!哦!原来你那次是因为旁边的同学吸鼻涕发出的声音像鸡叫所以才笑的啊!原来《残酷月光》唱的从来都不是爱情啊!原来《心酸》的不是得到后的失去,而是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啊!原来你早就原谅死老猴了,根本没有《纪念品》 只是有你总是要说又总没说出口的话。原来你妈妈不是像电视里演的那样要出轨,《runaway mama》当然是要去实现她的梦,早就说小孩不要看太多电视的嘛!原来《拾荒》拾的是你丢给他的冷漠和你阻止他脱离孤独的孤独啊,是你丢给他的,他都照单全收了呢!原来《早开的晚霞》不会太灿烂,比不过一双卡通蓝色叮当猫的袜子更吸引人。原来不止你一个人在《说谎》啊!原来让你《周末夜惊魂》的是名叫寂寞的那只鬼原来你不是真的能《感同身受》原来你不能《自然醒》是因为其实你们是邻居原来你的《神秘嘉宾》只需要你正确打开他的开关,他就能无往不利了。原来你在摩托车后座抱住他在风中疾驰的时候,早就不打算在乎别人的《眼色》了。原来《残酷月光》唱的从来都不是爱情啊! “你都说三遍了” 我知道啊!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这首歌早就是你自己的了,你便可大声唱,唱出你的自由和妄想,唱出你的难诉衷肠,唱出你的无处安放。等歌唱完了,它就长成痂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叫做“忧伤”的这个部分。超喜欢花花在总决赛前MV里说的话:我知道如何把速度藏在鞋子里 如何深思熟虑 不事声张 像成人一样 知道如何笑得像糖 出手像枪 我知道如何给你一个栩栩如生的梦 如何跌的优雅 再爬起来漂亮 我知道如何让你爱上我 离开我 想念我 我知道如何从一个贫穷的孩子变成偶像 知道如何隐藏 巧妙地活出灿烂千阳 是的 我什么都知道 知道如何疲倦 如何战斗 如何麻木 如何清醒 可是我一直不知道 你会愿意倾听 最真实的我吗 我是一个音乐的牧羊人 放牧黑夜 漫天张望 我的一生 只为自由歌唱 你一定要给我 我一定要得到我试图学着他那种软绵绵、漫不经心又很好听的声音念给你听,我说我念不出来那种感觉,你说我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那一刻我会觉得很不爽,但是我还是对着你笑了。是会怕我没有什么好故事对你说,我一想到这个我就觉得害怕,一想到我会害怕就觉得害怕。如果不努力,我猜就算是得到了也会提心吊胆吧!所以我会想在什么暑假寒假的时候去做兼职,我想多累积点故事,我想给自己找点泪点,想让大家觉得我也并不是那么吃不得苦。人总不会是你看到的那个样子,你看到的,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就像你看了我的文字,就断定我是一个忧郁又消极的人呢!知道我是一个不折不扣每天都很开心的人后,会不会觉得失望,还是因为我很开心你也会觉得很开心。很明显,你没有从前开心了,从我从你学校回来我就在想怎么能让你更开心。看我的吧!会喜欢yoga和花花,不只是那种投入忘我的音乐,更是那种特别而且信任和坚持自己的特别,真实,可爱,孤独,深情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是我想做到却还没做到的.好像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只是很少有人能够坚信并且保持自己的那份特别.但是既然我的人生不存在创造我的忧郁气质的元素,何不顺势坚定的做我自己的太阳~把指甲剪了它就不会再抠脸上的痘痘,也不会把耳朵抠破皮,然后整夜整夜的疼得睡不着了,可是剪了以后洗头的时候就无法把头上的脏东西抠下来了。那我现在就去洗头,洗完再剪指甲 ,等我下次再洗头的时候指甲就会长起来一点的。 恩 好主意因为要梦见你,而爱上睡觉这件事我喜欢这种随心所欲又透着点小努力的生活其实我是真心要去图书馆的,就是懒得换鞋我们下个星期去欢乐谷玩吧我终于也能写出这种不知所云的文字了诶我要减肥明天去找阮云玩 好吃的等我哦“你真矫情,我不喜欢矫情的女孩”so what.......读《我们从未不认识》有感

Paul McCartney is dead. But L not.

自己是在台湾旅行的时候买到这本书的,而且是在宥嘉读大学的城市花莲买到,还打了75折,觉得很实惠又很有意义。可惜最近台湾热火朝天的签书会一场都赶不上。╮(╯▽╰)╭ 再简单介绍一下书的结构:三分之二是万金油的小说,三分之一是林宥嘉的文字。万金油的小说不细说了,他的文笔很好,但有一种杂志专栏的味道,故事的构思是很精巧的,也是对歌词的别样解读。从书的宣传上,我还蛮为万金油鸣不平的。他一开始以为是为明星写真册图片写两句不痛不痒的句子,没想到这本书的大头其实都要他写,但是大多数读者显然是冲着林宥嘉的名字买的(我也是!!),签书会也只是林宥嘉签名,而且在访谈里林宥嘉已经被DJ们贴上新头衔:大小说家。 (明明小说部分都是万金油的好么!)我觉得万金油的人物塑造没有特别鲜明,稍好一点的是兔唇妹龅牙男死老猴的老婆的形象,人物心理描写有更换语气,其他人物的心理都给人粘滞而忧郁的感觉,导致气氛压抑。他道出了每个人隐秘的怪癖和怪举动的由来,都是用特殊的方式隐秘地纪念一个人,保温一段记忆。林宥嘉的部分,有几篇是旧的,比如《可食用的这些都还在》是08年给here杂志写的美食专栏,《马桶盖》很早之前他就po在微博上了,《恶梦是...》这篇是著名的神游串场文。《青涩的预言》是无名网志2006年5月6日的日志,有微微修改。有几篇是针对万金油的故事写的,比如《和妈妈的最后一餐》《猫的眼睛》《铁板上的约会》《老人与我》。《算式》是和周公泡茶的产物,宥嘉也说,他写不出来就快睡觉,然后把梦记下来。<坐明星的车》《薄唇》《Paul McCartney is dead》是宥嘉喜欢的满意的两篇。这篇书评主要是针对 最后一篇,宥嘉说仔细读这篇能了解他。所以我开始拆解字句,甚至快要过度诠释。是他自己说这篇文章完全相符的喔。我拿到书,迫不及待地找L。L是宥嘉的缩影。他说这一篇他写了两周,在完全摆脱娱乐圈的休息环境里专心写这篇,是真实的,每一句的时间都完全相符。他说这很不简单。全文出现两个时间点。第一张专辑发行后,L有了逃避的念头。First of the Gang to Die,是L的最后一场演出。我的ipod里有两首First of the Gang to Die,一首是他在感官世界巡回上唱的,还有一首是kkbox 的访问里唱的。大约时间点是2009吧。翻出2009年9月16日腾讯的访问,有这样的一段。http://ent.qq.com/a/20091208/000662.htm主持人jerry:第一张专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我听说后来好象有一段时间自己心里面有一些问题,疑问,会不会觉得当初如果没有做歌手的话,会做什么工作呢?就是生活会因为歌手有所改变,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压力?林宥嘉:其实当歌手以后面对的压力就是两件事,就是做歌手跟做公众人物这个上面,今年4、5、6月的时候,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蛮自卑的,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跟音乐有关,那个时候第一张专辑的音乐是做得很好,可是有一种要靠很多人来帮忙才会有这个音乐或者是一定我们要告诉大家这个歌是什么意思,这张专辑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大家才找到方向,还是没有办法让大家听歌完全可以投入或者说听歌就可以肯定我这个人。有点像用包装来把我的音乐完整的推出去,那个时候会以为其他的人是靠音乐来包装他们,很神秘,好像天生就是音乐人那种。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是比较小的原因。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原因是因为就是身为公众人物这方面,因为去年有一个朋友,就是过世了,他才23岁而已,参加他的告别式的时候,我有看到他身体埋在花里面露出脸,那个时候大家见面的时候我很犹豫要不要去,我就看了,看到一秒我就把头别掉,太深刻了,之后对死亡有一点恐惧。要是哪一天,我不小心也这样子了,然后我再也没有办法帮我自己说一些什么话或者是有人说,林宥嘉又怎么样,怎么样,我说不是,或者是才不是这样子,就没有办法讲这些事情的时候,那个时候台湾有电视台他们做那种,已逝的巨星或者是已逝的歌手,退出娱乐圈。【我想我跟我朋友那样子一样过世,到时候大家写出来是代表作,什么伯乐这样子,我一定觉得很不甘心,那个时候我都不想睡觉,我就一直在帮自己做记录,不管是音乐也好,还是想法也好。但是那个时候其实就是创作,可是对我来说,那不算是创作作品。我觉得那真的是很干净的东西,就是帮我自己做记录。】那些东西几乎是完全没有考虑要给第二个人听的,要做的录音。只是希望这个东西有出现在事业上就好,如果我真的有一天要怎么样,我会告诉我的朋友,告诉我的家人,告诉我的同事,我有一个东西记在那边,麻烦你们给我拿出来,那个时候让我很自卑或者是很沮丧的是这两件事加在一起。用书里的话说,这个访谈就是“自然沮丧”的样子吧。那时候的宥嘉,留着长刘海,有一些素颜照,皮肤很差。我是几个月前看的这个访问,看完以后心疼他。那时候的他脆弱自卑,还是个孩子。按他的解释,在那之后,L便从众人视线里消失,我们看到的不再是L。但宥嘉知道他还是林宥嘉,所以他又写:“或许,我才是真的L,当初的他只是一场错误,我对于如何与L的身份战斗共存,没有第二个人比我了解,他不过是一个提早退出的逃兵。”最近的风波好多,又是金曲奖又是唱腔变化的。我大概是属于“用积极的态度得到新的群众”吧。有的老歌迷开始给新专辑差评了。有的老歌迷还固执的认为“这是大幅度的进步和新气象。”歌迷们在各种讨论区里争执着,他变了,他没变,是公司变了。我们大声议论着,反正他不怎么上微博,很少回复歌迷,他一定不知道。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和他的关系,是我们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们。他知道我们的想法,他以前也是个小粉丝(现在还是),他也了解歌手细微的改变在歌迷圈里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但他没有回应,金曲奖还是嘴硬,唱歌还是我行我素。他没有解释,仍然像放空似地说话,做例行宣传。这不是他变冷淡了。他写道:一旦被信任的事,无论用什么方式推翻,都不会被消灭。社会上每个人有自己各自的见解,见解衍生见解,真正左右观感的,从来都不是真相。看到这段话我被震住了。这句话适用于各种领域,与人艰不拆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甚至不太相信这样的句子出自他手。真相不重要,所以不解释。事实上他给出的解释,是由一个新的人代替了L,不如说他没有把他的改变定义成一种“进步”“新气象”,他没有主观传达这一切,只是歌迷在信任之下的见解。他喜欢旧的自己,也不讨厌新的自己。“当初的L只是一场错误。”那个L不是他,是我们眼中的他。L走了,代表停留在我们眼中一段时间的他离开了,换了个新的。他还是林宥嘉,我们看见的还是林宥嘉。“想不到最后,我还是和你一样逃了。”那是不是说,我们又会看见一个新的林宥嘉?ps:香港呼叫音乐节上,他唱的很high很过瘾,而且又唱了First of the Gang to Die,一个全新的版本,很迷人。

在故事的背後

◎在故事背後──《我們從未不認識》新書座談會 TEXT_自轉星球編輯部出道五年,林宥嘉出了不少張專輯,習慣用音樂傳達動人故事的他,但這回選了〈神祕嘉賓〉、〈殘酷月光〉等十二首歌不是出版音樂精選輯,而是與作家萬金油共同以這些歌為基底創作十二篇小說,完成《我們從未不認識:音樂小說概念書》。這天從歌手變成小說家的林宥嘉、與萬金油和負責裝幀設計的聶永真齊聚一堂,將這本書幕後的書寫概念和創作過程娓娓道來,與讀者分享。關於緣起,萬金油:一開始,我以為只是要寫些假掰的句子而已 林宥嘉提到在做這本書之企劃初期時,內心的唯一感觸是,當初知道要與萬金油合作寫小說時,只覺得「這是一件很正經的事情啊。」,他也表示,後來在創作階段,他是抱持著打一場「長期抗戰」的心態去寫作的,努力完成自己能夠處理的事情,其他的部分則交給命運。而同樣是第一次與流行歌手合作寫小說的萬金油,在接到這個案子時,腦中只有一個想法:「敢找我寫,我就敢寫!」剛開始收到寫這本書的邀約時,因為是和自轉星球社長黃俊隆以What’s app討論,一切情報都很簡略的情況下,萬金油透露,他曾以為是要做一本明星寫真集,只要在裡面寫幾句簡單假掰的小句子而已,所以還特別去詢問了一些做過偶像書的朋友該如何開價,沒想到最後寫出來的成果,他幾乎是完整地寫了一本短篇小說集,對於這個預想之外的結局,他說:「幸好是和林宥嘉合作,因為自己對他的音樂本來就很有感觸。」關於書名,林宥嘉:其實我想寫的是「我們不認識」 座談會開始,引起三人熱烈討論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我們從未不認識》的書名由來,提議此書名的聶永真笑說「這本書的準備期很長,其實一路上書的概念都非常完整,只缺一個書名。當時大家提了很多備案,但都非常爛。(全場大笑)後來由出版社和唱片公司的人員,看了宥嘉寫的文字後進行討論,最後我覺得可以用『雖然我們不認識,但…』這概念來發想,才決定出這個書名。」關於這個眾人腦力激盪出來的書名,林宥嘉則語出驚人地說:「其實當我第一次聽到書名後,是非常驚訝的,因為書名所表達出來的字面意思,和我自己想寫的事情,是完全相反的!《我們從未不認識》這個書名讀起來,意思就是我們認識,但其實我自己想寫的,是偏重於不認識這件事情上。後來我思考了大約三秒鐘,同意了這個書名。」全場的書迷聽到這個奇幻的思考時間,都忍不住噗哧出聲。 接著林宥嘉又冷靜地說:「這個書名可以拉近讀者與故事的距離感,這樣很好。」而個性隨興的萬金油則妙答:「決定書名時,因為我還是用What’s App與大家討論,懶得打太多字,就簡單的傳了一個『好』字。」關於創作,萬金油:共同創作像養蚵,靈感就此互相共生小說家給人的印象一向都是獨行俠、難溝通、自我意識清楚的人,但個性隨和的萬金油,之前就曾經與導演楊雅喆一起合作改編電影小說《女朋友。男朋友》,這次又和歌手林宥嘉共同創作《我們從未不認識》,創作型態不受限,與一般人想像中的小說家相當不同。他認真地說,「其實共同創作對我來說,就像養蚵仔。一方撒上石頭,另一方就可以攀附生長,互相節省了很多時間,反而比起從無到有來的簡單。」萬金油被問到靈感來源時陷入苦思,過了一會兒他才說,寫這本書時的靈感,當然來自於聽林宥嘉的歌,但與平常聽林宥嘉的歌,是完全不同的狀態。寫書時,必須戴著耳機仔細地聽。宥嘉的歌都不是單純的流行情歌,而是繞著圈在講一件事,跟寫小說這回事其實是有點像的。而對於林宥嘉的文筆,萬金油也十分驚喜。他解釋,林宥嘉寫出了一些很動人的小細節,例如《老人與我》這篇裡,拾荒老人回家後,轉開電視看起卡通這個畫面。老人可能藉由卡通緬懷著青春,也可能想著自己的兒女或孫女,卡通這件事,讓整個故事與角色延伸出很多解釋,他非常喜歡。關於靈感,林宥嘉:創作讓我撿回已經忘記的事林宥嘉創作這本書的方式,事先閱讀完萬金油寫的文章後,再提筆寫下自己讀後的延伸故事。也因此,兩人之間最密集的互動,就是傳What’s App給對方問「寫好了沒?」想到萬金油的好文筆,林宥嘉也說,這就是幫助他寫完這本書的所有靈感來源。「萬金油所創造出來的故事,都非常真實,也讓我很容易地就可以進入故事中。」林宥嘉說。當然,他也大方承認幾乎寫每一篇文章都會面臨瓶頸。在面臨寫作瓶頸的時期,某天坐公車的時候,他見到一個女孩,看著看著,突然就看見了萬金油故事裡的女孩。然後便結合了過去的記憶,寫出《和媽媽的最後一餐》這個故事。林宥嘉笑說,寫這本書讓他重新撿回很多已經忘記的事,他同時深深體會能把這些事紀錄起來真好。關於設計,聶永真:概念就是把林宥嘉的成份降到最低擔任本書美術設計、同時也長期與林宥嘉合作唱片設計的聶永真,也提到了關於設計本書的概念與靈感來源,他認為主流唱片賣的大多是歌手本質,但對於書來說,文本才是強調重點,所以希望把宥嘉本人的成分降到最低。但影像在這本書中,依舊是個很重要的『介質』,所以適時保留影像感讓讀者更容易進入書中,就是這次的設計重點。這次的影像來自擅長使用自然光與底片創作的攝影師登曼波。聶永真說他喜歡底片粒子的樣子,在讀這本書時,覺得故事的場景都充滿了一點懷舊的鄉愁,所以就找了風格復古的登曼波來合作。對於書本設計,聶永真有著比誰都清楚的概念在運作。「做書的設計前,我要把書閱讀到透澈再去做設計,才能讓讀者感覺到它不只是一個『包裝』而已,而是一個能幫助你進入狀態的東西。」最後他也不忘打趣地說,雖然萬金油和林宥嘉的文字幫助很大,但能夠設計得那麼漂亮,當然還是因為自己很厲害,惹得全場大笑,氣氛活絡。關於遺忘,萬金油:你會忘記它,代表它不重要被問到三人在創作期間非做不可的事情時,林宥嘉與聶永真不約而同表示,關掉網路,或是找尋沒有wifi的咖啡店。萬金油則開心地與大家分享創作小撇步,平常創作時,喜歡在有聲音的室內,又因為自己住在山邊,環境安靜,所以他最喜歡打開窗戶,偷聽鄰居發出的聲音。「我常常聽到一對夫妻吵架,後來有次巧遇到本尊,內心不由得飄出『啊,我們從未不認識』的感覺。」另外又聊到年紀漸長,開始遺忘這件事情,三人則各有自己的解讀。萬金油帶著豁然開朗的笑意說:「你會忘記它,代表它不重要。」同樣風格自由隨興的聶永真則笑答自己毫不在乎遺忘,但身為星座控,他不會忘記任何一個朋友的星座。同時,他也悄然地講出一段至理名言:「遺忘就是讓自己繼續向前看的動力。」在這當中,被譽為最念舊的巨蟹座林宥嘉則感慨地說,「忘記」的感覺很可怕,但自己出道後這五六年來的衝擊太大,也早已難以控制地忘記許多人生瑣事。關於下一本書,林宥嘉:做完這本書,我已經沒有遺憾了在座談會的尾聲,不免俗地也問了林宥嘉是否準備接受下一次的新書挑戰?林宥嘉給出了相當耐人尋味的回應,他表示非常感謝許多人給他機會參與這本書的創作,出版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就是讓他能夠釐清自己最深處的價值觀。他個人追求做事情一定要做到沒有遺憾,像歌唱方面,他始終有個遺憾,所以目前還持續努力當中,但關於寫書這件事,他說:「在做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沒有任何遺憾了。」對於歌迷與書迷來說,這是最壞的答覆、也是最好的答覆;在很多人的心中,林宥嘉或許已經是「大小說家」,同時他也終將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大歌唱家」,但在這之前,他一直都是名符其實的「大實踐家」。轉帖自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8%87%AA%E8%BD%89%E6%98%9F%E7%90%83/%E5%9C%A8%E6%95%85%E4%BA%8B%E8%83%8C%E5%BE%8C%E6%88%91%E5%80%91%E5%BE%9E%E6%9C%AA%E4%B8%8D%E8%AA%8D%E8%AD%98%E6%96%B0%E6%9B%B8%E5%BA%A7%E8%AB%87%E6%9C%83/10151855275873679

透过文字 识宥嘉

看了后 好像离宥嘉更近了 他写的部分应该都是平时的所思所想 很吸引我 可以透过这些文字了解更全面的林宥嘉 是否跟前面文章链接已不重要 非常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文字出现

WHO(盲人)认识WHO(唱歌的老灵魂)?

WHO(盲人)认识WHO(唱歌的老灵魂)?他无法记住这个画面的任何细节,任何细节都是针,往他的瞳孔里刺去。他眼球酸涩,却流不出任何眼泪,他想说什么,喉头却被哽住不出声,他想逃离现场,双脚却使不上力……所谓的宽容坚强我做不到啊,往后的寂寞年华怎么去消化我没有给你翅膀,你为什么要飞翔剩我,一个人,听他们劝我,你在天堂……你抵抗不了这些片断文字的唯美和触动。似乎只有丰富回忆的人才能够真正懂得:原来我们都不认识。可是《我们并未不认识》似乎在寻找一种我们都认识的东西,何必谁都认识呢,匆匆过客,谁在你的世界里面曾经践踏过呢,谁在你的世界里面给你留下美好或者痛苦呢?你细数过吗? 我喜欢月光,月光是浪漫的事情,走在路上,月光一波又一波地扭动,我记起来那个晚上,那些事情,曾经令我疯狂的那些事情,这点我与作者是不一样的,作者不喜欢月光,所以刻意把夜班排在月初。WHO认识WHO?你听过这首吗?尤其是在有月光的夜里。这是林宥嘉唱的,也是传说中:21岁的身体,住着会唱歌老灵魂的男孩诠释的,你是我的眼,我才能认识你!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轻易分辨白天黑夜就能准确的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驾车带你到处遨游就能惊喜的从背后给你一个拥抱如果我能看得见生命也许完全不同可能我想要的我喜欢的我爱的都不一样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人们说的天空蓝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我望向你的脸却只能看见一片虚无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了帘忘了掀开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就在我眼前就在我眼前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人们说的天空蓝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我望向你的脸却只能看见一片虚无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了帘忘了掀开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就在我眼前唱完之后,让沉默许久的盲人歌手萧煌奇被台湾访谈节目争相邀请;他用一种不伤情、不玄虚的方式彻底颠覆了王菲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他一意孤行地选择了李泉的冷门歌曲《走钢索的人》,并赢得高分;在最后的决赛中,他不听导演和工作人员的劝阻,选择了一首极其冷门的歌曲《creep》,用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态度,举重若轻地摘得了这个大赛的选秀冠军。参加第一场《超级星光大道》,林宥嘉拿了13个满分,直到现在,4届还无人能超越他的纪录。歌曲\文字\在这本书中,似乎找不到主流,但是又充溢着主流,回家路,早餐等等那些生活气息的东西,总是勾起生活最唯美的片段。这就是我们想认识的,也是我所读《我们从未不认识》的最大收获,你是我的眼,我才能认识!

《我們,從未不認識》(附《我們從未不認識》音樂集鏈接)

——從不認識。——從未不認識。——我們,不認識。——你認識我,而我,應該也是認識你的。但是爲什麽,我的記憶卻如此的模糊?就像是被催眠,被篡改了一樣,找不出「我認識你」的蛛絲馬跡?——因為啊,「一旦被信任的事,無論用什麽方式推翻,都不會被消滅。社會上每個人有自己各自的見解,見解衍生見解,真正左右觀感的,從來都不是真相。」……夢裡,L對我說完最後一句話后,就徹底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光里。而這場夢,如同一場奇幻漂流,L帶著我一同窺探了十二個人的人生。十二個看似毫無關係的人,卻驗證了「六度理論」,彼此從未不認識。弟弟對智能不足的哥哥遺憾,被那位兒時被母親遺棄的護工感受到了;護工和怕鬼的OL是街角便利店的常客,便利店不害怕寂寞的小哥被委託留意一隻半臉黑斑的貓貓;貓貓被從未戀愛過的戀愛專家大草的助理撿到,被撿到前,它曾遇見過打敗過著名歌手Lin的家庭主婦的兒子,他的老爸曾在一個失眠的夜和一對Gay對罵;而這一家人的街坊鄰里,有喪夫的郝阿姨和劉阿姨,喪妻的鄭伯與剛搬來的即將和自信美女結婚的齙牙男。還有一個說謊的男人,曾與那對兄弟一起,看到過天空中錯放的煙花。像是會發生在身邊的事,這十二個故事平淡而又真實。或許,他們確有此事,而我亦曾真的旁觀過在我的生活中上演的他們。又或許,他們是我從哪裡里偷窺回來的故事,我把他們深深植入在腦海中,一遍遍翻看,最後他們都成爲了我的故事,但其實,我們從不認識。是的,一定是這樣。只要每次聽著L的歌入睡, 我就會夢到他,然後被他帶到那些歌的故事里。這也難怪,L說他認識我。始於L的歌,發於奇思妙想的故事,收於L的文字。在這其中,太多的不捨,太多的離別……早開的晚霞背後,是一場週末夜驚魂。說謊的神秘嘉賓帶走了Runaway Mama,沒有留下任何紀念品。殘酷月光照在眼色淒寂的拾荒人身上,那種心酸,感同身受。夢散,自然醒,熱淚千行。這究竟算是一場美夢,還是一場噩夢呢?我說不上來,你覺得呢?【Copyright © 2013 AKIRASTAR(獨孤樹) All rights reserved.】PS:附圖原文:http://akirastar.com/book-review-we-ve-met-before/ 摘抄:http://akirastar.com/we-have-meet-before/《我們從未不認識》音樂集:http://music.douban.com/programme/251767(看書的時候邊聽邊看吧)再PS:本來想寫篇有模有樣的書評,最後寫成了差之千里的讀後感。但這似乎是一個789字的小故事,讀起來淡淡的,也不賴。就當是一個夢把。謝謝Yoga,沉下心來,抒懷遠志。

okapi博客來 林宥嘉:我們從未不認識,我們現在才認識

當林宥嘉從歌手初次跨足文字創作,聊及他與作家萬金油合作的新書《我們從未不認識:林宥嘉音樂小說概念書》,他說了一件某次出門時發生的事。「那天我在路上遇到一個女人,她看起來很一般,所以我一開始不以為意。沒想到要過馬路時,她突然往我這邊過來,靠我靠得很近,兩眼緊緊盯著我,大聲地嚷嚷:『你不要過來,我有男朋友啊!你看什麼看哪!』我那時想,什麼東西啊,但她很快跑過馬路,跟一個太太說:『救命救命!那個男的在追我!』那個太太也是被她嚇到,愣在原地。我為了要表示我是正常的,就刻意保持淡定,慢慢走到對面,告訴那個太太:『不要理她,打電話報警。』還抓出手機準備要撥打。結果那個女的轉眼間變得很害怕,一直道歉,一溜煙就跑了。」「那天有點下雨,我就這樣一手撐著傘、一手拿著電話。後來想想,我認為那個女人是瘋的,但可能外人看來我也有點像瘋子。因為那個女的很激動,反而凸顯出我太過冷靜了。」林宥嘉講得仔細,生動地還原現場。這樁插曲,成了《我們從未不認識》中〈貓的眼睛〉的靈感來源。「一個人在路上遇到一個瘋子好像很戲劇化。如果是一個情緒很壓抑的人,瀕臨崩潰地去對一隻小動物傾訴,明明很奇怪,卻好像比較正常。」戲劇與常軌,虛構與真實,就這樣遊走在林宥嘉的生活、身分與文字間。「文字對我來說,多半是在記錄一些特別的時刻。」面對《我們從未不認識》,雖然是一般人視之為捏造的小說,且是接續在萬金油重新演繹他12首歌之後的延伸詮釋,林宥嘉並不再度往上架空,反將自己所見所想直接帶入。於是他在〈鐵板上的約會〉寫進自己在住家附近早餐店聽到的學生碎嘴,在〈和媽媽的最後一餐〉裡加上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或是看了萬金油寫的〈週末夜驚魂〉,當中女主角過的日子實在太過空虛,除了寂寞什麼都沒有,空虛到讓林宥嘉覺得為她再想什麼都是多餘,便只落下一句幻想的話語。第一次寫小說,林宥嘉自然吃了不少苦頭。「12篇故事,每篇我都寫得很不順。這段時間真的有一種長期備戰的滋味。」既是照著通告表生活的歌手,林宥嘉也將寫小說卡進自己的通告表裡。只要一到通告上標註「創作期」的日子,不管人在哪裡,他一整天會做的事情只剩運動、吃飯、寫作,藉以推動自己持續前進,「我必須讓自己花上一段時間完全進入萬金油寫的故事,才會知道我要丟出什麼。」可能是順著繼續發展,也可能是一個陳述角色心情的氣氛,或只是一些情緒。「我在電腦裡開了兩個資料夾,一個檔名是『萬金油』,放他寫來的文字;另一個是『潛台詞』,放我寫的內容,」林宥嘉說,自己是依附著萬金油的字句,來決定筆下的走向。「像是他那個故事的B面。」林宥嘉-2(攝影/陳昭旨)甚至他還跟著萬金油的設定,讓自己化身為歌手L,在小說中與自己對話。「這本書比專輯更像我本人,因為它真的太沒有包袱了。」相較於音樂上需要時時顧盼的形象,《我們從未不認識》的出版企畫,成了林宥嘉一次難得的創作喘息。「它不需要我去成為某一種樣子,一切都由我自己選擇,由我自己決定要走什麼路。」但也因此,林宥嘉坦言相對壓力更大,「因為就更沒有藉口了。」所謂「真實呈現」,並不如原先所想的那般容易,總不免在底線上探測來回,卻讓他更釐清了一些本來疑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彷彿成了一道過濾的棉網。身為公眾人物,林宥嘉與歌迷之間,彷彿應了書名「我們從未不認識」的意義,有著似熟未熟的蒙昧。「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同時有『我們從未不認識』和『我們不認識』在其中。我寫的是『我們不認識』。因為有關L的一切,都是真實存在、卻一直沒有人知道的我。如果我們認識,你就不會看到我告訴你我的身世。」是以,所有以為自己認識林宥嘉的人,到了此時此刻,才開始與他相識。假若這樣的合作再來一次,會希望找誰一起演出?「我要找井上雄彥,請他來畫插圖。」在嘗試書寫的顛簸裡,林宥嘉反覆閱讀井上雄彥談及創作的報導,「他是我的精神導師,給了我很大的支持。」過去看見他人在短時間內產出優異的成果,總讓林宥嘉感到自己不夠靈活,「但井上雄彥說『創作是自己腦袋裡的東西,你總不能沒有想過就寫出來。這樣你會覺得它夠好嗎?夠──就是那個東西嗎?』」如是陳述,讓林宥嘉對待創作更為釋懷,也更加從容。「這次的經驗幫助我重新找回『只要去思考:想要怎麼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就好的林宥嘉』。」講起來有點拗口,但文字的洗禮,讓林宥嘉得以在音樂上回到曾有的野性與瀟灑,「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我不會再左顧右盼,可以更專注地端出『林宥嘉』的作品,而後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是我唯一想要做到的事。」找到之後呢?「找到之後,就好了。有沒有得獎,或,要不要繼續當歌手,都好。」

走钢索的人

一路上听着yoga的歌走过来的听抒情的歌会心酸,听摇滚的歌会触动可是怎么样的你我都会喜欢一直喜欢。《傻子》里唱过:等爱的人很多,不预设你会在乎我。《我总是一个人在练习一个人》 里唱过:我不孤单 孤单只是 情绪泛滥。 《背影》里唱过:躲在安静角落 不用你回头看 不用珍惜。 《浪费》里唱过:有一个人能去爱,多珍贵。《爱情的背影》里唱过: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无关现实,我的心 决定一切我喜欢着这样的你,却又心疼着这样的你。爱就没有非要完美的权利 。

前半本和后半本

我是个普通人。我没有兔唇,不是男同性恋,没有因为模仿大众文化产品中的情节而完全放弃自己的感受性,我愤世嫉俗的盛女朋友们中也不出大草之类离谱的人才,我一个人住,喜欢看恐怖片,但恐怖片和暴力视频的心理效用是不一样的,这个我分得很清楚。就算这些在不同纬度上超出平均值的小概率事件,在世界某个角落真得幸运或不幸地发生过,我也只能拍拍手或惊呼一声。所以,别人的故事,还是别人的故事,何况故事里这类“奇人”,我在生活里真的一个都不认识。电影《出埃及记》里的台词,说“当事情荒谬到一种程度的时候,就没人会相信。”现在有人用“情节”的形式白纸黑字地写出来,以当代现实社会为背景,那要不要认识一下呢?(为什么要认识?)我奶奶先于我爷爷过世。后来我爷爷执意要再婚,甚至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不再拥有的时候,主动选择忘记或者尽力不忘记);我高中最好的朋友,直到她大学改了名字,我才知道他爸爸7年前变成了“汉堡肉”,我们小学2年级就认识了(我是白痴);Dr.Milk的瓶子确实可爱,以及,砸马桶盖的声音提神效果立竿见影;老师将要惩罚不识时务的同学,如果不主动用“那个同学就是这么讨厌”来合理化老师的行为,场面一定会有写的那么恐怖,我见过(谁没见过?);还有,“再也见不到那个人”的绝望感(梦里潜意识总是很专注地照顾情绪),无论如何也不会喜欢自己的人,这些我都认识。好的小说从来不靠情节取胜(这并不是说好的小说就不能有好的情节。毕竟只有当好小说同时是个好故事的时候,它才可能被拍成一部好电影,吸引到更多受众。(受众?他们感受到什么?))。有些事情从未发生,或者说从未被当事人之外的人感受到,但它们不是不存在,甚至他们就像doctor who 某集中的外星人——被很多人见过,但只要目光移开就会被忘记,或者说,那些只存在于意识的东西,一但被别人认识,我们自己瞬间就变成了尴尬的外星人。它们在当事人肉身毁坏之前或之后,被扔进海里,而小说将它们打捞上来,由于事主姓名未标,谁都可以认领,谁都可以否认。ps,"她就像被逼迫硬要假装是墙上一部分的黏土,好像随时都会剥落,一旦剥落就再也黏不回来那样"这个比喻很棒。


 我們從未不認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