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
ISBN:9787214036469
作者:刘华杰
页数:282页

作者简介

《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作为“科学与人文对话丛书”的分册之一,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的文集。兼通科学与哲学修养的刘华杰先生将一篇篇科学小品文汇集成册,内容涉及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等各个领域,尤其涉及到关乎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问题,体现出哲学对现实的关心。本文从人文理性的角度批评了北京的西客站、地铁13号线、西直门立交桥等工程。
科技伦理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如果你不曾感受到,不妨从北京西客站出一回站,或者到新落成的地铁13号线换乘一次。如果还理解不了,不妨到清河环岛走一遭儿或者到西直门立交桥南北向走一次。西客站是得过奖的科技工程,13号轻轨是北京最新建成的据说采用了许多新技术的工程,清河环岛庞大气派,西直门立交桥更是远近有名。这些都是全市人民瞩目的大型公共设施工程,投入大、影响大、宣传力度大。但是问问纳税人,即普通市民,这些工程怎么样?有人说很好,也有人说缺了点什么。比如“缺了一点人(情)味”。这话不好听(但不算最难听的),我们可以换种说法——“这些项目缺少更多的人文关怀”。
以西客站为例,走啊,走啊,走啊走,就是走不出来,眼看就要出来了,还得上又陡又高的台阶,其设计者大概希望旅客在旅行结束前好好锻炼一下身体。西客站据说很好看(我没欣赏到),但这种工程不能只是个摆设。再看13号线在西直门的换乘,我就听到一名乘客说怀疑设计者的动机或者智力。在上海,下了火车可以不出站台直接进入城市地铁系统,北京为什么做不到,而且北京的项目建得更晚。在西直门从13号线转到环线,要露天跨越两道小马路和一个小广场,高峰期需要浪费10分钟以上的时间,加上等车、排队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那么能不能在设计时就考虑到直接接通两条线呢?想像不出不可以的理由。可以设想,将来也许要修改,但修改的成本要比当初就弄好不知要多花多少钱。
话说回来了,这与科技有什么关系?更与伦理或者人文关怀有什么瓜葛?道理很简单,公共设施是用纳税人的钱修建的,也是为纳税人所使用的。如果纳税人觉得不合适、不合理、缺少人情味,那就是这样。
通过记者的调查,一些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的确存在着问题,也是标准的科技伦理问题,它反映出我们的工程设计人员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也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可能做绝对了,但它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中。设计人员在听取领导和专家的意见之外,也应当征求民意。
这种现状也反映了部分设计人员具有过分的自信心,以及当前中国科学传播观念的落后。最近科学院路甬祥院长有一个很妙的提法“人文理性”,路甬祥认为要用人文理性指导工具理性,这是符合时代精神的精辟论断。如果我们的这些项目充分考虑了人文理性,还会是这个样子吗?
对于城市交通,出租车司机就有相当的发言权,他们最熟悉现在的交通状况,对于交通的拥堵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些理解未必都是科学的、正确的,但却是值得重视的,其中也许有一部分是合理的。

书籍目录

自序殿堂透视面对国家利益与民众需求的科学传播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缘起与问题科学也有保守性科学观的“默认配置”科学的形象与科学传播科学传播要“降神”数学史亦可供大众消费反科学种种:一种语义分析再说“反科学”    ,“关切”然后“认识”且慢走向综合萨斯(SARS)与科学传播从勾勒姆到机器人关于科普出版人的素养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普的启示基因作为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吹毛求疵“遍历”人生:关于女巫的博士学位科普就是科学大众化吗?文化传统对科学的影响老太“自燃”与人体科学又登场评《北京晨报》的一则科技报道量指“科学”测姓说说2B事件斯大林给李森科改稿子我支持克隆人吗?也说哥德巴赫猜想院士助阵“黑科学”五花八门人死观:必然与自由另类博物学女色与狼狗灿烂的非主流经典皮罗的梨树抗SARS病毒与战争模型美人与草木平行的创造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呼唤更多人文关怀天国的学术触摸宝贝用幽默展现真实科学一个半男人接近一个女人:科学素养评论敬畏:我们对自然的一种态度

编辑推荐

《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前言

1999年在为福建教育出版社“我思文丛”整理我的第一部文集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意识到过去我的“科学主义”(scientism)倾向是非常明显的。于是在给文集取名时,动了一下脑筋,最终定为《以科学的名义》。给出的说明为:“以科学的名义”,好大的口气!其实应该是其否定,即不要动辄以科学的名义说话。于是本文集的名字首先是提醒作者自己的,另外也在提醒大家尽可能使此话名副其实。在中国,“科学”与“科学的”除了通常的含义外,还代表着“高雅”、“正确”和“真理”,许多与科学无关的事物也常常挂上了“科学”的前缀。这未必是在抬举科学,可能是在滥用、糟践科学。由于积习良久,本人有时也犯此类错误,所以书名更有反省之意。

内容概要

刘华杰,东北人,1966年生。本科在北京大学学地质,硕士和博士改学科学技术哲学。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关注领域:非线性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传播等。出版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浑沌之旅:科学与文化》等专著;《以科学的名义》、《一点二阶立场:扫描科学》等个人文集;《湍鉴:混沌与整体性科学导引》、《科学哲学》等译著。曾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自然辩证法青年成果奖、第二届反伪科学突出贡献奖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虽说科学文化并未在中国真正扎根,但人人都知道“科学”两字是可以利用的,一旦贴上“科学”的标签,任何东西都仿佛借上了佛光、神力。  ——《反科学种种》真理毕竟不是中庸之道,真理将在知性的偏执中发现并得到锤炼。没有知性的洗礼,真理来得太廉价,懒惰而世故的人怎么能够切身体悟。  ——《且慢走向综合》“文明”的进程并非单调地趋向于某种既定的东西,我们的每一行动都创造未来,未来是开放的。作为学者,还要时时关注“文明的标准”。  ——《萨斯与科学传播》博物学有什么用呢?按现在流行的标准,它没有用处。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不认同现在流行的标准。  ——《另类博物学》“眼盲”对于看世界毕竟构成一定的障碍,但不是彻底的。“心盲”也许更难办,纵然有水灵灵的眸子,映入的也只是表象,而且可能是没有个性的千篇一律的景象。  ——《触摸宝贝》

章节摘录

不过,霍尔顿指出反科学是一个大杂烩,他认为最有害的恰是我们所理解的一种伪科学。按霍尔顿的理解,我们不是那种“反科学”,而且也可以说正好是相反。霍尔顿还指出,反科学中包含“科学主义”。这些,对江湖理性主义的指责是一个绝好的讽刺。我们的确反对“伪科学”,也反对“科学主义”,但无论如何也算不成“反科学”。不过,还有另外的社会学视角,现在谈另一问题,也算立一靶;我反科学,又怎么样?鉴于有人非逼着我承认“反科学”不可(可我并不反通常意义上的科学),我也就索性成全了其愿望。就像成堆的伪科学非要声称是科学一样,那就索性先把它们当做科学吧。事情的缘起是有人编了一个新格路(grue)谓词,说我某年某月前是“反伪科学”,以后是“反科学”。其实这种“创造”是没有根据的,既与古德曼的格路谓词不相干,也与我本人的“反伪科学”经历不符。严格说,对于反伪科学,我只做过一点外围工作,与于光远、司马南、郭正谊、何祚庥、邓伟志、张洪林等不同,其实我做得很不够,要向他们学习。我过去、现在反的“科学”主要指耳朵认字、神功异能等“科学”,也包括以“科学”的名义所做的违背科学精神的东西,它们被一部分人认为是“伪科学”,却被另一部分人认为是“真科学”。我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耳朵认字、神功异能等研究确实是中国曾经拥有过的科学,有一流的科学家(包括许多顶极院士)在实践、在支持,也建立了相应的科研体制,也有经费资助,也召开了许多科学研讨会,也发表了研究成果。在国外,英国的《自然》杂志也发表过两位物理学家研究“异能人”盖勒的科学论文。


 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就是普及点知识 文笔一般 深度也一般
  •     2006寒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