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书评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532770400
作者:[英] 伊迪丝·霍尔登
页数:216页

接地气的文艺

当初我抢着想看这本书的时候以为它是一本自然笔记,真的抢到手读下去,才发现这更算一本文艺书。难怪是译文社选了它出版,抑或是译文社的出版增强了它的文艺气质。我手边的自然笔记图书,其中的优秀者无疑都拥有好文笔,并且散发着人文气息。但论到文艺,可谁也比不上这本《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编辑把TheCountryDiaryofanLady做如此翻译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如果你是英国文学的爱好者,对简·奥斯丁等作者颇为倾心,那翻开这本“乡野笔记”,简直有种回到精神家园的欣喜和熟念。欧石楠、知更鸟、黑刺李、歌鸫……原来它们长得是这个样子!一个个带着英伦风情的名字鲜活起来,以前如同书签一样的背景文字有了颜色和香味。从元旦到岁尾,从暮冬的暴风雨到“圣月”(盎格鲁-撒克逊让称十二月为“圣月”,这也是从本书中得到知识)的东北风。我们轮转四季,领略英格兰的风雨阳光、花香鸟鸣。别的自然笔记图书作者可能首先爱的是自然,而我们这位爱德华时代的英格兰乡村女教师、插画家伊迪丝首先爱的是文艺。本书的首页就节引了拜伦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孤独》,展现了独自漫步英伦荒原和万物秘密交流的愉悦满足。而后,每个月都先介绍月份名称的起源、节日、主打诗(小段)、物候谚语,然后是美丽的自然笔记画、本月诗歌摘抄、逐日观察记录彼此交错。可以说全书的诗歌摘引占了将近2/3的篇幅,难怪我的一位朋友抱怨,对诗歌不感冒的人很快就把这本书翻完了。可是那些对诗歌感冒,甚至发烧的人呢?我,作为一个爱自然爱植物的文艺女,读它常常泪盈于睫。这些诗不是随便抄抄,像小学生应付老师作业那样。那是看到野地的花草虫鸟后激发起的记忆中的诗篇。它们贴近季节,更贴着作者那颗爱故乡的自然的心。诺曼·盖尔的那首诗深得我心。为何你的心总是向往希腊阳光下的草地?我们的鸣鸟之歌也会汩汩流淌,我们的绵羊同样有漂亮的毛皮;我们的群山里有蜜蜂,也在旁逸的梨树当中——我要告诉你世外桃源不难寻就在那枝繁叶茂的沃里克郡。它也被选用在书的封底。类似的还有布朗宁的“我想着这片祖祖辈辈的乡土,不枉我的莎士比亚在此生活”。我多希望我们也有一本这样的书啊!我们本土的作者,画着身边的花草虫鸟,附着从诗经到北岛那些打动作者心扉的诗句。我们本是一个提倡天人合一的民族,入诗的自然风物不计其数。但是如今谁还爱这些草木,还能细数它们的名字呢?顺着时间的河流追溯,比较近的只能想起汪曾祺,而他(还有一些老一辈的作者也相似)笔下的自然总是与吃有关。当初看日本人出的“最美的法布尔”儿童绘本的时候,我也有“真希望我们也有一本这样的书”热望,那本书用日本的昆虫,日本的词汇和谐音讲法布尔观察过的虫类。这样的书才能真正打动本土读者,因为和我们的血脉相连。更容易激发我们的孩子和成人们观察身边的自然,热爱环境。一草一木总关情。伊迪丝记录着她对这片土地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她的爱这样绚烂而质朴,叫得出每一种细小的美丽的名字。就好像我们说一个的老师爱学生,她叫得出每位学生的名字,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小特征。当我们这样爱自己的土地的时候,所为本土、乡土,即使在外人眼中,也成了一个浪漫的称谓。用眼用笔用诗歌和文字,细细描述我脚所踏的土地吧,这份文艺气质不是“仙”得飘渺的,而是接地气的,实实在在。我愿意做伊迪丝那样的美人,发现美,描画美,记录美,并召唤出你心底对美的渴求。即便只是大时代的一个小人物,有这样的一份用心的记录,也无愧天地给予我们的恩典。这本书的另一个触目惊心的特点是全书文字用手写,那个叫邵旻的美编用秀丽工整的笔记抄写了所有的文字部分。虽然很多自然笔记会保留手写部分,以配合手绘生态图,但是因为《一九〇六》这本书原著图太精美,而中文的字迹又太工整,以至于我捧在手中好似拿着一份文艺女生的周记。邵旻的字太美了,如果出版社愿意抠掉所有的文字而出一本插图笔记本的话,我愿意照着原书重新临摹一遍,希望能拯救我越来越趴的手书。本书的其余令人心动之处,我不细说了,实在不喜欢长文章,这篇已经刹不住了。相信它的美好一定会被其他人细细分享。听说另一个出版社请了一份生物学大牛翻译了一个版本,期待双美共赏,细品妙处。

少女编辑的分享书会-英伦乡野手绘笔记

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对话,一直是一件受益匪浅的事。他们有太多的人生体验和讲不完的人生故事,他们口中的世界随处可见各种好玩。昨天晚上路过虹口半岛湾的一个半层书店,刚巧遇上有译文社的少女编辑在分享翻译原著的经历。看来我运道蛮好的。友情绕道介绍一下,此书原著是一本乡野笔记。一位生活在英国爱德华时代的乡间女士用水彩手绘的方式记录了英伦乡野的门前花草,并附上田园诗歌。下面是链接,有兴趣的盆友可以仔细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11222/到场的两个编辑各有风格。一个温婉可人,文艺范十足;一个妙语连珠,自嘲营销狗。整个分享很安静,不到十个人围成一个小圈子,听北大中文系出身的少女编辑娓娓道来这四年的曲折故事和难忘点滴。相传少女编辑在英国的旧书店里无意发现了这本书,从起初爱不释手到后来立志翻译成书出版,看来也是随心而动的好菇凉。如果可以,真应该放下对手机电脑的偏爱,多出去走走,这样被意外砸中的可能性才会变大。俗话说,爱折腾的人,运气从来不差。(那个说俗话的俗人正是在下哈哈哈)家里快毕业的亲戚跑来跟我诉苦论文的各种坑,话间提到怎么有些同学联系起来再也不对味。我顺势摆好一副过来人倚老卖老的姿态告诉他,人本来就是这样啊,只有一个背包,不放下一些过去,怎么装进一些未来呢?有舍才有得嘛。前天中午办公室妹纸提起了前同事至今的状况,以及和韩国欧巴欲断难断的一团乱。据当事人介绍,韩国欧巴说父母不喜欢外国媳妇,韩国欧巴说不想顶撞年事已高的父母,韩国欧巴说并不能给你确定的未来承诺。这个韩国欧巴不是渣是什么?可就算是渣,也有人当宝舍不得甩掉。此处刚好可以引用仙仙小姐她娘说的一句话,这都是命。主管问我,以后的主管是个什么情况。我秒懂她的意思,立即汇报说:目测绝不是女强人的款,朋友圈里常着晒一个爱吃蛋糕的女娃娃。她这才放心了说这就好,那一刻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面对这种出其不意我总是无力招架,常常除了心怀感激地热泪盈眶以外,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罗振宇在上期奇葩说里讲自己是什么时候爱上他老婆的:有一天我老婆不经心地说:你减减肥吧,我怕你老的时候我伺候不动你。我觉得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爱上我老婆的,我打定了主意,这一辈子我要跟她过。无论是不是作秀,我都愿意相信这当中有真情实感的存在。正因为这些难以言表的感动,人才更有人情味儿,才有了something that only we human being has。李四 上海微信公众号:i_lisi作者声明:一切不把版权信息带走的分享都是耍流氓喂。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PS:一些随手拍的花~最喜欢的一张求大神告知图4是什么花?我奶奶叫它梦花,小时候跟我说摘一朵放在枕头下就会作梦,所以那是我的枕头下总有一朵花~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本超美的书,不仅仅是因为插画漂亮、文字细腻,还因为隔着书本、隔着一个世纪、隔着一个亚欧大陆都能感受到作者那颗诗意的心。书中分12个月来写作,每个月1/3的日子中,作者有记录。作者在这些类似日记中,描述着天气的变化,花花草草的枯荣,各种小动物的生活还有传统节日的提及。另外书中几乎一半多的篇幅是摘抄各种相关诗节,关于小鼠,关于雏菊,关于树林,关于乡野……从选取的诗节中,可以感受到一颗颗热爱自然的心所唱出的歌,仅仅是简单的描述也能美得窒息,大概这就是自然的魅力吧。特别喜欢20页那首《写给小鼠》的诗,鼩鼠可能不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动物,但是罗伯特•彭斯却用满满的爱心给它们写了这首诗。诗中“我知道你有时不免偷窃/但那又算什么?你也得活着呼吸!一串麦穗里捡几颗/这点要求不苛/剩下的已够我称心/不在乎你那一份。”这段就像朋友之间的交谈,字里行间透着对于老朋友的理解,读来特别暖心。书中还有很多读来舒心,宁静,美好而简单地文字。被各种社交软件,现代科技束缚的我们总觉得生活单调无聊,但是却总忽视我们身边这个美好的自然世界。作者用行动说明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一种怎样的愉悦。“为何你的心总是向往/希腊阳光下的草地?我们的鸣鸟之歌也会汩汩流淌/我们的绵羊同样有漂亮的皮毛/我们的群山里有蜜蜂/也在旁逸的梨树当中——我要告诉你世外桃源不难寻/就在那枝繁叶茂的沃里克郡。”

一封写给伊迪丝•霍尔登女士的信

亲爱的伊迪丝•霍尔登女士:您好!首先请允许我这样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我甚至不知是否该称呼您“小姐”,因为我们之间似乎隔了一个世纪那么久远……我在书写的是中国字,想必您知道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但未曾来过。亦或是也看到过那些我只能在博物馆看到的中国绘画。总之,我现在是怀着一种溢于言表的心情向您问候,是的,一个来自东方的女孩,一个世纪后的问候!我是谁?我是一个“博物”初级爱好者,大概是今年三月,榆树花开的时候,我和先生喜欢在沿街的天桥上弹它的枝条,看花粉如烟飞舞,我不知它们会栖息何处,我只想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每一个新朋友一样。我为它们拍照,做成植物笔记与朋友们分享,于是我有了一个新的标签:像孩子一样做个博物学家。关于绘画,我没有任何基础,甚至没有一本正经八百的绘画教学书籍。我只是单纯的爱着一些线条和大块大块的色彩。绘画是我内心的一条缰绳,只要提笔便可以勒紧那颗狂野潦草的心和无数种即将冲破胸膛飙飞的情绪。所以,我一直觉得绘画之于我,不是笔墨丹青,不是一点一面,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的彩色梦想。去年年初我开始阅读一些博物类的书籍,我偶尔会看着一排排整齐的方框字发呆,我觉得有些书可以没有插图,但有些书必须有!于是我开始为我喜欢的段落画插画,画一只蚊子的触角,或者一群蜜蜂的家。画着画着,我开始迷茫,我该如何跨越临摹的鸿沟,该如何协调光与影的舞步,该如何让色彩在水中自由荡漾,我真的气馁了,从此收起了画笔,尘封了画册……我是如何认识您的?不知您是否记得曾经您作为教学笔记的一套画作,它早在1977年首次出版,英文版的书名是 《The country diary of an Edwardian lady》,而这本书在《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畅销书榜待了整整63周,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它终于有了中文的版本!我收到这本《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是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仿佛为了她的到来,我早已备出了充足的时光。不错的,翻开书的那一刻,我知道您就是我要找的!手抄版本的字体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此也要感谢为中文版所作出贡献的所有老师),清心可人,像极了曾经闺蜜间互相传送的私藏信札。每一页都可以看到活灵活现的水彩插图,甚至连边框都是亲笔勾勒的小花图案。轻轻翻开书页,犹如被那泥土的清香,野花的芬芳,鸟儿的啼鸣所环抱。于是,家不再是钢筋水泥的封锁,而我早已身临其境,来到您笔下那个美丽的雏菊坡。 此刻阳光刚好照在扉页您的那张照片上。那个坐在花丛中眉头微皱的姑娘是您吗?您那时似乎正在讲着什么,故事里有些急促的情节难以名状?亦或是在远方的视线里,飞来一只鸟儿却没有看清羽毛的颜色,悄然若失?就像您还不真切的了解我一样,我对一个世纪前的您也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和想象。我喜欢您留在首页的那首拜伦的诗,我甚至已经开始轻声吟唱:这不算孤独;这不过是和自然的美丽展开会谈,这是打开她的富藏浏览。难道我们现在不正在展开一场美丽的会谈吗?关于自然,关于花鸟,关于你我,关于爱……是的,我无法停止跟随您的脚步,像一次穿越时光隧道的旅行,来到了1906年沃里克郡那个叫奥尔顿的雏菊坡。我喜欢您的名字,伊迪丝听起来像一位精灵。这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水彩作品彰显了您绘画科班出身的实力,感叹于您在绘画领域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而能与当时著名童书插画师相遇是我的无上荣耀。这一切都让我开始迷恋,迷恋一位爱德华时代的乡村女教师,迷恋一本乡野自然观察的手记,迷恋每一首琅琅上口的诗作。哦,您看,我已经准备了一个画夹和一个箩筐,我要跟您一起 “一个月”接着“一个月”地描绘着,采集一个美丽的大自然……翻到第27页,我笑了,那是一支开满花的榆树枝干,和我每天遇到的那棵榆树一模一样,那一刻我忽然忘记了我与您之间的百年光阴。我想拥抱您,告诉您;“我想轻轻弹起您画中的榆树枝条,让我们一起去看它的花粉如烟飞舞……”我起身把画给先生看,先生笑了笑说:“你也可以试一试,画一株你喜欢的植物。”对!我要画窗外的那株玉兰!放下手中的书,我再一次摊开画夹,铅笔打稿,分拣颜料,画笔在水与色块中往复跳跃。我不知从哪一刻知道了应该留一道光的空白,就像您画中那洋常春藤的叶子一般,那是光影的脚步。我不知从哪一笔开始学会了加重色彩,就像您笔下虞美人的花瓣那样,那是生命的褶皱。我不知从何时起开始考虑花朵交叠的层次,就像您的那两朵白睡莲的纹路一样,那是花开的声音……我画好了,一气呵成!当镜头接近画面的那一刻我真的有点激动,这样的色彩就是我要表达的,而曾经的我对眼前的一切是多么渴望而不可及……我甚至不愿擦去铅笔的纹路,那是一幅真正的,属于我的,第一幅植物手记作品!亲爱的伊迪丝•霍尔登,我想把它送给您,那个叫伊迪丝的姑娘。虽然它还很笨拙,甚至错误百出,但是您唯美的画风,枝枝叶叶的光影,给了我再次拿起画笔的信心与勇气。我绝望于技法的匮乏,却唤醒在爱的本初。我通过您的乡野手记,通过您的文字,能深切地感受到您那份对大自然,对万物生灵的浓浓的爱。而这份深沉的爱同样感染了我,让我与花草,就像水与颜料一样交融在了一起。这甚至超越了绘画技巧的本身,而是一种爱的表达。通读完整本书是在为期两天的禅修课余,那两日的午休时光只有我与您的美丽对话。还记得您说一月有一只知更鸟在花园里频繁出没。我想告诉您,今早我被一只白头鹎叫醒,远处还有一只八哥在模仿它,很傻很可爱。还记得您说二月在回家路上收集了一大把荆豆花。我想告诉您,在那次百望山的观鸟之行我第一次被一棵野花所深深吸引,她的名字叫地角儿苗。还记得您说三月香堇菜正值花季,田地里开了很多。我想告诉您,其实我一直分不清“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但那次她们“站在”了一起,还是很像姐妹俩,哈哈!还记得您说四月她看到了一只家燕和钩粉蝶。我想告诉您,那天我为了拍一只燕子,蹲守在小饭馆门口,被老板误认为是个偷拍者。还记得您说五月柳莺的巢穴旁开满了风信子和山楂花。我想告诉您,我的第一张植物笔记就是朋友的风信子,它似乎是为了回报他100多天的不离不弃,终于结出了果实。还记得您说六月欧洲荚蒾进入花期。我想告诉您,我身边的朋友们都很喜欢她,她就像穿着一件嵌着白色花朵儿的连衣裙在绿叶间翩翩起舞。还记得您说七月奶油色的绣线菊沿着沟渠排成一线。我想告诉您,我们每天路过的绿化带里有两株粉红绣线菊,在我的微距镜头里,它的花朵美得难以置信。还记得您说八月您采回了一些罂粟花。我想告诉您,在附近的公园里有很多颜色的虞美人,我喜欢看它擎起天空的样子,像一盏酒杯,等待一场夏日里的甘霖。记得您说九月栗树生机勃勃,枝头已是果实累累。我想告诉您,单位附近有一排排核桃树,绿色的果实也已经将枝头压弯,每年都会等到九月摘一颗回家小心的剥开。记得您说十月的叶子已经是红黄相间,如同色彩斑斓的织锦。我想告诉您,近日刚刚发现了鹅掌楸,我也期待着它的叶子变成美丽的黄颜色,我也要在秋天摆一个“叶子的一生”。记得您说十一月您要到村舍去给绿啄木鸟写生。我想告诉您,第一次见到大斑啄木鸟时我无比兴奋,却还要按捺住心情静静靠近它,观察它,把它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记得您说十二月风雨时晴,您看到了最美的彩虹持续了十分钟。我想告诉您,我的禅修课程结束了,老师说:我们是宇宙中的一员,天地间与花鸟同呼吸,关照你身边的一切既是关照你自己的内心,而这其中的喜悦之情只有自己去感悟。不刻意追逐喜悦,更不要依恋。你只需要去觉知,然后呼吸……是的,呼吸——呼吸着同样滋养万物的空气。我们并没有因为时光的距离而疏远,我们似乎因为万物四季轮回,百年来的物种近似的繁衍而变得更加亲切。只因为这大自然依然充满魔力!我相信我一定会有机会去那片孕育您唯美自然主义情怀的土地走一走,那时我一定会再次吟诵书中这一段诗文,那段美丽乡音:为何你的心总是向往希腊阳光下的草地?我们的鸣鸟之歌约会汩汩流淌,我们的绵羊同样有漂亮的皮毛;我们的群山里有蜜蜂,也在旁逸的梨树当中——我要告诉你世外桃源不难寻就在那枝繁叶茂的沃里克郡。再次感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书信,不知您是否也如我一样,在这样的会谈中感受到当下的喜悦。我想不论是作为一个博物爱好者,还是一名植物手记的手绘师,都只是我们关照自然的一种载体和形式,而我们日复一日,坚持描绘的是我们与自然的某种连接,这种连接让我们快乐地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我们真的还可以像孩子一样,关爱这个世界,关爱万物生灵,关爱我们自己!最后,祝福离云朵很近的您可以看到今晚的流星,那是我为您许下的心愿!21克阳光敬上二零一六年五月十五日 午后

百年前的“自然笔记”

“伊迪丝。霍尔登”,我总记不住外国人的名字,但我记得这个作者的画作。从国内有了自己的“自然笔记”原创作品后,这种形式被很多人喜欢并接受。与此同时,各种国外相关自然的作品也被挖掘出来,但大多以让人惊叹的美好画作的形式呈现。这个作者的画就是其中之一。直到这本书出现,我才知道这些“画作”是百年前“自然笔记”的一部分,远较单纯的画意义深远,整本阅读下来,心有戚戚焉。这本乡野手记相关花鸟虫天气等各种自然物及自然现象,属现今热议的博物范畴。之所以与其感应,是它图文结合的记录方式、尤其文字更偏重物候的那部分内容与我一直坚持的自然笔记非常相似。2011年,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篇自然笔记,依照物候发生情况对身边自然做详细记录。笔记过程里每日只言片语表述所见所感,看似琐碎,长期坚持,却串起了整个物候链。这期间,我不断“发现”身边有那么多曾被我年复一年漠视着的美好与神奇。“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等;动物候应有始振、始鸣、交配、繁育、迁徙、冬眠等;非生物候应有始霜、始雪、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它们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的一般情况。记录物候离不开持续的观察,笔记体现的是连续展开的生命进程。尤以每种自然现象当年的第一次发生所涉及的时间点为重。比如我从2013年开始记录到的当年第一次雷声:2013年3月22日昨夜春雷滚滚。2014年3月21日天气预报有雷预警,但我没听到,不知是睡的太熟还是没有发生。2015年3月19日17日晚被雷声惊醒,那震天憾地的声响把梦中的我神经一下子吊起来,以致“噌”的一下就坐了起来,爱人轻轻拍了拍我安慰说“别怕,是人为的”。我咕咚又躺下,迷迷瞪瞪地想,那句“人为的”是什么意思,在沉重混沌的思考中渐渐清醒过来,又一串巨响,这回听真了,是雷声。第二天我问一对客户夫妻,昨夜可听到雷声,女答,没有,男说,听到了,女立时反应过来:哦,怪不得,今早我家的乌龟把盆子弄的叮叮咣咣响,我看它在翻身,四条腿都伸出来了,原来是打春雷了,它就从冬眠里醒来了。连续几年都印证了古人总结的春分前后的物候现象“雷乃发声”,并于15年无意中记录到动物从冬眠中苏醒。特别有意思的是还可以将几年的笔记放在一起做纵向的比较。在这本乡野手记中,类似的物候现象在植物、鸟类、昆虫、天气等方面都有涉及。比如我截取的以下这些片段:一月11日,拂去树下堆积的一些枯叶,发现一株斑叶疆南星正从泥土中抽出白色叶鞘。二月16日,今年头一遭听到云雀之歌。三月4日,发现款冬和田野婆婆纳开花了。28日,今晨有人从池塘里捞来一些蛙卵。四月7日,小蝌蚪纷纷挣脱胶状球卵,摆着黑不溜秋的小尾巴,在水池里疯狂游窜。14日,看到第一只家燕和一直钩粉蝶。十一月19日,今冬第一场霜冻;凛冽的西北风带来冰雹阵雨。。。。。。。在看到这些时间点上自然的变化时,我总有意无意对照下上海同期会出现什么。发现这片乡野的春天来的会比上海的略晚些。“物候”的内容,会因地区差异等而有不同,每年重复的规律中也不断有新的变化,而每一点变化都可能为我们理解自然提供线索。书中每月开篇都出现有关天气等的民谚,这些民谚的产生跟长期的物候经验积累是分不开的。它们常会被借鉴到农耕中去,这种物候与有关天气预判相结合的方式,是自然而然的联接,现在看来古今同,中外同。在面对自然时,身边的美好随处可见,花鸟虫鱼,目之所及,总有让人心动的美,让人感动的变化。笔记反应的正是当下这些最真实美妙自然。这本书中记录的花草鸟类品种繁多,让人对乡野心生向往。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自然,这样的美好,只是大多数人在忙碌生活的过程里早已忽视了它们的存在。最近几天我身边能看到的鸢尾、蔷薇、荚蒾、睡莲等在书中都有出现,这些都是体量显而易见的花,而我更着迷于刚刚过去的春季里,路边看似不起眼的小野花。百年前的英国,春天的乡野里也开着与我们现在身边相似的野花:各种婆婆纳、酢浆草、卷耳、宝盖儿草、繁缕、毛茛、荠菜、白花车轴草、看麦娘、野豌豆。。。。。。这些寻常微小的生命,因为作者对自然点滴的爱恋与搜集,竟打开了不同两个时空的对接通道。因比例关系,书中很多美好的野花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低至尘埃,以至于你若不是专门蹲下身来,根本无法看清它,但就是这些小花,也有着惊世的美丽,它们在作者的笔下,鲜灵灵地铺开了1906年的那个春天。最想说的是,绝不少于这些品种的野花在我们身边也有,在钢筋水泥砌就的城市森林里也有,虽然它们可能被压缩在街边墙角,但只要是没有被水泥路面覆盖的,暴露在阳光下,仍能自由呼吸的土壤上就会有它们的身影,如果它们不曾被看到,那是因为我们缺少有意识的去关注它们的那颗心。 这本书做的让人感觉温暖。全本用手写文字配原著中清新的水彩画,相信看过的人都会觉得心旷神怡。而最重要的是,能用自然观察、自然笔记的方式,在因繁忙而荒芜了的心上种下颗种子,点滴积累,有所发现,你也可以收获就在身边而被我们漠视的自然野趣,感受美好四季。

英伦田野手记,诗意地栖居

拿到这本赏心悦目的书,第一个感觉是美。纸质淡雅,色彩柔和,图画细腻,尤其各种美轮美奂的淡彩插图让人爱不释手,各个月份的花鸟植物手绘线条细腻,色彩明丽,让人想起同是英伦女作家毕亚翠斯以及她的《彼得兔》。此书作为英格兰爱德华时代的一名乡村女教师为学生精心制作的自然观察手记,详细记载了一年乡间田野生活的所察所想。读完全书,一股淡雅的英伦怀旧气息扑面而来,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忍不住想热爱生活,拥抱当下,同时又让人想抛下城里的一切,去感受远离喧嚣的清新与宁静,回归明快艳丽、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作者伊迪丝•霍尔登出生在伯明翰市以南两英里的莫斯利村,其父在伯明翰创办实业,如火如荼。后他们历经几次搬家,1905年搬家至奥尔顿时,伊迪丝已三十四岁未婚,与家人住在一起。因金斯伍德旧家“雏菊坡”留下极美好的记忆,她和家人都习惯把新家也称为“雏菊坡”,此时家族企业日见萧条,勉强支撑。在奥尔顿后,伊迪丝与教区牧师姐姐伯德女士过从甚密,伯德女士在索利哈尔经营一家私人女校,约有40个女学生。次年初,伊迪丝受邀出任该校教师,每周五下午到女校去教书,这是伊迪丝第一份工作。伊迪丝班上学生多为十四至十七岁的女孩,作为课程安排的一部分,校长伯德女士鼓励女学生用日记记录一年四季的变化,并配以恰当的文学作品选段。为配合课程,伊迪丝每周五都从野外带一些花朵、枝条或果实到课堂上,作为教授学生绘画的素材,本书即为伊迪丝的当年日记记录。自然笔记首先是爱自然,伊迪丝不但爱自然而且很文艺,本书首页节引了拜伦的《孤独》,展现了独自漫步英伦荒原与万物秘密交流的愉悦。本书按照一年12个月份来写作,每月伊始先介绍月份名称的起源、节日、主打诗(节选段落)、物候谚语,然后是美丽的自然绘画、本月诗歌摘抄、逐日观察记录彼此交错。在逐日的观察记录里,作者体现了自己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描述着天气的季节变化,花花草草的生长枯荣,各种小动物的迁徙和生活细节,也提及传统节日。书中近一多半的篇幅是摘抄各种相关诗节,关于小鸟小鼠,关于花儿,关于树林,关于乡野等自然生态不一而足,从书中选取的诗节中,读者可以明显感受到一颗热爱自然的心灵所吟唱出来的诗歌。不仅因为诗歌悦耳,大自然让人美得窒息,也不仅因为插画漂亮、文字细腻,还因为隔着薄薄的书本、隔着长长的一个世纪、隔着一个遥远的亚欧大陆,读者都能感受到作者那颗诗意跳动的心。流连乡野,优游卒岁,伊迪丝对自然的描述很精彩,例如“惬意的星期五。去了巴雷托尔,下到米维峡谷。天气很干燥,此时若能来一场豪雨,定会有更多花儿开放。米维村边的这座峡谷里,欧洲报春花和酢浆草在鹅卵石和树根丛中蔓延成河。白杨树都垂挂着花序,几株幼小的欧亚槭花叶正茂。我们坐在河岸上休息的时候,看到一只苍鹭从对面斜坡上的树里飞出来,掠过林子上空远去;棕褐色的秃林,愈发映衬出他那粉红的长胫和灰白的翅膀。我们横穿沼地回家;好些地段开满了灿烂的荆豆花,不过在雅娜敦低地,还有荆豆焚烧后留下的一大片灰痕。”城市生活嘈杂,被高科技束缚在钢筋水泥森林的现代人总觉得生活单调无聊,忽视了美好的大自然,作者用行动说明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该是一种怎样的愉悦。写完此日记后,伊迪丝移居伦敦并结婚,后在插画界崭露头角,多次受邀为童书绘制插图。1920年在皇家植物园泰晤士河畔采集栗树树枝时,伊迪丝不慎落水身亡。直到1977年侄孙女将该日记公之于世,才首次出版发行,一经发售即引发销售狂潮,在《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榜待了整整63周,打破了销售纪录。淡黄色纸面恍若历经岁月的水彩本,绘制的明丽淳朴的动植物交错排列其上,边上标注名字及其科属,伊迪丝对自然、对乡野的热爱与尊重,正是我们这个世代所稀有的。合上书本,仿佛进行了一场动植物排演的诗意之旅,大自然的诗歌犹在耳畔,让人向往那些触手可及的美好,也拿上画笔、写下文字,记录看过的风景、度过的岁月。

《一九〇六》制作手记

【推荐序与译后记】一九〇六 | 一份博物学作业【游记(划掉)编辑手记】一九〇六 | 众芳且听令,来共山海游【美编手记】一九〇六 | 没错,这是一本手抄书【纠错反省文两篇】众芳令 | 睡莲与萍蓬草众芳令 | 蓝铃花与风信子

淡彩的自然童话剧

前阵子有幸收到这本书,一拿到手忍不住先整体翻阅了一下,比起一本出版的书籍,更如其名一般,像是一本温暖的手绘记录账。为了呼应原版,全本手工誊写的精神让人感动,或许也正因为这样的执着,才让这本手记比起冰冷的系统字体更多了一份出版工作者们的情感温度吧。淡黄色的纸面像是历经岁月番外的水彩本,淳朴的手绘画风表现出的植物,根据形态交错排列在上面,边上标注着植物的名字和所属的科与属。翻阅前半部分的时候在想,中国名字也只是一种译名,而并非植物的学名,有时候翻译会存在略微差异,或许可以把学名保留,更方便爱好者们准确得查询。不过在最后翻到了译者在原版的部分名录基础上扩充补完的资料的时候,觉得这也是贴心之举。在非工具书的情况下已经很满足了。当关上了最后一页,默默回想,像观看了一场动植物为主角的童话舞台剧,来自自然生物们的诉说犹在耳畔。特别感谢精心制作这本书的工作人员,和让我没有错过它的植物群:p


 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