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大盗

出版日期:2015-10-1
ISBN:9787509779189
作者:[美] 萨拉·罗斯
页数:332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描写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雇员罗伯特·福钧在华经历的历史故事书,情节非常吸引人,写法像小说,将罗伯特·福钧个人的“冒险故事”讲述的异常精彩。罗伯特·福钧的故事核心是受东印度公司在利益和社会需求驱动的商业行为资助,凭借着自己的植物学才华和强烈兴趣在中国寻找优茶种的故事。

书籍目录

序言
1、1845年,中国,闽江
2、1848年1月12日,伦敦市,东印度公司
3、1848年5月7日,切尔西药用植物园
4、1848年9月,从上海到杭州途中
5、 1848年,浙江杭州附近
6、 1848年10月,长江,绿茶加工厂
7、 1848年11月,安徽省,王宅
8、1849年1月,春节,上海
9、1849年3月,加尔各答植物园
10、1849年6月,印度西北部省份,萨哈兰普尔
11、1849年5月和6月,伟大的茶叶之路,从宁波到武夷山
12、1849年7月,武夷山
13、1849年9月,浦城
14、1849年秋,上海
15、1851年2月,上海
16、1851年5月,喜马拉雅山脉
17、1852年,恩菲尔德•洛克皇家轻兵器厂
18、维多利亚时代的茶叶
19、福钧的故事
致谢
后记

内容概要

萨拉·罗斯Sarah Rose,作家,现居住在纽约,生长于芝加哥。罗斯分别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得学位。她是美国纽约文学基金会的受助者。《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叶》(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How England Stole the World's Favorite Drink and Changed History)是她的处女作。


 茶叶大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1852年,恩菲尔德•洛克皇家轻兵器厂如果书中没有这个章节,或许我就只能给个3星了,虽然有多个译名:茶叶大盗、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但我还是喜欢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话说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刚刚是2015年11月11日12点吧,刚刚结束的天猫双11,以912亿结束。为什么特意要把这个拿出来说呢?论公司规模,当年的东印度公司比起阿里有过之而无不及吧,东印度公司委托福钧同志前往中国“盗取”茶种,打算在印度开拓茶树种植,提升销售。计划进行的风生水起之时,却新型步枪的应用,子弹和枪管需要油脂才能顺利填充,所以用到牛、猪油,由于宗教信仰,印度土兵拒用导致暴乱,英国王室鉴于此,取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经营。结果就是无论茶叶多高的经济价值也无法将东印度公司从濒临倒闭的境地成就出来~一条毫不相关的武器发展线索居然会成为搞垮东印度公司的钥匙。回来这里,天猫的双11比作东印度的茶叶经济的话,虽然看似强大,但可能另外一个毫不相关的发展线索,就会成为它倒闭的契机。
  •     英国人爱喝茶举世闻名。据说此风源于17世纪下半叶,来自于葡萄牙的英国王后布拉干扎的嫁妆里有一箱中国红茶,这种不同寻常的饮品迅速风靡了宫廷贵族,被赞誉为“最美妙的仙草”。茶叶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可是后来,英国人发现因为太爱喝茶,口袋里的钱都流去了中国。这不行,还是我们自己种茶树吧。英国的水土种不了,那就在印度。印度土生茶树不好,那就从中国运茶树吧。这活儿交给了有名的植物猎人——罗伯特•福钧。美国作家萨拉•罗斯的作品《茶叶大盗》讲述罗伯特•福钧的中国经历。体裁上属于个人传记,写法上运用了小说笔法,作者的主观倾向明显,有意识地把罗伯特•福钧刻画成了冒险英雄。1839年~1860年,罗伯特•福钧曾4次来华。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乱、海盗、疾病、陌生的环境、恶劣的气候……福钧的旅程注定不可能平坦。他雇佣中国人为向导,并将自己的头发剃掉,化装成中国人深入到杭州、安徽、福建等多个产茶区,运用各种手段获取茶树种子和栽培技术,然后将茶苗和茶种经上海转运印度,同时还招聘中国茶业工人前往印度直接从事相关工作,他的一系列行为直接催生了印度及斯里兰卡地区茶业的兴起,进而替代中国茶成为英国乃至世界茶饮的首选。罗伯特•福钧实质上是一个盗取商业机密的间谍,彼之成功是我之疼痛,中国茶业地位的迅速衰落,正是发端于树种的流失与种植技术的外传。我们现在说商业机密当然已经晚了,当时的中国普通百姓也不可能有这个意识,但中国人为了蝇头小利一路给福钧保驾护航,为其大开了方便之门,种种描述令人痛齿羞耻。笔者并非提倡保守心态,而是感慨于国人对民族文化遗产价值的忽视,当以此为鉴。客观上,该书提供了一个切口,通过对罗伯特•福钧个人经历的观察,了解近代英国如何借助自由贸易建立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时明白中国为什么丢失了世界茶业的王冠,进而从一“叶”管窥近代中国沦落的原因。植物贸易是大英帝国(包括旧殖民地在内)一项重要的财富来源。像罗伯特•福钧这样的人,还有书中提到的约瑟•班克斯,包括我们熟知的库克船长、“进化论之父”达尔文等,这些“植物猎人”是帝国海外扩张的先驱和探索者,他们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在外国领土上发现的植物来开拓世界性的经济作物贸易。福钧在偷盗制茶技术的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植物学研究,并发明和完善了长途运输植物的技术。他写了4本书:《漫游华北三年》《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居住在中国人之间》《益都和北京》,这些书是有价值的生物学观察手记,给他带来了良好的声望。福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正是一批又一批的植物猎人缔造了大英帝国的繁荣,而中国的广大民众此时却沉浸于鸦片的幻梦里。福钧的个人行为背后还有东印度公司以及英国政府的强大支持。这是英国相当重视的一项贸易政策,很多植物学家参与了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经过各方激辩和深谋远虑的探讨,然后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政府拨款专项基金。当罗伯特•福钧揣着东印度公司给的充足资金、四处行走于中国的茶园时,喜马拉雅山的茶叶基地已经准备好中国茶树的到来。这是一场英国与中国的贸易交锋,可惜对手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中国方面甚至毫无觉察。中国政府的失职和如此弱势的保护,注定了中国种茶技术的流失,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罗伯特•福钧的确是一个“大盗”,但我们无法批驳他的行为,站在他的角度,那是他对自己祖国的贡献;站在世界历史的角度,植物猎人推动了生物科技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流动。我们也不能把中国茶业的衰落单纯地归因于个人,印度茶业在19世纪实现了机械化大生产,而同时期的中国仍固守停滞落后的小工坊模式,毫不在意技术的更新。书中有一处细节,福钧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在炒茶过程中利用染色剂给茶叶上色。相比于品质杰出的印度茶,如此做法的中国茶叶有何竞争力可言?时至今日,中国茶业要想雄起仍需要做到很多,《茶叶大盗》是一堂历史课。原创书评,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     本来是怀着极大的兴趣买本书来阅读的,但是看过之后不免失望。失望的原因主要来自作者的视角,一种并不带有这个时代(作者的时代)该有的关怀去描述当时福均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虽然事情发生在150多年前,当时人们的视角肯定和现在人不一样,但是作者也并没有采用客观的历史角度进行描述。即使书中不免还是用了些许带有同情的口味写了福均所见之晚清中国的悲悯,但是这样的描述似乎更多的是出于写作的需要。比如第一章中关于海盗的描写充满戏虐,而在福均进武夷山的途中沿途所见的乞儿的描写又显得刻意(虽然也没有几笔),等等。其实这样的写法更让人摸不着作者的态度。虽然书中各处都有作者的评论,可说实在的,这样的评论一点都不新鲜,且流于表面。另外,作为一本传记体类的书籍(不是小说),本书的写作肌理也让人读来很不痛快。似乎只是查看了一系列的书籍之后,进行了简单的再陈述,然后再发表一些从其他同类书籍中都也阅读得到的事件评论。对于作为传记体小说本身一些比较迷人的地方,作者描写得微乎其微。比如,福均如何就如此顺利地雇到8位来自内陆得制茶师?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内陆人来说(区别有出国传统的沿海人),漂洋过海这么重大的决定决定不会如同书中的描述一般可以处理的如此顺利成章。从体现福均的创举而言,这一段也该好好描述一番。而书中只是带有新闻短讯式的解释直接让人觉得作者只是在简单引述他手边的资料,而未对细节进行任何再深入的考证。这样的写法直接破坏了事件叙述的节奏感。这种不悦就好像在看新闻的时候一直只是播放了事件的结果,而未有任何有力的现场报道。作为描写茶叶大盗的书籍,作者对于茶叶的知识实在少得可怜。虽然我们可以宽容地说,作者可能着力于大盗(书的英文名最核心的就是Stole)的描写,但是这个“stole“也写得太平平淡淡了。我甚至都没有发现作者对福均关于如何得手茶叶有多少心理分析和策略讨论。只有福均偶尔出现的害怕,或者面对待仆人时的烦躁,以及计划可能落空时的失落。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南部可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针对茶叶和制茶工艺的本身,书中没有任何细节描写。唯一的一次可能就是福均在安徽发现的中国茶人在茶中添加化学物的一段。的确我们可以说,福均的主要任务是盗取茶种和茶苗,但是盗取茶种和茶苗是为了什么啊?难道茶是可以直接采摘了就能喝的?福均所见的制茶细节肯定需要好好描述才行。当然,书中不是完全没有提到,如安徽段。但太过粗糙,特别是在武夷山的一段根本就等于是没有,但恰恰是红茶才是技术性更强的茶品。难道真的让我不幸猜中作者是对此方知识匮乏?更有证明的是,书中没有稍加提及最后的8位中国茶师在印度到底贡献如何,倒是花了好一番篇幅在说他们的前任们(一批来自广州的早一批茶师)是如何被证明其技术拙劣的。或许我也是抱着以上我的阅读视角来查阅式地看本书的,所以在没有得到答案的时候就会更加失落。但至少称得上植物猎人或者茶叶大盗的福均的中国行传记真的可以平淡至此吗?欢迎各位批评指教。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是一个商业掠夺的故事
  •     不好看,只不过这段历史很少有人讲
  •     高开低走,拖沓。
  •     福钧盗茶历险记是一个传奇的故事,间谍行动、商业机密、跨国操纵、语言文化、古今贯通…这些元素拍一部好莱坞应该挺精彩!
  •     茶叶的国际化历史,折射一个时代的画面,商业用连接改变了世界,古老文明的传承泯灭在历史的沙砾中……
  •     从清代就有的造假技术
  •     看茶纪录片时才想到没看完这本,终于翻完了
  •     一次强盗之旅,让茶叶影响了全世界 98
  •     值得一看 但需要看更多的书来补充其中没有说详细的地方
  •     茶叶界的印第安纳琼斯!
  •     罗斯讲述历史的手法值得借鉴。 与以往甲骨文的书比,更通俗易懂易记住#可能这段历史与我有关。
  •     鸦片战争不只是鸦片的战争,也是茶叶的战争
  •     故事本身并没有那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最后两章对茶叶国际贸易引发的一系列世界变革反而精彩起来。
  •     看的很舒服,叙事节奏把控不错,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英式的东方浪漫,这种以西方人的视角看东方事物的文字读来很是享受。
  •     比想象中略差,单纯当故事可以一看
  •     下午晚上一口气看完啊!!中途补了杯咖啡提神,为什么不喝甜美如红枣的正山小种呢?作为中国人,表示精品庄园咖啡豆更有吸引力,就像当年英国人被东方事物吸引一样吧。合书有几感慨:强大的博物学家精神!遗憾没喝过印度红茶!东印度公司方面书有了兴趣。列表的参考书目愉快记下!有没有写咖啡树种移植的半传记文学呢?当年也有偷咖啡树种,不过没有茶叶这么带有东方神秘浪漫色彩。翻译水准和中信持平,低于对甲骨文的期待。
  •     一部通俗史,一个商业间谍的冒险故事,以小说笔法讲述的茶盗传奇。鸦片战争与工业化进程,航运技术与掠夺式贸易,在宏大的背景下穿针引线般重构福钧盗茶的历史事件,使其在细节中鲜活生动,熠熠生辉。读完不免想如果以亲历和回忆两条线索交错的方式讲述会不会更好看。
  •     哎,丑陋的中国人。维多利亚时代西方的科学探求令人汗颜。
  •     动荡的时代里不起眼的传奇。
  •     诚如作者所言,当年英国人窃取中国的茶种和制茶技术,是世界史上最大的商业间谍案,这其实是一个大IP啊,完全可以好好挖掘一下。
  •     感觉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科普文吧 内容比较简单 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当时的中国 内容不够丰富和具体 一般般
  •     从这个角度去看近代史也是很有意思的。
  •     写小说的启发
  •     大红袍
  •     能把故事说清楚就行啦
  •     勉强给3星吧,书的可读性并不太好,内容平铺直叙,且详略严重失当,大篇幅描述时代背景,真正关于盗茶的事却语焉不详。译者的语言功底也实在乏善可陈,译文很多地方都略显生硬。甲骨文果然是个良莠不齐的坑
  •     思绪飞扬,平易近人。其实关于Plant Hunter还大有可为,特别是在现在流行的帝国史、全球史语境中~
  •     一般吧,跟个游记小说没啥区别
  •     这是我读过的最顺畅的通俗历史作品了。福钧本人被描写成为勇敢的冒险家,最后印度土兵哗变和福钧的故事像小说一样,给尽力所有出场人物一个结局。只有前往印度的中国制茶师傅们没有结局,不知他们中是否有人幸运的再次回到家乡。
  •     前半部很精致,历史分析丝丝入扣,场面感十足,还兼有一点社会性分析,有点《金翼》的味道;后半部堆砌感越发明显,插叙也比较唐突。作者野心不小,但作品体量却不够以施展。好在写得还算有趣。
  •     只是一个英国人的清朝历险记罢了,消遣时间还可,要想知道多少关于茶叶传出的内容可能就要失望了
  •     看起来蛮好偷的啊
  •     今晚刚读完,算是有收获,买了很多红茶
  •     很好玩的一本书
  •     略平淡了点,只有些小片段觉得有趣。
  •     又一本甲骨文……看得人五味杂陈……话说那种往炒好的绿茶里放普鲁士蓝的技术恐怕现在也没有失传吧
  •     3星,描写的是英国人偷取中国茶树,并在印度大规模种植的历史故事,里头有经济学和商业竞争的东西,值得晚睡前看几十页。
  •     当小说看看,还蛮有意思。看完还是不是滋味,史上最大的知识产权盗窃案+倾销案=鸦片战争前后的中欧贸易。终归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
  •     资本触发了中国茶叶被迁徙的历史 而真正让茶在英国发光发亮的是英国社会对茶从健康刚需升级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广泛认知 诸如在健康上降低死亡率提高免疫力,在军队生活中放松身心预防传染疾病,为工厂里的工人提供热量又可集中精力完成艰巨的工作以及在生活礼仪上“以茶待客” ps:不喜翻译。
  •     茶叶大盗福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英式英雄;植物学家;冒险者罗布特·福钧(Robert Fortune):推动中国茶叶在印度的种植,偷运两万株到茶树大吉岭;植物横向传播(戴蒙德)的例子?大吉岭:N27° 02' 08;东印;杭州、宁波、武夷山;
  •     引人入胜的故事。我知道《甜与权力》要学术不少,但还是希望能像这本书一样好读一些。对了,读过这两本书,喝奶茶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感觉2333
  •     虽然作为枕边书看了三晚,但基本上是昨天一口气刷完的,精彩程度使我根本停不下来。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为什么我喝的大吉岭茶包里都是用红茶调配的?原来渊源如此深。译者在某些语句的处理上还略显经验不足,不过依然能够从许多译者注解和对原文援引汉语典籍的回译中看出其认真翻译的态度。推荐喜欢喝英式红茶的朋友看看这本书,了解一下英式红茶的前世今生。
  •     罗伯特·福均一生的经历不可复制,就像斯坦因、李希霍芬、施特劳斯他们一样。全球世界早已过分联通,没有任何神秘感。也许再也难以读到类似的人生故事了。
  •     茶种可盗取,茶文化很难盗取。可惜中国的茶文化没有很好传承。
  •     作为通俗历史著作不够有趣,内容也不够详实。
  •     拆烂污的傅满洲式内容与水平和书前花了7页纸之多印上的“本书所获赞誉”相比,真是太过讽刺了
  •     与其说Robert Fortune以一人之力改变了世界格局,不如说他加快了改变格局的速度。Fortune不去做,别人也会去做,只要有利益的驱动。
  •     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可以写完的。三星半
  •     茶叶见证帝国兴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