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62473299
作者:[美] 米兰达·裘丽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 张悦然、周嘉宁、《鲤》倾力推荐
★ 美国新锐跨界才女,集作家、导演、音乐人于一身,米兰达·裘丽 最新小说集
★ 入选《时代周刊》年度十大小说、荣获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
★ 16则风格迥异的故事,围绕现代都市男女的孤独感展开,以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引读者迷走于新奇、梦幻的爱情世界。
《夏天在倒塌》《往南方岁月去》作者,80后畅销女作家周嘉宁,继珍妮特·温特森的《写在身体上》之后的又一译作。
★ 脱离常轨、思维跳跃的“裘丽风”写作,带来没有比这本更适合夏日阅读的故事集,它们有的轻松明快,有的古怪诡谲,有的迷思梦幻,有的伤感怅惘,却无一不指向“爱与孤独”这个永恒不倦的话题。有别于那些沉闷拖沓、情节老套的故事,裘丽用最简单的词语,堆砌起出乎意料的情节,带来一顿别具风味、耐人寻思的爱情半夜餐。

十六则短篇故事,十六个非典型人物。
一位伫立在人行道上的孩子,一位默躺于丈夫身侧的妇女,一位中断了板书的老师,一位从未恋爱过的年老工匠,一位迷恋上威廉王子的中年女人……米兰达·裘丽志在寻找世界上每一个爱情的落单者。
在这些落单者的生活中,有对青春的追索,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对爱情奇怪癫狂的幻想……这些与青春有关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裘丽风”。

书籍目录

公用露台
游泳队
王子殿下
楼梯上的男人
姐妹
这个人
罗曼史
一无所求
我吻了一扇门
理发店男孩
在2003 年做爱
十件真实的事情
手指操
Mon Plaisir
胎记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

内容概要

米兰达·裘丽(Miranda July)
她是作家,也是导演、演员和音乐创作人。
1974年出生,现居美国洛杉矶。
1997年起,陆续在独立音乐厂牌推出三张唱片。
2005年首度自编自导自演剧情片《爱情我你他》(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 ow),荣获同年戛纳电影节评论周单元大奖、金摄影机奖等四个奖项,
另获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情等多个奖项。
2007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
www.noonebelongsheremorethanyou.com
周嘉宁
作家,现任《鲤》书系文字总监。著有长篇小说《陶城里的武士四四》、《夏天在倒塌》、《往南方岁月去》、《天空晴朗晴朗》,短篇集《杜撰记》等。译作《写在身体上》、《世界和其他地方》。


 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又一个没有下雪的冬天,看着朋友圈里刷屏的雪景,仿佛荷兰的雪被吹到了中国南方。读完我枕边地小黄书后,我突然想起,五年前,在还有雪的荷兰冬天,我完成了一场盛大的撕逼。这是一本奇怪的书,《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绝对的“名不符实”,与励志故事扯不上一点关系。一个39岁的美国作家,Miranda July,毫无逻辑地讲了一箩筐怪异的小故事。书里每一个小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完全不同的背景:有上了年岁还意淫威廉王子的老女人,有20出头跟随同性恋伴侣闯世界的小姑娘,有终于在60岁时被一个老男人变成同性恋的怪爷爷。每个故事的语气逻辑都是那么不同,都以第一视角在絮絮叨叨,故事的开头丝毫猜不出主人公的身份,只能任凭主人公的意淫肆虐地毁你三观;可是每个故事却又都一样,充斥着米兰达敏感的神经和想象。如果不去翻看作者地资料,根本猜不出她的性别年龄背景,因为每个故事看上去都那么真实。
我有一个坏习惯。总是在看完某个人的书之后,在写点什么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文笔的影响。看这本书的时候,一个人倚在沙发上,大白天,却把房间里所有的灯都开起来,抽着烟,捧着这本书。这个场景就像是在《恋爱的犀牛》里面,神经兮兮地,带着对自己的怜悯和不屑。每一口烟都让我难受,像是一团乌云堵在了胸口,堵住了你通往自由的路,所以我把它吐了出来,毫不留情,像英雄战胜了恶魔一般。然后,我便想起了那场撕逼大战。嗜酒,抽大麻,自虐,纹身,同性恋,所有这些与世界对抗的词语都可以放在她身上。我与她完全不同,过着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的生活。情绪低落或高亢的时候,我就拎一瓶酒冲去她家,她备够下酒菜,壁炉的火烧得明亮。那时我们有说不完的话,从天亮聊到天黑,从身边人的八卦笑料聊到世界和平,喝大了就一起躺在床上难受着。我用一直隐藏着的另一个自己的语气,说着平时不会说的话;她也拿出难得的理智温暖,说着自己身上每个纹身的故事。负能量充斥着房间,大哭大笑的情绪害得她跟所有室友每天都互翻白眼。那几年生活真实,放肆,且自由,轻松愉快的感受导致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性取向。女人之间得友情总是那么微妙。撕逼的故事始于,我谈恋爱了,对方是个男人。我终于很肯定自己不是同性恋,原因简单粗暴:因为我对同性没有动物的欲望。而她,被动地选择淡出我的生活,我知道她的难受,就像被突然抽走了一部分生活,即使无可奈何,却必须得面对。她开始谈恋爱,谈很多场恋爱,找寻生活,找寻依赖。每次分手后,她就会拉着我喝一场,给我看她手臂上的血痕。对,她又开始自虐了,一次次地拿着刀片划手臂。有一次跟她前任吵架,她冲去厨房拿着刀捅了姑娘的手臂,那个学空手道的姑娘一脚把她连门带人踢出了房间。她受伤住院渐渐成了常态,我每次都会去看望她,好像那成为我们见面的唯一理由,直到我们彻底闹掰那晚。那晚,她情绪极其崩溃,又在家里用刀片划手臂。给我发信息,让我去看看她。她反反复复的崩溃让我也累了,于是敷衍地安慰让她自己好好冷静一下。这种敷衍的态度让她愈加崩溃。她开始威胁我,“如果你今晚不来,你就再也见不到我了。” 我拜托男友陪我一起去看看她,他却说,“我怕被她捅。” 当时听见这句话我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我也怕被她捅啊,看在她曾那么依赖我的份上,估计还不止一刀,所以才叫上一个男人来给我壮壮胆。后来我自己一个人冲出家门,在雪中走了很远,决定停下,坐在街边椅子上打电话给她身边所有亲近的朋友,让她们帮我去看看她。因为我已经决定要跟她断绝联系。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我一直认为她是我通向自己内心黑暗世界的一道门,又好像是在现实这个黑暗世界的一个温暖光点。我要与那个黑暗的世界彻底分离,懦弱地滚回温暖的生活。那时的我是懦弱的。因为我甚至都不再去思考自己是不是懦弱的。我不在乎了。就像书里写的,“我用一张白布遮着脸,不掀开它,我就是浪漫的。”所有的“不”都成为了“是”。然而这一切,如果不是看了米兰达的书,或许我已经选择去忘记。
  •     这本书整体的感觉就是非常奇妙~非常有想象力的作者。从不同身份的主人公的不同侧面,写出不同人生,不同感受,大部分都是悲情的。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女同那篇,从小就互相喜欢,然后在一起,后来因为另一个女生和误会而分开。女孩为了维持生计,干起了租碟片里的诱惑女郎,曾经她们说话无论如何,也不会为男人提供这种服务的女孩。结果,都不能回到从前了...
  •     在读《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前,我看过Miranda July自编自导自演的两部电影,也漫不经心地快速浏览过她的个人网页,于是多多少少在脑海中勾画出如果写小说,她的文字会是什么样的。她给我的感觉一直是以“碎片”的形式出现,这些碎片存在在她怪异又孤独的小世界中,形成完整的她,电影也好,画作也好。到了这本书,这种感觉依然延续,甚至更为强烈。好玩的是,阅读的过程中,我脑海里一直浮现出她在自己的电影《将来》中的模样,把小短裙围在脖子上,然后用她那仿佛仍然滞留在青春期里的有些紧张的声音念出那些文字。以往阅读,我没有特别注意自己到底是用什么声音默默念出那些文字的,但是这本书,仿佛只有用她的声音阅读才能顺利进入到她的世界中。读完这本书,我想了想一个问题,《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所塑造出来的怪异、孤独、自我的世界其实可以在当下很多年轻一代的写作者中找到,许多独立写作者的作品不也是在营造这种氛围么?就算是写同样的题材,力求展现出同样的氛围,为什么Miranda July会让人更觉得合情合理,仿佛作者本人能够和作品很好地融为一体,没有那种突兀的不和谐感,而其他很多写作者的作品却让我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就好像他们用了太多的力,却仍旧不讨好一样,他们太过努力地想要表达自己,有些着急啊,应当慢一些才对。翻完整本《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对文本的印象——不论是文字还是书籍的装帧——都会逐渐转化为一个更鲜明的Miranda July的形象,而不像其他的许多书,文本和作者之间并没有太强烈的纽带,不过这一点得基于之前对作者已有的了解和喜爱程度,以及作者本身得是个有意思的怪咖。《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呈现出来的世界,让我看得到Miranda July心里的干净,即使她的世界披着怪异的外衣。或者说,这是一本让我觉得只有Miranda July才能写出的小说,其他人不成。有些小说读完后你会想,哦,那谁谁谁也可以写出来嘛,《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不成,只有Miranda July才能写,没有人比她更属于《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若要说起这本书最能打动我的地方,应该算是她的想象力和细节。她的每个故事是有根主线没错,但是在主线之外的情节上,她仿佛可以由A一路说到B,然后到C,再在到D,最后又慢慢地绕回到主线上(可通篇都是这样的路数有些让人腻味啊)。撇开这个不说,Miranda July的语言非常迷人,在英文原文中可以看到她的用词非常简单,几乎没用什么生词,也没有华丽的形容词,她的语言有一股黏性,当中充斥着青少年喃喃自语般的气息,有些故事甚至更像是她脑子中的声音而已,并且如果这时读者脑海中是用Miranda July的声音念出这些文字,便会觉得她和这些文字太贴合了,让人简直想要说,没错,这就是只有Miranda July才能写出的小说!而典型的Miranda July式的细节,几乎在整本书中处处流露。例如开篇第一个故事《公用露台》,讲“我”和楼下的一对夫妇共享一个露台的故事,“我”是Miranda July笔下经常出现的那种人物:敏感,孤独,不善与人沟通,活在自我的世界中。一天和楼下那位叫做文森特的先生一块晒太阳时,“我”本以为文森特是那种“我”希望看到的好好先生,可是文森特的叨叨絮语却慢慢击垮了“我”对他的幻想,于是Miranda July写道:「我仍然很高兴可以这样坐在他身边,但这是因为我对大多数人类的期望非常非常低,现在他也成了大多数人类中的一员。」---这句话被我标注了出来,第一次读到时会想,这样是不是太武断了些,可心底却又是完全的认同,对啊,我也是这样的人啊,“我”的感觉就是我的感觉嘛。再比如另一种Miranda July式的细节,仍然是这个故事中,一块晒太阳时,文森特癫痫发作,他的妻子让“我”进屋去拿冰箱上的药箱,在冰箱前,“我”看到了一张贴在上面的鲸鱼图片,于是“我”的思维开始漫游:一只鲸鱼死去的时候,它用极长的时间才能缓缓落到海底,在它下落的过程中,许多其他的鱼们就这样看着它缓缓下落,对它们来说,这一场景会像是一座庞大的建筑沉入海底那样吧。---这样的想象和描写,以及这样的故事大概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它们太耽搁于幻想,格局太小,即便我是喜欢这些细节的,读完整本书后,我仍然不由会这样想。可《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叫我喜欢的原因,是我通过它看到了Miranda July的一部分世界,并且觉得这部分世界和我是相通的,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她的那些小情绪,以及她那个孤独却善良的世界。这样挺好,如果写作可以释放一点点那些要命的难过,那么就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好了,即便绕了个圈子后又不免回到了原来的那个世界。从来没有哪一个作家会坚信一本书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多多少少会改变一点点Miranda July的世界吧,让她看见自己的核心,哪怕她的世界没有一个人可以进入,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可以从她那里获得一些勇气,不再担心自己会落单,看到这本书黄色的封面便会觉得心头一暖:真好,还有人和我在一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对于我这种人来说能成功读完一本书就是一个进步了 或许不能这么说 因为我也读过点书 今天是在飞机上看完的 我想我要说的那些关于内容的话早就在笔记里说过了 看完过后有一种哪怕我们都是孤独的我们也在一起孤独的感觉 在读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难过 却又可以在每个人不同的孤独感中更深入的了解到自己 书的本身并不奇怪 令人诧异的是那细腻的发自内心的人的情感跳跃式的思维的星星点点 最后回过头来看着黄色封面 在飞机黄色灯光下显得更加温暖了 这不仅仅是他们 也是我们 在这颗可被称为孤独的怪异星球上 没有人能比我们更属于这里。
  •     文字字体好大啊 挺少能看懂 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阅读水平问题
  •     断断续续看了半个月,几乎都忘了
  •     抽离现实视觉的好楼阁,神经病人看世界~
  •     很喜欢,比预期的更棒!让我想起了阅读《丑闻笔记》时的惊喜感。
  •     超级有灵气啊!真妙。
  •     性感
  •     女神经病文体
  •     看不进去,读不下去。
  •     刚打开书的时候不小心翻到最后一页艾玛是作者的照片!!超级美丽正好是我的菜诶!!然后作者的脑洞也很大,叙事的方式也很有趣,最近写东西都受了一些影响=w=
  •     脑洞开极大。对朋友复述了一个在客厅学游泳的故事。得到一个郑重的白眼。
  •     玩票的小说居然也能拿奥康纳奖,这个奖的含金量可见一斑。比较糟糕的短篇集,叙事拖沓,行文做作,充满女性写作那种让人作呕的味道。
  •     无感(摊手
  •     这是一本有趣而奇怪的书,十六个故事里的人举动很奇怪,可是想法却很单纯。
  •     周嘉宁的脑残粉很多年了!
  •     周嘉宁的翻译很符合这本书的气质,但还是觉得整本书太……流于表面。进入故事的本身乐趣不够。书籍的装帧很不喜欢,字太大,侧边的黄色掉粉,很影响阅读体验。
  •     作者使劲浑身解数打造精灵气质的形象也挺不容易的,给两星吧。
  •     这算是一本意识流的佳作吧。信马由缰的文字组合和天马行空的思想,嗯,总之是本适合放空自己的书。
  •     简直要爱死周嘉宁的翻译腔了 睡前读这本书真的格外孤独
  •     有几篇特别好 反复读
  •     是的,我读不懂。
  •     还剩最后一篇,后悔看了前面那么多。没看完想扔掉。
  •     很是意识流的作品,然后我一个不意识的人只能看好几遍才能领悟作者想法。。。
  •     很喜欢她的语言风格
  •     第一眼印象确实是令人眩晕到有点作呕的文风,和凌乱的”无意识流“的结构,读者定位大概是虚妄癫狂病患吧,大概我太肤浅主流庸常了...其实这是一本需要一字一句专注投入的作品,不要停留在寻找叙事层面的线索和故事读本的快感里,放松心态进入作者的意象空间,品味名词嫁接式的浮夸句式,体验一种想象力,一种用文字捏造的世界观
  •     真喜欢,很精灵的作品,带着那种小女孩的聪明俏皮。
  •     多放纵的脑子,才能长出这样的故事。
  •     依旧装帧很赞,内容是我不喜欢的释放性写作。
  •     少女迷人的自说自话
  •     奇怪的跳跃感 文字和想象
  •     周嘉宁作为译者依然十分优秀。
  •     书名就翻译腔十足,整本书看下来,最喜欢封面。以及,我不喜欢太明显的错别字。一颗星给封面,一颗星给周嘉宁翻译这本书过程中阅读这些文章时浪费的时间。换成我,真心看不下去。
  •     孤独患者的自我救赎
  •     装帧略过度,排版欠考虑,整体黄得神经质。
  •     “不要等待时机,不然你会错过那艘船,跳上去,只管向前,向前,向前。” 亲爱的,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这孤单的星球,这伟大的宇宙,这黑暗又温暖的孤独和爱。
  •     看得头疼 太造作
  •     有想法但写作过于随意,英语届的轻小说。。。
  •     排版值得学习。
  •     水准不高,还不如国内某些80后女写手
  •     太多闪回,太多国外小众片子的絮絮叨叨,让我无法把故事看的有连贯性,只有少数能看懂,大概是我还达不到这种叙事风格的水准,所以,放一放,过段时间再看一遍吧!
  •     喜欢the swim和最后那个一对les离家出走的故事,真的好奇Miranda生活中是不是也这么kinky
  •     写作自如,展现了苦涩微妙的真谛,难得。
  •     这类真的看太腻了
  •     黄书。。。。喜欢周嘉宁
  •     想象力 创造力
  •     《游泳馆》《十件真实的事情》《这个人》《王子殿下》《理发店男孩》
  •     真是用陌生感和诡异节奏圈起来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其中的《一无所求》是最近读过最丧的故事
  •     123
  •     这是件小事情、但它是件事情、事情要不死去要不生长…感情也是事
  •     冲着周嘉宁的翻译和作者本人的颜值才买的,只读了半本,有点失望,已经没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