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黄昏》书评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09
ISBN:9787800919060
作者:(德)尼采

笔记

1、许多事,我永远不想知道----智慧也给认识划出界线。2、怎么,人仅仅是上帝的一个失误?或上帝是人的一个失误?3、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多么微小!一直风笛的声音。缺少音乐的生命也许是个谬误。4、你愿意同行吗?或者先行?或者别人替你行走?5、这种人手持一件可怕的器具,他通过羞辱对手的理智来驳倒对手,通过麻痹对手而使其遭受质问的煎熬,---------辨证论者听凭他的对手,让他自己去证明自己不是白痴……6、整个希腊思维诉诸于理性的狂热,透露出一种困境:人们陷于危险,人们只有一个选择,要么毁灭,要么荒谬的理性。

灵魂的宁静——故乡或坟墓

尼采对“灵魂的宁静”有很经典的剖析——“可以是一种丰盈的动物性向道德(或宗教)领域的温柔发泄。也可以是疲惫的开始,是傍晚、形形色色的傍晚投下的第一道阴影。也可以是空气湿润、南风和煦的标记。也可以是不自觉地为消化良好而心怀感谢(有时美其名曰‘博爱’)。也可以是病愈者的沉静,他重新品味万物,心怀期待……也可以是跟随在我们占支配地位的激情一次强烈满足之后出现的状态,一次罕有的饱足的舒适感。也可以是懒惰在虚荣心引诱下披上道德的装饰。也可以是一种模糊状态的长期紧张和折磨之后,出现的一种明确状态,哪怕是可怕的明确状态。也可以是行动、创造、劳作、意愿之成熟和熟练的表现,是平静的呼吸,是已经达到的‘意志的自由’……”我一直知道我对尼采的理解是片面的,所以不敢妄言。他在《偶像的黄昏》里记述有关反道德的一章,大抵是激情(无论多么愚蠢)不能扼杀只能升华,而且要升华为敌意而不是爱——“需要敌人甚于需要朋友:在对立中它才能感到自己是必要的,在对立中它才成为必要的”。这点在人类社会中得到了证实,一下子也找不出反驳的理论。“只有灵魂永不疲沓,不贪图安逸,才能永葆青春……谁放弃战斗,他就是放弃了伟大的生活”——所以他在一把年纪的时候还在无情地批判乔治·桑:这条用男子气、顽童举止卖弄风情,出产花里胡哨的糊墙纸的母牛。实际上他是在同自己作战。然而罗素反对他,就像反对一切具有德意志优越感的哲学家一样,我想他的挚友罗曼·罗兰也会站在这一边。他们推崇的是人类的和平,这种和平需要每个人付出宽容以获得宁静。他们对和平的可贵正像尼采另外论证的:一种东西的价值不在于得到它后所能取得的价值,而在于争取它时付出的价值。按照梁漱溟先生的话说,一切人都可以走上他自己的正道。于是青春的狂热之后,罗素和罗曼·罗兰都选择了宁静。只是这种宁静不同于我之“懒惰在虚荣心引诱下披上道德的装饰”,他们至少属于后者——已经达到了意志的自由。灵魂的宁静也许是激情升华后面对死亡的观后感,尼采可能直接跨越了它。现世的人若认为可以避免激情的碰撞而直接进入这一步——那简直是懒惰的良好借口:成为一个偏执却自以为能包容一切的人。不过尼采说的一点给我以安慰:一个人只有充满矛盾才会多产。我一直处于一种很单调的内心矛盾之中,说来可笑:我希望以基督徒虔诚的方式去“救赎”每一个人,但本能地又不得不对一些人产生厌恶。在我决定做某事的时候,并没有像孔子说的出于感情或礼数,而是出于莫名的义务,并为此杜撰成就感和负罪感。我从未将任何人看作敌人,就算遭到侵略,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具有相同的品性,我并不比他好到哪里去。倘若趋利避害是万物的天性是不证自明的,那么人本自私,道德约束仅是社会运作的产物。本质相同程度不同。所以不存在性质上的善人与恶人,因此我本能的厌恶是没有道理的。或许本能并不需要什么道理,然而我认为那是需要克制的。但效仿基督在我看来是同样的荒谬可笑。依旧矛盾重重。激情或许潜藏暗流。终将回归,变成春雨或者地下水。乔治·桑也过完了她的一辈子。

偶像的终结

在现代,已经没有了偶像,因此我们将就此而努力,因此不能够离开这里的现代城堡,脱离世界而独立自存,因此我们的世界不仅是可以终结非理性,还可以终结非神性,因此我们就是神的本质。

格言与箭

高中的时候写过一篇小作文,老师颇赞赏,大意是我们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找到格言为自己作辩护,相互矛盾的行为也可以找到相互矛盾的格言互搏。“如果你什么也不想做,也可以找到格言——无为而无不为”。现在回看,有点惊讶于当时的觉悟和通透,可后来还是不免为某些事某些人执着得可笑。论文指导老师说其实一切社会科学都是诡辩,于是乎,我继续放心大胆的强词夺理。哲学家大多是自以为是相互拆台的诡辩家,比如尼采。不过,不像其他哲学家故作正经的“死线抽象”,半天看不了一页字,尼采的书要好读一点,他偏执得淋漓尽致,从他的言语里很能体会一种推翻的快感。格言与箭1、十足的女性搞文学就好像在犯一件小小的罪行,动手时和结束时环顾四周,看是否有人注意她,并且使得有人注意她……——自己判断吧,你是否是“十足”的女性。十足的男人呢?一样一样的。2、人们认为女人深刻——为什么?因为人们从未深入研究过女人。女人还不曾浅显过。——哼哼,完全的男性主宰视角。不要以为尼采会是什么女权主义者,他这本书里最常见的讽刺手法就是“女性化”,“女里女气”。乔治桑,艾略特,他都不喜欢。3、倘若二十三岁的青年人还没有“作好准备”,还不知道“主要问题”——从事什么职业?——的答案,便好像会耽误什么似的。——请允许我说,一种更高类型的人不喜欢“职业”,正是因为他懂得召唤自己……——尼采是主流吗?可惜他不是。这个社会不准备纵容二十三岁的青年人,二十二也不可以。4、弱者总是统治强者,因为他们是大多数,他们也更精明……——统治者大抵内心总是虚弱的。沉默的大多数原来是统治者的帮凶。5、如果没有如此美貌的雅典青年,就根本不会有柏拉图哲学:他们的流盼使哲学家的灵魂情意缠绵,荡漾不宁,直到它把一切崇高事物的种子栽入这片美丽的土壤里。——“性”果然是西方哲学之源。佛洛依德,你不是一个人。6、当我们把某种体验形诸语词时,我们已经失落这种体验了。——看不见的城市。7、“假象”的世界是唯一的世界;“真正的世界”只是编造出来的……——虚无了。典型的哲学家式故弄玄虚。虽然有了拟态环境,这句话其实也很好解释。。8、为了艺术得以存在,为了任何一种审美行为或审美直观得以存在,一种心理前提不可或缺:醉。——所以文艺批评都是shit.9、而我们,我们现代人,却因为我们胆怯的自我操心和邻人爱,我们的勤劳、谦虚、公正、科学的美德(热衷于搜集,节俭,刻板)而成为一个衰弱的时代……我们的德行是由我们的衰弱所决定、所要求的……——这大概就是他留给纳粹的口实。10、罪犯类型是处于不利条件下的强者的类型,是一种病态的强者。他缺少荒原,缺少某种更自由更危险的自然和生存方式,在其中,凡属强者本能中进攻和防卫的素质均可合法存在。——野性的呼唤?如果只是这样原始的冲动的话,凭什么同情罪犯?至少在现存条件下,他只是个loser.《假如明天来临》,《越狱》这样的片子看起来过瘾,只是“正义”和“正确”的外衣披久了,还真以为他们自己是审判者或是救世主了。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手中握着的,就是标准。11、在西塞罗时代的雅典,西塞罗对男人和少年的美丽远比对女人的美丽感到惊奇。——雄性比雌性更美,或者更注重美,是动物本质。不过,还是让我回到西塞罗时代吧!12、我的虚荣心是:用十句话说出别人用一本书说出的东西,——说出别人用一本书没有说出的东西。——人人都想玩文字。人人都被文字玩。13、深深厌恶一劳永逸地停留在任何一种总体世界观上,对立思想方式的魅力:非让自己接受暧昧性的诱惑不可。——在这个时代,我们时时都在颠覆着世界观。颠覆颠覆着,也就习惯了。我是年轻我怕谁!14、快感是疼痛的一种类型。——而不是相反?15、必须把某物当做真的,——而不是,某物是真的。——年轻人,勇敢的当信仰的红卫兵吧。虚无主义者靠什么而活。16、我们的理智在多大程度上也是生存条件的一种产物——:如果我们不是必须有它,我们就不会有它;而如果我们不是必须以此种方式有它,如果我们以别种方式也能生存,我们就不会以此种方式有它。——治疗“选择性综合症”和后悔症的良药。Everything is settled.没有假如,没有如果。

午夜书评丨你知道尼采为什么会疯吗?

前几日看庄雅婷发了一句话,她说虚无主义者的救赎就是开个实体店,每天为流水操心就来不及乱想了,看完后苦笑下,没有任何感慨,只是悄悄的转发,但内心是十分认可的。谈到虚无主义,就完全避不开尼采,年中的时候在孔网掏了一本周国平译本的《偶像的黄昏》,在闲暇时品咂每一句有些磕巴的句子,毋庸置疑,尼采是那个时代最骄傲的段子手,每句话都透着狂妄的杀气,一本书前前后后,基本上把人类文明史上的宗教、道德、哲学骂了个遍。他断言:迄今用来使人类变得道德的一切手段,归根到底都是不道德的。”他看待生殖作为人类繁衍的正常途径,而基督教却“怀着根本反对生命的怨恨,把性视见为某种不洁之物:它把污秽泼在我们生命的前提上。”那些“灭绝激情和欲望,仅仅为了预防它们的愚蠢以及这种愚蠢的不快后果,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本身就只是一种极端的愚蠢。”在和基督教和道德死磕后,他又把口水吐向了小老头苏格拉底,这个无辜的丑老头被他骂的狗血淋头,他说:“自柏拉图以来的希腊哲学家的道德主义是有病理学根源的,他们对辩证法的重视也是如此。“理性=美德=幸福”仅仅意味着:人们必须仿效苏拉底,制造一个永恒的白昼—理性的白昼—以对抗黑暗的欲望。无论如何必须理智、清醒、明白,向本能和无意识让步会导致崩溃”。这种劝善的道德,包括基督教道德,都是一个误会,所谓耀眼的白昼,绝对理性,清醒、冷静、审慎、自觉、排斥本能、反对本能的生活,本身仅是一种疾病。所以他定言:“既不存在“精神”,也不存在理性、思维、意识、心灵、意志、真理,这一切都是无用的虚构。”有趣的是,他不仅仅停步在批判,还强调个体的力量和精神,并试图清洗所有道统所带给人类的遗产,他从不为人类煲鸡汤,而是直接灌鸡血。他定义自由:“什么是自由?就是一个人有自己承担责任的意志;就是一以坚守分离我们的距离;就是一个人变得对艰难、劳苦、匮乏乃至对生命更加不在意;就是一个人准备着为他的事业牺牲人们包括他自己。”他鼓励拼刺与勇气,他说:“最富精神性的人们,他们必首先是最勇敢的,也在广义上经历了最痛苦的悲剧。但他们正因此而尊敬生命,因为它用它最大的敌意同他们相对抗。”;“不害怕无价值的事同样可能是心灵的伟大。”;他不觉得矛盾是件坏事:“一个人只有充满矛盾才会多产。只有灵魂不疲沓,不贪图安逸,才能永葆青春。”这就是尼采,一个常人眼中狂妄的疯子,他更像是哲学界的行为艺术家,最后用精神崩溃来为自己画上句号,但这一切,似乎是注定的。尼采为什么会疯?合上《偶像的黄昏》那一刻,我似乎想明白了,狂妄与批判的前提永远是更丰满的建树,尼采选择与淤积千年的人类文明对抗,那种重量的压迫感,会压碎一切思想的头颅,疯裂,是完全可预知的结果。但尼采确实让我重新思考一些事,生命的前半途,我一直在试图追求常识的真实意义,可现在发现,自己曾经试图了解并认可的他人所定义的常识是需要质疑的,现在开始习惯把一个常识词汇拿出来,更加立体的去看,除了平面上的“字识”,这个词的左右面,上下面,还有他的背面,都会去思考,思考的维度变宽后,就会发现,他人所言常识并非常识,自己立体认知后的常识才是常识,里面饱含着更复杂的理解和意义。我是个存在主义者,所以对虚无主义是有度量的,凡事想得太明白就会容易陷入虚无主义,一眼看透自己的棺椁听起来确实有些乏味,所以最实在的办法还是着眼于眼下,在短暂的生命体系中,找到最直观的“快感”,这种快感不仅仅是“快乐”,她更丰富,可以是最透彻的伤痛,或者多重矛盾中的拧巴。所以,朋友们,来,在这个冬夜,趁烫,一起干了这碗鸡血吧。乌麦/《偶像的黄昏》书评2015年12月3日

悲观尼采的贵族情节

在哲学家中尼采是极少数的悲观主义者,他的世界可能只有贵族和贱民。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属于那些稀有的贵族,他对德国的评判大都与此相关,比如,大学教育的失败归咎于培育了大量的贱民——那些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人。尼采是推崇感性的,“那些让人有道德的一切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疯了

尼采疯了,接着整个欧洲疯了,再接着世界疯了。基督教文明的衰落,民粹主义的盛行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危机以及接踵而来的世界大战,只是这无边的泥污上盛开的恶之花。没人可以在这罪恶之花盛开的世界上独善其身,无论圣人还是蠢蛋。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疯了

末路

精神不朽已经成为过去,因此精神需要新生,也就是精神需要从旧有的哲学和科学以及众多的知识中获得自己的生命。还将进入新的生命轮回,因此才有这些没有将来的事物出现,因此我们不必为新生的事物和旧有的事物的消失而得到我们的将来,因此不能离开这些心思,离开了就离开了比较的可能,但是没有她们更会进入到其他的世界,因此不仅不会离开这里的新生,还有旧有的生物不仅不能够进入我们的领地,还将进入陌生的末路。


 偶像的黄昏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