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邬达克同时代

出版日期:2014-4-20
ISBN:9787208120994
作者:王唯铭
页数:410页

作者简介

精心修订 增补四万余字上海传奇
精装面世 添加二十多帧建筑影像
这是上海作家王唯铭的又一部有关上海历史与上海建筑文化的专著。全书采取双线结构,于1918年流亡来到上海的拉斯洛·邬达克,在将近百年前的上海天空下,与同时代的中西方建筑师们并行不悖地前行,他们有各自轨道,也有各自命运,而在他们设计的种种建筑的宏伟体量、壮丽风格背后,不仅有 着上海租界的一路演进过程,还能够找到上海之所以是上海的那个城市密码。在这个意义上,邬达克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中西方建筑设计师们,超前地回答了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后来的一个提问:为什么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作为“上海往事三部曲”之一的《与邬达克同时代》,是王唯铭最新的建筑文化专著,反映了他近年来对上海建筑文化的再感受和再体会,也是他对租界这个特殊空间的新经验、新读解。
匈牙利驻上海总领事 施密特•帕尔:
一直以来,建筑大师们渴望为儿女及孙辈们创造美,希望后代能体会他们所居 住建筑的美,并赋予建筑生命。邬达克同样如此,他为上海人设计了住宅、电影院、教堂、医院和饭店,因此上海人一直为他感到自豪。
在进入成熟期的上海,邬达克建筑被赋予新的意义,即文化的延续,或换言之,文化遗产。作为匈牙利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们同胞的作品也使得我们成为上海丰富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邬达克之于上海,是20世纪城市文化风貌转折的一杆帆影。建筑的背后,是美学,更是时代潮流变迁的桅杆。在这本书中,作家王唯铭生动而饱满的笔触,就像一把犀利的美工刀,轻轻剔除遮蔽真相的岁月尘埃,还原出邬达克以及其他西方建筑设计师们勾画的历史线条与风情,让百年租界建筑这一段对于上海来说风格独特的人文景观,亲切并且完整地重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学者、作家 陈保平
王唯铭这本书从文学的角度,架起了建筑学与公众的一座桥梁,而邬达克在上海建筑实践的二十多年则仿佛上海近代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凸显的文化价值值得引起关注。
——建筑家 汪孝安
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外观形态,还是精神气质,都和从1843年到1949年间的“华洋杂居”格局息息相关。百年筑城,上海的发展模式并不是种族对立,互相侵凌。相反,华洋人士之间既有竞争,更是合作,他们共建“魔都”,一起成为“上海人”。那是上海的大时代,算得上是真“海派”。王唯铭笔下的匈牙利人建筑师邬达克,带我们闪回那个“黄金时代”,也提醒大家老上海消失了的是什么。
——历史学家 李天纲

书籍目录

Contents目录
序一 / 001
序二 / 005
A 时代 / 001
1893

1

8
日,在奥匈帝国的拜斯特尔采巴尼亚,后来改名为拉斯
洛·邬达克的男孩降临到了这个世间。在他发出嘹亮的啼哭之声时,谁
会意识到他的未来竟然如此传奇?
1.所有的故事开始于1893年1月8日 / 002
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邬达克是个光荣的旗手 / 010
3. 站在外滩码头上,无人在意邬达克 / 015
AA时代 / 023
在拉斯洛·邬达克浑然不觉的时候,我们的上海已经开埠,时间是1843
年11
月17
日,那年,距离邬达克出生之日有整整50
年。
1. 上海由来,一切开始得那么的早 / 024
2. 殖民地风格与简屋:从华洋分居到华洋同处 / 030
3. 外白渡桥:从此岸到彼岸的上海往事 / 037
4. 在帝国总会的长廊酒吧中喝着威士忌 / 048
5. 派克弄开始延伸:1917 年的先施公司 / 056
001
与邬达克同时代.indd 1
2014.3.20 9:11:20 AM
6. 派克弄再次延伸:1918 年的永安公司 / 063
7. 黄阿根们原来生活在石库门 / 070
8. 私家花园:先是李鸿章,随后哈同 / 075
B时代 / 087
邬达克在上海的故事开始于美丰大楼,那是拉斯洛·邬达克作为建筑设计师
的初试身手,随后,他有了何东住宅、卡尔登大戏院、诺曼底公寓、息焉堂
以及美国花旗总会等设计。
1. 何东住宅:西下的光芒金黄着爵士的那颗心 / 088
2. 卡尔登大戏院:张爱玲在它面前挪腾而去 / 098
3. 诺曼底公寓:1924 年的优雅和从容 / 107
4. 息焉堂:邬达克的指尖全都洋溢着虔诚 / 115
BB时代 / 123
公和洋行、哈沙德洋行、贲安公司、鸿达洋行、新瑞和洋行、马海洋行、思
金生洋行,它们一一展现着自己独特的身手,让堆耸而起的石头充满着诗意,
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泛殖民地语境”,让上海变得完全不是上海,或者也可
以说,让上海变得更其上海。
1. 1899年之后,上海有了一个崭新跳脱 / 124
2. 沿江:外滩27 号中傲慢的大班们 / 130
3. 沿江:汇丰银行中那一根根圆润的大理石柱子 / 139
4. 沿街:贝当路上那幢美妙的小红楼 / 146
5. 沿街:华商纱布交易所中的高耸大厅 / 156
6. 电影院:沉浸在白日梦中的上海性灵 / 163
7. 私家别墅:从马立斯到嘉道理再到斯比门 / 170
C时代 / 185
1924年12月1日,那个临近新年的日子对邬达克来说是充满了生气勃勃希望
的。正是那天,他在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内开出了属于自己的建筑设计事
务所:邬达克打样行。
1. 美国花旗总会:乔治亚风格后的崭新路径 / 186
2. 孙科别墅:风格混合、意味独特的古堡 / 194
3. 慕尔堂:圣光照耀着的这个空间 / 206
4. 刘吉生住宅:爱情缠绕在爱奥尼巨柱上 / 214
5. 哥伦比亚住宅圈:邬达克讨得时代的新欢 / 224
CC时代 / 231
各个洋行的建筑设计师继续大展身手,因了越界筑路缘故,他们不再只是沿
江铺展着一个个恢弘的空间,他们亦沿街地一路而去,在上海更加广阔的地
域上,让那美楼华屋一座座地建起。
1. 进入30年代,一切似乎如梦如幻 / 232
2. 江海关大楼:绕梁不去的威斯敏斯特钟声 / 239
3. 华安大厦:吕岳泉只手打下的天地 / 248
4. 麦特赫斯特公寓:中产阶级热烈地兴起 / 256
5. 上海跑马总会:这种生活被上海市民疯捧 / 265
6. 上海舞厅:大众在这里狂欢着自己的肢体 / 275
7. 名流们的住宅:1931的王伯群,1934的小施维亚 / 285
8. 海上闻人的公馆:黄家花园与杜公馆 / 294
D时代 / 303
一个最好的邬达克诞生在了上海的30年代。那是他的非常辉煌的时期,也是
他人生中一道鲜明的分水岭。这个建筑设计师表达了他人性中的一大特点,
那也是他创作手法中的一个特征:随机应变。
1. 大光明大戏院:那片始终不曾散去的金黄光 / 304
2. 国际饭店:让上海自豪了半个世纪的地标 / 312
3. 达华公寓与吴同文住宅:彻底的告别,彻底的现代主义 / 321
DD时代 / 333
大小西方建筑事务所在租界这个空间中做着不输给邬达克的种种建筑设计,
从而使得上海,从最初名声可疑的“绑架之城”发展成一个真正的世界性的
大都会,与此同时,本土建筑设计师们,也在一边悄然诞生。
1. 如同容闳般出发和回归的男人们 / 334
2. 董大酉:“大上海计划”不倦的实施者 / 340
3. 范文照:在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间舞蹈的大师 / 349
4. 陆谦受:在外滩,高度不只是物理的一个向度 / 359
5. 杨锡缪:百乐门使他进入了历史 / 367
尾声 / 375
1947年初,邬达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上海,临走时,他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
自此以后,这个建筑奇才再也没有回过上海。
再见,上海;再见,我的生命 / 376
后记 / 386
跋 / 396

内容概要

作者
王唯铭: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
数十年来,专注于上海乃至中国城市历史性进程的书写与分析,有《上海七情六欲:一个城市狩猎者的当代记忆》等“城市之旅”十一部著作的书写,亦有长篇小说《迷城•血》、《迷城•伤》以及《亲爱的,飞》的书写。
建筑文化是王唯铭尤为倾情关注的一个城市领域,已出版《不可遏止的活力》、《墙•呼啸》和《与邬达克同时代》等三部著作。《墙•呼啸》即将以英文版面世。
摄影
施培琦:《青年报》社摄影记者、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年影像联盟秘书长。
2001年,毕业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摄影系,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专业摄影工作,是上海目前在纪实、人文等摄影领域表现突出的青年摄影家。获得过全国青年类新闻媒体摄影一等奖和上海市新闻奖,并获得上海市市级机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与邬达克同时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重叠的现代性镜像——读《与邬达克同时代》来源:文学报 作者:薛羽  穿行在上海的都市空间,驻足观望一栋栋别具特色的现代“老建筑”,人们不禁会想起苔斯·约翰逊在 《最后一眼:老上海的西洋建筑》 中所说的话:“今天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城市有如此多样的建筑荟萃,它们屹立在那儿,互相形成对照。”的确,这些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以及众多的外国建筑师所共同创造的教堂、商号、厂房、桥梁、饭馆、公园等,构成了近现代上海最直观的摩登元素和现代镜像,时至今日仍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追怀。  今年恰逢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等100多栋单体建筑共同的“洋爸爸”——拉斯洛·邬达克诞辰120周年,“邬达克热”再度升温。相比此前出版的“邬达克建筑地图”等侧重实用查询的空间指南,城市评论家王唯铭的新著《与邬达克同时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筑解读》则更着意建筑的美学解读,挖掘背后的人事沧桑,关注时间的传奇。他以邬达克的生涯里程为线索,图文并茂地描绘了一幅重叠在都市层层历史记忆与现实印象中的文化地图,为我们讲述着一段又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上海往事。  正如建筑专家郑时龄指出的,“上海培育了邬达克,而作为现代建筑的倡导者,他也创造了上海建筑的摩登风格”。或许鉴于这种复杂的运动关系,王唯铭的书中介绍完了邬达克的早年经历,并未立刻叙述其业绩,而是宕开笔墨,回到开埠之初上海租界的全新风貌:殖民地式、简屋、石库门以及“上海总会”等等。他带着我们走过了外白渡桥,看过了先施、永安公司之后,才重新游历起邬达克的建筑地图。这种背景与情节的穿梭,将邬达克放置到了整个上海近现代建筑的群像之中,让诸多有意思的轶闻掌故从那些老房子里冒出来,包括董大酉、范文照、陆谦受、杨锡缪等中国建筑师在内,构成了“与邬达克同时代”的丰饶景象。  若是《与邬达克同时代》仅仅讲述了邬达克们的故事,倒也算不上别致。有意思的还在于本书的“写法”。它是枯坐图书馆查询资料文献的所得; 也是行走城市,实地探访的所得,更是不拘时空,想象历史的所得。我们常常能读到这样的文字:“先想象下这是1908年的某个下午,三层砖木结构的上海总会”,“阳光慵懒地照射在这幢大楼的石头台阶上,你可以将他想象成这是1926年深秋某日的阳光”……透过作者自身记述的所见所闻所想,仿佛跟随他走进一栋栋建筑,并遐想着当年的情状,眼前过电影般流逝着历史过客的音容,让人唏嘘感叹。  与此同时,不得不提到的是,书中那些建筑照片,尤其是着重展示走马观花客容易忽略的细节的照片,更加增添了想象的动力与魅力。我们或许经常看到建筑事物或整体的影像,但是否停下脚步,留意过铸铁栏杆中的英文缩写?留意过扶手转弯处复杂而精致的雕花?留意过大厅地砖上的邬达克密码?摄影师施培琦的镜头,为我们捕捉了这一系列细节,勾起每个人心中对于熟视无睹之物的新鲜感。这也或许正隐喻了《邬达克同时代》这本书对我们的意义:重新认识我们生活的都市空间,想象性重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重重叠叠的现代性镜像之中,发现记忆,寻找自我。
  •     《七搭八搭地說》-也說張愛玲與卡爾登大戲院這一本書,初版的平裝本沒有買,再版的精裝版卻是買了,貴是貴了一點。不過,就憑著作者那四萬多的增補文字與二十幾幅圖版,雖則晚讀了一年,我也還是劃算的。畢竟,還是省了三十六塊大洋了。曾經的上海灘,那一直在流傳中的嫵媚甚或妖艷,吸引著後世眾多的讀者。於是,想寫一寫的人,自然也不會少了。人事物事可以紛紜說道萬千的上海灘,從外灘一直到英法租界的建築物,理所當然地成了眾人筆下眼中的一大聚焦點。專業的寫作,可以仔細到各種風格建築物外立面的墻砌,從英國砌法到美國砌法到弗蘭德斯砌法的內涵。世俗的寫作,則是在磚瓦水泥之中嵌入了金屋藏嬌之類的外延。其實好些書,七搭八搭讀書的我,都會讀。祗是,後來一而再,再而三,讀到了太多七搭八搭的說,七搭八搭讀書的我,就開始挑剔了。這也是,我讀這一本《與鄔達克同時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築解讀》,遲疑了大概有一年的緣故。說一句實在話,讀過了這一本書以後,卻也讓我省悟了一個現狀,當今時下誰要想再寫一寫舊日的上海灘,七搭八搭的說,也許是很難幸免的事情了。《與鄔達克同時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築解讀》的作者,應該也是一個明白人,閱讀之際,似乎讀得出他在寫作之中的困惑-怎麼才能儘量地擺脫他人曾言。可是,在一個有著好多好多七搭八搭說的年代裏頭,這又談何容易?也許,就是在這一種困惑之下的寫作,祗想點到為止,或則別開蹊徑,反而會出一些另外的差池。比如,就拿此書之中一節題為<卡爾登大戲院:張愛玲在它面前挪騰而去>的文字來說吧-作者寫道:「1923年,在當時的靜安寺路與派克路相交處的那個地皮上,呌做『卡爾登』的大戲院已然誕生。」他問道:「但鄔達克看到12年後的如下情景嗎?」接下來張愛玲就在文字之中出演了,作者繼續寫道:「那年,卡爾登公寓也在卡爾登大戲院一邊悄然落成,出身名門的上海才女張愛玲穿著奇裝異服,日日夜夜地進出那裏……她在派克路上念念有詞:『公寓是合理想的逃世地方』,鄔達克未必聽到更未必聽清。」當然,鄔達克千真萬確,肯定是沒有聽到過張愛玲說的這一句話。1923年以後的十二年,自然是1935年了。而張愛玲寫了「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這一句話的《公寓生活記趣》,則是發表在1943年12月《天地》月刊的第三期上的。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張愛玲是1939年才與母親與姑媽搬到赫德路上的愛丁堡公寓去住的;1950年才與姑媽搬到派克路上的卡爾登公寓裏頭去住的。那時節的張愛玲,相對來說,應該還是比較本土化的,應該是對於華洋雜居的公寓生活,還絲毫沒有領略過丁點兒的。當然,有人寫作是信賴自己記性的;不過,我卻往往是督促自己,但凡落筆,必須養成習慣去一再核對原著的。其實,日子搞錯了,勘誤就是了,怕祗怕會連累後面的大段文字與推論。當年,都有寫日記習慣的書畫家吳湖帆與收藏家張蔥玉,某日相約在國際飯店裏頭喫了一餐飯,可事後在日記裏頭記的卻不是同一天,原因就是其中的一位,有幾天的日記大概是靠記性,日後再補記的,這要是換了是提醒自己某日有約要赴,就比較搞笑了。那麼,除了年份搞差池了,敘述開始顯得有那麼一點兒別扭了之外,此書的作者所寫的<卡爾登大戲院:張愛玲在它面前挪騰而去>這一個標題,究竟對不對呢?先不要著急,姑且聽我慢慢道來。其實,此書的作者要寫這麼一本大部頭的作品,既要囬避一些已然的七搭八搭的說,又要有自己的創新獨白,請出張愛玲或則諸如此類的人物來,思路還是不錯的。文學裏頭,寫到過上海灘乃至著名建築物,及其內在場景與外觀的著名作家,可以說是蠻多的:茅盾寫《子夜》,故事裏頭的趙伯韜,與劉玉英偷歡的地方,就是此書裏頭寫到過的華安大廈:「他是向西走。到華安大廈的門前,他看了一看手腕上的錶,已經十點半,他就走進去,坐電梯一直到五樓。他在甬道中拿出自己的名片寫了幾個字,交給一個侍役。過了好久,那白衣的侍役方來引他進了一間正對跑馬廳的一裏一外兩套間兼附浴室的精緻客房。」徐訏寫《風蕭蕭》,故事裏頭的徐,陪著在維納斯舞廳打架受傷的美國軍官史蒂芬深夜急診去的地方,就是此書裏頭寫到過的麥特赫司脫大樓:「到靜安寺路麥特赫司脫路……到靜安寺路的時候,他指揮車夫停在一個大公寓的前面,又叫我扶他下去。我付了車錢,伴他進了公寓,走進電梯,他指揮在三層樓的地方停下來。我以為這一定是他的家了,但是出了電梯,到一個門口,他拿鑰匙開門時,我才看到『外科神經科專家費利普醫師診所』的銅牌。」穆時英寫《上海的狐步舞》,故事裏頭紙醉金迷的夜生活場景,就是此書裏頭寫到過的華懋飯店:「在別克裏,那兩隻浸透了Cocktail的眼珠子,從外套的皮領上笑著。在華懋飯店的走廊裏,那兩隻浸透了Cocktail的眼珠子,從披散的頭髮邊上笑著。在電梯上,那兩隻眼珠子在紫眼皮下笑著。在華懋飯店七層樓上一間房間裏,那兩隻眼珠子,在焦紅的腮幫兒上笑著。」張愛玲寫《色•戒》,對於此書裏頭寫到過的靜安寺路一帶的建築物與街景,其敘述更是寫實如故:「她一扭身伏在車窗上往外看,免得又開過了。車到下一個十字路口方才大轉彎折回。又一個U形大轉彎,從義利餅乾行過街到平安戲院,全市唯一的一個清潔的二輪電影院,灰紅暗黃二色磚砌的門面,有一種針織粗呢的溫暖感,整個建築圓圓的朝裏凹,成為一鉤新月切過路角,門前十分寬敞。對面就是剛才那家凱司令咖啡館,然後西伯利亞皮貨店,綠屋夫人時裝店,並排兩家四個大櫥窗,華貴的木制模特兒在霓虹燈後擺出各種姿態。隔壁一家小店一比更不起眼,櫥窗裏空無一物,招牌上雖有英文『珠寶商』字樣,也看不出是珠寶店。」當然,張愛玲的筆下,除了平安戲院之外,還寫到過國泰、美琪等諸多去處。待到她的作品相繼被搬上舞臺銀幕之後,張愛玲在影劇院的行蹤隨即也就開始引人注目了。舊日報人唐雲旌以劉郎筆名曾經這麼寫道:「《傾城之戀》在蘭心排戲了,據說張愛玲天天到場,大中劇團為了她特地掛出一塊『謝絕參觀』的牌子。」【註一】那麼,究竟卡爾登大戲院與張愛玲又有何幹系呢?1947年4月4日有一篇署名柯洛的新聞曾經這麼說道:「『貴族血統』的女作家張愛玲,過去也是一個風頭頗健的人物,最近『文華』的第一炮《不了情》,就是見諸這位女作家的手筆。昨日下午在卡爾登門口,有一對花枝招展的少女,原來是張愛玲和炎櫻,張愛玲穿一件綠底黑花的旗袍,炎櫻穿的是洋裏洋腔的洋裝。炎櫻是張愛玲筆底下常出現的一個人物,她是一個異國姑娘,因為她不諳華語,這一天在卡爾登門口,張愛玲指著每一幅《不了情》的劇照,用英語解釋給她聽,現身說法,有聲有色。」【註二】可是,這一位記者繪聲繪色的報道,并非張愛玲與炎櫻來到卡爾登大劇院門口的真實原委。人家來這裏,并非走過路過,或則看影劇看海報,張愛玲與炎櫻的出現,可是另有隱私的。民國卅五年十一月初版的這一本《傳奇》增訂本,總經銷是百新書店與中國圖書雜志公司,刊行者是山河圖書公司。而這一家山河圖書公司的注冊地址,正是派克路廿一號-這一個門牌號碼恰恰就是卡爾登大戲院的所在-看來這家戲院是充分利用閑置物業的了。湊巧了,我也就是在藏書的時候,多留意了一下這書裏頭的版權頁而已了。嗯,還想知道山河圖書公司的電話號碼嚒,也告訴您吧-三四六六七。所以,其時張愛玲自然是會頻頻出入卡爾登大戲院的,談版式,談印數,談發行日期,更上心思的應該是談裝幀-這對她來講委實可是一本非同小可的書,張愛玲在《傳奇-再版的話》一文裏頭,曾經這麼寫道-并非這一本增訂版:「書再版的時候換了炎櫻畫的封面,像古綢緞上盤了深色雲頭,又像黑壓壓湧起了一個潮頭,輕輕落下許多嘈切嘁嚓的浪花。細看卻是小的玉連環,有的三三兩兩勾搭住了,解不開;有的單獨像月亮,自歸自圓了;有的兩個在一起,只淡淡地挨著一點,卻已經事過境遷-用來代表書中人相互間的關係,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炎櫻只打了草稿。為那強有力的美麗的圖案所震懾,我心甘情願地像描紅一樣地一筆一筆臨摹了一遍。生命也是這樣的吧-它有它的圖案,我們惟有臨摹。所以西洋有這句話:『讓生命來到你這裏。』這樣的屈服,不像我的小說裏的人物的那種不明不白,猥瑣,難堪,失面子的屈服,然而到底還是淒涼的。」說到這裏,應該可以看得出了,張愛玲與卡爾登大戲院的幹系,可不止祗是1950年以後比鄰而居的隔壁住戶而已了。進出山河圖書公司之餘,她一定也會留意到每次造訪時更新的電影海報,會買票看她感興趣的影劇,甚至或許還曾經問起過,這座卡爾登大戲院是啥人設計的呀?哦,是一個呌鄔達克的匈牙利人啊,實在是蠻靈光的。所以說,此書作者寫下這一節文字的標題-<卡爾登大戲院:張愛玲在它面前挪騰而去>,也沒錯。適度地隨著昔日文化人的視野,導入一些描述,這一本《與鄔達克同時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築解讀》,也許會更充實更豐滿一些。當然,我也祗是七搭八搭地說。--------------------------------------------------------------------------------------------------------------------------【註一】《海報》1944年12月2日-蕭進:《舊聞新知的張愛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一版【註二】《真報》1947年4月4日-蕭進:《舊聞新知的張愛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一版---------------------------------------------------------------------------------------------------------------------------ZY.S. 2013-April-28,滬上「南石軒」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文笔不够却强作情怀
  •     叙述的语气就像是赵忠祥那幽幽的文艺版动物世界,意淫过度。硬生生将邬达克的建筑与其他的租界建筑拉扯在一起,显然超出了作者Handle的能力。
  •      這一本書,初版的平裝本沒有買,再版的精裝版卻是買了,貴是貴了一點。不過,就憑著作者那四萬多的增補文字與二十幾幅圖版,雖則晚讀了一年,我也還是劃算的。畢竟,還是省了三十六塊大洋了 :)
  •     明显是不懂建筑的人写的,而且拖沓,不严谨。
  •     了解一个人的作品和这个人,但也不局限于他。索性把上海开埠以来的种种背景,和隐藏在建筑后面的文化,历史都介绍到,不管众人评价如何,总是可以肯定一下作者的努力的。
  •     与邬达克同时代,上海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