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52701340
作者:张承志
页数:208页

作者简介

《北方的河》和《黑骏马》是张承志所有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
《北方的河》是一部青春的赞歌,主人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灼热与内涵。这部小说被称为“青年奋击者的壮美诗篇”和“时代的精灵”。《黑骏马》则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借助蒙古青年牧民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发掘了草原民族的社会奥深,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淳朴的美德。

书籍目录

北方的河
黑骏马
编后跋语

内容概要

张承志,1948年秋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曾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草原插队四年,文学初作为蒙文诗。长期在北方各地,尤其在西海固穆斯林聚居区以及天山南北深入生活。现为自由撰稿人、散文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迄今出版著作(单行本)约九十部,主要有《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金牧场》、《敬重与惜别》、《把黑夜点燃》等。


 北方的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北方的河》是在80年代末,某个高中暑假一口气看完的。《北方的河》,张承志,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我,三十多岁的老男青年,不屈服于可笑的大学毕业分配,准备报考自己钟爱的、冷僻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她,黑黑的长发黑黑的眼睛,12岁就为被红卫兵打死的父亲擦拭身体,扛着重重的相机颠簸。他们在黄河畔相遇,又一起考察了湟水、永定河。回京后,我忙碌于复习、写论文、照顾母亲、承担家庭责任,不屈地为一张小小的准考证奔波;而她正经历着,因为人际关系作品不能出版的失意和无法言表的愤怒,被他的朋友的帮助与安慰...他们都在奋力地挣扎,坚强地和命运搏斗...而双方,美好而朦胧的关系终未捅破,我是我,我不能变成你,就连你在那独自苦斗,我也只能默默地注视....那张最终被发表的静物照,便是这一代人的生活:苍凉古老的黄土高原大背景下,一片翠绿的、生的欲望强烈得逼人的树林,再前面的主体,一个4000多年前的红色的原始彩陶,光洁流畅的线条、细腻结实的质地、粗放的黑彩勾画,可惜碎了,无论如何拼接,腹部残缺着黑洞洞的一块...小说有着浪漫的、理想主义的色彩,更多时候,写的是我的意识流,有些沉郁,但更有不屈、骄傲、宽阔...我在黄河找到了父亲,在湟水找到了血脉,那条北方的河—黑龙江,始终在魂牵梦萦中。在黄河父亲的庇护和宽容下,我在串联年代毛头小伙时横渡过了黄河。现在,30多岁的我依然是那么不屈!我,再次走进黄河父亲的怀抱!那是一幅多么雄壮的画面: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正汹涌着棱角鲜明的大浪;一个半裸着的宽阔肩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莽莽巨川奔去,奋力向前...北方的河,阳刚之美:不屈、坚强、担当、骄傲、理想主义、粗犷、宽阔。
  •     作为一名文科生,张承志的小说读过不少的了,这一次有幸收到这本精装版的《北方的河》,自当非常高兴,书的排版和纸质都是相当不错的。《北方的河》和《黑骏马》可谓是张承志中篇小说中最出名的作品,当我再次阅读的时候,依然是那样地兴奋,和感到胸中热情洋溢啊。《北方的河》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也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主人公是一位年轻而胸怀梦想的青年,当他通过扒车来到黄河边时,是那样地兴奋,一直念叨着“曲流宽谷”,这是他的自然地理的梦想,他渴望通过行万里路,然后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希望能够继续进修相关的专业知识。像黄河一样,主人公具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了我们,“这黄河里没有浪头。不是水,不是浪,是一大块一大块凝着的、古朴的流体。”梦想是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火焰,我们即使就是飞蛾扑火也要去追寻,他们那代人充满着青春、理想和信念,所以我被他们的这些强大的精神所打击了。因为我发现当下的我们似乎都缺少了这些宝贵的东西,缺乏了强大的力量,缺乏了永不言退的对神圣便不死追求的梦想和决心,当我们遇到苦难时,我发现我们容易选择退却了,而不是奋进。一个来自北京那样大城市的知青,他不会因为生活的贫困和路途的遥远而唉声叹气,他依然对生活抱着乐观的心态和奋进的坚持,他对北方的河是那样地着迷,于是他一直想写一首诗,就叫“北方的河”,粗犷而雄浑的北方的河就是他力量之源,北方的一切自然景致一直陪伴着他,鼓舞着他,而路途所遇到的人和事变成了他一辈子不可磨灭的记忆,包括那个好女孩,也包括他从不放弃的考研梦。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跟张承志笔下人物相比,我作为一个南方人总是显得过于懦弱了,不仅是梦想,而且是爱情。《黑骏马》里描写的是一曲蒙古草原的爱情悲歌,它不仅是一首古老的民歌,也是见证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爱情的民歌,这里面就包括了蒙古青年牧民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从小说里面我们慢慢地走进了草原民族的风光和生活,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善良和淳朴,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天浴》,里面的草原风光和生活曾经深深地吸引了我。即使一切都是造化弄人,即使一切都是流动着悲剧和苍凉,但是他们对于青绿的草原依然是那般地向往,他们没有失去心中的理想,他们想着心中明亮的地方奔跑,迎接圣洁的黎明。张承志的理想主义和厚土情结,一直是他创作的特色,他是富有激情的,同时他也是孤独的,仿佛就是那个抬头望着星空的主人公或者是望着大河东去的主人公,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却道尽了一个时代的美好和悲怆。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     文/盒饭君华文天下策划再版了张承志《北方的河》,首次读到如此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文字,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小说中的“他”何尝不是高中时代好友老杨的真实写照?他内向,他内心充满热情,他偏激,他自卑,但最后他以及我们更多人都不得不向生活妥协。然而妥协的部分,小说在研究生考试前戛然而止,我们不得而知。面对自信得几近自负的青年,我倒希望他感受失败,如此才能认清世界的浑噩。倘若他尚年轻,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前路漫漫倒也可以热血碰撞,碰破头后知晓地厚天高。以今日视角看,我觉得“她”最后和徐华北在一起是对的,就像最后林徽因和梁思成走到一起,徐志摩和他都是绝对的理想主义者,只是徐志摩执着于那浪漫主义的情感,而他却深爱着这片厚土。“厚土情节”贯穿《北方的河》的始终,这是张承志那代作家集体的情怀吧,故事中他到30岁仍可以理想主义地对未来充满幻想,如今的社会却缺少了那种理想主义的激情,成功学的今天,三十而立要求的更多是经济上的独立,而非理想的达成。在这个言必称钱的时代,谈理想是多么可笑的事,但倘若人没有理想又是多么可悲的事。虽然他的理想,看来有些荒唐,在这个荒唐的当下,无疑也是对我们荒唐生活的点醒。你还有梦想么?梦想又是什么?张承志的年纪,和我父亲相仿,他们这代人经历了新中国的崛起,看到过主流思想号召下的群情激奋。那种理想主义和激情,更多是一种建设的激情,在祖国从支离破碎中走来的对大好河山的向往。但他们也经历了这个共和国的苦难,他们看到知青上山下乡背后的残破,看到文革对社会生活的侵蚀,但浓重的厚土情节选择性地作出判断。在引言里作出“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判断,这大概是张承志、张炜等理想主义派作家对祖国的认识。自然这个年纪的作家,他们的爱也走向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极端,批判与激情共同构成了社会的阴面与阳面。《北方的河》中的厚土情结,远胜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程度,那是集体主义的胜利。红卫兵串联走遍大好河山的情节,书中有提到。颜林能够把所走过的地方,讲述得绘声绘色,甚至吸引年幼的他,把终身志向定在了地理学上。这是对那场运动的怀念,但他也深知彼时社会陷入的动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遇到她时,十二岁的女孩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被红卫兵打死,他能做出的辩解是,至少我没有打死过人。如此的解释也显得悲哀而无奈。但到底那种强烈的厚土情节是怎样的强大,我们已经无法具体考究,能从潘鸣啸《失落的一代》等史学研究里看到“革命年代”幕后的动因,以及种种不忍的数据。这些数据,或许是理解那种盲目厚土情绪的重要旁证。但到底,我们是不能亲自感受,对大河的情绪何以胜过小情小爱,不足以成小家何以成就大家。对祖国的热爱占据了他的所有,以至于他的情感判断里,总让他对北方的河的爱进入偏执,不愿意花心的徐华北在写给海涛的诗歌里提到额尔齐斯河,他觉得唯有他能懂得那些大河,那些大河独属于他。厚土情节,还让他对大河的爱凌驾于对女孩她的爱,在他的自言自语里,总爱以“十二岁的小姑娘”那个沉落在过去的年纪来称呼眼前的姑娘,在大爱面前小爱也就像是在面对一个小姑娘。理想主义占据了他的全部,而他到底是缺乏爱人的能力。张承志倒是很成功地刻画了如此激进偏激的青年。有如此盲目的自信和豪情,我很乐意叫他少年,但他不是。也很成功地表达出那种理想的热情,但到底我是觉得张承志是在对他的描绘中,试图呈现那个革命热情的年代,那是知青们特有的热情,有些残忍的热情。事实上他并不是完美的青年,他写诗写得很烂,自诩对大河的独享也不得不面对身体的背叛,他甚至不善和人交流,除了大篇幅的自言自语以外,他面对海涛离开时,他甚至想过去打她(因为她为返城而背叛了拥抱厚土),在和A机构门卫大妈争执时,他选择激进地去拍门辱骂,以至于最后他更硬闯书记的办公室,无理地说出那些话。尽管我们能从那前言后语里理解这个青年的渴望与无理,但我们无疑也可以预见前路的坎坷会等着他。毕竟空有一腔热情,不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必要充分条件。小说在技巧上也颇有用心。你、我、他,三种人称交替出现。不只是他,获得诺奖的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在小说《灵山》里也尝试过这种人称的试验。只是《北方的河》里,“你”是用在自言自语的对白里,并非确切地在和虚构的你对话。整个故事的快节奏和厚重的理想主义交织,大篇幅内心独白的写作方式在当今显得很不讨巧,轻文学占据年轻读者的阅读视野时,意义已经不是人们追求的内容,但在《北方的河》里会看到那个时代的真诚。毕竟《北方的河》是打上历史烙印的作品。就像如今人们谈到青春时,会想到电影《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但为人鄙夷的《小时代》不切实际的生活恰恰成为90后眼里的青春。但在那个时代的青春里,生命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厚土,献给了集体主义的情怀。那是个模糊个体价值的时代,那是个让人缺少爱人本能的年代,即便是爱情也会想到保尔柯察金与达雅,是啊,那就是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代。用今日视角来看《北方的河》里的时代,那个时代体制已开始打破官民关系,除非他硬闯敲传达室的门,大概一个月都难以达成目标。最后青年他闯进书记的办公室,不容分说地让书记帮他办理准考证。书记虽然心中不悦,倒也面对他“这是人民交给您的工作”“您可以再忙一点”“难道您不是共产党员吗”等要求和质问,获得了书记的应允。到底,那个时代的民众还可以以如此方式和官员对话。如今呢?小说中的理想主义和厚土情节,都成了作者个人经历无法撇开的时代烙印。甚至我们可以揣想,引言里怀疑后带着希望的主题,也和那个思想洪流的时代不无关系。能够在有限的自由中畅快表达,抑或者如北岛等追求自由而转战他乡,你不得不做出选择。有时候,文学不仅仅可以让我们看到某种情怀,更可以透过那些文字,看到一个时代的美好或悲怆。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张承志难道不是神?
  •     不一样的沉重青春,别于《致青春》《中国合伙人》,更别于《小时代》,但却因为触动人心的感情而让人读得情绪起伏。本以为打上时代烙印的文字再版会不讨巧,但是感情从来没有变,时代烙印反而还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通道。北方的河里,少年深重的厚土情结,以及后文革时代的盲从情绪,黑骏马里,那少年诀别的情感,文字里都带着痛感,多年之后,他回去找她,生活在彼此间都打上了距离和陌生感。现实如此,情感尤在,这无疑是最大的忧伤。致我们都回不去的青春,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大概是我们记忆里都有那么一个满怀歉疚的过去,也许我们可以勇敢说声对不起,来自我赎罪让自己放下。
  •     一代人的炽热青春与奋斗
  •     慑服 震惊 吞没 内牛满面
  •     读了《北方的河》,很有力道,后面的还没读
  •     读到中间才发现读完了,哎哟,我总觉得故事才刚开始啊。大龄京籍男子考研心酸历程记……
  •     《北方的河》像中国版的朝气塞林格写的,精力饱满;《黑骏马》写出了带有历史感的再也回不到的过去和美好
  •     从80年代到现在,一直伴随着我……
  •     大龄知青考研记 状物抒情非常强。
  •     由於大學文學課的原因,對張承志有了興趣,這就買了本書,先讀《黑駿馬》再是《北方的河》,都是很好的小說,那種顏色鮮明的張揚,張真是個浪漫之人。最後一章,聽着安利的岡林信康,真是美好的夜晚。
  •     北方河的雄壮,青春的赞歌!
  •     故事还挺喜欢的,文字太真诚了我受不了。
  •     肉体可以衰老,心灵可以残缺,而青春----连青春的错误都是充满魅力的。我就是我,我的北方的河应当是幻想的河,热情的河,青春的河。
  •     人生即如同那彩陶流成的河一般,虽然残破,但不失美丽,为这美好,我们不畏艰险。
  •     深沉和苍凉,就像滚滚流淌着的北方的河。
  •     完全不是我的菜...
  •     大家的作品就是这样的,干净利落,雄美壮阔,没有矫情,没有娇滴滴的迂回
  •     父亲的感觉
  •     愿我们有《北方的河》里的坚持喝勇敢,有《黑骏马》中成熟的爱情。
  •     喜欢《黑骏马》。美丽的草原女儿啊,想抚养一个他爱的男人的孩子,让那个男人活在回忆中,让那段青春永远逝去。
  •     你完全配不上这些北方的河
  •     浑动啊
  •     纯爱不等于是不包含肉欲的,肉欲也可以是爱情的点睛之笔。
  •     是一部男人看的书,充满阳刚之气,一扫阴柔做作之风。
  •     好像找不回/到曾经看《黑骏马》时候的热血感了。一代青年努力重建被毁坏的破碎生活和人生,这种修补也包括对过去自己所作所为的忏悔(然而这一层做得比较敷衍),包括建设未来的渴望和奋斗。湍流击水的男主还是“准”保尔柯察金的塑造模式,带着成长中的英雄式的光环。然而这类故事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往往就很不足观了,作为忏悔的对象、作为衬托、作为破陶罐象喻的引出……结构功能性超过人物本身。河流的象征、对土地的热爱(人文地理学者),以及波澜壮阔心潮澎湃的渲染、描写,都是张承志印记了。
  •     一首青春的滚烫热歌。
  •     我就是我,我的北方的河应当是幻想的河,热情的河,青春的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