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

出版社:上海文艺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32130580
作者:海因里希·海涅
页数:203页

作者简介

此书是作者应巴黎出版商德洛耶之约,为一本在巴黎和莱比锡出版的英国画册所写的解说。原版画册包括了英国著名画家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妇女形象所作的四十五幅铜雕画像,题名为《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海·海涅解说)》(1839)。
  海涅在少年时代便十分迷恋莎士比亚的戏剧。《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是两位世界文化巨人思想碰撞的结晶。海涅由评莎剧女主角出发,纵论文化与社会中的女性,剖析独到,出人意想,同时进展亦庄亦谐的大师风采,亦使此书成为世界文化史上著名的莎士比亚研究成果之一。

书籍目录

一、引言二、悲剧(之一)三、悲剧(之二)四、悲剧(之三)五、喜剧(之一)六、喜剧(之二)

编辑推荐

  此书是作者应巴黎出版商德洛耶之约,为一本在巴黎和莱比锡出版的英国画册所写的解说。原版画册包括了英国著名画家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妇女形象所作的四十五幅铜雕画像,题名为《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海·海涅解说)》(1839)。  海涅在少年时代便十分迷恋莎士比亚的戏剧。《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是两位世界文化巨人思想碰撞的结晶。海涅由评莎剧女主角出发,纵论文化与社会中的女性,剖析独到,出人意想,同时进展亦庄亦谐的大师风采,亦使此书成为世界文化史上著名的莎士比亚研究成果之一。

内容概要

作者:(德)海因里希·海涅 译者:绿原海因里希·海涅,继歌德之后享有世界声誉的德国诗人,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字的最后一位代表。出身犹太商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过拿破仑战争。1825年接受基督教洗礼,获法学博学位。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迁居巴黎,1843年结识马克思,1948年患严重瘫痪症卧床直至逝世。他的早期创作主要有充满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歌集》(1872)和四卷《旅行记》(1826-1831)。旅居法国后,写出代表作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4)和文艺论著《论浪漫派》(1836)、《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1838)等。1844年为支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而写作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受到恩格斯的激赏。

图书封面


 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关于海涅除了他的名字我并不确切地知道更多,尽管一直自称热爱着浪漫主义诗歌。某日闲暇,流连于书库。在一堆散发着古旧气息的卷帙中,信手一抽,定睛三秒便再也不愿放下——《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美哉!当海涅凝望莎翁。不可不说,海涅是个解读文本的高手,而这样的细致必定是与敏感的诗人才情相一致的。因此,这部可看作文学评论的作品就显得精辟而空灵。说到精辟,以海涅年少对莎翁的热爱,这种评论特征便不足为奇。会考时的含泪哽咽的诵读不仅证明了少年海涅对文本的挚爱,也证明了其与莎翁笔下角色情感的共通。“揭开面罩又有何益,如果祸殃逼近身旁?浑浑噩噩才是生路,众醉独醒通向死亡。”若此剧被搬上舞台,海涅理应成为对角色阐释最为到位的戏剧演员之一(起码精神上如此)。莎翁一直被西方文学界成为文艺复兴以来最为伟大的剧作家,其作品的经典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在神圣光环的笼罩下,海涅以清醒的视角如刀片般锋利刺入重重文字,顺着莎翁笔下女性角色的这根线索,道处个中奥妙。视角是使海涅在众多莎翁剧作研究者中独树一帜的重要因素。在男权思想较为严重的当时,这也堪称震撼。或许依靠敏锐的洞察与突出的思考能力笔走偏锋,向来就是海涅的风格。在《威尼斯商人》中,当所有人都在为夏洛克因冷酷无情而受到制裁的结局而感到欣喜时,犹太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却遗留于海涅的视线。莎翁笔下,每个人物都是丰满而生动的。“在诗人身上起了支配作用的世界精神永远比他的个人意愿站得更高,结果他在夏洛克身上尽管表现出刺眼的怪诞,却昭雪了一个不幸的教派,上帝处于某种神秘的情由使它饱经上流和下流暴民的憎恨,而它也不肯对这种憎恨报之以爱。”多年的漂泊与凌辱生成了怨恨,而这怨恨又在夏洛克身上瞬间爆发:雪耻的时刻到了。有何种理由部位自己的种族之荣誉而分歧报复呢?然而一句“哦,杰西卡,我的杰西卡”,所有的恶于父爱下都成为了一种守护,夏洛克绝望的呼喊超出了他对金钱的贪欲。当贪婪的基督教徒因不满他人的贪婪而凌驾于犹大的子孙之上时,丑恶的嘴脸就此显形。披着圣者的外衣,在伤害、唾弃甚至捶打后,放下尊严求助于他人,这是一种怎样的行径?究竟是谁在伪善?究竟是谁冠冕堂皇地违背十诫?究竟谁是上帝最虔诚的子民?究竟是谁兢兢业业努力使“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面对一连串的质问,谁也不会再袒护些什么了,是的,让丑恶暴露于阳光之下还事实以真相是诗人的职责。文学性掩盖下的思想性往往被忽略,但是海涅却用澄澈灵动的语言轻松突破,将深刻的分析寓于诗化的语言中,海涅由此不同于任何评论者。学术化的语言几乎找不到,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中的思维过程,这和海涅本身的文学修养有极大的关联。独出的理论在诗人的眼中往往显得困难而缺乏成效,于是海涅就用感动自我的方式而感动读者。或许评论需要的是客观的视角与中立的态度,但如不先从感情上沦陷何来真正的理解与贯通?而评论的高下也由此可分——在感动与欣喜的陶醉中,清醒地面对评价对象。海涅做到了从一个欣赏者的向一个评判者自由而成功的过渡。饱含热情的海涅让我对抒情性评论重燃希望。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的原始本能的冲动而在接近麻木的状态下淡定自如。将绝对客观作为评论的标准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思想暴力?残酷地遏制本原冲动的方式与黑暗中世纪的极端信仰有何不同?评论成为了思想的宗教裁判所,接近漠然的视角就如同神空洞的眼神。因为爱而丧失爱的能力,这种奇怪的恶性循环何时能够真正终结?海涅无疑为我找到了答案。不能矫情地说,此书是两大思想巨匠精神交锋的产物,因为在莎翁面前海涅永远保持屈膝的姿态与视角。若说在你眼里这世界上有巨人是因为你跪着,那么站起后就该承认差距并且用心地理解,真心地赞美,最后达到自我精神的成长与升华。心有畏惧永远是思想者前进的动力与庇护,如朝圣者一样,思想者为寻找真理而日夜兼程,心灵澄澈。
  •      精神的生活与生活的精神之间的仇怨已经持续了一千八百年之久。   这句话引发我模糊的思考。   精神的生活我清楚,是一种尖锐的呼哨声,时而清晰时而悠远。   生活的精神我不清楚,因为这里面含有了太多太多的岔路口。   我经常站立在某个路口,然后南辕北辙。   关于南辕北辙最优美的解释是:嵇康有天醉酒醒来,跑到门口的凉泉,痛痛快快的喝了2口冰冷的泉水,然后驾驶着他的座驾--鹿车,车上载着一坛竹叶青,带着一个镐头。然后嵇康吟唱了一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白居易看到会哭么?O(∩_∩)O)。其实嵇康当时啸的是:太古遗~~~~~~音~~~~~,死~~~~~~即埋我~~~~~~~.从这8个字可以看出来:第一,四言古体才是太古遗风。第二,喝多酒了的人总要吼叫几句,要不别人怎么能看出来你喝了没哦。继续说南辕北辙。然后嵇康就任鹿随意的奔跑。在茫茫的苍野里,那时候城市建设不好,荒野和今天的荒野不一样。那时候的荒野草高石多,虫蚁野兽也多,反正鹿不是突然被野猪吓的战栗,转继狂奔,便是被深草里的石头拌个跟头,踉跄的拉着喝着竹叶青的嵇康,毫无眉头的转进更深的草丛里。这些草丛大约有1人半高,进去后你便可以仰望星空了,就好像坐在了井里。看到一个车身那么大的天空。嵇康喜欢这样的天空,于是便笑了起来,不对,名士们更喜欢的是啸。好吧,嵇康啸了起来,这一声仿佛一支划破时间,射入我心脏的利箭,顿时让我四肢无力,头昏眼花。我产生如上原因的可能之一是因为我吃饱了。那么继续说南辕北辙。要知道,不管是今天的荒野还是过去的,他们毕竟都是荒芜的。荒芜的心境,荒芜的土地,荒芜的万物,荒芜的季节,荒芜的天空。唯独鹿车行驶到这里,嵇康才觉得:OMG,这里不荒芜了。这里便是极境。关于极境,我恐怕又要废话一些,我建议我不要废话的太多,因为南辕北辙不讲完,我暂时还不想分行>.<。有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游戏公司,制作出完全仿真的程序世界,你可以回到190X年去,你甚至可以进入,完全的进入那个世界生活,一切的一切都是和你能发生的生活一致的。而那个游戏里的程序生成的便于你生活的1和0组合中有一个终于发现了这个世界是荒芜。他驾驶着车,走出小镇,发现小镇外面是无限的黑洞,也就是尚未编排的程序代码。而最终的结局满有意思,编排游戏世界程序的人走出他们的小镇,发现小镇外也是这样的黑洞。这样的黑洞,我想可以先称之为极境。那么继续吧,这段已经很长了...omg...然后嵇康大口的喝了2口竹叶青,两眼有些昏花了,加上天色渐晚(跑了一天,能不晚么,再说是我在叙述,我说咋滴就咋滴!),鹿也气喘着,停滞在这里,鹿其实没比喝酒的人强了多少,跑一天路和喝一天酒都容易使受众体发昏。但是再昏沉的人,再疲倦的鹿也清楚,前面,不再荒芜。这里便是路的尽头,便是野草的尽头,便是荒野的尽头,便是这块土地的缝隙。我不管从这里看出去是黝黑的朦胧,还是清脆的嫩绿,反正到这里了,嵇康就可以考虑赶紧说点啥,之后再做点啥,毕竟都到这了。突然间我想到,如果嵇康这小子在这里弹广陵散,情况可能更好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弹琴郎。其实,嵇康不管走哪条路,错了,是嵇康的小鹿,不管走哪条路,都是到达了这里。我想说的是,南辕北辙啊,其实,你怎么走,都是在南辕北辙。   亲爱的王小二同学,组织刚才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组织不再允许浪费电费的长篇大论,所以组织上要求你一定要言简意赅,然后就是必须分段!   王小波因为排行老二,所以喜欢王二。而我呢,虽然姓王,却不排行老二,但是酒保与书僮都是我的追求,书僮带个书字酒保带着酒字,书和酒是我必须的生活的食量。   而有趣的是,书是思想写的,精神上的;酒却是粮食酿造的,生活中的。   关于精神的生活与生活的精神,最近在看萨特,略有点小感悟,但是为了呼应组织的要求,我就不长篇累牍述说这点小感悟了。   我还是回到正题,虽然是篇给自己看的东西,起码也要正式点,不能老跑题啊。   大多数进入社会后的读书的人,发现了这么一个事情,大意是精神的生活不能作为支撑生活而存在,生活的精神不允许精神的生活挥舞着两把菜刀闹革命。   所以,海涅提出来的这句话,真是太完美了。   只不过,她所说的1800年是指教会的1800年。   毕竟莎士比亚是教会斗争下灰暗世界的一角的偶然产物。   海涅有评价德国古典哲学的能力。   好了,写到这里,酒差不多醒了,嗯,嗯,醉生梦死是该写在我墓志铭上的一句话。应了前面我说过的一句话:第二,喝多酒了的人总要吼叫几句,要不别人怎么能看出来你喝了没哦。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愿你们看看这些优美女性的原貌,从额头驱走你们目前的忧伤。”最美的是水中的奥菲利亚,最高洁的是死前的考狄利娅,最圆形的萌娘,也是我们诗人最爱的三个女性之一,埃及之蛇—克里奥佩特拉。还有两位啊,“假如炽烈的太阳也有月亮的柔和,那我就能拿它同你相比啊,朱丽叶!假如柔和的月亮同时赋有太阳的炽烈,那我就会拿它来比你啊,米兰达!”也就只有诗人能写出这么一气呵成又极具诗意的莎评了吧!
  •     有些篇章很美,比如写埃及艳后的那篇
  •     果然是亦庄亦谐
  •     记得莎翁曾说,女人不是要去了解的,是要去爱的。
  •     太短啦
  •     UMlib. pr2991.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6月第1版
  •     偶遇涂,在402.
  •     海涅是个大才子啊书很好看就是折扣少了点
  •     海涅是个才子~
  •     好.喜欢莎士比亚,喜欢海涅买吧
  •     十分简短,有的不错,有的有局限。
  •     片段..
  •     辛辣尖刻的书,我迷恋他咒骂不列颠的文字。
  •     海涅的文字敏感、细腻、优美,比喻中的主观情绪一目了然。只是喜剧中大段的摘抄有点让人失望。
  •     对一位诗人的最佳评论往往出自另一位诗人。
  •     初看确属正版,先评价下。
  •     翻译的很好
  •     人物评价.特别是关于女性的点评到了极致的程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