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孩子的36种行为语言-教子36计

出版社:武鹏程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2-11出版)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33671686
作者:武鹏程

书籍目录

行为1:爱哭 行为表现:孩子哭起来没完 心理语言:哭是有“感情”在活动 父母高招:先认同孩子的感情 行为2:插嘴 行为表现:大人讲话,孩子插嘴 心理语言:好奇心与表现欲的驱使 父母高招:因地制宜待插嘴 行为3:撒娇 行为表现:撒娇 心理语言:撒娇可以,别任性 父母高招:尊重孩子为前提 行为4:不合群、怕人 行为表现:不敢与小朋友玩 心理语言:不合群原因逐个数 父母高招:玩,让孩子走进人群 行为5:不听指令 行为表现:你说东,他偏往西 心理语言: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父母高招:做孩子“同战壕的战友” 行为6:不按父母说的做 行为表现:故意不听话 心理语言: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父母高招:沟通与理解,鼓励孩子尝试 行为7:说谎 行为表现:“我爸爸比你爸爸厉害多了” 心理语言:谎话就是我的愿望 父母高招:理解孩子的愿望和想象 行为8:不喜欢新事物 行为表现:一个动作百做不厌 心理语言:温故而知新 父母高招:由他去,让孩子自由成长 行为9:摸生殖器 行为表现:手会不由自主去摸它 心理语言:这是什么东西啊 父母高招:用小游戏改正习惯 行筠10:哭闹 行为表现:哭闹变成一种“策略” 心理语言:哭闹,他们拿我没办法 父母高招:简单的策略,强大的作用 行为11:嫉妒 行为表现:不许爸妈碰别的孩子 心理语言:你是我妈妈,不要对他好 父母高招:引导孩子嫉妒变竞争 行为12:打人、咬人 行为表现:打架咬人,看谁还敢 心理语言:动手原因个个数 父母高招:以暴制暴要不得 行为13:赖床 行为表现:叫三遍就是不起床 心理语言:你是大人,我做不到 父母高招:分配责任治赖床 行为14:发呆还是专注 行为表现:关注一个玩具很久 心理语言:我其实什么都没想 父母高招:先观察,再提问 行为15:做家务 行为表现:家中的“小皇帝” 心理语言:你又不给我机会做 父母高招:给孩子“实习”的机会 行为16:乱放玩具 行为表现:乱七八糟的玩具 心理语言:我不是故意的 父母高招:收拾玩具前,告诉孩子步骤 行为17:讨价还价 行为表现:做事前先谈判 心理语言:反正你不答应我就不做 父母高招:调动孩子的快乐指数 行为18:怕黑 行为表现:不敢上厕所 心理语言:不明原因的恐惧 父母高招:用触觉改善恐惧 行为19:画得好还是画得像 行为表现:画画一定要画好吗 心理语言:不断重复画,是孩子在创作 父母高招:转变想法重新理解画画 行为20:模仿 行为表现:不管好坏,孩子爱模仿 心理语言: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手段 父母高招:利用模仿,增强孩子的身体机能 行为21:拒绝吃饭 行为表现:不吃,就不吃 心理语言:心里有事,吃不下 父母高招:了解孩子的想法 行为22:爱发脾气 行为表现:不合心意就发脾气 心理语言:反正父母会示弱 父母高招:忽视教育治愈乱发脾气 行为23:不爱写作业 行为表现:不爱写作业 心理语言:不是我不想写作业 父母高招:引导孩子主动写作业 行为24:趴在桌上写作业 行为表现:一眼瞅不见,就趴在桌上 心理语言:我就不改 父母高招:一巴掌改变坏坐姿 行为25:物归原处 行为表现:拿取物件知道物归原处 心理语言:孩子对秩序的敏感 父母高招:注意小细节,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行为26:规矩 行为表现:有规矩但形同虚设 心理语言:是谁破坏了规矩 父母高招:让孩子守规矩,父母先自省 行为27:做孩子的“伴儿” 行为表现:孩子不喜欢的“陪伴” 心理语言:虽然人多,但是我没有朋友 父母高招:帮孩子找到喜欢的“伴儿” 行为28:看电视 行为表现:看电视不管时间和节目 心理语言:我就爱看电视 父母高招:狠心的“杀手锏” 行为29:孩子背后的靠山 行为表现:爷爷奶奶是靠山 心理语言:三代同堂,有喜也有忧 父母高招:找人当“坏人” 行为30:打针拼命哭 行为表现:打针拼命记 心理语言:不去,害怕 父母高招:缓解孩子对痛苦的恐惧 行为31:害怕洗澡 行为表现:痛苦的洗澡 心理语言:不要洗,害怕 父母高招:换换想法和做法 行为32:自我否定 行为表现:我不是自己 心理语言:“我”为什么是“我” 父母高招:赞赏孩子,让孩子了解自我 行为33:一批评就哭 行为表现:语气重点就哭 心理语言:是不是不再爱我了 父母高招:一点点改变孩子 行为34:外面的“小大人” 行为表现:在外“小大人”,在家“小人大” 心理语言:执拗敏感期让孩子变了性格 父母高招:父母多学习 行为35:不睡觉 行为表现:晚上老是要开灯,不睡觉 心理语言:为了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母高招:别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抱怨 行为36:装哭 行为表现:孩子爱装哭 心理语言:你看看我的情绪 父母高招: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

编辑推荐

《教子36计:揭秘孩子的36种行为语言》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孩子第一次对家长说“不”时,父母就该提高警惕。孩子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行为,不愿意别人来干涉。 但是,孩子如果到了三岁左右还没出现反抗就不正常了。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左右没有出现反抗期,长大后经常精神不振、意志薄弱。对这些儿童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效果却不明显。 那么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安全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首先,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的将来抱着很大希望。常常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夸奖身边优秀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努力一点,也能像他们一样优秀。其实,家长对孩子抱有希望本身没错,但是,在孩子面前常常提起别人的优点,孩子会认为自己怎么做都做不好,干脆什么都不做了。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也因此远离父母。 所以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不能把望子成龙的心情表现得太强烈,给孩子适当的鼓励,才能让孩子找回自信。 第二,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教育孩子。 林太太一家在超市购物,给儿子买了新的玩具赛车。正好,同事牵着他的孩子小宝过来问好。林太太看到小宝一直盯着儿子的玩具赛车,便对儿子说:“明明,赛车给小宝玩一下。”明明玩得正开心呢,没空理妈妈的话,仍旧自己玩着。林太太刚想上去抢玩具车,被站在一旁的林先生拦住了。林先生蹲下来跟儿子说:“明明把赛车给小弟弟玩一下好不好,我知道明明最会照顾弟弟了。”于是明明很大方地把赛车递给了小宝。 林太太觉得儿子不懂事,是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在遭到儿子反对后,还准备采取行动来阻止儿子不懂事的行为。这样做会使孩子对家长产生敌意,认为妈妈总是跟自己作对。而林先生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就不一样了,用平等的口气跟孩子商量,孩子自然会懂其中的道理。 第三,家长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跟孩子说话。 孩子在自我意识还没确立的时候,会很听家长的话,家长说什么,孩子就会服从。但是到了孩子认识到自己也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的时候,会慢慢发现家长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在潜意识里,他会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不满。如果家长态度过于强硬,往往会导致两种结果: 一是把孩子的独立意识强行压制回去,孩子逆来顺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判断力,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二是你说东,他往西,就是要和你对着干。用故意反抗来表达心里的不满,并在反抗中获得成就感。 孩子在这个时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会对父母的话进行筛选。父母要多理解孩子,多跟孩子沟通。以下几个方法家长可以采用,以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第一,给孩子提供选择,当然这个选择必须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例如:“吃完饭就可以到小朋友家里玩,不吃饭就不能去了。”这样,让孩子选择吃还是不吃。 第二,给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规定每天什么时间可以玩。给孩子的时间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时不能让孩子总是做功课,而玩的时间只有一点点。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衡量到底多少时间合适。 第三,如果孩子还是逆反,就要对孩子实行一些惩罚。这里的惩罚不是指皮肉之苦。例如,孩子喜欢搭积木,那今天就不给孩子积木玩,并且要向孩子交代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第四,利用孩子好胜的心态。孩子不穿衣,你可以说:“呀,原来我们家宝宝不会穿衣服”这类的话来激他。孩子都是争强好胜的,就会做出反应:“谁说我不会,我穿给你看。”这种方法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揭秘孩子的36种行为语言-教子36计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