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量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42651838
作者:(奥) 布洛赫
页数:167页

作者简介

名人推荐
布洛赫生命的线路(circuit)和创造力,他的工作场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圆;相反,它更像一个三角形,其每一边都能被准确地标识出来:文学-知识-行动。惟有他,才能以其独特性充满这个三角地带。
——汉娜·阿伦特
我对赫尔曼·布洛赫怀有崇高的敬意。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优秀的诗人。他的《梦游人》是一部令人钦佩的作品,而且我认为他的《维吉尔之死》是迄今人们运用小说这个灵活的手段所进行的最独特和最透彻的尝试之一。
——托马斯·曼
赫尔曼·布洛赫是继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维吉尔之死》是继《尤利西斯》之后小说艺术真正的突破。
——乔治·斯坦纳
赫尔曼·布洛赫的《梦游人》是我反复称赞的一部作品,它包含了后普鲁斯特小说所有可能性的萌芽。
——米兰·昆德拉
内容简介
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理夏德是大学教师,从事代数的研究。理夏德对不确定性有着几乎本能的厌恶,这主要源于童年时期其父难以捉摸的性格和行为所带来的压抑感,并由此导致其逆向发展为对数学确定的追求。整篇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描述一般限于理夏德的家庭、同事、情感、工作,令人意外的情节就是其小弟的突然自杀。但小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张力,即对活生生的生活和无比清晰而令人眩晕的宇宙之间的冲突。理夏德对自己的生活不感兴趣,专注于清晰完美的数学世界,而理夏德父亲的难以捉摸如同黑夜,乃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与理夏德所追求的稳定明确符号世界的否证。而小弟的自杀则将理夏德重新带回了现实世界。
布洛赫的小说不追求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也相对松散自由,往往杂糅多种文体,但处处透出强大的哲学和思想背景,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对现代人及其社会的存在本身的探究。米兰·昆德拉对布洛赫极为推崇,认为他是中欧小说传统中最重要的作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博尔赫斯也曾评论过这部中篇小说。

内容概要

赫尔曼·布洛赫,1886年生于奥地利,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因受纳粹迫害,流亡美国,1951年在美国心脏病发作去世。主要作品《梦游人》、《未知量》、《维吉尔之死》等。


 未知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期待布洛赫好多年,一直想读他的《梦游人》,估计还得等些年头,据说偶人正在翻译《维吉尔之死》,相反,《维吉尔之死》这本书我的兴趣算不上有多大。前阵子看到流畅翻译了《布洛赫传》,在搞众筹出版,差不多一年过去了,还不见出版,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好在先出来一本《未知量》,至少可以解决一下饥饿,先读读再说。
  •     赫尔曼·布洛赫(1886——1951),奥地利作家,与弗兰茨·卡夫卡、罗伯特·穆齐尔和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被米兰·昆德拉称为“中欧四杰”。1886年11月1日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家庭。在维也纳接受工程师的训练并研习哲学与数学。他逐渐融入了维也纳的知识分子生活,结识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家),莱纳·里尔克(诗人)和罗伯特·穆齐尔(小说家,创作了巨著《没有个性的人》)等人。《梦游者》是其45岁时出版的首部重要作品(受到米兰·昆德拉和卡洛斯·富恩特斯高度的推崇)。1938年,他被纳粹当做颠覆份子关入监狱,随后在朋友(其中包括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发起的营救运动中获释,流亡至美国。晚年一直在耶鲁大学研究群众心理学。1951年5月30日死于心脏病。《维吉尔之死》初版于1945年,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清白无辜》在1950年出版。(词条创建者:《梦游者》译者郑流畅)文中摘抄的三句话:1. 世界在我们的内部,而不是外部燃烧。2. 一个真正的数学家用不着会算数。3. 一个孤立的事件既无意义,又有罪。
  •     (写于2015年底的一篇日记。)1、这一年并不顺利。我曾幻想过:爱因斯坦在1905年和1915年分别发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以及其他许多重要论文,史称“奇迹之年”,那我在2015年要完成什么呢?我要把淘宝店经营好,同时出版三四本译作,以及,等等,让这一年成为自己生命中小小的“奇迹之年”。(幻想的时候可以不要脸地拿自己跟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但事与愿违,我面对的是:生意失败、翻译艰难、家里负债、身边有人来了又走,以及我父亲的中年危机。2、我从2012年初开始尝试翻译文学作品,到现在快满四年了。当初决定辞掉货运站的苦力活,留在家里翻译,我父亲是极力反对的。他干过三样工作:泥瓦匠、黑车司机、与人合伙做染料生意。结果不是赚不到钱,就是意外连连,再加上身边的朋友早就飞黄腾达,今天奔驰,明天宝马,他却连家里的楼都没能建好,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要培养,所以非常苦恼。他曾寄希望于我,谁知我接连两次高考失败,离开学校打了半年工,又准备回家游手好闲。而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家里建房子负了债,我这样打工也不是办法。翻译或许能让我在实现文学理想的同时,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3、事实证明,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第一年在家,我要不断地跟人解释我在干什么,同时译一些短篇小说和随笔换点稿费当零花钱,以便继续跟布洛赫的《梦游人》交战(目前完成了三分之二左右)。第二年在家,我在朋友的鼓动下,开了一家淘宝店卖我们汕头的土特产:女性内衣。同时开始翻译《布洛赫传》和布洛赫的小长篇《未知量》。第三年在家,朋友的两家淘宝店都做到了皇冠的等级,还赚到本钱开起了一家天猫店;而我在夏天赚的钱却在双十一全部赔光,完成的《布洛赫传》也因资金问题没能顺利出版,无奈之下,只好接下一些出版社的校订工作,同时翻译《未知量》和马拉帕尔泰的小说《皮》。第四年在家,朋友结婚生子、买车盖楼,我身边的人却走了。在迷茫中,我继续翻译《皮》,接下《契斯传》的翻译工作,等待《未知量》出版。我父亲和他朋友的对比仿佛在我和朋友身上重演。4、在我苦苦挣扎的这几年,有两位译者相继因抑郁症离开人世:一位是孙仲旭老师,《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经典名著的译者;一位是杜常婧女士,她译介过我喜爱的捷克小说家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的作品。前阵子,一位和我年龄相仿、专注于翻译帕韦泽诗歌的朋友凌晨在网上留下遗书,准备寻短见,幸好被及时阻止。这一切都让人沮丧。在最压抑的阶段,我的手腕也时时渴望着刀片,但这并不是自杀倾向,自杀也不是我的哲学,这只是一种自我防护机制:通过想象来避免现实的危险。可以说,在这一问题上,我还是比较幸运的。5、《未知量》在去年春节前交稿,今年4月份出版社寄来校样,需要改动的地方不多,但到了9月份才完成封面设计,开始印刷,11月8日我收到两本样书,但又赶上年底,到现在仍未上市。希望接下来我译的《皮》、《契斯传》、《布洛赫传》和其他作品能顺利和读者见面。明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就要满24岁了。24岁完成这些,有人觉得多,有人觉得少,我尽力了。(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U4MDk4MA==&mid=400813545&idx=1&sn=d91b6765f827ecacaaa05e7eae515e4b&scene=1&srcid=0723nHhhwR8mUQmGHci9cVDp#rd )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如何理解奥托之死?他应该是全书中最“未知”的人物。如何理解他在母亲和卡尔之间尴尬的位置?性嫉妒的真正劝导(布鲁姆)?镜像的暴力?
  •     對翻譯和裝幀都有更高期望⋯⋯
  •     凝练
  •     不想说话
  •     转译有意思吗?
  •     凄清0411
  •     我理解了问题的起源及逻辑上的高潮与结论,但并未能顺着同样的轨迹获得可辨的完结章,焦躁。
  •     需要二刷。
  •     谢谢译者,想对你说不要放弃!
  •     翻译还不错
  •     布洛赫的写法好敏感喔,随时随地的思辨,读起来却自然顺畅,也可能是出于对家族故事的偏好,期待「梦游人」能快点出版。
  •     看外国文学短评长瓶总免不了看到挑翻译问题的,如果真是严重的大问题,就罢了,在小问题上吹毛求疵,真是挺无聊的。说回《未知量》,译文很吸引人,跟译者名一样,流畅。十万字的小说,有一种很奇妙的力量,冷清清的,天文台,苏珊的房间,母亲对岁月的惆怅,奥托的焦躁和理夏德的内心各种思想的碰撞,都跃然纸上,看完之后又立刻快速翻了一遍,并朗读了死亡思考的片段,惆怅。
  •     spine chill reading
  •     译者那种精准密度的翻译之美让人感慨
  •     唯一的確定性源自死亡──死亡突破符號的重圍、粉碎贅重的偶像、在黑暗中發現新的黑暗。想起托馬斯.曼在《死於威尼斯》裡說:Knowledge has compassion with abyss. |譯文的確有幾處人稱指代不明的情況。
  •     精湛而凝练的布洛赫。思辨好看,有时能让人想起托马斯·曼的《魔山》,但这本更具抽象的象征意义。奥托死后,关于“知识”的阐述值得反复读,翻译也非常好。《未知量》或许能跟《斯通纳》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互文?(主题内容设置、偶尔的诗意以及译者的着力点等方面)总之,继续期待《梦游人》。
  •     “对于维特布雷希特而言,每个假期都是对生活的连续性的一种令人不快的中断。”竟然有同感233/一个不负责任的说法:整个西方文化都是柏拉图的注脚,不管是文学,还是哲学,抑或是数学……
  •     情节并不复杂,一句话:生活打败了符号。但是布洛赫是我很向往的一种写作方式,大段地思辨却不讨厌。
  •     期待布洛赫和译者的第二本。
  •     米兰·昆德拉“到处”称赞赫尔曼·布洛赫,之前找过好几次但一直没有中译本,现在终于有了一本。虽然不是布洛赫最有名的作品,但还是能看出他探讨内在世界的激情与才华。译文很流畅,会持续关注译者的新作品。
  •     迟来了许久的布洛赫
  •     今年看完的第一本书…
  •     流畅的书
  •     喜爱的现代主义风格。更加期待《梦游人》。从此喜爱的现代主义作家名单上可以再添一人。
  •     1.看流畅的报道才知道布洛赫的书,流畅翻译得很好,23岁啊,精确。2.布洛赫继承了德国哲学的思辨态度来写小说,主题是爱和知识,奥托死后,理夏德那段想法将此合二为一,尤其动人。卡博士讽刺当下知识不受人尊重,理坦然说任何时代都如此。真是明察。3.期待布洛赫其他译作引入。
  •     有意思的作者
  •     诗人的笔触,游走在思维奔逸与数理理论和凡俗生活之间,像阿拉伯世界的织锦,繁复细致蜷曲,散发着异端的魅惑。
  •     好看,但觉得第五章应该再短一点。结构上不是特别精致,但够看了,译文也流畅。气质特别像基神的电影不过再冷峻一些。喜欢数学天体小哲思的东西织进去,有一种智慧的沉着和庞大感。封面不是特别精致但挺喜欢的,就是灰冷水底的气息。
  •     初读很惊艳,后发现太过于“理论化”了——甚至比哲学在穆齐尔中的比重还要大,同时作者想表达的东西——知识,或者数学、数学之外、知识之外、存在本身或者别的什么——太多了,十万字的中篇很难表达清楚。同样惊艳的是对译者的生平的了解。期待《维吉尔之死》和《梦游人》
  •     好看。理夏德想待在有序、理性的世界里,并借此找到某种坚定的,可以据此生活下去的东西,但被爱击中,无法开解,才一度认为这是“罪恶”。他需要不断说服自己,用“宏大”的理论来诠释心灵“微小”的悸动,这里作家写得特别好,一点也没有不对等感。最后因一场死亡而豁然开朗,想起前段时间读的the hours也是这个路数。理夏德不再战战兢兢,即使晓得生活洪流的骇人之处,也可以坦然前行了。
  •     译者吸引我去读的。23岁的年龄实在让人赞叹。翻译得确实流畅。
  •     在“精准”方向上尚有余地
  •     拯救之书之一。第二遍读,才认识。
  •     翻译的蛮好
  •     认真详细的表述了一个问题并给出暂且的答案可是证明还不够衔接 希望后来人能够确认答案的正确性并给出详细的证明
  •     布洛赫一定很懂黑夜。
  •     出乎意料地好。
  •     富有哲学思想的书,但读着很流畅,也许与译者有关。希望能早日看到《梦游人》的译本。
  •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线性解决
  •     书很好,美中不足的是译文生硬,缺乏美感。
  •     理夏德是我们中的每一个,学习从黑暗步入黑暗
  •     对于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知识”的恐惧。
  •     生活在继续。
  •     对于存在不确定性的恐惧、追求存在主义的本质、极好的象征主义、对内在世界的黑暗的无尽的适应与思考。
  •     真正的数学家并不需要会算数。布洛赫国内首译。
  •     很喜欢布洛赫这种穿插思辨的写法。理性终归会和非理性和解。
  •     我想起的也是《斯通纳》
  •     译者比妓女更恶心。
  •     直觉感受很像思辨性更强的《斯通纳》文笔很好又富有诗意,将极其抽象的思维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真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阅读体验。一直有一个画面在我的脑海里,绝对的黑中一个绝对的白色的圆线,那是生活,爱,自我,宇宙,可把控和不可把控的一切。
  •     我看书为何永远那么注重人物内心形态?渴求同每一个主人公形成共鸣。这共鸣在理夏德对父亲的情感上我又找到了。但是苦恼的是,除此之外,我一无所获。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看一本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