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1986-7
ISBN:9787208002296
作者:时蓉华 编
页数:386页

作者简介

本书初版于1986年,至今已重印13次,总印数26万,被许多大学选为非心理等专业的选修课教材,也被不少党校、行政学院等选为干部培训的教材。许多青年也读它以提高自身素养。与同类书相比,本书的特点简明、通俗、系统,基础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此次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进行了修订,部分调整了结构,增加了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和相符、利他侵犯等个人行为的内容,对案例作了适当调整,对文字进行校订。 
本书共计十四章,深入浅出的向大家介绍了: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相辅相成、彼得罗夫斯基的动机系统理论、紧急状态下的冷漠行为、团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等等,让我们能够看清社会、理性地分析社会现实,指导我们的自身行为。

书籍目录

第二版序言序   陈元晖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动向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动向第三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与类别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获得  第四节  道德社会化理论第四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对人关系中的自我表现  第四节  自我评价第五章   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第一节  男女性别角色概述  第二节  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男女性别角色心理差异的理论  第四节  男女性别角色心理差异面面观第六章   社会动机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第二节  社会动机的分类  第三节  彼得罗夫斯基的动机系统理论  第四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范围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四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第八章   社会态度  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  第二节  社会态度转变的方法  第三节  社会态度转变的主客观因素  第四节  社会态度转变的理论  第五节  社会态度的测量第九章   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  第一节  模仿和流行  第二节  社会舆论和流言  第三节  暗示与竞赛第十章 相符行为  第一节  从众  第二节  众从  第三节  服从第十一章 利他行为  第一节  利他行为概述  第二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第三节  紧急状态下的冷漠行为第十二章 侵犯行为  第一节  侵犯行为概述  第二节  侵犯理论  第三节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第四节  侵犯行为的控制第十三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沟通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第十四章 团体心理  第一节  团体概述  第二节  团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团体的领导人主要参考书目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社会心理学在近代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是薄弱的环节。解放前在一些设有心理学系的大学中,社会心理学并不是必修的课程,社会心理学只在社会学系中讲授一些课时,但也是居于社会学的附庸的地位。解放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处于同样的命运,同被认为属资产阶级的反动货色而被抛弃掉。极左思想在学术界中的影响,表现之一就是简单地随心所欲地宣称某种学科是资产阶级的,因此人们就不敢去问津了。如果有人敢涉足禁区,就成为十目所视和十手所指的人物了。我们应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所遗留下的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正确的文化政策,社会学的研究得到了支持,社会心理学也得到了新生。现在在设有心理学系和社会学系的大学里,开始开设了社会心理学课程。由于教学上的需要,社会心理学讲义陆续编写出来。又由于这一门学科恢复的时间还不长,所以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这一类的书籍,还不很多,时蓉华同志这一本《社会心理学》,算是出版较早的一本吧!有句成语叫做“抛砖引玉”,这一本著作是“砖”还是“玉”,还要由读者去评定,即使是“砖”,能够从它引出“玉”来,这块“砖”也是值得重视的。为“玉”作序固然光荣,但为“砖”作序也一样光荣。我不曾为同行们写过序,但这一次却破例为这一本书写序,因为无论是“玉”还是“砖”,都必须向大家推荐,提倡研究社会心理学,发展社会心理学,使社会心理学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社会心理学会的会员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为时蓉华同志这本《社会心理学》写序言的目的。    一本书的序言,一般是由作者自己写的,内容应该包括本书的概要介绍,主要的思想线索,写作的过程和经验,研究的方法和心得等等。如果由别人来写,不外起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向读者推荐和介绍;第二,对本书进行评价。如果要达到这两个目的,我想不应该由写序言的人来做,应该由读者自己解决。既然书到手了,在进行阅读了,何必再由他人置喙。评价也应该由读者自己来做,读者自己会有判别力的。所以,我主张由书的作者写序言,而现在我又为什么不揣谫陋写起序来了?我的目的不是评价本书,而是想借序言的简短篇幅,向读者宣传社会心理学的作用,并向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建议。      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这块特殊物质中的反映。心理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生理心理学或大脑两半球机能的研究是心理学的基础,但人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诸现实,都对人发生影响,反映在人脑中,成为人的心理产生的客观条件。本书在总论之后,即谈到社会化问题,人的行为是社会化了的行为,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产生  的。行为的取舍和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都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和个性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不经过社会化的个性,也没有不具个性的社会化,正如本书著者所说的: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法对人们施加影响,而个人也随时随地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对社会环境作出种种反应,反作用于社会环境。对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将会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要加强。同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中,社会心理学也会发挥它的一定的作用,如在工厂管理中,如果管理部门懂得人际关系的道理,懂得人和机器的关系的心理因素,懂得集体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团结集体,和衷共济,将起一定的作用。又如,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形成班集体,树立集体观念,这对在集体中锻炼人的意志和培养人的情感,将起一定的作用。所以社会心理学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门急需大力发展的学科,时蓉华同志的著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社会心理学著作涌现,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由于多年间断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这恢复研究的开始时期,自然不免对外国心理学有所借鉴,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前途必须走中国化的道路。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集体的精神支柱,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准则,政治信仰在群众生活中的作用,人的社会心理的民族因素,社会化的道路,如此种种都与西方国家不同,如果只求其同,将会脱离实际,把理论变成教条。如果强调中国化但求其异,也将失去借鉴的机会。但中国化是方向,而借鉴只是手段,是为达到目的服务的。我相信:社会心理学一定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有益的贡献。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     陈元晖                                                       甲子年冬至于北京

章节摘录

书摘    一、单一支配理论    单一支配理论如快乐说、权力说、同情说等都是哲学家们的主观思辨,虽然缺乏客观事实的根据,但是直至20世纪20年代,单一支配理论仍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早期的社会学家与社会心理学家,也曾接受过单一支配理论。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都企图用单一原则来解释人们的社会心理现象。单一支配理论虽然缺乏科学的根据,但这些论述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    (一)快乐说        占代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著名的哲学家本瑟姆提出,快乐是支配人类行为的原则,认为人们的行为总是趋利避害,追求快乐与幸福,逃避痛苦与不幸,因此苦乐的感受就成为人们行为的主要原因。本瑟姆还认为,感受到的苦乐程度可加以数量化,可以从快乐与痛苦的持久性方面加以测定。当时他虽然提不出衡量苦乐程度的客观指标,但他认为苦乐的感受可以从动机力量和活动方向方面加以衡量,这些见解在当时来说已经相当新鲜。    这一学说后来影响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天生的,是所有生物性本能欲望的总组合,它专门追求快乐以满足欲望。精神分析学以快乐原则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动力,当痛苦的经验遭到压抑之后就成为下意识而存在于个人的心理体系之中。    以后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都同意上述观点,认为趋利避害是人们行为的动机,也是一种解除生理心理紧张的方法。也就是说,快乐和痛苦的感受能推动个人的行为,从而能缓和痛苦,增加快乐。    可以认为,追求快乐确实可以支配和影响人们的一些行为,但并不能解释人们的全部行为。所以,快乐原则决不是人们行为的唯一原因。快乐说只是生理性的苦乐标准,是以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为其前提的。    麦独孤指出,快乐原则不能成为人们行为的动机,它只能是人的本能的指标,趋利避害是人类本能的表现。    (二)自我说    自我说也称权力说,最早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提出。他认为人的基本行为是权力的追求,因此人类的行为表现为自我的热情与自我的力量。因为人们要获得快乐,其前提是必须自己有力量,有权力,于是人们就不断地争取权力、追求权力,有了权力才能建立自我。       霍布斯这一思想为后人所发展与继承,认为人的行为是受权力的欲望所驱使,称为自我原则,也称为权力说。      自我原则影响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尊、自我意识、角色与地位以及自我调节机能等概念。直到今天,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自我原则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自我说与快乐说一样,它虽然可以支配人们的一些行为,然而却不是制约人们行为的唯一因素。    自我意识,是从周围人们的期待与评价自己的过程中由主观体验到而发展起来的,自己觉察到对方的态度与言语中所包含的内容,于是就丰富了自我意识的内容并发生分化,从人们对自己情感与评价的意识发展为自我态度。柯里把自我意识这一侧面称为“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就是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就像自己站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的一切一样。这面镜子就是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柯里指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可以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我们把自己的容貌、姿态、服装等作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在镜子中细细观察,总以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其美丑,如果符合标准感到喜悦,否则就表现出不高兴的形象。同样,个体在想象他人心目中关于自己的姿态、行为方式、性格等,也会时而高兴,时而悲伤。例如一个中学生在想象中,以为班主任对他的印象很好或不好,从而会产生某种情绪体验,对自己满意或不满意。    柯里认为,自我意识的形象包括三个因素:    1.关于被他人看到自己的姿态的自我觉察。    2.关于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评价与判断的自我想象。    3.关于对自己怀有的某种感情——自尊或自卑。    其中第二个因素在实际中是有重要意义的,而第三个因素是由第二个因素决定的。由于想象到他人对于自己是夸奖的或是贬低的,因而就发生了自尊或自卑的心理。    (五)自我意识是主客观的统一    1.自我意识的客观性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如自尊心等,决不是在封闭着的自我意识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在与周围各种各样的人们的接触中。注意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想象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以此为素材,把它作为一个客观标准而内化到自己的心理结构之中,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我形象。也就是说,个体对自己的形象和自己感情的体会是依存于个体和他人的接触,想象他人对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而形成的。但是在实际上,从他人眼睛里正是反映了当时社会规定的角色要求和团体的价值体系与价值观,这一点是不能够忽视的。例如,某人怀有一种合理的自尊心,因为他体会到周围人们都看得起他,这正是人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体系与价值观,由于他助人为乐,学习努力,见义勇为等,这些品质与行为方式是得到社会肯定的,已被人们内化为他们主观评价的依据。由此可见,自我意识是社会评价的反映,是社会价值观的反映。       只要社会上人们的某种行为有新奇性,许多人就会竞相模仿,从而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流行。    (一)流行的特征        流行,是指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较短时间内,由于追求某种行为方式,并使之在整个社会中到处可见,从而使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了连锁性感染。流行亦可称为社会风尚。例如,对于新的服装、新的发式,许多人都去仿效,就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也就是流行。    流行的特征,一般表现为突然迅速的扩展与蔓延,又在较短时间内消失,有个时期,社会上流行着开发儿童智力的玩具——魔方,一时间在全国各大城市十分流行,发展得特别快,可没有多久,红极一时的魔方在市场上又销声匿迹了。流行的电影歌曲同样也是这样,一支优美动人的电影歌曲可以在几天之内脍炙人口,但曾几何时,人们又在追求其他歌曲,了。在现代社会,电影、电视、杂志等大众媒体发展飞速,通过大量传播,人们可以了解外地及外国最时兴的东西,从而加速了流行的兴衰。但是,服装的流—行相对来说,有一定的持续性,而流行歌曲、玩具之类,其兴衰速度最快口    流行有循环的特点。这在人们的服装方面表现更为显著。如男女长裤裤腿的宽窄,上衣的长短,衣服领子的形状等,都是周而复始,只是把各个部位加以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已。   流行不同于风俗习惯。风俗习惯的历史悠久,比较巩固,而流行是一种风气,故称“风靡千时”、“风行一时”。    流行又不同于伦理道德,它没有伦理道德那样威力大,但当它风行一时的时候,对伦理道德既可以起破坏的作用,也可以起巩固某些行为规范的作用。    流行也不同于法律。法律具有强制性,人们慑于法律的威力必须遵守,否则,违法就要受到刑事处分。流行不具有强制性,但是一些好的风尚、有益的流行可以起到法律所无法起的作用。例如,新婚夫妇旅行结婚的社会风气是不能依靠法律条文或行政命令来推广的。然而,一些不良的流行、坏的社会风尚往往对道德起着冲击的作用。如有些青年骑着跑车、摩托车,加大了速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神气十足,许多青年亦竞相仿效。这种流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不利于社会治安。由此可见,某些流行对社会意识形态发生积极作用,而另一些流行则发生消极作用。    一种风尚如果发生在权威身上,则流传速度更快。《韩非子》上曾有一则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颜色的衣服,故而使得全国的老百姓也都仿效穿紫色衣服。桓公对此十分担心,对管仲讲,“我们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很贵,老百姓都这样做,怎么办?”管仲向桓公献策道:“你若要阻止这种风气,首先是自己不穿,还要告诉左右大臣说,自己不喜欢紫色衣服,你以后凡是看到穿紫色衣服的,必须讲‘吾嫌紫色臭’。”齐桓公愿意试试看,于是一天之内左右大臣都不穿紫色衣服,一个月之内国内的老百姓也都不穿紫色衣服,一年之内.他所统治的地区内也无人穿紫色衣服。     一般说来,流行只要不违反社会规范,可以允许人们自由地去选择,如女青年染彩发、穿高跟鞋等,完全可以由人们任意选择,社会并不禁止。但不良的流行必须予以禁止。例如,中小学生抽烟、喝酒,这在学校里是被禁止的。    社会心理学家还发现,流行有年龄与性别的差异。一般讲,女性比男性追求流行,青年比老年追求流行。在性格上,脾气容易变化的人、喜欢华丽的人,对流行特别敏感;此外,虚荣心、好奇心、好胜心强的人都比较追求流行。    ……

图书封面


 社会心理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可以说这是我国比较早的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书,书不厚,但内容很充实,不会有看不下去的感觉。作为一般了解已经够了。由于出版时间较早,可能资料上、观点上有值得思考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此书还是很好的。
  •     从题目来看,社会心理学,一方面与社会学有关,一方面又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故此,对于社会心理学,观点分为两派,一派侧重于社会方面,另一派,更侧重于从心理学方面分析。我比较倾向于 后一种,但是并不是说可以忽略社会学,若粗略的按照比例分一下的话,社会学:心理学=4:6。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已经个人对社会的反影响。所以,个人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这是人的社会属性。所以,每一个人,只要他曾比较深入的在一种社会环境中成长,特别是从刚出生到思想成型这段时间里是在一个社会环境中生活的话,那么不论他以后去到了哪里,身上必然带有这个社会环境的印记,这种印记永远跟随他,这就造成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个人全球化的一种矛盾,如何平衡这种矛盾,将是“全球人”的一大挑战。从另一方面来讲,个人是可以影响社会发展变化的方向的,所以我对那种一味抱怨自己国家这儿不好那儿不好,想要出国的这种逃避人生观持否定态度。这样的人是弱者。对于人生的强者来说,问题不是自己的国家有多么的不好,而是如何使它变的比现在好。在今天,爱国主义并没有过时,相反,是更重要了。虽然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是可以清晰的看到,但是全球全球化的雏形“欧盟”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面临解体的危险。但是正如我们所提倡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强调的,对于爱国主义也要与时俱进。在今天,爱国主义的内涵,跟以前的定是有所不同的,今天的爱国主义,并不再是盲目的、狭隘的爱国主义,并不是保护主义。今天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积极的爱国主义,要爱自己的国家,不掩瑜,不自卑,不抛弃。要知道,历史是由人创造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为什么要用这本教材呢。。。
  •     物流速度很快。刚拿到,随便翻看了下,书的质量还好,不过感觉纸张太白,字迹偏浅。内容暂时不好说,没仔细看。
  •     考试用到才买的,中国的心理学太不实用,用一个月的时间背书来考试,再过一个月忘掉。。。
  •     书很好,送货也很快,虽然已经这么久了,还是想给个好评~
  •     不错的书,很实惠的价格~
  •     我是要考学校心理咨询师,所以考试必须买的,后来又有其他替代本了,但还是觉得值得一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