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天府

出版社:唐荣尧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225045382
作者:唐荣尧

后记

我站在高山望平川,看见人间四月的天    四月的花儿红艳艳,四月的人儿把家还    把我交给高高的贺兰山,带你来到宁夏川    站在贺兰山往西看,苍天般的阿拉善    站在贺兰山往东看,绿茵茵的宁夏川    贺兰山下,黄河边    这里是我的家乡,宁夏川——    正月里的鱼儿水上漂,二月里春风像剪刀    三月里的桃花开满园,四月里是那晴朗朗的天    梨花染白南长滩,枸杞园里藏着中宁姑娘的脸蛋蛋    吴忠的码头上起狼烟,金银财宝汇银川    放马灵州的唐天子,渡舟横城的西夏王    眼看着就到了石嘴山,听我给你唱一段    看一路青草过前川,听一河歌声我走平原    川叫宁夏川,我梦里的家园    当我写下这段带有民谣味道的歌词时,心里涌起小时候在家乡常听到的一句话:“去底下背粮!”按照黄河的流向,故乡的人总是将相对家乡处于黄河下游的宁夏平原称为“底下”。故乡的人总是在凶年前往宁夏平原找粮。这让我小时就有个印象——宁夏平原是富足的!    没想到,到我动笔写这本书时,我已经在这片富足的土地上生活了13个年头了,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历史文化上、精神层面上,她都是丰足的。    这片藏在中国腹心的平原,会让来这里生活的人感到幸福的,无论是3万年前从西伯利亚高原辗转而来的古人类,还是将这里的一片片青草踏在脚下的戎、狄、羌、匈奴,甚至来自西域地区的粟特等昭武九姓;无论是从黄土高原上一路征杀而来的党项人,还是将这里作为挺进中原的蒙古人,他们在宁夏平原留下的不仅是传统历史视野评判下的征杀足迹,更是从平原四周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进入这里。一眼绿色里,他们在一声惊叹里放下鞍鞯,面朝大河,开始背离游牧生活,将自己的部族置放进自秦汉时期已经开始的农耕生活景图中,并将这种景图作为一种生活上的享足。从这个意义上说,宁夏平原何尝不是进入信史以来黄河造就的最大驿站?这个驿站里来来往往的移民、走卒、贩夫、商旅、僧人等,构成了平原开放、纳容的性格。    这片土地在千年间缓慢的历史流程中迈着从容的脚步,同时,她又以每个时代里看不见的疾迅步履,发展着自己。一快一慢之间,这片土地自信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这片土地,需要一部从人文角度解读的书,向世人展读她在这快与慢之间的韵味。    这是一个“快书”的时代,2009年6月26日,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突然去世,7月3日,现代出版社编辑的反映杰克逊事迹的《天堂里的太空步》一书就出现在了王府井新华书店的书架上,从选题到上架,一本书仅用了7天。如果把出书比作开车,这本书和时下许多的“快书”一样,是那种在高速公路上体验速度之美的,如果,有一辆赶着牛车式的写作者,在一个快书年代里写宁夏平原,会是怎样的?当我想到这个问题时,我正在这本书的写作中。    我一直是个“慢书”写作者,2008年初,“中国十大新天府”的评选结果揭晓,宁夏平原出乎社会各界地入围,由于我参加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这件事,曾经就宁夏平原能否入围十大新天府向该杂志撰写过三篇文章。所以,当出版社的编辑约我来完成这本书时,没有什么顾虑就答应了。没想到,真正要完成一本和时下出现的各种对“编著本”不一样的,带有自己的考证、思想、文风的书,实在太困难了。    在宁夏平原上一次次行走、采访、拍照时,遇见一张张天使般的笑脸以及这些脸孔背后天使般的心,使我能够穿行在文字和山河之间。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这不该是,也不能是一本快书。    按照初步协议,这本书要在2009年10月交付出版社,没想到,我的慢书状态以及这种非畅销书使原先约我确定出书的出版社放弃了,让这本书先后在几个出版社之间找寻着归宿,我便利用这些时间来完善书稿。最终,感谢青海人民出版社的领导、编辑、美工及发行人员,在2012年出版我的《青海之书》和《大河远上》之后再次抬举我,让这本书得以问世;感谢为这本书提供精美图片和美术作品的摄影师、艺术家,他们的无私奉献为这本书增添了亮色;感谢“塞上画派”张敏良先生提供《黄河金岸百米长卷》;感谢著名书法家、我曾经的同事——陈国鸿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更为本书增加了一份难得的墨香。    一身诗意千山月,四时人间三本书。但愿,这是那三本中的一本!    2013年2月26日

作者简介

《中国新天府》是一本写宁夏的书。宁夏平原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错带上,人类进入工业时期,这里的一切改变得那么迅速,城市的出现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局。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已经跳出了企业和资源的圈子,变成了大城市群的竞争,因为它们决定着某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格局甚至经济话语权。作者在历史地理视野下审视一个地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的著作,将地貌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行政地理学等融为一体,将文学、史学、经学、民俗、宗教、人文等融为一体,让人了解一个神秘、美丽、开放和快速发展的新宁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打开扉页,从中卫展读“宁夏平原” 一 黑山峡,没有开发答案的中国悬峡 二 沙坡头,中国沙漠学的摇篮 三 腾格里之南,沙与水合奏出的大美交响 四 石马沟和大麦地,两段宁夏平原的童年记录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中国第一女飞行员的穿峡之旅 竺可桢,沙坡头之行揭开中国沙漠学研究的序幕 寻踪津渡 莫家楼,水路进入宁夏平原的“通行证” 读城记 中卫:语言的魅力和二十怪 村镇体验 南长滩,梨花深处的冷与伤 平原物语 一地酒香,催生中卫“三大宝” 第二章 中宁,平原腹地的“秘藏” 一 匈奴的跳板,龙鹰对话之地 二 枸杞,宁夏的红色名片 三 平原深处,寻找宁商 四 石空大佛寺,被流沙深埋300多年的宁夏“庞贝”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成吉思汗,马过黄河望六盘 马鸿宾,以中宁为原点的军政半径 寻踪津渡 宁安堡渡,旧时枸杞的出口 读城记 路边的中宁:精心掩埋在平原腹地的福地 村镇体验 冬日康滩,土味里的诗意生活 平原物语 枸杞,绿洲上的“红宝石” 第三章 青铜峡,宁夏平原的富根 一 大河细流,推开一幅2000多年的水之长卷 二 坝出大峡,中国的新粮仓 三 起于无名之地,平原工业的另一支翅膀 四 108塔,水边的西夏佛影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郭守敬,黄河边的水利功臣 俞益谟,一门三代文武风 盖洛,循着长城而来的“外迹” 张承志,平原深处的暗考和遁行 读城记 一个不停地摇摆的工业城市 村镇体验 大坝不大,小坝不小 平原物语: 桥,飞架水面南北的风景与风情 第四章 吴忠:旱码头上的中国回乡 一 回回远来,中国回乡的形成 二 清真大美,一弯明月下的蓝色建筑 三 寻找回商,西北回民经济的“华尔街” 四 经学之影,一个学校的背影 寻踪津渡 古城湾渡,驼影筏声里的塞上码头 读城记 吴忠,历史上的三个节点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董福祥,晚清太子少保的桂冠内外 王静斋,宁夏翻译《古兰经》 平原物语: 一粒米的“成长日记”和“外出”脚步 第五章 银川,旧都与首府 一 贺兰山的纹身,银川的一张国际名片 二 城市路径,2000多年时光的历史内景 三 水润银川,上天忽略的塞上绿洲 四 塔声佛影,银川的另一种历史印痕 五 水,银川的另一种母语 六 休闲与运动,银川的两幅脸孔 读城记 银川,慢生活中的慵懒或舒适 小镇体验 掌政,旧时银川的三重角色 平原物语: 葡萄,贺兰山东麓的人间琼浆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元昊,兴于斯亡于斯 张贤亮,贺兰山下的“文化资本家” 寻踪津渡 横城古渡,斜阳下的喧哗或静怡 第六章 灵武,左手灵性,右手武性 一 一亿四千万年前,龙在灵武 二 素描灵武,容易被历史忽略的角色 三 在河之东,放飞宁夏空中之梦 读城记 灵武,无法复制的风水宝地 平原物语 沙、果、绒、煤、枣,灵武的五色名片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两个西方人开启的现代考古大幕 侯仁之,在宁夏探寻“农牧交错带” 寻踪津渡 仁存古渡,解放银川的前夜 第七章 石嘴山,宁夏平原的后花园 一 平罗,追寻宁夏最早的国立师范 二 西大滩,贺兰山下的“军垦”和“青垦” 三 会燃烧的石头,宁夏工业的长子 四 丢失的长城 五 惠农,目送黄河入内蒙 平原物语 沙湖,沙和水装订成册的旅游精装本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周有光,五七干校的日子 范长江:“中国西北角中”的《塞上行》 后记 天使般的笑脸,天堂般的生活

编辑推荐

《中国新天府》中现代却不失历史的厚重,休闲却不失人文的恢宏,热闹却不失江南的恬静,读完《中国新天府》之后这就是我对银川的理解。被风沙堙没的历史,被历史收藏的人物,被人物演绎的风云,这就是《中国新天府》对宁夏平原的解释。

前言

虽说和唐荣尧在同一个城市里生活,但十多年来,细数我们的见面,却也不过三五次而已,然而每次见面,这个人都会给我留下很特别的印象。他总是行色匆匆,去来无定。在许多活动里,在许多场合,唐荣尧未必是出头露面的人,他甚至给人一种混迹其中,自甘埋没的感觉,但只要了解内情,就会清楚他实际上是其中很活跃很重要的因素,和那一个个百无聊赖,眼神空洞的人即使同桌并座,也是全然不同。他好像已经习惯于生活在一个个频频到来的计划和行动中,一个行动未已,一个又到手上。能如此作为的人,不只需要旺盛的精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使命感吧。因写这篇短文,很自然地想起和唐荣尧有关的两件事来,一是某次我到汽车站送女儿回老家,在车站前面的广场上,忽然看到唐荣尧带着两个孩子,顶着烈日匆匆走来,原来正值假期,为了使孩子多点见闻和阅历,他特意带他们去某个景点一游,看着这一家三口头戴遮阳帽远去,我是很感慨的。有这样一个脚勤又富远见的父亲,自然是孩子们的幸运吧。对照自己,不免惭然,我教育孩子,没有特别的招数,不过放任自流罢了。说真的,当时看着荣尧兄带孩子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一动,我想,不回老家了,跟了这一家三口同去吧。老家年年回,年年老样子。但也只是这样子想想而已。远足不应出于一时冲动,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或者必要的生活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写作者的必由之路亦是成功之道,我的懒于行动,给我的人生和写作一定造成了相当的局限吧。那次的车站偶遇,也许是感慨系之的缘故,给我很深的印象,而且渐渐地有了某种象征意味似的,总是感到一个优秀的父亲带着他的两个好学的孩子,在被烈日晒得发亮的车站上,意兴勃然,亟待远游……另一件事情说起来和张承志有关。张承志来宁夏,在一家报纸供职的朋友就问我,已探得张先生来宁信息,你们都是回族作家,能否从中运作,采访到张先生,我一口回绝。一来我虽然很仰慕其人其文,但确实不认识张承志,至今未能谋得一面;二来张素来不喜欢无干的人打扰,不喜欢接触媒体,于此种种,早有耳闻,强人所不愿之事,不是自讨没趣么?朋友总不甘心,觉得机会就在身边,浪费实在可惜,我说不必徒劳,没有人能在这个事情上说动张承志的。但是第二天翻阅当地一家报纸,我大吃一惊,好像我的谎言被公然揭露了似的。我看见一篇关于张承志的访谈,赫然眼前,采访者谁?不是别人,正是唐荣尧。我怀着很是复杂的心情看完了那篇访谈,访谈是不错的,但是这个唐记者,他是运用了什么手段,竟使一个极守原则的人为他而网开一面呢?此后不久,即在一个聚会上碰到唐荣尧,他依然一副行踪无定,不过偶然显身此处的样子。旁边的一个同伴正帮他在电脑里记录着什么,唐荣尧和我都是AB血型,可是看看这两个同一血型的人,一个行者无疆,一个独守斗室,哪里有分毫相似处。他说他新近写了一部书,如果我有兴趣,可给我看看。老实说,看一部几十万字的作品,我是头疼的。但是唐荣尧已经是让我有了探知兴趣的人,不妨看看,这样一个惯于行动的人,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来。    这是一本写宁夏的书。    这也是我认真阅读的唐荣尧的第一本书。此前还读过他的一部诗集。除了感受到字里行间飞溅的一些才华才情外,没有格外特别的印象。    但是这本写宁夏的书,这部写给宁夏的书,却不是一部寻常之书。现在读许多草草而成的书无疑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这本书我却读得兴味盎然。    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可这本书里的许多东西我都不知道。而作为一个土著,这些东西又是很有必要知道的。    你从怎样的一个历史中走来,你在怎样的一个现实里活着,读着这本书,会给你一些答案。    我把唐荣尧的写作和自己的写作做了比较,我的结论是,比较于我,唐荣尧是一种务实的写作,这种“实”,那么牢靠,沉甸甸的。现在不少人一个月即可以写一部长篇的,但是唐荣尧的这部作品,即使是出于捷足快手,也绝不可能于短期内完成,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计算出其中的劳动量,那么多的资料收集,那么多的实地考察,那么多的淘汰取舍,那么多的情感投入和奔走呼号。不拈轻避重,不自设禁区。下笨苦,做累活。这样的行动者和写作者,在我们周围实在是不多见了。    唐荣尧虽亦是宁夏的邻居,但并不是宁夏人。    作为一个宁夏人,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觉得应该感谢这个人,感谢他为我们写出了这样一部有分量的书。    2012-3-12    (作者为中国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内容概要

唐荣尧,资深媒体人。青少年时期爱好诗歌并一度关注中国院校诗歌,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校园诗人”、“中国十大新星诗人”、“中国院校诗歌评论突出贡献奖”、“中国人文地理写作杰出贡献奖”等,多次获得国家省级文学(诗歌)大奖,先后40多次获得国家级新闻大奖。著有诗集《腾格里之南的幻像》、大型历史走笔体专著《王朝湮灭——为西夏帝国叫魂》、《西夏帝国传奇》、《王族的背影》;人文地理专著《宁夏之书》、《青海之书》、《黄河》、《内蒙古之书》、《文字背后的美丽》、《秘境》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青铜峡出现在中国城市史上的时间并不长,算是宁夏平原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从历史上的归属到具体的城市所在地选择,它一直像个摆钟,摆呀摆的,终于在现在的小坝镇被定格了。 黄河岸边丰美的水草,使青铜峡一带在秦之前一直被游牧部族所看好,一个个游牧部族在这里角逐、纷争。如今,市境西南端的广武乡的岩画,无言地讲述着游牧部族留下的生活印记或审美取向。秦汉时期,青铜峡一带属北地郡富平县。 公元436年,入驻青铜峡一带的北魏政权先后设置薄骨律镇和灵州,青铜峡市属其管辖。北周时期,这里又归属北周政权设置的回乐县管辖。唐朝时,这里又像个摆钟一样摆在回乐、灵武两县的管辖属地内。公元1002年,从陕北黄土高原而来的党项羌占据了宁夏平原,青铜峡又走进了西夏王朝设置的顺州的怀抱。党项羌建立的西夏王朝消亡后,元朝将这里划归宁夏府路灵州,隶甘肃行中书省。明代,青铜峡成了蒙元残余势力和中原军队对峙的前沿,长期的拉锯战使这里更像一个在蒙元残余势力和大明王朝之间徘徊的弃儿。清朝,这里逐渐因扼守宁夏平原上重要的唐徕渠、汉延渠、大清渠等渠系之首的重要位置,而为当政者所重视。 青铜峡,这个一直以一个军事要堡面孔出现在宁夏历史上的小镇,在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后得到了角色转变,于1960年9月以县级市的面孔出现了。当时,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局党委书记赵征担任了中共青铜峡市委第一书记,直至1962年青铜峡市撤销。 1963年青铜峡市改为青铜峡县,驻地在小坝。197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成立,青铜峡归属其管辖。1984年,宁夏撤销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 游牧社会时期,青铜峡一带因为北依贺兰山尾端,南临黄河而成了理想的牧场,一度成为游牧于宁夏平原乃至阿拉善草原的各个游牧部族争夺的地方;农业社会时期,黄河水流出青铜峡后舒缓地流淌过这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气候适宜的土地,浇灌出了一个人工绿洲。这里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苹果、葡萄等农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形成了粮食、畜牧、蔬菜、食用菌、瓜果、桑蚕、肉蛋奶、水产品等八大农副产品基地。进入21世纪,这里因为农业发展的巨大优势,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排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位,产量约占宁夏的十分之一,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宁夏的六分之一,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县之一和宁夏科技兴农试点市。


 中国新天府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别乱想再搞一个迪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