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忏悔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508644956
作者:王克明,宋小明
页数:432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忏悔》由秦晖、吴思等担任编委会成员,王克明、宋小明主编,精细选编了30多篇“文化大革命”亲历者、参与者的回忆和忏悔文章组成本书。这些“文化大革命”的亲历者、参与者,通过个体性的记忆回顾,呈现当时的历史环境,直面曾经的罪错,向那些被伤害的人们低头致歉。
巴金曾说:“脱下面具,掏出良心……只有牢牢记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这些“文革”的参与者、亲历者选择在垂暮之年站出来直面曾经的罪错,值得致敬。
2013年,开启了一场“将道歉公之于众”的个体忏悔接力;2014年,《我们忏悔》出版就是这场接力的继续。”
------------------------------------------------
作者心声:
再不道歉就迟了……
那时,我们迷信“语录”,崇拜教条;我们扫除“四旧”,轻侮人权;我们焚毁书籍,蔑视知识;我们破坏文物,亵渎文明。一个个“敌人”被打倒,编成了我们的光荣花环;一次次谎言和暴力,铺就了我们的革命途径。
父母悲恸于我们的划清界限,老师叹息于我们的揭发伤害,亲友伤惋于我们的回避疏远,同学强忍于我们的咄咄逼人!师长、父老被侮辱被损害时,我们没想过应该挺身保护;优秀文化被指为“封资修”时,我们没思考也不去怀疑。抄家虐待“走资派”时,揪斗侮辱“反革命”时,我们可能还去欣赏暴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时,反认他乡是故乡时,我们很少能去质疑荒唐……
今天,我们“脱下面具,掏出良心”,我们要对曾被伤害的人们大声地说:
对不起!我们应该道歉,必须忏悔。
------------------------------------------------------------
编辑推荐:
1.“文革”参与者首次袒露心声,直面曾经的罪错,触碰一代人最痛的记忆;复归失落的人性,还原最真实的国家历史;
2. 超越“左右之争”,共同面对民族悲剧,52位知识精英倾力襄助,历时5年倾力打造;
3. 一场文革个人忏悔的接力——2014年“最具影响力的公共事件”,《南方周末》、凤凰卫视等几十家权威媒体跟踪报道。
----------------------------------------------------------------
评论:
不会忏悔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忏悔是忏悔者的自我救赎,是摆脱恶对自己良心的折磨。基督徒认为忏悔可以得到上帝的宽恕,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非基督徒也要讲“天地良心”,同样有求得上苍(天理)宽恕,拯救自己良心的需要。所以忏悔不应该只是某种“文化”的特有现象,而应该是一种普世的人文精神。
但也正因为忏悔属于自我救赎,所以通常无法要求于他人。要求他人忏悔是一种不能滥用的道德压力。之所以不能滥用,第一是因为要求者自己是否具有提出这种要求的道德优势值得怀疑,如果没有,这种要求就流于虚伪;第二更重要的,是在真相不清的情况下就基于泛道德的理由要求人人忏悔,实际上反而可能会开脱真正作恶者的责任。
例如,德国战后对纳粹罪行真相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对主要战犯进行了正义的审判,在这样的基础上德国人再进行全民族的自我忏悔,就的确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反省,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精神上的新生。但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在不追究战犯也不揭露真相的情况下要求一般德国民众人人忏悔,在“人人都是罪人”这种貌似深刻的状态下真正希特勒式的罪犯就可能逃脱正义的审判。我国目前关于“文革”的忏悔就具有这样的局限,不彻底揭开“文革”的真相,不追究“文革”的真正罪魁(“四人帮”虽有罪责,却谁都知道其并非真正罪魁),所谓“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的说法就有混淆视听之嫌,也无法达到真正的忏悔。也正因为这样,南非的图图大主教才提出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办法,即先有真相,再有忏悔,然后就有了真正的原谅、宽恕与和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对自己的罪错要真心忏悔,而对于他人的罪错,乃至一般意义上的罪错,我们首先应该要求真相。
——秦晖
在极权体制下,我曾“忏悔”作为知识分子的“原罪”,接受了“改造”,扭曲并失去了自己:这是我终身难忘的教训。以后在反思和批判极权、后极权体制时,我又如鲁迅当年发现“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那样,发现自己和极权、后极权体制的纠缠。要批判、否定极权、后极权体制,就得批判和清理自己。从另一面看,我的“忏悔”其锋芒是首先指向极权、后极权体制的,是从更深的层面揭示其罪恶的。
因此,在极权体制依然存在,其罪恶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应该对历史的错误和罪恶负责的利益集团连基本的历史事实都否定的情况下,我并不赞成“全民忏悔”,那会混淆历史的责任。而且我认为,那样一段全民都参与的残酷的历史,普通的老百姓希望像一场噩梦一样将它彻底忘却,从记忆中驱除,是人之常情,是有其合理性的。因此,我更愿意将自己的“忏悔”个人化: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是我内在生命的需要,我愿意承担其中的痛苦;但绝不以此要求别人,绝不将自己的“忏悔”道德化。
——钱理群

人类文明和生物进化都遵循这个公式:试探——或成或败——成则进,败则退,然后再试。文明成败,相当于物种兴亡。我们的总结和忏悔,乃是文明进化和个人进步的必要条件。缺乏这种能力的物种和文明及其个体,无法顺利转轨,一旦走错就会一错到底,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因此,无论对人对己,忏悔都是有利可图的美德,成本很低的美德,而且是进化史上很高级的美德。反过来也可以说,美德就是对人对己对文明对物种都大有好处的品质。
——吴思
忏悔不是患得患失的后悔,它发自内心,基于良心良知良能。可是数十年来,无论高层提倡、社会示范和教育灌输都与此相悖。我们立足于斗,张扬悲情,从不自省,仿佛全世界都欠我们的。中华民族步履艰难,直至现今的全民族的道德滑坡都与此有关。
——王学泰
如实地回忆以往的过错,并加以认真的检讨和诚恳的反思,是良知的体现。知耻近乎勇。国家建立这样的机制之前,先行一步的公民值得敬佩。
——丁东

忏悔,是对自身的过错、罪孽以及人类的悖谬行为承担一份精神责任。这种精神责任应该由人类自己承担,而不应该推给神灵。人人都应该有忏悔意识。
——摩罗

书籍目录

前言 《我们忏悔》编委会
特别前言 《我们忏悔》编委
1示众 钱理群
2跟风整人的懊悔 赵遐秋
3最黑暗的夜晚 高宜
4“反动权威”胡传奎之死 张阿妹
5我在“文革”中的那些事 张雁滨
6生命的暗夜 陆晓娅
7我的“文革”经历 刘伯勤
8我的忏悔 杨健
9艰难忏悔 胡健
10那年冬至日烧纸 王冀豫
11“这年头,杀个人比杀只鸡还容易” 杨里克
12如果能够赎罪…… 任国庆
13我打谷志有 王克明
14那一年,我参加了阶级斗争 章孟杰
15我对批斗“反动军官”的悔恨 李华
16老棍 王建勋
17此生无法挽回的遗憾 刘小佈
18我的极左经历 吴思
19一个“狗崽子”的迷惘 李斌
20我的忏悔——从人到“驴”的自白 卢晓蓉
21趋利避害也是我的天性 张华
22没有地址的信 张红兵
23冤孽 施明
24初恋祭 邢仪
25刻骨铭心的痛 丁爱迪
26永久的悔 刘晓航
27“文革”记愧 史铁生
28我最好的朋友落难时,我只是看客…… 丁珊
29我告发了同学宋尔仁 老鬼
30一生的愧疚 食指
31见血及其他 刘齐
32病理切片一二三 吴琰
33回眸“文革”年代的真实语境 张嘉谚
34灵魂蒙羞的1976 张健
35无罪的悔 郝一星
旅美友人致《我们忏悔》编委会信
史铁生致王克明信 史铁生
后记 王克明

内容概要

《我们忏悔》由王克明、宋小明主编,钱理群、秦晖、吴思等担任编委会成员。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时代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史与经济史。
王克明,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曾在陕北插队十年。现主要从事陕北方言及民俗文化的历史继承性研究,任延安余家沟村建设顾问。著有《听见古代——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等。


 我们忏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說實話一些人的篇章被刪去了,這點是令我最不能容忍的。況且,雖然懺悔了……但過去了這麼多年,僅僅是懺悔有用嗎?請問實際行動在哪裡?懺悔者們如今很多已是身居高位了,如此的懺悔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嗎?!實際行動何在?
  •     出现频率最高的,最直接学到的知识,居然是“忏悔”一词来自佛典。至于其中文章。先要向站出来写下这些文字的人们致谢致敬。但通书给我的感觉:越是隔靴搔痒的,情感抒发越磅礴;越是犯下无法弥补错误的,文章书写越平实。譬如第一篇,直接附上当时自己的讲话稿。回头剖析自己的荒谬言论是折磨人的,将它和着反思一同示众,更是需要大勇气。已是德高望重享誉内外的知名学者,如此坦率面对过去,让人多些敬意。再譬如背负了人命、逼死了母亲的两篇。对现场的详实还原,胜过一万句“我忏悔”,胜过一万篇痛哭流涕的抒情。透过文字,心也像被揪起来,直抵那令人窒息痛入骨髓的悔。向这诚恳致敬。但尊重归尊重,致敬归致敬。正如南周题目写的那样,作者们“只是少数”。其余愿意回忆彼时残暴场景的,或者仅是旁观者,忏悔无力阻止打杀;或者成功拦下打杀,给此时羞愧的心些许安慰;或者骂了旁人一句,扇了他人一掌,违了自己纯正的道德准则,懊恼不已。很显然,最深刻的忏悔,还没勇气示众;最狂热的信徒,还没胆量直面最深伤疤。藏在心里无法言说不敢言说的忏悔太多——忏悔者也需要继续活着,哪怕靠着欺骗自己活着。纵然罪无分大小,愿意把痛苦回忆展示给我们,就该感谢。但这应当只是个开始。期待更深刻的接续。
  •     作为一名大学生读这本书,首先是震惊,第一次通过书中普通人物的视角客观的、真实的展现出了一场可怕的政治运动及其带来的影响;其次明白了一件事情,现代人,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用良知的这把标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普世价值应该深入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那些屠杀犹太人的德国青年人之后都被一一定罪,记得朗读者吧,而随意残忍杀害“资本家”的那些中国小将们,也只能是站出来忏悔了。人们想要极力掩盖那段历史,希望随着那一代人的自然消亡,这些曾经的罪恶就随之消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是不经反思的人间悲剧会再度重来。#理解父母那一代#
  •     想到如今这些慈眉善目的人也曾面露狰狞,不忍唏嘘。即使中国不会有勃兰特,即使我仍时而感受到文革遗风,我却依然坚信:你我的一小步,就是中国社会的一大步——尤其作为教师的我们!
  •     吴思那篇极左经历差点意思,离忏悔的主题差远了,原来吴思也是个老左。
  •     作为材料看看还不错
  •     简短的纪实
  •     有那么两个故事写的相对露骨给力。有些不痛不痒。
  •     这是一个时代的错误,这是一代人的错误,这是毛个人的错误,不管你对那段历史如何解读,总归会有后人来评论,忏悔,是你人性的体现,心灵的荡涤。
  •     因为史铁生而误入的书,在此忏悔者半数以上都身居高位,少年时革命小将如今消费他人,像是一种精明的惺惺作态。中信出版社是最会赚钱的出版社,没有之一!
  •     有罪无错的人是不必道歉更毋须忏悔的,既无utility更无usefulness。在无耦合的《我们原谅》或《我们不原谅》出现情况下(后者估计更难产),这种单方面行为更像是一场对政治遗产的消费狂欢——都当大家没看过《炎黄春秋》么?
  •     难得见到的对以“文革”的反思为题材的书,虽然对反思制度只能打打插边球,但毕竟是开了一个口子,提醒更多的人不要遗忘这段荒谬悲惨的历史。只是叙述者大多是些红二代,文革就是知青或造反派,视角太有限。前半本很好,后半本的所谓忏悔者,更像是在给自己立传,毫无诚意可言。
  •     一下午时间忙里偷闲匆匆读完,沉重的心迟迟无法平复。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将封建礼教描述为“吃人的”,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这场浩劫又何尝不是?在比爹娘还亲的领袖/导师/统帅/舵手面前,人性扭曲为奴性,知识分子的人格和尊严被碾得粉碎,整个社会群体或愚忠或麻木,,,是时候该忏悔和公开事实及事实之全部了,,,
  •     就那么回事,文革的本质是党内大清洗,这是一条CP国家的必经之路,红卫兵不过是炮灰
  •     基本上一口气读完,算是口述历史吧,一群奔七的人,用自身亲历带你去了解那段历史。
  •     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忏悔……前言里字里行间就透着点儿“这事儿真不怪我,当时都是被逼的”的感觉。忏悔不应该是更庄重,更注重纪实和严肃吗?怎么行文这么挥洒……真的不得不以小人之心来度这些人的真实目的……
  •     向忏悔者致敬,也期待着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反思
  •     有比没有好
  •     时代杀死了人性,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性都被泯灭的。有人的忏悔不值得原谅,那最后一点心底的善良都给了所谓的积极向上,显示的只怕是连兽性都不够格。投机主义,机会主义份子总是能在各种环境中如鱼得水。
  •     这五星是给勇敢站出来的人。数王克明先生的后记最让人动容,对祖国过去的悲悯未来的期盼字字真诚。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也不乏隔靴搔痒的文章,但是我敬佩他们敢于站出来。犹记得同学曾说,“就如今假如有人发动文革的话依然还会和当年一样。”假如没有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和文化,民主进程谈何容易。就着《丑陋的中国人》看看,竟别有一番风味
  •     亲历者对那段历史的第一视角解读。
  •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很真诚,也有一些作者写得不深。枷锁没有打开,其实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讨论。不可否认现实有某种报复的意味,包括话语权。每个人都应该忏悔,能够忏悔的人很重要,但是不够。最应该忏悔的那些人还在掌控着社会。这也是如今毛左思潮盛行的原因吧。
  •     非常好的史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