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出版日期:2014-4-25
ISBN:9787115349304
作者:[美] Dave Gray Thomas Vander Wal
页数:30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指导企业跳出仅更新自家产品和服务的怪圈,在管理方式、组织结构和公司文化方面进行变革,建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书中通过大量图示和示例阐述了互联式公司必需的基础元素(透明的互动和交流平台,推崇自治和应变的组织结构,实验和学习的企业文化),以及一套鼓励员工创新的新式管理和奖励体系。最后,讨论板可方便你在工作时间和同事探讨如何增加公司的互联程度。

书籍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xi
引言
xv
致谢
xviii

xxi
第一部分
为什么改变
1
消费者接受颠覆式技术的速度比企业快。
第1章 互联的客户
2
我们的客户正在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网络社区,他们可以迅速分享信息,并自我组织,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兴趣团体。如果企业想要生存,就必须迅速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
第2章 服务型经济
13
工业化只是一个阶段,在发达国家这个阶段正在结束。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服务来支撑。
第3章 一切皆服务
24
服务和产品一样,不可能单靠企业来设计和生产,而是必须和客户进行合作研发。不仅如此,各种服务还会形成相互依赖的网络和集群。
第4章 复杂的服务
32
服务需要客户的参与,这会增加复杂度和变数,而且很难预先做好计划。企业必须找到方法来适应这种变动性,并直接和客户、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进行互动。
第5章 企业是怎么和客户疏远的
42
在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客户越走越远。我们必须努力在企业成长的同时创建、维护和深化与客户的关系。
第6章 结构必须变
57
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其适应和变通的能力则相应地越来越低。如果企业的业务效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巅峰,而周边的环境又在变化,那就只有对企业的根本结构进行整改,才能让企业重新适应环境。
第7章 颠覆市场格局的复杂度
63
新生的网状的、相互依赖的经济让市场变得捉摸不定,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足够灵活才能迅速地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做不到的企业则有被挤出市场的风险。
第二部分
互联式企业是什么
75
要想适应环境,企业就不能像机器那样运作,而必须像一个学习型的生物,注意和环境进行互动,并根据实验和反馈的结果不断完善自己。
第8章 会学习的互联式企业
76
我们总是把企业比作机器,但是机器不会学习,也不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学习是生物特有的技能。
第9章 互联式企业的目标
87
学习是通往目标的过程。如果企业没有设定这样一个目标,并以之来驱动学习,则会有风险——学了半天仍然盲目得如无头苍蝇。企业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赚取利润。
第10章 互联式企业会吸取客户反馈
97
要想提升绩效,就必须根据反馈来学习。服务好不好,客户说了算。所以说,最重要的反馈是来自客户的反馈。
第11章 互联式企业会不断实验
109
如果环境不断变化而又充满未知因素,那企业就不可能预先设置绩效目标,也无法得知会学到些什么。如果企业想要学习,就必须多做实验,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第三部分
互联式企业之道
119
互联式企业把控制权交给了和客户互动的节点,借此来学习和适应环境。各个节点基本自治,并通过各种支持系统来帮助他们管理和协调各自的行为,朝共同的目标迈进。
第12章 争论不休的复杂度
120
有趣的是,复杂度和变化的问题已经被系铃人——软件专家——逐一解决了。他们没有选择,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第13章 “团组化”的未来
133
互联式企业不搞层级,也不把企业分割成一个个不会自行思考的齿轮。它会形成一个“子整体结构”,即由一个个独立完整可工作的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系统。子整体层级和现代的分工式组织不同,它是“团组化”的。
第14章 团组的命运由自己把控
145
团组化组织的核心单位是团组:一个小型的自治团队,有权代表企业来服务客户。团组很灵活、迅速,可以规模化,而且具备高容错性。
第15章 团组需要平台的支持
154
团组化的组织需要一个平台,把各个团组联系成网络,这样它们才能相互协调工作,共享学习成果,并提升企业的整体能力。平台就是增进群体能力的支持架构。
第16章 互联式企业如何学习
166
互联式企业会不断学习和成长。它们就像一种生命形式或者复杂系统,随着自然的规律和模式来成长。个体和团队累积得越来越多,所以他们必须找到方法来向更大的社区分享知识。如果社区学习了,成长了,那平台也必须跟着学习,才能继续支持它们。
第17章 网络中的权力和控制
182
互联式企业是网络中的网络。要想在网络世界中变得强大,就需要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重点不是可预测性和控制,而是对环境的感知,影响力以及兼容并包的特性。
第四部分
如何领导互联式企业
193
互联式企业是有生命的学习型网络。它存在于更大的网络之中。网络中的权力来自于对环境的了解和影响,而不是控制。企业领导必须建立明确、互信的环境,并设立共同目标,而管理的重点则在于如何设计和调整整个体系,以帮助学习,提高效率。
第18章 用实验来做战略
194
一说到战略,人们通常会觉得是高层的事。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层是最不能预测未来的人,因为他们对过去投入最多,而且长期留在企业的可能性最小。在互联式企业里,每个层面都有战略。不同的团队,在各个时间点,都会做各种实验。这些实验形成了一个战略库存,供高层领导选用。
第19章 领导互联式企业
206
互联式企业就像是一个网络,它把半自治的团队松散地联系起来。那么,领导者的职责是什么呢?领导者应该创建一个公开、信任的环境,并设立共同的目标,这样员工就知道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企业如何兑现自己对客户的承诺。然后,领导者就可以退场了。
第20章 管理互联式企业
221
管理的职责是设计一套体系来支持企业达成目标,并运营这套体系。管理者必须仔细地平衡个人的自由和群体的利益,并对体系做出调整,维持企业的新陈代谢温度:太冷的话企业就会陷入刻板的官僚主义,太热的话企业又会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混乱之中。
第五部分
转型成互联式企业
239
任何形式的企业都有风险,也都可能会失败,互联式企业也不例外。不过,在变革和不确定的时代,互联式企业可以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和自适应,这是它们的优势。如果想转型成互联式企业,现在就应该行动了。
第21章 互联的风险
240
和步伐缓慢的对手相比,互联式企业的速度和灵活性给了它们优势。不过,任何优势都有其风险。互联式企业可能会犯什么样的错误呢?有三种:团组级别的失败,平台级别的失败以及目标的失败。
第22章 开启这段旅程
249
现在,互联式企业还只是少数,不是主流。不过,只要环境持续变化,不确定性持续保持,那么互联式企业就会占有优势。要想朝互联式企业迈进,有四个办法:自然增长;从上至下,由领导人驱动变革;先验团组;编织网络。你明天上班可以迈出第一步。
参考文献
267
人名索引
271
讨论题
274

内容概要

戴夫•格雷(Dave Gray)
Dachis Group集团高级战略副总裁、作者、管理咨询师,帮助世界领先的企业制定和实施竞争战略。他的上一本书Gamestorming(O'Reilly)畅销了50000册,被翻译成14种语言。
托马斯•范德尔•沃尔(Thomas Vander Wal)
InfoCloud Solutions公司总裁,该公司围绕社会化企业、数字内容及人与社会的信息交流提供咨询建议。他还是Web标准项目督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建立了信息架构协会。他新创了“大众分类学”(folksonomy)和“信息云”(infocloud)两个词,并一直致力于大众分类学的研究。
Dachis Group简介
致力于为全球品牌设计、制定、实施和监测社会化运营的绩效体系,业务涉及社交大数据分析、SaaS社会化智能数据服务,是全球领先的社交类业务解决方案公司。


 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最近拜读了这本书,我想译者故意将The Connected Company的书名译成“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有点追赶当前热词的嫌疑,毕竟现在的热词都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扯上关系。毕竟本意的翻译还是有些困难,纵观这本书,写得还是不错。我觉得用生物学有机体的思维来看待这本书也不错。企业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机器设备的零件,书中有很多案例对现在企业的管理有很大的借鉴。
  •     最近几年网络躁进运动无所不在,各种利用互联网媒介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也把互联网思维这个词炒的火热,让人想起了另外一本批判性质书《奥莱利的「词媒体」帝国》,本书也不例外,书名上挂上了热词,但实际上是一本讲互联式企业的好书。在书中的序言中《商业模式新生代》的作者准确的描述了本书的内容与特点“在这本书中,他用平实的语言、简单易懂的图示和生动的例子,阐述了互联式企业所必需的基础元素:透明的互动和交流平台,推崇自治和应变的组织结构,实验和学习的企业文化,以及一套鼓励员工创新的新式管理和奖励体系。”书中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Why”即为什么我们赖以依靠的企业组织需要组织改变;接着是“What”—互相式企业的定义;第三部分是“HOW”—互联式企业的运作模式;第四部分为正确的管理互联式企业;最后一部分是从传统企业转变互联式企业的风险与路径。一般讲述企业变革的商业图书,往往是先从一个远景目标(或者称之为宏观战略)作为出发点,组织机构及管理模式往往配合着战略目标进行适用性调整,而本书却将组织结构作为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变更之关键,充分阐述了金字塔式的科层结构在消费者互联、产品丰裕之后服务经济的崛起、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的种种弊端:如疏离客户,无法应对复杂服务需求以及不确定性场景,从而导入变更组织结构为复杂的自适应体系的需求。变更后的互联式企业将在持续学习、组织目标、实战实验和服务质量方面变革与进化,在书中特别提到了服务质量的评估,是采用宣传者静分数方法,个人理解实际上就是口碑效应的数字量化版本。互联式企业的核心是多个自治性的团组,团组之间由以往单一企业中的流程转变成为服务,而团组间公共的部分将会以平台的形式存在,作者举例说明平台就像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并且关键的目的是支持而不是控制,平台和团组之间需要通过标准通信协议来协调。团组化组织的领导与管理需要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组织的领导者必须相信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且容忍在学习工程中犯错误,当然平衡性也是重要的,类似巴林银行式的无限度授权也会摧毁一个健康的企业。书中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例举的团组化企业,很多都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而是传统的服务型企业如Nordstrom、Semco、WholeFood等等。作者最后一章给出了变革之路,小企业自然成长就可以过渡成为小团组,大型企业可以向美国通用和IBM学习转型之道,保守企业可以先行成立先验团组进行探索式改进,以上都行不通的话就只能“编制网络”了,即在企业中引入社交和合作的互联技术。后记:在国内企业对权力欲望无比渴求状态下,员工素质层次不齐的复杂状态下,团组化互联式企业离我们还很遥远!另外书中附录中的参考文献质量颇高,可以交叉参考学习!
  •     本书的英文名称是 《The connected company》,首先解读一下connected这个词汇。Conneted:柯林斯双解词典:1、If one thing is connected with another, there is a link o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如果有一样东西跟另一样连接,他们之间有一种联系或者关系。)柯林斯高阶词典第6版:同上。Macmillan英语词典第2版:1、things such as ideas,events,or facts that are connected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一些想法、时间或者发生的事情有关系表示相互之间有关联。2、able to communicate using a telephone or computer network. 能通过电话或者网络交流 3、joined each other or to somethins else 相互之间加入彼此或者其他的事情之中从书名来看,“connected”这个词语在英文里就表示参与、关联、交流等意思。也就是说,这里面要介绍的企业,不是封闭的企业,是与外界连接并且与这些连接的点相互交流和影响的企业。那么本书到底在说什么呢?不断变换的市场大环境:产品饱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城市化加剧的今天,企业要如何生存和发展?复杂的客户需求: 现在我们的客户相互联系,更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人们纷纷涌向社交网络。如何与客户保持对话,如何满足客户变换的需求?围绕着产品而生的企业以及标准化的客户反馈渠道还能获得认可吗?发展战略的问题,移步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世界已经由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我们要发展就需要与客户互联。现在我们的客户相互联系,更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人们纷纷涌向社交网络,我们的客户也在其中。不过大部分企业接受这些新生的互联技术的脚步仍然不够迅速。为什么呢?有时候他们并不知道社交网络会影响他们的业务。他们看不见明显的逻辑关系,也不知道具体会怎么影响。虽然在大多数企业里都有一些明白人,但是官僚主义、企业文化、盲点、恐惧和规避风险的意识总是把他们拒之门外。要想把企业和客户联系起来,就必须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起持续不断的反馈线路。如果不能保持对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必然会产生隔阂。如果你想和你的客户保持亲近关系,你就必须做一家互联的企业。互联式企业是什么,移步本书第二部分:互联式企业是什么。与传统的机器型企业相比,互联式企业 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自适应体系。 它不像机器,而更像是生物。要想设计互联式企业,我们就必须把企业视作是一系列复杂的关联(或者可能产生的关联),一个分布式的生物,其大脑、眼睛和耳朵无处不在----不管是员工、合作伙伴、客户还是供应商,都是这个生物的一部分。互联式设计是以人为本的企业设计,专门解决这类企业面临的复杂度、生产效率和生存问题。这套设计的核心,是企业必须能持续地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在一个不确定、不清晰并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适应。互联式企业的学习永无止境。 企业的意义,在于帮助客户做事。企业的目标通常不止包括帮助客户做事情,还需要有一个做事的方法。服务的流程应该是这样的。你许下承诺,给客户设定一个预期。如果客户的目标和你的承诺相符,那他们就会来找你帮助达成目标。如果你的绩效可以达到客户的预期,你就成功了。要想服务成功,企业必须把承诺,目标和绩效紧密连接起来。如果环境不断变化而又充满未知因素,那企业就不可能预先设置绩效目标,也无法得知会学到什么。如果企业想要学习,就必须多做实验,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互联式的企业之道,移步至本书第三部分:互联式企业把控制权交给了和客户互动的节点,借此来学习和适应环境。各个节点基本自治,并通过各种支持系统来帮助他们管理和协调各自的行为,朝共同的目标迈进。互联式企业不搞层级,也不把企业分割成一个个不会自行思考的齿轮。它会形成一个“子整体结构”,即由一个个独立完整可工作的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系统。子整体层级和现代的分工式组织不同,它是“团组化”的。如果能形成网络,团组就会变得更强大。平台可以支持团组的工作,让团组可以点对点地协调活动。平台还可以降低摩擦,增加凝聚力,让组织可以以几何形式扩张。团组网络就像是分布式智力体系,一个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团组是实地工作的。它们会在不同的状况和环境下与客户互动,如果有一个共享的平台,他们就能对比各自的经验,共同学习,并跟踪工作所需的信息。领导互联企业,移步至本书第四部分:互联式企业会不断学习和成长。它们就像一种生命形式或者复杂系统,随着自然的规律和模式来成长。个体和团队累积的越来越多,所以他们必须找到方法来向更大的社区分享知识。如果社区学习了,成长了,那平台也必须跟着学习,才能继续支持它们。互联式企业是有生命的学习型网络。它存在于更大的网络之中。网络的权力来自于对环境的了解和影响,而不是控制。企业领导必须建立明确、互信的环境,并设立共同目标,而管理的重点则在于如何设计和调整整个体系,以帮助学习,提高效率。准备转型成互联企业,移步至本书第五部分:未来,每一家企业都会是互联式企业。虽然别的企业还能存活一段时间,但是到最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必然会倒闭。工业时代的分工式企业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的客户,趋势不可避免,互联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变革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领导产生。他们分发控制权,建立平台,支持自治团队,提升企业的自适应能力。他们为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创造了开放和信任的环境。他们把企业当作复杂的自适应系统来管理,并不断地推动企业进行学习和试验。我们面前的挑战很大,但是没有别的选择。思考:这种互联式企业、学习型网络是否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当代市场环境中的一切问题呢?资金从哪里来?是否能在中国当下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甚至企业内部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是什么,为什么如此重要,如何转型。
  •     完爆市面上绝大多数挂“互联网思维”字眼的书,作者不仅讲了互联式思维的特点,也讲了实现互联网转型的路径,深入浅出,而又引人思考。
  •     值得看看
  •     实际上讲的是互联式结构的企业,区别于传统分层级别结构的企业,源于服务型经济的崛起,进而组织结构应以有利于服务客户的角度组织,要有自适应性,提出分布式领导力、第一线领导力;
  •     春节期间买的一本书,现在互联网思维大热,已然成为企业管理的显学,看这本书也是想紧跟时代趋势了解下互联网思维。或许是自己的思维不够互联网,或许是作者的思维传统,初读有一定的新鲜感,读完觉得似乎也无非客户关系、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战略管理、风险管理那套东东。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加速了企业优胜劣汰的进程,但对企业的本质没有改变。大道至简,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想明白企业存在的本质,才能更好的拥抱未来。大道至简,不忘初心,拥抱这个大变革的时代!
  •     书名翻译的我也是醉了。方法论还是很不错的。
  •     一本一开始不大留意,读了后却收获不少的书。我留意过与一些同行的人交流这些思想时的反应,发现许多人还是更愿意停留在科层制、控制论、流程化的框框里一直到老。
  •     后半部分竟然看不下去,前半部分还是挺通俗易懂
  •     主要是案例集吧,每个小章节都不长,拿案例说事,前半册还行,后半册无趣。总体,有点价值。
  •     值得推荐,很受启发
  •     其实多没新意的…
  •     比想象中好很多,核心观点是服务导向。
  •     服务思维那部分不错,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太快,更需要做好自身的品牌评价,更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
  •     成功学的另一个面具
  •     案例+分析,循序渐进的讲诉,清晰明了
  •     很系统的讲解了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是怎样的,最近我们公司也一直在进行互联网转型,这本书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 ------------------------------------------------------ 经历了一年一年多的创业,第二次读这本书有了更多切实感受,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服务经济”,”自组织,学习化团队“......
  •     今年看到最好的书之一,案例举得也好
  •     可能还是没在互联网企业呆过,很多想法理解不了,不过zappos真的是巨牛掰。
  •     不咋滴,一场虚幻的感受。
  •     本书标题翻译有误…和互联网本身关系不大。
  •     互联网确实是一种思维模式,并不是说公司做个网站开个微信微博就是互联网企业了,中国具有互联网式思维模式的企业都逐渐成功,这些都为这种模式的可行性提供了佐证,并不是赶潮流,而是确实不能逆势而为了,国企应该是最后顽固抵抗的防线,国家式垄断也在为他们撑腰,但大势所趋,消费者都不傻在有更好的选择时为什么要...
  •     新的视角,特别适合技术性公司
  •     DI时代,旅游行业该怎么做?
  •     3年前的书了,中文书名取得很讨巧。
  •     讲的互联式的企业,不知怎么标题变成了互联网思维了企业,虽然互联式的企业类似于互联网精神,小步快走、敏捷开发、客户优先、自有员工。 书中虽然罗列了很多实例,读起来比较有意思,但没有开创性的观点,很多内容已经看过很多次了,同时组织的也不够清晰,讲了很多性质但没有系统的定义和衍生的推理和应用
  •     啰哩巴嗦缺少主线,论证过程全是案例。但有那么几句话还是很有见地的。
  •     客户已经互联的,所以组织……
  •     接触到的某国企的整体改革战略和这书里写的一模一样,真怀疑是不是哪个高管读过
  •     尽管着眼点比较高,但是仍有很大的启发。书中着重强调了服务的重要性,提倡更灵活更自由的团队架构,是比较认同的。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大量案例和亲切的图表来进行阐述。不过也有少量前后观点重复之处。
  •     手绘图太经典了
  •     一本为企业提供生存导向,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更具核心竞争力
  •     看看标题既好
  •     本书举例说明了几个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客服策略,公司组团。说明了互联网企业文化的优势。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一些互联网思维。
  •     戴夫·格雷在分析当今商业现象、企业治理以及产业协作过程中,能既联系经典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又能跨学科从生物学工程系角度进行阐述,是一本难得好书。
  •     名词解释了下互联而不是互联网。企业要变成平台,员工要变成一个正常人同时有自主的权力,疯狂的强调服务。不建议任何工作的人观看,完全浪费时间。同时一星是给恶意把“connected”翻译成“互联网”的行径。
  •     解释了互联网式组织结构企业的概念。适合时常翻阅,思考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     读完忘记什么内容了。
  •     英文原书名《互联的企业》,可恶的标题党,完全文不对题,好在是本好书
  •     看看
  •     企业家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创造者。想法太先锋了
  •     1
  •     毕竟是从论文发展出来的书,比较抽象,但确实是真知灼见。建议搭配海尔转型一起读,就容易理解了
  •     还行吧
  •     身在传统制造行业,对书中描写的痛点深有体会。但是,但是这本书只有理论,没有务实的操作,互联式思维的企业固然看上去很好,但如何组织构造互联式企业,仍然没有交代,哪怕是框架也好。
  •     和我所想的互联网思维有不少差别,其实看原著英文标题只是讲“互联的企业”,而其中的内容也并非全是与互联网有关,大多是对企业管理最新实践的论述。并且,作者的观点也有些许小错误。
  •     有理有据有实例,让人信服。
  •     互联式企业的启蒙书籍,信息很基础,很通识,但往往这样的知识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大道至简是公认的真理,但如何由繁入简,不仅需要足够的远见和方法,也需要敢于破除旧体制的气魄。全书信息量有点大,还需要多消化理解。
  •     最有价值的是对服务业的解释,以及对流程化和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冷眼。后半部不用看,赘述
  •     我本来来自于一个传统行业,它希望做互联网。但是对于互联的思维还不能深入人心,于是这种互联的方式就是空有其表。其实真正的互联是将客户和企业拉近了,激发员工的自我适应系统,没有所谓的官僚体系,为客户和员工创造平台。
  •     ZY的书,花2个小时快速翻阅一遍,最好看不下去了,作者的思路基本上是从客户服务出发,互联式结构如何能更好的服务于客户。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